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广场绿化景观工程施工方案

产业园区广场绿化景观工程施工方案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225.15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产业园区广场绿化景观工程施工方案

一、拟承包本工程设立的组织机构图

1.1总公司拟承包本工程设立的组织机构图

GB∕T 38512-2020 压力容器用铝及铝合金管材1.2本项目部拟承包本工程设立的组织机构图

1.2.1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和调配机械设备,组织技术过硬的专业班组。严格按“精心安排,均衡生产”的原则施工。严格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将工程任务进行分解,层层落实,签订质量、工期安全责任书,并制定奖罚措施,从而保证工程的顺利有序进行。

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项目的施工进度、质量、安全、成本的管理工作,统筹安排人、材、物的调配。

技术负责人:全面负责项目技术问题的解决,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的控制和监督。

质检工程师:负责各工序的质量控制与监督。

试验工程师:负责原材料、砂浆及砼等的取样试验检验工作。

测量工程师:负责项目的测量放样及观测工作。

计量员:负责项目的材料、工程量、工作量的计量工作。

安全员:负责项目每道工序的安全教育,监督及检查工作。

2.1.1工程名称:XX产业园区广场绿化景观工程

2.1.5场地特征:“三通一平”已完成,具备施工条件

2.2.1施工技术要求

2.2.1.1本工程地面景观所涉及水渠、水沟均可采用S6抗渗砼自身防水方式。

2.2.1.2油漆、所有木料均满足侵防腐油,所有用作面层的木料均做一底三度耐候清漆。

2.2.1.4石材面的品种,规格等。

人行道及游步道所有石材表面拉毛,拉毛方向与步行方向垂直,砼垫层应设伸缩缝,不应造成面层石块裂缝影响美观。

2.2.1.5小品建筑皆要求精工细做,木质部分为清水面需特别注意避免机械损伤及污染,外露焊接注意美观的要求。

2.2.1.6全属构件。铁刷除锈,磨去毛刺,湿布擦净,凹痕,划痕,砂纸磨平。

2.2.1.7雕塑小构件,休闭椅,廷院灯,草坪灯,投光灯及其它成品灯具按建设单位意见而定。

2.2.1.8中心广场主景观石在选择造型较好的搭配,高度不低于3m。

2.2.2分项工程概述

2.2.2.1竖向地形

2.2.2.1.1主要道路排水坡度纵坡为3%,横向坡度为2%。

2.2.2.1.2绿化地内园路随绿化地形而起伏。

2.2.2.1.3停车场内植草铺地排水坡度东西向和南北均为3%。

2.2.2.2总平面铺装道路

2.2.2.2.1绿化地内园路放线参考放线图,具体施工当Φ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查。

2.2.2.2.2停车场内每个停车位尺寸均为3m×6m,西南面停车场主要考虑停大车,停车场植草砖用不同颜色区分车位。

2.2.2.3总平面景观照明

2.2.2.3.1电缆穿过硬地时均套用镀锌钢管,穿过绿化地套用PVC套管,以便检修。

2.2.2.3.2所有回路均在配电房内配电箱统一控制。

2.2.2.3.3大树的投光灯根据现场均可适当增加数盏,以达更好的景观效果,其余灯具安装方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2.2.3.4每盏灯可靠接地,接地电阻不小于4欧。

