大桥索塔施工方案

大桥索塔施工方案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290.82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大桥索塔施工方案

宜宾长江大桥下塔柱为三向变截面钢筋砼空心柱(中段为空心)。罗锅沱岸下塔柱总垂直高度为48.515m(底标高为267.00m至顶标高为315.515m),下塔柱横桥向内侧面向斜率为1:4.971,外侧面为1:6.869。下塔柱有3m高的实心段,为大体积砼,亦按大体积砼浇筑要求处理。

2.1.2.a、施工节段的划分

下塔柱垂直高度为42.515m(起步段6m),按垂直方向分成19节段进行施工,起步段为1个施工节段,余下的42.515m为18个标准节段和1个零星段,每一标准施工节段长度为2.25m,剩余零星段长2.015m;除起步段外的所有节段均采用自制大块钢模进行翻模法施工,每次翻模高度为2×2.25m(起步段中3m实心段除外),包括起步段共12个工作周期完成下塔柱施工。大块钢模见另行设计图纸。

XXX室外地下综合管网管道安装工程施工方案(技术标)2.1.2.b、起步段的施工

首先将加工完好的钢模作试拼,检查尺寸,然后作起步段的安装,安装起步段的必要条件试:在施工承台时必须预埋钢筋及劲性骨架,起步段模板顶标高为273m,与承台结合处采用型钢或木方进行调平,检查顶面是否水平,严格核正桥轴线与其他8个角的标高。

2.1.2.c、3m实心段的浇筑

两下塔柱之间与承台顶面之间有3m实心段砼,其坡比与下塔柱相同,我们计划下塔柱首段与3m实心段同时浇筑。3m实心段同样采用自制大块钢模,与下塔柱相邻面采用三角模,以克服由于泵送砼由于坍落度大而无法保持一定的高度差,两者砼表面相差66cm。该段砼掺加粉煤灰,以降低水化热同时将布二层冷却水管,因为其标号较高,体积较大,浇筑完毕后覆盖麻袋,外侧模脱拆,同时向麻袋核模板外淋水养护并且做好外层保温,防止出现较大的温差,内外温差应小于25℃,避免表面开裂。

2.1.2.d、劲性骨架的安装

劲性骨架在加工场地分节制造,分节运输安装,一般应高出一个浇筑节段。详见专门章节。

2.1.2.e、钢筋作业

以劲性骨架为依托进行钢筋的分层次安装。钢筋分层从外到内依次为保护层6cm防裂钢筋网1.2cm,箍筋主筋6cm至劲性骨架。

2.1.2.f、内模的处理

内模采用型钢骨架与加工大块钢模相结合,采用拉杆与塔身贴合,见专门的内模设计图。

2.1.2.g、施工工艺流程

为确保洪期之前将塔柱浇出洪水位,下塔柱包括整个索塔施工主钢筋均采用直螺纹接头,为克服施工过程中由于塔柱重心外移对塔柱根部产生的偏心力矩,并且为了控制塔柱自身的几何变形,拟在二下塔柱之间设临时拉梁二道(拉梁的设置与附图Ⅰ),下塔柱施工流程图如下:

2.1.2.h、下塔柱翻模施工

待承台砼强度大于15MPa时,精确放样出塔柱与承台相交边线,将线内砼顶面凿毛并清渣干净。依托预埋的6m高的第一节段塔柱劲性骨架,扎好第一节段塔柱钢筋及3米实心段钢筋。按放样边线安装2×2.25m高第一节段、第二节段模板,及3m实心段模板,同时安装实心段及下塔柱第一节段内的2层冷却水管并试通水。调整各侧面模板的倾斜度及内支撑后固定,校核模板上口水平线及四角位置,检查3m实心段模板,当确定偏差在允许范围内时,填写检验申请单,请专业监理工程师检查,检查合格后进行砼浇注。浇注砼时采用一套拌和站核一台输送泵供应砼,并购买商品砼同时供应,从中心向两侧分层浇注,每层高约30cm,振捣密实,当浇至顶层时,改由两塔柱向中心浇筑,同时安装三角压模,压模尺寸见附图二。第一次(起步段)砼约500m3左右,为大体积砼,内部设冷却水管,外层保温减少温差应力(此次砼浇筑将专门零星发放作业指导书)。

