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街区龙都国际住宅项目3#楼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上街区龙都国际住宅项目3#楼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308.22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上街区龙都国际住宅项目3#楼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上街区龙都国际住宅项目一期工程3#楼

5.主要施工机械计划11

8.确保工程质量的措施69

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评定规程 条文说明 SL 336-20069.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80

10.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82

11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采用83

12.保证文明施工的组织措施84

13.雨季施工措施86

14.冬季施工措施87

15.各专业配合措施90

16.降低环境污染和噪音措施90

17.与业主、监理、设计单位的协调措施91

18.协调地方群众关系、保障施工正常进行措施93

后附:安全管理保证体系框图

本工程为上街区龙都国际住宅项目一期工程3#楼,该工程位于上街区玉发大道西侧,丹江南路南侧。该工程包括地下一层,地上26层,本工程地上总面积为25268.92平方米(含一半阳台面积),地下一层为937.60平方米。3#楼建筑总高度为77.4米地下室层高2.9米。结构类型:剪力墙结构。住宅部分共24层,层高为2.9米,室内外高差0.45米。商业网点部分一层层高4.2米,二层层高3.6米,室内外高差为0.30米,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建筑分类为一类高层建筑,屋面防水等级为贰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1.1.1地基与基础工程

1.1.1.1采用天然地基,地基设计等级为乙级。用水泥土挤密桩对地基进行处理。

1.1.3装饰、装修工程

一、二层商铺外墙干挂石材,二层以上外墙采用涂料;外墙内侧采用50厚燃烧性能为A级的阻燃性挤塑聚苯板材料。卫生间、厨房内墙为水泥砂浆抹灰拉毛,其余内墙面为混合砂浆抹灰拉毛、罩白;地下室、管道井、电梯井、设备房均为水泥砂浆内墙面。

楼地面做法:地下室地面为水泥砂浆地面压光拉毛。

1.1.5.1 电气部分:主要包括住宅照明、消防系统、建筑物防雷接地等。

1.1.5.2强电部分:电源进线采用电缆埋地引入形式,在电源进线处做重复接地。

1.1.5.3 电梯公共照明按二类供电负荷设计,分别由双回路电源供电,并装电度表单独计量;住宅按三类供电负荷设计。各单元楼梯间设电梯井,井内敷设封闭型电缆桥架。配电干线穿钢管,支线穿PVC管暗敷设;照明配线为顶板内敷设。地下室储藏室照明各房间单独引至接线端子箱,由接线端子箱引至对应户的电表箱。

1.1.5.4防雷与接地:按三类防雷设计,屋顶设避雷针和避雷带,屋面利用ø10圆钢沿屋面做避雷带,做不大于20m×20m避雷网格;利用构造柱内四根主筋主筋下焊通作防雷引下线,利用建筑物基础做接地极。地下室0.3m作总等电位接地箱MEB,所有进出建筑物金属管道,电缆金属外皮均应与其可靠连接。卫生间作局部等电位连接箱LEB,并做局部等电位连接。

本市夏季最高极限气温41℃,冬季最低极限气温为-12℃.最大冻土厚度为300mm。主导风向为东北风,雨季为每年7-9月份,冬施时间是本年度十一月底至次年二月底。

本工程为住宅群体小区,地理位置极其优越;毗邻310国道和五云山风景区,交通极为方便。上街区实验高中紧邻工地,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条件要求极高;施工场地狭小,场地平面布置要求极强的合理性;

2.1业主提供的经有关部门审查通过的有效施工设计文件、地质勘测报告及现场勘察情况。

2.2用于本工程的现行有关工程施工规范、规程和标准: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

《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3.1.1 质量目标:确保“合格”。

3.1.2 工期目标:480天。

3.1.3 安全施工目标:执行《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杜绝死亡和重伤事故,本栋楼轻伤事故控制在两起以下。

3.1.4 文明施工现场目标:确保郑州市安全文明工地。

3.1.5 环境目标:采取积极措施,做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现场设专职管理人员,制定施工现场生产、生活卫生制度。不污染场外道路,搞好环境卫生。施工期间,工地将采取有力措施,减轻施工噪音,确保不扰乱周围群众的正常生活、工作秩序。

3.1.6 服务目标:严格信守合同,自觉接受有关各方和政府质量监督部门对工程质量、文明施工、环境保护、职业健康等的现场监督与管理。

3.2 现场管理机构设置

3.2.1 现场管理机构设置:公司将严格按项目法施工,从施工技术、施工组织、施工安排等方面优先考虑,重点保障。项目部配备业务水平高和具有现场管理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设立五科一室(工程技术科、质量安全科、材料设备科、成本财务科、后勤保卫科、综合办公室),建立以项目经理首的强有力管理层对工程进行全面管理。项目部机构设置见图1。