2.2.2.3.5各预埋管线,预留空调,配合土建施工预留,预埋。

2.2.2.4给水管安装

2.2.2.4.1给水管预埋渠,车行道不小于0.7m,人行道及绿化地下不小于0.5m。

2.2.2.4.2给水管距路边或建筑物边缘净距不小于1m,给水管间相交时,小管让大管,给水管与排水管电缆管线相交时,给水管让排水管电缆管线。

2.2.2.5排水管安装

2.2.2.5.1排水管设计标高参考绿化地形标高以及铺装标高,检查井井底标高参考场道路排水管网标高但不能大于-1.20m。

2.2.2.5.3雨水管敷设时最小坡度小于0.003,如遇到管道交叉雨水管标高应作向下调整,敷设在位水管下面。

2.2.2.5.5砖砌雨水检查井,位于绿地的井盖采用轻型圆形钢砼着。

2.2.2.5.6位地道路铺装上的阀门和检查井,井顶与设计地面平不在道路上的,井顶均较现场地面高出50mm,也可根据现场情况定。

2.2.2.6绿化广场景观规划

2.2.2.6.1概述:体现绿化空间的植物多样性,利用植物造景提高绿化空间的观赏性,浏览性,充分营造一个人与自然和睦共生的自然生态空间。

2.2.2.6.2本工程所选用的植物都适于本地区的生长条件,具有较好的生长能力。

2.2.2.6.3种植施工中的几项基本操作要求

2.2.2.6.3.2种植的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2.2.2.6.3.2.1苗木品种,规格及种植位置以设计图纸为依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2.2.6.3.2.2整体风格以自然,亲切,和谐为基准,植物配置高低错落有致,种植的树木应保持直立,不得歪斜,应注意观赏面的合理朝向,攀援植物种植后,应根据植物生长需要进行绑扎或牵引。

2.2.2.6.3.2.3种植绿篱的株行距应均为树的丰富的一面应向外,按苗木高度,树干大不搭配均匀,修剪成型的绿篱,种植时应按造型拼栽,深浅一致。

2.2.2.6.3.2.4种植带土球树木时,不易腐烂的仓装物必须拆除。

2.2.2.6.3.2.5珍贵树种应采取树冠喷雾,树干保湿和树根喷布生根激素等措施。

2.2.2.6.3.2.6种植时,根系必须舒展,填土应分层夯实,种植浓度应与原种植线一致。

2.2.2.6.3.2.8种植胸径5cm以上的乔术,应设支柱固定,绑扎树木处应夹垫物,绑扎后的树干应保持直立,攀援植物种植后,应根据植物生长的需要进行绑扎或牵引。

2.2.2.7地面铺装施工

2.2.2.7.1园路铺装图案可以根据平面曲线进行适当调整。

2.2.2.7.2道路铺装变形缝一般按以下标准设置,缩缝间距为5m,胀缝间距为20m,可使用沥青接缝板(厚10mm)填缝。

2.2.2.7.3定桩放线应依据设计的路面中线,宜每5m设中心桩,道路曲线应在曲线的起点,中点,终点各设一中心桩,并标号以中心桩为准,根据路宽定边桩,最后放出路面平曲线。

2.2.2.7.4石材路面,应按设计精确配料,均匀搅拌,模板与支撑应垂直牢固,如需设缩缝位置应准确,面层不积水面层与基层结合要牢固,坚实。

2.2.2.7.5园路竖向标高随地形起伏而变化,园路横向排水坡度一般采用单向排水,坡度为2%。

该工程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一次验收合格。

自2004年12月10日开工,至2005年6月10日竣工,计划总日历工期180天。

3.4.1.1技术准备

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施工规范及技术条款和合同文件,深入了解设计意图;备齐所需各种定型图和参考资料;认真复核和保护好各控制桩;及时向有关实施人员作施工技术交底;认真进行各种材料场试验和检测工作。

3.4.1.2工程准备

3.4.1.2.1临时便道

3.4.1.2.1.1进场便道用原有的小路基础上进行扩宽,以便机械设备能顺利进入。

3.4.1.2.1.2施工进场后,充分考虑工程数量的分布和进场条件,共修施工便道4.1km。

3.4.1.2.2临时通讯

3.4.1.2.3临时给水、供电

各临时驻地用电均可与附近村镇协商接用生活电,水可就近取用,并修建储水池、用水车拉水备用。用水除用水车供水外,应尽量在附近箐沟、水塘中取用。

临时用电除路基队需自行发电外,经理部驻地及其他施工队均可搭接地方电力作为生活用电、施工用电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使用动力电,如不能使用动力电就考虑自行发电使用。

3.4.1.2.4砂石材料

根据实地踏勘,本合同段所需筑路材料充足。

3.4.1.2.5临时用地

因修建施工便道及其它附属设施所需占用的临时用地,本着既满足施工需要,又不影响当地的生产,生活的原则,少占或不占经济林地和生产用地,尽量利用荒地和利用征地范围内使用。临时用地详见投标书附表的临时用地计划表。

