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开挖隧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明开挖隧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4.59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明开挖隧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第一章编制依据、指导思想及原则 5

2.1隧道通道工程 7

2.2工程地质条件 8

天津天管太钢焊管有限公司焊管基地一期工程施工组织方案-8wr第三章工程目标及施工总体部署 9

第四章主要施工方法 12

4.1施工现场围护和施工场地整理 12

4.5基坑监测措施 17

4.6隧道主体结构工程施工 19

4.7防水工程施工 28

4.8基坑回填压实 34

第五章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35

5.1质量管理方针 35

5.3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35

5.4创优管理体系图 40

5.5施工各阶段质量控制要点 40

5.6质量保证措施 43

5.7成品保护措施 45

第六章安全、文明管理体系与措施 48

6.1安全生产方针、原则 48

6.2安全管理目标 48

6.3施工安全管理体系 48

6.4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措施 54

6.5主要施工项目安全保证措施 56

6.7职业安全健康管理 60

6.8工程风险分析及应急预案 64

6.9文明施工管理体系与措施 69

第七章环境管理体系与措施 74

7.1建立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74

7.2环境保护保证体系 75

7.3环境保护措施 75

7.4施工噪音污染控制措施 75

7.5施工粉尘污染控制措施 76

7.6其他环保措施 76

第八章工程进度计划与措施 78

8.1工期进度计划 78

8.2保证工程进度的措施 78

第九章资源配备计划 84

9.1主要施工设备配置 84

9.2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配备 85

9.3劳动力资源的配备 85

9.4材料供应保障措施 86

第十章施工总平面图布置 88

10.1平面布置原则 88

10.2临时设施设置 88

10.3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89

10.4施工临时用地 89

第十一章工程施工重点、难点分析及对策 90

11.1基坑开挖 90

11.2基坑安全检测 90

11.3防水施工 91

11.4钢筋砼抗裂防渗 92

第十二章冬、雨季施工安排及措施 93

12.1雨季施工 93

12.2防洪、度汛措施 94

12.3冬季施工措施 94

第十三章施工场地治安保卫管理措施 96

13.1治安保卫方针 96

13.2治安保卫措施 96

13.3治安保卫制度 96

第十四章配合措施 98

14.1成立协调配合管理机构 98

14.2协调配合原则 98

14.3与相邻标段施工单位的配合 99

14.4与现有管线各主管部门、改迁施工单位的配合 101

14.5与其它相关部门的配合 101

第十五章项目组织管理机构 103

15.1施工组织机构设置 103

15.2项目部主要组成人员名单 108

第十六章工程保修工作的管理措施和承诺 109

16.1工程保修的管理措施 109

附表一:拟投入本项目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111

附表二:拟配备本项目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112

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 113

附表四: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 114

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116

附表六:临时用地表 117

附表七:项目管理机构组成表 118

第一章编制依据、指导思想及原则

1、XX市郑东新区龙源十三街等隧道一期工程施工招标文件及答疑;

2、郑东新区龙翼四街隧道工程第三标段(K2+211—K2+645.5)施工图;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与此工程相关的施工规范、规程、评定标准,及施工技术资料;

5、我公司的施工实力及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遵守设计图纸、文件和规范进行编制的原则: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过程中,严格遵守现行施工规范和质量检验标准,遵守设计图纸的要求。

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一切从本公司现有的实际施工能力、经济实力、技术水平出发,坚持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均衡施工,确保高速度、高质量、安全、文明地完成工程项目建设。

坚持方案编制结合工程实际的原则:一切建立在对工程周边地下管线、建筑、道路、河道详细调查研究、对工程设计图纸及设计要求认真学习、对招标文件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做到方案编制切合工程实际、有针对性、有目的性。

一切从保障工程高速、优质、安全地完成,保证周边建(构)筑物、地面道路安全,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编制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坚持专业化作业和综合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施工组织方面,发挥专业施工队伍的优势,同时采用综合管理手段,合理调配,达到整体优化,保证工程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目标全面实现的目的。

工程概况、周边环境调查情况以及主要地质与水位情况;

本工程施工的总体部署;

工程施工重点、难点分析及对策;

