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超重梁模板支撑施工方案

超高超重梁模板支撑施工方案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312.32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超高超重梁模板支撑施工方案

超高超重梁模板支撑专项施工方案一

对于工程施工中出现的“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高度超过8m,或跨度超过18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m2,或集中线荷载大于15kN/m的模板支撑系统”,建设部建质[2004]213号文件作出了“应当在施工前单独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并应当组织专家组进行论证审查”的规定。

本工程主体结构梁设计截面尺寸诸多,荷载不等,相对梁模板支撑架的设计与施工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在本项目部编制的《xxxxxxxxxxxxx混凝土模板支架专项施工方案》中,专门对于由该方案划分的第一、二类梁即较普通梁施工支撑架体系作出了设计验算,而第三类梁体即超高超重梁归为本专项方案论证设计范畴,单独计算,并待专家审查通过后方可实施。

800mmX2000mm

某抗滑桩施工组织设计800mmX2000mm

1000mmX2100mm

+1.2m~×~轴

1000mmX2100mm

局部1100mmX2100mm

+4.8m~×~轴

900mmX2000mm

800mmX2000mm

800mmX2000mm

900mmX2000mm

最大轴线跨度为8.40m

本方案将以上述梁体作研究分析对象。

本专题方案编制执行方远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FY-QB02-2005《超高超重梁模板支撑施工工法》,依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参考《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施工技术》2003年2期刊登的北京中建建筑科学技术研究院杜荣军编写的《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设计安全度和施工安全管理》及《施工技术》2002年3期刊登的《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的设计和使用安全》。

设计总体思路是以工字钢支承梁底横向木龙骨,工字钢底面直接搁置在扣件式钢管架立杆顶端的特制可调支托上,使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支撑立杆处于轴心受压状态。根据荷载情况,计算立杆的强度和稳定性,得到扣件式钢管支撑架的纵、横间距和步距。在此基础上采用必要的构造措施,可解决在超高超限梁模板支撑系统中采用型钢组和扣件式钢管支撑架的安全问题。避免了因“采用钢柱、钢托架或钢管门型架支撑体系”增大投资效应,也解决了作业层因不熟悉新支撑体系而易产生不安全因素的弊端。

选取截面最大的4KZLC2(4)1100mmX2100mm梁体作为最不利验算对象,具体计算如下;

3.1主要材料的力学性能:

3.1.1.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的整张板的长向为强方向,短向为弱方向。15mm厚胶合板的主要

静曲强度[f]:强方向-24N/㎜2;弱方向-20N/㎜2;

弹性模量E:强方向-5000N/㎜2;弱方向-4000N/㎜2;

3.1.2.直接支承模板的木龙骨(宽×高=60mm×80mm,材质:油松)主要力学性能为:

抗弯fm=13N/㎜2;弹性模量:10000N/㎜2;

截面面积A=48㎝2;回转半径:i=2.31㎝;

截面惯性矩I=256㎝4;截面抵抗矩W=64㎝3;

3.1.3.支承木龙骨的工字钢主要力学性能为:

注:Ix-惯性矩;Wx-抵抗矩;ix-回转半径;Sx-半截面的面积矩。

弹性模量:2.06×105N/㎜2;

3.1.4.支撑用φ48×3.5钢管的主要力学性能为:

抗拉、抗压、抗弯强度设计值f=205N/㎜2;

弹性模量:2.06×105N/㎜2;直角/旋转扣件抗滑RC=8KN;

截面面积A=4.89㎝2;回转半径:i=1.58㎝;

截面惯性矩I=12.19㎝4;截面抵抗矩W=5.08㎝3;

3.2.1说明:本方案荷载计算中的荷载取值均为折减后的设计值,即:对资料中提供的荷载标准值分别乘以荷载分项系数后,再乘以0.9系数予以折减(按《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第2册148~151页);模板采用15㎜厚木胶合板;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输送泵布料;未考虑墙、柱、高度较大梁类构件垂直面模板的水平荷载。

3.2.2现浇梁板模板自重设计值:

0.5×1.2×0.9=0.54KN/㎡(a)

3.2.3新浇钢筋混凝土梁自重设计值:

(24+1.5)×1.2×0.9=27.54KN/m3(b)

