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嘴金融中心大厦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陆家嘴金融中心大厦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6.76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陆家嘴金融中心大厦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陆家嘴金融中心大厦施工组织设计

建设单位: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上海现代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工料测量: 利比建筑工料测量师有限公司

【河北图集】12N9:管道与设备绝热设计单位:上海海波建筑设计事务所

上海中富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上海市第一建筑有限公司

1.2地理位置、现场及周边条件

本工程位于市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核心地段,南侧临陆家嘴环路;西侧与东园路隔开一片空地;东侧为在建的“哈瓦那大酒店”工程;北侧为滨江大道绿化带与黄浦江向望。基地周围与上海银行大厦、交通银行大厦等超高层金融大厦以及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相邻。

该工程东侧为在建哈瓦那大酒店,西侧为一片空地,在宏润建设的基坑支护阶段,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施工场地条件。

(2) 总建筑面积约69111m2。其中地下部分建筑面积26811m2,作地下车库及下沉式广场;地面以上建筑42300m2,作商务办公写字楼。地下室长128m,宽70m。地上主楼长50米,宽47米。

(3) 外墙均采用YTONG轻质砂加气混凝土砌块。

(4) 本工程防水采用快干喷覆式防水涂膜。

(1) 陆家嘴金融中心大厦工程地下室三层,实挖土深16m,大底板厚主楼部位1.8m,其他部位1.2m;

(2) 塔楼地下部分柱采用劲性砼,楼板采用钢筋砼现浇板,除塔楼部分地下室为现浇钢筋砼框架结构;地上部分核芯筒和框架柱采用劲性砼柱,框架梁及次梁均采用钢梁,楼盖采用现浇砼楼板于钢梁上,标准层层高4.5m。地下室局部区域按人防要求进行结构设计。

(3) 地下室底板、侧壁及顶板混凝土掺入复合型工程防裂纤维A(弹性模量≥25GPa,塑性减裂率≥95%,硬化减裂率≥60%),纤维长度12~18mm,掺量为每立方米混凝土1.2~1.5kg;地下室其它部位混凝土掺入复合工程防裂纤维B(弹性模量≥3.5GPa,塑性减裂率≥95%),纤维长度18mm,掺量为每立方米混凝土0.9~1.0kg。

土建工程:支撑爆破后的掺渣清运、换撑系统及土方回填、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砌体工程、防水工程等。

木工程:木质门、木质防火门等。

金属工程:钢结构、进户门、防火门、铁门及小五金安装、爬梯、楼梯扶手集水井盖板等。

饰面工程:地面、顶棚、墙面等。

室外工程:排水系统等。

工程的基本质量目标:按“备案制”要求一次验收合格,以“优质”工程标准组织验收。

确保本工程达到上海市文明工地标准,获得“市级文明工地”称号。

1.7工程特点、难点分析

本工程施工中有土建、钢结构吊装、幕墙、精装饰、设备安装等专业队伍,因此施工协调难度相当大。本工程底板面积约8960m2,混凝土方量总计约13450m3。因此,一次性浇捣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保证措施成为重要。本工程为劲性砼复合结构,土建与钢结构施工的配合程度直接影响到整个结构的质量与计划工期目标的实现。核芯筒与外围框架柱均为钢构件构成,每节的重量吨位都较大,给施工现场塔吊的选用和布置带来了难度。同时,因现场可以提供给钢结构专业分包单位的构件堆放场地也不是很充裕。

业主提供本工程的施工图纸

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111—1998

建筑机械使用及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上海市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强制性条文2000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年版

(1) 砼结构施工方案概述

本工程地下室框架结构为钢筋砼结构,上部结构框架楼板为砼现浇板,搁置于钢梁上。模板采用木模板,地下室内外脚手均为常规落地脚手,上部核心筒外脚手为整体爬升脚手,框架结构外脚手6层以下为落地脚手,6层以上为型钢悬挑脚手。塔楼的垂直运输机械采用一台JL7034塔吊,回转半径45米,和一台ZJ5311塔吊,回转半径22米。JL7034塔吊安装高度110米,主要用于钢结构吊装和核心筒混凝土施工,ZJ5311塔吊安装高度100米,主要配合外框架土建结构施工;另配两台ALIMAK施工电梯,从底层到屋面层。