第一节段浇筑3m高度厚,由于塔柱模板已安装2节,即2×2.25m高,此高度已超过塔柱实心段3m高的位置。塔座部分模板需48小时后方可拆除,以免砼表面开裂。第二周期则浇完2×2.25m高度砼,但内模要做特别处理。示意图如下:

特别强调,第二次砼周期强度未达到15MPa时,不能在上层作业,避免钢筋、骨架对砼的扰动。等砼强度达到15MPa后,才可凿毛,拼焊及绑扎第三周期二节劲性骨架和钢筋。主筋接长采用直螺纹连接,箍筋采用搭接焊,主筋采用50%接头错位,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各层钢筋位置严格控制。

钢筋在安装前,应将变形钢筋加以矫正,刷除钢筋表面的污泥,根据设计图纸的钢筋布置情况,确定绑扎顺序,严格执行钢筋有关施工规程。钢筋安装完毕后,必须详细检查钢筋规格、直径、根数、间距、位置、保护层、接头及各部分尺寸是否符合规定,钢筋安装的允许偏差不得超过1.4.3规定的数值。如质量不合格,应加以整改,直到合格为止。

塔柱砼由于坍落度大,而且本桥的砼泵送能力强,浇筑速度快,砼初凝前对模板及骨架钢筋的侧压力特别大。根据砼侧压力大以及侧模外倾的特点,必须注意两个问题:第一、砼的入模顺序;第二、模板安装时预留反向倾斜值。针对第一个问题砼的入模顺序采用由内侧向两外侧的顺序进行。针对第二问题,下塔柱施工时,骨架及模板预先向内侧收2cm左右,骨架焊接好后,顶端采用链子葫芦进行对拉定位。第三,浇注过程对模板倾斜度进行观测,如发现超标应及时矫正或放慢浇注速度。

塔柱施工过程中,由于钢筋较多,砼采用分层浇注并捣实,周边加强振捣,保证骨料渗透过钢筋网,以防砼外表面产生气泡、麻面。

按上述程序多次循环,直至完成下塔柱浇筑(附索塔翻模施工工艺流程示意图)。

2.1.3、下塔柱施工起吊及交通设施

索塔施工过程中,设置一台塔吊作为起吊设备。塔吊采用5023B型,工作半径为50m,高度随着塔柱的升高而相应加高塔吊塔架,当到达48m左右时,设置第一道附着点。以后每增加38m左右加一道附着点。

索塔下塔柱施工所用的设备、物资均通过塔吊吊运到施工位置。

下塔柱施工到9m以上时,在两下塔柱之间拼接下横梁钢管支架,既能渡洪,又可做下塔柱施工的平台。砼泵管在施工下塔柱时附着于塔身上,中上塔柱设专门的支架上升。

2.1.4、机具设备及进度、人员安排另行专门介绍。

2.2.1、中塔柱从标高315.515m到369.015m,垂直高度53.5m,上塔柱从标高369.015m到439.515m,垂直高度为70.5m。其中下塔柱与中塔柱变坡处有一道下横梁,中塔柱与上塔柱变坡处有一道上横梁,中塔柱垂直于塔身截面为矩形截面,四个倒角分别为半径150cm和20cm的圆弧,顺桥向宽度由942cm~786cm变化,横桥向未变化,宽度为482.5cm,横桥向壁厚为120cm,顺桥向壁厚为100.5cm,中间为空心无隔板,中塔柱内外侧坡度均为1:9.727。上塔柱垂直截面与中塔柱相同,顺桥向宽480cm,壁厚为100cm,横桥向宽760cm,壁厚120cm,中间空心无隔板,从标高371.64m起,有预应力系统,详见《施工设计图》P134中的中、上塔柱施工布置图。

