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国道二级公路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某国道二级公路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224.77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某国道二级公路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表10初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一、编制原则及编制依据

根据国道319线涪陵至武隆公路涪陵段隧道工程项目第H合同段招标文件规定的内容和相应的技术标准,在勘察现场的基础上,对本合同段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同时考虑了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及运输道路、料源、民情等施工条件的制约,并结合我单位的实际情况,编制了本合同的施工方案。在编制过程中,我们本着施工生产专业化、机械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原则,施工中采取平行流水作业,同时集中力量抓好路堤施工、隧道开挖支护及衬砌等重、难点工程,合理安排机械设备和施工队伍,确保工程质量、工期及投资满足业主要求。

DB52/T 1496-2020 高速公路隧道照明设计规程1、国道319线涪陵至武隆公路涪陵段隧道工程项目第H合同段招标文件。

2、国道319线涪陵至武隆公路涪陵段隧道工程项目第H合同段施工招标文件及标前会议纪要。

3、第H合同段现场调查的实际情况。

4、公路工程预算,第H段设计图纸和业主要求

5、国家及交通部颁布的现行公路施工技术规范及质量验收标准。

6、本投标人的管理水平、技术装备、人员素质及公路工程方面的施工经验。

国道319线涪陵至武隆公路涪陵段隧道工程项目第H合同段包括小溪隧道、山嘴岩隧道、及大沟中桥和1410米引道工程。小溪隧道和山嘴岩隧道全长分别为442米和505米,大沟中桥全长50米。

路基宽度:整体式12米,分离式5.5米

隧道净宽:小溪隧道10.76米

山嘴岩隧道10.76米

桥涵设计荷载:汽车—20,挂车—100

设计洪水频率:1/100

本标段属亚热带温湿气候,具盆地和山区气候特点。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湿度大,云雾多,秋多绵雨。年平均气温16~18℃,最高气温43.5℃,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毫米以上,雨量多集中在6~9月,占全年的65%,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6.8~80.7%,多年平均风速1.3M/S,一般风力为3~4级。

本标段线路东侧毗邻乌江,与小溪隧道相距160~200米,与山嘴岩隧道相距60~110米,构成该区的最低侵蚀基准面。乌江由南向北至涪陵流入长江,多年平均流量1653M3/S,最大流量13900M3/S,最小流量为233M3/S,多年平均水位163.2米。隧道区乌江次级水系不发育,小溪隧道进口以外50米,出口前方20米各有一条季节性冲沟;山嘴岩隧道中部K12+492处及进口北西侧120米外各分布一季节性冲沟。

本标段区处于乌江左岸,地势陡峻,地形切割强烈,多呈陡坡、陡崖地形,总体地势南西高北东低,属中低山河流侵蚀地貌。隧道轴线与地形等高线近于一致。地面标高177.4~292.7米,小溪隧道穿越段地形最高点标高为271.2米,最低标高为213.6米,相对高差57.6米;山嘴岩隧道穿越段地形最高点标高为274.00米,最低点标高为183.95米,相对高差90.05米。小溪隧道和山嘴岩隧道进口均位于一陡崖下方,该陡崖呈东向西展布,坡向北,标高分别为48.5米和65米,出口段均位于一采石场内,出洞口均处于采石场开采形式的陡坎下;坎高分别为16.6米和5~10米。

本标段区位于华裁夏构造体系第三沉降带之四川盆地东部,属川东褶皱带和八面山构造带的交替部位,地处梓里场背斜东翼,岩层呈单斜产出,裂隙发育。

隧道区穿越地层主要包括:第四系全新堆积物、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第四段和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一段,主要分布在隧道出口接线段采石场中和小溪隧道进口段的斜坡上。沿线分布的岩体主要属于页岩和灰岩,呈紫红色和褐黄色,属硬质岩。

(五)、交通、动力供应及其它服务条件

本标段位于重庆市涪陵区梓里乡四方村境内,离涪陵市区仅十几公里路程,前后均为现有国道319线,交通十分方便。

水电均能就近解决,施工用水可从乌江抽取,也可在附近水泥厂供水系统接取,施工用电在洞口附近有动力电可直接搭接。在山嘴岩隧道出口和小溪隧道出口各设变电站一座,并配备两台75Kw发电机组,以备停电时工程临时用电需要。

三、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和设备、人员、材料运到施工现场的方法

(一)、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及组织机构

一旦我方中标,在接到中标通知书后,按标书编制人员组成项目经理部,并调集专业施工队,配备先进合理的机械设备,自始至终满足整个工程的需要。初步安排第一批人员在5天内进入施工现场,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其它人员及设备在15天以内全部进入施工现场,设备动员周期确保各分部工程的施工需要。

