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1-d1000顶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新建1-d1000顶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25.68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新建1-d1000顶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1.1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图纸。

1.1.2南京上铁地方铁路开发有限公司现场交底资料。

1.1.3国家现行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

JGJ114-2014 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pdf《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铁道部令第30号)

1.1.4现行有关施工技术规范、规程、验收标准等。

1.1.4现行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文件。

1.1.5我段施工技术力量、现有人员设备、施工经验。

1.2.1满足电力线穿越新长铁路要求。

1.2.2确保铁路运输安全及施工作业安全。

业主单位:XX市电力公司

设计单位:XX集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XX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主管单位:XX铁路开发有限公司

铁路管线资料由铁路相关设备管理单位提供,并进行施工配合。

二、地方管线资料由业主提供,并进行施工配合。

该工程工作井、接收井二次浇注,一次下沉,沉井封底采用水下混凝土封底,工作井、接收井井底采用高压旋喷桩加固。顶管施工采用泥水平衡法施工工艺,顶进顶出洞口采用压密注浆加固。顶管施工过程中用12.5m吊轨梁对线路进预防护,旅客列车限速80km/h、货物列车限速60km/h。安装、拆除吊轨梁在封锁点内进行。

第二章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进度计划

组长:王运峰﹙工务段副段长﹚

组员:钱文玉、丁升、李继德、何鹏、朱营、毕道树

项目部统一与业主、监理联系,对内负责安排组织施工,调动物资、设备,协调进度、监控质量、解决施工中发现的问题。

施工组织机构详见附件一《施工组织机构图》。

根据现场条件,综合考虑场地两头交通运输、供水、供电及排水排污条件。本着“科学管理、充分挖潜、节省开支、干扰最小、方便施工”的原则,合理规划,统筹兼顾,做好施工场地的布置工作。

2.2.1临时用房及生产设施

项目部办公房和生活用房租用民房。

为了满足生产需要,在材料加工场地内分别设置材料库、钢筋加工棚、模板加工棚、设备停放场、配电房等设施。

施工场地布置见附件二《施工场地布置图》。

2.2.2业主施工配合

一、水、电供应。业主负责提供60KW电源接入施工场地,生活、施工用水由业主协调解决。

二、施工便道。业主负责解决主公路至施工现场施工便道,具备混凝土搅拌车通行条件。

三、施工场地土地青苗问题由业主解决。

四、业主负责提供施工范围内地下管线详细资料并进行施工配合协调。

2.3、工程进度计划安排

根据我段的技术、设备、劳力、施工管理等各方面的条件,结合业主的工期要求,结合以往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我们计划2014年3月11号进场,2013年4月27日竣工,工期48天。(详见附件三《施工进度示意图》)。

2.4、劳力及机具设备计划

根据本工程特点,以满足现场施工为原则,配备劳动力及机具、设备。

附件四《施工劳力组织表》

附件五《主要施工机具表》)

工程位于新长线兴化(k277+699)至东台(k295+725)区间k294+911,顶管管径为D1000,顶管长度为38.00m。铁路线路为P50轨普通线路,双线直线地段,线间距5.0m,混凝土轨枕,允许时速120km/h。

3.2、铁路运输配合条件

1、安装、拆除吊轨梁施工时须办理线路封锁施工手续。本工程需2次封锁,每次封锁2小时。

2、本工程顶管顶进以及线路预防护期间新长线需办理慢行施工手续,旅客列车限速80Km/h,货物列车限速60Km/h。限速范围:K233+438至K233+538(100m)。

3、铁路慢行及封锁、防护登销记在东台车站信号楼。

4、线路慢行及封锁期间,按照《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工务安全规则》及《上海铁路局营业线施工限速地点防护接车实施办法》(上铁工发[2009]111号)等相关规定设置防护。

5、计划慢行时间:2014年4月13日至2014年5月26日,共计14天,实施时以路局最终批复为准。

3.3、铁路影响程度分类

根据《上海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上铁运发[2012]586号)文件精神,本工程安装、拆除吊轨梁施工为Ⅲ级施工作业计划。工作井接收井施工、高压旋喷桩施工、压密注浆和顶管管节吊放施工等为邻近营业线施工。

