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方案的编制内容及技巧

施工方案的编制内容及技巧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203.78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施工方案的编制内容及技巧

建筑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内容及技巧

目前由于对施工方案的理解不同,所以在各地及各单位编制方案过程中内容有所区别,为了进一步理解施工方案的作用,本章主要介绍施工方案的编制内容和编制技巧。

1、施工方案的编制内容

为了严格施工方案的编制要求,在颁布《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中DB 37 T2367-2022标准下载,就关于施工方案的编制内容作了要求;

(1)施工流向和施工顺序。

(3)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选择。

(5)环境保护内容及方法。

如果该方案是包含在项目管理规划大纲或项目管理实施大纲中,上述内容能满足施工的要求。如果对一分项工程单独编制施工方案,则上述内容略显单薄。通常来讲,对一分项工程单独编制的施工方案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2)分项工程概况和施工条件,说明分项工程的具体情况,选择本方案的优点及因素。以及在方案实施前应具备的作业条件。

(3)施工总体安排。包括施工准备、劳动力计划、材料计划、人员安排、施工时间、现场布置及流水段的划分等。

(4)施工方法工艺流程,施工工序,四新项目详细介绍。可以附图附表直观说明,有必要的进行设计计算。

(5)质量标准。阐明标准项目、基本项目和允许偏差项目的具体根据和要求,注明检查工具和检验方法。

(6)质量管理点及控制措施。分析分项工程的重点难点,制订针对性的施工及控制措施及成品保护措施。

(7)安全、文明及环境保护措施。

2、有关法规对施工方案的要求

2.1、强制性条文对施工方案的要求

在编制施工方案时,除了根据工程特点并结合本企业的施工工艺标准进行组织外,还必须满足相应规范强制性条文的要求。这是我们在编制施工方案时容易被忽略的。因此,在编制施工方案前有必要了解规范强制性条文中,对该施工项目制定措施、方案的具体要求。下面列举一些现行规范对施工方案和施工措施有强制性要求的条文,供读者在编制施工方案时参考。

四、边长在1500mm以上的洞口,四周设防护栏杆,洞口下张设安全平网。 六、位于车辆行驶道旁的洞口、深沟与管道坑、槽,所加盖板应能承受不小于当地额定卡车后轮有效承载力2倍的荷载。 八、下边沿至楼板或底面低于800mm的窗台等竖向洞口,如侧边落差大于2m时,应加设1.2m高的临时护栏。 九、对邻近的人与物有坠落危险性的其他竖向的孔、洞口,均应予以盖设或加以防护,并有固定其位置的措施。

6.2.13.1 孔内必须设置应急软爬梯;供人员上下井,使用的电葫芦、吊笼等应安全可靠并配有自动卡紧保险装置,不得使用麻绳和尼龙绳吊挂或脚踏井壁凸缘上下。使用前必须检验其安全起吊能力。 6.2.13.2 每日开工前必须检测井下的有毒有害气体,并应有足够的安全防护措施。桩孔开挖深度超过10m时,应有专门向井下送风的设备。 6.2.13.3 孔口四周必须设置护拦。 6.2.13.4 挖出的土石方应及时运离孔口,不得堆放在孔口四周1m范围内,机动车辆的通行不得对井壁的安全造成影响。 6.2.13.5 施工现场的一切电源、电路的安装和拆除必须由持证电工操作;电器必须严格接地、接零和使用漏电保护器。各孔用电必须分闸,严禁一闸多用。孔上电缆必须架空2.0m以上,严禁拖地和埋压土中,孔内电缆、电线必须有防磨损、防潮、防断等保护措施。照明应采用安全矿灯或12V以下的安全灯。”

《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对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

专业性强的项目,应单独编制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

强调措施的针对性和全面性。

要求编制现场安全标志布置总平面图。

下列施工方案必须单独编制:脚手架施工方案(挑架、高度超过规定的落地架应有设计计算书,卸料平台应经设计计算且不能和外架相连);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案(深度超过5m应有专项支护设计);模板工程施工方案(支撑系统应经过设计计算);专项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物料提升机、施工电梯、塔吊装拆方案;物料提升机、施工电梯、塔吊基础和附着设计方案;起重吊装施工方案;打桩施工方案等。

2.3、《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对施工方案的要求

第十一条:建筑物拆除应有施工组织方案。

第十七条:安装、拆卸施工起重机械和整体提升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应当编制拆装方案、制定安全施工措施。

