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城南新院区项目地下部分施工组织设计

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城南新院区项目地下部分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1.41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城南新院区项目地下部分施工组织设计

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城南新院区项目

中国对外建设滁州二院项目经理部

2.2.1地形地貌 2

DB34/T 3709-2020 高速公路改扩建施工安全作业规程.pdf2.2.2地基土层分析 2

2.2.3结论与建议 3

2.2.4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3

2.2.5相关剖面图及柱状图 3

3施工部署及施工方案 4

3.1.1施工管理目标 4

3.1.2施工总体安排概述 4

3.1.3劳动力使用计划 4

3.1.4主要周转材料需用计划 6

3.1.5施工段划分及施工工艺流程 6

3.2主要工序及施工方案 6

3.2.1施工测量 6

3.2.2土方开挖 11

3.2.3灌注桩与锚杆抗浮桩、地源热泵施工 19

3.2.4地下结构模板工程 27

3.2.5地下结构钢筋工程 32

3.2.6地下结构混凝土工程 33

3.2.7地下防水工程 36

1、本工程总平面布置图、结构施工图、建筑施工图等;

2、本工程地质勘探报告;

拟建场地原为农田,场地稍有起伏,经测绘局测算场地标高为31.000米。目前需将自然地坪整体拉平至30.000米。

2.2.2地基土层分析

第①层填土:杂色,松散状,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夹有植物根,全场分布,厚度0.4~1.2米。结构松散,土质不均匀,呈高压缩性,工程性质差,不应利用。

第②层站土:褐黄色,稍湿,硬塑状,土质欠均匀,含有铁锰质结核,全场分布,厚度6.5~14米。强度高,中等压缩性,是良好的天然地基浅基持力层。

第③层强风化粉砂质泥岩:棕红色,强风化状,含少量云母碎片,岩芯破碎,上部已风化成碎块状、砂状,下部为块状,密实状,干钻不易钻进,岩石为极软岩,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全场分布,厚度2.4~3.7米。强度高,低压缩性,是良好的基础持力层。

第④层中风化粉砂质泥岩:棕红色,中风化状,含少量云母碎片,岩芯较完整,干钻不易钻进,岩石为极软岩,完整程度为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全场分布,据区域地质资料显示该层较厚,未揭穿,最大控制厚度7米。强度高,低压缩性,是良好的基础持力层。

本场地属中硬土场地,地下水含量较小,且周围无其他建筑物,故建议地下室基坑开挖采用放坡开挖,采用明沟排水控制基坑内积水。

2.2.4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天然重度:v=19.2KN/m3;

内聚力:C=99.7Kpa;

风摩擦角:¢=23.6度。

2.2.5相关剖面图及柱状图

柱状图:2,4,7,10,13,18,19,22,4,28,30,34,41,43,44,46,53,56,58,62。

3.1.1施工管理目标

确保各分部分项工程质量一次性验收合格率达到100%,确保黄山杯,争创鲁班奖。

2、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目标

杜绝重大伤亡事故,轻伤事故发生率控制在1‰以内。

控制污水、粉尘排放,降低噪音危害,环境投诉发生率低于3‰。

计划于2012年1月1日前完成正负零以下的结构施工。

3.1.2施工总体安排概述

根据现场平面布置、结构特点及工期的要求,本工程施工顺序为:综合楼→门诊楼→住院楼;行政后勤楼的施工穿插在其中。

为确保施工进度目标,我司将投入充足的劳动力参与施工,每区段内结构施工时每栋单体固定配备专属的钢筋、模板和混凝土施工班组,并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对施工力量加以调整以适应进度的要求。

3.1.3劳动力使用计划

施工劳务层是在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操作人员,是施工质量、进度、安全、文明施工的最直接的保证者。为了保证工程优质、安全、快速地完成施工生产任务,我公司在选择劳务层操作人员时的原则为:

(1)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意识;

(2)具有较高的技术等级水平;

(3)具有类似于本工程施工经验的人员。

根据各阶段分项工程的需要以及工程量的大小配备相应的劳动力,本计划包括混凝土结构施工所需的工种,按月表现劳动力随工程进度的变化。

在本工程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我公司将投入的劳动力平均人数在人,高峰期将投入的劳动力为人左右。如下表:

3.1.4主要周转材料需用计划

本工程所用之周转材料,均由材料部门共同组织,对一些须先行定制的周转材料及时进行加工定制,以确保工程顺利施工。

附:周转材料汇总计划表

包括满堂架及外架和墙板围楞钢管及临边防护用量

3.1.5施工段划分及施工工艺流程

(2)施工工艺流程安排

基础施工按第一区段→第二区段→第三区段依次进行,以利场地内施工道路的畅通及周转材料的投入控制。汽车坡道进行独立施工。

3.2主要工序及施工方案

平面控制、建筑物定位和细部放样用

垂直精度L/2000000

建筑物轴线投测、角度测量用

其他辅助仪器:弯管目镜、棱镜、光标靶、塔尺

2、引用规范及控制精度

(1)基准平面控制网的设置

为保证工程正常施工,必须优先建立一个稳固可靠、使用方便的控制网。

1)平面基准控制网建立

第一步:根据图纸及现场条件,先按控制网优化理论从图纸上确定控制点的位置(尽量远离基坑边,以免基坑变形对控制点造成影响),用图解法从图纸上得出各控制点的平面坐标,作为坐标设计值。

第二步:粗测。根据业主提供的基准点,按各控制点的设计坐标值用全站仪将其放样到现场,作好控制桩,控制桩采用钢筋混凝土制成(为便于控制点的点位修正,采用200×200钢板)。

第三步:精测。将上一步得到的控制点的坐标值和其设计值比较,进行点位修正。再用全站仪对控制网进行精密测量,同第二步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得到各控制点的最终平差坐标及其点位精度。

第四步:栓桩保护。为防止各种因素可能对控制点造成损坏,观测完毕后,对各控制桩用栓桩进行保护,这样在控制桩遭到破坏时,可通过栓桩进行恢复。

为保证测量的精度和准确度,所用仪器必须定期鉴校,并且在每次使用前,对仪器进行常规检查,确定其各项指标不超规范规定,如仪器照准部旋转时,水准管气泡读数较差不应超过一格;光学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不大于2”;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不超过15”;垂直微动螺旋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偏移;光学对中器对中误差不大于1mm。

如采用边角网进行控制,在测量时,水平角的观测需采用方向观测法,严格按《工程测量规范》的水平角方向观测法技术要求进行观测,采用2个测回,测角中误差<5”。测距采用往返测进行,取二次读数均值作为观测值,往返测较差≤2×(3+2D)。

以业主提供的水准点为基准,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本着使用方便、控制点不易被破坏的原则来建立水准网,按《工程测量规范》中三等水准网的观测要求来施测(沉降观测基准点的设置按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平差处理,得出各点的高程作为施工控制的基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定期对布设的水准基点进行复测,防止施工中出现差错。

往返较差、环线闭合差(mm)

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m)

4、±0.00以下部分的测量

运用全站仪,借助于其能测距、能测角的优点,采用极坐标放样的方法进行控制和细部放样。每次放样前,先根据图纸,计算出各轴线上两点的坐标。在每层楼板(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毕,混凝土终凝后,在控制点上架设仪器,放出各轴线点,用经纬仪和钢尺结合进行细部放线。

以基准水准控制点为依据,用精密水准仪采用往返测量的方法,将高程引测至基坑边的临时水准点处。在基坑边寻找一个可垂直传递高程处,搭设一固定支架,将钢尺一端固定在支架挂钩上用重锤垂吊而下。采用两台水准仪一上一下同时测量。上面的一台水准仪将临时水准点的高程传递至钢尺上,下面的一台水准仪将钢尺上的高程传递至施工层上。操作示意详见下图:

沉降基准点是沉降观测的依据,规范要求要有至少3个稳定可靠的基准点,并每个月检测一次,以保证沉降观测成果的正确性;沉降基准点与观测点的距离不宜太远,以保证足够的观测精度;沉降基准点须埋设在建筑物的压力传播范围以外。

2)基准点的埋设及测量

沉降观测基准点采用测量总控制网埋设的控制点。

基准点高程的校测:基准点使用前,用电子水准仪从业主提供的水准基点与场区内的水准基准点联测,以经平差计算后的基准点高程数据作为本工程沉降观测的基准点高程。沉降观测基准点布设闭合路线,其主要技术要求和测法应符合下表规定。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