高压旋喷桩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施工准备(测量定位(机具就位(钻孔至设计标高(旋喷开始(提升旋喷注浆(旋喷结束成桩。

一、场地平整先进行场地平整,清除桩位处地上、地下的一切障碍物,并做好排浆沟。

首先采用全站仪根据高压旋喷桩的里程桩号放出试验区域的控制桩,然后使用钢卷尺和麻线根据桩距传递放出旋喷桩的桩位位置,用小竹签做好标记,并撒白灰标识,确保桩机准确就位。

三、机具就位:人力缓慢移动至施工部位,由专人指挥,用水平尺和定位测锤校准桩机,使桩机水平,导向架和钻杆应与地面垂直,倾斜率小于1.5%。对不符和垂直度要求的钻杆进行调整,直到钻杆的垂直度达到要求。为了保证桩位准确,必须使用定位卡,桩位对中误差不大于5cm。

四、启动钻机边旋转边钻进,至设计标高后停止钻进:

采单管旋喷法施工。该方法插管与钻孔两道工序合二为一,即钻孔完成时插管作业同时完成。在插管过程中,为防止泥砂堵塞喷嘴,高压水喷嘴边射水、边插管,水压力一般不超过1MPa,至设计标高后停止钻进。

五、浆液配制:高压旋喷桩的浆液,采用抗腐蚀的矿渣水泥,水泥浆液配制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为水灰比1∶1,水泥浆比重1.49。搅拌灰浆时,先加水,然后加水泥,每次灰浆搅拌时间不得少于2分钟,水泥浆应在使用前一小时制备,浆液在灰浆拌和机中要不断搅拌,直到喷浆前。喷浆时,水泥浆从灰浆拌和机倒入集料斗时,过滤筛,把水泥硬块剔出。水泥浆通过胶管送到旋转振动钻机的喷管内,最后射出。

在插入旋喷管前先检查高压设备和管路系统,设备的压力和排量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各部位密封圈必须良好,各通道和喷嘴内不得有杂物,并做高压水射水试验,合格后方可喷射浆液。

旋喷作业系统的各项工艺参数都必须按照预先设定的要求加以控制,并随时做好关于旋喷时间、用浆量、冒浆情况、压力变化等的记录。

喷射时,先应达到预定的喷射压力、喷浆旋转30秒,水泥浆与桩端土充分搅拌后,再边喷浆边反向匀速旋转提升注浆管,提升速度为260mm/min,直至距桩顶1米时,放慢搅拌速度和提升速度。保证桩顶密实均匀。中间发生故障时,应停止提升和旋喷,以防桩体中断,同时立即检查排除故障,重新开始喷射注浆的孔段与前段搭接不小于1m,防止固结体脱节。

喷射施工完成后,应把注浆管等机具设备采用清水冲洗干净,防止凝固堵塞。管内、机内不得残存水泥浆,通常把浆液换成清水在地面上喷射,以便把泥浆泵、注浆管和软管内的浆液全部排除。

八、重复以上操作,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

4.1.3施工注意事项:

一、施工前,要求检查旋喷管的高压水与空气喷射情况,各部位密封圈是否封闭,合格后方可喷射浆液。

二、喷射时,先应达到预定的喷射压力、喷浆量后再逐渐提升注浆管。中间发生故障时,应停止提升和旋喷,以防桩体中断,同时立即进行检查排除故障。

三、旋喷过程中,冒浆量控制在10%~25%之间。

四、高压喷射注浆完毕后,应迅速拔出喷射管。

五、施工中做好泥浆处理,及时将泥浆运出。

六、相邻两桩施工时间间隔不小于48h。

质量检验在旋喷注浆结束28天后进行,检验桩的数量不小于已经完成桩数的2%~5%,不合格者进行补喷。

1、对施工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总交底,并针对各专业人员进行各专业安全技术交底。

