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初期支护施工方案

隧道初期支护施工方案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547.59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隧道初期支护施工方案

治改建工程第一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整治改建工程第一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某中心医院病房大楼土石方、挡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secret第一章 编制依据及原则 5

2、隧道工程技术标准 *

3、隧址区工程地质条件简述 7

*、隧道地质评价 13

5、水文地质评价 1*

第三章 隧道总体设计 1*

1、隧道平纵面设计 1*

2、隧道衬砌内轮廓 1*

3、隧道土建设计 17

*、不良地形、地质情况处理措施 20

5.*洞口防排水 22

第四章 隧道初期支护施工前提条件 23

1、现场准备工作 23

2、技术准备工作 23

3、劳*组织及施工班组划分 23

第五章 施工工期计划 2*

2、人员与施工机具设备配备 2*

第六章 隧道初期支护施工方案 27

1、大管棚支护施工工序及方法 27

2、超前小导管预注浆 28

*、系统锚杆施工方案 30

5、自进式或普通中空锚杆 33

7、钢架预制、安装 3*

第七章 初期支护施工要求及检测标准 38

1、 锚杆施工要求及检测标准 38

2、 钢筋网支护施工要求及检测标准 38

3、 喷射混凝土支护施工要求及检测标准 39

*、 钢支撑支护施工要求及检测标准 *0

5、超前锚杆施工要求及检测标准 *1

*、超前管棚施工要求及检测标准 *1

第八章 初期支护施工安全 *2

1、洞内施工安全 *2

2、初期支护施工安全 *2

第九章 施工环保 *3

隧道初期支护施工技术方案

1.1、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图纸及公路标准。

(*)《公路水泥混凝士路面设计规范》(JTGD*0-2002)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89)

(7)《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2-9*)

(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9)《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2001)

(10)交通部199*年1月1日颁发的《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建设文件编制办法》

(1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98)

(12)《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

(13)飞石崖、小老虎嘴隧道工程地质详勘报告

1.2参考的规范参考的规范、手册

(1)《隧道》铁路工程技术手册

1.3、对施工现场的调查和踏勘。

1.*、单位具有的设备条件、经济技术实力、队伍人员状况。

1.5、本工程建设涉及的国家、地方的有关政策、法规、标准和规范。

2.1以安全、优质、实用、高效的目的为原则,编制本施工方案。

2.2根据工程特点和现场情况进行编制,使制定的施工方案、技术、工艺、措施等切实可行。

2.3尽量采用合理的机械设备及施工技术,施组中的主要工程项目做到资源充足、工艺新颖。

2.*切实搞好环境保护,减少水土流失、合理占用土地;废水、废碴处理方法彻底有效。

川藏公路通麦~105道班段为川藏公路“卡脖子”地段。勘察区属高中山深切割峡谷地貌,地形陡峭,地貌单元多,地层较复杂,植被发育,第四系厚度较大,基岩覆盖严重。勘察区在大地构造上位于冈底斯山喜马拉雅期岛孤构造范围内,区内断裂构造极其发育,滑坡、泥石流、水毁、活*性断层、崩塌及岩堆等地质病害发育,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本标段共设中隧道1座,长度531m;短隧道1座,长度**3m。隧道总长度97*m。

1.2隧道主体工程设计范围

本项目隧道为山岭岩土隧道。

主体土建设计范围包括了洞门及洞口工程、明洞、暗洞、隧道防排水、洞内路面、电缆槽、路面排水边沟等。

明洞部分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放坡开挖,逆做防护),暗洞采用新奥法施工;并根据隧道洞口位置、地形地势、进洞条件、边仰坡稳定情况灵活采用偏压明洞、半明暗进洞等各种措施。

隧道工程按单洞双向两车道*0km/h二级公路标准进行设计,主要设计标准如下:

设计速度*0km/h;

隧道建筑限界采用单洞限宽9.00m,组成为:(0.75+0.25+3.50+3.5+0.25+0.75)m;限高5.0m。

预测2033年年平均日交通量:客车1712PCU/d,货车*2*7PCU/d。

2.*洞内路面设计荷载

设计计算路面荷载:公路Ⅱ级。

3、隧址区工程地质条件简述

3.1隧道自然地理条件

飞石崖隧道位于波密县通麦飞石崖,测设里程为K*093+085~K*093+*1*,隧道长531m。属傍河中隧道。总体走向为SW17°,最大埋深约83m,进洞设计高程为2080.85m,出口设计高程为20**.*7m。