3.2.2 管理机构具体分工:

3.2.2.1 工程技术组:施工测量、放线、方案编制、技术交底、现场技术管理、资料管理。

3.2.2.2 质量安全组:现场质量检验、验收,落实质量目标;施工现场脚手架、机械、机电设备检查及验收,安全教育、检查。

3.2.2.3 材料设备组:编制材料、设备进场计划并组织材料、设备进场验收、标识和保管,协调调度材料及设备供应,材料试验及限额领料。

3.2.2.4 成本财务组:成本核算、工程量及各种费用结算。

3.2.2.5 后勤保卫组:现场保卫、职业健康、职工生活、协调周边关系。

综合办公室: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文件管理、人员接待。

本工程的施工按照主体及内墙砌筑抹灰工程先下后上,而外墙装饰工程先上后下的施工顺序进行施工。

3.3.1施工区及流水段划分:根据工程特点及施工力量、机械设备部署情况,在主体施工到12层时,进行二次结构施工。

3.3.2施工期间设一台塔吊,在基础及主体施工期间,塔吊负责模板、钢筋、砌体的垂直运输。砼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在砌筑及装修期间,设提升机负责建筑材料的垂直运输。

3.3.3 室外装修顺序按自上而下顺序进行,组织好外墙保温及涂料的施工,同时做好窗框与窗扇的穿插施工。室内装修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穿插作

业,要求工序搭接合理,避免返工,并尽可能安排交叉作业,以缩短工期。

3.3.4安装工程交叉施工,基本不占用总工期。

施工现场分为施工区及生活办公区两部分。

施工区建材料库房、钢筋制作区、木工加工区、砂浆搅拌区,设置钢筋堆场、模板架料堆场、砂石堆场;生活办公区设食堂、厕浴间、办公室。现场设临时用水、电、排水等设施。施工区及生活区均用C20砼将道路硬化。现场未硬化的地方将进行绿化。现场严格按文明工地标准进行规划。

项目部在公司统一指挥下,3#楼配备一个土建队,一个装修队,一个安装队。施工平均劳动力人数约265人,高峰期劳动力人数为300人以上。

常用劳动力配备见劳动力计划表。

5.1基础及主体施工阶段垂直运输设备采用一台塔吊,运送钢筋、模板、架料及主体砼等。砼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填充墙及装饰施工阶段,垂直运输采用物料提升机,运送砌筑、装修及安装材料等;钢筋、木工机械配备齐全。主要施工机械配备详见下表。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及进场计划表

5.2 检验、测量、试验仪器设备计划见下表

7.07×7.07×7.07cm

6.1.1 由技术负责人牵头,组织生产、技术、测量、内业等有关人员组成工作小组,认真审查图纸,组织图纸会审。

6.1.2 组织施工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标准、规程及施工验收规范。

6.1.3 提出各种材料成品、半成品加工计划。

6.1.4 对各级技术人员作好交底,对工程的重要分部和关键施工过程组织编写施工方案和作业指导书。

6.1.5 对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6.1.6 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持证上岗。

6.1.7 与业主办理有关资料的交接手续。做好定位放线、标高、高程控制点的测量复核工作。

6.1.8 编制施工预算,进行工料分析。

6.2.1 根据施总工平面图,在现场布置施工临时水、电线路,搭建临时设施。现场用水、用电量经计算确定(详见现场临时用电专业技术方案),为满足施工需要:临电由项目部采用两路均为120mm2电缆引入现场总配电室;现场的施工用水引自龙都国际的给水总管。

6.2.2 修筑现场道路的排水明沟和基坑周围的挡水排水明沟,做好现场雨水和施工降水的排水布置;搅拌站和混凝土输送泵等机械的冲洗用水经沉淀过滤后排入市政排水管网。

6.2.3 按施工总平面图布置,对现场的临时施工道路,料场、预制场地进行硬化。

6.2.5施工现场临时用水计算如下:

本工程施工所用的混凝土为非现场搅拌的商品混凝土,但抹灰和砌筑砂浆为现场搅拌,现场用水包括抹灰和砌筑砂浆搅拌用水、混凝土养护用水、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

q1=K1·∑Q1·N1·K2/T1·t·8×3600=1.1×(200×300+600×300)×1.5/1×1×8×3600=13.75(L/S)

q2=K2·P·N2/t·8×3600=2×600×40/1×8×3600=1.7(L/S)