2、做好用于施工的各种原材料的采样测试工作,落实原材供应等事宜。

3、敷设好电力线路、走水管道。

4、测量人员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定位放样并复核。

6、搭建水泥库房及搅拌工作台。

4.2.2主要技术参数

1、注浆压力:0.3Mpa

2、注浆量:掺入量120Kg/m3

3、注浆材料:42.5硅酸盐水泥

4、水灰比:0.5~0.55

5、注浆孔距:700mm

1、注浆管安装。用平板振动器采用振入法将6分注浆管沉入至设计深度。在沉入前先将出浆孔用封箱胶带予以封闭,以免在沉入过程中泥土堵塞浆液通道,在注浆时可将其冲破。

选用ф45地质钻杆,用震动的方法将钻杆沿基础边打入至设计深度,注浆采用自下而上,从边缘至中间,每跳1孔,分别注浆的循环施工顺序。

2、配制浆液。水泥采用32.5级复合硅酸盐水泥,水灰比0.5~0.55,出厂期不超过2个月,有质保书且复检合格、无受潮结块现象。注浆用水采用自来水,水温不得超过30~35℃,以减缓浆体的凝固。

配制的浆体必须经过搅拌机充分搅拌均匀经过筛网过滤后,才能开始压注,且在注浆过程中不停顿地缓慢搅拌,搅拌时间应小于浆液初凝时间。

3、注浆。注浆施工必须等底板施工完成且强度达到70%后方可进行。

注浆时应按跳孔间隔注浆方式进行,以防止串浆,提高注浆孔内浆液的强度;孔内注浆一经开始,应连续进行,注浆管提升注浆位置间距为0.30M,注浆压力宜保持在2~5kgf/cm2,注浆量平均延米120kg(暗浜区域160kg),注浆速率10~20L/min;如注浆中途发生地面冒浆现象应立即停止注浆,待查明原因后再行处置。

注浆管分段提升的搭接长度不少于100mm。注浆至上表面后,保持注浆管内满浆的状态下,将注浆管提出。

按设计用量分段注完浆液后进行下一个孔的施工。

1、注浆压力:压力的大小和复盖层厚度、浆液粘度、注浆量、注浆方法等密切相关,压力过大,浆液就有可能上抬,甚至溢出地表,压力小,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而按设计要求选定注浆压力后,要进行监测,要求监测资料,调整注浆压力和注浆速度。

2、冒浆:在未达到设计注浆量的情况下,发生冒浆,必须采用控制冒浆的措施,以确保各孔段的扩散半径和注浆量。

(1)采用间歇注浆法,先注上部孔隙相对大的土层,停一段时间后,再注下部土层,即自上而下间歇注浆。

(2)用专用的堵冒器具,套入注浆管,压入土中,预防冒浆。

基坑测量放样(基坑开挖(刃脚垫层施工(立井筒内模和支架(钢筋绑扎(立外模和支架(浇注混凝土(养护及拆模(封砌预留孔(井点安装及降水(凿除垫层、挖土下沉(沉降观察(沉井封底(绑扎底板钢筋、浇注底板混凝土(混凝土养护(素土回填

根据沉井设计图纸和工程地质报告所揭示的地质情况,沉井基坑开挖深度取3米,沉井刃脚外侧面至基坑边的工作距离取2米,基坑边坡采用1:1。整平场地后,根据沉井的中心座标定出沉井中心桩、纵横轴线控制桩及基坑开挖边线。施工放样结束后,须经监理工程师复核准确无误后方可开工。

经监理工程师认可的基坑开挖边线确定后,即可进行挖土工序的施工。开挖深度暂定为3m,实际开挖时,根据地下水位确定开挖深度,控制基坑底标高高于地下水位0.5m。基坑底面的浮泥应清除干净并保持平整和干燥,在底部四周设置排水沟与集水井相通,集水井内汇集的雨水及地下水及时用水泵抽除,防止积水而影响刃脚垫层的施工。基坑四周设地面排水沟及挡水堰。

沿井壁走向铺设700mm厚、底宽1000mm坡度1:1的砂垫层。砂垫层分三层铺设并逐层洒水夯实,夯实工具为平板式振捣器,密实度的质量标准用砂的干容重控制,16.5kn/m³。砂垫层选用含泥量≦3﹪的中粗砂。