(2) 钢结构施工方案概述

3.3.1 地下室结构施工流程图

3.3.2 塔楼上部结构施工流程图

施工进度计划编制是以技术先进、质量优良、材料不浪费、用工减少、工期合理、竣工及时为原则,发挥我司的主观能动性,以方案领先、技术领先为向导,充分利用我司在以往项目中所积累的施工经验,强化计划管理,合理进行流水搭接,结合工程特点和施工部署,据此编制施工进度计划。

4.2 施工节点进度安排

(1) 本工程暂定2007年5月8日,2009年4月17日竣工,总工期为711日历天。

(2) ±0.00以下结构封顶节点工期安排为149天,竣工为2007年10月3日。

(3) 塔楼大屋面结构封顶节点工期安排为321天,竣工为2008年3月19日。

(4) 临江临时建筑施工穿插于结构工期内,不占用绝对工期,工期为2007年5月9日至2007年8月6日。

4.3 总进度计划(甘特图)

4.4 确保计划实施的主要措施

(1) 我公司总承包管理人员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

(2) 由经理主持召开每二周一次的项目经理部会议,对本工程施工进度、资金、物资、设备进行总调度和平衡,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各类矛盾和问题,使该工程顺利进行。

(3) 总承包项目经理部用周计划控制分部分项工程进度,按计划要求,每周召开一次平衡调度会,及时解决劳动力、施工材料、设备调度问题,确保工程按计划实施。

(4) 项目技术部采用计划形式以周保月、月保季、季保总进度,按计划要求,每周召开一次平衡调度会,及时解决劳动力、施工材料、设备调度问题,每日一次碰头会,确保工程按计划实施

(5)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施工预算,做到各项工作事先心中有数,计划先行。

(6) 在学习图纸、设计交底的前提下,对施工中可能遇到的疑难问题,尽可能在施工前获得解决。

(7) 强化计划管理,生产工作以计划为中心、在计划指导下进行,有关工作做到事先预控。

(8) 加强平衡调度工作,在生产过程发生的不平衡、不协调状况,随时进行平衡调度,使影响进度的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9) 加强同监理工程师和设计代表的联系,要尊重他们的意见,碰到疑难问题,必须达到共识后才能实施。

(10)依据以往施工经验,安装预埋件、套管等工作,可以在结构施工阶段与土建紧密配合,交叉作业,做到尽量不占或少占关键工期,缩短施工工期。

(11)本工程施工时,将取消节假日、休息日,并采用1~2班制昼夜施工方法来缩短工期,并配齐相应的劳动力。

(12)塔楼钢结构吊装层施工白天以钢结构安装为主,土建分区交叉搭接施工。晚间土建施工全部用足。确保标准层工期按规定时间完成。

(13)为加快施工速度,视施工进展和需要,组织设备材料超常规投入,公司可以确保供应相应的设备和材料,保证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14)充分利用本公司的机械设备优势,砼泵、塔吊等设备满足工程需要是加快整个工程进度的有力保证。我公司各类钢材库存充裕,可满足工程急需串换要求,随时可以调运现场,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15)发挥我公司总承包管理的优势,协调各支分包作业队伍,平面分区域同步进行,立体交叉施工,确保工期目标实现。

(16)为充分体现我公司的施工技术水平,我们运用了先进的大体积砼施工技术、砼泵送技术、测量技术和结构施工等技术,依靠技术领先,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快速进行。

(17)分部分项工程的工期控制要点

a. 编制分部分项工程进度计划:

● 制定施工方案,明确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机械的选择,施工顺序的安排和流水施工的顺序。

