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围护施工方案

基坑围护施工方案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22.37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基坑围护施工方案

江苏伟丰建筑安装集团有限公司

二、基坑围护设计的相关说明

0121 怡禾国标中心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方案四、本工程基坑围护的重要性及施工的顺序关系

六、基坑降、排水及基坑外封、止水方案

七、基坑围护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

八、基坑围护施工及降水工程主要机械设备一览表

九、基坑围护施工及降水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十一、基坑围护施工协调管理

十二、基坑围护施工各项措施及信息法施工要求

十三、基坑土方开挖要求及基坑周边施工要求

十四、基坑施工现场布置图

宜兴市景湖人家小高层工程位于宜兴市庆源大道,地下室基坑位于拟建场地西部,基坑呈矩形布置,基坑东侧为多层住宅工程,西侧相邻小区围墙12.5米。本工程由宜兴市新庄街道建设管理服务所投资建造,宜兴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宜兴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宜兴公司承担岩土工程的勘探任务。

本工程6幢小高层均为11层,各设有二层地下室,地下室之间相互贯通与东侧地下停车场相连。

二、基坑围护设计的相关说明

1.根据宜兴市中医院城东新院地质勘察报告查明,本工程基坑土体自上向下由①耕填土、②粉土、④粉质粘土、⑤粉质粘土夹粉土组成。拟建场地原为农田,现已整平,工程桩为预应力管桩,目前正已施工,由于本工程基坑施工期间为初夏多雨季节,基坑开挖深度6.7米属深基坑范畴。

2.本工程基坑安全等级按二级设计施工,侧壁重要性系数为γ0=1.0。

3.本工程基坑围护设计采用《理正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软件进行设计计算和验算,根据设计单位提供地下室设计图纸和现场实际情况,并结合本工程地质特点,地面附加荷载按q=20kpa计算。

拟建场地位于宜兴市庆源大道北侧,场地西、东侧原为农田,现已基本拆除,场地相对平坦;场地地貌属太湖流域冲积平原地貌。

2、地基土的构成及特征:(详见本工程地质勘查资料)

本工程基坑开挖共涉及四层土层,按其工程特性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①号耕填土:灰褐色,除局部地段为人工填筑之土夹碎砖、碎石等外,其余大部分均为耕土,以粘性土为主,含植物根茎。层厚0.70∽3.10m,层底标高0.55∽1.95m场区大部分地段分布,鱼塘及河浜内缺失。

(2)、②号粉土:灰黄、褐黄色,很湿,稍密饱和状态,层厚0.00m∽1.30m,层底标高0.16∽1.36m,大部分地段分布,仅局部地段缺失。

宜兴属江南水乡,河网发育,本场区地表水均向北流入钱墅运河,再向东,最后流入太湖,本场地内地下水分为空隙潜水和微承压水。潜水主要赋存于①层中,②、④、⑨层土为弱承压水透水层,本工程基坑开挖至基底已进入④粉质粘土和⑤粉质夹粉土,因此,本工程基坑开挖时采取基坑降水处理。

四、本工程基坑围护的重要性及施工的顺序关系

1.基坑围护的重要性:

由于本场地第层为耕填土、第②层粉土,第④层粉质粘土;其中第②、④层土均为承压水含水层,因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较深,基坑开挖后,如不采取有效的基坑围护,极容易引起基坑边坡坍塌;本工程基坑施工期间又恰在初夏多雨季节,基坑比较大,周边长,基坑开挖外露时间周期较长,因此,基坑的边坡塌方风险大,给基坑内施工人员也容易带来不安全的隐患,所以,有必要对本工程基坑边坡进行行之有效的支护,使周边坡土安全稳定;确保地下室工程按期正常施工。

2.基坑围护施工的顺序关系:

1、本工程工程桩为预应力管桩,为了杜绝挤土效应,工程桩应在基坑围护施工前先行施工。目前工程桩已在结束。

3、本工程基坑围护设计采用土钉墙喷锚支护,土钉墙喷锚支护施工可与基坑土方开挖同步进行,节省施工周期。

根据基坑边界条件和地质参数模拟设计简图,依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设计采用理正软件进行计算,并结合我公司施工技术人员的施工经验,确定合理的设计计算参数,并经计算机进行各项验算,最后进行方案经济性比对,以方案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为原则,确定本工程基坑围护采用上部自然放坡式,下部进行土钉墙喷锚支护技术结合管井降水进行本工程基坑围护施工。其围护施工方式如下:

平台向下第一排:Φ48钢管注浆式土钉,土钉长度L=2.441m,土钉锚杆横向间距1.5m,地表向下垂直间距为5m,入射角度为15°;

平台向下第二排:Φ48钢管注浆式土钉,土钉长度L=1.110m,土钉锚杆横向间距1.5m,地表向下垂直间距为1.4m,入射角度为15°;

5、钢管土钉锚杆注浆:

6、基坑汽车坡道处支护措施:

7、基坑内坑中坑支护措施:

本工程基坑内电梯井、集水井等坑中坑部位基坑围护采用1:0.6放坡,顺坡设置二排Φ48注浆式钢管土钉锚杆,土钉间距@1.2m,长度L=3.0m,面层结构同中间平台以下围护结构。

钢管土钉锚杆击入注浆后,每边长5.0m设置一个泄水孔,泄水管管口下倾,以便排除面层与土体接触面积水,遇土坡面渗水严重处增设泄水管,泄水管位置设置在平台坡脚和坑底向上0.3m处,泄水管采用Φ50以上毛竹管或塑料管制成,长度0.4m∽0.6m,管端必须伸出砼面层外。然后进行1:2:2面层细砼喷射,平台以上细砼喷射厚度为50mm,坡顶外翻不小于1.0m,平台及平台以下坡面细砼喷射厚度为80mm。

六、基坑降、排水及基坑外封、止水方案

基坑四周有生活、施工用水水源处,在自然地表离开坑顶坡角1.0m处和基底离开坡脚0.4m处设置排水明沟和集水井,严防地表水和坡面水向基坑内四周渗流,用水泵在集水井中向上抽排。

(1)管井成孔采用机械钻成孔,孔径600mm,井管采用Ф320波纹管,管长10.0m,管距18.0m∽20.0m。

(2)井管滤管用100目尼龙滤网双层包扎绑牢固,管井底用水泥板铺垫;井管下井前,应仔细检查滤网包扎是否牢固,以保证井管滤水集水完好;

(3)粗砂灌填井管外部孔隙,砂滤层应符合要求,粗砂灌填量不小于计算值的95%,然后井口2000高用粘土封口。

(4)用离心水泵或射流泵进行抽排。总管应尽可能设在同一水平面上,以发挥系统最大效能。

(5)井管系统安装完毕后,必须及时安装抽水泵抽水,发现封口漏气应立即处理。

(6)出水24小时后应重复检查管井出水水质是否纯清,不能带出砂粒,并确保抽水机械设备正常运转。

(7)降水期间业主必须提供双电源,防止停电,停电切换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8)每天定时做好降水记录及水位观测井水位记录及监测相邻基坑周边的地表沉降。

(9)停止抽水必须由业主或监理工程师书面通知降水施工方后方可停止管井抽水。

(10)在基坑中央设置两个水位观测孔,检查坑底水位降深是否满足施工要求,给予及时补充井点提供准确的参数和依据。

(11)电梯井、集水井等坑中坑部位如降水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根据水位观测记录,及时增添临时降水设备,以确保坑中坑部位能够满足降深,正常按期施工。

本工程电梯井、集水井开挖深度均在2.0m以内,坑中坑降水可以根据基坑管井降深情况,临时增加小型轻型井点降水,以确保和满足坑中坑施工要求。

后浇带位置两头各设置一口管井,以便于后期施工及降水。

4、基坑外封、止水措施:

5、管井降水施工工艺流程:

检查水质、水量→试抽水←检查是否漏气

检查降深、调整管井点数量

七、基坑围护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

(1)、本工程钢管土钉锚杆采用管壁厚度3mm钢管制作,在击入前预先做好Ф8冒浆孔,并在冒浆孔上焊牢50*30倒拔刺铁片,铁片与钢管成30度角,冒浆孔间距0.5m,锚杆端头成尖状封闭。

(2)、锚杆成梅花形布置,间距偏差不得超过10公分,如遇障碍必须就近补钉。

(3)、锚杆采用击入式,空气压力必须>4MPa。

(4)、锚杆击入后,端头外露0.20m,以便于焊接钢筋网片和注入水泥浆。

(5)、钢筋网片采用点焊式(或绑扎)。

(6)、面层细砼喷射厚度平台以上为0.05m,平台及平台以下为0.10m,配合比为1:2:2,坡顶外翻不小于1.00m。

2、喷锚支护施工工艺流程:

土钉墙喷锚支护施工工艺流程图:

八、基坑围护施工及降水工程主要机械设备一览表

注:当坑中坑部位降水满足不了施工要求时,井点降水设备另行增加。

*由业主提供双电源应急,以防停电。

九、基坑围护施工及降水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本工程基坑围护及降水工程在开始施工时需要15天,后期施工可以与土方开挖、基础垫层等同步施工,本工程基坑围护及降水工程施工工期约45天。

1、基坑围护施工及观测控制点:

沿基坑周边坡顶每25米设置一个位移、沉降监测点,离坡顶30米外设置位移及沉降监测点,每个基坑不少于4个基准点。

(备注:业主指定由第三方监测并负担监测费用)

(1)、基坑的水平位移,主要监测围护坡顶和坡身的水平位移。

(2)、地层的垂直沉降。

(3)、地表的裂缝发展情况(包括位置、缝宽、裂向)的观察。

(4)、基坑侧壁的渗、漏水状况。

(5)、自然环境及天气变化。

3、基坑位移、沉降监测点的布置:

(1)、根据本工程基坑周边的情况,土方开挖前及时布置位移观测和沉降点观测点。

(2)、在坡顶面层施工结束后,基坑土方开挖前,在坡顶砼面上设置位移监测点及沉降监测点。

(3)、在基坑坡边外侧设置位移基准监测点与沉降基准监测点;基准监测点距坑边最小距离不少于30m,并做好原始点保护工作。

4、基坑监测设备及监测方法:

5、监测时间及基坑位移、沉降警戒值指标:

测量定位放线后,即可设置监测基准点,在基坑开挖前在坡顶设置沉降监测点,在坡顶设置位移监测点。在基坑开挖前进行测量至少两次,以便取得初始值。

(1)、水平位移:用经纬仪和前视点形成测量基线,测量桩顶各监测点和基线的距离变化。

(2)、周边地面的沉降:在基准点用水准仪测出各沉降监测点的标高,其变化值与上次测量时间内的沉降值。

(4)、测点位置应设置在变形最大或局部地质条件最为不利的地段,测点间距不宜大于30m。

(5)、基坑围护坡顶位移监控值应≤50mm,坡身位移监控值应≤60mm,基坑四周地面沉降监控值≤50mm,变化速率≤3mm/d时,达到接近监控值时启动应急措施,以确保本工程基坑围护安全稳固。

6、监测数据记录及处理:

(2)、监测过程中根据实测位移值及时绘制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图和沉降时间变化关系曲线图,当发现观测点观测数值变化异常时,及时上报监理与建设单位,分析原因,以便于采用应急措施,杜绝或减小工程事故的发生。

(3)、每次监测数值,必须有详细的原始记录,监测时间、天气情况、监测点号等位移、沉降数据每天上报监理部。

(4)、认真做好监测工况和施工工况,并进行每天监测结果评述。

十一、基坑围护施工协调管理

1、与监理工程师的协调:

(1)、在施工进程中,严格按照建设单位及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方案、进度计划等进行落实施工,严格质量管理。

(2)、对工序质量检查,先进行分项工程工序自检,合格后向监理工程师报检,不符合要求的按照监理工程师的要求整改,再进行报验,直至合格,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3)、材料使用前向监理工程师报验,报验内容包括产品合格证或质量保证书及复试报告等,经审核合格后,方可使用到工程上。

(4)、积极主动并准时参加监理工程师主持的监理例会。

(5)、日常工作中,出现工作不一致时,遵循“先执行监理工程师的指导意见,后予以磋商统一”的原则;在现场管理工作,维护监理工程师的权威性,大力协助监理开展工作。

3、与土方施工班组的协调:

(1)、加强工序交接及加强相互间的成品保护,确保工序之间顺利连接,工程顺利进展。

(2)、积极与土方相关班组配合,确保支护工作顺利进行。

十二、基坑围护施工各项措施及信息法施工要求

1、基坑围护抢险及应急措施:

(1)、当围护结构超过监控警戒值时,立即进行卸载土方回填或道渣压实,稳定坡脚等措施,然后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后再行下步施工;

(2)、坚持定期进行坡面位移,沉降量观测,遇突发情况及时处理,对位移变化明显的区段(或坡面、坡顶有裂缝)及时增设斜拉锚或钢管支撑;

(3)、定期检查坡面渗水情况,渗水严重处及时开孔疏通积水;

(4)、坡顶10米范围内严禁超载;挖土时挖机严禁坐立在坡顶及喷锚支护坡面上;

(5)、现场备足草包、塑料布、钢管等应急物质以便能及时抢险。

(6)、坡顶、坡体、坡脚出现滑移时,可采取:坡顶卸荷、坡顶注浆、坡体加撑、坡脚增打木桩或草包装土堆砌压脚等措施。

(7)、当基坑位移监测数值超过警戒控制值时,立即采取应急措施,使围护结构安全稳定。

(8)、当基坑位移监测点监测数值超过速率或总体警戒值时,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坡顶立即采取挖土卸载措施,以减小坡顶荷载。

(9)、成立专门的抢险队伍机制,现场备足抢险材料、抢险人员24小时全天候待命,并有专职抢险队队长领队,围护结构超过警戒控制值时,立即投入抢险施工。

2、施工质量管理保证措施:

(1)、施工质量管理网络:

总工程师  工程管理部

施工技术员材料员质量员安全员 施工员

(2)、施工前,项目经理组织相关人员熟悉施工方案要求、相关规范标准、勘察设计资料等,为组织施工作好必要的技术准备。

(3)、严格技术交底制度,施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对相关岗位人员及施工人员进行逐级交底,明确质量要求及操作程序,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4)、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和检验把关,督促班组在施工中严格按交底要求和相关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及时与监理或甲方办理验收手续。

(5)、加强对使用机械设备的维护管理,确保设备正常使用,对计量仪器设备按规定送检,并在有效期内使用,确保数据的正确无误。

(6)、加强对进场原材料的控制气化装置施工组织设计,在获取必要的产品合格证的基础上,对规定材料现场抽样进行复试合格才能用于工程。

(7)、专人做好各项施工记录并确保记录的正确、完整和数据的真实。

(8)、施工时如遇异常情况及时与公司技术部联系,并会同监理、设计等单位商量处理。

3、施工进度计划保证措施:

(1)、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机械、材料、人员等按计划要求到位;工期来不及时应立即增加人员和设备。

(2)、按计划组织施工,发现偏差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3)、服从建设及监理单位管理,加强同其他相关单位的协调,减少或防止干扰某特大桥连续梁边跨现浇段及合拢段施工方案,确保施工正常开展。

3、现场文明施工及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1)、安全管理网络图: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