5.3.2铺设C15混凝土垫层

沿井壁走向铺设150mm厚C15混凝土垫层,混凝土垫层出井壁及刃脚各200mm。

混凝土垫层表面应用水平仪进行校平,使之表面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

5.3.3刃脚砖座制作

刃脚砖座用M5.0水泥砂浆砌MU10机制砖,刃脚与砖座、刃脚与混凝土垫层之间用一毡二油作隔离层,刃脚砖座均分为8段,中间预留20mm缝隙,刃脚砖座的砌筑应保证刃脚设计要求的刃脚踏面宽度。

5.4.2立井筒内模和支架

由于沉井高度达6000mm多,井身混凝土分二节浇注,内模同样分二节安装。井筒模板采用组合钢模与局部木模互相搭配,以保证内模的密封性。

刃脚踏脚部分的内模采用砖砌结构,宽度与刃脚同宽。井身内模支架采用空心钢管支撑。钢管支架必须架设稳固,如有必要,可采用对撑支架,增加内模的稳定性。

钢筋的表面应洁净,使用前将表面油渍、鳞锈等清理干净;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成盘的钢筋均应调直;预制构件中的主钢筋均采用对焊焊接并按照有关规定抽样送检;钢筋接头应互相错开,每延长米范围内不得有50%的焊缝在同一位置(焊缝间距小于500mm时即认为焊缝在同一位置),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中的有关规定执行。现场钢筋绑扎时,其交叉点应用21#铁丝绑扎结实,必要时用电焊焊牢。

钢筋规格、尺寸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和规定,绑扎钢筋时应采用撑件将二层钢筋位置固定,保证钢筋设计间距。为了保证保护层的厚度,应在钢筋与模板之间设置同强度标号的水泥砂浆垫块,垫块应与钢筋扎紧并互相错开。

采用人工绑扎,竖筋一次绑扎好,水平筋分段绑扎。钢筋垂直度用挂线法控制,水平度用水平仪测量控制,间距用钢尺控制。

绑扎井身钢筋时预埋上下爬梯、底板接驳器等预埋件。

钢筋绑扎完成后,应上报监理工程师进行隐蔽验收。隐蔽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立外模。

钢筋绑扎验收后,应进行架立外模和支架。井壁内外模用串心螺丝固定,串心螺丝采用φ16的圆钢,中间设置止水片,两端设置铁片控制井壁厚度尺寸,圆钢两端头上铰成螺纹,用定制钢螺帽固定,拆模时拆去钢螺帽,割去外露部分,再用同标号防水砂浆二度抹平,确保不渗水。外模支架必须稳、牢、强,保证在浇捣混凝土时,模板不变形,不跑模

模板和支架工序完成后,必须经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的浇捣。为缩短施工周期和保证工程质量,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可将输送管的软管直接放入浇捣段,距离浇捣面1米左右,保证混凝土不离析。

混凝土浇注前应严格检查各种预留孔、预留管和预埋件的位置和几何尺寸,严禁漏放和错放。

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振捣棒插入时应离开钢筋,但应防止混凝土振捣不匀和振捣过密而产生混凝土离析现象的发生。混凝土在捣振时应注意和随时检查模板受力和钢筋受力的情况,防止模板因混凝土振捣的原因而跑模。

井身浇注混凝土分二段施工:

沉井总高度为6000mm多二次浇注完成,一次下沉。第一次浇注刃脚部分,高度3000mm;第二次全部浇注完成。

采用分段浇注混凝土时,严格按规范要求做好施工缝。施工缝做成凸缝,并在后浇时将连接处的混凝土凿毛,并用水清洗干净,浇注时先用12%的UEA砂浆座浆,然后轻倒第一层混凝土并振捣密实,以免形成蜂窝,影响沉井的质量。

