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德大桥系统北延线土建七标D、E通道联接线天寿路~广园东路节点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猎德大桥系统北延线土建七标D、E通道联接线天寿路~广园东路节点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3.42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猎德大桥系统北延线土建七标D、E通道联接线天寿路~广园东路节点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及管理目标

㈡根据施工现场及周边实际情况。

㈢本工程执行的施工技术规范及验收标准和国家及相关部门的有关法规等。

冲击钻施工专项施工方案㈣我单位人员、设备等综合实力情况。

㈠本着“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原则。严格按照ISO9002质量体系标准对本工程进行质量管理,科学组织施工,把好各施工工序的施工质量,以高标准的工序质量来保证全部工程的施工质量,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㈡坚持以设备保工艺,以工艺保质量的原则。以先进的施工设备保证先进的施工工艺,以先进的施工工艺保证施工质量,从根本上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㈢确保施工按期完成的原则。优化资源配置,满足施工工期的要求,科学组织施工,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应用网络计划技术合理安排各项工程的施工,搞好工序衔接,实行平行作业、流水作业相配合,交叉组织施工,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确保工期,均衡生产。

㈣搞好环境保护,实行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㈤优化施工方案,采取网络技术组织措施和管理措施降低工程造价。

1.3安全、质量、工期、文明管理目标

㈠满足合同文件所要求的、我公司所坚持的安全质量目标。

人身安全目标:杜绝死亡、重伤事故,杜绝重大交通、重大火灾事故,轻伤率控制在2‰以内,责任事故死亡率为零,争创“广州市安全文明双优工地”。

工程安全目标:地下管线不断不裂,确保正常使用;地上建筑物及环境稳定,各种变形均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达到《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优良标准,且工程质量评定为广东省优良样板工程,创金杯奖或鲁班奖。

确保合同文件规定的工期要求并力争提前。

受政府部门通报批评率为零,达到广州市文明工地,争创广东省文明工地。达到广州市卫生城市的要求。

受地方政府部门书面投诉率为零。

猎德大桥系统北延线(天河北~天河东路节点改造工程、天寿路~广园东路节点改造工程位于广州市天河区,设计主线自华旭街以北,沿天河东路、天寿路、接入东莞庄路,由于沿线分别相交天河北路、广园东路两条主干道,工程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节点:天河北~天河东路节点和天寿路~广园东路节点。沿线与之相交的次干道有:林乐路、天润路、粤垦路等。

猎德大桥系统北延线七标D、E线通道联接线(天寿路~广园东路节点改造工程之一)包含道路工程、隧道结构、隧道基坑支护、隧道附属工程(含通风、消防工程),排水工程、施工期间交通疏解工程、沥青路面、交通工程、绿化工程、照明工程附属工程。

土建七标D、E通道联接线(天寿路~广园东路节点改造工程之一)主线由天寿路组成,南接天河北、天河东路节点设计止点,北至广园东路既有东莞庄立交高架北侧约50米处;主线设计里程ZK3+460~ZK3+995.202,全长0.54公里。工程还包括对广园东路交叉口进行渠化改造。

工程在广深铁路位置设置下穿铁路通道桥D线、E线,两车道分别为西往南和南往东的右转通道,设计车速D线、E线均为20公里/小时。D线隧道为单向三车道,结构宽度为15.6米(承担西往南右转和西往北左转的交通转换),长54.355米,E线通道桥结构宽度为12.6米,长42.544米。

下穿广深铁路范围的D、E线隧道结构、隧道基坑支护不在施工范围,隧道附属工程、道路工程、施工期间交通疏解包括在土建七标工程范围内。

D线里程为DK0+000~DK0+296.948,E线里程为EK0+000~338.461,其中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具体设计范围:新建下穿广深铁路通道桥D线(DK0+136.565~DK0+253.5段)、新建下穿广深铁路通道桥E线(EK0+045.242~EK0+145.653段)。

2.3地质及地下水情况

根据钻探揭露,本场区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全新统冲积层(Q4al)、上更新统冲积层(Q3al)、第四系残积层(Qel)以及白垩系止统大朗山组三元里段(K2dl)和燕山三期第一阶段(η3l)。按各岩土层岩性及状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㈠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

㈡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

淤泥质粉质粘土:一般呈似层状或透镜状断续分布。深灰色,饱和,流塑。含有机质,具臭味,局部含少量粉细砂和腐木,该层位于人工填土层之下,顶界埋深2.50~5.00m,层厚0.50~2.40m,平均1.28m。

㈢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Q3al)

⑴粉质粘土:呈层状连续分布于场地。褐红色,灰黄色或白色,部分花斑状,可塑。具砂感。顶界埋深0.50~7.20m,层厚不均,0.50~9.40m,平均3.09m。

⑵松散粉砂、细砂:一般呈透镜状或似层状分布。灰黄色、灰白色,饱和,松散,颗粒不均匀,含少量粘性土。一般位于淤泥质粉质粘土层或粉质粘土层下,顶界埋深3.50~7.50m,层厚0.50~2.60m,平均1.39m。

⑶松散中砂:以中砂为主,局部为粗砂。一般呈透镜状或似分布。灰黄色、灰白色,饱和,松散,颗粒不均匀,含少量粘土和石英砾石。一般位于人工填土层、淤泥质粘土层或粉质粘土层下穿,顶界埋深1.80~5.00m,层厚0.80~3.50m,平均2.13m。

