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南昌至德兴高速公路施工组织设计

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南昌至德兴高速公路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07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南昌至德兴高速公路施工组织设计

本公路施工组织设计路段,位于江西省上饶地区。该施工组织设计是指针对本公路工程项目,在开工前针对工程本身特点和工地具体情况,按照工程的要求,对所需的施工劳动力、施工材料、施工机具和施工临时设施,经过科学计算、精心对比及合理的安排后编制出的一套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合理施工的战略部署文件。主要内容包括编制依据与编制原则、工程概况、施工部署、施工准备工作、主要项目施工方法及措施、各种保证措施、施工工艺框图等主要内容,编制出针对性的施工组织设计,每个分部分项工程的特点、结构特征、施工难易程度、工期和质量要求,编制出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以指导施工并顺利地完成本工程项目的建设,控制工程成本,创建优质工程。

关键词:施工组织设计;工期安排;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措施

DB5329/T 71-2021 分散养殖畜禽粪便一体化避雨堆贮设施建设技术规范.pdfKeywords:constructionorganizationdesign;projectschedule;constructiontechnology;qualitycontrolmeasures

Abstract II

第一章总体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说明 1

第二章总体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 3

3.3主要工程数量 3

3.4工程技术标准 3

3.6工程质量要求 4

3.7安全总体目标 4

第四章施工准备工作总计划 5

4.2施工管理机构 5

4.3施工总体安排 7

第五章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 9

第六章施工总进度计划 47

第七章资源配置计划 49

7.1主要劳动力需求计划 49

7.2施工机具需求计划 49

7.3材料、构件及半成品需求计划 54

第八章资金供应计划 57

8.2资金保证措施 57

第九章施工总平面图 59

第十章技术、质量、安全组织及保证措施 61

10.1技术保证措施 61

10.2质量保证体系 62

10.3安全保证体系 66

第十一章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措施 69

11.1文明工地创建目标 69

11.2文明施工责任制 69

11.3文明施工管理网络 69

11.4文明施工管理措施及环境保护措施 69

11.5环境保护措施 70

第十二章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73

12.1施工日期 73

12.2工程质量 73

12.3劳动生产率 73

12.4降低成本 73

12.5安全指标 73

12.6机械指标 73

12.7场容目标 73

12.8节约成效 73

12.9消防目标 74

第一章总体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说明

施工组织总设计是以整个建设项目或若干个单位工程为编制对象,是对整个工程施工的全盘规划,是指导全局、指导全工地的施工准备和组织施工的综合性文件。

南昌至德兴高速公路工程施工项目,开工日期为2012年1月1日,总工期24个月,为保证优质、高效、安全地完成施工任务,本着“精心组织、精心施工”的原则,认真编制了本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中列出的工、料、机具设备等计划,仅供指导施工时参考用,不作为最后的供应计划。其各项数量如有出入以施工预算的数量为准。

第二章总体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

本工程项目总体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如下:

(1)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南昌至德兴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办公室下发的江西省德兴至南昌高速公路项目招标文件。

(2)江西省南昌至德兴高速公路A3合同段所包含的全部设计图纸。

(3)国家现行建筑设计施工验收规范、规定及工艺标准。

(4)江西省南昌至德兴高速公路A3合同段的具体环境、气候、地质、水文实际情况。

工程名称:南昌至德兴高速公路工程施工项目(A3标)

质量标准:质量标准达到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合格标准。

江西省南昌至德兴高速公路工程项目是规划的江西省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高速公路杭州至瑞丽和上海至昆明高速公路之间的横向地方加密高速公路。本项目的实施对完善江西省乃至全国公路网有着重要的意义,将有效的带动江西省北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本项目的主要工程数量见表3.1

表3.1主要工程、结构物数量表

青红高速公路全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

设计速度为:100km/h

平曲线最小半径:2000m

两侧行车道宽:2×3.75m

两侧路缘带宽:1.25m

两侧硬路肩宽:3.5m

土路肩宽:0.75m。

本合同的工期为24个月,2012年1月开工,2013年12月全线建成通车。

无责任人身重伤事故,无责任等级火警事故,杜绝责任机械设备大事故及以上事故,杜绝责任交通肇事事故,实现安全生产。

第四章施工准备工作总计划

(1)质量目标:达到《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合格标准。

(2)工期目标:工期要求240天,计划安排210天。

(3)安全目标:争创市级安全标准化工地,施工全过程无重大安全事故,重伤率控制在0.1‰。

(4)文明施工目标:争创市级文明工地。

(5)成本目标:降低工程成本1%。

公司将为本工程组建强有力的生产调度、技术质量管理机构,以保证工程顺利进行,项目经理部为工程具体实施管理机构。

根据本工程特点,本项目部设项目经理1人,生产副经理1人,项目技术负责人1人,以及相关施工员、专业质检员、材料员、试验员、安全员等。下设三部一室,即工程管理部、技术质量部、经营核算部和综合办公室。