第二十六条: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对下列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具安全验算结果,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

(1)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

(6)拆除、爆破工程;

对前款所列工程中涉及深基坑、地下暗挖工程、高大模板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施工单位还应当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审查。

第六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施工起重机械和整体提升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安装、拆卸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直至吊销资质证书;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1)未编制拆装方案、制定安全施工措施的。

2.4、《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旁站监理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

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目前一般采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旁站监理管理办法(试行)》的定义:

基础工程方面包括:土方回填,混凝土灌注桩浇筑,地下连续墙、土钉墙、后浇带及其他结构混凝土、防水混凝土浇筑,卷材防水层细部构造处理,钢结构安装;主体结构工程方面包括:梁柱节点钢筋隐蔽过程,混凝土浇筑,预应力张拉,装配式结构安装,钢结构安装,网架结构安装,索膜安装。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旁站监理管理办法(试行)》要求监理对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编制监理方案,一般情况下,监理也会要求施工单位对这些部位、工序编制施工方案的。

2.5、地方主管部门对施工方案的要求

除了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各地主管部门也出台了不少地方性的要求。在编制施工方案时,都要遵循其要求。

3、施工方案的编制方法及技巧

3.1、施工方案的编制依据

施工方案的编制依据主要是: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现场勘察调查得来的资料和信息,施工验收规范,质量检查验收标准,安全操作规程,施工及机械性能手册,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等等。还要依靠施工组织设计人员本身的施工经验、技术素质及创造能力。

施工现场调查的内容包括:

(1)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

(2)技术经济条件。指“三通一平”情况,材料,预制品加工和供应条件,劳动力及生活设施条件,机械供应条件,运输条件,企业管理情况,市场竞争情况等。

调查途径有:向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调查,向专业机构(勘察、气象、交通运输、建材供应等单位)调查,实地勘察,市场调查和企业内部经营能力调查(经营能力指由企业的人力资源、机械装备、资金供应、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等合理组合形成的施工生产能力,生产发展能力,盈利能力,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等)。

在编制施工方案时,在编制依据章节中描述时,不一定按上述内容一一列举,但要将主要的编制依据必须描述出来,编制时可以做一简单的选择。

3.2、施工工序的准备

做好施工工序的准备工作是很好的完成一项工序的开始。方案的准备工作不同于施工组织的准备工作,工序的施工准备工作内容较多,同时方案的出台一般与工序的样板施工同时进行,准备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规划准备。包括熟悉、审查图纸,调查活动,编制技术措施,组织交底等。

(2)现场施工准备。包括测量,放线,现场作业条件,临时设施准备,施工机械和物资准备,季节性施工准备等。

(3)施工人员及有关组织准备。施工方案为现场具体实施提供依据,当我们为方案进行策划时。对自身来说,要集结施工力量,调整、健全和充实施工组织机构,进行特殊工种的培训及人员的培训教育的准备等工作。

(4)材料的准备。方案中一般要描述出本工序要提供主要材料,同时说明该材料的主要性能。

一般施工方案的准备工作较多但主要集中在现场作业条件上,在我们编制方案时,均要描述出上到工序完成的情况,以及本工序开始要具备的作业条件等等。

下面就一防水工程方案的施工准备编制实例说明。

材料进场应有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商标。材料进场后,按规定进行现场取样复试,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规格型号:1.2mm×1100mm×20000mm(卷)

拉伸强度≥6.0MPa

直角撕裂强度245N/cm

不透水性0.3MPa,30min

型号:基底胶(J)(片材与基层)

搭接胶(D)(片材与片材)

主要技术性能:粘合性≥2.0N/mm

双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底胶、接缝嵌缝用。

二甲苯、乙酸乙酯,用于稀释或清洗工具等。

小平铲、滚刷、油漆刷、钢尺、剪刀、粉线、钢丝刷、铁压滚、手持压滚、扫帚。

基层面,应将尘土、杂物清扫干净,表面残留的灰浆硬块及突出部分应清除干净,不得有空鼓、开裂及起砂、脱皮等缺陷。

基层表面应保持干燥,含水率≯9%;并要平整、牢固,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或钝角;雨期施工,要控制含水率,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不得进行防水施工。