设备动员周期:根据各分部工程工期安排,合理配备所需设备,各种机械设备在动工前10天进场并调试完毕,保证完好率100%。

为确保“安全、优质、高效、低耗、按期、文明”地完成本工程,若我单位中标,我们将成立国道319线涪陵至武隆公路项目经理部,按精干、高效的原则配备经理部人员,严格按照ISO9002质量标准和项目法组织施工,拟为本合同工程设立的组织机构详见表1拟为承包本合同工程设立的组织机构图。

(二)、设备、材料、人员运到现场的方法

施工所需的设备尽量从距本工程较近的工点调入,不足部分全公司协调。大型设备采用火车运到重庆,然后汽运到施工现场,其它小型设备采用汽车直接运到施工现场。

施工人员一部分从渝怀线乘汽车,直接进入施工现场,另一部分从长春乘火车到重庆,然后乘汽车进入施工现场。

施工所需的钢材、水泥等外购材料主要从四川达钢、南川加南水泥厂等厂家购进,采用汽车运到施工现场。施工所需的砂、石等地材按招标文件提供的采石场加工或就近购入,汽车运到施工现场。

四、临时用地及施工总平面布置

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和现场的实际考察,结合工期要求,本着就近、交通便利、减少污染、施工方便、标准化管理的原则布置施工场地,具体详见项目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一)、生产、生活用房及临时设施

项目经理部设在交通及各项设施比较便利的小溪镇,租用民房,面积为200平方米左右。

监理站设在项目经理部附近(征得监理同意),租用当地条件较好的民房,面积为40平方米左右。

(二)、施工用水、用电

为确保施工用电,备两台75千瓦内燃发电机组作为预备电源,确保不间断施工。

(三)、监理工程师驻地

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标准执行,并按要求配备办公、生活用品、交通工具,保障其工作条件,满足业主要求。

在项目经理部设立工地试验室,采用砖砌结构,占地60平方米,配置足够的检验、试验及检测的设备,详见表4拟配备本合同工程主要的材料试验、测量、质检仪器设备表。

五、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1、施工组织及工序安排

路基土石方工程:本标段路基工程量较少,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投入一个路基施工队,负责路基土石方和涵洞施工。在做好基底处理、土方调配、石方爆破、机械配置的同时,紧紧抓住填筑、平整、碾压、检验等关键工序施工。土方调配本着“移挖做填,就近取土,减少运距,采取合理的运输方法”的原则进行调配,做到平衡、经济、合理。隧道开挖出碴首先用于路基填筑,然后再将多余的洞碴运至弃土场。路基填筑,根据不同的填料选择机械类型,并在现场进行压实工艺试验,确定科学合理的试验参数后,在本合同段组织实施,做到样板引路,一次成型。

路面工程:本标段隧道内路面为混凝土路面,为保证混凝土路面的工程质量,路面采用混凝土摊铺机摊铺,自动计量拌合站拌合,混凝土运输车运输,隧道内路面分两幅摊铺,分段进行。

桥梁工程:本合同段有中桥1座,桥梁结构上部为1—30米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型梁,下部为浆砌条石桥台,片石混凝土基础,0#、1#台均采用重力式U型桥台,明挖扩大基础,钢筋混凝土台帽。桥梁计划开工日期为2002年6月15日,竣工日期为2002年11月30日。

根据本标段的工程特点,初步的施工安排为:以隧道施工为重、难点,为控制本标段的工期项目,施工中合理安排各道工序,展开平行流水作业,重点抓好光面爆破、初期支护及防排水施工关键环节,保证隧道开挖后不塌方、衬砌后不漏水,不渗水。沿线桥梁、涵洞、路基配合施工,为使路基尽早成形,先施工涵洞,同时发挥机械作业优势,组织均衡、流水施工,抓综合进度,确保工期及质量。施工段划分详见工程任务划分表。