3.2.4施工人员及设备自重设计值:

①计算模板及直接支承模板的小楞时,均布荷载为2.5×1.4×0.9=3.15KN/㎡,另应以集中荷载2.5×1.4×0.9=3.15KN再行验算,比较两者的弯矩值,按其中较大者采用。(c)

②计算直接支承小楞的梁底主龙骨工字钢时,均布荷载为

1.5×1.4×0.9=1.89KN/㎡(d)

③计算扣件式钢管支撑架的立杆时,均布荷载为

1.0×1.4×0.9=1.26KN/㎡。(e)

3.2.5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

2.0×1.4×0.9=2.52KN/㎡。(f)

3.3.1计算宽×高=b×h=1.1m×2.1m的现浇梁底面模板:

q11=[(a)+(b)×h+(c)+(f)]×b

=[0.54+27.54×2.1+3.15+2.52]×1.1

=72.45KN/m。

另以集中荷载3.15KN再行验算,比较两者的弯矩值,按其中较大者采用,其荷载组合为:

q12=[(a)+(b)h+(f)]×b+[受力简图中另设集中荷载3.15KN,单独荷载产生最大弯矩值时集中荷载位置为三跨连续两侧跨跨度处]

=[0.54+27.54×2.1+2.52]×1.1+[受力图中面板作用集中荷载以求弯矩]

=66.98KN/m+[受力图中面板作用集中荷载以求弯矩]。

3.3.2计算现浇梁底面模板下小楞:

注:本步计算是根据3.4.1条确定了小楞间距a后进行的。为保持计算条目的的整体性而将

该步列入3.2条目内的。

q21=+[(c)+(f)]×a

=+(3.15+2.52)×0.25

另以集中荷载3.15KN再行验算,比较两者的弯矩值,按其中较大者采用,其荷载组合为:

q22=+(f)×a+[受力简图中另设集中荷载3.15KN,单独荷载产生最大弯矩值时集中荷载位置为两跨连续梁任一跨跨中部位]

=+2.52×0.25+[受力图中木楞作用集中荷载求弯矩]=15.690+[受力图中木楞作用集中荷载求弯矩]

3.3.3计算宽×高=b×h=1.1m×2.1m的现浇梁底面下支承梁底木龙骨的工字钢,根据木楞的支座反力来确定其荷载。由3.3.2条木楞的计算过程可知其荷载组合是考虑施工人员及设备自重设计值为2.5×1.4×0.9=3.15KN/㎡,现以1.5×1.4×0.9=1.89KN/㎡对该取值进行置换,得到新的q21值(由第3.4.2条知q21值最大,故不考虑集中力的组合):

q21’=+[(d)+(f)]×a

=+(1.89+2.52)×0.25

=16.162KN/m

查‘荷载与结构静力计算表”(《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缩印本51页)得最大剪力系数KVB=±0.625、较小剪力系数KVA=KVC=0.375。

∴FB=RB=2KVBq21’l=2×0.625×16.162×0.525=10.606KN

FA=FC=RB=RC=KVBq21’l=0.375×16.162×0.525=3.182KN

取大值FB作为工字钢大楞受力简图中的作用荷载F,即取B支座工字钢作为计算对象。

3.3.4计算宽×高=b×h=1.1m×2.1m的现浇梁底面支承型钢的支撑架立杆时,根据工字钢主楞的支座反力来确定其荷载。由3.3.2条木楞的计算过程可知其荷载组合是考虑施工人员及设备自重设计值为2.5×1.4×0.9=3.15KN/㎡,现以1.0×1.4×0.9=1.26KN/㎡对该取值进行置换,得当新的q21值(由第3.4.2条知q21值最大,故不考虑集中力的组合):

q21’’=+[(e)+(f)]×a

=+(1.26+2.52)×0.25

=16.004KN/m

则根据图4受力简图,查‘荷载与结构静力计算表”(《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缩印本51页)得最大剪力系数KVB=±0.625、较小剪力系数KVA=KVC=0.375。

∴FB=RB=2KVBq21’’l=2×0.625×16.004×0.525=10.503KN

FA=FC=RB=RC=KVBq21’l=0.375×16.004×0.525=3.151KN

根据图6受力简图,因该受力荷载图不规则,拟采用SMSolver1.5结构力学求解器进行软件计算:计算跨度为l=0.75m:

图6工字钢受力简图(单位KN、KN/m)

根据上图可知支座反力分别为:RA=7.74KN;RB=23.91KN;RC=23.91KN;RD=7.74KN。并且根据

3.4.3条在本受力工况下(集中力按10.606KN,大于本步骤的取值10.503KN)工字钢验算能完全满足要求,故验算立杆支座力N=Rmax=23.91KN。

荷载计算后,分别对模板、小楞(木龙骨。木枋)进行内力验算,其顺序如下:梁底模板的抗弯强度、挠度验算→小楞的抗弯强度、挠度验算→工字钢主龙骨的抗弯强度、挠度验算→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支撑立杆的强度、稳定性验算。 3.4.1底模面板计算:梁底模支承在方木小楞上,先假定小楞间距为a,计算三等跨连续梁情况下面板及小楞的强度和刚度,若不满足要求,则重新调整a值,直到面板及小楞均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后,就确定了a值。因确定a值以前为试算过程,所以,仅将确定后的a值相对应的强度和刚度验算内容写入计算书。验算内容如下:

底模的宽度取与梁宽相等,沿梁长度方向的均布荷载为q1。底模面板的受力简图见图3。

∴M=KMql2=0.1×q11×a2=0.1×72.45×2502=4.528×105(N·㎜)

其中集中荷载产生的最大弯矩系数查“荷载与结构静力计算表”(《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缩印本52页)得弯矩系数KMF=0.200:并且最大弯矩位置与三跨连续梁最大大弯矩位置相同即支座B或C,因此数值可叠加:

∴M=KMql2+KMFFl=0.1×q12×a2+0.2×Fl=0.1×66.98×2502+0.2×3.15×250=4.188×105(N·㎜)

比较两者的弯矩值max=4.528×105(N·㎜)

面板的截面抵抗矩:W=bh2/6=1100×152/6=4.125×104㎜3

σ===10.977(N/㎜2)

σ<面板静曲强度设计值[]=24N/㎜2

(2)挠度验算:查“荷载与结构静力计算表”得Kf=0.677。

惯性矩I===309375(㎜4)

∴f=Kf·=0.677×=1.239(㎜)

挠度值f<[f]=1.5㎜,满足要求。

M=KMq21l2=0.125×q2×l2=0.125×16.477×5252=5.677×105(N·㎜)

[其中小楞计算跨长l=525mm]

∴计算任一跨中M1或M2弯矩值:M=KMql2+KMFFl=0.070×q22×l2+0.203×Fl=0.070×15.690×5252+0.203×3.15×525=3.031×105(N·㎜)

计算支座B弯矩值:M=KMql2+KMFFl=0.125×q22×l2+0.094×Fl=0.125×15.690×5252+0.094×3.15×525=5.407×105(N·㎜)

比较三者的弯矩值max=5.677×105(N·㎜)

60×80小楞的截面抵抗矩:

W=bh2/6=60×802/6=64000㎜3

σ===8.87(N/㎜2)

因为σ<小楞抗弯强度设计值[]=13(N/㎜2)

(2)挠度验算:查“荷载与结构静力计算表”得Kf=0.521。

惯性矩I=bh3/12=60×803/12=2560000(㎜4)

f=Kf·=0.521×=0.255(㎜)

挠度值f<[f]=1㎜

3.4.3工字钢主龙骨验算:间距为250mm的小楞,对工字钢主龙骨的作用为集中荷载P,支承工字钢主龙骨的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立杆,横向三根,纵向间距为800mm。按三跨连续梁计算。工字钢主龙骨的受力简图见图5。

受力简图(单位KN、KN/m)

弯矩图(单位KN.m)

∴根据上图得:Mmax=2.13×106(N·㎜)

10号工字钢其截面抵抗矩:

W=49.0cm3=4.90×104(㎜3)

σ===41.40(N/㎜2)

因σ=41.40N/㎜2<强度容许值[]=215N/㎜2

∴工字钢的强度满足要求!

