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分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隧道工程(分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3.61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隧道工程(分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本标段隧道共8座,除了XX隧道GDK852+855~GDK853+530为单线隧道,其余7座均为单洞双线隧道,主要通过区属云贵高原北部,低中山侵蚀构造地貌,海拔约1110~1850m,地形起伏大,冲沟发育,沟谷深切,冲沟基岩裸露。表覆第四系土人工填筑层、残积、坡积、冲积、洪积、崩塌及滑坡堆积成的粘性土和碎石类土。下伏基岩为前震旦系上昆阳群变质岩地层,受断层、紧密褶皱的影响,岩层节理发育,结构面一般大于4组,围岩破碎、完整性差,三级围岩段片理基本较稳定,以块碎石镶嵌结构为主,拱部易掉块。地下水以基岩裂隙为主,接受大气降雨补给,水量贫乏,地下水对砼无侵蚀性。

隧道暗挖段全部采用新奥法施工及复合式衬砌结构,明洞段全部采用整体式衬砌。隧道按电力牵引时速160Km/h客货共线双线隧道设计,本标段隧道采用有砟轨道,采用60kg/mU75V钢轨,仰拱填充面至轨顶高度0.766m。

DK682+300~DK682+490

DK687+567~DK687+995

连接线工程抗滑桩施工方案DK688+848~DK691+290

DK693+529~DK694+344

DK694+481~DK696+585

DK697+317~DK700+323

DK701+540~DK706+994

GDK852+855~GDK853+530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总的指导思想是隧道位于软弱、破碎、围岩风化严重、浅埋偏压地段及Ⅳ、Ⅴ级围岩时,严格采用“管超前、短进尺、严注浆、强支护、勤量测、快封闭、紧衬砌”的原则,支护紧跟开挖,加强监控量测,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为充分体现上述指导思想,做到快速施工,主要是打好机械设备仗,在设备选型配套上突出先进可靠、配套高效的原则。其具体做法为:选配先进可靠的隧道钻孔、装碴、运输、喷射混凝土、衬砌、通风、供水供电等工序的设备,一次性配套配足,同时充分考虑备用,以达到施工机械化程度高、速度快,配套性好,生产效率高,施工干扰小的特点,满足快速施工的要求。

负责新康隧道出口、凤仪村1号隧道进口的施工。

负责班果隧道出口、XX隧道进口工区的施工。

负责普登隧道进口工区的施工。

负责普登隧道出口工区的施工。

负责凤仪2号隧道进口横洞工区的施工。

负责凤仪2号隧道出口工区的施工。

负责茂易隧道进口工区的施工。

负责茂易隧道出口工区的施工。

负责阿郎隧道进口工区的施工。

负责阿郎隧道辅助坑道工区的施工。

负责阿郎隧道出口工区的施工。

依据本标段隧道工程地质、围岩级别及断面,结合长大隧道施工经验和投入的施工力量,拟定施工方案如下:

开工应做好洞门控制桩的复测工作,开工之后首先修筑临时施工便道,架设施工供电线路、修筑供水设施和铺设供水管道。洞口场地开挖完成后,安装和修建隧道供风、供水、电力、混凝土集中拌和、钢构件加工等设施与设备。

测量放样后,在洞顶按设计要求人工开挖并施作洞顶截水天沟和洞口地表排水沟;洞口段土方用挖掘机分层开挖,石方分层松动爆破,挖掘机挖装,自卸汽车运输;人工辅助修坡,及时进行边仰坡防护。进洞前对隧道拱部先采用Ф108管棚及Ф42小导管超前预注浆支护,工字钢支撑,纵向采用Ф22钢筋连接,经测量检查,同隧道洞口开挖断面一致后,与仰坡锚杆焊接固定,形成强有力的支撑骨架。待注浆达到一定强度后,按设计开挖方法进洞。及时挂网、喷混凝土予以加强支护,尽早封闭成环。明洞及洞门安排在枯雨季节尽早施工,明洞采用明挖法施工,短段落、分台阶开挖,开挖完毕后及时进行混凝土浇注,采用仰拱先行,拱、墙一次衬砌;混凝土拱、墙浇注内模采用衬砌台车,外模采用组合钢模,脚手架配合型钢支撑加固,混凝土采用泵送浇注。

