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级配碎石试验段施工工艺总结报告

路基级配碎石试验段施工工艺总结报告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539.65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路基级配碎石试验段施工工艺总结报告

路基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试验段

2、试验段工程概述 4

汽车修理厂地坪施工工艺2.2地层岩性及工程地质条件 5

2.3特殊地质、不良地质及地质构造 5

2.4水文地质条件 5

2.5路基支挡工程与边坡加固防护 5

3、试验段试验的目的和范围 5

3.1试验段试验的目的 5

4、施工人员、机械设备及测量、检测仪器、设备投入情况 6

4.1参加施工人员进场情况 6

4.2投入试验段施工的机械设备 8

4.3测量、检测仪器设备的配备 9

5.2施工方案概述 10

5.3.1机械准备 10

5.3.2材料准备 10

5.3.3下承层准备 10

5.3.4测量准备 10

6、试验参数选择 11

6.3压实机械及压实遍数 12

8、沉降及位移观测 12

8.1沉降变形观测设备要求: 12

8.2埋设沉降桩 12

8.3沉降变形观测点设置要求 13

8.4沉降评估方法和判定标准 15

8.4.1观测资料整理 15

8.4.2路基沉降分析评估 16

8.4.3路基评估方法 17

8.4.4评估标准 17

8.4.5无砟轨道路基的变形控制要求 18

8.5沉降观测工艺流程 18

8.6控制工后沉降的措施 18

9、资料整理和汇总 19

10、施工进度安排 19

11、质量保证措施 20

12、安全保证措施 20

路基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案

1.1《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1.7《新建铁路杭州至长沙客运专线首次设计技术交底资料》;

1.8《新建铁路杭州至长沙铁路客运专线施工图》路基工程设计详图集;

1.9《DK506+369.005~DK508+655.605区间路基设计图》;

1.10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当地资源、交通状况及施工环境等调查资料;

1.11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的相关文件要求。

1.12我项目部所拥有的技术装备力量、机械设备状况、管理水平、工法及科技成果和多年积累的工程施工经验;

DK506+369~DK508+655.6区间路基位于瓦子陂特大桥与下埠特大桥之间,含桥梁与路基的路基过渡段(DK506+369~DK506+425),该过渡段段路基设计为深路堤结构,总长度为56m,根据设计要求设置摩擦板及端刺结构,其过渡段路基基床表层以下采取级配碎石掺3%填筑。设计要求下挖至基床底层后换填1.15m级配碎石掺3%水泥,基床表层填筑高度0.4m,采用级配碎石5%水泥填筑;该地段为丘陵区,丘坡低缓和,丘坡植被茂密,以灌木为主;施工所需的便道已经修通,所有物资材料均可便利的通过便道进入施工现场。。

2.2地层岩性及工程地质条件

丘坡表层为粉质黏土,褐黄色,棕红色,硬塑,厚度约1~2.5m;下伏基岩为(Pt)千枚岩,强~弱风化,浅黄色,土黄色、青灰色,岩体破碎,鳞片状结构,千枚状构造,节理发育,节理面见铁质侵染,呈锈红色;强风化层厚度约9~10m。

2.3特殊地质、不良地质及地质构造

本段路基地震峰值加速度0.05g

丘坡地下水不发育,为少量基岩裂隙水,地下水位3.6~8.0m。地表水有酸性侵蚀、二氧化碳侵蚀、化学作用等级为H2,无氯盐侵蚀;地下水有酸性侵蚀、二氧化碳侵蚀、化学作用等级为H2。

2.5路基支挡工程与边坡加固防护

采取路堤C30片石挡土墙及边坡C25空心砖内客土植草。

以DK506+380处断面为例。

3、试验段试验的目的和范围

3.1试验段试验的目的

②选定满足施工要求的压实机具、所用填料、压实条件下合理的松铺厚度、压实遍数和施工最佳控制含水量等工艺参数。

③选定经济、合理、准确的检测手段。为以后大面积桥桥间短路基换填级配碎石掺水泥填筑施工积累施工经验和现场检测数据。

①试验段施工路基基床表层以下1.15m厚换填级配碎石掺5%水泥施工(含检测手段)。

②路基基底沉降观测和路基面沉降观测。

4、施工人员、机械设备及测量、检测仪器、设备投入情况

4.1参加施工人员进场情况

①管理、技术、质检、检测人员已全部到位,人员名单及相关资料见表1。

②生产工人参加试验段施工的生产工人有工班长和32名机械、汽车司机。

表2:第十架子队主要施工人员

技术负责人罗伟雄:全面负责试验段施工的技术管理工作;主持编制试验段施工方案,组织解决试验段施工中的关键技术和重大技术难题,负责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以及先进技术成果在项目上的应用,指导施工技术有效开展技术管理工作。