∴根据上图得:fmax=0.65mm

挠度f值

∴工字钢的挠度满足要求!。

3.4.3钢管架立杆验算:

①梁下支撑立杆必须与梁两边板下满堂支撑立杆每步都有横向水平杆连接,且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若梁边无板,梁下支撑立杆的排数应≥6排(其中仅中间2排立杆为承重支撑并参与计算)其作用相当于“连墙件”,这是按“二步三跨”计算的前提;

②为保证梁/板下支撑立杆的均衡、协调受力,板下满堂支撑立杆沿梁的纵向间距应为e的整数倍;

③当支撑高度≥4.0m时,应引入高度调降系数KH。此条要求来源于《施工技术》2003年2期刊登的北京中建建筑科学技术研究院杜荣军编写的《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设计安全度和施工安全管理》及《施工技术》2002年3期刊登的《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的设计和使用安全》。以下简称《杜文》)。

(1)立杆计算长度的确定:

为符合立杆稳定承载力安全系数K=2的要求,依据《杜文》,将超高超限支撑架立杆计算长度L0按下式计算:

L0=K1·KH·(h+2a)

K1-按支架立杆步距确定的附加系数,本工程步距h=1.5m,K1=1.167。

h-支撑架立杆步距(m)。

a-立杆顶层水平横杆中心线至工字钢底面的长度。且a≤0.4m。

L0=K1·KH·(h+2a)=1.167×1.0×(1.5+2×0.15)=2.101m

(2)计算立杆段的轴向力设计值N:

因为支撑体系为敞开式,可以不考虑风荷载组合。由前文3.3.4条可知;N=Rmax=23.91KN

(3)立杆的稳定性验算:《规范》给出不组合风荷载时的计算公式为:

=≤[]=205N/㎜2

N-计算立杆段的轴向力设计值(KN);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值与长细比λ有关,λ==132.9

根据λ值在《规范》附录C表C选取值,=0.381。

===128.335N/mm2<[]=205N/㎜2

∴钢管立杆的稳定性满足要求!。

4.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测量放线→搭设支撑钢管架→梁下安设顶托及工字钢→安装梁/板模板

⑴测量放线:根据施工图尺寸在平面上弹出轴线、超高超限大梁和主梁的位置线。并在而后搭设的钢管架支撑立杆上,用水准仪投设标高红三角标志,标志间距以3~5m为宜,为梁/板模板的安装创造条件。

①为保证支撑立杆均衡受力,凡超高超限大梁的投影面上应预先用1:3水泥砂浆找平,然后在找平面上平行于梁轴线铺设二道50㎜厚木脚手板或凹面向上的10#~14#槽钢做立杆下的垫板。

②按计算确定的纵横间距设置立杆→在立杆下段150~200㎜处搭设纵横向扫地杆→按计算确定的步距搭设纵横向水平杆。

③立杆接长必须采用对接扣件。为确保梁/板模板标高,立杆最上一段钢管应按计算长度预先下好料(在本工法中立杆顶端标高应较梁底标高低300~450㎜)。并注意保证符合“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临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这一《规范》中强制条文的要求。

④设置剪刀撑或斜撑:在安设顶托之前进行。

应在梁下三道支撑立杆外侧由底至顶连续设置剪刀撑;对于板下支撑立杆,沿满堂架四周外立面应满设剪刀撑,中部可视需要每隔10~15m设一道竖向剪刀撑;并在高支撑架的顶层和扫地杆层设置整体性水平加强层(水平剪刀撑或斜撑)。剪刀撑的或斜撑构造应符合《规范》要求。

⑶梁下安设顶托及工字钢:在以上各条经检查符合要求后进行。

①支撑可调顶托制作图见图7,它可以使梁下支撑立杆处于轴心受压状态。使用时,将螺杆部分直接插入支撑立杆顶端,旋转螺母可调节槽钢顶托高度,使之达到要求标高。对于要求起拱的梁,可实现折线形起拱。

②安设工字钢:工字钢主龙骨是支撑方木小楞的承力件,安装时要注意搁置在槽钢顶托的中心线上。可采用在工字钢两侧打入木楔挤紧的办法来保证位置。

⑷板下支撑设置:板下支撑采用常规满堂架,搭设要求同前。板底模板搁置在60×80的方木小楞上,小楞搁置在支撑架顶层的水平杆上。小楞间距及支撑立杆的间距应由计算确定。