防水层使用片材、胶粘剂、稀释剂等均属易燃物品,存放时远离火源,专人看管,防止发生意外。

雨天、雪天、五级风以上天气,不得施工,铺贴片材时空气湿度不大于60%;冬季施工的环境温度应不低于5℃。

4)基层经过验收,监理同意可以进行下一道工序。

(A)防水施工人员已进行过特殊操作教育并具备上岗资格

(B)已完成进厂教育已进行技术交底

上个例子中基本描述的该防水施工开始前的材料、人员、作业条件以及只要工具的准备工作,但仍然不很完全,对于材料方面还应该增加关于材料数量方面的准备工作。

施工工艺流程体现了施工工序步骤上的客观规律性,组织施工时符合这个规律,对保证质量,缩短工期,提高经济效益均有很大意义。施工条件、工程性质、使用要求等均对施工程序产生影响。一般来说,安排合理的施工程序应考虑以下几点:

一般组织施工时对于主要的工序之间的流水安排,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已经做了分析和策划,但对于单个方案来讲,主要是要说明单个工序的工艺流程。

在实际编制中要有合理的施工流向。合理的施工流向是指平面和立面上都要考虑施工的质量保证与安全保证,考虑使用的先后;要适应分区分段,要与材料、构件的运输方向不发生冲突,要适应主导工程的合理施工顺序。

3.4、关于流水段的划分

划分流水段,目的是适应工序流水施工的要求,将单一而庞大的建筑物(或建筑群)划分成多个部分以形成“假定产品批量”。划分流水段应考虑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有利于施工的整体性和下道工序的连续性,尽量利用伸缩缝或沉降缝、在平面上有变化处、以及留槎而不影响质量处。住宅可按单元,楼层划分,厂房可按跨、按生产线划分,线性工程可依主导施工过程的工程量为平衡条件,按长度比例分段,建筑也可按区,栋分段。

(2)分段应尽量使各段工程量大致相等,以便组织等节奏流水,使施工均衡、连续、有节奏。

(3)段数的多少应与主要施工过程相协调,以主导施工过程为主形成工艺组合。工艺组合数应等于或小于施工段数。因此分段不宜过多,过多则可能延长工期或使工作面狭窄;过少则因无法流水而使劳动力或机械设备停歇窝工。

(4)分段的大小应与劳动组织相适应,有足够的工作面。以机械为主的施工对象还应考虑机械的台班能力,使其能力得以发挥。混合结构、大模板现浇混凝土结构、全装配结构等工程的分段大小,都应考虑吊装机械的能力(工作面)。

3.5、施工机具的选择

施工机具选择应遵循切实需要,实际可能,经济合理的原则,具体要考虑以下几点:

(1)技术条件。包括技术性能,工作效率,工作质量,能源耗费,劳动力的节约,使用安全性和灵活性,通用性和专用性,维修的难易程度,耐用程度等。

(2)经济条件。包括原始价值,使用寿命、使用费用,维修费用等。如果是租赁机械应考虑其租赁费。

(3)要进行定量的技术经济分析比较,以使机械选择最优。

3.6、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法

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法是施工方案的核心。编制时首先要根据本工序的特点和难点,找出哪些项目是主要控制点,以便选择施工方法有针对性,能解决关键问题。主要项目的工序的重点随工程的不同而异,不能千篇一律。同一类工程的相同工序又各有不同的主要控制点,应分别对待。

在选择施工方法时,有几条原则应当遵循:

(1)方法可行,条件允许,可以满足施工工艺要求。

(2)符合国家颁发的施工验收规范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有关规定。

(3)尽量选择那些经过试验鉴定的科学、先进、节约的方法,尽可能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4)要与选择的施工机械及划分的流水段相协调。

(5)必须能够找出关键控制工序,专门重点编制措施。

一般说来,编制主要工序的施工方案应当围绕以下项目和对象:

(1)土石方工程:是否采用机械,开挖方法,放坡要求,石方的爆破方法及所需机具、材料,排水方法及所需设备,土石方的平衡调配等。在该类方案中开挖方法很是关键,要重点描述并要配图表说明。例如开挖路线图等

(2)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模板类型和支模方法,隔离剂的选用,钢筋加工、运输和安装方法,混凝土搅拌和运输方法,混凝土的浇筑顺序,施工缝位置,分层高度,工作班次,振捣方法和养护制度等。

在选择施工方法时,特别应注意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模板工程的工具化和钢筋、混凝土施工的机械化。

(3)结构吊装工程:根据选用的机械设备确定吊装方法,安排吊装顺序,机械位置、行驶路线,构件的制作、拼装方法,场地,构件的运输,装卸、堆放方法,所需的机具,设备型号、数量和对运输道路的要求。