本工程施工场地总面积约为20000平方米,故取q3=10(L/S)

Q=q1+q2=15.45(L/S)

供水主管直径:d=4Q/π·v·1000

=4×15.45/3.14×2×1000=0.099m≈100mm

由上计算可知:本工程的现场主供水管内直径为100mm;外直径为108mm。

同理计算可知:生活区供水管径为20mm。

3#楼的供水管径分别为50mm即可。

6.2.6当施工现场的水压不能满足高层处的混凝土养护需要时,施工现场应采取用加压泵等加压等措施,使现场的水压能满足高层处的混凝土养护需要时。

6.3 劳动力、施工机具、材料准备

6.3.1 制定劳动力进场计划。组织工程所需人员按计划进场。

6.3.2 公司材料设备科将工地所需各种施工机具及原材料、周转料具按计划组织进场,进行塔吊安装工作。按照公司合格供方名册组织货源和材料进场,及时进行原材料的试验、检验,按照施工图纸的要求,做好砼和砂浆的配合比试验。

7.1.1 施工测量前的准备

7.1.1.1 根据本工程平面的实际情况,我公司配备激光经纬仪、自动安平水准仪,以确保工程测量的精确性。测量仪器在工程使用前,专门进行一次检测校核,确保测量精度。

7.1.1.2 复核规划勘测部门提供的坐标桩及水准点,以确保坐标、高程控制的准确性。

7.1.2.1 工程开工前,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红线图和建筑物的设计坐标,利用主轴线法测出平面控制网。每幢建筑物先定出二条相互垂直的平面控制网的主轴线,并进行方向校正,使纵横轴线严格垂直,并将其引伸至施工建筑物的5m以外不被扰动的地点,设置控制引桩;用800mm长的木桩打在地下,并用15mm长、直径为0.8mm的去帽钢钉做为测量轴线交叉点标志,周边用细石砼包住,使之不被扰动,交叉点处所钉的钢钉即为标准控制点。以此二条控制线为基准,再建立轴线控制网,设置控制桩,确定纵横轴线位置。

7.1.2.2 基础施工前,依据平面测量控制网用“投影法”投测出各轴线,并用经纬仪及测距仪进行检查、复核。

7.1.2.3 结构施工出标高±0.000以后,采用外控与内投法相结合,投测出各轴线。用激光铅垂仪或激光经纬仪作垂直向上的轴线投射传递控制。即先在首层面层上作好平面控制,在建筑物每一流水段的四个角,偏离边轴线约1.2m左右位置处作控制点。在浇筑上升的各层楼面时,每层在相应的位置上留一直径为200*200mm的方洞口,在首层测控点处架设激光铅垂仪,向上投测,激光铅垂仪发射出的红色光束投射到上层预留孔的接收靶上,红色光班点离靶心最小之点,即为此层上的一个控制点。其余控制点用同样方法向上传递。同时在建筑物之外的轴线引桩上安置激光经纬仪进行施工复核。采用延长线法(即外控法)向上引测建筑物轴线。同一轴线上要用经纬仪的盘左及盘右方向各投测一次,取平均值作为正确值。把内投法放线和外控法放线互相做一复核,能及时发现问题,确保测量放线的准确性。

根据规划勘测单位提供的水准点,在施工区域内建立临时固定的水准点,水准点不少于三个,要把绝对标高换算成相对标高。主体一层施工完毕,将控制标高引测到边柱及墙体阳角处(每一施工段不少于二处)或电缆井及天井处的墙面上,做油漆三角标志,要求标志准确,清晰平直,并在标志旁边写上该标志的相对标高。在施工楼层时,用标准钢尺(已校验)顺着边柱向上垂直测量,用水准仪相互检测这三点,经校核无误后方可对整个楼层进行抄平。层高标高测量偏差不得超过±2mm,建筑物全高(H)测量偏差不得超过3H/10000且不大与20mm。在每次标高测量时,应首先进行临时标高点的校测,做到准确无误后方能进行标高的测量。

7.1.4 沉降观测 

7.1.4.1 在底板施工时沿四周设立沉降观测点,进行定时观测。在主体施工超出±0.000时,又在±0.000以上约20cm设观测点,主体每施工完一层进行一次观测,装修阶段每月观测一次,直至交工和沉降稳定,将观测资料移交业主方。沉降观测点设置时,要求相邻沉降观测点之间的距离不超过15m,设在剪力墙位置处。(最好与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进行协商后进行设置,以便为设计和建设单位提供准确的建筑物沉降观测资料,为以后的设计提供较好的参考)

