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家运天城住宅小区B组团农贸市场施工组织设计

安顺市家运天城住宅小区B组团农贸市场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09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安顺市家运天城住宅小区B组团农贸市场施工组织设计

1.1.1.项目概况 4

1.1.2.建筑概况 4

1.1.3.结构概况 5

DB50T 548.2-2014 重庆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规范 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线(高清版)1.1.4.给排水特征 6

1.1.5.电气特征 7

1.1.6.编制依据 3

2.1.1.施工组织机构 8

2.1.2.施工安排 9

2.1.3.施工准备 10

三、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和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案 12

3.1.1.施工测量 12

3.1.2.基础工程 15

3.1.3.主体结构工程 17

3.1.4.装饰装修工程: 36

3.1.5.脚手架工程 42

3.1.6.管道施工 43

3.1.7.电气施工 53

四、专项施工方案 56

4.1详见附件专项施工方案 56

五、施工模架、支撑,脚手架,楼板加固分析计算书 56

5.1详见专项施工方案内计算书 56

六、施工实施目标、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56

6.1.1工程实施目标 56

6.1.2.质量目标 57

6.1.3.施工环保目标 57

6.1.4.工程回访及服务目标 57

6.1.5.安全、文明施工目标 57

6.2.1.施工进度计划(或工期网络图) 57

6.3.1施工进度施工工期保证措施 59

七、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及临水、临电设计计算书 63

7.1.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说明 63

7.2.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63

7.3.主要临时设施布置 64

7.4.施工临时用水 65

7.5.施工临时用电 66

八、劳动力和材料的投入计划 68

8.1.1.劳动力投入计划 68

8.2.1.材料投入计划 70

九、机械设备投入计划及保证措施 71

9.1.1主要施工设备表 71

9.1.2各阶段机械设备保证措施 72

十、检验试验计划 75

10.1.1.现场试验人员 75

10.2.1.试验检测的材料 75

10.3.1.材料源选择和材料标准试验计划 75

十一、工程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78

11.1.1.质量保证体系 78

11.2.1.组织措施 78

11.3.1.管理措施 80

11.4.1.分部分项工程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81

十二、安全文明生产技术措施 95

12.1.1.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95

12.2.1.文明施工技术措施 111

十三、冬、雨季施工措施 117

13.1.1冬季施工 117

13.2.1雨季施工 121

十四、节能降耗措施 122

14.1.1.加强资源管理,科学合理的利用资源 122

1.1.1.1设计文件:安顺市家运天城住宅小区B组团农贸市场工程工程招标书;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研究院设计的本工程建筑、结构、安装施工图纸;及设计变更通知单;

1.1.1.2施工现场情况;

1.1.1.3现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房屋建筑强制性条文、建筑质量管理条例等;

1)、本工程为安顺市家运天城住宅小区B组团农贸市场工程建设项目。

2)、建设地点:安顺市西秀区东二环

3)、本工程总建筑面积:228088.91㎡,其中:

12号楼建筑面积:1258.359平方米,12楼共7层,建筑层数为地下一层为商铺,地上六层为住房建筑,建筑总高度:18.7米,层高为3.9米。本建筑物±0.00设计标高相当于绝对标高1368.800;

13号楼建筑面积:2584.31平方米,13#楼共7层,建筑层数为地下一层为商铺,地上六层为住房建筑,建筑总高度:18.7米,层高为3.9米。本建筑物±0.00设计标高相当于绝对标高1386.800;

14号楼建筑面积:5240.65平方米,14#楼共7层,地上6层,地下1层,建筑总高度:18.7米;层高为:3.9米。本建筑物±0.00设计标高相当于绝对标高1385.100;

5)、本工程结构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一级,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安全等级为二级,耐火等级为一级;

6)、本工程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根据地勘资料及结构底层内力,地基持力层为中风化白云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4500Kpa,设计采用人工挖孔嵌岩灌注桩。