● 编制施工项目进度计划,以保证项目施工均衡进行。

● 编制资源供应计划,包括物料供应计划,机械设备的进场计划,劳务计划等。

● 编制图纸深化及呈审的进度计划。

● 按月召开生产会,检查讨论当月计划执行情况。

● 布置下月施工作业计划。

● 提交各种资源与进度配合的供需要求和调度状况。

c. 做好平衡调度工作

根据各种资源的供需矛盾,各项施工进度的超、脱,各工种之间的主次关系的转化,做好平衡调度。

d. 充分利用我公司的机械设备的优势,合理安排好材料设备计划,根据需要调运至工地,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5.1 施工现场条件概述

陆家嘴金融中心大厦工程施工现场场地已平整,红线位置砌筑砖墙;现场已开设一个大门,位于南侧陆家嘴环路上;业主提供的临时用水(100管经供水管已接至现场,施工用电也已接至现场。设计建筑总平面布置建筑物距红线基本为5~6米。利用原宏润在场地北侧的40间临时办公室房(包括提供给业主和监理使用的各2间办公室)。

东园路滨江大道建造一建筑面积约2814m2的临时建筑完成后,利用其作为工人宿舍及食堂。

5.2 施工总平面布置(地下结构施工阶段)

地下室结构施工阶段总平面布置见图。

5.3 施工总平面布置(地上结构施工阶段)

上部结构施工阶段总平面布置详见图。

5.4 施工用电、用水布置

现场用电、用水平面布置详见图。

6施工临时用水、用电专项方案

工程施工过程中测量工序和施工工序密切相关,测量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的最终质量。

(1) 对本工程而言,测量工作具有如下的特点:

a. 建筑项目的地下室结构占地面积较大,占地达128mX70m。因此由于分区施工必然的带来各施工区之间的平面轴线衔接问题,对全局的轴线统一要求比较高;

由于上述的特点,产生了如何保证各施工区轴线系统的统一性;如何克服通视条件限制,高效率的放样施工平面控制轴线;如何从总包角度协调2种材料体系施工时平面和高程的差异等等一系列要点。

(2) 针对上述工程特点,按照我们在高层建筑施工测量中形成的经验,本工程地下结构采用场外基准控制网直接投测施工控制轴线,地上结构部分的平面测量控制网按照高级网控制低级网的方法,以场外基准控制网为依据在±0.00面上布置二级控制网,其塔楼和裙房的控制网相互贯通,统一为整体。主楼地上结构垂准测量采用天顶投影法来实施,目的以达到缩短测量工作与下道工序的搭接时间,提高工效,同时确保主楼轴线系统的精确、可靠和可操作。主楼地下结构测量采用极坐标法,主楼高程使用光电测距仪传递。裙房地上结构采用采用天顶投影法传递,极坐标法定位。裙房地下采用极坐标法定位。水准线路测量使用精密水准仪采用往返闭合水准测量的方法。

测量依据指测量工作所执行和参照的技术性规定,本工程按照以下条目开展测量工作:

(1) 业主和设计所指定的技术要求和标准

(5) JSB304《建设工程竣工规划验收测量规范》(建筑工程)

7.2.3 测量仪器选用

仪器的选用以工程施工所要求的具体精度要求和时效要求,同时结合考虑可操作性为标准。本工程使用如下设备:

2”,2mm+2ppm

其他辅助仪器如垂直目镜、棱镜、靶标、塔尺及钢尺等。

以上仪器均按照国家规定年检鉴定合格,并在使用有效期内。在使用过程中,随时检查仪器的常用指标。一旦偏差超过允许范围,将及时校正以保证测量精度。

7.2.4 平面测量控制网建立

施工平面测量控制网既是各施工单位局部、单体施工各环节轴线放样的依据;也是监理等各检测单位的测量基准。因此,务求达到可靠、稳定、使用方便的标准。控制网除应考虑图形强度以满足工程施工精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密度和使用方便的特点。应由测量人员对施工场地及控制点进行实地踏勘,结合工程平面布置图,创建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要求达到通视条件好、网点稳固状况、攀登方便等各种因素。