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还应做好混凝土的试块工作,保证质保资料的完善。

混凝土浇注完成后应及时养护,养护方法可采用自然养护和塑料膜覆盖法。在养护过程中,对混凝土表面需浇水湿润,严禁用水泵喷射而破坏混凝土。养护时应确保混凝土表面不发白,至少养护七天以上。养护期内,不得在混凝土表面加压、冲击及污染。

在拆模时,应注意时间和顺序。拆模时间控制在混凝土浇捣后的3~4天内进行,过早或过晚的拆模对混凝土的养护都是不利的;拆模顺序一般是先上后下,小心谨慎,以免对混凝土表面造成破坏。保留最后一排模板,利于向上接模。

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设置和封砌各种预留孔。封堵钢板厚10mm,并用角钢作井字加固,同时对孔口用砖砌实,保证在沉井下沉过程中预留孔内不渗水。

4.4.8沉井防水处理

按设计要求沉井外壁刷环氧沥青防水涂料二遍。

沉井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开始挖土下沉。下沉时,应先凿除刃脚下的混凝土垫层及砖砌内模。

挖土下沉采用人工挖土机械吊出方法。沉井挖土做到先挖锅底、后掏刃脚、对称取土、均匀下沉,沉井内的挖土高差控制在1米以内,禁止深锅底挖土,防止沉井突沉造成沉井倾斜的危险。

另外,井壁外的灌砂必须均匀充实,使沉井下沉时四周摩阻力相近,均匀下沉。沉井下沉时,应防止倾斜,发现问题及时纠偏,不准大量挖深,造成突沉。

沉井挖土三班制连续作业,中途不停顿,确保沉井连续、安全地下沉就位。当刃脚距离设计标高在1000mm时,沉井下沉速度应逐渐放缓,挖土高差控制在500mm内,每天下沉量不大于300mm。当沉井下沉到距设计标高0.1m时,应停止井内挖土,使其靠自重下沉到设计标高。

沉井在下沉过程中,必须随时测定沉井标高,确保均匀下沉,并做好沉井下沉记录。

沉井下沉至设计标高后,立即按要求用C20混凝土进行沉井封底。浇注封底混凝土时应对称均匀,防止对土层扰动。封底混凝土顶面预留插筋,插筋用φ16钢筋,插入混凝土800mm,外露600mm,间距1500mm、梅花形布置。

在封底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前,应保持井内外水位相当,以免封底混凝土承受水压影响封底效果。

封底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井内抽水,控制地下水位在井底1000mm以下。井内水抽干后不得有渗水现象,否则应进行修补。

沉井封底完成后,就可在其上浇捣底板。

浇注底板前应将清除封底混凝土表面残渣,冲洗干净。钢筋在绑扎时,应保证刃脚钢筋与底板钢筋的连接、上下两层钢筋的间距,并将刃脚混凝土的表面凿毛露出石子,便于刃脚混凝土与底板混凝土的结合。

底板混凝土浇注完成后应及时养护,确保其表面不露白,并应防止阳光及温差的剧烈变化,以免底板出现收缩裂缝,影响沉井的施工质量和使用功能。

线路预防护处理采用12.5m吊轨梁,3、3、3、3配置。

6.1施工准备 6.1.1根据顶管中心线在线路上定出轨束梁的梁跨中心点,并用方尺“方“至两根走行轨上,标注记号。 6.1.2施工慢行计划申请。 6.1.3对参加作业的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组织培训学习。 6.1.4提前用轨道车将轨束梁用钢轨运至现场,线路两侧位置摆放。

吊轨梁安装在封锁点内完成。 6.2.1用撬棍将钢轨翻到枕木面上。 6.2.2先靠拢正摆两根钢轨,完毕将其中一根钢轨用撬棍翻倒倒放并用撬棍稳住,再用撬棍慢慢拨向另外一根钢轨靠拢,用撬棍稳住,再将第三根钢轨以正摆的形式滑入,形成3根一束的形式。

