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郏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555.01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郏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我公司从施工方案、人员设置、机械配备、材料供应和工程服务等方面诚心诚意投标,如果中标,我方将会把此工程列为本公司的重点工程,以企业整体实力为依托、为后盾,优质高速地完成本次招标工程的施工,交出让业主满意的项目。

(1)河南省郏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2013年度建设项目第3标段施工招标文件、标前答疑、工程量清单、设计图及相应资料。

重庆市某师范学校教学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范例(2)我公司以前施工过类似工程的技术经验资料和有关技术新成果等。

(3)我公司现有可投入工程的施工技术力量、机械设备和资金实力。

(4)有关国家的规定、规范、规程、本地区的操作规程和预算定额。

1、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对工程建设的各项方针和政策,严格执行建设程序。

2、遵循施工工艺及其技术规律,坚持合理的施工程序和施工顺序。

3、采用流水施工方法、网络计划技术组织有节奏、均衡和连续地施工。

4、科学地安排季节性施工,保证生产的均衡性和连续性。

5、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扩大机械化施工范围,提高机械化程度;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

6、尽量采用国内、外先进施工技术,科学地制定施工方案;提高工程质量,确保安全施工;缩短施工工期,降低工程成本。

7、尽量减少临时设施,合理储存物资,减少物资运输量;科学地布置施工平面图,减少施工用地。

⑴在认真、全面系统地阅读招标文件的基础上,通过对施工现场的踏勘、了解业主、监理的各项要求。

⑵在认真采集信息和收集工程资料的基础上,针对本工程特点,并结合我方多年来在同类或类似工程中的施工实践,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编制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⑶本施工组织设计不仅是为了本工程施工管理的需要,而且也将是为控制具体的施工生产提供重要依据。

⑷本施工组织设计的各章、节为一有机的整体,互为联系、互为依存、互为解释、互为补充。

第四节施工组织设计的贯彻

1、做好施工组织设计交底

经过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在开工前要召开多级生产、技术会议,逐级进行交底,详细讲解其内容要求、施工关键和保证措施;责成生产计划部门编制具体的实施计划,责成技术部门拟订实施的技术细则,保证施工组织设计的顺利贯彻执行。

经验证明,有了科学、健全的规章制度,施工组织设计才能顺利实施,企业正常生产秩序才能维持。因此,必须制定和健全多项规章制度。

3、推行技术经济承包制

采用技术经济承包办法,把技术经济责任同职工的物质利益结合起来,便于相互监督和激励,这是贯彻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手段之一,如节约材料奖、科技进步奖和优良工程综合奖等,都是推进技术经济承包制的有效形式。

4、统筹安排,综合平衡

工程开工后,要作好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统筹安排,保持合理的施工规模,这既能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又能带来好的经济效果,通过月、旬工作计划,及时分析多种不平衡因素,综合多种施工条件,不断进行多种专业间工种间的综合平衡。完善施工组织设计,保证施工的节奏性、均衡性和连续性。

5、我单位为保证工程质量及安全生产,设置了专门的安全生产项目管理机构。

一、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根据设计图纸及招标文件要求,结合现场具体情况,拟在施工中采取如下施工方法进行施工。

一、对本工程的认识和理解

我单位在踏勘工程现场后,召集了本单位的技术人员,研究了招标文件的内容、招标工程特点、设计意图,实地调查了工程所在地的资源情况,充分了解了该处的水文地质情况,将针对本工程和工程地理位置的特点,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并力争使整个施工方案更趋完善。

①本工程的工程量大,分布比较分散,工期要求短,且要保证180日历天内完成,时间集中,各类施工机械的选择、配备数量制约着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

②本工程分布较分散,安全及质量管理难度较大,对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保证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做到安全生产。