各级控制网的创建,必须对各控制点相互之间,以及各级控制网之间进行闭合校验和平差。保证各点位于同一系统。每次使用前,必须对控制网校核。随着施工的进度,按重要性原则定期对其复测,以求得控制网稳固不变和防止地面变形、沉降或其他因素导致的控制点移位。场外基准控制网设置冗余控制点,并加强对各点的保护。其他各级控制网如遭遇破坏,由上级平面控制网来恢复。控制网建立完毕,交监理方复核确认。

由于本工程的特点,因而在地上结构施工阶段塔楼和裙房设置相互贯通的2个控制网。又由于2个控制网都是服务于同一工程的建设,因而控制网之间必须形成有机的整体。控制网之间按照级别的高低,高级网控制低级网。平级网之间互相贯通,形成系统。

结合工程的特点,按测网级别的高低及具体在工程不同部位应用,本工程测量平面控制网共设置一个外围平面/高程控制网以及二个单体控制网(二级控制网)。

由于本工程的规模较大,而且工况复杂,因此在施工区外围设置一个不受施工影响的控制网K1~K3,其担当全局性的作用。该控制网以业主提供的2个基准控制点为依据,包含平面坐标和高程。经现场外测后进行平差计算达到精度要求,以作为将来现场各类测量工作的原始基准点。它是其他各级控制网建立和复核的唯一依据。在整个工程施工的时间跨度内,必须保证这个控制网的绝对不变,绝对避免前后期测量系统的不一致。外围控制网设置完毕之后,按工程进度需求,可在现场内建立临时的各个测量网,各级控制网如遭遇破坏,均由外围平面控制网来恢复。控制网之间按照级别的高低,高级网控制低级网。平级网之间互相贯通,形成系统。

该级平面布网将建立在下面三点内容基础上:

a. 为保证已施工的前期标段与待施工的主体结构测量系统一致,控制网的建立将结合前一标段的施工控制轴线网。

b. 由于本工程项目较大,城市测绘部门或单位所提交的2个测量基准点不能直接作为基准平面控制网使用。必须对其控制网进行加密,或设置辅助措施方可使用。

c. 基准控制网设置在施工现场外,用于为受破坏可能性较大的下一级控制网的恢复提供基准,同时也可直接引用该级控制网中的控制点测量重要的或关键的测量工序。其建立以城市网为依据,宜设置在工程现场外的道路一侧稳定处,且需考虑使用方便。

d. 本工程基准网的设置形式采用三角网的形式,布点位置由测量人员经过现场踏勘后确定,外业测量结束后对数据进行闭合和平差。

e. 该控制网担当全局性的作用。它是下一级控制网建立和复核的唯一依据。在整个工程施工时间跨度内,必须保证这个控制网的绝对不变,绝对避免前后期测量系统的不一致。因此,该控制点的设置位置选择在稳定可靠处,且设置保护装置。

f. 单体控制网的布网依据为基准控制网,其精度必须满足相对测角误差小于±5秒,相对测距误差小于±2毫米。每次测量前对该控制网进行自检,确定无误后方可使用。

g. 基准控制网和单体控制网的使用需随时根据施工阶段的沉降、变形情况调整。且工程的工况变化很大,其中单体控制网布置于现场内部,容易遭到施工破坏,必要时也可根据施工情况调整布网位置。而且现场控制点在施工中处于不稳定状态,随着时间、环境、施工进度的不同可能会产生变形移动,所以每次投放轴线前必须依据进行自检,自检无误后方可投放轴线。

按照天顶投影法原理,各楼层轴线的传递必须按照一个统一的控制网。由于本工程的施工划分为塔楼和裙房施工区域,各施工区域又在不同的施工阶段施工。因此必须为各施工区域和单体建立单体测量平面控制网。同时,为保证结构各单体的整体性,对各单体测量平面网之间设置联结关系、相互衔接共同组成一个大的平面控制系统网。

a. 塔楼的单体平面测量控制网

塔楼的结构出首层后,考虑进度需要,在±0.00面上布置二级控制网。见图(控制点位置距相邻标示轴线距离为1m)。同时为统一结构上的整体性,在结构施工至10层位置进行内外筒的横向观测。非布网楼层的相应控制点位置留设200mmX200mm的孔洞,为测量创造通视条件。