3.4.1.2.6施工机械

3.4.1.2.6.1拟投入本合同的主要施工机械详附表。

3.4.1.2.6.2所有施工机械按进度提前一周进场,并安装调试完毕。

施工机械应注重维修保养、保证完好率。

3.4.1.2.6.3试验设施及质检测量仪器详见附表。

3.4.2.1该工程按“项目法”组织施工。

3.4.2.2项目经理部管理班子由以下人员及管理机构组成。

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

项目部组室由:技术质安组、生产动力组、材料劳资组、经营预算组、行政管理组。项目部组室人员:(详项目管理人员表)。

项目部生产班组:泥工班组、运输班组、砼班组、机械工班组、普工班组、绿化班组。

3.5.1工程施工测量

3.5.1.1路缘石、边坡与边沟施工测量

3.5.1.1.1路缘石放样时,直线上桩位测设的间距不应大于10m,平曲线上宜为5m;当公路曲线半径和缓各曲线长度小于30m或采用回头曲线时,桩位间距不应大于3m。高程控制桩的间距与上述一致。均应采用一丁一顺砌法,砌缝宽度应均匀,不应大于20mm。相邻两层的立缝应错开不得小开100mm,在丁石的上层和下层不得有立缝。所有立缝均应垂直。

3.5.1.1.2边沟放样应每隔20~40m放出边沟中线及上口线;至沟底时每隔10m测设一高程桩。

3.5.1.1.3锥坡的施工测量应按照曲线设计形式计算坡脚轮廓线的放样数据,并按设计的坡度要求计算长、知半径。锥坡放样一般采用支距法。

3.5.1.1.4操作方法

3.5.1.1.4.1测量桩位交接;测量桩位交接由建设单位主持,在现场由勘测单位向施工单位进行交桩,施工单位由测量主管人员负责接桩,依照资料在现场指认移交;交接桩时,各桩位应完整稳固,交接桩测量资料齐全,现场标桩与书面资料相吻合;如与相邻施工段相接时,应在相邻施工段多接一个平面控制点和一个高程控制点;接桩后应做好护桩工作,同时做好标识便于寻找。

3.5.1.1.4.2桩位复测:接桩后,应立即组织测量人员进行内业校核及外业复测,平面控制点复测采用附合导线测量方法进行,高程控制点复测采用附合水准测量或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复测的技术要求不应低于原来控制桩的测量精度等级;如发现问题,应及时与业主及交桩单位研究解决;复测合格后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或业提交复测报告,以使复测成果得到确认后使用。

3.5.1.1.4.3控制网测设

3.5.1.1.4.3.1控制网布设形式

⑴、平面控制网布设形式:管线工程平面控制测量方法采用附合导线方法。

⑵、高程控制网布设形式:高程控制测量宜采用附合水准测量方法,高程控制点每100mm左右布设一点,施工期间应定期复测。

3.5.1.1.4.3.2控制网测量

⑴、选点、埋石:加密控制点应选在距沟槽边20~50m,点位应通视良好、便于施测和长期保存,控制点应埋设混凝土桩或现浇混凝土,心预埋Φ6钢筋作为中心点(钢筋中设十字中心线),如控制点在现况沥青混凝土路面上可直接钉水泥打作为点位。

⑵、外来观测:控制网测设应符合国家控制测量相应等级及相关技术要求。

a、计算所用全部外业资料与起算数据,应经两人独立校核,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

b、各级控制点的计算,可根据需要采用严密平差法各近似平差方法。

c、平差时,使用程序必须可靠,对输入数据进行校对、输出数据应满足相应精度要求。

3.5.1.1.5管线开挖测量

3.5.1.1.5.1开挖前测量

⑴、沟槽工挖前根据设计图氏及施工方案进行中线定位,采用极坐标方法测放管线中线桩时,应在起点、终点、平面折点、竖向折点及直线段的控制点等位置测设中心桩。

⑵、管线中线及桩每10m一点,桩顶钉中心钉,并应在沟槽外适当位置设置栓桩;根据中线桩控制桩及放坡方案测放沟槽上口开挖位置线,现场撒白灰线标注,然后在上中线外侧对称钉设一对高程桩,每对高桩上钉一对等高的高程钉。高程桩的纵向间距且为10m。