梁/板模板安装形式见图1,本楼层全部楼板下模板支撑架立杆步距应顺应梁下模板支撑架的立杆步距!并执行本公司《竹、木散装模板施工工艺标准》的规定。其中,梁侧立面模板加固用的对拉螺栓双向间距应由计算确定。对拉螺栓的规格和性能如下:

5.1材料主要包括钢管、扣件、木脚手板或槽钢、支撑可调顶托及工字钢。

①采用φ48×3.5钢管,钢管、扣件、木脚手板的要求详见《规范》第3.1~3.3条。使用前,必须对钢管进行随机抽样检测,以重新确定钢管的壁厚,

[因A和i都与钢管的壁厚相关,据有关资料介绍:在相同条件下,采用壁厚3.0的钢管较壁厚3.5的钢管,其承载力将降低12%左右。所以,施工现场的钢管在使用前,必须进行随机抽样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外径d外,内径d内),按下式计算A和i:

A=π(d2外-d2内)/4;i=π(d4外-d4内)/64

《现场钢管抽样检测及截面特性计算》详见方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FY-QB02-2005]。

5.2设备主要包括水准仪、经纬仪、50m普通钢卷尺、扭矩搬手、塔吊等。

①S3水准仪、J2经纬仪和50m普通钢卷尺主要用于测量放线、标高测设及投放。是按图施工主要的控制措施,必须经过检定并在周检合格的有效期内。

②扭矩搬手主要用于检测扣件螺拴拧紧的扭力矩,是否在40~65N·m区间。

③塔吊是垂直运输物料的设备。在施工现场塔吊繁忙的情况下,本方案的支撑材料可以通过

散装散拆由人工完成作业。

6.质量控制及安全措施

6.1本方案必须严格执行《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01)的各项规定外,在荷载取值和荷载组合时采用了《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第2册148~151页的规定,计算时应予参考。

6.2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必须按照工程实际情况编制超高超限结构模板支撑专项施工方案,报送总工办审核,并按照规定组织专家评审、论证,最后经总工程师批准实施。

6.3项目部在实施专项施工方案的过程中,由技术负责人组织材料、安全人员对钢管进行随机抽样检测,并重新确定钢管的壁厚.在支撑架搭设完成后,由项目经理组织技术负责人、施工员、安全员,对支撑架搭设与专项施工方案的符合性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梁/板模板的安装工序。

6.4.支撑体系竖向立杆必须落在坚实平整的支承面上,凡超高超限大梁的投影面上应预先用1:3水泥砂浆找平,然后在找平面上平行于梁轴线铺设二道50㎜厚木脚手板或凹面向上的10#~14#槽钢做立杆下的垫板必须设有扫地杆和纵横方向的拉杆及剪刀撑,以保证支撑体系稳定。

6.5.所有模板必须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模板上施工荷载不得超过设计要求。

6.6.模板使用前必须刷隔离剂,且不允许玷污钢筋和混凝土接搓处,每周转一次,清理一次,修理一次,做到先清理后修理,再刷隔离剂后,方可使用。

6.7.安装现浇结构的上层模板及支架时,下层模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力,或加设支架,上下层的支架立柱应对准,并铺设垫板。本工程楼层下两层模板支架不允许拆除。

6.8.模板必须做到接口平直接缝严密,缝隙不得超差,缝隙处均贴胶布堵缝,防止漏浆,同时要处理好所有构件交叉的节点,接槎吻合、方正,防止移位。同时严格控制预留孔位置,在浇捣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

6.9.所有的承重立杆接长均采用对接,接长时采用对接扣件,不允许采用搭接扣件,立杆要求接长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得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必须大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纵、横向水平杆接长宜采用对拉扣件连接,也可以采用搭接。水平杆的对接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或横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1/3。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

6.10.本部位梁体须待其下层的楼面混凝土浇筑后并达到100%强度后,才可进行混凝土浇捣;大部分的立杆轴向力须传递到下两层楼板,因此下两层楼板钢管支顶不允许拆除,且上、下的立杆座位置须对准,应在上下层楼面均弹出墨线以保证对位准确。使用前应检查扣件式钢管是否存在弯曲、裂缝和锈蚀严重等缺陷。若有则应剔除不用。对于多次重复使用的钢管(包括配件),要认真检查。在搭设一步高后,应进行立杆和横杆的校正调直。立杆应用线锤校正其垂直度,横杆应拉线调直校正水平。