(4)现场垂直,水平运输:确定垂直运输量(有标准层的要确定标准层的运输量),选择垂直运输方式,脚手架的选择及搭设方式,水平运输方式及设备的型号、数量,配套使用的专用工具设备(如砖车、砖笼、混凝土车、灰浆车和料斗等),确定地面和楼层上水平运输的行驶路线,合理地布置垂直运输设施的位置,综合安排各种垂直运输设施的任务和服务范围,混凝土后台上料方式。

(5)装修工程:围绕室内装修、室外装修、门窗安装、木装修、油漆、玻璃等,确定采用工厂化、机械化施工方法并提出所需机械设备,确定工艺流程和劳动组织,组织流水施工,确定装修材料逐层配套堆放的数量和平面布置。

(6)特殊项目:如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高耸,大跨、重型构件,以及水下、深基和软弱地基项目等,应单独选择施工方法,阐明工艺流程,需要的平面、剖面示意图,施工方法,劳动组织,技术要求,质量安全注意事项,施工进度,材料,构件和机械设备需用量。

技术组织措施是指在技术、组织方面对保证质量、安全、节约和季节施工所采用的方法,确定这些方法是施工方案编制者带有创造性的工作。一般在方案编制中,均对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做专门章节描述。

保证质量的关键是对施工方案的工程对象经常发生的质量通病制订防治措施,要从全面质量管理的角度,把措施落到实处,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保证“PDCA循环”的正常运转。对采用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结构,须制定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以保证工程质量。在方案编制中,还应该认真分析本方案的特点和难点,针对特点和难点中存在的质量通病进行分析和预防。

由于建筑工程的结构复杂多变,各施工工程所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不尽相同,无统一的安全技术措施,所以编制时应结合本企业的经验教训,工程所处位置和结构特点,以及既定的安全目标。并仔细分析该方案在实施中主要的安全控制点来专门描述,例如:在坡屋面防水方案中就要针对高空作业制定专门的防滑措施,同时要制定防火措施;一般工程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主要考虑以下内容:

1)从建筑或安装工程整体考虑。土建工程方案首先考虑施工期内对周围道路,行人及邻近居民、设施的影响,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全封闭防护或部分封闭防护);平面布置应考虑施工区与生活区分隔、施工排水,安全通道,以及高处作业对下部和地面人员的影响;临时用电线路的整体布置、架设方法;安装工程中的设备、构配件吊运,起重设备的选择和确定,起重半径以外安全防护范围等。复杂的吊装工程还应考虑视角、信号、步骤等细节。

2)对深基坑、基槽的土方开挖,首先应了解土壤种类,选择土方开挖方法,放坡坡度或固壁支撑的具体做法。总的要求是:防坍塌。人工挖孔桩基础工程还须有测毒设备和防中毒措施。

3)30m以上脚手架或设置的挑架,大型混凝土模板工程,还应进行架体和模板承重强度、荷载计算,以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同时这也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前提。

4)安全平网、立网的架设要求,架设层次段落,如一般民用建筑工程的首层、固定层、随层(操作层)安全网的安装要求。事故的发生往往出在随层,所以做好严密的随层安全防护至关重要。

5)龙门架、井架等垂直运输设备的拉结、固定方法及防护措施,其安全与否,严重影响工期甚至造成群伤事故。

6)施工过程中的“四口”防护措施,即楼梯口,电梯口,通道口,预留洞口应有防护措施。如楼梯、通道口应设置1.2m高的防护栏杆并加装安全立网;预留孔洞应加盖;大面积孔洞,如吊装孔、设备安装孔、天井孔等应加周边栏杆并安装立网。

7)交叉作业应采取隔离防护。如上部作业应满铺脚手板,外侧边沿应加挡板和网等防物体下落措施。

8)“临边”防护措施。施工中未安装栏杆的阳台(走台)周边,无外架防护的屋面(或平台)周边,框架工程楼层周边,跑道(斜道)两侧边,卸料平台外侧边等均属于临边危险地域,应采取防人员和物料下落的措施。

9)施工过程中与外电线路发生人员触电事故屡见不鲜。当外电线路与在建工程(含脚手架具)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的边线之间达到最小安全操作距离时,必须采取屏障、保护网等措施。如果小于最小安全距离时,还应设置绝缘屏障,并悬挂醒目的警示标志。