③材料供应、调度应合理安排,保证不误工,且不丢失。

④该工程分项工程为:水源工程、喷灌建筑工程、管网安装铺设工程、新建生产桥工程、水泵安装工程及其他工程,根据招标文件及现场查勘所获取的资料得出,工程较分散,施工中要中断交通,环境复杂,结合我公司以往施工经验,可以判断,对本工程施工环境是影响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的一个很关键因素,因此应在开工前即做好地方关系的协调工作,以使工程能如期开工,并且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性的和地方政府沟通,以利于工程顺利进行。

本工程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程,涉及面广,工序繁多,工艺复杂。主要包括水源工程、喷灌建筑工程、管网安装铺设工程、新建生产桥工程、水泵安装工程及其他工程。

二、本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法

第一节地埋线埋设的施工方法

1.1地沟的规格及要求

1.1.1地沟断面要求。地沟横断面要保证排线方便,一般是上宽下窄的梯形。

1.1.2宽度。地沟的宽度,必须满足地埋线在沟底水平布置时,电力线之间以及电力线与弱电线之间的线间距离要求。一般0.4KV左右的线路沟底宽度为0.4M。同时,埋设多回线路或有弱电线路时,应经过计算,适当增加沟的宽度。上口宽度不作具体要求,为挖掘方便,可考虑比沟底宽0.2M。

1.1.3深度。考虑到地面农业机械作业、鼠类活动以及冬季大地冻裂等诸因素对地埋线可能造成的危害,地沟深度应不小于1.0M。如冻土层深达1.3~1.4M,则沟深确定为:村屯外1.7M,村屯内1.5M,民房、室内1.0M。穿越公路和河渠地段,要适当加深。

1.1.4沟底要平直结实。各个区段在沟深达到要求后,要统一清底找平。应无沉陷塌方,无尖硬杂物,并铺放一层10~20Cm的松软细土或细砂。

1.1.5根据地形需要挖成平滑斜波和弧形弯。由于环境、地理原因,地沟出现高差时,沟底应挖成平滑斜坡。在线路出现转角的地方,在转角处要挖成弧形弯,其弯曲半径不小于地埋线直径的15倍。

实践中,开挖地沟时往往多人同时进行,采用连桩法可以保证沟直省线。其做法是:先在地面测量放样,在确定的路径上,将一个直线段划为一个区,三点成一线,每10~20M立一个小木桩。每个线段为一个小施工段,每段分配一个人,可几段同时开挖。开沟时先不拔桩,待沟基本成形后,前后照应,没有弯曲后再拔桩。

放线前,要严格检查地沟质量、测试地埋线,放线过程中不得损伤地埋线。放线时应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2.1放线者要随时注意检查导线有无缺陷,要一边放,一边用手摸,眼睛注意看。对于有粗细不匀、护套层损坏等缺陷的地埋线,在浸水测试时不容易测出,而在放线过程中认真检查可以发现。一旦检查出缺陷,要马上报告,及时处理。

2.2铁锹等工具必须在放线开始前统一放在地埋线接触不到的地方。放线者不能一手托地埋线,一手拿铁锹,防止碰伤地埋线。

2.3无论采用哪种放线方法,都要严禁在地面上拖线前进,防止打卷、扭折、交叉、拧绞或机械损伤。

2.4放线人员要做好信号传递,应统一信号,统一指挥。

2.5应根据线路距离,选放长度与之相适应的导线,尽量避免出现接头。

2.6放线时周围环境温度不能低于0℃,防止因气温过低,护套塑料变硬变脆,放线时拉伸而发生龟裂。

排线的目的是核准相序,排好线间距离,留好裕度(曲折线)。

地埋线在地沟内一般应水平布置,这样有利于施工和运行,避免混乱。一旦出现事故开挖时,也可避免损伤完好的地埋线。

相序的规定为:面向受电侧,左侧为L1相、中间为L2相、右侧为L3相。

排线从放线的末端开始,向对端进行。两个人在沟底,相距3~5M,前面的人面向放线始端,负责核准相序,把各线按排列要求分开,并向后面的人通报。沟底有不平的地方,用脚趟平。后面的人面向末端侧,负责把每条线按相序排列及线间距离的要求布置在地沟内。线不可拉得太紧,应留有2%~3%的裕度。在线路转角与沟底有高度差的地方,线也要留有一些裕度。摆好线后用脚踩住,待沟面上人铲土压住线后,再换脚移步。