1.1.2.1.墙体:本工程为框架结构,外围护墙采用200mm厚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室内分户墙、分隔墙采用页岩空心砖砌块砌筑。特殊部位及其所用墙材有:厨房、卫生间等受潮湿环境或受冷热环境交替影响的房间隔墙为页岩实心砖砌块。女儿墙采用页岩实心砖砌块。当砌体墙垛小于300时,应用C20素混凝土浇筑。诉讼

1.1.2.3.外装修:本工程外装修主要采油性防水漆及陶瓷饰面砖镶贴两者相结合。

1.1.2.4.内装修:户内房间采用水泥砂浆抹灰清光,公共走道采用水泥砂浆抹灰清光→满刮腻子,入口大堂室内墙面采用水泥饰面砖,电梯机房孔矿棉吸音板内墙

1.1.2.5.地面:建筑一层除楼梯间外所有地面采用提浆地面,楼梯间、屋面电梯机房、电气井、水管井地面采用水泥瓜米石楼地面,二次装修房间,开敞阳台采用水泥砂浆楼面,楼梯间、户内房间采用水泥石屑楼面。

1.1.3.1主体结构抗震等级

1.1.3.1.1本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结构抗震等级提高一级建筑场地类别为:I类。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为重点设防类,按抗震烈度为7度的要求加强抗震措施。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1组。

1.1.3.2结构形式为框肢剪力墙,使用年限为:50年。

1.1.3.3本工程建筑物耐火等级为一级,安全等级为二级。

1.1.3.4基础设计等级:柱下独立基础及墙下条形基础,地下室底板及挡墙防水等级均为P8。

6.本工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应符合以下环境类别的要求:埋入土层的地下室(与岩土直接接触的钢筋混凝土侧墙、柱、地下室底板、基础、车库屋面及集水坑等)及屋顶或露天的梁板为二(a)类,其它为一类。

1.1.4.给排水特征

本工程设有生活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雨水及污水废水系统。

1.1.4.1.生活给水系统

1.1.4.1.1.水源为市政给水管网,从西侧的市政给水管道引入两路DN150的总管,在本项目区域内形成环网供水。用水均直接由市政给水进水管供给,7至13层给水管由设在本项目区内东北方的室外无负压增压给水设备供给。

1.1.4.1.2.供水压力0.2Mpa,两路DN150管道引入院内。供水方式:地下层及一层由市政管网直供给,一层以上由无负压供水设备恒压供给。

1.1.4.3.排水系统

本工程采用污废合流制,生活污水先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室外污水管,雨水直接排入室外雨水管,室外分别设置污水管网、废水管网、雨水管网。

室外地面雨水经雨水口由室外雨水管汇集,排至市政雨水管网。

1.1.4.4.消防用水水源为市政给水管网,消火栓用水量:室内外消火栓用水量均为20L/S,火灾延续时间2小时;自动喷淋灭火系统用水量均为30L/S,火灾延续时间1小时。

1.1.5.1本工程在室外设一变配电所,由高低压配电室、变压器室、柴油发机房组成。高压配电系统为单母线运行,设有六台高压环网柜。

1.1.5.2.大楼消防设备电源(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消防电梯、防排烟设施、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装置)、应急照明、地下室照明、主要通道照明、门厅、客梯、排污泵、生活泵、自动灭火系统为二级负荷;其它为三级负荷。

1.1.5.4.1.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

1.1.5.4.2.消防控制室设在首层,并设有直接通往室外的出口。

1.1.5.4.3.消防联动控制:火灾报警后,消防控制室应根据火灾情况控制相关层的排烟阀、电动防火阀、并启动相应排烟风机。排烟阀280℃熔断关闭,防火阀70℃电控关,阀、风机的动作信号要反馈至消防控制室。

1.1.5.4.4.在消防控制室,对消火栓泵、自动喷洒泵、防排烟风机,即可通过现场模块进行自动控制也可在联动控制台上通过硬线(直配线)手动控制,并接收其返馈信号。