路基架子队长蒋春发:全面负责本次试验段路基填筑施工现场的人员安排,材料、机械设备的调动等施工组织工作;抓好施工中的质量、安全、工期和现场管理工作,处理施工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路基工班长冷志成:负责施工现场的生产管理,配合副队长组织生产,协调现场各施工人员、材料、机械设备等资源。抓好施工中的质量、安全、工期和现场管理工作,处理施工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架子队技术负责人赵磊:负责施工全过程中的技术管理工作,包括施工技术、试验、测量、生产调度等;负责编制试验段方案、施工工艺及操作细则;负责试验、测量指导工作,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方案,负责编制各工序技术文件并进行交底;参与编制试验段技术总结。

测量工程师王长鲁:负责施工过程中测量工作的复核、检查、监督,确保测量工作及时、准确、有序的开展,负责沉降观测工作的组织、复核、数据处理等工作。

质检工程师薛炳琪:负责施工的安全、质量管理工作规划,制定安全质量管理办法,负责制定安全质量工作目标、安全质量计划和实施方案,组织制定安全、质量保证措施,确保安全、质量目标的实现,制定安全质量检查制度,制定各工种岗位操作规程,对安全生产、劳动保护、质量进行定期和日常的监督检查;负责环境保护方案的制订;组织安全质量的检查评审,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活动和安全标准工地建设,负责安全质量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试验工程师杨金武:对所有试验项目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负责施工过程中试验工作的检查、监督,制定本试验段土工试验的具体实施方案,汇总试验段试验数据,编制土工试验总结报告。

试验员郭亚亚:对所有试验项目方案并实施;负责施工过程中试验工作、本试验段土工试验的具体实施,参与试验段试验数据整理,参与编制土工试验总结报告。

4.2投入试验段施工的机械设备

过渡段填筑主要采用挖掘机开挖土方,自卸车装运土方,推土机初步平整,振动式压路机碾压,平地机修整填筑表面。所需机械设备见表:4。

表4:投入试验段施工机械表

4.3测量、检测仪器设备的配备

表5:测量/检测仪器设备表

5.1级配碎石工艺流程图

级配碎石由建设在7#混凝土拌和站内的级配碎石拌和站统一拌合。拌和站内设1台300T/h的拌合机组,各种规格材料采取电子自动计量设备控制,拌和机组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整个进料、拌和、出料过程为连续作业,通过配电箱和电脑控制,基本为机械化作业。级配碎石拌合完成后,通过自卸卡车运输至施工现场,采用推土机进行摊铺,平地机进行整平,压路机压实。拌制好的级配碎石运至施工现场之后,前3车每车做一次含水率试验,后面每5车做一次含水率试验,确保材料最优含水率符合要求。为了保证施工质量,要求级配碎石从拌合完毕至施工完毕,其施工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进行级配碎石填筑试验前,必须对拌和站进行验收。施工现场,必须准备好推土机、平地机、压路机、洒水车等机械设备。

为了保证级配碎石材料符合设计要求,选用大粒径、中粒径、小粒径和石屑四种规格的材料进行备料。材料中,针片状碎石含量不超过20%,质软、易碎的碎石含量不超过10%,粘土团及有机物含量不超过2%。

路堑开挖至设计标高时,检查其表面平整度及路拱设置情况。同时,采取重力式动力触探仪对地基承载力进行检测,地基承载力必须保证大于180KPa,否则需要报请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建设单位进行变更处理,采取如PHC预应力管桩等地基加固措施。