线路的始端、末端线头,要留足接入控制开关或接线箱(盒)的长度。在线路中间如有分支或出现接头时,宜采用U形布线法,即把接线引出地面,在接线箱内接线,以减少地下接头。如需在地下做接头的地方,线端应多留出1.0~1.5M。

线路的始端末端,U形布线的引入引出部分,以及穿越公路、河渠地段,应加装硬质保护管,如水泥管、金属管、硬质塑料管等。

回填土分两步进行。第一步,随排线逐渐进行。待沟下排线人把线排好后,沟上人铲松软细土或细砂压住地埋线,排线人继续向前排线,沟上人继续铲土压线,相互配合。其他人在后面向地沟内填松软细土或细砂0.1~0.2M。在线路有地下接头的地方,要留一段距离不填土。在U形布线处,要待排线人将线留够长度固定好后再填土。第二步,经复测无问题后,即可将地沟填平。如施工现场附近有水源,最好向地沟内放水,将土夯实。回填土应略高于周围地面。

回填土完毕后,再复测一次绝缘电阻值。将测试的数值做好记录,填入施工记录表中。

始端接入配电盘或接线箱电源开关的下端,末端接入负荷开关的上端。开关上的熔丝应按线路实际工作电流及实际负荷选用。始、末端引上引下部分均应穿硬质塑料保护管,地面部分全部套管,地下部分穿管埋深不小于1.0M。

(1)沟槽深度应同时满足外部承压、冬季泄水和设备安装的要求。

(2)在满足设备安装的前提下,沟槽应尽量窄些。

(3)沟槽应顺直,槽床向阀门井或泄水井找坡。

(4)必要时可将挖出的土在管沟的下方向一侧分层堆放。

(5)沟内不应有坚硬杂物,如坚硬杂物难以清除,应回填10cm厚沙土。

(6)过路沟槽的深度应符合路基承压要求。

(1)安装应对管材和管件进行外观检查,排除有破损、裂纹和变形的产品。

(2)横管和槽床应良好结合,避免悬空。

(3)竖管的安装角度应符合要求。

(4)多管同沟时,应避免管道之间直接搭接交叉。

(5)根据管网的工作压力大小,较大规格管道的弯头、三通等部件应做好混凝土墩加固。

管道水压试验的目的是检验管道连接的密实性。必须按照喷灌工程管道水压试验要求进行水压试验,做好试压记录。管道安装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水压试验。应严格按照有关技术规范进行管道水压试验,做好试压记录。在管道水压试验过程中安全问题值得重视。应根据系统的设计工作压力确定试验压力;在打压和衡压过程中,应尽量远离阀门或管件部位。

管道的水压试验合格后,便可以进行沟槽回填。回填时,首先应回填10cm厚沙土,然后分层夯填。如果挖出的土是分层堆放的,回填时也应按顺序分层回填。

安装喷头之前,应对所有干、支管注水冲洗,清除管内的泥沙和异物,避免杂物堵塞喷头。喷灌区域边界和特殊点喷头的安装位置应考虑定位的合理性,防止出现边界漏喷或喷洒出界现象。喷头安装高度应与地面平齐,避免过高或过低。

对于加压型喷灌系统而言,加压设备是系统的心脏。局部管线出现故障,会使喷灌系统的某个区域停闭;假若加压设备发生故障,整个喷灌系统将会瘫痪。所以,在加压设备的安装过程中,必须小心谨慎,以免留下后患。

喷灌系统常用的加压设备是各类水泵和恒压供水装置。水泵安装应考虑其在工作状态下的稳定性,水泵基础应能承受整个泵体充满水时的重量和可能的动荷载,并能经得住和防止任何过度的震动。混凝土结构是理想的水泵基础,也可采用合适的横梁(木材)作为基础。