施工主要测量及监测仪器配置有:全站仪、自动安平水准仪、数显式收敛计、激光隧道限界检测仪。控制测量主要搞好施工前平面控制网复测、平面控制附合导线测设及高程控制;施工测量主要搞好洞口放样测量、洞身放样测量;最后完成竣工测量并完善竣工资料。

成立专业超前地质探测与预报小组,并将该项工作作为一个工序安排,运用TSP203地质探测仪、地质雷达、超前钻探等综合超前地质探测与预报手段,提前推测前方地层岩性及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制定针对性的施工措施,修正施工方案。

根据围岩级别及周边环境可采取以下几种开挖方法:台阶法开挖、三台阶开挖法、三台阶加临时横撑法、三台阶临时仰拱法、CRD法;锚网喷初期支护,仰拱超前,拱墙一次衬砌。位于松散堆积体、断层破碎带及软岩浅埋段隧道开挖采用管棚及型钢钢架等辅助措施。

V级围岩段开挖遵循“稳扎稳打、稳中求快”和“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速反馈”的原则,在做好长管棚注浆超前支护的前提下,按照设计方法进行开挖,开挖后立即喷素混凝土封闭围岩,及时进行初期支护。V级围岩段富水时,可先进行超前帷幕注浆堵水,然后开挖。

运输原则:设备配套,调度有序,保障到位,线路畅通。

本标段隧道均采用无轨运输,挖掘机辅助侧卸式装载机装碴,自卸车运输出碴。

超前大管棚采用跟管钻机施作,超前锚杆及小导管采用风动凿岩机钻孔施作。

注浆采用单液注浆机,浆液由水泥砂浆拌和机拌制。

采用风动凿岩机钻孔,人工安装杆体,注浆机注浆。

喷射混凝土搅拌站集中生产,混凝土输送车运输。

钢架在构件加工场制作,人工现场安装。

在钢筋加工场下料,人工现场安装。

按照《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范》要求,以量测资料为基础及时修正初期支护参数,确保二次衬砌施作时机,实施信息化施工。

一般监控量测项目包括:拱顶位移量测、隧道净空水平收敛量测、洞内围岩位移量测等项目。

测量方法,复测设计院提供的GPS点,布设控制点导线网。控制测量采用全站仪、收敛计、精密水准仪、钢弦计等仪器测定。

为保证出碴、进料运输与仰拱填充施工平行作业,保证仰拱施工质量,减少施工干扰,加快掌子面的掘进速度,施工过程中,仰拱施工强度达到70%后在再进行填充施工,混凝土采用全幅整体灌筑,移动液压用移动式栈桥模板,解决洞内出碴进料与仰拱施工之间的干扰问题。混凝土输送车运混凝土,混凝土输送泵泵送,插入式捣固棒捣固。

隧道结构防排水以环境保护要求为主导,采取防、排、截、堵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一般地段以排为主,且满足《铁路隧道防排水技术规范》相关要求。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拱、墙设防水板;隧道内设双侧边沟加中心水沟,衬砌背后设软式透水盲沟,将水引至隧道内水沟排出;明洞与暗洞连接处、地层明显变化处均设沉降缝,沉降缝、施工缝均采用橡胶止水带防水,其中施工缝采用外贴式橡胶止水带、中埋式橡胶止水带防水;洞口边仰坡顶外5~10m处设截水天沟排水,与线路路堑边坡外的天沟顺接。

采用移动工作平台铺设复合防水板和绑扎衬砌钢筋;二次衬砌采用12m长全断面钢模整体式液压衬砌台车、泵送混凝土灌注施工;混凝土采用自动计量拌和站生产,混凝土输送车运输。

模板就位前作好地下水的引排工作,基础部位的虚渣及积水清理干净,检查防水板是否有损坏。衬砌模板定位要准确,锁定牢固,接头密贴上一次衬砌面,保证每环之间的搭接错台控制在3mm内。