3.5.1.1.5.2开挖过程测量:开挖过程中,测量人必须对中线、高程、坡度、沟槽下中线、槽底工作面宽度等进行检测,并在人工清底前测放高程控制桩。

3.5.1.1.5.3人工清底后测量:沟槽检底后,采用极坐标方法或依据定位控制桩采用经纬仪法向槽底投测管线中线控制桩;采用水准测量或钢尺悬吊法将地面高程引测至沟槽底。

3.5.1.1.5.4井室开挖测量:井室开挖与沟槽开挖同时进行,根据井室桩号坐标及控制点坐标方法测放结构中心位置,依设计或相应图集测放结构开挖高程控制桩,同时进行栓桩。

3.5.1.1.5.5管线基础测量:根据检底后管线中桩及设计基础宽度,测放管线基础结构宽度,同时测放管线基础高程控制桩。管线基础施工后复测基础中线偏差、宽度及高程。

3.5.1.1.5.6管道安装测量:管道基础施工后恢复中线,根据不同管线结构形式及附属设施分别进行安装放线。

3.5.1.1.5.7回填过程测量:根据设计要求或规范规定测放回填土不同区域及分层高程控制桩,标出每层回填土压实厚度。

3.5.1.1.5.8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3.5.1.1.5.8.1必须坚持测量复核制度,测量复核后方可施工。

3.5.1.1.5.8.2内业计算必须由两独立计算、互相复核。

3.5.1.1.5.8.3永久施工控制点,必须埋设在施工变形区以外,如管线施工采取降水,永久控制点必须远离降水区,降水后降水区内的控制点必须与永久性控制点联测。

3.5.1.1.5.8.4在阳光下测量时,仪器应在测伞下支设,防止因脚架受势不均而使仪器偏移,造成测量不准。

3.5.1.1.5.8.5雨期施工必须加强对控制点的复测,以便及时发现控制点是否有变动。

3.5.1.1.5.9质量记录

3.5.1.1.5.9.1测量交桩通知书。

3.5.1.1.5.9.2导线测量记录及导线成果表。

3.5.1.1.5.9.3水准测量记录及高程成果表。

3.5.1.1.5.9.4施工放线成果表。

3.5.1.1.5.9.5施工测量放线报告验表。

3.5.1.2人行步道施工测量

3.5.1.2.1测量放线:人行步道砖施工前,根据设计的平面及高程,沿步道中线(或边线)进行测量放线,每5~10m安测一块步道砖作为控制点,并建立方格网,以控制高程及方向。

3.5.1.2.2测量放线:路缘石安装前,应校核道路中线,测设路缘石安装控制桩,直线段桩距不大于10m,曲线段不大于5m,路口为1~5m。

3.5.1.3广场平面测量放线

3.5.1.3.1广场平面控制:平面控制分三级,第一级由测绘院布设首级平面主控制网,定出主轴线位置并在四周布设点位;第二级在施工现场周围布设建筑物平面矩形方格网(精度要求为:测角中误差±1/10000);在第二级控制网的基础上再按10m内分为三级方格网,组成方格网状控制,以满足场区控制的测设要求。在铺装施工中根据矩网外轮廓线加密桩位,将控制桩投测至施工区,钉测钎,每测定一闭合图形后进行闭合校核。

3.5.1.3.2广场高程控制:由测绘院沿广场四周布设的国家二等水准网,作为首级高程控制网。施工单位根据测绘院提供的水准点高程,按国家三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在施工区用闭合水准测法加密布设高程控制点。首先计算出广场等高线的最大坡度线与小方格网边线交点高程。作为施测数据资料,制成表格形式,并采用激光扫平仪与水准仪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高程层层控制,现场实测时将标高点按按计算数据测设在Φ10钢筋测钎上,并用拉伸性好的尼龙线,作为施工高程控制的依据。

