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及其配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共60页,内容丰富)

基础及其配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共60页,内容丰富)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377.06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基础及其配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共60页,内容丰富)

第一章施工组织设计总说明.........................................................................................1

第二章施工准备........................................................................................3

第三章施工目标........................................................................................5

第四章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和设备、人员、材料运到工地的方法...6

JGT413-2013 建筑用集成吊顶第五章施工组织管理机构和施工资源配备............................................6

第六章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12

第七章确保工程质量技术组织措施......................................................31

第八章确保工期的措施..........................................................................33

第九章质量管理体系及控制措施..........................................................36

第十章安全管理体系及措施..................................................................42

第十一章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的措施..................................................46

第十二章其它应说明事项......................................................................51

附表一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58

附表二:劳动力计划表............................................................................59

第一章施工组织设计总说明

1.1安徽国风塑业股份有限公司3.5万吨生产线搬迁项目设备基础及其配套工程施工设计图、招标文件等。

1.2安徽国风塑业股份有限公司3.5万吨生产线搬迁项目设备基础及其配套工程工程量清单。

1.3国家及行业颁布的相关施工技术规范。

2.1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施工方案与施工顺序。

2.2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确保工程质量。

2.3合理布置施工平面,尽量减少工程损耗,降低生产成本。

2.4采用流水平行作业法,运用网络计划技术控制施工进度,保证施工工期。

3.1工程名称:安徽国风塑业股份有限公司3.5万吨生产线搬迁项目设备基础及其配套工程

3.2建设单位:安徽国风塑业股份有限公司

3.3设计单位:江苏省纺织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3.4勘察单位:安徽省金田建筑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3.5施工单位:安徽星凯生态建设有限公司

本工程总建筑面积16821.82m2,建筑总高度20.05m,采用框排架结构(混凝土柱,钢屋面),主体一层,局部三层。设计合理使用年限50年,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工程规模:挤出铸片、纵拉机及辅助收卷机基础及埋件,横拉机设备基础,牵引收卷机设备基础,时效架基础,分切机基础,料仓及投料坑,地沟及电坑,辅房屋面改造,车间隔断,锅炉房,冷冻站改造,楼、地面,内、外墙,平顶,踢脚,门窗安装,屋面等施工。

3.7结构设计特点:深度较深的基础采用旋喷桩作地基处理。设备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所有地坑及地沟混凝土强度等级C25,抗渗等级P6,地沟盖板混凝土强度等级C25。

根据招标文件要求,本工程总工期为90日历天,计划开工时间2016年8月16日,计划竣工时间2016年11月13日,具体开工日期以监理工程师发布的开工令为准。

工程质量达到国家现行标准、规范要求,工程质量等级为合格。

我公司在项目开工前即着手进行施工准备,将大部分可提前进行的工作争取在开工前完成。使本工程一旦开工,即可将人力、物力、机械集中投入到工程施工中,使工程进入正常施工,确保本工程顺利、快速的进行。

开工前,利用一至二天的时间进行施工前总动员,其主要内容是:

1、测量放线与桩点保护

1.1根据业主提供的施工图,在业主和设计院现场交底后,复核和建立施工段内测量控制桩。

1.2工程开工前根据征地红线图,开挖水沟,标明征地界线,对进场施工人员进行现场测量交底,避免超过征地界施工。

1.3严格保护机械施工中易碰压到的测量控制桩,在路基施工范围中的中心线桩及水准点引出机械施工活动区域以外,并设标志予以保护,对关键桩号做好控制点,便于破坏后及时恢复。

1.4进场前对所有测量仪器送有关单位校核确保测量时正确使用,此外完成工地实验室其它设备安装、调试和标定工作。

1.5控制测量中按设计要求考虑误差修正,并贯彻“双检制”,确保测量准确无误,为工程顺利开工做好准备。

2.1组织图纸自审和会审,充分了解工程整体情况和设计意图,及时发现问题与设计部门交流解决,并深入现场进行详细的调查,在此基础上深化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分部工程作业设计及关键工序、特殊工序的作业指导书,并按ISO9001标准及我公司程序文件的要求对特殊工序进行工序能力的审定。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施工队伍的部署、驻地、材料供应、预制场地的安排意见。