隧址区属高中山构造剥蚀地貌,山体呈近南北向展布,隧道段微地貌为山麓斜坡,坡地呈东西向展布,隧道位于山脚斜坡地带,属顺河傍山隧道。隧道经过处斜坡最大高程为2155.88m。帕隆藏布呈“Ⅴ”形河谷流经隧道山体外,隧址区地势陡峭,沿帕隆藏布河岸一带均为20~80m高的悬崖峭壁,且发育有崩塌、危岩等不良地质灾害。斜坡坡度平均为50°左右,局部陡坡近直立,坡体表层植被发育,覆盖层厚约3~5米。

隧道进口沿现有川藏公路向山体内延伸,位于斜坡一冲沟低洼地带,为F8断层通过部位。进口仰坡约*0°,岩性为前震旦系冈底斯岩群黑云母斜长片麻岩,岩石裸露且破碎无植被,洞口上方及线路右侧边坡为陡壁危岩区,上部有薄层崩坡积物覆盖,常有危岩落石危害行车安全。雨季冲沟内有较大的地表流水,影响道路行车。洞口外侧为高20~80m的悬崖峭壁。

隧道出口从山体内向外延伸接现有公路,位于斜坡一冲沟低洼地带,为F35断层通过部位。洞口仰坡*5°,岩石裸露且破碎,洞口上方边坡为陡壁危岩区,上部薄层崩坡积物覆盖,植被较发育,常有危岩落石危害行车安全;线路右侧为B2崩塌区,常有落石(特别是雨季)危害行车安全,受断层带影响,隧道出口段内冲沟强发育,共发育有*条冲沟,冲沟内有流量较大的常年流水。洞口外侧为*0~50m高的悬崖峭壁。

3.1.2小老虎嘴隧道

隧址区属高中山构造剥蚀地貌,山体呈近南北向展布,隧道段微地貌为山麓斜坡,坡地呈东西向展布,隧道地处帕隆藏布小老虎嘴河南,帕隆藏布右岸山脊凸出导致帕隆藏布由南流折向SWl流形成小老虎嘴河湾,隧道横穿帕隆藏布右岸山脊,属依山傍河隧道,隧道距帕隆藏布最大水平距离约180m。隧址沿线最高点为小老虎嘴小山脊,高程为2135.00m,最低点为隧道出口段,标高为20*1.81m,相对高差93.19m。隧址区地势陡峭,沿帕隆藏布河岸一带均为15~80m高的悬崖峭壁,且发育有崩塌、危岩等地质灾害体。斜坡坡度平均55°,局部陡坡近直立,坡体顶部植被发育,坡顶表层覆盖厚约3~12m。

隧道进口位于河道上游右岸地处H1滑坡的南侧,沿现有川藏公路右侧横穿山脊,进口仰坡坡度约50~70°,岩性为前震旦系冈底斯岩群黑云斜长片麻岩。覆盖薄层崩坡积碎块石。洞口上方及右侧边坡为陡壁危岩区,上部有薄层崩坡积物覆盖,常有危岩落石危害行车安全,接引线位于H1滑坡区,影响隧道洞口稳定性,洞口外侧为高20~50m的悬崖峭壁。

隧道出口位于河湾下游右岸与现川藏公路街接,出口仰坡坡度约70°,岩性为前震旦系冈底斯岩群黑云斜长片痳岩,覆盖薄层崩塌坡积碎块石,洞口上方及线路右侧边坡为陡壁危岩区,上部有薄层崩坡积物覆盖,常有危岩落石危害行车安全。洞口发育为崩塌堆积物。

气温:勘察区地处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北西帕隆藏布右岸,气候受印度洋暖流影响,干湿季分明,属亚热带北缘,一年两季气候即雨季(5~10月)和旱季(11月~年*月)分明。平均温度较高,年平均气温11.98℃,最高年平均气温为13.2℃(1953年),最低年平均气温11℃(19*3年)。

降雨量:年降水量丰沛,连续雨日多,全年平均在200天以上,达8*.0%,根据波密县气象局1953~2000年资料,年平均降雨量1078.9mm,降雨量变幅较大,最大的是1988年为13**.*mm,其次是1991年为1337.3mm,最少的是1971年为753.5mm;全年连续雨日多,但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雨季降水平均占年降水量的70%,旱季占30%左右,旱季中11月至次年2月降水最少,仅几毫米至几十毫米,3~*月以春雪春雨为主,降水量一般占年降水量20%多;最大降水月一般发生在*~9月,日降水可达20mm以上,最大可达30~53mm(19*8年7月*日达52.9mm达到了暴雨级),降水量一般占全年的15~27%,最多可达32.7%(19*0年*月),雨季各月降水变化较大,但都较丰沛。