负责大沟中桥和涵洞施工

负责引道施工和涵洞施工

计划自2002年5月15日开工,2003年6月15日竣工,工期提前2月,详见表9初步工程进度示意图。

施工准备:2002年5月15日~2002年6月15日

隧道施工:2002年6月16日~2003年6月15日

桥梁施工:2002年6月15日~2002年11月30日

路基开挖:2002年6月15日~2002年12月31日

路基填筑:2002年8月1日~2002年10月31日

路基防护及排水工程:2002年9月15日~2003年1月31日

涵洞工程:2002年7月1日~2002年10月1日

(二)、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本标段共有隧道2座,单洞总长947米,其中小溪隧道K11+052~K11+494;长442米,山嘴岩隧道K12+230~K12+735,长505米,隧道经过地段地质条件较好,正洞围岩类别为Ⅲ类、Ⅳ类围岩,其中明洞23米,Ⅲ类围岩231米,Ⅳ类围岩716米。为保证工期,确保施工及结构安全,防止塌方,本标段隧道进出口明洞采用大开挖,打系统锚杆,喷混凝土加固洞口围岩,安装钢筋骨架,全断面模筑整体式衬砌,铺设好防水层,按设计作好回填;正洞采用新奥法施工,合理选择爆破参数、控制好光面爆破,严格按设计要求做好喷锚初期支护系统,加强围岩监控量测工作;Ⅲ类围岩、Ⅳ类洞口浅埋地段采用正台阶法开挖,上断面开挖不低于5.2米,给机械化出碴创造条件,浅埋地段采用系统锚杆加固地层,配合钢格栅支撑,打径向锚杆,挂网喷混凝土,形成初期完整封闭支护体系。下部先拉中槽,跳槽马口开挖,支护及时施作,量测稳定后二次衬砌适时施作;Ⅳ类围岩深埋段采用全断面开挖,掘进台车打眼,光面爆破,及时喷锚支护;采用激光指向仪,结合先进的围岩监控量测技术,判断衬期支护的稳定性,防止塌方并确定二次模筑衬砌的最佳时机,保证不良地质隧道施工的顺利进行。衬砌采用穿行式整体衬砌台车泵送混凝土灌注,衬砌台车加工制作时设活节点。混凝土拌制采用自动计量的混凝土拌合楼集中拌制,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即保证工程质量,又能确保合同工期。隧道防水板安装采用自制走行式作业台车吊环法安装,焊接采用双向热气焊接机。

附:穿行式简易衬砌台车结构图。

移动穿行式防水板安装台车结构图。

小溪隧道Ⅲ类围岩施工顺序图。

小溪隧道Ⅳ类围岩施工顺序图。

山嘴岩隧道施工作业顺序图。

山嘴岩隧道施工作业流程图。

根据隧道的工程数量及现场施工条件,结合我单位的施工能力,本区间两座隧道拟投入两个隧道施工队。隧道采取单口掘进,各队分工负责,统一协调,其中隧道一队负责小溪隧道施工,隧道二队负责山嘴岩施工,施工高峰人数为140人。

Ⅲ类围岩及Ⅳ类洞口浅埋段平均每天1个循环,每循环进尺1.8米,上断面月进尺54米;Ⅳ类围岩平均每天1.3个循环,每循环进尺3米,全断面月进尺117米,隧道各投入1组衬砌台车,平均2天完成一组衬砌,每组衬砌长10米,月衬砌150米,各道工序交叉施工,互不干扰,不断提高掘进、出碴、喷锚循环工作效率,加快施工进度,确保本段隧道13个月完工。

附:Ⅲ类围岩开挖循环作业表(上半断面)

Ⅳ类围岩开挖循环作业表(全断面)

小溪隧道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山嘴岩隧道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机械设备、试验、检测仪器

详见表3拟投入本合同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表和表4拟配备本合同工程主要的材料试验、测量、质检仪器设备表。

①明洞开挖:本标段隧道洞口设置明洞段,均需进行开山拉沟土石方开挖。施工中,按顺序开挖一次到位,确保边坡稳定,严格控制过量超挖和欠挖。

首先进行施工放线测量;设置好中心控制桩和水准点高程控制桩,随时进行中线和高程控制测量。

施工前做好洞顶及地面排水设施,做好天沟、截水沟、排水沟,将水引到施工区外,保证施工边仰坡的稳定。

土方用挖掘机开挖,自卸车运输;对较坚硬的石质部分采用正台阶法进行爆破,装载机装碴,自卸车运输,开挖时严格控制装药量(q<0.8kg/m3),设好安全警戒,塞好炮眼,防止飞石发生危险。

②明洞衬砌:明洞衬砌设计为钢筋混凝土,钢筋加工提前按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制作,钢筋骨架安装符合设计要求,用混凝土垫块控制钢筋内外保护层,混凝土浇筑时,设定型端头钢模板及外模板,两侧对称浇筑,拱顶外露混凝土捣实、抹光。按规范规定时间拆模、养生。

明洞防水层设计为1毫米厚BFP防水板,外设无纺布。施工前用100#水泥砂浆将衬砌外表涂抹平顺,防水板采用热契法焊接,按设计要求全断面铺设平整,外侧无纺布与其密贴,防水板伸入暗洞不小于50厘米,与暗洞防水板焊接成一体,为防止明洞拱部漏水,施工时,在拱脚处沿明洞纵向两侧设置TS软式透水管排水盲沟,将拱部渗水引到洞口排出。