塔楼结构随高度上升测量误差将被放大,因此设置1次平面控制网转换。各控制点每10层进行一次控制网迁移。即在10F施工完毕后,将下部的控制网转移至该层楼面。使用该控制点一直到结构封顶。控制网转换必须严格控制精度,使转换过程中的精度损失减少到最小。

b. 裙楼结构,为统一结构上的整体性,设置1个控制网。测量方法采用天顶法,将下部楼层的轴线向上垂直投影至上层施工作业面,并进行校核。投测点位置设置上下贯通的楼层测量孔,孔径200mmX200mm。具体芯筒测量控制点示意图见图。

7.2.5 高程控制高程测量控制网的建立

高程控制网的作用是为长期的工程结构施工提供一个稳定、统一的标高参照系统。其标高值按城市高程系统取值。本工程设置二级高程测量控制网,施工现场之外在可靠处设置首级高程控制网;施工现场内布置二级高程控制网。

(1) 首级高程控制网

首级高程控制网的创建以业主下发或城市测绘部门单位提交的城市高程控制点为依据。创建过程中做好二点内容:一是与已经施工的桩基础单位的高程控制网相互符合;二是控制网中除了下发或提交的城市高程控制点外,增加额外高程控制点,以增强高程系统的安全性。为保证高程系统的稳定性,点位设置在不受施工环境影响,且不易遭破坏的地方,以距离施工现场100至200左右。考虑季节变化、环境影响以及其他不可知因素,定期对高程控制点进行复测。首级高程控制点的建立必须使用精密水准仪并采用往返或闭合水准测量的方法建立。

(2) 二级高程控制网

二级高程控制网设置在施工现场以内,作为施工所需的标高来源使用。其创建以首级高程控制网为依据。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建筑物的不断升高。自重荷载的不断增加,建筑物会产生沉降,因此要定期检测高程点的高程修正值,以及时进行修正。由于施工现场的环境条件较差,产生破坏的因素众多,二级控制点需加密复测的次数,以确保其坐标值正确可靠。

a. 每次测量以基准水准控制点为依据,用精密水准仪采用往返水准测量的方法,将高程引测至现场的临时水准点处来使用。

b. 基坑施工阶段,在基坑边寻找一个可垂直传递高程处,搭设一固定支架,将钢尺一端固定在支架挂钩上用重锤锤吊而下。采用两台水准仪一上一下同时测量。上面的一台水准仪将临时水准点的高程传递至钢尺上。下面的一台水准仪将钢尺上的高程传递至施工层上。

7.2.6主楼结构标高复测调整

在塔楼施工过程中,由于裙楼和塔楼施工时间长短影响,同时也考虑到各结构的沉降不同,塔楼的施工标高需要协同设计方意见进行修正,对设计标高进行调整之后才可交给施工使用。

7.2.7 施工过程测量

在施工测量放线之前,应做好如下准备:

a. 内业计算:仔细熟读图纸,认真分析轴线与各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并做好记录。

b. 对总包提供的各测量控制点进行检查确认,用全站仪进行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主轴线的测设。

c. 对测设时需要的各种器具及人员作好准备,各种仪器必须是经过计量单位检校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d. 将内业计算的成果制成表格,便于施测速率和质量的提高。 对施工现场要进行认真观察、分析,确保在日后施测过程中不会受到外界影响,如其它原因不能通视、或人为破坏。

(2) 施工放样的测量方法。

在施工测量放样过程中,平面位置的坐标计算是个关键,计算准确才是放样正确的基础。特别是本工程由多个单体组成而且各单体之间相互联系,因此计算复杂且计算量大,尤其需要注意。