勘察区地表水属雅鲁藏布江一级~二级水系,一般支流有易贡藏布、波都藏布、东久河、帕隆藏布,易贡藏布与波都藏布在通麦特大桥处合二为一汇入怕隆藏布,向西南流向排龙;东久河在老虎嘴汇入怕隆藏布,流向雅鲁藏布江。帕隆藏布是勘察路段内主要的泄洪河,其次为东久河,它们的共同特点为落差大,水流湍急,多形成深谷。区内河流水质纯净,无污染。

帕隆藏布为雅鲁藏布江的一级支流,流域内平均纵坡12.*‰,属外流水系。怕隆藏布在102滑坡处(即加马其美沟口)多年平均流量*21.0m3/s,在追龙沟口处流量为92*.*m3/s,年平均总径流量2.7**×1010m3,年最大洪峰流量**9*m3/s。

易贡藏布是帕隆藏布最大的支流,发源于那曲地区嘉黎县西北的念青唐古拉东延余脉南麓,主河水28*km,在通麦特大桥附近汇入帕隆藏布,流域面积13533km2,占帕隆藏布流域面积的*7.3%,超过主河在通麦以上的汇流面积。易贡藏布最高海拔*95*m,最低海拔2030m,高差达*92*m,平均海拔纵坡17.2*‰。根据贡德水文站资料,每年*月底或5月初开始涨水,7月水量最大,8月底后开始退水,年平均流量527m3/s,最大流量1780m3/s,最小流量约55m3/s,常出现在2月份,年总径流量达10*3×1010m3。

迫龙沟属帕隆藏布右岸一级支流,是川藏公路上一处特大灾害性暴雨—冰川型泥石流沟,主沟长18.75km,沟床平均纵坡128.2‰,流域面积8*.1km2,年平均流量9.27m3/s,年最大洪峰流量*1.0*m3/s,年径流总量2.92*×102m3,流域呈哑铃形,最高海拔5828m,最低海拔1913m,相对高差3915m,上游区发育着一条面积23.8km2的现代季风海洋性冰川,冰川储量3008.1×10*m3,折合水量2707.7×10*m3,该冰川属活跃冰川,具周期性快速**的特点。

地下水类型依据含水介质、埋藏条件及水**特征,主要分布于第四系堆积物种的孔隙水和沿片麻岩、片岩节理裂隙水发育的基岩裂隙水。地下水补给的来源为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

第四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区内第四系崩坡积体和冲洪积层的孔隙内。现代河谷和河流阶地的冲洪积砂卵石中地下水一般比较丰富,受大气的降水、地表水体的补给,向低洼处径流,向河谷底部水体排泄;坡体中的孔隙水受地形和季节影响变化大,相对较为贫乏,主要受大气降水、冰雪融水和基岩裂隙水补给,以蒸发、泉水等形式排泄等。但该地层孔隙水在径流过程中引起浸泡土体,降低土体的抗剪强度,加大土体重度及浅蚀等作用,即成为区内局部地段形成坡面滑塌的主要原因。

基岩裂隙水,基岩中断裂及节理裂隙非常发育,沿着断裂带赋存了大量的基岩裂隙水,多以泉的形式出露地表,流量变化大,不均一。基岩裂隙水的补给源主要有冰雪融水、孔隙水、地表径流水及大气降水。山体上部浅层岩裂隙水的冻融变化和山体下部基岩裂隙水的*水压力进一步加固了表层岩体的风化,为崩塌和坡面碎落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推*作用,使其活*性能得到进一步加强。

根据水质分析成果报告:地下水类型为HCO3—Ca型,依据规范判定,地下水一般对混凝土无腐蚀。地表水类型为HCO3—Ca型,一般对混凝土无腐蚀,仅易贡藏布之江水对混凝土具弱腐蚀。

飞石崖隧址区内发育的不良地质现象主要为断裂构造、崩塌、围岩等,由于隧址区内坡降大,冲沟上游为冰雪山且隧址斜坡距雪线不远,在发生大规模降雪天气下,有发生雪崩的可能,主要影响隧道进出口引道。