2.1.1.施工组织机构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进场后先进行临水、临电、办公、住宿及施工现场道路的设计施工。尽快完成临时设施的建设等施工准备工作后,进行土方的工程,同时做好降水工作。

2.1.2.1.基础及主体层施工阶段,

本阶段以结构为先导,加大人、财、物的投入,配备足够的模板、架料和设备。安装预留预埋、防水和其他专业管线的敷设施工等将适时插入。组织合理的流水施工,确保模板、周转架料科学合理的周转使用。主体框架施工至四层后插入围护结构施工。

2.1.2.2.装饰装修与安装工程

室内装饰在楼层间形成流水施工,装饰工程施工遵循先上后下,先湿作业后干作业,先内后外的原则进行。各专业安装工程随土建工程进度插入施工,互相协调配备。安装工程施工总体按照“先内后外,先下后上,先主管后支管,先预制后安装”的原则,实行平面分区、分楼层、立体交叉作业的施工方法。在专业施工阶段,应本着“电让水”的原则组织施工。配合装饰阶段先进行安装施工,为装修及其他专业施工提供作业面,待各专业的安装工程完成后再进行竣工验收前的单体和联合调试。

2.1.2.3.综合调试、竣工收尾阶段

本阶段是一个重要的工程质量验证阶段,我们一方面对各专业进行综合调试,同时加紧整个工程的整套收尾,清洁卫生和成品保护,搞好安装及设备调试,引好室外管线,加紧各项交工技术资料的整理,确保工程的一次验收成功

2.1.3.1.现场准备

开工时根据国际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和职业健康卫生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及我企业环境与安全职业卫生管理程序文件,制定科学的平面布置和管理措施,严格按公司文明标准化建设的标准进行现场平面、空间的分配,实施动态化管理。具体准备工作如下:

2.1.3.1.1.办理好坐标控制点,高程控制点的移交及现场复核,并以此为依据建立现场测量控制网。

2.1.3.1.1.2.根据现场实际,布置封闭式围墙。

2.1.3.1.1..对施工场地临时施工道路、材料堆场等区域进行硬化,根据施工总平面图的要求搭设临建、设置好材料堆场、布置施工机械、布置临水及临电线路。

2.1.3.1.1.4.严格按照单位CI标准对整个施工现场进行CI设计,推行目视管理,从标识、美化等各个角度完善施工形象,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施工气氛。

2.1.3.1.1.5.积极协调有关市政、规划、市容、环保、卫生、交通、治安等部门的关系,办理相关手续。

2.1.3.1.1.6.按施工进度计划安排,积极组织合格的材料设备进场。

2.1.3.2.技术准备

2.1.3.2.1.熟悉及会审图纸: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图纸和地质资料,配备必要的标准图集和规范、规程,组织有关人员熟悉图纸,提出问题,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图纸会审,并做好会审记录。

2.1.3.2.2.原始资料调查分析:通过施工地区的气象、现场周围情况、建材市场供应状况等项调查,为总平面布置和施工组织设计提供依据。

2.1.3.2.3.编制施工图预算和施工预算:根据施工图纸,计算工程量,列出各施工阶段主要工种、劳动力、主要材料的需用量及主要施工机械台班需用量表,为编制工程进度计划提供依据,再根据劳动定额编制施工预算,进行两算对比。

2.1.3.2.4.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在本施工组织设计的指导下,按设计要求,根据工程特点,结合现场环境及本单位情况,进一步细化编制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采用行之有效的施工方法,科学、合理地编制施工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做到质量优、工期短、无重大事故。

2.1.3.2.5.分别作好技术和安全交底工作,实行层层交底,并将书面交底存档。

2.1.3.2.6.根据阶段施工进度提前向公司试验室申请砼和砂浆配比,并及时向班组交底。

2.1.3.2.7.资料准备:遵照公司及质监站的有关规定,开工前准备好各种样表,施工中随时整理装订成册。

2.1.3.3.物资、劳动力组织准备:

2.1.3.3.1.根据工程规模,结构特点和复杂程度,遵循合理分工与密切协作的原则,组织高效率的施工组织班子。

2.1.3.3.2.做好职工入场教育工作,按照开工日期和劳动力需要量计划,分别组织工人分批进场,安排好职工生活,并进行安全、防火、文明施工和遵纪守法教育,使职工严格遵守上级颁发的各项规章制度。

2.1.3.3.3.对特殊工种进行上岗前的培训,无上岗证者严禁进入现场施工。

2.1.3.3.4.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分阶段提出材料、机具需用计划,安排好进场时间。

2.1.3.3.5.选择全格供应商,组织好货源,把好材料关。

2.1.3.4.作业队伍的准备

根据工程特点及施工进度安排,准备技术精湛、工作认真负责的专业班组。所有班组上岗前,均先由项目技术、质量、安全等方面负责人结合工程特点作好详细的交底。

2.1.3.5.资金准备

为保证工程按施工进度计划正常进行,我公司设立专门的帐户,负责本工程的资金调度,并预拨一定资金,作为项目启动资金,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三、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和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案

3.1.1.1.施工测量工艺:

建筑物的定位放线→确认或复查定位依据→根据设计定位条件测设“建筑物矩形控制图”→测定轴线控制桩→测定大角桩及轴线桩→建筑物的基础放线→检测轴线控制桩→投测四大角及主轴线→测定基础细部线位→砼达到规定强度→各层的标高控制→测定±0.00水准点或水平线→建筑物垂直度控制→测定四大角轴线延长线桩→以1层轴线位置为准,在四角轴线上向上逐层投测→各层以投测的大角轴线,测定其他轴线。

3.1.1.2.测量定位

根据工程特点,施工测量的主要工作是标高传递和轴线测设以及建筑主轴线的定位。

3.1.1.2.1.标高传递:

3.1.1.2.1.1.首先,根据甲方提供的水准基点,用水准仪引测定出现场的标高控制点在施工过程现场周边稳固的建筑或构筑物上,并利用标高控制点进行地下部分施工过程中的标高施测和控制。

3.1.1.2.1.2.利用标高控制点,用水准仪精确测定出标高引测点在建筑物边柱或外墙上。选几点较方便向上丈量的点作为±0.000以上层的起始标高引测点。标高引测点的相对标高均统一采用+0.50m。

3.1.1.2.1.3.±0.000层以上的标高引测采用50m钢尺向上引测,引测时,用钢尺沿垂直方向从标高引测点向上量至施工层,定出两点正(+)米数的标高点,然后将水准仪架设在施工层上,以引测上来的两点标高点,一点作后视,一点作校核,进行抄平,施测出其余各点以作为施工的依据。为方便记忆和施工,每层标高均测定出本结构楼面标高的+0.500m。以后各施工层均用此法进行引测。

3.1.1.2.2.轴线测设:

3.1.1.2.2.1.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建立轴线平面方格控制网。选择有代表性的纵、横轴线形成方格控制网作为建筑物轴线控制的依据。

3.1.1.2.2.2.在施工层楼板砼浇捣完毕后,将经纬仪分别架设在各主控轴线(代用轴线)控制点上,照准各相对应的轴线后视点,将轴线设测到楼板边缘或柱顶上。同法倒镜再标出一点,前后正、倒镜两点位置应一致,若误差在允许范围以内时,则取其中点。当纵横主轴线均投测至施工层上面后,再将经纬仪架设在楼面上,用正倒镜法,将投测在楼板或柱顶上的各轴线的对应点连成一线,并在楼板面上弹上墨线,以此作为基线,其余轴线以此为准绳,根据设计图上标注的尺寸,用钢尺丈量出来。

3.1.1.2.2.3.在投测轴线的过程中,各主控制线和校核线闭合或误差在允许范围时,即说明设测的轴线是正确的。若超过允许误差范围时,必须查明原因,进行重测,以保证轴线投测的精度达到规范的要求。

