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砼箱型通道施工方案

钢筋砼箱型通道施工方案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871.46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钢筋砼箱型通道施工方案

河南省焦作至桐柏高速公路登封至汝州段

钢筋砼箱型通道施工方案

土地基本术语GBT19231-2003.pdf中交一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焦作至桐柏高速公路登封至汝州段三分部项目经理部

一、编制依据及原则 1

六、质量保证措施 10

七、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13

八、雨季施工措施 16

九、夜间施工措施 16

十、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17

钢筋砼箱型通道施工方案

(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4)、《焦桐高速公路登封至汝州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5)、《河南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技术指南》(试行)

(8)、国家及地方关于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9)、现行的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以及国家有关文件、规范、验标等。

(1)、符合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符合行业有关规范、规程、规定,符合招标文件和工程合同文件中的相关要求与规定。

(2)、施工方案重点突出:①施工总体平面部署和总体平面布置;②施工质量、安全、环保、进度、费用目标等保证体系;③总体进度计划节点,关键线路及资源配置;④项目内路基工程重点、难点及关键部位的实施方案;⑤安全、环保、水保专项方案;⑥路基工程风险预测、防范及事故应急预案;⑦标准化建设、文明施工措施。

(3)、掌握国内外相关的施工技术现状,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实行施工机械化、工厂化、整体化、标准化。

(4)、贯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永临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有效利用永久征地,减少临时用地,凡有条件利用的主体工程内容,均优先安排施工和使用。

本标段起点桩号K15+200,终点桩号K23+720,路线全长8.5656公里(长链45.634m),主线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车速采用100Km/h,整体式路基宽度26m,分离式路基宽度13m。

本合同段共设涵洞通道31道,其中钢筋砼箱型通道2道,具体如下:

台背回填(60%碎石土)

箱型通道均采用整体闭合式框架结构箱体,采用两次浇筑成型工艺,第一次浇至底板内壁以上30厘米,第二次浇筑剩余部分。涵身为C30混凝土,涵身基础为C20混凝土,八字墙、八字墙基础、截水墙、铺底均采用C20混凝土。

在开工以前,工程技术人员复核施工设计图纸有无差错漏,复核通道纵横轴线的地形剖面图是否与设计图相符。测量队对箱型通道进行测量放样,并复核既有涵洞、通道的尺寸、涵底标高、夹角是否与设计相同。如设计与现场不符,要及时通过合理的程序通知监理工程师办理相关变更事宜。

对箱型通道施工标准和施工规范,开工前组织人员认真学习,为正常施工做好技术准备工作。

负责施工技术、施工质量检查控制

负责施工技术、记录,整理资料

负责测量放样,控制标高

4.1箱涵施工工艺流程

根据焦桐高速公路登封至汝州段设计图纸进行定线测量,并将测量结果提交监理工程师核查,作为施工放样的依据。开工前,应按照图纸和有关规定进行定线测量、施工放样,测定箱涵的中心线及边线、坑槽中心线及边线等。

箱涵基坑开挖采用挖掘机开挖,装自卸车运至弃土场放置,根据基坑深度和地质情况,采用放坡开挖方式。

本工程箱涵基坑开挖应遵循自上而下,分层开挖,确保安全,开挖前复核基坑中心线、高程。采用挖掘机开挖,人工配合,对挖掘机不能开挖的采用人工及风镐开挖清除,在接近基底标高时,预留10~20cm厚度,人工开挖至设计标高并整平夯实,检测地基承载力,若满足设计要求,不进行灰土处理,若不满设计要求,继续开挖至灰土底,然后进行灰土垫层处理。

钢筋加工统一在钢筋加工厂加工,现场绑扎。应符合下列要求:

(2)、钢筋加工:按设计要求严格下料加工,加工半成品应分类堆放,避免接头混乱。钢筋焊接采用闪光对焊或双面焊、搭接焊,焊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3)、钢筋无铁锈及油污,钢筋经现场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4)、绑扎钢筋使用临时模具划线绑扎,确保尺寸准确。绑扎时应根据图纸要求,按钢筋型号、类型、数量、内外顺序进行绑扎,坚决不允许出现绑扎钢筋内外错乱的现象。钢筋绑扎及连接应注意如下几点:

a、四周两行钢筋交叉点应每点绑扎牢固;

b、钢筋弯钩朝向应一致,不能倒向一边;

c、严格控制钢筋下料长度,确保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以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d、相邻纵向受力钢筋采用电弧焊连接,在焊接全过程中,应重视每一个环节:接头部位应清理干净;钢筋安装应上下同心。

e、混凝土垫块应相互错开、分散设置在钢筋与模板之间。在结构或构件侧面和底板所布设的数量应不少于4个每平方米,重要部位宜适当加密。垫块应与钢筋绑扎牢固,且其绑丝的丝头不应进入混凝土保护层内。