7.1.4.2 沉降观测仪器采用精密激光水准仪(SJZ1型)进行。观测时使用固定的测量工具,固定人员,每次观测均采用往返闭全方法当场进行检查。

7.1.4.3 测量员应认真做好观测记录资料,每次记录观测时间,建筑物的荷载变化,气象情况与施工条件的变化以及沉降情况,计算每次观测的沉降量及前后几次累计沉降量,并绘制出沉降观测日期、沉降量的关系曲线图,供设计及施工的有关技术负责人使用。

7.1.4.4 沉降观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观测工作,为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如实把握建筑物的沉降状况,应做到四固定:即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固定使用水准仪和水准尺;使用固定的水准点;按固定的日期、方法及线路进行观测。技术人员必须按规范操作,确保沉降观测工作持续有效进行。

7.2.1本工程由基坑开挖深度及地质勘探报告提供的土质参数考虑边坡土的受力、变形、稳定要求及施工场地等情况,按照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保证施工现场用地面积和缩短工期的原则,决定采用土钉墙支护;

7.2.2施工中,土方开挖、降水、支护需密切配合,合理安排各道工序,才能达到工程安全可靠,缩短工期的目的。据此决定先施工降水的管井,轻型井点,降水达到设计要求后再随开挖随进行锚喷网支护;在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及时进行支护,避免边坡长时间暴露,确保坑壁安全稳定。

7.2.3工程注意事项和应急措施:

7.2.3.1严格控制挖土层次,严禁超挖和不及时支护。

7.2.3.2基抗开挖到底后,应迅速作好垫层,并尽快浇筑基础底板,避免基土底暴露时间过长。

7.2.3.3保证施工期间不间断供电。

7.2.3.4基坑开始降水后即应开始各项目观测准备工作,观测建筑物和道路的沉降量,确定能确保建筑现场和道路安全后方可进行土方开挖,并尽可能延长降低地下水达到设计要求至开始挖土的时间,分析此间建筑物和道路沉降变化曲线,如出现沉降过速或有沉降过大,应停止降水,调整设计方案。

7.2.3.5支护过程中如出现边坡滑塌,应及时回填,加强支护。

7.2.4.1锚喷网支护施工工艺流程:测量放线修坡→成孔→安装锚杆→注浆→挂钢筋网→焊接加强筋→喷射砼→养护。

7.2.4.2基坑开挖和放线修坡

为保证锚喷网施工过程中边坡的稳定,3#、3#楼基坑土方开挖自上而下分层进行,第一层挖深1.8m,第二层挖深到2.7m;第三层挖到基底。随开挖随支护,跟进作业,工作面开挖后要放线修整边坡,使之平整。

7.2.4.3成孔:采用洛阳铲成孔,如在砂中成孔较难,可改为注浆式钢管土钉;按设计的孔径布置,进行测量画线标出准确的孔径,按设计要求的孔长,孔俯角和孔径进行成孔,逐孔按锚喷网支护指标进行验收记录。

7.2.4.4锚杆安装:按照设计规定的各排锚杆的长度、直径,加工成合格的锚杆,为使锚杆体处于孔中心位置,每隔2.0m焊结一个居中支架,将锚杆安放在孔内,要顺其自然,不可用重物击打。

7.2.4.6挂钢筋网:在边坡坡面上,按设计方案要求铺上钢筋网,网筋之间用扎丝扎牢,网片之间搭接要牢固。在地表距地坑边0.5m处打一排ф18深约1m的短钢筋。

7.2.4.7焊接加强筋:在锚杆端部用ф10筋焊接成棱形加强筋,压往钢筋网,使锚杆,钢筋网和加强筋形成个整体。

7.2.4.9养护:要在喷过的砼表面每天洒水养护,防止出现裂缝。

7.2.5 土方开挖前,业主代表、现场总监与项目总工共同复核定位桩和主轴线闭合控制定位桩,无误后办理定位复核手续。

7.2.5.2 在基坑开挖完成后,为防止地表水及雨水进入基坑,在距基坑边1m远设300×400mm截水沟,将水拦截排除。沿基坑四周设400×400mm排水沟,并在四角及沿排水沟每隔30M远设置800×800×1000mm集水坑,用水泵及时将集水排出。