根据施工总平面的布置和现场临时用电需要量,制定相应的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如果临时用电设备在5台及5台以上或设备总容量在50kw及50kw以上者,应编制临时用电组织设计。

10)施工工程、暂设工程、井架门架等金属构筑物,凡高于周围原有避雷设备,均应有防雷设施,如并架、高塔的接地深度、电阻值必须符合要求等。

11)对易燃易爆作业场所必须采取防火防爆措施。

12)季节性施工的安全措施。如夏季防止中暑措施,包括降温,防热辐射,调整作息时间,疏导风源等措施;雨季施工要制定防雷防电,防坍塌措施;冬季防火,防大风等。

安全技术措施编制内容不拘一格,按其施工项目的复杂、难易程度、结构特点及施工环境条件,选择其安全防患重点,但施工方案的通篇必须贯彻“安全施工”的原则。为了进一步明确编制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的重点,根据多发性事故的类别,应抓住以下6种伤害的防患制定相应的措施,内容要详实,有针对性:(A)防高空坠落;(B)防物体打击;(C)防坍塌;(D)防触电;(E)防机械伤害;(F)防中毒事故。

同时,在编制专项方案时,还要进一步针对方案本身的特点和安全要点进行分析描述。

降低成本措施的制定应以施工预算为尺度,以企业(或基层施工单位)年度、季度降低成本计划和技术组织措施计划为依据进行编制。要针对工程施工中降低成本潜力大的(工程量大、有采取措施的可能性、有条件的)项目,充分开动脑筋,把措施提出来,并计算出经济效果和指标,加以评价、决策。这些措施必须是不影响质量的,能保证施工的,能保证安全的。降低成本措施应包括节约劳动力、节约材料、节约机械设备费用、节约工具费,节约间接费,节约临时设施费,节约资金等措施。一定要正确处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缩短工期三者的关系,对措施要计算经济效果。

当工程施工跨越冬季和雨季时,就要制定冬期施工措施和雨期施工措施。制定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保质量,保安全,保工期,保节约。

雨期施工措施要根据工程所在地的雨量、雨期及施工工程的特点(如深基础,大量土方,使用的设备,施工设施,工程部位等)进行制定。要在防淋、防潮、防泡、防淹、防拖延工期等方面,分别采用“疏导”,“堵挡”、“遮盖”、“排水”、“防雷”、“合理储存”、“改变施工顺序”、“避雨施工”、“加固防陷”等措施。

冬季因为气温、降雪量不同,工程部位及施工内容不同,施工单位的条件不同,则应采用不同的冬期施工措施。北方地区冬期施工措施必须严格,周密。要按照《冬期施工手册》或有关资料(科研成果)选用措施,以达到保温、防冻,改善操作环境、保证质量、控制工期、安全施工,减少浪费的目的。

3.8、施工方案编制技巧的实例

在方案编制前,作为方案编制人员要认真分析图纸、分析工序,对要编制方案的工序仔细找出难点和重点;同时,还要按照工序过程进行详细说明,这需要方案编制人员对整个工艺的掌握,更为重要的是也需要我们技术人员更多的和班组做大量的交流。所谓的方案编制技巧,实际就是经验的逐步积累和自身的逐步创新。

下面就模板方案编制过程中的一些主要技巧做一介绍,读者在编制中不妨参考。在模板的方案编制过程中,我们一般考虑如下问题。

(1)对模板的基本要求

模板要满足规范中要求的强度、刚度、垂直度及平整度的基本要求,对脱模剂选用应尽量采用水性脱模剂,同时脱模剂及养护剂要保证清洁,避免因脱模剂及养护剂污染墙面。

在模板设计中必须有对模板体系的计算,计算内容应包括以下几项:

1)板面强度及刚度验算

2)次龙骨强度及刚度验算

3)主龙骨强度及刚度的验算

4)穿墙螺栓强度的验算(对板模要有支撑体系的验算)

5)大模板自稳角的验算

除整体的配模要求外,模板设计的重点应放在角、口、层间过渡底部结点,门窗洞口、电梯井筒等一些特殊部位的设计上,以保证洞口方正,层间过渡自然。

模板设计中还应注意各种接缝的处理,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漏浆的现象。

对于墙体模板在配模过程中还应注意穿墙螺栓的布置,特别注意其与上、下口及门窗洞口间距不宜过大避免胀模及漏浆的现象。

模板设计还应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同时,考虑模板支拆方便。

对于柱模板在周转次数较多的情况下,可采用定型钢模板,同时考虑柱的变截面要求,应作成四块整板拼合的形式:对于周转次数较少的情况宜采用多层板配置,但要防止模板受压变形。