堵头模安装时要将与防水板接触的端头用胶皮包住,保护防水板不被弄破。模注衬砌要注意预埋件和相关洞室的里程和高度,务保准确无误,洞室立模要稳固,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不能出现跑模现象。

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控制在2m内。混凝土要分层灌注分层捣固,捣固时要掌握好时间,捣固后将混凝土层表面浮浆去掉,保证混凝土无麻面。封顶时混凝土一定要从内向端模方向灌注,排除空气,保证拱顶灌注密实,脱模之后要及时洒水养护。

在二次衬砌混凝土强度达到100%以后方可进行拱顶回填注浆。

安排附属工班进行预留洞室、电缆槽、水沟等附属工程的施工。附属工程施工不得影响正洞工作面正常作业。附属洞室衬砌混凝土作业采用钢制整体模板,与正洞衬砌同时施作,浇筑成整体结构。

附属洞室防水层,在洞外按洞室三维模型加工,直接镶入洞室内与正洞防水板焊接成一体。施工中应注意衬砌施工缝不得设于预留洞室处。电缆槽、水沟采用整体套模一次浇筑成型。

隧道内接触网支座、电缆槽、连通管道、综合接地等设施与隧道同步修建完成。

本标段隧道沿线的不良地质分布与地貌单元密切相关:主要不良地质类型有危岩落石、风化卸荷松动层、岩溶、顺层等。施工时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和地质钻探,探明不良地质影响范围、填充物性状、赋水情况等,根据情况采取超前预支护、劳动防护等措施,并选择适当的开挖方法及设备进行施工。

隧道施工过程中有揭示地热可能,施工中加强超前地质预报,洞内气温及地下水水温的测量,同时加强施工通风。一旦揭示地下温水,应尽快采用保温水管引水归管,隔绝热源,同时加强通风降温措施及个体防护措施。

隧道施工应遵循《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等相关规范、规定。

隧道为双向掘进,采用压入式通风,通风距离较长时,每隔600m增设射流风机,辅助排出污风;贯通后采用压入式和通风相结合的方法,同样每隔600m增设射流风机,辅助排出污风。

对于顺坡排水施工地段,掌子面积水利用污水泵抽至已施工完毕的隧道两侧水沟排出洞外;本标段共计7个工区反坡排水,分别是班果隧道出口工区、普登隧道出口工区、凤仪1号隧道出口工区、凤仪2号隧道出口工区、茂易隧道出口工区、阿郎隧道斜井工区、阿郎隧道出口工区。

施工风水管路布置原则:布置合理,电力线路布置在其他管线相对侧。

在洞外设高压配电房,采用双回路供电系统,一路为主电源,另一路为备用电源,主电源停电时,备用电源自动投入使用。对于独头掘进距离长过1000m的隧道,为减少高压电缆输送距离,采用高压进洞,由移动变压站供电将10KV变为380/220V,为了缩短变电站移动时间,直接驱动设备。

为了减少洞外供风压力,设备选型尽量选用液压及电动设备。洞外设空压机站,采用凿岩台车钻孔的作业面时,根据洞内供风量大小,由阀门控制使用,选用Ф200mm风管输送到工作面;其他作业面洞外空压机站主要供应混凝土湿喷机和风镐用风。

永久性边、仰坡防护采用人字形骨架护坡、锚杆框架梁、预加固桩、施工方法及工艺详见“第二章/第三节路基工程”

开挖后按设计进行支护施工。软弱围岩爆破后,先喷4cm混凝土,待清碴完后再完成初支结构,围岩条件好时,爆破后先喷4cm混凝土封闭围岩,待2~3个循环开挖完成后,再完成支护结构。

辅助坑道支护结构施工方法与正洞支护结构施工方法相同。

需衬砌地段,待监控量测的各测试项目所显示的位移率明显减缓并已基本稳定后,进行二次衬砌施工。拱部、拱墙二次衬砌随初期支护顺序进行,在辅助坑道底面一侧修筑排水沟,根据二次衬砌进度,适时分段进行铺底混凝土施工。二次衬砌采用8m模板台车衬砌,混凝土由输送泵浇筑,机械振捣。