在靠近水泵入口处安装真空表和在出口处安装压力表是必要的。这些仪表有利于检查水泵的实际运行状况。

电机必须与水泵配套。电机应该用带有热敏线圈的并联式电磁启动器加以保护。从电力干线到喷灌泵电机,应当使用规格合适的电缆。

系统调试标志着喷灌系统的施工工作进入了尾声。加压型喷灌系统的调试工作首先从加压设备开始,自压型喷灌系统的调试可直接按轮灌区顺序进行,程控型喷灌系统的调试工作则应将水路和电路分开进行。

管网的布置原则以少拆迁,少占农田,长度最短为根本,尽量满足管道地埋要求,避免急转弯、较大的起伏、突起穿越不良地段,减少穿越铁路、公路、河流等障碍物。所谓放线,就是管道要埋设位置,经过的路线,在工地作实际的测量、规划、定位、以利实际的埋设施工,在定线前,管沟经过的路线的所有障碍物都要清除,并准备小木桩与石灰,依测定路线、定线、放样,以利于管沟挖掘。

(1)管沟开挖应根据地形及管径大小而定,Φ160及以上管子开挖尺寸为(80+D)cm(深)×(15+D)cm(宽),Φ160以下管子开挖尺寸为(80+D)cm(深)×30cm(宽)。管沟开挖涉及横街或住户之间,应拦置铁板或厚木板,其板厚应能安全通过车辆。行人为准。

(2)管沟开挖须依照管道设计线路正直平整施工,不得任意偏斜曲折,而管道如必须弯曲时,其弯曲角度应按照管子每一承口容许折角进行。一般为20以内。

(4)土质较松软之外,应作挡土设施,以防崩塌,管底必须夯实。管沟中有积水,应抽干方可下管。

(6)挖土堆置:管沟挖出土方,可堆置管沟两旁,但不得妨碍交通。在街道施工时,其废土可先行清运。如在耕地内施工,其堆置宽度应力求缩小,以减少农作物损失。

(5)工作暂停或休息时,一切管口均须用盖子遮牢,以防不洁之物,渗入管内。水管装接完尚未施压前,应将管身部分先行覆土,以求保护。

为便于维修和保护地埋管道,原则要求干管每100m设标志桩1个,尤其在管道水平转弯、穿越公路、河流和重要建筑物处设明显标志。标志桩端部应留15cm外露。

在管道凸起点,设自动进(排)气阀,管网末梢较低处设泄水阀;为便于维修和管理,入村口或街道设总阀;同时为便于同一用水区域总量控制,入村口阀门前安装水表,所有闸阀由闸阀井保护。

为防止管道充水时发生位移,造成脱节漏水,在管道的转角处必须增设镇墩,在软弱地基上及陡坡段应增加支墩。

(1)配管前回填:管子安装前,须先清除沟底凸出石头或大颗粒土块,不良地质地段应用细砂回填。

①沟底配管前填砂或土后夯实;

②配管后管子两侧夯实;

③管顶上填土或砂后夯实;

沟底砂层夯实,是防止管底形成空洞现象;管子周围土层或砂夯实,不得伤害到管体。为达到夯实效果,必要时要洒水侵润。

(1)管线装配完成后须作充水试验,试验水压,一般为使用水压的1.5倍,自来水管一般之试验压力为10kgf/cm2,维持1小时。

(2)管线试水前应先开启自动排气阀来排气。

(3)试水压:试水压系由管线之一端,以缓慢开启总阀口来加压,加压至1~2kgf/cm2低压时,须再行打开排气阀排除管内未完全排出空气,其次试压至所需水压过程中,仍应作多次的排气,当达到所需静水压时,则予停止。一般试水水压为10kgf/cm2(或使用水压1.5倍),并维持1小时的时间。在维持的时间内,应观察管线是否有漏水的情况,并留意压力计指示针,是否有降压的情形发生。