综上所述,同时考虑结构施工阶段提前为装修施工创造条件,减少了剔凿抹灰的工作量,整体式大钢模板在剪力墙结构的创优过程中不失为一种比较理想的体系选择。

对于梁模板宜优先选用优质多层板。且必须保证梁板接口的拼缝严密。

对于顶板模板,特别是纯剪力墙体系的顶板模板,宜选用木面覆膜的竹胶板体系,一方面有效地利用竹胶板良好的强度和刚度。另一方面又利用了木面覆膜的表面平整。

拼缝较多,在墙体上易留下痕迹,同时拼缝部位易形成错台

模板在拼装过程中易形成累计误差,调整量大

拼缝少,墙面观感效果较好

(5)模板体系中的一些结点及构造处理

1)对于模板阴、阳角部位的处理:

在阴角模板的处理上宜优先选用刚性角模方案,而不宜采用合页连接的活角模。其特点在于:

角模与大钢模连接时,角模的面板搭在大钢模后的角钢上。角模固定好后,其面板与大钢模的面板基本在一个平面,错位很小。

角模由两块钢板焊接而成,角部很尖,打出混凝土是一个尖角,避免了由一块钢板弯成角钢而形成圆角的现象。

在角模与大面模板之间留2~3mm拼缝,再用角钢进行封堵折模后将此部位渗出的少量水泥浆稍作打磨以保证角部的混凝土平整度及观感。

在阳角模板处理上应注意可以下采用以下作法:

(A)一般采用搭接2cm,这样在施工误差允许范围内,阳角拼装有一个尺寸余量,同时有一定的灵活性。

(B)在搭接的同时也可以形成了一个企口,起到了构造密封的作用。

(C)设计一个外450角的对拉螺栓,这样可以很好地承受混凝土的侧压力,防止角模变形。

2)关于模板拼缝处的处理

模板拼缝的处理是模板体系中又一个比较重要的课题,虽然整体式大钢模板的拼缝较少,但由于塔吊起重量的限制,还是存在着相当多的模板拼缝,在模板拼缝过程中,为防止漏浆可以采用如下作法:

边肋与面板边缘差5mm,而不是对齐,这样可以纠正型钢背楞在加工过程出现的局部弯曲,面板间的直接触可以保证缝的严密。

两块模板边肋间1cm的空隙,在紧固对拉螺栓时可以在空隙中塞上木条,形成弹性接触更利于螺栓紧固。

(A)关于层间过渡的处理

为达到减少外墙明露施工缝,防止下次浇筑混凝土产生底部漏浆,并能很好的进行层间过渡,在模板的处理上我们采取了如下的处理方式:

在外墙外侧及楼梯间处,为保证上下层墙体接槎处的观感,设计一个装饰线条,具体作法如下:

加长处墙外侧模板,使其高度高于层高5cm。

在外墙外侧模板上口通长焊5mm厚钢板、高150mm。

在支模时,下口与混凝土墙面接触处固定7mm厚,50mm高的橡胶条防止漏浆。楼梯间墙也可以采取类似的处理方式以达到比较理想的观感效果。

同时,在处理内墙模板及外墙内侧模板时,可以考虑将其高度控制在(层高一板厚+3cm)的范围内。这样,下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剔除浮浆基本上可以保证墙顶面高出板底1cm,能有效地保证墙体混凝土的观感。

模板下口防止烂根的处理传统作法为在模板下口用砂浆堵缝,但由于砂浆与模板为刚性接触,漏浆烂根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采取柔性堵缝的办法,即在模板下口加一道通长塑料管,大模板落在塑料管上。因塑料管本身为柔性材料,经模板挤压,可以将模板底部与楼板间缝隙填塞严密达到避免漏浆的目的。对于紧贴墙面的楼板上留洞,在不影响水电安装的前提下,应将洞口离开墙面2~3cm,以保证浇混凝土时,墙模落在这2~3cm沿上,防止根部漏浆。

门为保证门窗洞口的方正,对传统的多层板作洞口模板的作法应加以改进,以增强洞口模板的强度和刚度。可以在一般结点作法的基础上表面覆一层3mm厚的钢板。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采用工具式钢模板以满足要求。