(3) 平面和高程控制基准点位埋设及保护措施

由于本工程工期较长,为确保现场平面控制点和水准点的稳定性,场区内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采用永久点的方法来埋设,在桩点位置浇筑400×400×600mm强度等级C20混凝土墩,中央嵌入150×150×10钢板及通芯钢管,在控制桩点周围用脚手管搭设2×2米的护栏,并制作标识,写上“测量点位、注意保护”的字样。测量人员应经常去现场巡视桩点的情况。其埋设及保护措施如下所示:

(4) 测量工作的管理和控制上,还需要对注意以下的方面:

测量工作具有高精度的要求,所以测量人员必须细心谨慎,同时要做好对算复核和实地复核,以确保计算数据和测量成果准确无误。

在测量工作中,应时刻注意外界环境因素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如点位偏移、风太大影响观测等等,均要作好相应纠偏工作。

建筑物的自身构造可能也会影响测量的精度,如使用的材料不同而导致的沉降不均匀、膨胀效应等等。

7.2.8 地下结构施工中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的具体操作

(1) 地下结构控制轴线采用“外控法”进行施工控制轴线的定位放样,即直接使用外围控制网的控点测设施工控制轴线;放样方法采用直角坐标法。

(2) 地下施工采用顺作法施工,平面控制采用外控制方法。具体如下:

a. 使用外围平面控制点为起始点在基坑附近设置2至3个临时转站。对临时转站进行复验,如无误则进行下一步操作;

b. 使用复验过的临时转站放样出施工控制轴线并投测至基础垫层面上。即在如示意图中A处设置全站仪,后视另一临时转站B点,向基坑内引入C点,之后使用同样方法放样其他各施工控制点。

c. 移动仪器到垫层面上的C点处设站,使用坐标法对各控制点相互关系进行精度复核。之后使用垫层面上的施工控制点,后视同一轴线上的各点在垫层面上弹出施工墨线。

7.2.9 测量精度主要保证措施

(1) 经纬仪工作状态应满足竖盘竖直,水平度盘水平;望远镜上下转动时,视准轴形成的视准面必须是一个竖直平面。

(2) 水准仪工作状态应满足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

(3) 用钢尺工作应进行钢尺鉴定误差、温度测定误差的修正,并消除定线误差、钢尺倾斜误差、拉力不均匀误差、钢尺对准误差、读数误差等等。

(4) 测角:采用三测回,测角中误差±10秒。

(5) 测距:采用往返测法,取平均值。

(6) 所有测量计算值均应立表,并应有计算人、复核人签字。

(7) 使用全站仪、应进行加常数、乘常数、温差修改值的修正。

(8) 在仪器操作上,测站与后视方向应用控制网点,避免转站而造成积累误差。

(9) 在定点测量,应避免垂直角大于45度。

(10)对易产生位移的控制点,使用前应进行校核。

(11)在3个月内,必须对控制点进行校核。避免因季节变化而引起的误差。

(12)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现场的测量定位和放样。

9地下室结构施工方案(详见已呈报之专项方案)

(1) 待底板砼强度达到80%设计强度后爆破拆除第三道支撑。

(2) 浇筑地下第三层主体结构,待砼强度达到80%设计强度后爆破拆除第二道支撑。

(3) 浇筑地下第二层主体结构,待砼强度达到80%设计强度后爆破拆除第一道支撑。

(4) 继续现浇至首层标高主体结构,地下主体结构施工完毕。

(5) 由于基坑面积大,支撑拆除工作量大,所以每层支撑拆除可以后浇带和施工缝为界分区进行,便于地下室结构穿插施工。

(6) 模板、钢筋合理安排进度,确保工期达到预定目标。

(7) 底板施工完毕后安装两台塔吊的基础节,结构施工时,在楼板上预留洞口,便于塔吊通过。

9.2 地下室结构施工概述

(1) 矩形柱模、墙模、大梁模板、平台模板均采用木模。矩形柱采用18厚木夹板,竖围檩为42×90木料,间距为300左右,横围檩为双48钢管,底部第一道间距为300,朝上间距为450左右,Φ14对拉螺杆,间距为450左右。现浇墙体采用18厚木夹板,竖围檩为42×90木料,间距为300左右,横围檩为双48钢管,间距为450左右,地下三层外墙Φ16对拉螺杆,间距为450左右,其余墙体Φ14对拉螺杆,间距为450左右。