2.2.2.a、下塔柱施工道第十八节段后,拼装下横梁施工支架,同时安装第十九节段模板及下横梁竖模,浇注第十九节段下塔柱及下横梁第一次砼,横梁第二次砼浇注时安装中塔柱第一段模板,调整中塔柱施工节段。

2.2.2.b、中塔柱节段划分

中塔柱的翻模采用下塔柱翻模进行改制,节段划分见整体布置图,起步段在下塔柱第十九节段的顶面做调整,仍按2.25m/节,共分24个节段,十二个周期进行施工完成。

2.2.2.c、中塔柱内倾坡比为1:9.727,由于随着塔柱的向上翻升和塔吊的附着力,以及其他施工荷载将导致中塔柱变形,故在施工过程中每隔20m左右加设一道水平撑以克服中塔柱的变形。

2.2.2.d、中、上塔柱增加了预应力系统,施工请参照预应力系统的施工方法作业。

2.2.2.e、上塔柱高70.5m,仍采用中塔柱模板改成翻模进行施工,上塔柱仍按2.25m/节浇注,共分32节,每段2×2.25m,共16段。上塔柱虽然处于直线段,但是塔吊的附着力与施工荷载仍然对塔身的精确度造成影响,在施工过程中仍然需要2~3道水平撑,其支撑系统的预埋件处理,做专门图示处理。

2.2.2.f、斜拉索锚管定位参见专门章节。

2.2.2.g、人员、物资运输系统

随着中、上塔柱施工高度的上升,在下横梁和上横梁上拼节2×2m的万能杆件随着上升,万能杆件按4肢拼装,在20m高度处与中塔柱或上塔柱的水平撑联系,确保其稳定性,砼泵管通过万能杆件支架上升道待浇高度,用型钢过渡到待浇段入模。人员则通过塔身施工模板拉杆预留螺栓联成旋梯,并密封(步行到施工部位),其他物资采用塔吊运输。

2.2.2.h、工艺流程

安装劲性骨架→定位锚管→安装钢筋→布置预应力束→安装模板→灌注砼。

2.2.2.i、特别说明,在上横梁附近的中、上塔柱设有预应力,施工时应特别注意。

2.2.2.j、中塔柱、上塔柱施工时塔柱均有楼梯预埋件,要另作专门的说明,同时,在中塔柱、上塔柱施工过程中要求对避雷针系统作好保护,经常性测试其地阻值。

本桥整个索塔设有两道横梁,即下横梁和上横梁。下横梁底标高为315.515m,顶标高为321.515m,为700×600cm矩形截面,中间设两道横隔板,壁厚为120cm,砼约900m3。上横梁底标高为366.015m,顶标高为372.015m,截面形式为600×500cm矩形截面,中间设一道横隔板,壁厚100cm,上横梁砼约450m3。上、下横梁均有预应力束。

2.3.2.a、支架体系

由于下横梁砼数量大,支架采用钢管立柱作支承,桁架梁承托的梁柱组合式落地支架,采用的钢管进行组拼。

上横梁采用简支桁架式支承结构施工。

2.3.2.b、横梁模板

下横梁的外模板采用自制大块钢模,内模采用组合钢模,内模支架采用扣管脚手架。

上横梁的外模板采用下横梁外模板改制,内模采用扣管脚手架加组合钢模。

2.3.2.c、下、上横梁砼浇注方式

下横梁砼浇注分两次完成,第一次浇注高度3.5m,第二次浇注高度3.5m。外模一次到位,内模则在第一次浇注完成后,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MPa时拆除,用扣管脚手架作支撑安装顶板底模,安装钢筋,然后灌注第二次砼,侧模拆除时砼达到5MPa,顶底板拆模砼强度为37.5MPa,待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时,张拉部分预应力束,以便减小砼对支架的作用力。横梁底模座落在由塔座顶面拼装起来的支架上,要充分考虑非弹性变形,计算弹性变形,并设定预拱值,预拱值可通过底模上分配梁与构架分配梁之间的钢木楔块来作调整,这样可以保证横梁施工的位置达到设计要求。