(4)试压中如管线有漏水或破裂的情形发生时,须修复后再进行试水,并试至要求静水压标准。

(5)管道埋设,在试水前除接头部分,其它部分可以覆盖,以利于检查接头是否漏水,便于维修。

(6)较长管线应分段试水,一般分段试水管线长约500m最为适合。

生产桥工程施工应遵循先下部后上部的原则进行,施工时应做好人力、物力调配、突出重点,统筹兼顾。

根据地质情况、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放出边桩,再按照基础尺寸、深度确定基坑开挖尺寸,为便于立模,一般每边加宽0.5~1m。

基坑开挖采用人工开挖。开挖时应控制边坡坡度,保持边坡稳定。根据地质水文条件,采取适当的支护措施。基坑弃土弃于指定的用地范围内,开挖后及时进行基础施工,避免基底长期暴露。

基坑开挖过程中,遇到不稳定的含水土壤,放坡开挖无法保持边坡稳定,受地形条件制约无法放坡开挖时,应制定可行性支护方案。加强坑壁稳定,确保施工安全。若工程所在的地下水丰富,基坑开挖前,根据地质水文、气候等条件,制定可行性防水措施,备足抽水设备,及时排除坑内积水。

基坑开挖接近设计标高时,采用人工清底至设计标高。对基底平面位置、尺寸、标高、基底承载力、基底稳定性等检查,基底地址情况与设计不符时,及时通知设计单位。合格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混凝土浇筑:根据基础尺寸,放出模板边线,然后根据设计图纸各部位规格尺寸选择合适的模板进行安装,安装的模板及支撑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基坑开挖后,及时浇筑混凝土,避免基坑长期暴露。浇筑混凝土前,先对基础进行处理,基底为粘性土时,在基底设计标高下,夯填一层100—150mm碎石层。基层地面为岩石时,浇筑前洒水湿润,铺一层厚20~30水泥砂浆,然后于水泥砂浆凝结前浇筑第一层混凝土。混凝土采取分层连续浇筑,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混凝土终凝后及时洒水覆盖养护。

(2)浆砌石基础砌筑方法

基础混凝土施工完成并达到强度后,按设计进行片石砌筑和人工分层夯实回填施工。回填土质及密实度应符合相关规范和规定要求。

墩台砌筑前应按设计图,进行定位放线,定出结构轴线及边线。根据大样图用挤浆法砌筑墩台,砌筑还应计算砌筑层数,选好石料,严格控制平面位置和高度。墩台具体方法参照浆砌石渠道。

浆砌石砌筑采用砂浆搅拌机进行砂浆拌合,拌制砂浆用的材料应符合有关质量要求,数量应充足并且保证存放到位,严格按经试验认可的配合比进行配料,配料称量应准确,拌合时应根据砂中含水量的变化和气温的变化,碎石调整用水量。在进行浆砌石砌筑时,保证砂浆饱满,确保工程质量。

砌筑过程因故临时中断时,应留阶梯形斜槎,分段砌筑时所留踏步槎高度不超过一步架。继续砌筑前,应将原砌体表面的浮渣清除后再刷洗干净,砌筑时应避免震动下层砌体。在底板、边墙砌筑时,应按设计要求对沟渠进行设置伸缩缝,伸缩缝应与底板设置在同一断面上,线条垂直;在砌筑完成后(尤其是对地下水位比较高的沟渠底板),应及时对伸缩缝清扫干净后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嵌填。勾缝应在浆砌石砌筑施工24h以后进行,勾缝前先将灰缝刮深20—30mm,将槽缝冲洗干净,不得残留灰渣和积水,并保持缝面湿润。勾缝的砂浆必须单独拌制,严禁与砌体砂浆混用,勾缝是砂浆用标号较高的砂浆进行填缝,要求勾缝砂浆采用细砂和较小的水灰比,其灰砂比控制在1:1—1:2之间。勾缝应尽量保持块石砌筑时的自然缝。当勾缝完成和砂浆初凝后,砌体表面应刷洗干净,在养护期间应该经常洒水,使砌体保持湿润。