(2) 排架立管纵横间距900,梁底加一排立管,横管三道,适当加剪刀撑加强整体性。

(3) 地下室钢筋由加工厂定加工,柱主筋、梁主筋、墙主筋直径25以上采用直螺纹连接,其余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并按有关规范进行接头抽样试验,接头按规范要求错开。

(4)在1/L轴以北2米处,增加一条水平施工缝,每层结构砼浇捣时,以后浇带和施工缝为界线,分三次进行。地下室裙楼混凝土每层墙、柱与梁、板一次浇捣;塔楼部位竖向柱墙与横向梁板砼仍一次性浇捣。混凝土不同标号接触面采用钢板网进行分隔。

(5) 每道支撑以栈桥为界线,分两个区域进行支撑爆破拆除。待下部底板、结构楼层施工完毕后,拆除上道支撑。

(6) 根据设计要求地下外墙与基坑之间的空档回填土并压实。

9.3地下室结构施工流程:

底板浇捣→底板保温、养护,测量放线→爆破拆除第三道支撑→安装塔吊→吊装钢结构,底部灌浆→施工地下三层墙柱、地下二层楼板、地下二层换撑带→地下三层外墙防水→爆破拆除第二道支撑→完成地下二层墙柱、地下一层楼板、地下一层换撑带→地下二层外墙防水→安装第二节钢结构→爆破拆除第一道支撑、栈桥→施工首层楼板及地下一层墙柱→地下一层外墙防水→基坑回填。

1) 针对本工程基础结构的特点和施工进度安排,首层结构施工完,外墙外侧防水完成并通过验收,并进行抗渗试验后,即安排进行回填。

3) 用自卸卡车将土运至现场,用小推车短驳至回填施工区域,人力配合回填。

4) 回填土的压实质量对日后有影响,必须予以充分重视。回填时采用夯填法,每层回填高度0.3m,并夯实。

5) 按规范要求进行环刀试验检查,回填土的容重控制在1.3左右,压实系数控制在0.94以上。

6) 基坑回填土必须待防水层完全干固后进行,同时防水层若有破损必须及时修复。

7) 由于换撑带呈区格式,在板带下部回填土较困难,因此必须安排充足的劳力及碾压机械。

11.1 上部结构施工流程图

11.2 塔楼结构施工

11.2.2 施工部署

(1) 塔楼施工针对不同的工程部位,采取了相应的施工工艺。核芯筒外壁用中大模施工;塔楼柱采用箱型钢柱内灌砼形式;楼板采用七夹板木模施工。

(2) 塔楼钢筋采用加工厂成型钢筋,墙柱主筋连接形式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

(3) 塔楼外脚手采用钢管扣件落地脚手与型钢悬挑脚手。

塔楼的垂直运输机械采用一台JL7034塔吊,回转半径45米,和一台ZJ5311塔吊,回转半径22米。JL7034塔吊安装高度110米,主要用于钢结构吊装和核心筒混凝土施工,ZJ5311塔吊安装高度100米,主要配合外框架土建结构施工;另配两台ALIMAK施工电梯,从底层到屋面层。

(4) 塔吊在结构施工完后随即拆除。

(5) 结构施工以安装箱型钢柱、钢梁为主导。机械使用、时间安排首先满足钢结构安装需要。土建施工见缝插针,紧紧跟上。在确保安全施工的前提下,吊装与土建有计划、有步骤地分块流水施工。