为了解决钢绞线的穿束困难的问题,在安装波纹管时就将钢绞线穿进波纹管,在混凝土灌注中专人从两端捅动钢绞线两端,以防波纹管局部漏浆时将钢绞线“裹死”。

上横梁仍然分两次浇筑,分段高度为3m+2m,上横梁两端设有0#锚管,施工时作特别处理,其余与下横梁操作方法相同。

2.3.2.d、工艺流程

支架件放样加工→支架件等的拼装→横梁劲性骨架的拼装(测量)→安装钢筋→布置预应力束→模板安装(测量)→砼浇注

3.1.1、本桥索塔从塔顶到塔底各部分尺寸变化较大,模板设计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将模板工程分为三个部分,除符合设计尺寸外,还考虑经济、实用、周转等因素:1)塔柱模板;2)实心段及横梁模板;3)内模模板。

3.1.2、模板考虑到塔吊的提升能力,采用大块翻模。

3.1.3、塔柱的钢模板约为65T,其中内模系统约12.7T。

宜宾长江大桥4#主墩索塔采用翻模施工工艺,外模板采用装配式钢模板,内模采用组合钢模配异形模。考虑钢筋单根长度为9m,为方便钢筋的安装,每次浇筑高度为4.5m。

外模板采用3×2.25m,每节段高2.25m(每次翻模二段,浇筑高度2×2.25m)。

为满足主墩塔柱施工各阶段使用,模板设计采用装配式,根据塔柱截面尺寸,模板采用小块模板组和大块模板组拼形式,拆卸小块适配模板以满足在四向收坡时调整各节段的模板尺寸需要。

外模的分块以上塔柱施工为基准进行考虑(考虑上塔柱环形预应力预留槽),再在此基准上进行适配。按照侧面收坡的坡度,每提升一段模板则侧面(顺桥向看,塔柱两侧)尺寸相应减少27cm,则为了组拼需要,则分别加工成27cm、54cm、81cm的适配块进行组拼。对于正面(顺桥向看,塔柱对面、背面侧),下塔柱每提升一段模板尺寸相应减少37.5cm,则分别加工成37.5cm、75cm、112.5cm的适配块进行组拼。在模板组拼时,采用塔柱对角拆除组拼的方式,以减小工作强度。为施工一段塔柱,则相应的拆除、组拼适配块以满足需要。圆弧段处,为了使直线段与圆弧段能更好的联接,则在对应的圆弧末端加10cm的直线段。

外模板设计从下塔柱空心段底面开始,为此下塔柱施工实心段时,将模板安置于相应位置处后,再按照结构尺寸的需要用异形模进行适配。进入空心段施工时,从空心段起点安置模板。由于下塔柱四面收坡,则在相应的方向需要一梯形块与普通模板进行适配,为此,则需要加工一定数量的梯形适配块。因侧面收坡为1:50,2.25m高的标准模板放置在相应位置后其竖直高度近似等于2.25m,而正面收坡幅度相应较大,2.25m高的标模放置在相应位置后其竖直高度相减少一定值,为了保证下塔柱每节段混凝土浇筑高度为4.5m,则需要加工适配条,用以补偿收坡带来的竖直高度减少的差值。同样因为收坡的坡度不同问题,为保证每节浇筑混凝土4.5m高,需在圆弧段加工类似的适配条,为保证混凝土浇筑水平,还需要加工异型的圆弧适配模块。