箍筋、横向水平钢筋、螺旋筋间距

a、侧墙采用钢模板,内外模用对拉φ14螺栓连接,拉杆间距为600mm×600mm。

b、在模板拼缝处用双面胶带,以防止漏浆。

顶模板支承架为脚手架,牵杠间距为1000mm,立杆间距为500mm,底部设扫地杆。

为了保证涵洞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外美内实,侧模、顶模宜采用1×1.5m钢模。模板安装时,按照测量放线的位置把模板竖起,利用螺栓将相邻模板连接在一起,模板安装做到线条顺直,接缝严密,不漏浆。为保证涵洞外露面光滑,模板的脱模剂做到品种统一,涂抹均匀。

模板安装完成后,对模板内进行砼浇筑前检查:拼接缝是否密实无缝隙;脱模剂是否涂抹均匀无滴流现象;砼垫层面是否清洗干净并保湿;钢筋锈迹或油污是否处理干净;钢筋保护层砼垫块安装是否牢固;将所有项目检查处理完善后可准备浇筑砼。

模板制作与安装主要检测项目如下表:

装配式构件支撑面的标高

模板相邻俩板表面高低差

跨度的1/1000或30

连接配件(螺栓、卡子等)的孔眼位置

为了满足图纸要求,采用分段间隔浇筑,以保证沉降缝,变形缝竖直不变形,并在基础上预埋小钢筋,以便于箱身模板安装。

混凝土在拌和站集中拌合,采用砼运输车进行运输,吊车配合吊斗进行放料。为避免发生离析现象,混凝土灌注自由倾落高度不超过2m,当倾落度超过2m时,应通过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等设施下落;在串筒出料口下面,混凝土堆积高度不超过50㎝。有钢筋时应缩小到20cm以内,以免混凝土与钢筋碰撞发生离析或撞坏钢筋骨架。

a、箱身浇筑先浇筑底板与两侧30cm高的侧墙,然后浇注侧墙、顶板和翼墙砼。在第二次浇筑砼前人工凿除表面的水泥砂浆和松散层,接触面粗糙、干净并不得有堆落的混凝土、砂浆等。

b、墙身浇筑中,侧墙砼以30cm的层厚逐层浇注。混合料从一端向另一端均匀地送入模板中,定人定位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

a、砼浇筑时采用对称浇筑,防止支架因混凝土不对称浇筑出现受力不均发生变形,当混凝土的倾倒高度大于2m时,利用串筒送混凝土入模,避免混凝土离析。混凝土的浇筑连续进行,分层振捣,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浇筑过程中设专人随时对模板及支撑进行巡查,发现有松动偏移的现象,立即进行加固处理。

b、混凝土振捣时,对每一部位必须保证混凝土不再下沉,表面已摊平,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

d、涵底基础、底板、涵顶铺装砼,浇筑完后,对混凝土裸露面应及时进行修整、抹平,待定浆后再抹第二遍并压光刷毛。

e、在浇筑混凝土时,认真填写混凝土施工记录。

f、顶板厚度、平整度、坡度控制:在顶板范围内竖立钢筋标识杆,焊接在顶板钢筋骨架上,在标识杆上彩笔标记所需标高,通过挂拉施工线控制顶板各面厚度均匀一致并满足要求。施工抹平砼面时使用铝合金平整度靠尺及时检查平整度,保证抹平后平整度满足要求。

混凝土浇筑完成并收浆后尽快用白色土工布覆盖和洒水养护。箱涵两端采用挂帘形式用白色土工布封闭并在内模板拆除后定期对混凝土养生保持湿润,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

(4)、混凝土结构拆模

模板、支架的拆除期限和拆除程序应严格按施工图设计的要求进行。非承重侧模板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2.5Mpa,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致因拆模而受损坏时方可拆除;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承重模板、支架,应在混凝土强度能承受其自重荷载及其他可能的叠加荷载时,方可拆除。

侧墙和底板厚度(mm)

①平整场地:首先要放样、清底、整平、初步碾压,局部弹软的要挖除晾晒或换填,其次要检测基底的压实度和承载力,第三要测量基底的断面尺寸及高程,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提交报验单,只有通过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才能填筑。

明确填筑范围:结构物底部换填长度为基础外缘向外沿路线方向2m,顶部为(2+1H)m,H为基础底至上路床底面高差。

(与台背填料相接的路基应按1:1的边坡开挖至路面底基层底面,填料应在盖板安装之后进行。

③台背填料及填筑:填筑台背时为了保证每层的填筑厚度在台背中间及两端头15cm位置要标出厚度线。台背填料采用60%碎石土,每层松铺厚度按15cm控制。

④检测:沉降量差在2mm以内,每层必检,要求自检每层不得少于2点,找薄弱点检测,要求点点都合格,否则必须再压。

结构物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85%以上,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台背回填。