区域性加拉白垒西麓断裂带沿帕隆藏布通过隧址区,受其影响,隧址区发育着F8、F10、F11、F32、F33、F3*、F35共7条断层。现有隧址区内发育的断层的特征及其对隧道可能造成的影响和破坏进行分述如下见表1。

走向80°,倾向350°,倾角75°,产于黑云斜长片麻岩内,破碎带宽约5~10m,由碎裂岩、断层角砾岩等组成,为压扭性逆断层,地貌上呈线性小沟槽,沟内上段覆盖第四系。

位于飞石崖隧道进口段,与隧道轴线呈*1°斜交。

隧道进口位于断层破碎带内,影响隧道进口仰坡及洞口稳定性。

走向7*°,倾向3**°,倾角**°,顺层断层,产于黑云斜长片麻岩内,破碎带宽约*.*m,由碎裂岩、透镜状千枚状棱岩、断层角砾岩和泥质条带状断层泥组成,为压扭性Q3活*性逆断层。

与隧道洞身段轴线呈57°斜交。

围岩破碎,影响隧道围岩稳定性,断层破碎带渗水性好,为地下水导水通道,地表水易渗入,开挖时易引发崩塌、涌水、渗水等。

走向280°,倾向190°,倾角3*°,产于黑云斜长片麻岩内,破碎带宽约0.5~1.5m,呈上窄下宽状,主要由破裂岩组成,两侧有少量断层泥,为压扭性Q3活*逆断层。

与隧道洞身轴线近正交。

与隧道近正交且倾解较缓,对隧道围岩特别是拱顶岩体影响严重;断层破碎带渗水性好,为地下水导水通道,地表水易渗入,开挖时易引发崩塌、涌水、渗水等。

走向355°,倾向305°,倾角近直立,顺层断层,产于黑云斜长片麻岩内,破碎带宽约2~5m,呈上窄下宽状,主要由糜棱岩组成,挤压片理较发育,两侧有少量断层泥,为压扭性逆断层。

与F33断层相交于隧道洞身并与轴线呈8*°斜交。

围岩破碎,影响隧道围岩稳定性,断层破碎带渗水性好,为地下水导水通道,地表水易渗入,开挖时易引发崩塌、涌水、渗水等。

走向300°,倾向30°,倾角55°,产于黑云斜长片麻岩内,破碎带宽约0.8~1.*m,呈上窄下宽状,主要由糜棱岩组成,两侧有断层泥,为压扭逆断层.

与F32断层相交于隧道洞身并与轴线呈8*°斜交。

围岩破碎,影响隧道围岩稳定性,断层破碎带渗水性好,为地下水导水通道,地表水易渗入,开挖时易引发崩塌、涌水、渗水等。

走向278°,倾向8°,倾角73°,产于黑云斜长片麻岩内,破碎带宽约2~3m,破碎带由褐黄色糜棱岩组成,密集破壁理发育,为压扭性逆断层。地上呈线性小沟槽冲沟。

与隧道洞身轴线近正交。

围岩破碎,影响隧道围岩稳定性,断层破碎带渗水性好,为地下水导水通道,地表水易渗入,开挖时易引发崩塌、涌水、突泥等。

走向297°,倾向27°,倾角72°,产于黑云斜长片麻岩内,破碎带宽5~6m,主要由糜棱岩组成,为压扭性逆断层,地貌上呈线性小沟槽,冲沟水流量较大,附近泉点发育,泉水流量较大。

在飞石崖隧道出口处,与线路呈68°斜交。

围岩破碎,危害隧道出口,影响隧道出口仰坡及洞门稳定性,出口易发生涌水、渗水等。

3.2.2小老虎嘴隧道

区域性加拉白垒西麓断裂带沿帕隆藏布通过隧址区,受其影响,隧址区发育着F36、F37、F38、F24a、F24b共5条断层。现对隧址区内发育的断层的特征及其对隧道可能造成的影响和破坏进行分述如下表

K4095+368左38m~K4095+562左124m

走向348°,倾向78°,近直立,该断层为加拉白垒西麓断裂带主于断裂,产于黑云斜长片麻岩内顺片痳理发育,破碎带由黄色透镜状泥质縻棱岩条带组成,断面处有10m厚断层泥,为Q3活动压扭逆断层,地貌上呈线性小沟槽,