在辅助坑道底设置单侧排水沟,其中斜井为反坡排水施工,施工所涌水量采用反坡抽水至洞外,在工区洞口处设置集水池将洞内所排出的污水经净化处理后排放。

辅助坑道与正洞岔口采用挑顶工艺,在辅助坑道接近与正洞相交里程时,逐渐抬高辅助坑道拱顶高程,接长钢架长度。于正洞与辅助坑道相交里程起,采用小导坑进入正洞洞身开挖,于正洞中线处达到正洞拱顶高程,施工中应预留变形沉落量和临时支护厚度。然后再逐步扩挖至正洞标准断面,将两个工作面开辟出来,需要注意的是插口位置的辅助坑道及插口正线两边的二衬需及早施作。施工步骤如下:

3.辅助坑道施工至正洞右侧边墙时,采用人工开挖掏小洞(2m×2m)的施工方法,棚架临时支护及时跟进;与正洞走向垂直上坡到拱顶中线位置后,再逐步扩大施工断面,直至正洞的标准断面。

为保证隧道早进洞施工,测量放样后,先对洞口边、仰坡刷方,加大机械投入,组成挖、装、运、卸一条龙作业流水线,实行三班制,不分昼夜,突击施工,以确保按期进洞。

进洞前在洞口土石方施工的同时,完善洞口的截、排水设施,并提前对洞顶沟、坑等凹处进行夯实填平,并修筑天沟,以防雨水对进洞施工造成较大影响。

在进洞施工中实行超前管棚或超前小导管预注浆支护,严格按设计方法开挖,遵循“管超前、短进尺、严注浆、强支护、勤量测、快封闭、紧衬砌”的施工原则,及时施作初期支护,尽量减少围岩暴露时间,确保洞口施工安全。

洞口浅埋段施工技术措施

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严格控制开挖进尺,尽量减少爆破,采取机械开挖,减少劳动强度和爆破振动,及时施作初期支护,减少围岩暴露时间,确保施工安全。

针对地下水高于路肩标高的情况以及反坡地段,加强施工排水,设降水井和集水坑,防止地下水对隧道施工的干扰。并采取泵站梯级抽排出洞。

加强围岩量测,并通过围岩量测数据的分析和判断,及时反馈指导施工,修改支护参数,确保围岩结构稳定。

本标段隧道地质复杂,软弱围岩多,为确保隧道施工安全稳妥向前推进,施工中必须控制开挖进尺,开挖、衬砌间距尽量缩短,以减少围岩的暴露时间。

地质不良地段采用“早预报、先治水、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勤量测、早封闭”的原则进行组织施工,同时遵循“早进晚出”的原则。严格控制装药量或改用机械及人工开挖,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并适当预留沉降量。

针对隧道围岩情况,及时进行支护,并确保支护结构有足够的强度,以保证施工安全。

加强围岩量测,并通过对围岩的施工监控量测、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支护参数与预留变形量,以确保施工安全与结构稳定。

严格按照钻爆设计进行钻孔、装药、爆破,并根据实际的爆破情况及时调整爆破参数,寻求最佳的爆破方案。

采用自行式移动液压“栈桥”方案,可有效解决混凝土仰拱超前施工防干扰难题。

锚杆必须设置钢托(垫)板,锚杆应保证注浆的饱满度。锚杆施作后不得悬吊重物,待砂浆达到强度后才可安装垫板、螺帽。垫板应紧贴岩面,螺帽上紧不得出现松动。施工前对水泥、砂浆进行集料和级配检查,排气管必须畅通,注浆管与孔壁间隙采用快硬药包封堵,防止漏浆、跑浆,确保注浆质量。

安设钢架时平面应垂直于隧道中线,倾斜度偏差不大于2°,横向和高程偏差不应大于±5cm。沿钢架外缘每隔2m应用钢楔或混凝土预制块楔紧,钢拱架安装,应优先采用钢拱架架设机进行作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钢架与围岩间的间隙必须用喷射混凝土充填密实;钢架应全部被喷射混凝土覆盖,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40mm。