3.1.1.3.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案

测量工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主要有轴线不闭合、精度低、误差大、角度不符合设计等。解决方案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3.1.1.3.1.人员上选用有经验的测量工程师负责该项目测量工作,其他测量人员选用熟悉本业务的人员。

3.1.1.3.2.测量仪器选用精度高的全站仪及钢尺。

3.1.1.3.3.充分学习图纸,理解设计意图,熟悉各部位相互之间的关系等。

3.1.1.3.4.应遵守先整体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程序(即先测设场地整体的平面和标高控制网,再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局部结构的定位、放线和抄平)。

3.1.1.3.5.实地测设工作要坚持科学、简捷,精度要合理、相称的工作原则。在测量精度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

3.1.1.3.6.坚持计算机工作和测量作业步步有校核的工作方法,随时取消误差,避免误差积累。

3.1.1.3.7.严格按规程作业,观测误差必须小于限差。观测中应提出预防性要求,对系统误差要采取措施进行改正(如量距中的尺长、温度和倾斜改正;又如经纬仪作竖向投测时,取盘左、盘右观测的平均值,以抵消视准轴和横轴的误差。

3.1.1.3.8.检查、校核与放线测设分开的原则(主要指观测人员、计算方法、所用仪器、测设方法和观测路线等)。

3.1.1.3.9.认真积累原始资料,做好观测记录,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测设水平。

3.1.2.1.基坑(槽)石方开挖

3.1.2.1.1.本工程独立基础及条形基础基坑的石方原则上采用人工开挖,石方采用松动爆破后人工清理。根据地质堪察资料,为加快施工进度,施工中采用小型凿岩机开挖出独立基础,人工开条形基础,开挖到距基底标高0.5米左右时,采用人工凿石。

3.1.2.1.2.基坑石方开挖前认真作好轴线的控制桩和标高的控制桩。合理确定挖槽断面,开挖时施工员根据开挖情况、深度及有无地下水等情况,合理确定挖槽断面。石方堆放在安全、可靠的位置。

3.1.2.1.3.为保证其他工序有足够操作面,根据该位置的石方情况,基坑断面严格按规范要求开挖。

3.1.2.1.4.石方采用机械凿石,人工清理,对倾斜过大的岩石采取分层留台开挖,基底局部不平的地方采用人工硬凿,对松动的石块必需清理干净。开挖过程中施工员要经常复核标高、轴线,尽量避免超挖和挖偏。

3.1.2.1.5.石方开挖时,边坡顶堆石高度不得超过1.5米,距沟槽边缘不少于1.0米,以免造成基槽塌方,如遇下雨,基坑内积水应用水泵及时抽出,基坑开挖石方(除留回填土之外)及时运出施工现场,避免塌方造成安全事故。

3.1.2.2.基础混凝土施工

3.1.2.2.1.基础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和木模板配合。

3.1.2.2.2.钢筋工程:钢筋采用现场加工,现场绑扎。具体操作工艺及要求参考主体结构施工方案。

3.1.2.2.3.混凝土工程:基础混凝土为商品混凝土,具体操作工艺及要求参考主体结构施工方案。独立基础、墙下条形基础C35;基础下素砼垫层为C20。

3.1.2.3.土方回填

3.1.2.3.1.回填材料采用粘性土,预先对土的含水率进行试验,使其含水率控制最佳含水率在允许值之内。

3.1.2.3.3.控制每层填土厚度不超过300,将土铺平后,用蛙式打夯机压实。

3.1.2.3.4.每层施工完毕,进行环刀取样试验,压实系数不小于0.9后方进行下一层的施工。

3.1.2.4.基础梁及底板混凝土施工

3.1.2.4.1.基础梁模板采用砖地模。

3.1.2.4.2.钢筋工程:钢筋采用现场加工,现场绑扎。具体操作工艺及要求参考主体结构施工方案。

3.1.2.4.3.混凝土工程:基础混凝土现采用商品混凝土,具体操作工艺及要求参考主体结构施工方案。

3.1.3.主体结构工程

3.1.3.1.施工顺序:

抄平放线→柱绑筋→柱支模→柱浇砼→梁、楼板支模→梁、楼板钢筋绑扎→浇梁、楼板砼→养护→拆模→填充墙砖砌体。

3.1.3.2.施工测量放线:

3.1.3.2.1.施工至首层楼板时,将建筑物控制点由室外引至室内,首层以上各层的轴线由内控点采用激光经纬仪向上引测,所以应及时在首层楼板预埋钢板,首层楼板混凝土浇筑后,依据建筑物控制网测设外控点。外控点应组成闭合图形,布设方案应提交监理审批。在各楼层或施工段上形成闭合图形,投测后必须校核边长和夹角。

3.1.3.2.2.高程控制应由首层标高控制线向上引测,每次引测均应由首层开始垂直向上用钢尺量距,用水准仪抄平,同样要注意悬挂标准重物,并进行尺长和温度改正,每次引测还应由首层三个不同地方向上引测,然后在同层进行闭合校核,校核无误后进行闭合调整,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后方可使用。标高引测时应注意层高和全高误差的控制,层高允许误差±3mm,全高±20mm。

3.1.3.3.钢筋工程

3.1.3.3.1.钢筋加工:

3.1.3.3.1.2.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的表面应清洁、无损伤,油渍、漆污和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

3.1.3.3.1.3.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曲折。调直钢筋时,Ⅰ级钢筋冷拉率不宜大于4%。

3.1.3.3.1.4.Ⅰ级钢筋末端需要作180度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3.1.3.3.1.5.当设计要求钢筋末端需要作135度弯钩时,Ⅱ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按设计要求确定。

3.1.3.3.1..钢筋作不大于90度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3.1.3.3.2.钢筋接头:

3.1.3.3.2.1.接头位置设置在受力较小处:框架梁上部筋在跨中1/3区段内,下部筋在距端支座1/3范围内;楼板钢筋参照框架梁钢筋范围的为1/4。采购时选用定长定尺,以便接头位置调整。框架柱主筋采用电渣压压力焊接头,框架梁纵梁:直径大于等于20时采用滚压直螺纹A级接头;同一构件内接头应相互错开满足规范要求。

3.1.3.3.2.2.各受力钢筋之间的绑扎接头位置相互错开,从任一绑扎接头中心至搭接长度的1.3倍区段范围内,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受拉区不超过25%,受压区不超过50%。

3.1.3.3.2.3.绑扎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

3.1.3.3.2.4.绑扎接头搭接长度范围内,当搭接钢筋为受拉时,其箍筋间距不大于5d,且不大于100mm;当搭接钢筋为受压时,其箍筋间距不大于10d,且不大于200mm(d为受力钢筋中的最小直径)。

3.1.3.3.3.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

3.1.3.3.3.1.各部位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3.1.3.3.3.2.顶板保护层垫块按1.0m×1.0m梅花型布置,防止过疏造成钢筋紧贴模板,拆模后露筋。

3.1.3.3.4.柱钢筋绑扎:

套柱箍筋时要注意箍筋的开口应相互错开,箍筋绑扎前,要先在立好的柱子竖向钢筋上,用粉笔画出箍筋间距,然后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进行绑扎。根据抗震要求,柱箍筋弯钩为135度,平直段不小于10d。柱钢筋绑扎主要控制要点为首先主筋位置要准确,根据放线结果及时将位移钢筋进行调整,这样才能保证主筋和箍筋均到位;其次禁止将箍筋掰开后往主筋上套,应将箍筋从上套入主筋。

3.1.3.3.5.梁钢筋绑扎:

梁高较小时,梁的钢筋架空在梁顶上绑扎,然后再落位;梁高度较大时,梁的钢筋宜在梁底模上绑扎,其侧模后装,箍筋的接头应交错布置在两根架立钢筋上,板、主次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居中,主梁的钢筋在下。交叉点钢筋稠密,要注意梁顶面主筋的净距不少于30mm,以利浇筑砼。梁与柱一侧平齐时,梁的纵筋应于柱竖筋内侧通过。梁的纵筋的搭接长度要同时满足图纸及规范的要求,上筋在跨中搭接,下筋在支座处搭接,同一截面内钢筋搭接根数应不多于同边钢筋数的一半。

3.1.3.3.6.楼板钢筋绑扎

3.1.3.3.6.1.清理模板上面的杂物,用粉笔在模板上划好主筋、分布筋间距。按划好的间距,先摆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预应力筋、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固定。绑扎板筋时用八字扣,相交点全部绑扎。如板为双层钢筋,两层筋之间须加马凳,以确保上部钢筋的位置。负弯矩钢筋每个相交点均要绑扎。

3.1.3.3.6.2.在钢筋下面垫好砂浆垫块,间距1.0m,垫块的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3.1.3.3.7.楼梯钢筋绑扎:

3.1.3.3.7.1.工艺流程:划位置线→绑主筋→绑分布筋→绑踏步筋。

3.1.3.3.7.2.在楼梯底模上划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线。根据设计图纸中主筋、分布筋的方向,先绑扎主筋后绑扎分布筋,每个交点均应绑扎。

3.1.3.3.7.3.板筋绑完,待踏步模板吊绑支好后,再绑扎踏步钢筋。主筋接头的数量和位置均要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3.1.3.3.8.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案:

3.1.3.3.8.1.严把钢筋进场关:凡是进场的钢筋原材均按试验规定抽样进行复试,复试结果必须经监理审查批准。

3.1.3.3.8.2.严把审图关:专派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审图和钢筋翻样工作,若钢筋过密一定要提前放样,提前采取措施。

3.1.3.3.8.3.控制钢筋下料成型:钢筋成型均在现场加工棚集中加工,为保证下料和成型尺寸准确,现场技术人员要亲自到加工现场进行交底,并派专人在加工现场负责监督检查钢筋的加工成型质量。同时加工好的钢筋还要再次经过严格挑选,有效的控制下料成型质量。

3.1.3.3.8.4.锚固、接头长度要用尺检验,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3.1.3.3.8.5.坚持两次放线:在梁、板模板支完后进行一次放线,根据放线调整竖向钢筋位置,梁、板钢筋绑扎完成后再进行第二次放线,进一步校正竖向钢筋位置,准确无误后方可浇筑梁板混凝土。

3.1.3.3.8.6.在柱模板上口加贴模定位定距箍,该箍应有足够的刚度,以保证构件截面钢筋位置准确,混凝土保护层均匀。

3.1.3.3.8.7.施工缝位置钢筋定位,用卡茬木方放在两皮钢筋之间和下铁钢筋保护层处,并用钢筋马凳支撑,钢筋马凳放在垫块上。

3.1.3.3.8.8.控制垫块的验收和绑扎。在技术交底中进一步明确垫块的绑扎位置。垫块使用前必须经过认真挑选,分规格存放,做好标识,注明规格及使用部位,绑扎时要逐一检查,确保绑扎牢固。

3.1.3.3.8.9.钢筋绑扎成型后,不准踩踏,尤其是负筋部位,浇筑混凝土时,振捣棒不准触动钢筋,并设专人随时校正钢筋位置。

3.1.3.3.8.10.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派专人负责及时调整柱钢筋的位置,纠正浇筑混凝土所产生的钢筋位移,及时清理粘在柱钢筋上的砂浆。

3.1.3.3.8.11.钢筋工程施工要严格执行《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02)。

3.1.3.4.模板工程

3.1.3.4.1.模板施工技术工艺

3.1.3.4.1.1.柱模板:放线→设置定位基准→第一块模板安装就位→安装支撑→邻侧模板安装就位→连接二块模板,安装第二块模板支撑→安装第三、四块模板及支撑→调直纠偏→安装柱箍→全面检查校正→柱模群体固定→清除柱模内杂物、封闭清扫口。