7.3.2其中地下室筏板侧面防水做法采用外防内贴防水,具体为在垫层上弹出筏板边线,依据边线M5混合砂浆砌筑120MM砖胎模(兼保护墙),待有一定强度后在墙体外回填土并夯实,在垫层上和砖胎模内面做2cm厚1:2水泥砂浆找平层,表面抹光压实,待水泥砂浆达到强度后,刷基层处理剂一遍,要涂刷均匀,无漏刷现象;基层处理剂干燥后,热熔法施工铺贴4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注意甩出搭接预留长度),待卷材施工完后在立面卷材面做2cm厚1:2水泥砂浆保护层。其余详细做法按照98ZJ001地防2。

7.4.1基础筏板、基础梁模板工程

(1)模板设置:本工程的基础筏板外模板采用砖胎模。基础梁模板采用920×1830mm的多层胶合板模板,用ф48×3.5mm的脚手架钢管配和50×100mm方木和ф14的对拉螺栓进行加固(外墙及基梁采用ф14的止水对拉螺栓,内部的基梁采用ф14拉螺栓,外套ф20PVC管,以便拆除后周转使用)。见下图3“地基梁及施工缝处的剪力

(2)模板安装:本工程的基础梁及其上部300mm高剪力墙模板按照下图要求进行安装:模板采用15mm厚胶合板,内竖楞采用50×100mm方木,间距为300mm,水平横楞间距为800mm,用间距为550×800mm的M14对拉螺栓进行固定。因基础梁和其上的300高剪力墙高度较低,因此,在基坑中设置立杆间距为1500×1500mm并加适当设剪刀撑的设满堂脚手架支撑,作为对基梁侧模进行固定的模板水平支架,以保证基梁和剪力墙的垂直度和稳定性。见下图4。

A)基础筏板外模板为砖胎模,可不必拆除。基础梁及其上300mm厚的剪力墙侧模拆除时,砼强度不少于2.5MPa,并能保证其表面及楞角不会因拆模受损时方可拆除。

B)拆下的模板及时清理粘结物,涂刷脱模剂,拆下的扣件及时收集,集中管理。

7.4.2地下室剪力墙、框架柱,顶部有梁板模板工程

7.4.2.1模板设置

(1)本工程的地下室剪力墙模板采用15mm厚胶合板,内竖楞采用50×100mm方木,内楞净间距为200mm,水平横楞间距为500,用间距为400×500mm的M14对拉螺栓进行固定。按照1500×1500mm间距的满堂脚手架搭设支撑对墙体垂直,进行固定,以保证剪力墙和框架柱的垂直度和稳定性。

(2)地下室框架柱采用15mm厚胶合板,内竖楞采用50×100mm方木,内楞净间距为200mm,柱箍采用ф48×3.5mm的脚手架钢管及扣件加固,柱箍间距:柱净高范围内为600mm,中部设置对拉螺栓进行拉结。

(3)地下室顶板梁的底模和侧模采用15mm厚胶合板,底模和侧模的内楞用50×100mm方木,净间距为200mm,侧模处竖楞、支撑底模的小楞和大楞及纵、横水平杆、立柱等均为ф48×3.5mm的脚手架钢管及扣件加固。(1)当梁截面过高时可在梁侧模处采用对拉螺栓进行加固。内楞净间距为200mm,外竖楞、小楞间距为800mm.(2)当梁高度不大于500时小楞跨度为1200mm,当梁的高度>500mm时小楞跨度为800mm。大楞跨度与小楞相同。立柱排距为800~1200mm;立柱间距为900~1200mm。

(4)地下室现浇顶板模板采用15mm厚胶合板,模板底部的内楞为50×100mm方木,支承内楞的外楞、纵、横水平杆及立柱均为ф48×3.5mm的脚手架钢管。内楞净间距为200mm,外横楞检举为900mm,外纵楞间距为1500mm,立柱排距及间距为900×1500mm。

7.4.2.2地下室墙模板安装

施工弹线→合模前钢筋隐检→模板刷隔离剂→内模拼装→安装对拉螺栓→外模板安装→调整模板垂直度→模板固定、加固→模板的预检→浇注混凝土→拆模清理。

(2)弹设的模板安装线时,应同时弹设模板安装检查线施工组织设计表格-全,该线距模板安装线200mm。

(3)模板安装前,应刷隔离剂,这样既方便了拆模,也有利于模板的周转次数。

(4)内模板拼装时,应在模板的竖向接缝处加设内楞,防止相邻两块模板出现较大高差。

【工艺标准】系统调试施工工艺标准(5)外墙模板安装时布须严格控制外模错台现象。

(6)墙体模板必须与内部整体满堂脚手架相连,防止在混凝土施工时墙板发生墙体倾覆现象。

(7)模板安装时完毕,模板下口用水泥砂浆堵缝,防止漏浆现象发生。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