2.2项目技术负责人、技术员应认真学习设计文件和有关合同文件,准备各种所需施工及验收规范、规程、质量评定标准、标准图集及各种记录表格。

2.3进行技术交底,程序为:项目技术负责人→工号技术员→工长→班组长,以书面形式表达,班组长在接受交底后,认真贯彻施工意图。安全技术交底应随同任务单一起下达到班组。

2.4依据审定后的施工图及说明书、施工组织设计及有关的文件和资料进行施工。讲述本工程施工概况和工程特点,施工总体进度安排,质量保证措施和注意事项;

2.5明确工期目标、质量目标、安全目标;强化工期、质量意识和安全环保及文明施工意识;

2.6强调本工程高起点、高速度、高标准建筑的具体要求;

2.7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尽快熟悉图纸,进行专业图纸会审;在专业图纸会审基础上进行项目内部综合会审,并汇总成文。在建设单位牵头下,组织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设计院进行图纸会审与设计交底,掌握施工图及设计文件的设计意图、技术要求,以解决施工图纸不详细或其中有疑问部分,记录成文,形成决议。

2.8尽快组织项目测量技术专业人员及仪器进场,与设计院交桩,并建立水准网、导线网,报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批准后使用。并及时会同监理公司、建设单位进行横断面、纵断面复测认可。

2.9根据工程需要,进行原材料取样、试验、配合比试验,选择合格的材料,做好施工准备。组织技术人员踏勘现场,提出合理化建议,根据目标工期,确定优化施工方案。

3、做好设备进场准备工作

施工动员逐级进行,普及率100%,要求参战人员牢固树立“业主第一、用户至上、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质量方针,使参战人员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士气,以实际行动按期、优质、安全地完成施工任务。

总体目标为优质、高速、安全地完成该标段的所有工程项目。

我项目部一定全力以赴,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流程,确保在规定的工期内完成全部施工合同工程内容。具体分项工程工期安排详见施工进度图。

我们将全面执行招标文件的质量和技术要求,按国家质量规范、市政工程施工技术标准结合本工程具体情况和本单位ISO9002质量保证体系程序建立本项目的质保体系,确保工程达到国家现行标准、规范要求,工程质量等级为合格

按安徽省、合肥市及本公司有关文件执行,确保重大安全事故为零。

符合省、市文明施工的要求,争创文明施工工地。

遵守法规,预防污染,节能减废,实现施工与环境的和谐,达到环境管理标准的要求,确保施工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并最大限度地达到施工环境的美化,选择功能型、环保型、节能型的工程材料设备,不仅在施工过程中达到环保要求,而且要确保本工程成为使用功能完善的绿色建筑。

第四章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和设备、人员、材料运到工地的方法

我单位在项目开工前一周,将以汽车运输方式调动工程技术人员和先遣人员、主要管理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并迅速搭设各种临时设施及驻地,清理平整施工现场,恢复和固定线路中桩及水准点,会审施工图纸,勘验料场,做好路基、管网工程开工前的各项试验,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质量计划,为全面开工创造条件。其他人员及设备按施工组织设计安排,根据施工准备情况,分期分批抵达现场,各施工作业队人数依工程进度需要和总体计划及时进行调整。

本项目施工以机械化作业为主,所需的各类施工机械、设备及各种运输车辆均已维修保养完毕。先期施工设备于业主指定之日前到达,施工所需各种机械设备也陆续进入现场。拟投入本项目施工的主要机械设备详见《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工程开工后,我们将依照施工合同的规定,迅速组织材料供应及试验检测部门按照ISO9001质量体系文件的要求,由供应部门选择大宗材料供应商,由试验室对其提供的产品进行进一步的试验验证,合格后由供应部门统一采购。工程自采材料由项目部试验室对指定料场的材料进行相关试验,并请监理工程师复验确认合格后才可使用。

第五章施工组织管理机构和施工资源配备

针对工程规模及工程特点,本着有利于施工组织管理的原则,实行项目法管理,组建项目经理部,组成矩阵式施工管理体系,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全面履行合同。

经理部设项目经理1人、技术负责人1人,设置五部一室,具体执行各项施工职能工作。

根据工程需要,项目经理部下设二个施工队。

1.2组织机构框架,详见后“施工组织机构框架图”。

2、主要施工技术力量与劳动力安排计划

2.1专业工程师的配置

根据本标段工程的技术特征及工程特点,拟配置若干专业工程师,详见“项目管理机构”。

2.2施工组织机构框架图如下:

2.3主要技术工人的配置

根据本工程的工程数量及工期进度安排,我单位的实际施工水平及机械化施工能力,计划高峰施工上场人数100人,其中每个施工队配1~2名工程师。全段共配置机械操作手25人,技术熟练工40人,其他人员50人,各队人员及机械设备实行弹性编制。施工期间,将根据各分项工程进度的实际需要随时做进一步的调整和加强。

2.4.1项目经理部职责

项目经理部全权代表我方履行与业主签定的合同的权利和义务,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负责组织指挥本工程的施工和对外联络、协调工作,按期优质完成本工程的施工任务。

2.4.3项目技术负责人职责

(1)正确贯彻国家的各项政策和法令,执行有关工程施工的技术、质量、安全的规范和规定。

(2)全面负责本项目工程的技术质量管理工作,主持编制本项目工程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并依据相关的规范制定工程的技术标准和要求。

(3)督促检查进场物资和设备的质量,加强施工全过程的工序控制,主持对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置。

(4)组织竣工文件的编制及验收交接工作。

2.4.4工程技术部负责本项目的测量控制、施工技术、工程创优、安全质量控制、技术革新、材料的试验工作、竣工资料整编。

(2)组织制定综合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制定满足合同要求的施工技术方案。

(3)对本项目工程全过程进行施工技术交底,技术控制和技术指导。

(4)组织技术文件资料的收集管理工作,参与工程质量的评定与验收。

2.4.5工程部负责施工现场机械、人员、物资的调度、现场质量监督及进度管理工作。

(2)负责检查材料的进货检验情况,参加对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置,避免不合格品用于工程之中。负责组织工程的质量检查和工程质量分析会,对施工中发现的问题本着“三不放过”的原则及时进行处理,避免留下质量隐患。

(3)负责技术质量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参与工程质量的评定及工程的中间交工验收和竣工验收。

(5)下设安保部主要职责有:

认真执行和贯彻国家和安徽省、市有关保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法令、法规、指示。

全面负责本项目的安全文明施工和环保工作,采取切实有效地安全和环保技术措施,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

根据有关的施工安全技术规程、法令、法规,组织进行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并定期组织安全生产和环保教育。

严格按安全生产技术规程和有关的法令、法规,组织进行现场安全生产和环保情况的监察和巡视。

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安全施工和环保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防止安全和环保事故的发生。

2.4.6财务部负责本项目的施工计划,内部责任成本承包、工程款的使用等。

2.4.7机械物资部负责物资材料的采购和管理。负责工程项目全部施工设备管理工作,制定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

(1)负责本项目工程材料和机械设备的组织和管理。

(2)组织对材料供方的评价、严格控制材料和半成品的质量。

(3)根据质量要求,负责对采购的物资进行控制,做到手续完备、记录齐全,同时组织搞好施工物资的储备,以满足现场的施工需求。

(4)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做好机械设备的维护和检修,保证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满足施工的需求。

2.4.8综合办公室负责本项目宣传、治安、职工生活及劳动力安排、内部其它管理工作。

2.4.9计量部负责本项目的计量、现场签证、竣工结算工作。

(1)按合同要求向业主提供有关的工程报表,负责该项目工程的施工预算、验工计价和计划统计工作。

(2)组织整理和工程有关的资料,保证资料的完整性、连续性。

(3)负责开展项目成本核算工作,指导和监督资金的合理使用。

2.5施工队任务划分见“施工队任务划分表”

2.6劳动力计划安排见“劳动力计划安排表”

3、施工主要机械设备及主要检测仪器

主要机械设备根据生产能力大于进度指标要求,设备功能全面满足工程需要的原则,合理进行配置。

3.1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详见相关表格。

3.2拟配备本工程主要的材料试验、测量、质检仪器设备表详见相关附表。

4、施工总平面布置及说明

4.1本工程施工总平面布置,将直接关系到施工总进度计划的实施及安全文明管理水平的高低,为保证现场施工顺序进行,将按以下原则进行平面布置:

4.1.1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量节约施工用地,减少临建设施的布置。

4.1.2在保证场内交通运输畅通和满足施工对原材料和半成品堆放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场内运输,特别是减少二次倒运。

4.1.3在平面交通上,要尽量避免工序之间和单位之间的相互干扰。

4.1.4施工总平面布置应符合现场卫生及安全技术要求,并满足施工防火和用电要求。

4.1.5具体布置分区明确,便于文明施工布置。

4.2.1施工总平面管理原则

本合同段临时工程用地本着尽量利用既有建筑及临时道路,压缩临时用地面积的原则,编制施工场地和施工驻地临时占地计划。施工驻地在建设之前,向有关部门和单位报送驻地建设平面布置图、便道设计图,并注明其使用功能和使用期限。

根据施工总平面设计及各分阶段布置,以充分保障阶段性施工重点,保证进度计划的顺利实施为目的,在工程实施前,制定详细的大型机具使用、进退场计划,水泥、砂石料、管道等材料的生产、加工、堆放、运输计划,以及各工种施工队伍进退场的调整计划,对施工平面实行科学、文明管理。

4.2.2施工总平面管理体系

由项目经理负责总平面的使用管理,并派专人对现场平面进行分区管理。

现场实施总平面使用调度会制度,根据工程进度及施工需要对总平面的使用进行协调与调整。施工布置详见“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4.2.3施工总平面管理计划的制定

施工平面科学管理的关键是科学的规划和周密详细的具体计划。在工程进度计划的基础上形成主材,机械、劳动力的进退场,以确保工程进度。

充分均衡利用平面为目标,制订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平面管理实施计划,同时将该计划输入电脑,进行动态调控管理。

4.2.4施工平面管理计划的实施

根据工程计划的实施调整情况,分阶段发布平面管理实施计划,包含采用周期计划表、责任人、执行标准、奖罚标准等。

在执行中,根据各分项进场与作业计划,利用工地例会和工程调度会,充分协调、协商,及时发布计划调整书,并定期进行检查监督,确保平面管理计划的实施。

4.3临时工程:据工程特点,利用道路作为施工材料运输道路。

4.3.2水电、通讯安排

生活及施工用水生产、生活用水我单位与自来水厂进行协调,从自来水厂的供水系统上,安装自用的供水管网及计量装置,并按监理的指示和有关部门的规定,对供水设施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供水设施规模大小的选择依据现场用水量考虑。并建立排污池,对生产用水进行过滤,沉淀处理,达标后再排放至附近排污系统。

生活与施工用电:拌和场地拟建在项目区附近,与供电局协商,利用此处电网,安装变压器。对于其他非集中用电,采用行走式发电机进行全线移动供电。

4.3.3生产、生活用房

生活用房就近租用当民房,工程附近附近有许多民用住房,二个施工队驻地分别租用。

项目经理部设在园区内,交通、生活各方面都便利。

生产用房各队都建在园区内。

5.3.4临时用地计划

临时占地位置详见平面布置示意图。具体数量详见“临时用地表”。

第六章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根据本工程土方工程量大,以采用机械挖土为主,人工配合为辅,为防止挖机超挖,距底标高300㎜时改由人工清挖,自卸汽车运土,土方随挖随运。

1土方施工工艺流程:定位放线→确定开挖顺序→分段平均下挖→修边护壁。

1.2土方挖掘机械的选择:选择3台小型挖掘机。

1.3定位放线: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图纸进行放线。

1.4.1基坑开挖前对土质、临近建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等的状况进行详细调查并作好记录。

1.4.2场地内施工放线测量完毕,控制点均埋设并已通过业主、监理单位验收。

1.4.3人员安排、机械配备、保养就序,卸土地点均已落实。

1.4.4现场运输道路准备完成,经检查能满足重型车辆行驶要求。

1.4.5照明、草袋、清扫等工作已安排就序。

1.5.1开工前要做好各级技术准备和技术交底工作。

1.5.2认真执行技术质量管理制度,及时积累技术资料,竣工后应由三方共同验收评定质量等级。

1.6.1确保支护结构安全的关健,挖掘过程中,抓斗距围护体至少3米以上,避免撞击。

1.6.2对围护体和管线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1.6.3夜间施工要有足够的照明度,进出口处专人指挥,避免发生交通事故,挖机回转范围内不得站人,尤其是土方施工配合人员。