(6) 土建施工充分利用晚间时间,确保结构施工如期完成。

11.2.3 核芯筒结构施工流程

11.2.4 塔楼钢柱、钢梁吊装施工

由于钢构件吊装的精度较高,要求测量非常精确,因此总承包制定了详细的测量复核方案,选用了精密的测量仪器,以保证钢构件安装正确无误。(详见钢结构施工方案)

11.2.5 钢筋施工方案

(1) 钢筋根据进度要求分批运抵施工现场,堆放于临时堆场,由塔吊运至施工地点。

(2) 在钢筋绑扎过程中如发现钢筋与埋件、劲性钢结构或其它设施相碰时,应会同有关人员研究处理,不得任意弯、割、拆、移。

(3) 竖向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在施工中应达到规范的要求。

(4) 钢筋绑扎须配合劲性柱的安装并与劲性柱交叉作业施工。

(5) 柱、墙钢筋经隐蔽工程验收后方能进行封模施工。

11.2.6 模板施工方案

(1) 塔楼电梯井施工模板

电梯井井筒采用木质中大模,满足电梯井的施工要求。

(2) 塔楼核芯筒外模板

a. 核芯筒外壁模板采用九夹板制成的中大模板,10#槽钢作围檩,4cm×6cm方钢用为外框。

b. 模板施工的安全措施

● 模板提升时吊环必须牢固可靠,模板整体结构须良好以防散塌。

● 四周用密眼围网封闭,脚手底部用七夹板满堂铺设,防止高空坠物伤人。

c. 模板的质量控制要点

● 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精度,为保证墙、柱棱角挺直。

11.2.7 悬挑钢平台

为方便塔楼上部结构的施工,我们决定在塔楼施工时设两个钢平台作为物料翻转平台。悬挑钢平台计算书及详图见附录。

11.2.8 混凝土施工方案

(1) 砼采用商品砼,核芯筒和框架结构施工时均采用两台固定泵接硬管输送砼,固定泵设置在塔楼南侧。上部核芯筒砼浇捣平面图见图,上部框架结构砼浇捣平面见图。

(2) 砼浇捣前必须将新老砼结合处施工缝清理干净并湿润后才能进行浇捣砼。

(3) 电梯井筒墙、梁、板砼一次性浇捣;劲性柱、楼板砼一次性浇捣。框架方钢管柱填芯砼浇捣时,需控制一次浇捣得高度,保证震动棒能一次振捣到位。

(4) 柱、墙、梁板不同砼级配处采用钢丝网拦阻等技术措施,保证不同级配砼的连接。砼配合比必须保证砼初疑时间不小于6(8小时。

(5) 1F、2F层高较大,一次性浇捣混凝土需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加强模板的刚度,加设串筒减小混凝土下落高度,在层高中间开设振动孔加强混凝土振捣密实,保证混凝土浇捣质量。

(6) 混凝土浇捣的振动棒应以Φ70型振动棒为主JJF(鄂) 63-2020 非量测相机校准规范.pdf,并配部分Φ50、Φ30的振动棒,振动棒布点密度不大于50cm。

(7) 砼布料时应按布料点间距要求沿墙、梁周围均匀进行,不得在某一处的墙、柱内集中布料,靠振动器赶淌混凝土,不允许造成高差过大的现象。

11.2.9 箱型钢柱内砼浇捣

(1) 一节柱及相关两层钢梁安装完毕后(校正、焊接、探伤完成),浇筑箱型钢柱内的填芯砼,在砼浇筑前,先浇筑一层厚度不小于100mm的水泥砂浆,用以封闭管底并使自由下落的砼不致产生弹跳现象,然后将砼用塔吊吊斗运输到钢柱顶,将其灌入,且每浇筑500mm高度后用振捣棒振捣,这样逐层浇筑直到距该节柱管顶500为止。

(2) 钢柱内砼浇筑工作,宜连续进行,必须间歇时时间不得超过砼的初凝时间

11.2.10 柱、墙、板施工缝留设及处理

(1) 柱、墙施工缝留设在平台面上50cmSL/T 798-2020 水利信息产品服务总则.pdf,楼梯按规范留设上三步施工缝。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