(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为了便于观测及长期保存,观测点宜采用不锈钢标志,见沉降观测点埋设图。

针对本工程建筑结构形式,根据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埋设在首层外部墙柱侧面标高+0.5m处。

当基础结构底板结构完成后,根据经设计院确认的沉降观测点平面位置图和沉降观测点构造要求埋设沉降观测点,并进行首次沉降观测。

结构施工时,每完成一个结构层进行一次沉降观测。装饰施工时,每个月进行一次沉降观测,直至竣工移交。

1)应选择凉爽的天气进行观测。避免在烈日、雨雾,以及地面水气蒸发时观测。观测应在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

2)用视距法测量前、后视水准尺的距离,前后视距应尽可能相等,视距一般不应超过35m。前、后视观测应使用同一根水准尺。

3)前视各点观测完毕以后,应回视后视点,最终应闭合于水准点上。必须做到“三同”,即同样的测量装备、同样的观测线路和同样的观测人员。

1)沉降观测结束后,检查记录计算是否正确,精度是否合格,并进行误差分配。将观测结果记入沉降观测成果表中,计算相邻两次观测之间的沉降量,并注明观测日期和荷重情况。

2)为了更清楚地表示沉降量、荷重、周期之间的相互关系,还应绘制S—P—T图。

3)本工程的沉降观测点位置与测量频率、测量仪器的精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在结构施工过程中每施工一层,同时向上移变现场的沉降观测点,进行一次观测;装饰阶段每月进行一次观测。竣工后将沉降观测成果装订成册移交给业主。

8、测量精度的主要保证措施

(1)所用仪器(全站仪、经纬仪、铅直仪、水准仪、钢尺等)必须全部鉴定为合格,并在其有效期内。

(2)每次测量时,要仔细认真,一般要进行多次观测,使之能自我校核,保证测量的数据不出现粗差、错误。

(3)所有测量计算值均应列表计算,并有计算人、复核人签字。

(4)测量时,测站及后视方向应尽量用控制网点,避免转站造成的误差累积。

(5)全站仪、经纬仪使用中,应尽量避免垂直角大于45º(用全站仪向上传递高程时,因是直接测距,竖角的变化对距离值没有影响,所以不受此项约束)。

(6)进行测角和方向放样时,后视要长于前视,要取盘左、盘右均值。

(7)对易产生位移的控制点,使用前应进行校核。

(8)进行沉降观测时,必须注意:

1)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

2)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

4)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

(9)为减少日照、风荷及旁折光的影响,竖向控制点的传递最好选在日出前、日落后一小时、多云、阴天及无风的天气进行。

3.2.2.1施工部署

本工程暂定为两个土方施工队,分别负责A区段和B、C、D、E的土方挖运。施工流程为:A区段、B区段→C区段→D区段→E区段。施工区段划分详见下图:

3.2.2.2机械选择

本工程要求2012年1月1日完成正负零以下结构工程,工程开工面广,土方开挖出土量大。经计算,本次基坑开挖总土方量约18万立米,计划用6台200型反铲挖掘机进行挖土施工。

200型反铲挖掘机工作小时生产率Qh(m3/h)计算:

即:Qh=60×0.8×1.5×0.6=43.2(m3/h)

每天生产率=43.2×6×24=6220.8m3/T(按24小时计算)。

3.2.2.3工期安排

1、原场地土由标高31.000米降至30.000米7月1日~7月10日;

2、A区段开挖时间为7月11日~7月25日,由固定的挖机与土方车辆(土方一队)进行挖运;

3、B区段开挖时间为7月11日~7月18日,由固定的挖机与土方车辆(土方二队)进行挖运;

4、C区段开挖时间为7月19日~7月26日,由固定的挖机与土方车辆(土方二队)进行挖运;

5、D区段开挖时间为7月27日~8月3日,由土方一队与土方二队进行挖运。

3.2.2.4放坡计算与放坡平面布置图

(1)坑壁土类型:粘性土;

(2)坑壁土的重度γ(kN/m3):19.20;

(3)坑壁土的内摩擦角φ(°):23.6;