明洞防水层施作完毕后,及时进行回填。按设计要求基底以上1.2米范围内边墙采用2.5#浆砌片石回填,1.2~5米之间采用干砌片石,上部采用土石夯填,每层填土厚控制在30厘米内,明洞回填对称分层夯填密实,两侧高差不得大于40厘米,密实度不低于90%,回填高度控制在拱顶2米以上,为满足洞顶地面排水的需要,回填土顶面设置不小于2%的坡度,按要求铺胶泥防渗层,上面铺植草皮恢复植被。

山嘴岩隧道进洞前,根据石质情况,按设计坡度,边仰坡一次刷坡成型,然后沿整个坡面施打Φ22砂浆锚杆,长3米,梅花形布置,间距为1.5米×1.5米,然后挂Φ6.5钢筋网,喷射10厘米厚的混凝土进行加固。

小溪隧道明洞开挖完后,按设计要求,把暗洞边仰坡一次刷坡成型,右侧边坡自K11+486~K11+494采用Φ22砂浆锚杆,梅花形布置,间距为1.5米×1.5米,长3米,喷射5厘米厚混凝土防护。

由于隧道洞口埋层浅,稳定性较差,为确保进洞的安全,采用正台阶法开挖暗洞,初期支护采用格栅钢架支撑,配合系统锚杆,挂钢筋网喷混凝土。待经围岩变形量测稳定后,再拉中槽,跳槽挖马口、仰拱、二次衬砌紧跟。

Ⅲ类围岩及Ⅳ类洞口浅埋段采用正台阶法开挖,掘进台车打眼,光面爆破,Ⅳ类围岩深埋地段采用全断面开挖,凿岩台车打眼,光面爆破。

钻眼机械的选用:Ⅲ类围岩采用Y—29型风动凿岩机和7655型气腿式凿岩机,Ⅳ类围岩采用凿岩台车全断面掘进。

炮眼深度:Ⅲ类围岩掏槽眼2.3米,底眼2.2米,其它眼2.1米;

Ⅳ类围岩掏槽眼3.3米,底眼3.2米,其它眼3.1米。

掏槽形式:Ⅲ类围岩采用楔形掏槽,Ⅳ类围岩采用凿岩台车掘进,采用中空直眼掏槽。

炮眼布置及装药量详见:

Ⅲ类围岩及Ⅳ类洞口浅埋上断面光爆炮眼布置图。

Ⅳ类围岩深埋地段全断面光爆炮眼布置图。

Ⅲ类围岩及Ⅳ类围岩光面爆破装药量表。

严格按钻爆设计布置炮孔位置,掏槽眼角度控制在15°左右,眼底必须落在同一垂直面内。

炮眼用炮泥堵塞,长度不小于20厘米,装药前用高压风将炮眼内石粉、杂物吹干净。

爆破工程师跟班作业,针对掌子面围岩变化情况及时修正爆破参数。

Ⅲ类围岩及Ⅳ类浅埋洞口地段排险后,先初喷5厘米厚混凝土,然后将碴清除,再施作初期支护体系。下半断面开挖时,先拉中槽,两侧预留台阶,并分段跳槽开挖马口边墙,每循环进尺控制在1.5米之内,同时支护紧跟,以保证边墙有足够的支撑力,减少因下部开挖造成的拱部变形下沉,保持拱部稳定。Ⅳ类围岩深埋地段排险后,碴一次清除干净,施打局部锚杆,喷射混凝土封闭岩面;出碴采用无轨运输,自卸翻斗车配合装载机施工完成。

Ⅲ类围岩及Ⅳ类浅埋洞口地段采用系统砂浆锚杆、挂网喷混凝土、格栅钢架组成;Ⅳ类深埋地段施作局部锚杆、配合喷混凝土形成初期支护。

详见Ⅲ类围岩及Ⅳ类洞口浅埋段上部开挖支护施工工艺框图;

Ⅲ类围岩及及Ⅳ类洞口浅埋段下部支护施工工艺框图;

Ⅳ类围岩全断面开挖支护施工工艺框图。

在隧道上半断面爆破出碴排险后,立即检查断面,如有欠挖及时用风镐处理,断面合格后及时采用湿喷法初喷5厘米混凝土封闭岩面,防止岩石风化,产生不稳定因素。

Ⅲ类围岩及Ⅳ类浅埋洞口地段采用Φ22砂浆锚杆,长度2.5米,按设计要求布置钻孔、安装。在每榀钢架拱脚至拱墙脚处均匀布设5根锁脚锚杆,杆端外露10厘米与钢架焊接。其余锚杆不准有外露头,防止扎破防水板。