在下承层上恢复中线,并且每隔10m设置一个观测断面,每个断面布置3个标高控制点,分别在中线上以及路肩边缘0.3~0.5m的位置。

拌和站验收完成后使用前,必须请监理工程师进行试拌以调整拌合参数。

为便于现场布料需要,运输混合料的自卸卡车尽可能的使用同一种型号的车辆,在装车时控制每车的量大致一致。运输工程中,应保持平稳匀速,以避免混合料的离析。

混合料运输至现场后,采取推土机进行摊铺,然后采用振动式压路机碾压,平地机修整填筑面。按自卸汽车每车的方量和松铺厚度计算每车填料可以摊铺的面积,用白灰打成方格网。如:每车填料10m3,松铺厚度30cm,可以摊铺33m2,就在填筑面上画出6×5.5m的方格,每个格子内倒土一车,保证摊铺厚度满足要求,以达到控制松铺厚度的目的。还可以在在已经平整的基面上每隔10m一个断面,打上钢桩(或木桩)将松铺厚度标记到桩上,按照桩上标志进行摊铺,保证各部摊铺厚度。

摊铺整平后,松铺厚度、平整度、横坡度和含水量符合要求即开始碾压。本试验段采用25T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时采取从两侧向中心的顺序,纵向进退式碾压,行与行轮迹重叠40cm,横向同层接头处重叠0.4~0.5m,相邻两区段纵向重叠1.0~1.5m,以保证无漏压、无死角,确保碾压的均匀性。

碾压方法为:静压一遍,弱振碾压一遍,强振碾压3遍后检测结果以后每压实一层检测一次结果,直至达到要求的压实度标准后弱振碾压一遍,最后再静压一遍消除轮迹。即:静压弱振强振弱压静压。碾压行驶速度开始时用慢速(宜为2~3km/h),最大速度不超过4km/h。

在每一层碾压三遍(静压、弱振、强振各一遍)后即用K30平板载荷仪检测地基系数K30、采用灌砂法检测压实系数K、采用Evd检测动态变形模量进行平行对比试验,直至达到的设计要求的压实指标:K≥0.95、K30≥150MPa/m、Evd≥50MPa。各项检测数据填写《路基试验段填筑记录表》,检测过程中,必须报请试验监理全过程旁站监督。

首先检测填料的含水量,施工前在试验室通过试验确定填料的最佳含水量,当填料含水量与其最佳含水量之差不超过±2%时立即予以摊铺整平,含水量达不到要求采取现场晾晒或喷洒水雾等方法实现。对于采用洒水或晾晒效果不大的填料应弃置不用。严禁在填料不满足要求的情况下进行摊铺。

6.3压实机械及压实遍数

摊铺整平后,松铺厚度、平整度、横坡度和含水量符合要求即开始碾压。本试验段采用22T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时采取从两侧向中心的顺序,纵向进退式碾压,行与行轮迹重叠40cm,横向同层接头处重叠0.4~0.5m,相邻两区段纵向重叠1.0~1.5m,以保证无漏压、无死角,确保碾压的均匀性。

碾压方法为:静压一遍,弱振碾压一遍,强振碾压3~6遍(同步检测结果),弱振碾压一遍,最后再静压一遍消除轮迹。即:静压弱振强振弱压静压。碾压行驶速度开始时用慢速(宜为2~3km/h),最大速度不超过4km/h。

根据《新建杭长铁路客运专线路基工程设计详图集》要求,当铺设CRTSⅡ型板的两桥间路基长度L大于150m之间时,路基过渡段采用摩擦板与大端刺。桥头3m倒梯形范围及摩擦板以下路基基床底层2.3m采用级配碎石掺3%水泥填筑,当中间存在挖方地段时,在路堑一侧顺原地面纵向开挖台阶,每级台阶自原坡面的挖入深度不应小于1.0m,台阶高度0.6m,基床底层换填1.15m的级配碎石掺3%水泥填筑,当挖方地段为弱~微风化硬质岩时,基床底层换填厚度不小于1.0m。压实标准应满足K≥0.95,K30≥150MPa,Evd≥50MPa。

8.1沉降变形观测设备要求:

路基面沉降观测桩、电子水准仪器按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单点沉降计、采用电子测试仪按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位移观测采用天宝M3全站仪进行水平位移观测。

开挖基底经碾压检测合格后,监测断面的设置根据路基工点的特点、长度、工程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监测断面数量,原则上每个工点应不少于2个监测断面,监测断面间距不大于50m;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高度小于5m的路堤及路堑可放宽到100m;过渡段和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的地段应适当加密。