3.5.1.4竣工测量

竣工测量陪同建设单位委托有相应资质的专业单位进行。其内容包括:中心线、高程、横断面图示、附属结构和地下管线的实际位置与高程。

3.5.2人行步道砖铺设及路*石安装施工

3.5.2.1技术要求

3.5.2.1.1基底找平:根据测量测设的位置及高程,进行基底找平和冲筋,

3.5.2.1.2人行步道砖:人行步道砖表面应颜色一致无蜂窝、路石、脱皮、裂缝等现象,表面平整、宜有倒角,应有必要的防滑功能,以保证行人安全。出厂应有合格,其规格尺寸、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分别符合施工规范。

3.5.2.1.3水泥:采用强度等级不小于32.5级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应有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后应对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取样复试。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遍硅酸盐水泥》GB175等的规定。

当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时,在使用前必须进行复试,并按复试结果使用。不同品种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

3.5.2.1.4砂:中砂、粗砂,其含量不大于3%,砂进场后应有试验报告。砂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规定。

3.5.2.1.5石灰:宜采用Ⅰ~Ⅲ级石灰,石灰应有出厂合格证和质量证明书。进场后抽样试验,其技术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的规定。

3.5.2.1.6砂浆拌和用水:宜采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其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

3.5.2.2 操作工艺

3.5.2.2.1路*石安装工艺

3.5.2.2.1.1工艺流程

3.5.2.2.1.1.1路面基层刨槽:按桩线位置拉小线或撒白灰线,以线为准,对路面基层进行刨槽,刨槽深度应比设计要求加深10~20mm,以保证基础厚度,槽底要修理平整、夯实。

3.5.2.2.1.2路*石安装

3.5.2.2.1.2.1钉桩线后,沿基础一侧把路*石依次排好。安装路*石时,先拌制1:3砂浆铺底,砂浆厚10~20mm,按放线位置安装路*石。

3.5.2.2.1.2.2事先计算好每段路口路*石块数,路*石调整块应用机械切割成型或以现浇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制作,不得用砖砌抹面方式做路*石调整块,雨水口处的路*石应与雨水口配合施工。相邻路*石缝隙用8mm厚木条或塑料条控制,缝隙宽不应大于10mm。

3.5.2.2.1.2.3路*石安装后,必须再挂线,调整路*石至顺直、圆滑、平整,对路*石平面及高程检测,每20mm检测一点,当平面及高程超过本标准时应进行调整。无障碍路*石、盲7道口路*石应按设计要求安装。

3.5.2.2.1.2.4勾缝及养护:勾缝前先将路*石缝内的土及杂物剔除干净,并用水润湿,然后用符合设计要求的水泥砂浆灌缝填充密实后勾平,用弯面压子压成凹型。用软扫帚扫除多余灰浆,并应适当洒不养护。

3.5.2.2.1.2.5路*石背后还土:路*石背后宜用水泥混凝土浇筑三支撑,还土应用素土或石灰土夯实,夯实宽度不应小于500mm,每层厚度不应大于150mm。

如基底有缺陷,采用与基底同材料找平处理。

3.5.2.2.2人行步道铺设

3.5.2.2.2.1人行铺砌步道砖采用的砂浆强度及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砂浆摊铺宽度应大于步道砖宽的50~100mm。

3.5.2.2.2.2铺砖时应轻拿平放,用橡胶锤敲打稳定,但不得损伤砖的边角。

3.5.2.2.2.3砂浆层不平时,应拿起步道砖重新用砂浆找平,严禁向砖底填塞砂浆或支垫碎砖块等。大方砖接缝10mm,小方砖及盲道砖接缝宽3mm。

3.5.2.3质量标准

3.5.2.3.1路*石质量标准

3.5.2.3.1.1基本要求

3.5.2.3.1.1.1**石、平*石必须安砌稳固。

3.5.2.3.1.1.2雨水口处路*石安砌应与雨水口施工配合,做到安砌牢固,位置准确;平石不得阻水。

3.5.2.3.1.1.3**石背后及基础应回填密实。

3.5.2.3.1.1.4路*石预制出厂应符合设计强度。

3.5.2.3.1.2外观鉴定:线直、弯顺、无折角,顶面应平整无错台,勾缝应饱满严密,整洁坚实。

3.5.2.3.1.3人行步道砖施工质量标准

3.5.2.3.1.4基本要求

3.5.2.3.1.5铺肆必须平整、稳固。

3.5.2.3.1.5.1人行道与其他构筑物应顺接,不得有积水现象。

3.5.2.3.1.5.2外观鉴定:不得有翘动现象,灌缝(勾缝应饱满)。

3.5.3雨水口、检查井、电力(信)电缆沟工程。

3.5.3.1施工准备及技术要求

3.5.3.1.1材料

3.5.3.1.1.1砌筑用砖:品种、规格、外观、强度、质量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砌筑用砖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MU7.5,砖进场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进场后应抽样复试,其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有关规定。