格栅钢架的加工在现场根据需要段的设计断面来制作,保证加工弧度的正确,上下断面相接处设法兰盘,接头焊死。钢架安装定位准确,与开挖轮廊面顶紧,并与接触的锚杆、锁脚锚杆焊紧,两榀钢架间设Φ22纵向连接筋,环向间距1米,连接筋与拱架焊接牢固,形成一个整体稳固结构。

在岩面有渗水但水量不大时,在混凝土喷料中临时加大速凝剂掺量,缩短混凝土的终凝时间,喷混凝土由远而近,逐渐合拢,水止住后,按正常的配合比喷混凝土封闭。详见湿喷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图。

本区段隧道施工过程中,拟采用激光指向仪、电阻式钻孔位移计、QJ—85型球铰式周边收敛计及水准仪等对围岩变形情况进行监控量测;第一次量测在隧道开挖后2~4小时后进行,最后总变形量控制在4厘米内,日变形量在0.2㎜/天以内,如超过或收敛过慢应及时与设计部门联系,商议解决办法。

洞内每20米设一处,每处断面设5个测点,即拱顶的下沉点,左右墙壁各2个周边收敛点,每日3次定点观察,做好记录,绘出变化曲线。此外还要临时抽查,特别是洞口浅埋段雨季更要加强观察测试。

附:周边位移、拱顶下沉监测布置图。

地表下沉量监测布点图。

根据隧道施工需要,本区段拟采用超前钻探、KDL—3型地质雷达超前预报技术,预报开挖面前方及周围石质硬度及结构情况,确定钻爆进尺和装药量,防止塌方。

(3)、隧道内排水、通风排烟

小溪隧道暗洞施工为顺坡排水,通过两侧水沟将水排出洞外,山嘴岩隧道暗洞施工为反坡排水,每隔100米挖一集水坑,用泵将水抽出洞外。

小溪隧道和山嘴岩隧道均较短,因此采用压入式通风,在洞口设置1台10KW轴流式通风机向洞内送风,压入式通风管距掌子面30米为宜,通风管采用直径为1米WSFG型软式风管。靠近通风机处设金属筒,直径1米。

详见:隧道施工通风布置图。

放炮后,撒水除尘,经常测试有害气体的混合率,超过规定采取适当的措施确保作业人员身心健康。

(4)、隧道防排水施工

本区间隧道防水结构设计为:隧道内沿全长在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之间设置防水层。无防布内侧铺设BFP型防水板,防水板外侧环向设置弹簧排水盲沟管,边墙两侧纵向设置TS软式透水管。

根据设计要求,隧道设置全断面防水层,铺设顺序根据二次衬砌、仰拱超前、拱墙紧跟的施工顺序来施作,其施工顺序见防水层施工工艺框图。

A、设防水层前,先将喷射混凝土表面凸凹不平处用早强砂浆抹平,并清除浮碴。

B、基面割除钢筋与管件凸出物,并在割除部位用砂浆抹成圆曲面,以免防水板被扎破。

C、转角处的阴阳角均作成圆弧,阴角处圆弧半径不小于5厘米。

D、防水层施工时,基面无明水。

A、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在初期支护表面铺环向排水管,有水地段3米一道,无水地段5米一道,漏水点处加设排水管,纵向管、环向管与预留管采用三通连接。

B、无纺布缓冲层的铺设,首先在隧道拱顶标出中心线的位置,将无纺布缓冲层自拱顶向两侧依次用塑料垫板和7厘米水泥钉固定在基面上,水泥钉钉射密度,拱部5点/㎡,边墙4点/㎡,成梅花型布置,水泥钉与水泥钉之间的无纺布不能绷的太紧,预留一定的余长,以防灌注混凝土时被拉裂。

C、防水板采用无钉吊环法铺设,先于场外用双向热气焊接机将其加工成幅宽3.0米和需要的长度,焊缝用吹气检测焊接质量。沿长度居中并标记加工成防水板,利用专业作业台车,由拱部向两侧用吊环串铁线拉紧,每40厘米设一道,托起防水板,防水板预留一定的长度,防止混凝土灌注时防水板被牵拉破损。

结构施工缝是由于不能一次连续浇筑混凝土或必须分部施工而产生的施工缝,其防水效果取决于两端混凝土质量及排水管设置的位置。两端混凝土灌注时,将端头板固定牢固,以防跑模漏浆,混凝土要加强振捣,待混凝土密实,两次衬砌端部密贴防水橡胶条密封或设环向止水带,止水带的设置要有固定止水带卡子,以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止水带移位。