1.6.4基坑周边用钢管扣件做成高度为900mm的拦杆。

1.6.5做好各级安全交底工作。

1.7.1土方开挖完毕请建设单位、监理等有关人员验槽办理签证手续方可进行承台施工。

1.7.2基坑开挖时,特别对地下管线进行保护。

1.7.3方开挖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不得超挖。

1.7.4修帮和清底。在距坑底设计标高500㎜坑帮处抄出水平线,钉上小木桩控制标高,以清除坑底土方。

1.7.5坑底修整铲平后,请设计、建设及监理单位进行基坑验收并办理签证手续。

1.8.1在各幢基础四周设置定位标高控制桩、测设位置及标高控制线,以便随挖随测随监控。

1.8.2基坑中挖掘的土,严禁堆放在基坑周围,以防止基坑周围附加应力过大而造成基坑边坡的浅层滑坡及坑底以下软土产生位移。

1.8.3基底土方应进行修正清理,测量放线人员准确测放基底标高、轴线、基础的外形尺寸,经自验无误后,请监理工程师复核。

1.8.4基坑底平整夯实,然后浇灌100厚C10砼垫层。施工时控制好垫层的厚度及平整度。

(1)由于该工程工期紧、质量要求高。

(2)混凝土拌和物入模坍落度为12±2cm。

(3)水泥选用建设方要求的水泥,石子选用5~40mm,其含泥量不得大于1%。砂用细度模数为2.3~3.0的中粗砂,含泥量不得大于2%。

(1)混凝土泵管管径用125mm,并用Φ48钢管搭设支架架空。

(2)浇筑时安排专人接拆泵管。

(3)混凝土入模处,每处配备2只插入式振动器。

(4)浇筑时确保快插慢拔,振动时间以不冒气泡为止,插入间距为300mm呈梅花状布置,插入深度为进下层5~10cm。

(5)浇筑过程中拌和物内严禁随便加水。

(1)所有施工缝表面必须凿去表面浮浆露出石子,浇筑前洒水湿润后用与结构相同级配的水泥砂浆进行接浆处理。

(2)若在浇筑过程中,由于设置故障而无法连续浇筑时,必须按规范要求留置施工缝,施工缝位置宜设在次梁(板)跨中1/3范围内。

(3)施工缝必须垂直设置,严禁留斜缝。

(1)混凝土浇筑后12h,即可进行养护工作。

(2)养护时夏天采用覆盖草包浇水养护,冬天或雨天采用塑料薄膜养护。

(3)养护时间一般为7~14d。

(1)试块组数应满足每100m3不少于一组,每台班不少于一组(坍落度测试次数同试块)。

(2)试块制作完成后应送入试验室进行标准养护,另处加做一组留在现场与结构同条件养护作为承重模板拆除时强度依据。

(1)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现行规范规定。

(2)表面无蜂窝、孔洞、露筋,施工缝无灰渣等现象。

(3)实测质量偏差必须符合下表,其合格率应控制在90%以上。

7、混凝土工程技术措施

(1)混凝土掺入一定数量的粉煤灰和减水剂,以减少水泥用量。

(2)每次浇筑混凝土现场都应配备一台备用泵,若交通堵塞供料断挡时立即动用现场搅拌机拌制相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进行补充,防止泵管堵塞。

(3)高温季节浇筑混凝土时,泵管上应覆盖草包浇水降温。

(4)若发生泵管爆裂现象,则必须把散落在梁内和平台上的混凝土清除干净。

砖的品种、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应规格一致有出厂合格证及试验报告单;

品种与标号应根据砌体部位及所处环境选择,本工程采用泗坪水泥或泰昌水泥生产的合格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明和试验报告方可使用;不同品种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

宜采用中砂。配制水泥砂浆或水泥混合砂浆的强度等级为M5时,砂的含泥量不应超过5%。

D、水:应采用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E、掺合料:石灰膏:熟化时间不少于7天,严禁使用脱水硬化的石灰膏。

F、其它材料:拉结钢筋、预埋件、木砖、防水粉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砂浆采用机械拌合。根据试验提供的砂浆配合比进行配料称量,水泥配料精确度控制在±2%以内;砂、石灰膏等配料精确度控制在±5%以内。