6.2.3调整轨束方向,使轨束与行车线平行,并位于设计中心位置。 6.2.3用套筒扳手连接U形卡和轨束梁。 6.3注意事项 6.3.1轨束梁钢轨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探伤检测。 6.3.2扣件U形螺栓及盖铁连接必须采用弹簧垫圈及平垫圈。 6.3.3U形螺栓必须使用不小于φ22的Ⅰ级钢筋进行加工,盖铁用钢板必须使用厚度不小于8mm的Q235钢加工。 6.3.4扣轨完毕后,轨束梁盖铁顶面不得超过走行轨面25mm。 6.3.5采取预防护措施期间必须加强线路检查,做到二必检,列车通过后必检,雨后必检。发现问题及时整修,确保线路几何状态良好。

6.3.6列车通过后对吊轨梁U形螺栓复拧一遍。

6.3.7顶进施工完成5天内不得撤除预防护措施。

6.3.8当发生路基下沉等特殊情况,致使吊轨梁架空受力时,及时申请限速25km/h,处理完毕后分步提速至60km/h(客车80km/h)。

顶进设备安装调试(吊装砼管到轨道上(连接好工具管(装顶铁(开启油泵顶进(出泥(测量及纠偏(管道贯通(拆除工具管(拆除顶进设备

本工程顶管持力层为粉质粘土层,为保证铁路行车安全必须尽量减少对土层的扰动。我们根据以住施工经验,决定采用日本ISEKI公司生产的UNCLEMOLE型TCZ具有破碎功能的泥水平衡顶管掘进机。 7.1.2出土方案

泥水平衡式顶管的出土采用全自动的泥水输送方式,被挖掘的土通过在机舱内的搅拌和泥水形成泥浆,然后由泥浆泵抽出,高速排土。 在沉井上部砌2只沉淀池。沉淀的余土外运需按文明施工要求和渣土处理办法,运到永久堆土点,不得污染沿途道路环境。

为防止出洞口及顶进过程中泥水压力过大涌入工作井内,在洞口内预先安装一个单法兰穿墙钢套管,用于安装橡胶止水圈及止水封板。由于顶进距离长,造成管材表面及F型钢套环、砂等对橡胶止水圈不可避免的磨损,需经常更换橡胶止水圈。因此,我们在洞口里侧增加一道橡胶止水圈,当需更换外部橡胶止水法兰时,洞口内部的橡胶止水圈可防止地下水进入井内。 7.2设备安装 6.2.1引入测量轴线及水准点 一、将地面的管道中心桩引入工作井的侧壁上(两个点),作为顶管中心的测量基线。 二、将地面上的临时水准点引入工作井底不易碰撞的地方,作为顶管高程测量的临时水准点。

7.2.2后靠背导轨的安装

严格控制导轨的中心位置和高程,确保顶入管节中心及高程能符合设计要求。 一、工作井底板地基稳定,导轨直接放置在工作井的底板上。 二、严格控制导轨顶面的高程,其纵坡与管道纵坡一致。 三、导轨采用浇注砼予以固定,导轨长度采用2~3m,间距设置为600mm。 四、严格控制导轨的高程和轴线误差,高程误差不大于20mm,轴线误差不大于2mm。

五、导轨轴线与后靠背平面垂直。

7.2.3千斤顶及顶铁安装 一、推力的理论计算(38m): F=F1十F2 其中F—总推力 Fl一迎面阻力F2—顶进阻力 F1=πD²P/4(D—管外径1.8mP—控制土压力) P=KoγHo 式中Ko—静止土压力系数,一般取0.55 Ho—地面至掘进机中心的厚度,取最大值7.0m γ—土的湿重量,取1.9t/m³ P=0.55×1.9×7=7.3t/m² F1=3.14×1.28²×7.3/4=9.4t F2=πDfL 式中f一管外表面平均(根据顶进距离平均沙砾土)综合摩阻力,取0.8t/m² D—管外径1.28m L—顶距38m F2=3.14×1.28×0.8×38=122t 则总的顶力为:F=F1十F2=132t

二、千斤顶的高程及平面位置

千斤顶的工作坑内的布置采用并列式,顶力合力作用点与管壁反作用力作用点应在同一轴线,防止产生顶时力偶,造成顶进偏差。根据施工经验,采用机械挖运土方,管上部管壁与土壁有间隙时,千斤顶的着力点作用在管子垂直直径的1/4~1/5处为宜。 三、安装顶铁要求