(4)坑壁土粘聚力c(kN/m2):99.7;

(5)基坑开挖深度h(m):9.3。

解得,sinθ=0.649。则,θ=40.487°>φ=23.60°,为陡坡

坡度:1/tanθ=1.2

本工程的基坑壁最大土方坡度为1:1.2(垂直:水平)。

3.2.3灌注桩与锚杆抗浮桩、地源热泵施工

本工程拟先采取土方开挖方式,将土方开挖至承台基础顶面标高后,灌注桩施工队伍、锚杆抗浮桩施工队伍、地源热泵专业施工队伍合理穿插进行施工。

3.2.3.1灌注桩施工

2、灌注桩施工技术要求

(1)灌注桩桩端部分须作扩底处理,扩底尺寸详大样及桩表。

(2)本工程井内配备鼓风机通风,以保证孔内空气质量。

(3)本工程灌注桩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70mm。纵向钢筋的接长应优先采用在孔内机械连接。直径小于22mm的钢筋允许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为42d且应按规范要求交错搭接。

(4)灌注桩横向加劲箍及螺旋箍与纵筋采用焊接接头形成钢筋笼,钢筋笼应妥善放置,确保垂直度及纵筋保护层厚度,下放时如遇阻挡不得强行放置,防止钢筋笼产生弯曲变形。

(5)灌注桩钢筋笼外侧需设混凝土垫块或采用其它有效措施以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

(6)抗压桩可采用绑扎搭接,但宜优先采用等强对接焊或机械连接;抗压抗拔桩应采用等强对接焊或机械连接。

(7)必须对每根桩做好施工记录,并按规定留取混凝土试件进行质量试验。

(8)灌注桩挖至孔底设计标高或持力层后应进行桩端持力层深层载荷板试验,确定桩端极限端阻力标准值,满足要求后方可浇注混凝土,灌注桩施工完成后应全部进行桩身质量检测。

(10)灌注桩全部施工完成后,施工单位应将施工记录、试验报告、桩位竣工平面图、检测报告提交设计及相关单位,经复核同意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11)试桩应在工程施工完28天后且桩的混凝土试块强度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

3、灌注桩人工成孔施工

人工成孔施工流程:测量放线、定桩位→设桩位控制点→开挖第一节桩孔土方→砌120砖墙护壁→护壁上投测标高及桩中心控制轴线→第二节桩孔挖土→砌120砖墙护壁→护壁上投测标高及桩中心控制轴线→重复第二节护壁的施工步骤,循环作业直至开挖到设计深度。

开孔前应复核桩位,在桩周边设四个龙门桩,以便控制桩中心位置。以定位点为圆心、设计桩半径加护壁厚度为半径进行定位开挖,土方由人工自上而下逐层挖掘,按先中间后周边的顺序开挖,第一节挖深0.8m,以下各节正常情况下挖深0.95m。孔内土方提升采用电动绞车及吊桶,吊钩采用安全吊钩。

由于孔桩土方挖掘属地下工程,不可预见性强,因此在开挖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影响质量与进度的不利因素,这要求现场施工人员要熟悉地质勘察报告,在开挖过程要密切注意土层变化情况,遇到异常情况应及时上报。

(2)砖砌护壁施工:采用1:3水泥砂浆砌筑120宽护壁。

(3)桩端进入持力层时,应及时通知建设、设计、地勘和监理单位对孔底岩性进行鉴定,经鉴定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扩底工作。扩大头施工完成后,项目部先组织自检,自检合格后报相关单位进行成孔验收。终孔后必须清理护壁上污泥以及孔底的深渣浮土,清除积水,及时进行钢筋笼制作安装、浇灌桩身混凝土,以免桩孔长期浸泡使土层软化。

(4)当桩距大于或等于2.5d时可以同时开挖成孔,若个别桩距小于2.5d时应跳挖,以避免出现塌孔现象,确保施工安全。有扩大头时,最小中心距1.5D或D+1m(D为扩大头直径);对孔深应先施工深桩,由深及浅。施工时,若发现桩孔土层与地质资料有出入或相邻桩孔土层相差较大时,应即时通知勘察、设计、监理、建设等单位共同商讨处理。