(4)、仰拱及隧底填充

为使初期支护早日成环,提高初期支护整体承载能力,抑制地表及拱顶沉降,在下台阶各部开挖、初期支护完成后滞后8~10米左右,首先做好仰拱。仰拱一次性施工长度视监控量测及上部初期支护收敛变形情况而定。由左侧右侧分期施工的施工缝注意打毛清洗和安放连接构造筋,条件许可时近可能采用条带式仰拱修筑法。

(5)、二次衬砌混凝土施工

洞身二次衬砌采用整体式衬砌台车,台车保证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防止变形,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混凝土输送泵灌注施工,衬砌施工要滞后仰拱20米左右。

边墙基础同仰拱基座同时浇筑混凝土。无纺布、防水板和软盲沟管、横向排水管要连接好,设好流水坡,各种预埋件位置设置准确。

设置混凝土拌和楼,采用电脑自动计量,混凝土集中拌和,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泵送混凝土灌筑施工,确保混凝土质量。

③拱圈衬砌采用整体穿行式钢结构台车,台车长10米,以保证衬砌整体断面净空尺寸,台车准确定位,锁定牢固,接头密贴上一次衬砌面,保持衔接和衬砌轮廓的正确。各部支撑设牢,防止跑模。模板采用钢模板。端头设定型钢模板。

④混凝土浇筑时,设专职技术人员跟班作业,经常测试混凝土塌落度,砂、石料的质量、含水率;设专人振捣,专人安装模板,定人、定岗、定责任、定奖罚,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

⑤混凝土对称浇筑,防止偏压台车变形,影响浇筑质量。混凝土浇筑一次完成,不留水平施工缝。如遇特殊情况,如停电、机械故障时,水平施工缝按规定进行特殊防水处理。拱顶封顶混凝土从内向两端模方向灌注,排除空气,保证拱顶灌注密实。

⑥控制混凝土拆模时间,随时测量温度,待混凝土达到70%强度时方可拆模,拆模后喷水养护七天。

⑦混凝土浇筑抽样检查,每组衬砌按规定做混凝土试块。

⑧混凝土运输用混凝土罐车运送,防止混凝土运输过程中离析。

⑨为保证二次衬砌拱部混凝土浇筑密实,在每组衬砌端部拱顶预埋一φ50钢管注浆。

⑩混凝土入模温度尽量控制在32℃以下,防止混凝土产生龟裂。

附二次衬砌施工工艺框图。

①洞门尽早修筑,在雨季之前砌筑完成。

②洞门端墙基础开挖后做好防排水,保证不被水浸泡,如地下水发育时可随时抽出,必要时增设排水设施。基坑内不积水。

③隧道衬砌与洞门端墙紧密相连,使构造物形成一体。

④洞门端墙背后围墙对称回填。砌筑端墙时两侧对称砌筑,防止偏压。

⑤洞顶天沟、排水槽、防水粘土层结合明洞回填及早施工,防止水积在洞门端墙背后,浸害洞门端墙,洞门端墙背后设横向排水管,墙背作防水特殊处理,确保洞门端墙的稳定。

电力照明按设计要求施工,购置的料、线、灯具征得甲方及驻地监理工程师同意,安装位置符合设计要求。配电箱按设计要求特殊加工或找厂家定做,预埋穿线管用卡子固牢,与衬砌混凝土成一体,不松动、不变形。位置正确,各部分与照明灯具配套。

电缆槽整体浇筑,纵向施工缝与二次衬砌施工缝相对应设置,采用定型钢模板,纵向长不小于8米,拆模后加强混凝土养护。

(8)、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

隧道内路面为混凝土路面,面层施工前,先做试验段找出施工控制参数,并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进行面层施工,混凝土路面采用自动式混凝土摊铺机摊铺、振捣器振捣、振动平梁整平、滚筒提浆,抹光机抹光,压纹机压纹。摊铺速度均衡,以保证连续摊铺施工。混凝土采用自动计量集中拌和,混凝土运输车运送。混凝土路面摊铺施工技术要求如下:

①水泥、砂、石料符合设计要求,试验确定混凝土配合比

②选择不少于40米的摊铺混凝土试验段

③测量中线和水平高程,设置固定控制桩

④混凝土拌制出机后30分钟内用完

⑤摊铺作业连续进行,如停工超过30分钟,即设置施工缝

⑥混凝土路面施工完成后,进行养护,采用湿喷法和塑料薄膜覆盖法养护。养护期间路面清洁干净,封闭好接缝。路面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强度的80%以上时,任何机动车辆不得从上行走。