本工程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质量管理体系、措施及创优计划;

安全、文明施工体系与措施;

冬季和雨季施工技术措施

施工场地治安保卫管理计划;

成品保护和工程保修工作的管理措施和承诺;

任何可能的紧急情况的处理措施、预案以及抵抗风险的措施;

与发包人、监理及设计人地配合;

XX市郑东新区龙翼四街的平面布置基本依据规划南北向布置,穿越规划的龙湖,全长1060m(K1+740—K2+900),其中南端敞开段长231m(K1+740—K1+971),南端敞开段长188m(K2+712—K2+900),中间暗埋段长741m(K1+971—K2+712)。本标段里程桩号为(K2+211—K2+645.5)。

龙翼四街隧道北段平面线为直线,纵坡3.90%,接龙翼四街和龙湖内环路平交口,根据需要,隧道内布置了2座排水泵房和一座跟随变电所,全为附建式。

地下隧道工程主要技术指标有:

①箱涵顶设计荷载:公路—I级。

②箱涵内设计荷载:人群4KN/m2。

③地道主通道净空高6.6m,净宽12.45m。

④地道防水等级:二级。

⑤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5g,地震烈度按7级设防。

⑥设计使用年限:100年。

⑦通道抗浮水位:地面以下0.5m。

⑧基坑安全等级:二级。

混凝土:隧道、U槽主体结构:C40防水砼(抗渗等级P8)。

横向截水沟;C50钢纤维砼。

顶板和底板防水保护层:C20砼。

边坡面层:C20喷射早强砼。

抗拔桩、检修通道:C30砼。

钢筋:HRB335(直径≥12mm),HPB235(直径<12mm)。

钢材:变形缝纵向联系钢销及各预埋件材质等级采用Q235。

工程防水采用砼结构自防水和外防水相结合。自防水采用C40防水混凝土(内掺HPM或MPC聚合物纤维膨胀剂),外防水采用在砼表面外贴复合自粘橡胶沥青防水,在变形缝处采用橡胶止水带防水。

3、地下人行通道基坑开挖设计

根据场地地质概况及开挖深度,本次基坑支护设计采用,自然放坡。采用1:1.5边坡。

拟建工程场地为耕地,部分场地种植果树和防风林。场地平整开阔。

土层至上而下依次为素填土、粉土、粉质粘土、粉土、粉质粘土、粉砂。

4、抗震设防烈度及场地类别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

第三章工程目标及施工总体部署

2、工期目标:总工期90日历天。

3、安全、文明施工目标:不发生任何人员伤亡事故,争创省级安全文明工地。

5、服务目标:在施工过程中,认真协调各方关系,接受业主、监理、质量监督等部门的监督管理。

基坑开挖顺序:从中间向两边开挖。

开挖前先设置降水设施,沿地道两侧间隔15m打两排机井,直径400mm,深度25m。

开挖至坑底→施工垫层→施工底板防水→绑扎钢筋、模板安装→浇注底板及底板以上70cm墙体砼→底板70cm以上墙体及顶板钢筋绑扎→模板支设→砼浇注→顶板、侧墙防水施工→土方回填。

3、施工阶段的划分及各施工阶段工期控制

基本要求:上道工序的完成要为下道工序创造施工条件,下道工序的施工要能够保证上道工序的成品完整不受损坏,以减少不必要的返工浪费,确保工程质量。

施工流向是对时间和空间的充分利用。特别是采用立体交叉作业时,合理的施工流向不仅是工程质量的保证,也是安全施工的保证。

第一阶段:主要工作:施工准备、降水持续时间:15天

第二阶段:主要工作:基坑开挖持续时间:30天

第三阶段:主要工作:隧道主体持续时间:40天

第四阶段:主要工作:竣工验收、现场清理持续时间:5天

第二、三阶段基坑、隧道主体流水施工。

说明:表示有碎石挤密桩时。

为加快施工进度,以工程中点把工程分成两个施工区,各施工区以隧道变形缝为界,分为若干施工段,各相隔施工段流水施工。按照“分段流水作业”的原则,组织均衡、流水施工。

认真详细阅读、领会设计意图,熟悉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分析资料,听取设计交底,认真编制完善具体的施工组织设计,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根据工期要求,编制更详细具体的进度计划和流水网络计划;优化劳动组织,并按有关规定报批,科学地、有计划地、合理地组织施工实施。