在上塔柱与中塔柱、下横梁交界段时,除按标准进行安置模板外,还需针对下横梁临时加工异型适配模板,满足结构尺寸浇筑需要。

中塔柱正面垂直于塔柱边的尺寸与上塔柱水平尺寸一致,进入中塔柱施工时,为方便施工,安置模板时将正面模板垂直于塔柱边安置,这样,塔柱四边模板就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为满足浇筑面水平,也为了塔柱的美观,设计以最高边模板控制,其他各边加适配模调整到该高度,则需要加工三角形的适配异型块进行配置。

在中塔柱与上塔柱、上横梁交界段时,除按标准进行安置模板外,还需针对上横梁临时加工异型模板,满足结构尺寸浇筑需要。

进入上塔柱施工时,将下塔柱用于环形预应力锚固预留槽的模板的面板割除,保证预应力钢束顺利穿出以及预应力钢束的张拉。割除面板的模板保留面板后的骨架,并与相应的模板相连,保持模板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待张拉完成后,将面板焊至相应骨架处,补浇预应力锚固端混凝土。

面板均采用δ6mm钢板,在加工面板时,当眼孔与竖向型钢骨架相重合时,可适当调整竖向骨架的位置。面板四周均用∟100×8角钢(异形及小块横板用δ8mm钢板)封闭,在角钢(或钢板)上钻眼孔以利模板之间连接,∟100×8角钢钻孔均钻于正中。在角钢上每30cm左右(根据现场情况调整)加一块δ8mm△加劲板,以削弱变形。横向骨架采用∟75×5mm的角钢(椭圆模采用δ8mm钢板;小块适配模采用δ5mm钢板),间距为35cm,竖向骨架采用[10槽钢,最大间距不大于40cm,圆模采用δ8mm钢板,间距为25~30cm,小块适配模采用δ5mm钢板,间距为15cm。骨架与面板均采用间断焊缝连接,双侧面焊。焊缝长5cm,间距长10cm,焊缝高度不小于4mm,施焊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小热效应不利影响。外模眼孔除特别注明外均为Φ20mm眼孔。在进行加工时,可采用冲孔的方式进行成孔,但成孔后的零配件必须进行矫正,满足要求后才能用于安装。

加工质量要求:①表面平整、光洁,接缝打磨整平;②长宽尺寸对角线长度符合设计;③孔径、孔位、孔距符合设计;④焊缝深度足够,不漏焊;⑤装配方便,装配后应符合设计;⑥面板四周必须需经专用设备处理,要求平直,无毛刺、缺陷;⑦模板间装配接缝应平直密封良好,接缝误差≤0.5mm。

连接配件(螺栓、卡子等)的孔眼位置

除模板面其余部分,均应除锈涂漆,二道防锈底漆,一道黄色面漆,板面除锈涂油。

加工完后应组装检验精度,并在每块模板显眼处用油漆标明型号。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要求:

模板相邻两板面表面高低差

跨度的1/1000或30

注:关于此设计对于方向的说明,人正对索塔,位于左侧的塔称为左塔,位于右侧的塔称为右塔,靠近桥轴线侧称为内侧,远离桥轴线侧称为外侧。对应的模板必须对应相应的方向才能安装。拆分组拼模板采用对角的方式,见图示:

模板采用组合式定型钢模,模板采用1.8m+1.8m+1.8m=5.4m的三层组合钢模拼装而成,每次整体提升内模。为考虑模板的通用性,基于中塔柱为基本面进行组拼,故将标模用组合钢模P6018、P3018加工制作成BM1:240cm×180cm和BM2:270cm×180cm两种规格,两块BM1水平连接用在下塔柱侧面,一块BM1用在中塔柱侧面,一块BM2用在下塔柱正面,到中塔柱再将BM2改成150cm×180cm的标模用于中塔柱正面。