3.1.3.4.1.2.梁模板:放线→搭设支模架→安装梁底模→梁模起拱→绑扎钢筋与垫块→安装两侧模板→固定梁夹→安装梁柱节点模板→检查校正→安梁口卡→相邻梁模固定。

3.1.3.4.1.3.楼面模板:复核板底标高→搭设支模架→安放龙骨→安装模板(铺放密肋楼板模板)→安装柱、梁、板节点模板→安放预埋件及预留孔模板等→检查校正→交付验收。

3.1.3.4.2.模板及支撑体系

3.1.3.4.2.1.根据结构特点,采用两种模板及支撑体系方案,保证混凝土的内在及外观质量。施工前要根据结构荷载和施工荷载对支撑体系进行计算和验算,以保证体系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模板工程验收严格执行《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3.1.3.4.2.2.顶板、梁模板采用竹胶合板模板,用木方作龙骨(间距300)。

3.1.3.4.2.3.首层柱柱模采用竹胶合板模板,保证混凝土的内在及外观质量。底下缝提前用砂浆封度,避免漏浆。

3.1.3.4.2.4.预留洞口模板:采用竹胶合板定型制作成工具式模板,整装散拆。

3.1.3.4.2.5.楼梯模板采用竹胶合板模板。侧模部分用木模镶补,楼梯模板安装前先在楼梯间墙上按照设计标高弹出楼梯段踏步及平台板的位置线。

3.1.3.4.2.6.模板安装完后,要全面检查,牢固稳定后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构件跨度超过4m时,支模时按实际跨度的1/1000—3/1000进行起拱。

3.1.3.4.2.7.模板拆除前首先对同条件养护试块进行试压,根据试压强度决定拆模时间。拆除模板的顺序和安装顺序相反,模板吊运拆除时要平稳准确,不得碰撞砼表面。侧模的拆除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后方可进行。梁板底模,要根据同条件试块试压强度达到下表规定后方可拆除。

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

3.1.3.4.3.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案

3.1.3.4.3.1.工程施工前期,精心设计,认真加工,严格按照本工程的要求和特殊性设计、制作和质量监控,全面保证工程质量。

3.1.3.4.3.2.模板进场前,根据模板方案、项目部的进度安排及流水段划分情况,对模板进行设计编号和使用部位编号,有次序地安排模板分批进场,保证现场施工的需求又避免占用现场更多的地方放置模板。

3.1.3.4.3.3.模板施工应完全按照现场文明施工方法,遵守现场安全施工守则,确保施工安全文明。

3.1.3.4.3.4.模板所有零配件以及架体应安装牢固可靠,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

3.1.3.4.3.5.支模时,严格按照模板的施工方案执行。

3.1.3.4.3.6.施工中随时检查模板支撑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3.1.3.4.3.7.梁板模板施工时,要按规范及设计要求起拱。

3.1.3.4.3.8.竖向构件吊垂线,梁及悬挑结构采用拉通线的方法,并坚持在打混凝土时不撤线,随时观察模板变形,及时调整模板。

3.1.3.4.3.9.在楼板和梁端适当位置设置清扫口,浇筑混凝土前,配置空压机配合清理模板内杂物。

3.1.3.4.3.10.控制拆模时间,留设同条件养护试块某带肋梁筏板基础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按规范要求决定拆模与否。

3.1.3.4.3.11.为保证脱模效果,使用水质脱模剂,涂刷时要均匀。

3.1.3.5.混凝土工程

本工程混凝土主要采用商拌混凝土。

3.1.3.5.1.砼施工技术工艺:

TBT 3397-2015 CRTS双块式无砟轨道混凝土轨枕.pdf配合比计算→原材料计算、外加剂配制→砼搅拌(坍落度测定、试块制作)→砼运输→砼浇筑、振捣→砼养护。

3.1.3.5.2.原材料控制: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