⑷稍密中砂、粗砂:一般呈透镜状或似层状分布。灰黄色、灰白色,饱和,稍密,颗粒不均匀,含少量粘性土和石英砾石。一般位于粉质粘土层下,顶界埋深4.30~8.30m,层厚0.50~3.40m,平均1.33m。

㈣碎屑岩风化残积层(Qel)

分布广深铁路以南。岩性为粉质粘土,呈暗红色、褐红色,局部灰白色,主要为砂岩或砂砾岩风化残积土,其中为砂砾岩风化的粉质粘土砂感强烈,层中多见残留的石英质砾石,砾径2.0~5.0cm不等,次棱角状。残积土遇水易软化。按稠度状态可划分为:

⑴可塑粉质粘土:呈层状连续分布。可塑。位于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之下,顶界埋深5.00~6.70m,层厚0.90~6.90m,平均2.02m。

⑵硬塑粉质粘土:呈层状连续分布。硬塑。顶界埋深5.30~9.60m,层厚不均匀,一般为0.50~6.30m,平均2.18m。

㈤花岗岩残积土(Qel)

分布于广深铁路以北,岩性为砂质粘性土,呈褐黄色,夹灰白色,为花岗岩风化残积土,除石英外,长石、云母矿物均已风化呈土状,土质遇水易软化崩解。按稠度状态可划分为:

⑴可塑砂质粘性土:呈层状连续分布。可塑。顶界埋深1.00~8.90m,层厚1.30~10.00m,平均5.90m。

⑵硬塑砂质粘性土;呈层状连续分布。硬塑。顶界埋深2.10~17.00m,层厚1.20~17.10m,平均厚度5.92m。

㈥白垩系止统大朗山组三元里段(K2dl)

⑴全风化带:揭露于局部,呈透镜状分布。岩石风化强烈,岩芯一般呈坚硬土柱状,遇水易软化崩解。带顶埋深1.80~8.50m;带厚为1.00~3.00m,平均1.87m。

⑵强风化带:呈连续层状分布,岩石风化强烈,岩芯呈坚硬土柱状、半岩半土或碎块状,岩质软,岩芯遇水软化崩解,岩块用手可折断,局部该带岩石风化不均,夹中风化或微风化透镜体,夹层厚度在0.70~2.30m之间,中风化或微风化夹层岩芯呈块状及扁柱状,局部呈柱状,岩质硬,锤击声哑易碎。该强风化带顶界埋深3.30~21.50m;带厚不均匀,为0.50~7.60m,平均2.54m。

⑶中风化带:呈连续层状分布。岩石裂隙发育,岩芯呈块状、,扁柱状及短柱状为主,局部柱状,岩质稍硬,锤击声哑易碎。带顶埋深6.20~25.00m,带厚0.60~5.60m,平均1.91m。

地下水类型主要为上层滞水、孔隙承压水和基岩裂隙承压水。

㈠上层滞水:人工填土层结构较疏松,含上层滞水,但含水量不大,其动态受季节性控制。上层滞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生活用水的渗入补给。

㈡孔隙承压水:赋存于第四系上更新统河流相冲积之砂层中。砂层透水性良好,含丰富的地下水,主要接受上覆含水层的越流补给和上游地下水迳流的侧向补给。

㈢基岩孔隙裂隙承压水:赋存于强风化和中风化花岗岩和断裂带碎裂岩、角砾岩孔隙裂隙之中,含一定水量,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垂直渗透补给和上游地下水迳流的侧向补给。

立交支线隧道技术标准表(下穿广深铁路通道桥D线、E线)

圆曲线线设超高最小半径

凸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

≥4.5(受广深铁路限制,满足消防通道安全要求)

≥4.5(受广深铁路限制,满足消防通道安全要求)

D线为单向三车道,同时承担了西往南右转和西往北左转的两个方向的车流,横断面宽度为11.0米车行道+3米人行道。E线为单向两车道,横断面为8.0米机动车道+3米人行道。

仿花岗岩砖30*30*5cm

预制C30砼侧石60*50*20cm

预制C30砼侧石30*100*15cm

预制C30砼平石25*100*12cm

凿除复合式路面(67cm厚)

拆除人行道(22cm厚)

DN1200HDPE结构壁缠绕管(污水管)

d300Ⅱ级钢筋混凝土管(雨水支管)

d800Ⅱ级钢筋混凝土管(雨水管)

d1000Ⅱ级钢筋混凝土管(雨水管)

马路甲式检查井(污水)

马路甲式检查井(雨水)

八角钢管悬臂式标志L杆

闯红灯系统控制主机(工作机)

SCATS信号机及安装调试

闽99S206:常用室外排水构筑物.pdf3.1管理机构设置及岗位职责

我司对本工程将实施项目法管理,采用项目经理部下设施工队的管理模式。项目经理部由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程师和五部一室组成。组织管理机构见下图。

3.2主要管理人员职责

我公司的施工组织管理目标是:在满足合同的前提下,在工程质量、施工安全、项目管理、现场施工的文明程度以及环保等方面均达到业主要求。在施工中按均衡法组织生产,采用网络计划技术进行控制,狠抓安全、质量,统筹兼顾,全面管理。强化施工过程中质量的事前、事中、事后三阶段控制,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

小高层住宅楼施工组织设计3.4拟投入本合同工程的主要管理人员

组织参加过类似工程施工且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来完成本合同工程,主要管理人员配备详见下表。

拟投入本合同工程的主要管理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