钢筋网搭接长度应为1~2个网格,钢筋网应紧贴支护面,并与系统锚杆焊接牢固。与岩面凹凸较大时,网片应随岩面呈凹凸状铺设。

喷射混凝土作业前,埋设喷厚控制标志钉,以保证受喷面喷射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严格控制各种原材料的质量和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搅拌混凝土时间不小于1.5min。水泥净浆初凝时间不应大于5min,终凝时间不应大于10min。

分层喷射时,后层混凝土应在前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若终凝1h后再喷射,先用风、水清洗喷层表面后再行喷射。

喷射拱部时,混凝土的回弹率不应大于25%。喷射边墙时,回弹率不应大于15%。湿喷作业时,粉尘含量不得大于2mg/m3。Ⅵ、Ⅴ级围岩地段拱墙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掺用纤维,以前少回弹量、并减少混凝土的早期收缩。喷射混凝土终凝2h后,应进行湿润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小于14d。对喷射混凝土的厚度进行调整时,其最小厚度不应小于5cm。

钢筋焊接时焊工必须持证上岗,在正式焊接前必须按实际施工条件对焊接试样进行试验,合格后才能进行焊接施工。施工过程中要定期检测骨料的含水率,每一工班至少测定两次,当含水率显著变化时,要增加测定次数。

混凝土衬砌施工前,必须符合隧道断面尺寸,保证衬砌厚度。同时检验防水板铺设是否符合要求,有无破损,衬砌钢筋保护层厚度要满足规范要求。

混凝土自出搅拌楼后,任何时刻不准向拌和物中擅自加水。混凝土泵送要连续进行,必须中断时,其中断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自搅拌至浇筑完毕所允许的延续时间。

仰拱、底板施工前,必须将隧底虚碴、杂物、积水等清除干净。

施工通风、排水、供电技术措施

选择通风机的风量和风压应立足于满足洞内需求,配备的风机要性能稳定、工作可靠、噪声小、效率高,同时要有备用风机。

对于选择的优质PVC软质风管,重在加强维修与管理,始终保持风管平顺,防止过大弯折变形,以减小风管阻力。风管采用接链式联接,每百m平均漏风率按1%考虑。

衬砌台车和挂板台车在加工制造时,尽量留足风管穿过空间,并使风筒尽量成一线,台车移动时注意保护风管,防止风管挂破损坏。

成立综合保障工班,负责通风、供风、供水、排水、供电管线的日常使用、管理、检查、维护等工作,做到随坏随修,保持风、水、电路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采用水幕降尘、道路洒水等措施,减小爆破后和装碴运输过程中的空气尘埃。尽量避免内燃机进洞,确需进洞的必须装有排气净化装置。

设双回供电系统,确保施工用电不间断,为快速施工创造条件。进洞高压电缆采用两根,一根为移动变电站供电,另一根为沿线照明、排水变压器供电。当一路为电缆线延伸联接停电时,掌子面照明不间断,以降低对洞内工作的影响。

洞内反坡排水采用潜水泵抽排,确保洞内污水及时排出。

出碴运输施工技术措施。

合理组织运输车辆,并根据施工进度情况及时调整行车组织,以提高车辆的利用率,保证出碴速度。

洞内机具、材料堆码有序,严防侵入行车限界,保证行车速度。

光面爆破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围岩强度、整体性、节理、层理等地质因素,现场围岩地质结构千变万化,要想取得理想的光爆效果,爆破参数必须进行现场设计动态调整。在光面爆破前,应根据钻爆设计图准确标出炮眼位置。

钻孔时应按设计要求严格控制炮眼的间距、深度和角度。掏槽眼的眼口间距和眼底间距不得大于5cm。周边眼眼口位置误差不得大于5cm,外插角应符合钻爆设计要求,眼底不应超出开挖断面轮廓线15cm。

保护隧道基底的技术措施

隧道基底开挖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每一开挖循环应用水准仪检测基底4~6点。并用激光自动断面仪测量周边轮廓断面,绘断面图与设计断面核对。

基底承载力应符合设计要求,石质基底采用现场目测鉴别方法。基底应完整无损伤,边墙底与基底顺接应圆顺。基底底面应无虚碴、积水及杂物。仰拱混凝土施工完毕后,采用地质雷达对其进行检测,发现空洞及时采取基底注浆措施进行回填。