砂浆应采用机械拌合,投料顺序应先投砂、水泥、掺合料后加水。拌和时间自投料完毕算起,不得少于2.0min。

砂浆应随拌随用,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必须分别在拌成后3小时和4小时内使用完毕。

空心砖的砌筑应上下错缝,砖孔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砌块砌筑宜上下匹错缝,竖孔要上下匹对孔,错缝搭接。砖竖缝应先挂灰后切筑。操作时砖块要放平、跟线,并控制好灰缝的平直,饱满度,随时检查墙面的平整和垂直度,发现偏差超标及时纠正。

门窗过梁为预制钢筋砼过梁,在砖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小于450;当支承长度不足时,应将过梁与砼柱直接连接处理。当门窗洞边无砖墩搁置过梁时,采用在相应洞顶位置的砼墙、柱上予埋铁件或插筋,以便和过粱中的钢筋焊接。安装过梁、梁垫时,其标高、位置及型号必须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坐浆饱满。如坐浆厚度超过20mm时,要用细石砼铺垫,过梁两端伸入支座的长度应一致。

较小的砖墩、窗间墙、卫生间900高以下的砌体应用实心砖砌筑。

A.砌筑前应提前浇水湿润,含水率宜为8—12%。按设计所要求的砂浆标号及粘土砖砌120、240mm厚砖墙。

B.开始砌筑时要先进行摆砖,排出灰缝宽度。摆砖时应注意门窗位置对灰缝的影响,同时要考虑窗间墙的组砌方法。

C.组砌方法:采用一顺一丁砌法。每层墙的最上一皮砖,应用丁砌层砌筑。

D.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一般为10mm,但不小于8mm,也不大于12mm。砌筑要求横平竖直、上下错缝,砂浆饱满,厚薄均匀,内外搭砌接槎牢固,墙面垂直。水平缝砂浆饱满度下低于90%,竖向灰缝不低于80%。

E.墙体临时间断处留斜槎,长度不小于高度的2/3。若留直槎应设拉筋。预埋件、预留洞应事先设置好,不得在砌好的墙上打凿。

F.墙体与构造柱交接处和墙体与墙体交接处按设计要求设置拉墙筋。构造柱采用先砌墙后浇柱砼的方法施工。

2.4.1砖的品种、容重、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4.2砂浆品种符合设计要求,强度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A、同品种、同强度等级砂浆各组试块的平均强度不得小于设计砂浆强度。

B、任意一组试块的强度不小于0.75倍设计砂浆强度。

C、砌体砂浆必须密实饱满,砌体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少于80%,不得出现透明缝、瞎缝、假缝。

宜采用质地坚硬、硬度均匀的碎石或碎砖,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垫层厚度的2/3; 碎砖不得采用风化、酥松、夹有有机杂质的砖料,颗粒粒径不应大于60mm。

GB50869-2013标准下载检验砖石料→实验确定施工参数→技术交底→准备机具设备→基底清理→分层铺砂石→洒水→分层夯实→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

(1)回填前应将基底地坪上的杂物、浮土清理干净。

(2)检验砖、石料的质量,有无杂质,粒径是否符合要求;

(3)铺筑砖、石应分层摊铺,每层铺土厚度应通过压实实验确定,一般为150~200mm,不宜超过300mm。每层摊铺后,随之耙平。

(4)每层的夯压遍数,根据压实实验确定,作业时,应严格按照实验所确定的参数进行。打夯应不小于3遍,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纵横交叉。

采用压路机往复碾压应不少于4遍,轮距搭接不小于50cm,边缘和转角应用人工或蛙式打夯机补夯密实。

(5)砖、石垫层分段施工时接槎初应作成斜坡辽2013G704:轻质复合保温屋面板(无水印 带书签),每层接槎处的水平距离应错开0.5~1.0m,并应充分压实。

(6)施工时应分层找平,夯压密实,并应设置纯砂检查点,用200cm3的环刀取样,测定干砂的质量密度,下层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施工。用贯入法测定质量时,用贯入仪、钢筋或钢叉等进行实验,贯入值小于规定值为合格。

(7)垫层全部完成后,应进行表面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高程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砖、石夯实。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