浆砌砖砌筑,先对基础面根据设计标高,用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找平。根据已放控制桩,将浆砌砖砌体墙身边线弹出到底板基础上。在弹好线的基础面上,应先在砌体转角处和控制桩处砌四五皮砖,然后根据已砌砌体挂线,作为砌筑中间墙体的依据,以保证墙面平整。砌体可采用铺浆法或三一砌砖法等方法砌筑,应做到横平竖直、砂浆饱满、上下错缝、接槎可靠。砌体的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一般为10+2mm,为保证墙体的整体性和传力有效,砖块错缝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4砖长。砖墙的转角处和交界处应同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如临时间断处留槎确有困难时,除转角外,也可留斜槎,但必须做成阳槎。采用空心砌块时,应用盲孔(封底)砌块错缝,对孔将底朝上反砌,保证灰缝饱满(或对空隙用设计材料填实)。上下皮搭接长度不宜小于90mm,轻集料砌块不小于120mm。对清水墙可利用砌筑砂浆随砌随勾缝,砌体完毕后,可用1:1水泥砂浆勾缝,完成后进行墙面及落地灰的处理。设计为抹面的,应按设计配合比的砂浆进行抹面、压光。

基础检验→水泵就位安装→检测与调整→润滑与加油→试运转

基础坐标、标高、尺寸、预留孔洞应符合设计要求。基础表面平整、混凝土强度达到设备安装要求。

1)水泵基础的平面尺寸,无隔振安装时应较水泵机组底座四周各宽出100~150mm;有隔振安装时应较水泵隔振基座四周各宽出150mm。基础顶部标高,无隔振安装时应高出泵房地面完成面100mm以上,有隔振安装时高出泵房地面完成面50mm以上,且不得形成积水。基础外围周边设有排水设施,便于维修时泄水或排除事故漏水。

2)水泵基础表面和地脚螺栓预留孔中的油污、碎石、泥土、积水等应清除干净;预埋地脚螺栓的螺纹和螺母应保护完好;放置垫铁部位表面应凿平。

将水泵放置在基础上,用垫铁将水泵找正找平。水泵安装后同一组垫铁应点焊在一起,以免受力时松动。

水泵找正找平后,装上地脚螺栓,螺杆应垂直,螺杆外露长度宜为螺杆直径的1/2。脚螺栓二次灌浆时,混凝土的强度应比基础高1~2级,且不低于C25;灌浆时应捣实,并不应使地脚螺栓倾斜和影响水泵机组的安装精度。

卧式水泵机组的隔振措施是在钢筋混凝土基座或型钢基座下安装橡胶减振器(垫)或弹簧减震器。

立式水泵机组的隔振措施是在水泵机组底座或钢垫板下安装橡胶减振器(垫)。

③水泵机组底座和减振基座或钢垫板之间采用刚性联接。

④减振垫或减振器的型号规格、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同一个基座下的减振器(垫)应采用同一生产厂的同一型号产品。

⑤水泵机组在安装减振器(垫)过程中必须采取防止水泵机组倾斜的措施。当水泵机组减振器(垫)安装后,在安装水泵机组进出水管道、配件及附件时,亦必须采取防止水泵机组倾斜的措施,以确保安全施工。

大型水泵的水泵与电机分离需在现场组装时,注意事项如下:

①在混凝土基础上按照设计图纸制作型钢支架,并用地脚螺栓固定在基础上,进行粗水平。

就位前电机如需做抽芯检查,应保证不磕碰电机转子和定子绕组的漆包线皮。检查定子槽内有无异物;测试转子与定子间隙是否均匀,有无扫腰现象;电机轴承是否完好。更换润滑油。

水泵如需清洗,需解体进行。当采用轴瓦形式时,需检测轴瓦间隙,避免出现过松或抱轴现象。

水泵和电机的联轴器用键与轴固定,要求安装平正。可采用角尺或水平尺测量。一切就绪即可就位。

用水平仪和线坠在对水泵进出口法兰和底座加工面上进行测量与调整,对水泵进行精安装,整体安装的水泵,卧式泵体水平度不应大于0.1/1000,立式泵体垂直度不应大于0.1/1000。