在下塔柱,塔柱截面为四向收坡,模板设置与塔柱收坡相应节段间尺寸变化相等的适配块,以调节模板适配塔柱断面,适配块均参照组合钢模加工制作。依据设计图纸,4#墩下塔柱分九次浇筑,对于正面每浇筑4.5m节段尺寸减少24.5cm,为方便加工和折卸,将4#墩正面适配块参照组合钢模设计加工为XZS1:24.5cm×180cm,XZS2:49cm×180cm,XZS3:73.5cm×180cm三种规格,为达到组拼要求,XZS1,XZS3加工4块,XZS2加工8块;因为索塔侧面收坡一致,均为每浇筑4.5m节段尺寸减少18cm,所以将两岸侧面适配块设计成ZCS1、XCS1:18cm×180cm,ZCS2、XCS2:36cm×180cm,ZCS3、XCS3:54cm×180cm三种规格,为达到模板组拼的要求,ZCS1、XCS1、ZCS3、XCS3加工4块,ZCS2、XCS2加工8块。中塔柱正面均为等截面,故其正面不需设置适配块。

为使塔柱的收坡不影响模板的安置,则需在塔柱正面模板和侧面模板均加工一小块梯形异型块,异型块同样参照组合钢模加工。(具体尺寸见异型块设计图)。

在模板提升时,将支撑系统与模板分离后,每一面的模板单独提升,支撑系统单独提升。每提升一段则折去相应的适配块,如3#墩下塔柱侧面起步段的异型块为XCS3和XCS2连接,当提升到下一节段时则折去XCS2,再加上XCS1,就适配上了下一节段的断面尺寸。其他各面适配块的折除也相同。为了保证提升模板和折除适配块方便快速,正面和侧面的适配块进行对角折卸组拼(具体拼装见内模拼装示意图)。在提升过程中应注意侧面模板与已浇筑砼之间的搭接尺寸,3#墩下塔柱左侧面应与已浇砼保持85.1cm的搭接尺寸,右侧面起步段搭接10.5cm,以后每提升一段递加4.3cm的搭接长度,中塔柱左侧面保持15cm的搭接长度,右侧面保持28.8cm的搭接长度。4#墩下塔柱左侧面保持85.3cm的搭接长度,右侧面起步段搭接16.1cm,以后每提升一段递加3.6cm的搭接长度。

模板整体高度为1.8m+1.8m+1.8m=5.4m,采用组合式定型钢模加适配异形块组合而成。模板之间采用组合钢模的定型U型卡,勾头螺栓等连结。在钢模后面设置横向加劲肋,采用2[10背靠背布置,槽钢间距5cm,横向加劲肋之间间距50cm,采用勾头螺栓和焊接固定在模板上,在模板提升过程中根据实际下一浇筑节段塔柱断面尺寸调节横向加劲肋长度与模板适配,模板最大悬臂长度为18cm(见计算书)。横向加劲肋后设置竖向加劲肋,采用2[18a背靠背布置,槽钢间距5cm,竖向加劲肋间距94cm,采用焊接固定在横向加劲肋上。在倒角模板处的横向加劲肋上焊接钢板作为加强及角模支撑。在塔柱内部设置支撑系统,支撑系统为竖向四层布置,间距为1.4m,1.3m,1.4m,每层包括三根顺桥向水平撑杆,四根横桥向水平撑杆,撑杆采用2[14a[]布置,在撑杆上设置可调节支撑杆及调节件以调节撑杆长度适配塔柱断面尺寸。在撑杆下部设置悬挂平台,平台采用型钢桁架结构,悬挂在砼表面对拉螺栓上,用以堆放焊机等,在模板提升过程中可堆放支撑系统。

模班加工、拼装应严格安照钢结构相关规范及组合钢模专用规范进行,并达到其中各项指标要求。

模板在使用前应进行检验,需保证坚固、稳定,安装和折除方便,有不易损坏,周转率高,其位置及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模板的尺寸必须准确,在长度和宽度中每一米的偏差应控制在2mm以内;

模板接缝必须密合,模板边与直线的偏差应小于0.5mm;

连接配件(楔子,螺栓)的眼孔位置制作准确,位置偏差宜控制在0.5mm以内;