于隧道外侧距隧道38~124m通过,隧道位于断层下盘。

受断层影响,围岩破碎,影响隧道洞身稳定及开挖时易引发崩塌等。

K4095+385左73m~K4095+534左138m

走向350°,倾向80°,近直立,该断层为加拉白垒西麓断裂带主干断裂,产于黑云斜长片麻岩内

隧道外侧距隧道73~138m通过隧道位于断层下盘。

受断层影响,围岩破碎,影响隧道洞身稳定及开挖时易引发崩塌等。

K4095+535.5

走向281°,倾向110°,倾角66°,产于黑云斜长片麻岩内,破碎带宽约1~3m,主要由糜棱岩组成,为压扭性逆断层。

与小老虎嘴隧道洞身段轴线正交。

围岩破碎,影响隧道洞身稳定及开挖时易引发崩塌、涌水、渗水等。

走向301°,倾向31°,倾角42°,产于黑云斜长片麻岩内,破碎带宽约0.5~1m,主要由透明镜状糜棱岩组成,为压扭性逆断层。

与小老虎嘴隧道洞身段轴线正交。

倾角较缓,围岩破碎,影响洞身稳定较大及开挖时,易引发崩塌、涌水、渗水等。

K4095+736.5

走向257°,倾向5°,倾角45°,属顺层断层,产于黑云斜长片麻岩内,破碎带宽约0.5~1m,主要由透镜状糜棱岩及少量断层泥组成,为压扭逆断层.

与小老虎嘴隧道洞身呈35°斜交。

倾角较缓,围岩破碎,影响洞身稳定及开挖时易引发崩塌、涌水、渗水等。

4.1洞口稳定性地质评价

1)飞石崖隧道进口位于帕隆藏布右岸斜坡中部断层通过部位所形成的冲沟内,地形坡度约60°,岩性为前震旦系冈底斯岩群黑云斜长片麻岩,坡顶部覆盖少量第四系崩坡积碎石,斜坡现状整体性稳定,时常有表层岩块掉落。

隧道出口位于帕隆藏布右岸斜坡从C6冲沟下部山体斜坡,与现有公路呈大角度相交,向外延伸通过F5断层控制的C7冲沟,地形坡度约为45°岩性为前震旦系冈底斯岩群黑云斜长片麻岩,坡顶部覆盖少量第四系崩坡积块石,斜坡现状整体稳定,时常有表层危岩块掉落。

2)小老虎嘴隧道进口位于帕隆藏布右岸河湾上游斜坡地带,坡顶部覆盖大量第四系崩塌坡积碎块石,进口段覆盖薄层碎块石,下伏基岩,岩性为黑云母斜长片麻岩,斜坡现状整体稳定,局部时常有表层危岩块掉落。

隧道出口位于帕隆藏布右岸河湾上游斜坡地带,坡上植被发育,有薄层崩坡积层覆盖,出口基岩裸露埋深约4—5m,岩性为中风化黑云母斜长片麻岩,斜坡现状整体稳定,局部时常有表层危岩块掉落。

4.2围岩分级及洞身稳定性评价

表4.1飞石崖隧道围岩级别划分表

K4093+085~K4093+108

K4093+108~K4093+138

K4093+138~K4093+168

K4093+168~K4093+210

K4093+210~K4093+240

K4093+240~K4093+300

K4093+300~K4093+330

K4093+330~K4093+395

K4093+395~K4093+465

K4093+465~K4093+532

K4093+532~K4093+562

K4093+562~K4093+612

K4093+612~K4093+616

表4.2小老虎嘴隧道围岩级别划分表

K4095+344~K4095+355

K4095+355~K4095+385

K4095+385~K4095+460

K4095+460~K4095+536

K4095+536~K4095+566

K4095+566~K4095+627

K4095+627~K4095+657

K4095+657~K4095+717

钢结构厂房工施工组织设计57页K4095+717~K4095+767

K4095+767~K4095+787

5.1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

隧址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含水,主要由斜坡地表水系沿基岩裂隙入渗补给,径流途径短,交替循环强烈,隧道开挖时,地下水形态以股状出水为主,雨季可能会出现涌水、突水。

在对隧道涌水量进行计算时,根据隧址区内已有水文地质资料,可先采用泉水流量汇总法进行粗略估算再采用大气降水渗入量法总体性概略评估,采用水均衡法校核隧道最大涌水水量,然后采用地下水动力学法(水平廊道计算法)进行隧道涌水量验算,最后对以上各种涌水计算方法计算的结果进行综合预测隧道涌水量。泉流量汇总法计算的隧址区主要泉水流量调查成果及计算如下表:

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典型案例.pdf表5.1隧址区主要泉水流量一览表及泉流量汇总计算结果表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