水泵与电机采用联轴器连接时,用百分表、塞尺等在联轴器的轴向和径向进行测量和调整,联轴器轴向倾斜不应大于0.8/1000,径向位移不应大于0.1mm。

调整水泵与电机同心度时,应松开联轴器上的螺栓、水泵与电机和底座连接的螺栓,采用不同厚度的簿钢板或簿铜皮来调整角位移和径向位移。微微撬起电机或水泵的某一需调整的一角,将剪成簿钢板或簿铜皮垫在螺栓处。

当检测合格后,拧紧原松开的螺栓即可。

检查水泵的油杯并加油,盘动联轴器,水泵盘车应灵活,无异常现象。

打开进水阀门、水泵排气阀,使水泵灌满水,将水泵出水管上阀门关闭。先点动水泵,检查有无异常、电动机的转向是否符合泵的转向要求。然后启动水泵,慢慢打开出水管上阀门,检查水泵运转情况、电机及轴承温升、压力表和真空表的指针数值、管道连接情况,应正常并符合设计要求。

1、水泵就位前的基础混凝土强度、坐标、标高、尺寸和螺栓孔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规定。

检验方法:对照图纸用仪器和尺量检查。

2、水泵试运转的轴承温升必须符合设备说明书的规定。

检验方法:温度计实测检查。

1、立式水泵的减振装置不应采用弹簧减振器。

2、水泵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立式泵体垂直度(每米)

卧式泵体水平度(每米)

在联轴器互相垂直的四个位置上用水准仪、百分表或测微螺钉和塞尺检查

1、水泵运输、吊装时,绳索不能捆绑在机壳和联轴器上。与机壳接触的绳索,在棱角处应垫好柔软的材料,防止损伤或刮花外壳。

2、安装好的设备,在抹灰、油漆前做好防护措施,以免设备受污染。

3、水泵吸入口、出水口接管前做好封闭措施,防止杂物进入水泵造成水泵损坏。

4、管道与水泵连接应采用无应力连接,水泵的吸入管道和输出管道应有各自的支架,水泵安装后,不得直接承受管道及其附件的重量。

(1)根据招标文件及现场踏勘,施工布置尽量做到合理。坚持以下布置原则:

1)临时设施的布置充分利用场地地形,尽量减少开挖和填筑工程量。

2)施工布置既要有利于生产,易于施工管理,又方便施工人员生产、生活;

3)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作到不占或少占用临时用地。

(2)施工平面总布置说明如下:

1)临时道路:利用坝顶防汛公路作为运输道路;

2)搭设水泥仓库1个,注意防漏防潮,满足水泥储量不小于200T。

3)建立施工器材仓库、保卫室二者布置在一起,便于管理。

4)人员办公、生活设施,可搭建临时住房或就近租用民房,所有临建仓库均采用竹木结构或钢管扣搭结,用油毡或彩条布围护,屋面盖油毛毡或石棉瓦。

5)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工程项目经理部及周围布置图,详细布置及说明见“附表四:施工总平面图”。

三、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第一节质量检查组织机构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框图:

第三节严格执行质量检查的各项制度

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本地区及企业自身的技术标准和规程、施工合同中规定采用的有关技术标准,精心组织、精心施工,以人的工作质量保工程工序质量,以工序质量确保工程质量。根据本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具体情况,特提出以下保证工程质量的各项制度,以实现工程质量的目标。

1.施工组织设计审批制度

a.施工组织设计必须按公司通过的ISO9001质量体系程序文件的规定经公司总工程师评审,有关人员签署意见并签字后返回项目部。

b.经总工程师审批后的施工组织设计,项目部应上报业主及监理同意后方可进行施工。

2.技术复核、隐蔽工程验收制度

a.在施工方案中编制技术复核计划,明确复核内容、部位、复核人员及复核方法。

b.技术复核结果应填写《分部分项工程技术复核记录》,作为施工技术资料归档。

c.凡分项工程的施工结果被后道工序施工所覆盖,均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隐蔽工程的验收结果必须填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作为档案资料保存。

d.技术复核与隐蔽工程验收程序如下图:

3.施工阶段的砼及试块管理制度

a.凡在设计图纸中标明强度等级的砼、砂浆均属管理范围。

b.项目质量工程师负责砼、砂浆的强度评定。

c.砼及砂浆的配比及材料级配由有资质的试验室签发。

d.现场搅拌砼,由项目工程师下达配合比通知单,同时通知计量员严格校正计量器具,并负责向承担搅拌任务的班组进行配合比交底及交待注意事项,作好中间抽查。

e.由专职试验工测试砼坍落度及制作试块、养护并送试。

4.施工阶段“砼浇灌令”制度

a.砼浇筑必须严格执行签署“砼浇灌令”制度。

b.项目分部工程师负责填送“砼浇灌令”单,以检查浇灌前期的准备工作。

c.“砼浇灌令”签发条件:

—模板的支撑系统按施工方案施工完毕;

—模板、钢筋及其支架质量符合规定,验收合格;

—技术复核、隐蔽工程验收必须确认签证;

—施工范围内安全设施落实;

—施工机具准备就绪而且能正常运转;

技术质量的交底工作是施工过程管理工作必不可缺的重要工作内容,交底必须采用书面签证确诊形式。

a.项目部接到施工图纸后,项目经理组织全体人员对图纸进行认真学习,并督促业主组织设计交底会。

b.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完毕并送审确认后,由项目部牵头,项目工程师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施工方案,并进行技术、质量、安全书面交底,列出监控部位及控制要点。

c.本着“谁负责施工、谁负责质量、安全”的原则,各分管工种负责人(工长、技术员等)在安排施工任务的同时,必须对施工班组进行书面技术、质量、安全交底,必须做到交底不明确,不上岗。

6.二级验收及分部分项质量评定制度

a.分项工程施工过程中,各分管工种负责人必须督促班组做好自检工作,确保当天问题当天整改完毕。

b.分项工程施工完毕后,各分管工种负责人必须及时组织班组进行分项工程质量评定工作,并填写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表交项目质量负责人确认,最终评定表由公司专职质量员核定。

c.项目经理每月组织一次施工班组之间的质量互检,并进行质量讲话。

d.公司科技质量部对每个分部分项进行不定期抽样检查,发现问题以书面形式发出限期整改令。项目质量负责人应在指定限期内将整改情况以书面形式反馈到公司科技质量部。

e.分部工程质量核验前项目工程师必须提前填写好部工程核验单,并经项目经理、业主、监理、设计单位确认后上报市质监站申请核验。

f.分部分项工程质量等级的评定流程如下表:

↓ │ ↓送交专检、自检表→确认签证 │核定等级

回转钻成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标准(QB-CNCEC J010209-2004)分部质量自评┘核准→确认签字

7.现场材料质量管理制度

a.严格控制采购材料的质量各类材料的采购控制必须符合公司质量程序文件的规定。进场后的材料应组织进行抽样检查,发现问题立即与供货商联系,直到退货。

b.搞好原材料二次复试取样、送样工作水泥必须取样进行物理试验,钢筋、原材料必须取样进行物理试验,进口钢筋除物理试验外还需进行化学分析及可焊性试验,所有防水材料必须进行取样复试。C30等级以上的砼及M10等级以上的砂浆骨料必须取样分析,存放期超过3个月的水泥必须重新取样进行物理试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a.公司科技质量部负责本工程所有计量器材的鉴定、督促及管理工作。

b.现场计量器具必须确定专人保管,专人使用,他人不得随意动用重庆市城市隧道抗震加固技术导则(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2020年9月).pdf,以免造成人为损坏。

c.损坏的计量器具必须及时申报修理更换,不得带病工作。

d.计量器具要定期进行校对、鉴定,严禁使用未经校对过的器具。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