项目经理:负责全面工作。

生产副经理:协助项目经理工作,负责施工生产和后勤服务。

项目技术负责人:协助项目经理工作,负责本工程技术与质检工作。

工程管理部:负责材料调查、材料采购供应,机构设备管理,能源管理,维修保养,负责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技术质量部:负责计划安排,现场施工安排、测量放线,质量检验、监督以及处理质量问题。

经营核算部:负责工程计算、财务管理、经济核算、费用控制。

综合办公室:负责合同管理、文件管理、劳资管理、后勤服务。

项目经理部下设道路工程队、桥梁工程队、隧道工程队、水电工程队:

道路工程队:负责本标段软基处理、路基排水、路基防护工程、路基填筑和路面工程等的施工。

桥梁工程队:负责本合同段桥梁工程的施工。

隧道工程队:负责本合同段隧道工程的施工

水电工程队:负责本合同段排水工程、给水工程、路灯工程等的施工。

本工程项目组织机构人员配备见项目组织机构图如表4.1所示。

表4.1项目组织机构图

4.2.3工程管理制度

本工程的管理将从工程技术、施工、质量、安全、成本、物供等方面着手。总结以往的成功管理经验,本工程将实施一下规章制度:

(1)项目经理部现场值班制度;

(2)每周生产例会制度;

(3)项目目标任务分解管理制度;

(4)图纸会审、技术交底制度;

(5)质量、安全预控制度;

(7)定期或不定期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8)机械班前检查与停用保养制度;

(9)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制度;

(10)成本控制制度;

(11)执行监理工程师或业主指令制度;

4.3.1总体安排原则

(1)根据工程数量、工期及现场状况,多安排作业面,各作业面单独流水施工,结构作业优先于道路作业的原则。

(2)本合同段结构物较多,将路基分割成若干小段。为保证路基施工工期和质量,优先安排埋置较深的涵洞和通道的施工,以便路基填筑能连片施工,同时,确保填方路基的沉降值。

(3)隧道工程是控制结构工期的关键,及早安排隧道掘进。

(4)在确保工期的前提下,狠抓重点工程、重点工序、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在确保重点工程的同时兼顾其他工程,使本标段工程施工合理有序,做到均衡生产。

(1)路基、桥涵及防护工程

根据本合同段工程量及工程特点,将全线路基工程、桥涵立交工程及防护排水工程划分为不同作业区。每作业区分别配备道路作业队、桥涵结构作业队和防护排水工程作业队。各作业区平行作业,同步施工,作业区内采用流水法组织施工。

为便于路面大面积连续作业,路面工程以整个合同段作为一个作业区。

为了便于隧道按时完成施工,各隧道项目同步施工,采取隧道两边同时施工。

4.3.3施工队伍安排与任务划分

桥涵结构队划分为不同的小分队,分别负责本合同段不同桥梁、立交、涵洞、通道工程的施工。

不同的路基小分队负责不同施工区内的路基填挖施工。

路面队负责本合同段内的路面各结构层的施工。

隧道队负责本合同段内的隧道工程的施工

(5)防护、排水作业队

每个施工区各设一个防护、排水作业队。

安排一支桩基施工队负责全线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同时开五个作业面。

设一支碎石桩作业队,一支水*搅拌桩作业队负责全线特殊地基的处理。

设一支预制施工队负责全线预制板和小型构件的加工。

设一支吊装运输队负责全合同段内梁、板的运输和吊装。

建一座混凝土拌合站,提供砂浆和结构用混凝土。拌合站生产率100m3/h(50m3/h搅拌机两座),混凝土运输采用混凝土罐车。

全合同段钢筋集中加工,分队供应。

全合同段木模板集中加工,分队供应。

负责全合同段预制板及小型构件的加工。

设一座混合料拌合站,供应路面作业。

(6)沥青混凝土拌合站

设一座沥青混凝土拌合站,供应施工队伍的作业。

第五章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

进场后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全面熟悉设计文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现场核对和施工调查,现已做好了施工准备。