控制变形及防坍塌的技术措施

地应力大,围岩级别高及岩体抗压强度低时会产生围岩的塑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变形量大、变形时间长、出现松弛、塑性范围大等特点。

采用“加固围岩、改善变形、先柔后刚、先放后抗、变形留够、底部加强”的主动式控制原则。

一是从提高围岩力学性能着手,主动加固围岩,使之承受一部分荷载;二是加长加密锚杆,使支护的荷载传入基岩深部;三是初期支护允许柔性变形消耗围岩中储存的能量;四是预留足够的变形量防止初支侵入二衬;五是遇大变形时要增加钢筋对二衬进行加强;六是加强隧道底部结构。

严格按设计要求的方法及支护参数进行施工;根据变形情况加大预留变形量20~40mm;采用型钢钢架,形成可缩式钢架支护;改善洞室形状,加大边墙和底部的曲率;洞身锚杆加长,并加密,锚杆垫板加大到25×25cm;加强掌子面正面的注浆处理以防外鼓;部分地段采用加长注浆管进行注浆加固;加强二衬配筋。

断层破碎带地段容易发生突水突泥和塌方风险,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和施工地质工作获取的地质信息及施工揭示的工程、水文地质情况,判定断层破碎带及影响带范围,按照“早预报、先治水、管超前、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紧封闭、勤量测”的原则施工,步步为营,稳步前进。

根据围岩情况采用三台阶七步预留核心土法或中隔壁法短进尺、弱爆破辅以人工风镐开挖,严控装药量,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合理疏排地下水,加强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结构,快速封闭成环,改善支护结构的受力状态,控制隧道的收敛及拱顶下沉。施工中将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纳入工序管理,根据预报和监测结果,评价支护的可靠性和围岩的稳定状态,及时调整工程设计和施工措施,优化调整相应的施工方法和支护措施,改善围岩结构,提高围岩自稳能力,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岩溶发育地段容易发生突水突泥和塌方风险,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和施工地质工作获取的地质信息及施工揭示的工程、水文地质情况,判定溶蚀带和其它富水构造以及施工中可能发生突水、突泥、塌方等施工灾害地段。

按照“断面封闭、超前注浆、释能降压、超前支护、快速开挖、加强支护、及时封闭、监控量测、信息反馈、优化设计”的原则施工。开挖采用微台阶法或三台阶七步法短进尺光面爆破,严控装药量,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合理疏排地下水,加强支护结构,快速封闭成环,改善支护结构的受力状态,控制隧道的收敛及拱顶下沉。施工中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做好超前地质钻探,做好防排水,加强洞内外监控量测,将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纳入工序管理,根据预报和监测结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工程设计和施工措施,必要时采用超前帷幕、周边注浆或局部注浆加固围岩并封堵地下水,优化调整相应的施工方法和支护措施,改善围岩结构,提高围岩自稳能力,加强工艺、工序控制,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部分隧道断裂切割深度大,地壳深度的岩浆活动及热力变质作用强烈,岩石风化严重,变质作用复杂,矿物变质、富集可能伴生有毒气体。施工中加强超前预报和监测,加强施工洒水降解,加强施工通风,配备净化过滤装置,确保人身安全。

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对开挖面前方地层进行探测预报,判明地层和含水情况,为超前支护和止水提供依据,及时修改或加强超前支护和支护参数。尤其是施工开挖接近设计探明的富水带时,要认真及时地分析和观察开挖工作面岩性变化,遇有探孔突水、突泥、渗水增大和整体性变差等现象,及时调整施工方法。

加强施工监控量测,实行信息化施工。对地表沉降、拱顶下沉、围岩收敛进行量测,及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及时反馈于设计和施工,及时优化设计参数和施工方法。当量测数据表明围岩收敛变形接近控制标准的警戒值时,尽快采取加强措施进行加固,抑制变形,防止因变形突变引起坍塌。

据不同地质情况和开挖方式,采用超前小导管预注浆和超前锚杆预支护加固地层的超前支护措施,注浆选材视不同岩层和地下水情况采用水泥浆、水泥砂浆等,通过注浆加固周边围岩,提高其自承能力,减少围岩松弛变形。