组织施工人员深入现场踏勘和作详细的调查研究,进一步了解现场的自然条件、地上地下管线、施工条件、交通条件、水电供应情况、材料具体位置,择优选择材料和半成品的供应厂商,签订供货合同。

抓紧落实临时用地,平整场地,搭设临时生产和生活设施。

进行施工测量和放样复核以及土基质量的检测,根据业主移交的桩点、坐标、里程桩号和水准点,施工图纸进行测量复核,检查土基和标高,如发现问题,及时向业主及监理汇报,研究制定处理方案和措施。

布设施工测量放样控制点,建立平面控制网和标高控制点。施工基线和施工水准点应设置在不受干扰、牢固可靠、且通视好、便于控制的地方。基线测量采用全站仪配合相关仪器进行测放。所有测量精度均应符合规范要求,报监理工程师审核查验,经批准后才能使用,并按要求设立识别标志加以保护,资料应系统整理,保存完整。

确定各类材料供应商,并与之签定材料供应协议(包括对材料加工供应的时间期限和进场顺序要求),同时做好自有周转材料的整修、清理和保养,对专用于本工程的定型模板等周转材料进行加工。

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流程及工程进度节点的要求,分批组织物资材料的进场,做到合理、有序。

组织施工测量设备、用电设备、消防器材、小型机具以及临时便道施工机械进场的准备工作,并进行调试和保养工作。组织挖掘机、汽车吊、塔吊、混凝土泵车等大型机械依次进场。

对拟选择的各专业劳务队伍的人员证书及施工质量、进度、安全等各方面指标进行考察,编制工程劳动力供应计划,督促选定的施工队伍做好人员组织和施工准备。

正式开工后,根据工程进度情况以及施工进度计划节点、施工流程分批、分工种进场。

4.1施工现场围护和施工场地整理

4.1.1施工现场围护

采用标准围挡对整个施工现场进行封闭式围护。围挡采用钢管架支撑。围挡及工地大门设置见总平面布置图。

4.1.2施工场地整理

4.2.1测量工具准备

4.2.2平面测量控制

1、测设方法:距离用四角测回求平均值,用极坐标法和直角坐标法进行各点定位。

(1)点位初定:以总平面图提供的定位坐标点,确定建筑物轴线,建立“井”字形方格控制网,控制点标桩采用混凝土浇筑成300×300×1000的墩体,墩顶预埋200×200×4的钢板,定点时,先初略定下各点位置,并埋下标桩,四周填实。

(2)精确定位:根据前面确定的方法在各标桩上精确定点,用钢锯在钢板上刻出“+”字标记,“+”字标记中心为控制点位置,该点与相邻点形成180°角时,偏差在±10″之内,形成90°角时,偏差在±5″之内,边长精度为1/20000。并根据各轴线间尺寸关系,确定其余轴线,将各轴线向外作引桩,建立建筑平面测量控制网。

(3)检测:检测是为了控制检查点测设是否有误,以及计算控制网的测量精度。用DJD2经纬仪往返观测,最后根据所测数据进行平差计算坐标值和测量精度。

4.2.3竖向测量控制

高程测量控制:以规划部门或业主提供的水准基点为原始控制点,在各个平面控制桩上往返测量高程,形成一个闭合环。高程测量的精度,以自动安平水准仪按三等水准的要求测设。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将确定的标高桩固定在妥善位置,并做好保护工作,定期校核,以防标志桩被碰动或沉降。