6.11.模板承重架应尽量利用剪力墙或柱作为连接连墙件。

6.12.搭设承重支撑架用的钢管、扣件,使用前必须进行抽样检测。未经检测或检测不合格的一律不得使用。

6.13.施工操作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必须亲自向全体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项目技术负责人应注意区别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的不同要求、不同内容,分别进行。技术交底应详细说明选用的材料、搭设要求、立杆纵横间距、纵横联系杆和扫地杆、剪刀撑、拉结点、顶部小横杆的间距等。局部要使用2个扣件的,也应详细说明。

6.14.搭设完成后,项目部和监理单位有关人员应认真进行检查验收。检查要依据专项施工方案确定的各项指标,依照《承重支撑架搭设分项检查验收表》的要求逐一检查验收。扣件拧紧度检查必须采用力矩扳手。其中,扣件扭力检查数量规定为:顶部大横杆与立杆连接节点的扣件应全数检查,其余扣件检查数量不少于10%。

6.15.除应遵守以上构造规定以外,还应遵守各相关规范以及规程的规定。

7.超重梁模板支撑架的构造和施工要求

7.1.模板支架的构造要求:

a.模板支撑架根据设计计算可采用单立杆;

b.立杆之间必须按步距满设双向水平杆,确保两方向足够的设计刚度;应当注意的是,梁/板支撑的纵横向扫地杆/水平杆必须联通。因板下立杆间距是梁下立杆纵距的整数倍,梁下无对应横向扫地杆/水平杆节点,应用“人”字斜杆与板下相临节点连接。

7.2.立杆步距的设计:

由于架体构造荷载在立杆不同高度轴力变化不大,故采用等步距设置;

支撑架步距不宜超过1.5m。本工程按步距1.5m计算。

7.3.扫地杆与顶部纵横杆的设计:

a.本工程支撑架高度为2.835m,必须加强设置整体性水平层;

b.在任何情况下,支撑架的顶部和底部(扫地杆的设置层)必须水平加强,纵横杆应有效联结,同时应在水平向设置斜拉杆。其中扫地杆应按距离楼面150mm设置。

7.4.剪刀撑的设计:

a.沿支架应满设剪刀撑。

b.凡支撑主梁的立杆,必须沿梁长度方向设置剪力撑,每道剪力撑须跨越3~5根立杆,其间

c.凡是立杆同横杆、斜杆的相交处,均必须用直角扣件或旋转扣件固定,扣件螺栓的拧紧扭力矩采用40-65N·m。

8.模板安装和拆除安全要求

8.1模板安装安全要求

(1)模板安装必须按施工设计进行,严禁随意变动;

(2)模板及其支撑系统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临时固定措施,严防倾覆;

(3)模板的支柱以及纵横向水平杆、剪刀撑等均应按方案规定布置;

(4)支撑应按工序进行,模板没有固定前,不得进行下道工序;

(5)用钢管和扣件搭设双排立柱支架支承模板时神农架木鱼坪至兴山昭君桥旅游公路改扩建工程绿化与景观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扣件应拧紧;横杆步距按方案规定施工,严禁随意增大;

(6)平板模板安装要在支架搭设稳固,板下楞与支架连接牢固后进行;

(7)支模时,支撑、拉杆不准连接在脚手架或其它不稳固的物体上;

(8)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要有专人检查模板,发现有变形、松动现象,及时进行加固和修理;

8.2模板拆除安全要求

(1)拆除时应严格遵守各类模板拆除作业的安全要求;操作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操作时应按顺序进行;

(2)楼面梁板拆模前,必须有混凝土强度报告,且达到规范规定强度,并报工程技术负责人审批方可进行模板拆除。拆模顺序和方法,应遵循先拆不承重的模板,后拆承重模板,支架先拆侧向支撑,后拆竖向支顶,并保持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受损坏;

(3)拆下的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不准乱抛乱扔;

(4)拆除模板采用长撬杠浆砌片石(脚墙)施工工艺,严禁操作人员站在正拆除的模板下;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