5.1.1.1施工、设备、技术准备

(1)组织技术人员认真阅读设计图纸和技术资料,熟悉合同文件和技术规范。

(2)组织有关人员对路线走向、取土场及弃土场的位置、地形地貌、道路交通、桥涵位置、地质水文状况、水准点及控制桩等进行全面的调查、核对。

(3)做好现场布置、临时设施(修筑施工便道等)及管道的敷设。

(4)施工前恢复路线中、边线,包括路基坡口、坡脚、边沟、红线、弃土场、借土场、桥涵等具体位置,报监理工程师检查。

(5)会同监理工程师测量路基横断面,并绘制成图,计算土石方数量,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并进一步优化了土石方调配。

(6)将用做路基填方的土石按规范要求取样送工地试验室进行检验,测定最佳含水量和标准重型击实密度,液、塑限,塑性指数,颗粒分析,CBR值,石料强度,岩性。并编写开工报告,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7)在路基占地范围内和取土场范围内,进行场地清理,清除表土、杂*、树根、淤*、拆除障碍物。清场后填土区的地表用压路机及时碾压,达到《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规定的压实度。

(8)在借土场,弃土场及路基两侧的红线范围内沿线开挖了临时排水沟渠,修建一些临时排水设施,以保持施工场地处于良好的排水状态,以防工程或附近农田受冲刷、淤积。

(9)施工机械设备已按机械设备进场表进场并安装调试好,使所有机械设备均能正常工作,并贮备了设备零配件。

5.1.1.2试验路段的施工准备

为了使整个工程施工质量高、进度快,通过试验路段进行施工优化组合,把主要问题找出来,并加以解决,以指导大面积施工。

(1)在试验路开工前15天,将用于试验路填筑的材料进行所需的各种试验。包括土的液、塑限,塑性指数、颗粒分析、CBR值、重型击实试验、最佳含水量试验。

(2)将试验室所做的试验结果以及试验路堤施工方案,施工位置,设备及人员组织,各种记录表格的式样报监理师审批。

(3)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在所选定的桩号上进行填土试验路的填筑,试验路不小于200m。填筑时须有监理工程师在场,并做好各种原始数据的记录,为最后试验路资料的整理提供依据。

(4)将各种类型试验路所得的压实系数,压实遍数、方法、施工现场的最佳含水量控制范围、摊铺厚度、压实遍数和机械的最佳组合形式整理成文,报监理工程师批准,作为以后进行路基大面积施工的依据。

5.1.1.3测量放样

施工前用全站仪将开挖或填筑边界线放出位置,并核实工程量。

5.1.1.4纵、横向排水

在路基开挖和填筑前,必须开挖路线的纵、横向临时排水设施。横向排水要开挖临时截水沟、排水沟和4%路基横坡度,纵向排水开挖0.4×0.4m的边沟,再通过其原有地表水系排水.

5.1.2.1施工工艺框图见下页表5.1

5.1.2.2一般要求

(1)在路堤填方施工中,填料石料含量≤50%,按填土路堤施工;当石料含量≥70%时,按填石路堤施工;当石料含量在50%~70%时,按土石混填路堤施工。

(2)路堤基底及路堤每层填土施工完成后应上报该层压实度、宽度、压实厚度、逐桩高程等资料,并交监理工程师审核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层填土施工。

(3)清理场地后的地面横坡不陡于1:5时,可直接填筑;当地面横坡陡于1:5时,应将原地面挖成宽度不少于1m的台阶,台阶顶面做成2%~4%的内倾斜坡,并碾压至规范要求的压实度。当覆盖土层较小时,在岩石上开挖台阶,确保路基稳定。

(4)路堤基底为耕地或松土时,应先进行清淤或清表。分层回填碾压至规范要求的压实度,并报监理工程师验收后方可进行填筑。

(5)当路堤经过水田,池塘或低洼地时,应先挖沟排水,并尽可能完成排水工程施工,排水沟处还应设置顶宽不小于1.0米,厚度不小于0.3米的土埂挡水。

表5.1土方填方施工工艺

(6)在经处理好的原地面上分层进土(或石),土方中不得含有腐植土、树根、**或其它有害物质。用推土机进行平整,平整时应注意保持3%的路基横坡,填实宽度超出计划宽度每边各30cm,每层摊铺厚度不大于30cm(每填一层测一次标高)。填土平整合格后进行路基碾压,其碾压原则为“先边后中,先静后振”,相邻轮迹须重叠30cm,路肩处多碾压一遍,碾压时按试验路要求严格控制行驶速度、压实遍数,施工中注意检测土在压实前的含水量,必须保证在最佳含水量下碾压。