施工时,用水准仪和5m塔尺将测设点引至基坑侧壁上,作为隧道结构施工的高程控制。

4.3.1降水方法选择及布置

勘察报告提供的勘察期间场地地下水埋深4.1~7.6m左右,基坑开挖深度最大大于13.5m,将地下水位降到开挖基坑底面以下1m左右,需要降水深度最大达到9m。

深井成孔施工机械设备选用小型工程钻机及其配套设备。采用正循环回旋钻进泥浆护壁的成孔工艺,及下井壁管,滤水管。围填砾砂,粘性土,封孔等成井工艺。

定井位→埋护口管→安装钻机→成孔→清孔→下井管→填砾料→安装水泵→抽水。

(1)埋设护口管:护口管底口埋入原土中,管外用粘性土填实,护口管上口高出地面0.1m左右。

(2)安装钻机:机台安装稳固水平,钻头钻尖、转盘中心、井位中心成一条竖直线。

(3)成孔:降水井开孔直径φ650mm,开孔时必须轻压慢转,以保证钻孔的垂直度,程控施工采用孔内自然造浆,钻进过程中泥浆比重控制在1.15~1.20,当提升钻具或停工时,孔内必须压满泥浆,以防止孔壁坍塌。

(4)清孔: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在提钻前将钻杆提至离孔底0.5m进行冲孔,清除孔内杂物,同时将孔内泥浆密度逐步调至1.10,孔底沉淤厚度小于30cm,翻出的泥浆不含泥块为止。

(5)下井管:采用钢丝绳托盘下管法。下管前必须测量孔深,孔深符合设计要求后,开始下井管。安装井管时,先将托盘上涂抹灰沙沥青,而后使井管垂直插入托盘的插口。旋转绞盘,降低托盘和第一根管,当第一根管顶面高度高于井口0.3m左右时,安装第二根管,如此往复,直至托盘到底,井管安装完毕,将管身固定,拔出钢丝绳。

(6)回填砾料:砂砾徐徐填入,不可一次填入过多,要随填随测,防止超高。

(7)井管外封闭:地表以下2m高度内井管外围回填优质粘土封孔。

在每眼井内安装一台潜水泵(1.5kw),潜水泵上接硬塑料管(管径25mm)。沿基坑纵向每60m设置一个集水池,汇集到集水池的水用明沟输送到工地东侧的魏河,集水池的高度根据魏河高度设定,保证集水池至魏河得排水沟坡度达到1.5%。集水池采用砖砌,内壁采用水泥砂浆抹面。可以边降水边开挖,但是开挖深度应比地下水埋深始终高1m以上。当地下水位降低至基坑底设计标高以下1m以上时,可以开挖基坑最下层土方。

基坑采用放坡开挖,基坑深度小于等于6.5m时,采用一级放坡开挖,基坑坡度1∶1.75,一次开挖成形。当基坑深度大于6.5m时,采用两级放坡开挖,二级基坑坡度1∶2;基坑深度大于13m时,采用三级放坡开挖,三级基坑坡度1∶2.25。各级边坡之间设置马道,马道宽度2m。坡面采用钢筋网喷砼保护,喷砼厚度8cm。土方分段、分层、阶梯状开挖,每层厚度2~4m。

4.4.1基坑开挖施工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开挖第一层土→修整边坡→安装钢筋网→喷砼→养护→开挖下一层土(重复以上工序)。

4.4.2具体施工方法

用全站仪放出基坑中心线,用水准仪测出中心线处地表标高,计算基坑深度、上口宽度,用钢尺放出基坑上口两条边线,用石灰撒标记线。

钢筋网喷砼的结构由钢筋网和喷射砼二部分组成。钢筋网既能提高喷砼层的抗拉及抗裂力,也是喷砼层重量荷载的直接承受者。

1)挂网前,必须对坡面进行修正,去掉所有松动体,修整边坡。

2)钢筋网由现场绑扎而成。钢筋必须经拉伸处理。确保挂网时的纵横钢筋处于平直状态,严禁使用弯曲的钢筋直接挂网。

3)喷砼的最小厚度为100mm,砼体密实,表面平整,不得出现底部架空或鼓包现象。

4)对渗水明显的地段可适当延期喷砼,待其地下水释放后再行喷砼;对一些长期渗水的地段,可布设小量的泄水孔,待制作防水涂层时,再对泄水孔作专门处理。

5)喷射混凝土表面不得有钢筋、铁丝、铁管等凸出物,否则应从根部割除并用1:2.5的水泥砂浆覆盖处理。

1)铺设钢筋网:根据设计要求选用合格的钢筋;根据施工的作业面层及设计的网格尺寸,分段布设钢筋网。

①准备:检查喷具的联接螺丝钉以及管路接头是否牢固可靠,检查料斗及旋转体内有无杂物落入,检查防堵装置是否灵敏可靠:

②通风起动:喷射手把稳喷头后送风,检查管路畅通程度,起动电机,检查旋转体的转动是否符合预定方向,调整橡胶结合板压紧程度。

③加料喷射:混合料(水泥、砂、石)应搅拌均匀,随拌随用。通风加水,冲洗作业面,并调整给水量,在喷射手允许后起动电机送料,然后根据喷出量的大小,适当调整工作压力,喷头与被喷面垂直并相距1m左右,并按自下而上的方向1/3重叠螺旋轨迹一圈圈均匀缓慢喷射:

④喷射次数及搭接:一次喷射厚5~7cm.共两次喷射完毕,搭接喷射长度不小于20cm。

⑤停机:任何时侯、任何原因停机都必须先停止喷射泵电机而后关风。电机停止转动后必须继续通风,直至管道内残料吹尽。

根据设计要求检测基地承载力,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报告设计和勘测单位。处理好后再施工垫层。

4.5.1监控测量的目的

基坑开挖时,边坡后面地层产生剪应力增量,当基坑继续开挖时,主动土压力增加,因此,深基坑开挖是一个动态过程,与之有关的稳定和环境影响也是动态过程。本工程的监测意义在于:

(1)掌握本工程周围地层、基坑边坡的动态,观测开挖过程中基坑的状态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预防工程破坏事故和环境事故的发生。

(2)验证边坡坡度的设计,指导基坑开挖的施工。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知道现场实际的应力和变形情况,与设计值进行比较,必要时对设计方案或施工过程进行修正,从而实现动态设计及信息化技术施工。

(3)保证基坑的安全。基坑边坡在破坏前,往往会在基坑侧向的不同的部位上出现较大的变形,或变形速率明显增大。如有周密的监测控制,有利于采取应急措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或减轻破坏的后果。

(4)通过对量测数据的分析处理,掌握地层稳定性变化规律,预见事故和险情,作为调整和修正基坑设计及施工的依据,提供土层和支护体系最终稳定的信息。使工程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施工快捷的目的。

4.5.2监控测量的内容

4.5.3检测方法、测点布置及监测频率

1、基坑护坡裂缝及渗漏水观察

随着以后施工的进一步开展,基坑边坡的受力及变形要随之发生变化,为保证施工安全,需要对基坑边坡的护坡砼表面裂缝及渗漏水情况进行观测。观测方法是人工目测法,当发现有裂缝或渗漏水出现时,及时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如发现裂缝时可安装裂缝计,随时观测裂缝的发展情况。监测频率为每周1~3次。

2、基坑周围地表沉降监测

在地表沿基坑纵向开挖方向每10m设一个量测断面,每断面沿基坑开挖宽度方向在基坑外30m范围内对称布置测点,测点间距2.5~5m。

3、主体结构的沉降、挠曲及裂缝观测

主体结构的沉降、挠曲测点沿主体基坑纵向每10m布置一个观测断面,每个断面布置9个测点。利用精密水准仪、塔尺进行观测。裂缝观测用肉眼观察,当发现裂缝时,安装裂缝计进行长期观测,并采取措施防止裂缝的进一步发展。观测频率为每1~2天1次。

利用地下水位仪量测水面至观察井口的距离河口村1号特大桥门式桥墩支架施工方案,测出管口高程,推算地下水位的高程。量测频率为每1~2天1次。

5、基坑边坡坡顶变形、位移

沿坡顶间隔10m埋设混凝土桩,桩入土30cm。采用全站仪和水准仪监测桩的沉降和水平位移。

GBT 15144-2020 管形荧光灯用交流和或直流电子控制装置 性能要求.pdf4.5.4数据整理、分析

a、把原始数据通过一定的方法,如按大小的排序用频率分布的形式把一组数据分布情况显示出来,进行数据的数字特征值计算,离群数据的取舍。

在实测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函数近似的方法,求得符合测量规律而又未实测到的数据。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