3.5.3.1.1.2水泥:一般采用32.5级普通硅酸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水泥进场应有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后对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取样复试,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等的规定。

3.5.3.1.1.3水:宜采用饮用水。当用其他水源时,其水质庆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

3.5.3.1.1.4砂:宜采用质地坚硬、洁净的中粗砂,过5mm孔径的筛子,砂的含泥量不超过3%。砂的品种、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要求,进场后按规定进行取样试验合格。

3.5.3.1.2雨水口、检查井

3.5.3.1.2.1铸铁井盖:铸铁井圈及踏步:应符合设计要求,具有出厂产品质合格证,满足市政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3.5.3.1.2.2钢筋混凝土预制盖板:宜采用成品构件。应有出厂产品质量合格证,现场预制地,各种原材料按有关规定经检验试验合格。

3.5.3.1.3机具设备

3.5.3.1.3.1机具:砂浆搅拌机、起重机、计量设备等。

3.5.3.1.3.2工具:水平尺、小线、托灰板、瓦刀、线坠、大号锤、小推车、筛子、大铲、皮数杆、勾缝灰溜、靠尺、灰槽、水桶、铁杆子等。

3.5.3.1.4作业条件

3.5.3.1.4.1混凝土基础施工完毕,经检查合格,强度达到1.2MPa。

3.5.3.1.4.2进出检查井各种管道已经安装位,伸入井内壁的尺寸、标高及坡度等符合设计要求。

3.5.3.1.5技术准备

3.5.3.1.5.1编制施工方案,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3.5.3.1.5.2根据设计图纸,统计材料数量,编制材料计划。

3.5.3.1.5.3做好施工前的各项试验工作。

3.5.3.1.5.4对预制件厂家、铸铁件生产厂家进行考察并订货。

3.5.3.2操作工艺

3.5.3.2.1操作方法

3.5.3.2.1.1准备工作

3.5.3.2.1.1.1井位放线:根据设计图纸,测放检查井墙体内外边线及井室中心线。

3.5.3.2.1.1.2基础及管口凿毛:对应墙体的混凝土基础及管口外壁表面进行凿毛处理,以利于与墙体连接。

3.5.3.2.1.1.3砌筑用砖应提前一天浇水润透。

3.5.3.2.2砌筑砂浆

⑴、根据试验室提供的水泥砂浆配合比现场拌制水泥砂浆。

⑵、现场搅拌的水泥砂浆,宜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不少于90s,稠度应控制在57~70mm。

⑶、砂浆应随拌随用,不得超过砂浆初凝时间,一般拌成后2.5h内用完(当最高气温超过30℃,应在1.5h内用完)。砂浆若有泌水现象时,应在砌筑前重新拌合。

3.5.3.2.2.1雨水、污水、井室砌筑

3.5.3.2.2.1.1雨水、污水砖砌检查井按照井室形式分为矩形、圆形、扇形井等,应根据接入的管径、方向、转角、覆土深度、有无井客观存在盖板等条件选择其井型。

3.5.3.2.2.1.2混凝土基础强度达到1.2MPa以后,方可进行井室的砌筑。

3.5.3.2.2.1.3砌筑前,应将砌筑部位清理干净,并洒水润湿。

3.5.3.2.2.1.4井室砌筑前对凿毛处理的部位刷素水泥浆。

3.5.3.2.2.1.5不同形式的井室,墙体尺寸控制及排砖方法不同。

3.5.3.2.2.1.6砌砖宜采用“三一”砌砖法,即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采用铺浆操作时,铺浆长度不超过500mm。