(7)当填方高度小于0.8米时,应对上、下路床范围(即路面底面以下0~80cm)的填料或表土进行处理。然后整平压实,其压实度应符合要求。当表土强度满足且含水量适合要求时,可直接填筑压实,当表土最小强度不能满足要求或表土含水量较大,不能达到规定压实度时,应对表土层采取换填方式处理,换填材料采用砂砾卵石、砂岩碎屑等透水性材料,对于地下水位较高的路段,在路基边沟下设置纵向渗沟,降低地下水位。

(8)当挖方路基路床为土层,CBR强度不符合规范要求或路床含水量过大,难以压实时,必须对路面结构层以下土基进行换填处理,换填材料采用砂砾石、砂岩碎屑等透水性材料,并在路基边沟下设置纵向渗沟。

(9)经过水塘地段路堤高于设计水位0.5米以下范围,采用砂岩片块石挖方填筑,按填石路基压实。

(10)如在路堤范围内修筑便道或引道时,这些便道或引道不得作为路堤填筑成符合规定要求的新路堤。

(11)任何靠压实设备无法压碎的硬质材料,应予以清除或破碎,使其最大尺寸不超过压实厚度的2/3,并应使粒径均匀分布,达到要求的压实度。

(12)填土路堤分层施工时,其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填筑,则先填段应按1:1坡度分成台阶,如两段同时施工,则应分层相互交叠衔接,其搭接长度不小于2m。中途长期停工或雨后施工时,路堤表层应加以整修,不准有积水的地方,复工时,须使路堤表层含水量接近正常,复压后方可填筑。

(13)路基填筑时,试验控制要同步进行,压实度检测应在每层填土每1000平方米取样4处,并随时接受监理工程师任意取样检查。

(14)在路堤施工期间,保证排水畅通,做好临时排水设施,并与设计排水系统相结合,避免积水和冲刷边坡。

5.1.3.1施工工艺

表5.2挖方施工工艺图

5.1.3.2一般要求

(1)对挖方中需用于填筑的土石方必须检测其各项性能,对不能利用的挖方、弃运至指定的弃土场,并做好弃土场的环保和水土保持技术措施。

(2)在挖方施工中,严禁大型爆破,挖方应在指定的放线桩内开挖,不得擅自开挖或修改挖方边坡。

(3)坍方必须控制在监理工程师指定的边界内,其坡度要符合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并将坍方材料运弃到指定的弃土场。

(4)在挖方施工中,及时做好临时排水工作,严禁路槽内积水。

5.1.4挖填交界施工

填切交界处的路基填筑处理不好,路基沉降不均匀,最终导致路面开裂,因此,我们将采取如下措施搞好填切交界处的填筑:

(1)在填切交界处填筑之前,将腐质土、杂草、树根清除干净;

(2)对纵横向填挖交界的半挖半填路基,当纵向地面坡度陡于1:2.5时,为避免交界处路基不均匀沉降过大造成路面拉裂破坏。在挖方段开挖3m的阶梯形3%的内倾平台,并用振动夯压实、压实度符合设计要求。

(3)用推土机推至设计标高,平整场地,用压路机压实。

(4)填土分层填筑压实,加强检测力度确保均匀压实至规范要求的压实度,并定人、定岗、定责确保施工的质量。

5.1.5浸水路堤施工

5.1.5.1本合同段有部分路堤穿过池塘或水系边缘,为保证路堤的稳定性和整体性、必须加强路堤的防水工作。其施工顺序为:

测量放样→围堰排水→清淤或软基处理→分层填筑压实→砌浸水护坡和挡土墙→安设泄水管→整修边坡

5.1.5.2填料要求

浸水路堤段的填料要求使用水稳定性好、塑性指数不大于6且压缩性小、不易风化的透水性土填筑。如采用天然级配的砂砾、卵石、石质坚硬而不易风化的片、块、碎石等。

5.1.5.3填筑方法

在路堤填筑前,先围堰排水,排水后进行清淤或者软基处理。使路基底部达到规范要求。然后采取分层填筑、分层压实的施工方法,按路基全宽水平分层逐层向上填筑,按“四区段,八流程”进行施工。当路堤填到一定高度,进行浆砌护坡和挡土墙施工。

5.1.6软土路基施工

本合同段软土主要零星出露于沿线沟谷、水塘等低洼地带,主要为淤泥、淤泥质粘土、松散状种植土、软塑状粘土,承载力较低,含水量较高,稳定性差,稳定时间长,厚0.3~4m。软土路基施工应尽量安排避开雨季作业,仔细分析软土路基产生的原因,施工前进行动力触探试验,初步确定清淤深度,制定施工计划和施工方案。