对不同围岩,分别采取台阶法、台阶法加临时横撑、台阶法加临时仰拱等开挖方法。开挖时,支护要及时闭合成环,拱架安装时在拱脚均施作锁脚锚杆,加强支护,防止拱脚下沉和内移,引起过大变形,导致拱部岩层坍塌。

严格控制开挖工序,尤其是一次开挖进尺,杜绝各种违章施工。控制爆破装药量,减小对软弱破碎围岩的扰动。保证施工质量。超前预注浆固结止水、钢架制作、支护和衬砌混凝土质量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施工期间,洞口应常备一定数量的抢险材料,如方木、型钢钢架等,以备急用。

有下述现象发生时,应先撤出工作面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指定专人观察和进行加固处理后,确认险情排除后方可恢复工作面施工:

①围岩量测所反映的围岩变形速度急剧加快。

②围岩面不断掉块剥落。

③支护喷混凝土表面龟裂、裂缝或脱皮掉块,钢架严重变形。

④掌子面节理裂隙中渗水量或涌水量明显加大。

保证隧道一级防水标准的技术措施

隧道施工中为了保证衬砌混凝土不渗不漏,达到一级防水标准,采用“防、排、截、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具体措施如下:

在隧道地下水发育段采取开挖后径向注浆堵水;二次衬砌前采用地质雷达对初期支护密实度进行检测,不密实时采取注浆回填密实。暗洞衬砌背后拱墙部位均铺设EVA防水板和土工布。明洞衬砌外贴防水层,防水层铺至边墙泄水孔处。全隧道环向施工缝设置中埋式橡胶止水带,纵向施工缝处涂抹混凝土界面剂并设置膨胀型橡胶止水条。二次衬砌采用防水混凝土,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得小于P12。

由专业的防水作业队施作防水层,所有防水施工人员经专门培训,经考核合格后上岗。

建立防水施工质保体系,严格把好工序关,跟随施工过程经常检查防水施工质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各种原材料符合国家现行和行业标准的规定,并符合设计要求,使用前向监理工程师上报质量证明文件和试验资料,得到同意后再用于施工,并在施工过程中经常进行检验试验。

防水混凝土混合料的配比成份和配制方法,保证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技术标准,并通过试验确定。

防水层施工过程中,当下道工序或相邻工程同时施工时,对已完成部分加强防护,防止破坏。

现场焊接衬砌钢筋时,在钢筋接头与防水层之间用移动保护板隔开,防止焊接火花将防水层烧坏。

衬砌钢筋安装完成后,再次对防水层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混凝土灌注前防水层的施工质量。

防水工程的施工工艺严格遵守现行国家及行业规范,并符合设计及招标文件规定。

保证隧道衬砌内实外美的技术措施

各种原材料符合国家现行和行业标准的规定,并符合设计要求,使用前向监理工程师上报质量证明文件和试验资料,得到同意后再用于施工,并在施工过程中经常进行检验试验。

混凝土混和料的配比成份和配制方法,保证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技术标准,混凝土配合比通过试验确定。

施工中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严禁在现场随意加水,以确保混凝土的密实度。

采用全断面衬砌钢模台车,保证尺寸准确,二次衬砌混凝土用高压混凝土输送泵灌注混凝土,确保拱顶部位压满混凝土,并预留注浆孔;加强混凝土的振捣,不漏振。

防止隧道衬砌开裂的技术措施

合理采用双掺技术、严格控制水泥用量在混凝土中采用双掺技术(即掺粉煤灰和减水剂)是降低水化热和防渗防裂的有效措施。粉煤灰可以填充混凝土中的空隙,降低孔隙率,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在保证设计强度、防水和施工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减小单位体积混凝土的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避免或减轻混凝土的收缩开裂,适量掺入有补偿收缩性能的外加剂。同时灌注过程中控制施工环境温度和内外温差。