相邻模板连接必须平整,保证相邻面板高低差在1mm以内。

注:内模的拆分组拼适配块应对角拆拼,应与外模一致,以下是方向示意:

3.3.1、斜拉桥索塔浇筑精度要求高,施工难度大,从而对模板的设计加工精度要求也就更高,塔柱模板在有经验的工厂进行制造,按设计图和钢结构及有关焊接的规范进行验收。在现场作好模板维修、养护和保管。

3.3.2、为保证索塔的砼尺寸,要求模板安装准确,安装时不仅要有拉杆还要有内支撑以控制索塔的厚度。

3.3.3、由于下塔柱截面变化较大,加工好的钢模板在施工过程中将有较大的现场改造工作量,我部将成立专门的加工组,在相关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工作。

3.3.4、塔柱施工作业平台拟设置在外模板围楞上,便于拆装和作业。

3.3.5、在砼浇注前及浇注过程中,应随时对各拉杆进行全方位仔细检查。

3.3.6、模板的脱模剂采用新机油与柴油配制,以确保砼的外观光洁。

3.3.7、出厂时对模板进行编号,并作必要的防锈处理。

3.3.8、模板几何中线要求在模上表示出。

3.3.9、下塔柱及中塔柱由于有倾角,安装模板要求有预偏处理,下塔柱外侧模内收2cm,中塔柱内侧模外倾1.5cm。

4、索塔测量控制系统的确定

索塔施工精度要求高,测量控制难度非常大,塔柱上需要精确定位的,诸如模板、劲性骨架、拉索导管和其外形转折点等等,要完成此类工作,有必要建立一个局部的测量控制坐标体系,如前图,细节部分将专门行文。

4.2、测量工作的一般原则

测量控制是特大桥梁施工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不仅能影响到桥梁的施工和安装精度,而且能通过测量工作把握桥梁的变形规律,从而指导控制行为。

4.2.1、完成设计院提供的桥位控制点的复测工作,进行控制点的加密,引导控制点到索塔塔身相对变形小的位置,进一步加强完成局部控制体系。

4.2.2、认真熟悉各种安装精度及施工放样工作。

4.2.3、当塔柱升到一定高度后,要加强例行测量,在气温变化大,荷载变化,预应力张拉后等等情况认真观测,并作好记录,分析变化规律。

4.2.4、具体办法专门做作业指导书。

5、劲性骨架及钢筋工作

大桥主塔高172.515m,全高范围内均有劲性骨架。劲性骨架分内外两层,四角处由L100×100×10角钢组成,下、上横梁的顶、底两面同样为L100×100×10角钢组成,其余杆件由L80×80×8角钢组成。骨架节段高约3.0m,由主柱、平撑及斜撑组成,形成一个强大的角钢骨架。

5.2、劲性骨架施工方法

5.2.1、中、下塔柱的劲性骨架在现场按节段拼焊完成,再加工成塔柱的整体劲性骨架,通过栈桥上的轨道进行运输,再经塔吊吊到组焊位置,从而进行整体吊装组焊。

5.2.2、安装时要求N1号主杆件对位精确,整体尺寸须满足安装精度。由于下塔柱倾角较大,浇砼对劲性骨架的侧压力会造成骨架偏位,拟将两塔肢骨架同时内收缩1°,抵消偏差。