5.1.6.1对于因地下水引起的软弱地基,则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1)铺设砂砾排水层。在地下水引起的软基全路幅宽度铺设砂砾垫层。

(2)铺设土工布。可采用铺设土工布的办法处理地下水引起的软基。

(3)引出地下水源。对于地下泉眼则采取修筑盲沟将泉水引出路基范围的方法。

5.1.6.2对于因不良土质形成的软基,可采用以下处理措施:

直接清淤后回填符合要求的土。本标段软土主要是冲积谷地,厚度一般不超过1.5m,清淤后可直接换填(填料以设计代表和监理工程师现场确定为准)。

5.2.1垫层施工工艺

5.2.1.1垫层施工工艺流程图

表5.3垫层施工工艺流程图

5.2.1.2准备工作

(1)垫层施工前,对所有施工的路段进行检查验收,保证路基表面平整度、密实度、表面高程、宽度、横坡度、弯沉及路基中埋设的各种沟、管等隐蔽构筑物等技术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并有现场监理工程师签认的工序验收表,经同意后方可进行垫层施工。

(2)各种材料进场前,检查其规格和品质,不符合技术要求的不得进场。材料进场时,应检查其数量,并按要求堆放,而且还应按规定项目对其抽样检查,检查结果报监理工程师。

(3)先试铺试验路段,根据试验路段取得数据,确定最佳机械组合及施工控制方法参数。

5.2.1.3施工放样:恢复中线,直线段20m设一桩,平曲线段每10m设一桩,并在两侧路肩边缘设指示桩,同时进行水平测量,在中桩及指示桩上标出设计高程和虚铺高度。

5.2.1.4计算材料用量

根据垫层的厚度、宽度(按设计图纸)及预定的干密度,计算各段的集料数量。

5.2.1.5拌和、运输和摊铺集料

(1)采用WCQ-300稳定土厂拌设备,集中拌和,拌和过程中严格按施工配合比上料。混和料的含水量应略大于最佳含水量1%左右,使混合料运到施工现场摊铺后,碾压时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含水量的增加值视天气情况和运距而定。

(2)用自卸翻斗车运输拌和好的集料。装车时,应控制每车料的数量相同。

(3)卸料距离应严格控制,通常由专人指挥卸料,避免铺料过多或不够。卸料和摊铺通常由远而近全断面摊铺,尽量不留纵缝。

(4)根据试验确定的松铺系数,检验松铺材料层的厚度,视其是否符合预计要求,必要时,应进行减料或补料工作。

用平地机对拌和的混合料进行整平、整型,并用轮胎压路机在初步整平的垫层上快速碾压一遍,以暴露潜在的不平整,便于找补。通常整型要1~2次。

(2)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垫层上“调头”或急刹车。

(3)两作业段的横缝衔接处,第二段施工时,将前段约30cm部分与第二段一起用路拌机拌和、整平后进行碾压。应尽量避免纵缝,在必须分两幅铺筑时,纵缝应搭接拌和。前一幅全宽碾压密实,在后一幅摊铺时,应将相邻的前幅边部约30cm搭接拌和,整平后一起碾压密实。

5.2.2底基层施工工艺:

底基层设计为水泥稳定砂砾和风化料,采用厂拌,厚度为18cm,作为一层摊铺完成。

先试铺试验路段,根据试验路段取得数据T/CEC 220-2019标准下载,确定最佳机械组合及施工控制方法参数。

5.2.2.1底基层施工工艺流程图

表5.4底基层施工工艺流程图

5.2.2.2路基(垫层)交验:底基层施工前,对所有施工的路段进行检查验收,路基(垫层)表面平整度、密实度、表面高程、宽度、横坡度、弯沉等技术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填方地段埋设的纵向排水PVC管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并有现场监理工程师签认的工序验收表。

5.2.2.3施工放样:恢复中线,直线段20m设一桩,平曲线段每10m设一桩,并在两侧路肩边缘设指示桩,同时进行水平测量,在中桩及指示桩上标出底基层集料摊铺后的松铺顶面的高程。

依据恢复的中线,进行路肩放样,人工培路肩,路肩的培置高度为高出底基层15cm为宜,宽度为80cm。

采用WCQ-300稳定土厂拌设备JTS/T174-2019 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设计规范及条文说明,集中拌和,拌和过程中严格按施工配合比上料。混和料的含水量应略大于最佳含水量1%左右,使混合料运到施工现场摊铺后,碾压时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含水量的增加值视天气情况和运距而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