3.5.3.2.2.1.7砌砖体水平灰缝砂浆饱满不得低于90%,竖向灰缝宜采用挤浆或加浆方法,使其砂浆饱满。严禁用水冲浆灌缝。

3.5.3.2.2.1.8砌筑时,要上下错缝,相互搭接,水平灰缝和竖向灰缝控制在8~12mm。

3.5.3.2.2.2拱券及支管

检查接入圆管时,管砌顶应砌砖券加固,当管径≥1000mm时,拱券高就为250mm;当管径≤1000mm时,拱券高应为125mm。

3.5.3.2.2.3流槽与脚窝

3.5.3.2.2.3.1流槽应于井室同时进行砌筑。

3.5.3.2.2.3.2雨水检查井流槽高度为到顶平接的支管线的管中部位。流槽表面采用20mm厚1:2.5水泥砂浆抹面,压实抹光,与上流槽表面平顺一致,以减少摩阻。

3.5.3.2.2.3.3污水检查井流槽设计为干线管顶高,表面采用20mm厚1:2.5水泥砂浆抹面,压实抹光,与上下游管线顺接一致。

3.5.3.2.2.3.4脚窝宜采用预制,提前用1:2.5水泥砂浆预制。

3.5.3.2.2.3.5雨水检查井一般在管径D大于等于1600mm时,流槽内高脚窝;污水检查一般在管径D大于等于800mm时,流槽内设脚窝。

3.5.3.2.2.3.6踏步安装

3.5.3.2.2.3.6.1踏步为铸铁踏步,安装前一天应刷防锈漆两道。

3.5.3.2.2.3.6.2踏步的竖向间距375mm,踏步外露长度100mm,踏步水平间距150mm。从井口向下第一个踏步距井口应控制在220~360mm。踏步安装时,要求上下垂直,尺寸一致。圆形井踏步安装时,必须向圆中心安装。