电梯井筒内模应采用整体式筒模,通过四铰或八个铰用丝杠连接,达到整体拆装的目的,保证电梯井筒尺寸的正确。对于楼梯模板,应采用型钢制成的工具式模板,一方面支拆便利也有利于踏步尺寸的精确控制。特别是在踏步阳角处宜通长加一道水平螺纹钢,以利于楼梯踏步阳角的面品保护。对于楼梯施工缝位置,按通常要求应留在踏步1/3处,但这种做法:一来施工不便,二来对成型楼梯的观感也有一定影响,可以考虑将施工缝留置于休息平台1/3。跨中位置可以起到保证楼梯观感及施工质量的作用。

模板的拆除是模板体系设计及施工中的另一大问题,模板的整体性,平整度再好,拆不下来或拆起来很麻烦甚至造成粘模也不能算是一种成功的模板体系。在大模板的设计中可以考虑引入“重力拆模”的概念。所谓“重力拆模”,就是利用模板本身的重量达到方便,快速拆模的目的,具体方法是大模板板面落地,而槽钢背楞与地面相距20mm,则模板与楼板的接触是线接触而非面接触,且模板的重心点。在板面外远离混凝土墙的一侧,其自重形成了一个力臂,使模板在重力作用下有向墙面外倾倒的趋势。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化拆模工作量.

(B)顶板模板的接缝处理

模板与板模接缝处,一是要保证两块模板的高度差不能太大。二是要保证接缝的严密,也就是保证混凝土不漏浆。为了达到这两个目的,须在接缝处模板下垫木方,通过木方校正两块模板的高差,并在接缝处形成构造密封,可有效防止漏浆。

(C)顶板模板与墙体的接缝处理

板模与墙体的接缝处,如果将板模直接靠墙上,容易造成接缝过大导至漏浆,成熟的作法是应用带企口的木方代替板模,在木方上留一个宽25mm,深15mm的企口,板模板搭在企口上,板模与木方接触处垫上海棉条,防止漏浆,木方用夹具夹紧在墙面上。

3)顶板施工缝及后浇带处理问题

顶板施工缝及后浇带处理习惯上采用挂两道钢丝网的办法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的分隔,此作法的优点是施工简便,易于操作,但缺点在于只挡住了石子。砂浆依然可以顺着钢丝网的缝隙流过,污染对面钢筋及模板。同时,施工缝处石子由于缺少砂浆的握裹、变得松动,给后续施工缝处理增加了难度,比较好的作法应该是在施工缝处用竹胶板或多层板封堵并在多层板开槽。以便使顶板钢筋通过,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上述缺点。

在剪力墙体系中,窗洞口下部由于混凝土搌捣过程中气泡不易排出,拆模后往往出现麻面,为解决这一通病,在窗洞模板下部必须设排气口,以保证振捣过程中气泡的排出。

5)门窗洞口的模板固定问题

施工过程中,门窗洞口的固定往往是通过往主筋上点焊钢筋头限位的作法。这样作的危害是主筋经过点焊削弱了钢筋断面,对主筋的受力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正确的作法是对于门洞口底部,可以在楼板上予留定位钢筋进行固定,对于其他位置应采用附加短钢筋多点绑扎在主筋上限制门窗洞口的位置,保证其位置准确.

6)穿墙螺栓的排布及墙缝处理

模板设计中穿墙螺栓的排布应注意以下原则:

离底口不应太远,应保证在250mm以内,以防止底部混凝土侧压力过大造成胀模。

离门窗洞口不应太远,以防止门窗洞口模板没有夹紧而产生漏浆影响洞口的方正和平顺。

在穿墙螺栓的选用上,传统作法为用塑料套管里面加M16左右的螺栓,拆模时套筒留在墙内螺栓拨出。这种作法的缺陷在于塑料套管周围的混凝土不易振捣密实,也影响了混凝土观感。

在选择穿墙螺栓时宜优先选用大直径螺栓且应作成大小头,取消塑料套管拆模时从大头一端将螺栓拨出,这样可以保证混凝土观感和振捣密实。但螺栓的小头一侧必须采取可靠措施加以封堵以避免漏浆,可用橡胶圈等一些富有弹性的材料封混凝土拆模时间的控制。

7)混凝土拆模时间的控制

规范中对于不同部分,不同受力结构的拆模时间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但对于拆模时间的控制,工地上往往依据经验来控制,结果往往造成粘模,顶板开裂等质量通病。

拆模时间应以强度为依据,具体作法是依据现场同条件养护试块达到的强度来控制混凝土拆模及上人时间,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经验主义的毛病。