仰坡开挖及刷坡要精心测量、挂线刷坡,严格控制超挖,锚杆、钢筋网的布设、喷射混凝土厚度等符合设计要求,锚杆、锚具经过试验,合格后使用,张拉千斤顶、油泵经过校验、标定方可使用。张拉锁定后,及时压入纯水泥浆,张拉强度不低于220KN,仰坡顶面封入地表不小于0.5米。

①测量放样:首先复测线路中线桩,并设立施工标志,开挖前完善路堑两侧排水系统。

②路基施工过程中,路堑或边坡内发生地下渗水时,根据渗流的位置及流量的大小,采取设置排水沟、集水井、渗沟等设施,降低地下水或将地下水排走。

③土方开挖:本段路基土方开挖量为7589m3。采用挖掘机挖土,自卸汽车运土。开挖中如发现土层性质有变化时,修改挖方边坡并及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土方开挖自上而下进行,杜绝超欠挖。

④石方开挖:本段路基开挖石方量为68301m3,采取深孔多排微差爆破,挖掘机装车,自卸车运输,推土机配合清理道路和作业面。

多排微差爆破法:深挖段采用深孔阶梯爆破,爆破前对路堑边坡进行预裂光面爆破,以保证设计边坡准确和边坡的稳定。

开挖采用纵向分层台阶法开挖,台阶高度为6米左右,炮孔布置方式为与边坡平行的倾斜孔,中心掘沟为两侧横向梯段创造临空面,主体开挖采用多排微差爆破,边坡一排采用深孔预裂爆破,预裂孔与主爆孔之间两排采用缓冲控制爆破,以保证边坡的平顺稳定。

c、装药爆破:装药前用测绳锺或长炮棍检查孔深和孔内是否堵孔,然后根据设计装药量及孔深装药。

d、挖、装、外运:爆破后,首先将堆积在坡面上的大块危石清理掉,然后进行挖装作业,采用挖掘机及装载机装车,推土机辅助清理场地及道路,运输车为大型自卸车,组织流水作业。大块石头进行改炮作业,满足填筑要求。

抵抗线长度:W=HDηd/150

爆破深度:H取3.0m,最大梯段高度取6米

硬度系数:D=0.52

η:高度影响系数,η=1.0

炮眼间距:a=(0.7~1.4)W,炮眼排距b=a

超深:h=0.15H炮眼深度L=H+h

单孔装药量:Q=0.33q.a.b.H(kg)

式中a.b.H分别为炮孔行距、排距和炮孔深度,q-单位体积装药系数取1.5kg/m3。

本合同段路基设计标准为二级公路,整体式路基宽12米,分离式路基宽5.5米。路基按规范要求进行试验段填筑,然后按确定的参数分层进行填筑,采用“四区段”(即填筑区段、整平区段、碾压区段、检验区段),“八流程”(即准备放样、基底处理、运输布土,分层填筑、晾晒洒水、摊铺整平、碾压夯实、检验签证)方法进行流水作业。路基填筑首先进行挖填平衡段施工,然后按指定取土厂运土填筑。严格按照路基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当路基挖方与填方距离在100米范围之内时,采用推土机直接推运,分层推平,压路机碾压;100米以外采用挖掘机挖土,推土机配合集土自卸车运输,土方平地机整平,石方用大型推土机推平,轮式振动压路机与拖式振动碾机联合碾压的施工方法。

A、施工测量:工程开工前对全线进行复测并恢复和固定路线标桩。

B、施工放样:现场标志出路基边缘坡脚,排水沟,护坡道弃土场等的具体位置。

C、基底处理:一般路基填筑前,先将基地范围内树根、草皮等用推土机清理出路基范围之外并运至弃土场,并按设计要求清除表土,耕地土要翻松碾压;当在地面自然横坡度陡于1:5的横坡上(包括纵断面方向)修筑路堤时,路基基底挖成台阶,台阶宽2米,台阶底应有2%—4%向内倾斜的坡度。

D、填料选择:对选定的路堤填料,按规范规定进行复查和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作为路基填料。

F、试验段:在进行施工前,选择地质条件、断面型式均具有代表性的路段(长度不小于100米)作为试验段,试验所用材料和机具与全线施工所用材料和机具相同,通过试验确定不同机具压实不同填料的最佳含水量,适宜的松铺厚度及相应的碾压遍数,最佳的机械匹配和施工组织。每层路堤填筑前,沿路堤两侧采用人工配合小型夯实机填筑土试验段报告,报业主和监理审核批复。

G、路基填筑以重型压实机械为主,辅以少量的中轻型压路机。对于填方高度大于、等于6米的路堤,当路堤填筑至4米高时,采用冲击式压路机碾压20遍,之后每填高20厘米均采用冲击式压路机碾压20遍。