5.2.3、在塔柱需要顶或拉的位置,应先在劲性骨架上的节点上焊接预埋件,内置螺帽,以保证预埋件处封闭后的砼美观。

5.2.4、劲性骨架要求高出3个模板节段高及2个骨架节段,以便钢筋模板及导管的定位。

5.2.5、劲性骨架、预应力束、普通钢筋若相遇时,处理原则为:劲性骨架让预应力束,普通钢筋让劲性骨架。

5.2.6、劲性骨架加工由专人负责,加工原则是:既便于运输,同时尽量减少在塔柱上的焊接工作量。

5.3.1、索塔主筋采用直螺纹连接,所以相当部分工作均在场内完成,从而方便塔上安装。

5.3.2、钢筋作业的难点为:(1)拉索锚座钢筋;(2)U型预应力束的定位钢筋作业;(3)索塔锚固段钢筋作业,将专门编号作业指导书以作交底。

5.3.3、钢筋作业的其他要求见相关施工规范。

6、拉索管道的安装控制

本桥每个主塔共有斜拉索36对,在索塔上共有4×36个斜拉索锚固系统。一个斜拉索锚固系统包括钢导管、锚垫板组成,其相互关系为空间二维坐标关系,即两个拉索面为平等面,为了便于安装、定位,本桥将在加工场地内完成一个锚固体系的加工,然后整体吊装就位。为确保成桥后斜拉索和梁的线形符合设计线形,斜拉索导管空间位置测量定位的精度要求高达±5mm。

6.2.1、斜拉索导管空间位置的设计参数

为了进行斜拉索导管的设计与测量定位,必须建立塔上拉索导管的局部坐标系,本桥局部坐标系的坐标原点为索塔塔墩中心(局部坐标系示意图见后图)。

6.2.2、拉索导管施工放样点设计坐标的推算

拉索导管空间位置的设计参数,仅可确定每一根导管的空间设计位置,不能直接进行施工放样,因此,通过设计参数须推算出一套可确定每一根导管空间设计位置的测量放样数据(如后图所示)。

要求推算出测量放样点及其检查点H的设计坐标,其推算过程即三位空间的距离计算。

6.2.3、斜拉索导管测量定位的原理与方法

对于任一根拉索导管,只要放出其下边缘的两个支点E和F,则该导管的定位也就确定了,此时导管只能沿EF方向上、下移动,若再控制GE的长度等于设计距离,则该导管的空间位置的位移就确定了,然后再测量H点的实测坐标,进行复核,是否满足安装精度要求。

6.2.4、根据本桥的特点,斜拉索数量多,在锚固区内,导管定位的工作特别巨大,如果施工一个2×2.55高的索塔节段,施工放样的时间会严重阻碍工期。为此我们采用以下方法,即:导管在骨架加工现场定位于劲性骨架上,其原理是:任意一个导管,设计参数给定后,它就与骨架以砼索塔的外壁之间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坐标位置,这个相对位置可以通过计算,在劲性骨架与导管之间找到,然后将这一整体吊装到索塔上面,采用劲性骨架之间的关系,或索塔导管的位置,确定这一整体的位置,则基本完成定位。这之中,需要充分考虑劲性骨架在砼浇注时的变形。

这一安装方法精度虽不如逐个安装的高,但方便、省时,能满足定位要求。

6.2.5、拉索导管安装十分重要,直接联系到塔梁的联系及使用效果,由于塔体是钢筋砼结构,受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其断面集合中心束必是设计中心,因此不能以几何中心为参照物,其他方面如日照偏差,风力作用等等,都对坐标法测量有影响,因此,实践证明只有在两种自然条件下可行:

(1)、阴天,3级风以下。不管什么季节,阴天无日照三级公路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塔体周边不存在温差效应,此时测控效果较好。

(2)、0时至凌晨6时,3级风以下。可根据季节日出时间确定测控时间下限,此时效果最好。

6.2.6、拉索导管因拉索垂度影响将作专门的修正计算,在安装过程中充分考虑该修正值。

7.2、主要施工工艺及方案

DB15/T 1392-2018 综合布线工程建设价格测算规范.pdf7.2.1、塑料波纹管的连接

塑料波纹管的连接有两种方式,第一种采用专用焊机进行垫挤压连接,即用电热板对波纹管两端口进行加热,加热至热塑状态时迅速抽去加热板,适当施加挤压力使两端口热挤成整体,塑料波纹管的另一种连接方式采用长套连接。经过综合分析比较,第一种方式施工方便迅速,连接质量好,节约材料,降低成本,工程项目拟采用此种方式对波纹管进行连接施工。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