严格控制拆模时间和养护,在初期支护变形稳定后施工的二次衬砌,混凝土强度达到8.0MPa以上方可拆模;初期支护未稳定,二次衬砌提前施作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方可拆模;特殊情况下,应根据试验及监控量测结果确定拆模时间。拆模后及时养护,养护时间不能少于14天,防止开裂。

确保隧道快速施工的技术措施

隧道要快速施工,开挖施工时要选用合理先进的钻爆开挖工艺;在机械设备选型上必须配套;并且合理调度组织,防止运输互相干扰。

1.采用水压爆破新技术。

2.确定最适宜的掏槽形式,加快施工进度。

3.合理选用装碴、运输方式及配套设备。为使生产作业线不间断地运转,配套中的各种主要机械均应有备用,并备有足够的零部件,以便及时进行维修与养护。

4.选择先进快速的钻爆设备,隧道主洞围岩较好、掘进距离较长的作业面采用353E型三臂凿岩台车钻孔,液压凿岩机组辅助钻孔,其它作业面采用YT28型风动凿岩机钻孔。

本标段隧址区沟壑纵横、地质条件复杂,发生隧道突发事故的风险较高,为预防隧道施工事故的发生,确保隧道施工在出现紧急情况下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要求正在施工的隧道至少设置一条救生应急通道,管道采用φ800mm承插钢管,管口据掌子面距离不大于12m,另一端延伸至已施作衬砌段外1~2倍洞泾。

掌子面附近设应急救生包、工具包等应急工具,救生通道跟随掌子面的前移而移动,对“应急救生包”由安全员专职负责。科学,合理的处置各种突发事故,隧道配备具有人员定位功能的洞口管理系统和声光报警、应急通讯、疏散标志、应急照明、应急排水及逃生通道装备系统等,实现隧道信息化施工的需求。

开工前,首先对设计单位交付的地面控制桩及永久性水准点,进行复测,桩位复核无误后,根据设计院提交的测量成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测量方法,再对各隧道进行联测,并在每条隧道进口布设不少于3个固定的中线控制点和2个以上水准控制点,对隧道中线和标高进行控制,对主要桩位要增设2~3个保护桩,并定期检查,保证其精确性。

为了确保隧道精确贯通,对隧道控制测量采用以下新技术:采用光电测距精密导线网取代传统的三角网作为洞内外的平面控制;沿着导线点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方法控制隧道高程;采用概率论、数理统计处理观测数据的平差方法。

洞内测量是洞外控制点向洞内导线点的引测,主要内容为施工中线测量,水准测量及施工断面测量。先将洞外控制点引进入洞,每100m进行施工中线测量、水准测量及断面施工测量并布设控制桩。在向前延伸施工中,经常对中线点和水准点进行复测,以防移动。

控制桩设在洞轴线(非线路中线)底板和拱顶上,水准点在洞两侧并呈“之”字布设。控制桩和水准点布设时要标志明显,并加强保护,防止破坏影响施工进度。

每茬炮后,均采用激光断面测量仪进行断面测量,并及时整理数据,作出爆破效果评价,指导后续施工

通过认真研究控制网方案T/CAOE 20.7-2020 海岸带生态系统现状调查与评估技术导则 第7部分:牡蛎礁.pdf,将导线尽量沿隧道中线布设成等边直伸型的闭合导线锁,(以隧道轴线为X轴),每个导线环的边数为6条。并将进洞边设成两个三角形,以增加进洞边的几何强度。

由于所布控制网不能完全满足施工需要,还需要建立加密的第二级控制网,二级控制网的加密采用插点、插网方法。精度可比一级控制网低。

水平角的观测采用方向观测法12测回。观测过程中的各项限差要求严格按国家大地网一等导线的要求实施,导线折角的观测,均以半数测回分别观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左角和右角。用奇数测回的度盘位置测左角;用偶数测回的度盘位置测右角。观测结束后,左、右角分别取中数,并按下式检查左、右角之和与圆周角闭合差。

济南某商务港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所有测站中Δmax<±0.5″

测回间仪器多次整平置中,为减少对中误差的影响,采用双照准读数,两次照准读数限差为±0.5″。

为了消除照准目标的相位差,照明时半数测回在觇标左侧照明,半数测回在觇标右侧照明。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