H、施工前防水和排水:路基工程施工范围内,预先疏干地表积水,修建必要的临时防排水设施,并与永久的排水设施相结合,以防工程或附近农田受冲刷淤积。

A、路基填筑前按规定对路基基底进行处理,碾压密实后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再进行路基填筑。填方路基按路面平行线分层控制填土标高;填方作业分层平行摊铺,保证路基压实度。填料分层厚度按试验路段所确定的松铺厚度分层填筑,每层填料铺设的宽度,超过路堤每侧设计宽度30厘米,土方路堤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压实层厚度不小于10厘米。路拱做成2%的坡度,路肩做成3%的坡度。

C、土路堤分几个作业段施工时,两个相临段交接处不能在同一时间填筑,先填段按1:1坡度分层留台阶;如两段同时施工,则分层相互交叠衔接,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米。

D、根据试验段所确定的压实参数,选择填料在接近最佳含水量时进行压实,当填料的含水量超过或低于最佳含水量±2%时,采用家用犁翻开晾晒或洒水车洒水方法处理。

A、在已验收合格的基底上填筑石方。

B、采用分层填筑,分层压实的方法,松铺厚度根据填筑试验确定,最大厚度不大于40厘米,按水平分层,先低后高,先两侧后中央卸料,摊铺平整采用大型推土机进行,直径个别大的石块在取土位置进行改炮,大于松铺厚度三分之二的石块推出路基边线外或人工击碎。强风化石料或软质岩石填筑路堤时,应对填料进行强度检测,符合要求方可使用。

C、布测点:沿线纵向每隔20米设一断面,在每个断面上由路中心开始,每隔10米设一测点,此点要在整齐而且坚硬的块石上,防止破坏,各测点的位置要始终与上侧的测点位置相同,一个横断面上设三个点,测点用红漆明显标出。

D、检测松铺厚度,在坡脚上立标志杆,标出每次摊铺厚度,摊铺时严格按标志进行,并用水准仪进行检测。

E、碾压。先轻后重,先用振动压路机碾压1~2遍,使测点稳定,便于测量,再用拖式振动碾碾压。碾压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测点。

F、测量和分析,测出各测点高程,填如表格中,计算出碾压这一遍后的沉降,待密实度已满足要求,结合该层的横坡、纵坡及外观,质量全部符合要求时,办理验收上一层的填筑工作。

(3)、台后、函侧、墙背回填

主要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①、按设计要求回填渗水料。以减少路基的压缩沉降。

②、按规定确定回填范围,台后填土顺线路方向长度,顶部距翼墙尾端不小于台高加2米;底部距基础内缘不小于2米,涵洞填土长度每侧不小于2倍孔径长度。

③、严格控制松铺厚度及压实度要求。松铺厚度不大于15厘米,回填压实度路床(0~0.8米)为95%云南省公路工程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DBJ53T-101-2020.pdf,上路堤(0.8~1.5米)为98%。

④、采用专用压实机具,主要采用振动压路机和拖式振动碾进行碾压,边角处压不到的地方采用蛙式打夯机、小型气锤配合施工,确保回填土石方的密实度。

⑤、坚持全过程旁站检查,仔细检查回填断面尺寸,认真检查回填材料的质量,严格控制填筑厚度及时检测压实度。构造物的回填应在构造物完工、强度达到规范要求后尽早开始,并注意加强沉降观测,尽量将沉降消除在施工期间内。

采用人工整修成型。深路堑边坡整修按设计要求坡度,自上而下进行刷坡,边坡需修整挂线进行,路基两侧超填的宽度要切除,如遇边坡缺土时,必须挖成台阶,分层填补夯实。

本合同段有中桥一座,桥梁结构上部为1—30米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桥横向由6片预制T梁组成,主梁中心间距为2米,下部为浆砌块石桥台,片石混凝土基础,0#、1#均为重力式U型桥台,明挖扩大基础,钢筋混凝土台帽。本桥拟投入一个施工队,施工人员40人,机械设备20台套。

本桥皆为明挖扩大基础,对于无水基坑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开挖的方法;有水基坑要采用污水泵配合。对于石质情况采用浅眼微差控制爆破的方法进行开挖。在开挖过程中,应加设防护措施,如采用挡板支撑、钢木结合支撑等,防止基坑塌方,并在基坑周围设置防排水沟GB/T 41750-2022 钛及钛合金方形和矩形管材.pdf,防止水流入坑内,集水坑、沟设在基坑范围之外,严禁基底扰动和被水浸泡,在开挖中如发现水文、地质情况与图纸不符时,及时提出处理措施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