1、安装顶铁应无歪斜、扭曲现象,必须安装直顺。

2、每次退千斤顶加放顶铁时,应安放最长的顶铁,保持顶铁数目最少。

3、顶进中,顶铁上面和侧面不能站人,随时观察有无扭曲现象,防止顶铁崩离。

7.2.4调试以及土体取样

7.3.1顶进施工操作过程

一、安装好顶铁挤牢,工具管前端破取一定长度后,启动油泵,千斤顶进油,活塞伸出一个工作行程,将管子推向一定距离。

二、停止油泵,打开控制阀,千斤顶回油,活塞回缩。

三、添加顶铁,重复上述操作,直至需要安装下一节管子为止。

四、卸下顶铁,下管,用环形橡胶环连接混凝土管,以保证接口缝隙和受力均匀,保证管与管之间的连接安全。 7.3.2顶进过程中的方向控制 由于TCZ机头本身所具有的方向诱导装置,纠偏操作就变的简单易行了,操作员只要通过纠偏动作,始终保证激光点在二号光耙的中心即可。 测量与方向控制要点 一、有严格的放样复核制度,并做好原始记录。顶进前必须遵守严格的放样复测制度,坚持三级复测:施工组测量员→项目管理部→监理工程师,确保测量万无一失。 二、布设在工作井后方的仪座必须避免顶进时移位和变形,必须定时复测并及时调整。 三、顶进纠偏必须勤测量、多微调,纠偏角度应保持在10’~20’不得大于0.5°。并设置偏差警戒线。 四、初始推进阶段,方向主要是主顶油缸控制,因此,一方面要减慢主顶推进速度,另一方面要不断调整油缸编组和机头纠偏。 五、开始顶进前必须制定坡度计划,对每一米、每节管的位置、标高需事先计算,确保顶进时正确,以最终符合设计坡度要求和质量标准为原则。 7.3.3管节处理。

当一个顶程结束收回千斤项和环形垫铁,即可再下一根管节。在管节吊入工作井之前,应首先在地面上进行质量检查,确认合格后安装止水圈。管与管间采用T型钢套环橡胶圈防水,橡胶圈的外观和断面组织应细密、均匀、无裂缝孔隙或凹痕等缺陷。安装橡胶圈前应涂抹黄油,如发现位移,扭转或露出管外,必须拨出重插。钢套环接口应无疵点,焊接缝平整,并按设计要求作防腐处埋。T型钢套环与管道连接处,用2Omm厚欧州松加工制成的木衬环隔开,加工时应对中环向间隙均匀,使管道与钢制T型套环软接触,不致于损伤管道口,待顶管结束后,管道内侧间隙,用水泥石棉砂浆镶衬。

杜绝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工程合格率100%。

8.2.1质量管理体系

本工程按照项目管理模式组织施工,推行项目经理负责制,为确保项目工程的质量,项目经理部建立质量检查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见附件六《质量管理体系图》。

8.2.2质量保证措施

为全面实现质量目标,在施工全过程中,我们将始终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原则,视工程质量为企业的生命,认真依照设计文件所明确的各项施工技术规范、规则和各项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去组织实施。发扬我段以质取胜的优良传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一、组建高素质的施工队伍

2、组建一支精干、技术过硬、工种齐全、作风顽强、能打硬仗的施工队伍,加强队伍思想建设,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1、建立技术管理体系和岗位责任制。实行以项目工程师为主的项目经理部技术责任制,同时建立各级技术人员的岗位责任制,逐级签订技术包保责任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严格遵守基建施工程序,坚决执行施工规范。

2、认真作好施工组织设计

在经过周密调查研究取得可靠数据的基础上,科学编制施工组织计划,并严格按计划组织实施,坚决杜绝计划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使整个施工过程时时处于受控状态,做到环环相扣,井然有序。

认真编制施工技术方案。由单项工程技术负责人牵头,针对所承担工程的技术难易程度和环境特点,拟定两个以上的施工技术方案,提交给项目工程师。项目工程师组织有关人员,对所提出的施工技术方案进行对比分析、优化,最后确定一个实施方案。