路基面沉降监测:分别于路基中心、两侧路肩各一个监测点。每个监测断面共3个点。采用监测桩(包桩),路基成形后设置。

基底沉降监测:路基填筑前,分别于路基基底地面的线路中心(或当地表横坡大于20%时,于中心及较高侧左(或右)线外侧3.1m处)除预埋高精度智能型单点沉降计(或面沉降管)进行监测外,每隔一监测断面增设沉降板进行校核监测,各断面设1~2个测点。路基填筑前埋设。

沉降观测桩由φ20mm不锈钢棒、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底部焊接弯钩,长不小于40cm。沉降板由钢底板、金属侧杆(φ40mm厚壁镀锌铁管)及保护套管(直径不小于φ75mm,壁厚不小于4mm的硬PVC管)组成,钢底板尺寸为50cm×50cm,厚1cm,具体按设计图焊接组装。

单点沉降计采取智能数码单点位移计,属智能位移传感器,由沉降盘、智能电感磁通调频位移计、导磁体(赛杆)、蛇纹管、测杆、测杆直螺纹接头、锚头、测试导线等组成。单点沉降计等电测元件及检测仪器的选配,应选用高灵敏度、高精度、高可靠性及稳定性好的仪器。单点沉降计的主要技术指标:单点沉降计量程伟20cm,精度为0.5%量程;灵敏度为0.01%量程;长期稳定性精度为1%量程。

工作原理:埋在地表的沉降底板随地基沉降而下沉,通过连接在上面的测杆的传递测量其高程,测杆高程减去杆长即为沉降板高程,每次沉降差就是地表沉降值。

8.3沉降变形观测点设置要求

(1)路基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A、各部位观测点应设在同一横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更重要的是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

B、路基沉降监测分为:完整的沉降监测断面和一般的沉降监测断面。完整的沉降监测断面包括:在路基底部预埋一个单点数码沉降计及路基面沉降监测桩。

C、正线路堑地段,每50m设置一个一般的沉降监测断面。工点较短时,按填、挖分别设置。

根据路基施工设计图纸、路基试验段所处的位置及上述要求,在该段路基的基床底层填筑过程中需要进行沉降观测桩的预埋,具体预埋位置和数量下表所示:

DK506+369~DK506+425路基稳定沉降观测断面一览表

(2)路基位移观测点埋设要求

沉降观测桩:桩体选择Φ20mm不锈钢棒,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底部焊接弯钩,待基床表层施工完成后(有堆载预压地段在基床底层施工完成后)通过测量埋置在监测断面设计位置,埋置深度0.3m,桩周0.15m用M30水泥砂浆锚固,高出埋设表面5mm,表面做好防锈处理完成埋设后按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标准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

每个测试断面的单点位移计埋设完成后DB63/T 1721-2018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运维管理要求.pdf,使用水泥砂浆将孔内未回填的部分和沉降盘位置浇筑填满后,用原土盖使路基回复原样。位移计引出导线套钢丝波纹管进行保护,并挖槽集中从一侧引出路基,引入坡脚观测箱内,注意导线应适当松弛。

元件埋入之前因采取措施保证孔径满足安装要求,一般埋设完成后3~5天待缩孔完成后测试初读数。

(3)路基沉降观测的频度及沉降观测要求

A、用于观测位移及沉降的基桩,必须置于不受填土荷重影响的稳定地基内,基桩及位移观测桩在观测期间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

B、填筑观测控制标准:路堤中心线地面沉降速率每昼夜不大于1.0cm,坡脚水平位移速率每昼夜不大于0.5cm。如果超出此限应立即停止填筑,待观测值恢复到限界值以下再进行填筑,填筑速率应以水平位移控制为主。

C、路基沉降观测的频度不低于下表的规定。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或数据异常时应及时观测。观测频率见“沉降与稳定观测频次一览表”,观测后及时整理绘制“填土高~时间~沉降量”关系曲线图。

D、沉降水准的测量精度为1mm,读取位至0.1mm。观测结果应纳入竣工文件。

E、观测期内,路基沉降实测值超过设计值20%及以上时,应及时会同建设、勘察设计等单位查明原因,必要时进行地质复查,并根据实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郑州市四元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对设计预测沉降进行修正或采取沉降控制措施。

沉降与稳定观测频次一览表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