洞身两侧应采用人工或小型机具对称夯填,不得采用振动碾压,待填方高出涵顶不小于1.0m时,方可采用机械填筑。

填筑台背时采用两侧台后对称分层填土夯实,防止形成单侧施压;台后填土采用60%碎石土,在涵背墙面上用红油漆标出回填层数,分层摊铺、碾压至要求的沉降量差2mm范围内,每层厚度不超过15cm。由于台背填土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竣工后行车的舒适程度与安全,为此要严格控制分层厚度和密实度,设专人负责监督检查,检查频率符合规范要求,达到合格标准以上。

沉降缝贯穿整个断面,缝宽2cm,整体断开,浇筑前按图纸要求设置沉降缝(每隔4~6米设一道沉降缝),沉降缝沿通道长度方向按设计图纸设置,缝内用泡沫板作为档头板,安装应保证顺直、牢靠,在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以上,将泡沫板凿除,并将缝内的杂物清除干净,深度不小于12cm,经监理验收合格后填塞沥青麻絮10cm,并用M15水泥砂浆进行2cm勾缝。

5.2混凝土的浇筑施工

1)、浇筑前应做好充分准备,配备足够的施工机具设备,保证浇筑施工能连续进行。

2)、在混凝土浇筑时,施工时间应严格控制,不得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3)、浇筑完成后应加快表面混凝土的修整速度,修整时可采用喷雾器喷洒少量水防止表面干缩裂纹,但不得直接在混凝土表面浇水。

1)、混凝土浇筑完成并对表面修整后应尽快开始养护,应在其表面立即覆盖清洁的塑料薄膜,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水分;初凝后应增加覆盖浸湿的再生棉或土工布,继续洒水保湿养护。

2)、混凝土保湿养护的时间不得少于7d。保湿养护期间,如具备条件,宜采用遮阳和挡风措施,控制高温和干热风对养护质量的影响。

3)、混凝土结构拆模后的洒水养护不得间断,不得形成干湿循环。

1)、基坑开挖时,应设挡水埂,防止地面水流入;并应配备足够的抽水设备。基坑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垫层和基础的施工,减少降雨影响。

2)、模板支架的地基和基础应满足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防止因地面软化引起地基沉降及支架失稳。

3)、钢筋的存放应支垫覆盖,并应防水、防潮。钢筋的加工及焊接应在防雨棚内进行。结构外露的钢筋及预埋钢件等应采取覆盖或缠裹等防护措施。

4)、雨后模板和钢筋上的淤泥、杂物等,应在浇筑混凝土前清除干净。除非有良好的防护措施,否则不宜在大雨天浇筑结构混凝土。新浇筑的混凝土在终凝前,不得被雨淋。

5)、雨期施工的工作面不宜过大,宜逐段、分片、分期施工。雨期施工应避开大风大雨天气,遇暴风雨或受洪水危害时应停止施工作业。

健全的组织机构是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基本保证。本工程项目部将配备完善的组织机构,建立本工程质量保证体系组织机构,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各部门制订完整的岗位职责和管理制度,并上墙,以便相互监督执行。

6.2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2)开展创优意识教育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加强技术、技能学习,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确保工程质量,精心打造通达品牌。

(3)加强与业主、监理、设计单位的联系与沟通,及时解决关键部位的技术难题。

(4)配合监理工程师做好中间工序检验与验收,并做好记录和签证。

(5)以经济手段对工程质量实行控制管理,使质量安全与经济挂钩。

七、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建立健全了项目部安全管理体系,详见下图:

加强安全思想教育,工程开工前对参建人员进行正规的上岗安全培训,包括有关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等。

2)安全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

7.3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严格执行安全技术交底制度,使参加施工的人员能了解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种种事故隐患,每一单项工程都应严格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一般以书面形式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7.4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1)所有工程按相应的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要求施工。

2)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一律佩戴安全帽。

3)现场使用的安全防护用品用具及机械设备,要进行不定期的抽检,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者技术指标和安全性能不能满足施工安全需要的产品,必须立即停止使用,并清除出施工现场。

4)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凡进入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不得上岗作业。

5)进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开工前某高层住宅小区电气施工组织设计.doc,技术负责人要将工程概况、施工方法、安全技术措施等情况向全体职工进行详细交底,班组每天要向工人进行施工要求、作业环境的安全交底。

6)施工现场要建立防火管理制度。备足防火设施和灭火器材,要经常检查,保持良好。

7)机械设备必须要有出厂合格证,有设备性能、使用、维修、保养、说明书。

8)机械设备的性能满足工程要求,安全装置及安全设施齐全,控制系统灵活可靠。

9)设备的维护保养和使用定员专人管理,以保持设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10)机械设备(车辆)的操作人员、驾驶员,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不准违章作业,严禁酒后操机作业和驾驶作业。

11)各特种机设备(车辆)的操作及司驾人员DB32/T 4040.4-2021 政务大数据 数据元规范 第4部分:综合法人数据元.pdf,必须有主管部门核发的安全上岗证(驾驶证),严禁无证上岗作业。

12)施工现场的储水池,四周设隔离网,并设齐全的安全警示标志。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