对于重大部位和关键部位的施工,以及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使用,先提出具体的施工方案或措施,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我们将挑选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优秀队伍,同时选派有施工经验、责任心强的工程技术人员参加该工程施工,以确保技术工作顺利进行。

4、做好施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

认真核对设计文件和图纸资料,切实领会设计意图,查找是否有碰、错、漏等现象,及时会同设计部门和建设单位解决所发现的问题。

认真进行技术交底。图纸会审后,由项目经理部工程师、作业队技术主管、单项工程技术人员逐级进行书面技术交底,确保操作人员掌握各项施工工艺及操作要点、质量标准等。

认真进行复测,补齐定测时设置的点桩,用地界桩。复测工作要核对,并换手复测。

5、抓好技术资料管理。设立专职技术人员,及时收集、整理原始施工资料(含照片、录像带)分类归档,按照ISO9001:2000质量认证要求,做到施工记录的可追溯性。各项质量检查证填写完整,数据记录真实可靠,并及时经监理工程师确认签字。做到施工资料编撰与工程施工同步,工程竣工时竣工文件同时移交业主,作为工程移交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同时按照质量体系文件要求进行内部存档。

对在施工中的加工质量,如钢筋对焊、调直及弯曲、混凝土及砂浆试块等也进行及时测试,其结果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对在施工过程中的工后效果应进行测试,如沉井的工后沉降、顶管管道的沉降、管道轴线的位移等进行测试,其结果应满足验收要求。

在测试工作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分析原因,进行改进,不能让不合格的材料用于工程建设。

1、项目经理部、作业队设专职的质量检查员。由坚持原则、不徇私情、秉公办事的质检人员担任,严把工程质量关。

2、严格执行工程质量检查签认制度,凡须检查的工序经检查签认后才能转入下道工序施工。

3、主动配合监理工程师的工作,积极征求监理工程师的意见和建议。

五、实行工程质量包保责任制

1、项目经理部与作业队签订质量包保责任状,保证合格率达100%,无大及以上质量事故,按时进行总结、考核,奖优罚劣,奖罚兑现。

2、作业队对班组实行与工程质量挂钩的计件工资制,并使工程质量在工资分配上占重要的发言权,体现重奖重罚,优质优价。

3、建立内部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对工程质量好的班组和个人,在评先、晋级、调资等问题上予以优先考虑,对工程质量差的班组和个人,予以行政和经济处罚。

六、严格制度,狠抓落实

制度落实是确保工程质量的主要途径,在质量管理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坚持贯彻执行八项制度。即:

1、工程测量双检复检制度;

2、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度;

3、质量责任挂牌制度;

4、质量评定奖罚制度;

5、质量定期检查制度;

7、验工质量签证制度;

8、重点工序把关制度。

建立合格材料供应商的档案,并从列入档案的供应商中采购材料。材料进场必须进行材质复核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在工程上。因使用不合格材料而造成质量事故的要推倒重来并追究材料采购部门的责任。

顶管管节委托有资质预制场按设计图加工,预制场必须出具钢材、砂石料检验合格证和混凝土试块试验合格证,钢筋绑扎后项目部派人进场验收,验收合格后进入下道工序。

对不合格分项、分部和单位工程必须进行返工,不合格分项工程流入下道工序山东省安装工程价目表(2020) ,追究班组长的责任;不合格分部工程流入下道工序,追究项目负责人的责任。有关责任人员针对出现不合格品的原因采取必要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要象重视工序的操作一样重视成品的保护。施工中要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减少工序的交叉作业。上下工序之间做好交接工作,并做好记录。

第九章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

9.1施工环境保证措施

为保护生态环境,防止环境污染,施工时我们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化害为利,为当地居民创造清洁适宜的生活和劳动环境。具体措施如下:

9.1.1设立环保小组

设立由项目经理负责班组成员参加的环保小组商务办公楼项目高大模板专项施工方案(2019版),将环保责任和义务落实到人。

9.1.2重视环保工作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