(5)孤石、强风化、中风化泥质岩层应采用爆破施工,爆破应聘请有资质的专业队伍进行施工,采用微差爆破与控制爆破方法,严格控制最大段装药量,采用小药量毫秒微差松动爆破技术,控制爆破震动。(详见爆破专项方案)

1)桩径D允许偏差为±50mm;

2)桩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1000;

3)桩中心位置允许偏差如下表:

1~3根桩、条形桩基沿垂直轴线方向和群桩基础中的边桩

条形桩基沿轴线方向和群桩基础的中间桩

4、灌注桩钢筋笼制作、安装施工

钢筋笼制作安装的流程:加劲箍筋加工制作→主筋配料→螺旋箍筋加工→加劲箍筋安装→吊装主筋(控制标高)→螺旋箍筋安装、绑扎→项目部自检(合格)→监理、建设单位验收。

(1)加劲箍加工制作:按照设计图纸要求的尺寸,分别加工制作标准模具,先在模具上制作少量的加劲箍,待检验合格后再进行大批量复制加工;加劲箍接头采用焊接成型。

(3)加劲箍筋安装:按设计要求,每间隔2m在护壁沿口上固定一个加劲箍筋。

(4)主筋配料、吊装:

根据每个孔桩的桩型配相应规格的主筋,主筋的长度按终孔的实际桩长加钢筋的锚固长度及搭接头长度进行配料。

采用绳索吊送钢筋的方法向孔内传送主筋,每次吊送一根主筋。用粉笔在加劲箍上分匀主筋的间距,安置第一道主筋时,应根据护壁上的标高控制点进行控制钢筋笼顶标高,主筋与每加劲箍交接处应用扎丝绑扎牢固,主筋与主筋的连接采用绑扎搭接,接头长度按规范及设计要求执行,同断面接头数量不超过主筋总数的50%,接头位置相互错开,错开高度为35d且≥500mm。以此方法自上而下直至孔底;主筋接头如需采用焊接接头,则主筋的焊接应在孔外完成,并由监理、甲方验收合格后再送入孔内绑扎,如此可保证焊接头的质量。

(5)螺旋箍筋安装、绑扎:

钢筋笼骨架成形后,可进行螺旋箍筋安装、绑扎,螺旋筋由绳索吊至孔内,于孔内旋转盘绕内河航运设备安装工程定额(非正式出版稿),按设计要求的间距进行均匀分布。螺旋筋接头搭接长度为300mm,接头两端设置弯头,分别挂到主筋上,依次循环,一直盘旋至笼底。

(1)桩身混凝土浇灌前应冲洗护壁及成孔上的泥土、杂物,待冲洗干净后经工地专业质检员自检,由设计、监理、业主、地勘及质监检验合格并办理隐蔽手续后方可浇注桩芯砼。

(3)孔深小于15m的砼下料采用漏斗及串筒下料,串筒下口距浇筑面≤2m,随着砼面的上升,逐节卸掉串筒,用绞车上的绳子吊升至地面;孔深大于15m时采用混凝土导管,混凝土导管必须事前试拼,并分成几段,依次摆好,以便吊装。导管连结法兰盘的螺栓要拧紧,不要漏水漏浆,混凝土导管利用三脚吊架起吊安放。另外为了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一个桩身混凝土浇筑,当孔径大于2米时每个孔内配置两个以上导管或串筒浇筑混凝土,具体数量根据现场情况动态调整。

(4)砼应连续浇灌MZ/T 150-2020 行政区域界线数据交换格式,不得留施工缝;孔内振捣人员应边灌边浇捣,每浇灌≤2m高度时应即时振捣,以保证砼密实度,避免砼骨料产生不均匀或分层离析,依次浇灌直至设计的桩顶标高。

(5)每孔桩安排2~3人为一小组进行混凝土浇捣。混凝土振捣手振捣时必须站在特制的吊篮上或在孔口将振捣棒用绳索垂钓至混凝土内振捣,确保施工安全。

(6)在灌注过程中,每根桩应留置一组试块(一组为三块),如一根桩一个台班浇不完时,应一个台班留有一组试块,试块应进行标准养护和同条件养护后送到有资质单位进行抗压试验,做试块时应请监理工程师旁站。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