另外,对于养护支撑留置的问题,现场中往往只注意大面的留置养护支撑而对于一些特殊部位,如通向阳台的门连窗部位大梁的养护支撑的留置往往被忽略,由于该部位梁跨度过大,极易出现裂缝,这些都是应该注意的问题。

对于顶板支撑体系的处理,常常存在这样一个通病,即立杆直接落在楼板上,使楼板承受的局部点荷载过大,容易引起楼板的开裂,这也是规范中所禁止的。

正确的作法是在每根立杆下设置可调支撑增大其同楼板的接触面积或在立杆的下部设置通长的木方,以保证力的传递均匀,减小对楼板的压力。

4、施工方案技术经济评价与优选

不论在技术方面或组织方面,通常都有许多可行的施工方案供施工人员选择,但是不同的方案,其经济效果是不一样的。怎样结合工程的性质和规模、工期的长短、工人的数量、机械装备程度、材料供应情况、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等各项具体的技术经济条件,从整体利益和技术统一的全局出发,从许多可能的方案中选定最合理的方案,是施工人员在开始施工之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施工方案包括施工方法、施工顺序、作业组织形式、投入项目生产要素的组合以及降低成本、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工程速度、保证施工安全等各种技术措施。施工方案的优劣直接影响施工成本的高低。因此,施工方案制定及施工技术手段的采用,必须要考虑施工组织和经济方面的因素。选用经济手段对施工方案的优劣进行的评价比较,可以克服以往制定方案只考虑施工技术先进,很少考虑制定方案的施工成本高低,是否突破承包额的缺陷。确定后的施工方案应使得其施工成本最小化,至少要少于承包费用,施工方案方可确定,否则须重新修改和调整方案直到满足为止。

4.1、施工方案评价基本原则

施工方案的评价是建立在优化基础上的科学的决策过程,需要对备选方案进行“可能—可行—最优”步步深入的分析、比选,避免由于依据不足、方法不当、盲目决策造成失误。为此,对施工方案进行评价应坚持三项原则。

(1)技术分析与经济分析相结合原则

施工方案的评价应当把技术分析与经济分析有机结合,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正确处理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两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力求在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基础上的技术先进。

(2)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

施工方案的评价应尽可能量化评价要素,采用分析计算手段,进行客观评价,以减少主观评价的随机性。对于个别难以量化的要素,可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

(3)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原则

施工方案的评价应从实际条件出发,切实计算一切发生的费用。如果属于固定资产的一次性投资,由于资金数额大,周期长,需要计算资金的时间价值;如果属于施工阶段的临时性投资,由于资金数额少,时间短,则可按静态分析的方法进行计算。

4.2、施工方案评价主要内容与步骤

一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的施工生产过程,由许多工种、工程组成。在组织施工时,可采用不同的施工顺序和施工方法来完成;各工种之间的配合亦可采用不同的组织方法来实现。因此,施工方案技术经济评价的主要内容是施工工艺方案和施工组织方案的评价。施工工艺方案是指对主要施工过程的施工技术、方法和相应施工机械的选择,以及施工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等。施工组织方案主要指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方法,如平行作业、立体交叉作业等组织形式。

建筑企业在完成一项工程项目时,可根据企业的技术力量、施工能力及建设地点的条件等,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各方案都有其优缺点,在进行方案比较时,可采用下列步骤进行分析、评价、择优。

(1)拟定若干可行方案

如果只有唯一可行的方案,则无法进行对比和鉴别,更不能确定其优劣。因此,必须拟定两个或两个以上技术上可行、质量达基本要求的施工方案作为评价对象。

(2)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从方案的技术、经济涂色镀锌钢板门窗安装施工工艺标准(QB-CNCEC J030310-2004),效果指标中选取能全面反映方案基本特征的几项主要指标进行评价。

(3)计算,分析各项指标

在确定了对比方案的评价指标以后,应对各方案的指标值进行分析计算。计算时要求数据可靠,各方案间具有可比性,即计算时应采用统一的计算规则、方法和计量单位.

(4)综合分析、评价,优选

在对各个方案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再对整个指标体系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排列出方案的优劣顺序,并优选出总体效果最好的方案。

钢板桩承台施工方案4.3、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施工方案的评价应当把若干可行方案放在某种特定的经济背景下,考察其未来的效果,这是一个系统的综合评价问题,其指标体系可划分为三类:技术性指标、经济性指标和效果性指标。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