3.5.3.2.2.3.6.3踏步应随井墙砌随安装,位置准确,随时用尺测量其间距,在砌砖时用砂浆埋牢,不得事后凿洞补装,砂浆未凝固前不得踩踏。

3.5.3.2.2.3.6.4井室内在主干管上、下游方向,砖券以上加踏步,用以放吊灯及安全带。

3.5.3.2.2.3.7盖板安装

矩形检查井和扇形检查井为盖板式。圆形检查井按井口形式不同可分为收口式和盖板式。

3.5.3.2.2.3.8钢筋混凝土盖板安装采用起重机械吊装就位,安装前用1:3水泥砂浆座位。

3.5.3.2.2.3.9盖板安装要求位置准确,底部平稳牢固。

3.5.3.2.2.3.10墙体勾缝

⑴、勾缝前检查墙体灰缝深度,有无瞎缝。消除墙面杂物,洒水湿润。

⑵、勾缝要求学浅一致,交接处平整,一般比墙面深3~4mm。

⑶、勾完一段清扫一段,灰缝不得有舌头灰、毛刺。

3.5.3.2.2.3.11井圈及井盖安装

3.5.3.2.2.3.11.1铸铁井圈,采用细石混凝土或高标号水泥砂浆稳固。

3.5.3.2.2.3.11.2预制混凝土井圈下铺1:3水泥砂浆座底。

3.5.3.2.2.3.11.3位于拟建道路上的检查井井筒,应在土路床形成前砌至路床顶面高度。在路面基层施工完成后,再行开挖井位,将井筒接至基层顶面高度。

3.5.3.2.2.3.11.4为了保证检查井井盖与道路路面平顺,应按照路面设计高程、纵横坡度,在路面沥青上面层施工前安装完成井圈和铸铁井盖。

3.5.3.2.2.3.12砌砖

砌筑前24h将砖浇水湿润,不得有干心现象。C15砼基础强度达到1.2/mm2时方可砌筑,并将其冲洗干净。

砖砌体要上下措缝,内外塔接,砂浆饱满;方形独*雨水井灰缝厚度10mm±2mm,圆形检查并砌体灰缝宽度凹面取5—8mm。

对接入的支管应随砌随安,管口应伸入井内3cm。

井室砌完后应及时安装盖板。安装时,砖面应用水冲刷干净,并铺砂浆按设计议程找平。

井室砌筑的质量标准:方井的长宽、圆井直径允许偏差±20mm;井室砖墙高度允许偏差±20mm;井口高程允许偏差±10mm;井底高程允许偏差±10mm。

井口内壁抹灰一次抹成,随抹随用扛尺刮平,压实或拍实后,用木抹搓平,然后用铁抹分两遍压实赶光。2.2.10.5雨水口检查井周围砼板。

3.5.3.2.2.3.13雨水口检查井边*接缝不得小于1m,若小于1m须调整使其与周围布置相符。

3.5.3.2.2.3.14井圈与砼板之间胀缝不设传力杆,须加填缝杆。

3.5.3.2.2.3.15与构筑物或旧砼路面街接处的胀缝无法设力杆时,可采用加横向边*钢筋型或厚边型加固砼板。

3.5.3.2.2.3.16在路端板约自由边不能设置传力设施时,设置边*钢筋加固

3.5.3.3电力电缆

3.5.3.3.1为方便排除沟内集水,电缆沟坡度和道路同坡,并每隔一定距离设-Φ100铸铁管和雨水管道检查井相连,为防止雨水倒流,应采取防止倒灌措施。

3.5.3.3.2为方便以后施设电缆,电缆沟过车行道时采用穿DN150镀锌钢管保护管埋地,埋深不小于0.7m。

3.5.3.3.3电缆沟所有金属构件须进行可靠的接地电缆保护钢管也须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

3.5.3.3.4埋于地下的电缆保护钢管需作防腐处理。

3.5.3.4 质量标准

3.5.3.4.1基本要求

3.5.3.4.1.1砌筑用砖和砂浆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配比准确,不得使用过期砂浆。

3.5.3.4.1.1.1砖的抽检数量:按照检验批抽检试验。

3.5.3.4.1.1.2砌筑用砂浆应由中心试验室出具试验配合比报告单。检查井砌筑,每个工作班可制取一组试块,同一验收试块的平均强度不低于设计强度等级。同一验收批度块抗压强度的最小一组平均值最低值不低于设计强度等级的75%。

3.5.3.4.1.2铸铁井盖、井圈应符合设计要求,选择有资质的生产厂家,进行材料应具有产品合格证及检验报告。

3.5.3.4.1.3对于污水管线及检查井应做闭水试验(一般情况下,管线闭水试验与检查井闭水试验同步进行,以检测其密闭性)。

3.5.3.4.1.4井内踏步应安装牢固,位置正确。

3.5.3.4.1.5井室盖板尺寸及留孔位置要正确,压墙缝应整齐。

3.5.3.4.1.6井圈、井盖安装平稳,位置要正确。

3.5.3.4.2实测项目

3.5.3.4.2.1井墙体的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宜为10mm,且不应大于12mm,也不应小于8mm。

3.5.3.4.2.2雨水、污水检查井实测项目应符合施工规定。

JGJ/T488-2020 木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及条文说明.pdf3.5.3.4.3外观鉴定

3.5.3.4.3.1墙角方正互相垂直,没有通缝、瞎缝,灰缝饱满、平整。抹面压光,不得有空鼓、裂纹等现象。内壁勾缝直顺紧实,不得漏勾、脱落。

3.5.3.4.3.3井圈、井盖必须完整无损。

3.5.3.4.3.4砌筑应随时用水平尺及垂线校核。

3.5.3.4.3.6在同一部位上使用同类石料。

3.5.3.4.4勾缝

3.5.3.4.4.1砌体勾缝除设计有规定外,一般可采用平缝或凸缝,浆砌较规则的块材时,可采用凹缝。

3.5.3.4.4.2勾缝前将石面清理干净,勾缝宽度应均匀美观挖孔灌注桩施工组织设计,深(厚)度为10~20mm,勾缝完成后注意浇水养生。

3.5.3.4.4.3勾缝砂浆宜用过筛砂,勾缝砂浆强度不低于砌体砂浆强度,勾缝应嵌入砌缝内20mm,缝槽深度不足时,应凿够深度后再勾缝。除料石砌体勾缝外,其他砌体勾缝一般勾平整。片石、块石、粗料石缝宽不宜大于20mm,细料石缝宽不宜大于5mm。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