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速(二期)公路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某高速(二期)公路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481.79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某高速(二期)公路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汾阳至邢台高速公路左权~和顺(省界)段

某标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K61+800~K64+600)

第一章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汾阳至邢台高速公路榆社至和顺段是山西省“人字骨架,3纵11横11环”规划中第7横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河北省规划高速公路网中的第五横临清(冀鲁界)~(晋冀界)高速公路西段相接。河北省境内的邢台~省界段拟与本项目同步实施。本标段为第七合同段,设计起点里程为K61+800某污水处理厂工程施工方案,设计终点里程K64+600,路线全长2.8公里。

2×11.5/2×10.75

2×11.25(10.25)

工程概况:本标段隧道为五指山隧道本标段长度为2.02km。路基挖土方72515.12m3,挖石方15845m3,路基填土方55710.70m3,填石方153296.1m3。

1.2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项目区位于山西省东部,横穿太行山山脉中南部。地形地貌极为复杂,崇山峻岭,峰峦叠嶂,沟壑纵横,因地址构造、岩性特征、风华剥蚀差异,明显分为二大地貌景观,即西部黄土覆盖为主的侵蚀剥蚀中山区;中东部为构造剥蚀侵蚀中山区,总体地形中部高,两翼低。

项目区地处北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总的气候特征为:冬季寒冷漫长,冷空气活动频繁;春季风沙肆虐,干旱少雨;夏季炎热,降水集中;秋季降温迅速,秋霜早,降水量显著减少,凉爽宜人。

山西省介于秦岭和阴山两个巨型构造带之间,是华北地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主体构造线方向为北东方向。

1.2.4不良地质现象

项目区内由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复杂,河谷发育,沟壑纵横,地形切割剧烈,各类不良地质与特殊岩土较为发育。

2.现场施工组织机构设置

2.1现场施工组织机构

2.2主要管理人员及其职责

⑴项目经理部是施工队伍的核心,其职能是按照业主和合同条款的要求,圆满地履行施工合同,即指挥施工机械和人员在业主规定的工期,以优良质量完成合同范围内的所有工程项目,项目经理对外接受监理工程师和业主的一切有关工程的指令,对内则是协调和指挥各施工处、队顺利完成分项工程。

项目经理:按照业主和合同条款的要求,圆满地履行施工合同,即指挥施工机械和人员在业主规定的工期内,以优良质量完成合同范围内的所有工程项目。

项目总工:对项目施工技术工作全面负责,组织技术人员熟悉合同文件和施工图纸,编制施工工艺组织设计,制定施工方案,按设计要求组织施工,并进行质量、进度把关控制。

⑵工程部:负责施工现场的施工,及图纸的审核,技术交底,工程量汇总,设计变更等等。

⑷保障部:材料科统一控制全合同段内各种大宗材料的购置和保管,做到有计划、高质量、低价格、监控好各施工队自购材料的质量和价格,最大限度地降低工

程材料的成本,堵塞漏洞。机械科参与机械化施工组织设计,合理组织机械化施工,做好机械设备调配、修理等工作。

⑸计划部:负责制订和下达施工计划,检查、督促各施工队,按时完成任务,每月对各施工队完成的施工任务计量计价,编制中期支付文件,并报送监理和业主。

⑹财务部:负责对施工队进行工程拨款控制,并进行工程成本考核与分析,随时提供这方面的报告,供项目经理进行决策。

⑺安全环境保护部:负责整个施工过程中施工安全及对周边环境的评估与保护,制定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督促在施工过程中实施。

⑻中心试验室:除完成各施工队的大型试验和检测之外,兼负质检职能。

⑼综合办公室:负责项目部日常生活、后勤事务,以及对外协调,处理与当地政府、百姓的关系,创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以利于工程施工。

⑽各施工队分别负责各自施工范围内的工程内容。

2.3施工队伍及任务划分

表1-2施工队伍任务划分表

负责本合同段特殊路基处理及路基土石方工程施工

负责本合同段特殊路基处理及路基土石方工程施工

负责本合同段涵洞、防护及排水工程施工

负责本合同段五指山隧道左线施工

负责本合同段五指山隧道右线施工

负责盖板预制及全线砼的生产供应

办公及驻地布置:各专业施工队根据所担负的施工工区在红线内外布置,充分利用附近空闲房屋和空地。

工地试验室:工地试验室紧邻项目经理部布置;配备经过培训并获得上岗资格的专职试验人员,以满足施工需要。

工程用电:进场后与当地电力部门协商,通过设置的供电室经临时供电线路向各施工、办公生活区供电。另配发电机、变压器备用。

工程用水:工程及生活用水可就近利用沿线打井。重点工点如隧道口、大中桥、砼拌合站另设置蓄水池。

施工场地建设:施工现场按照当地市政工程建设管理规定规范化建设,做到齐全、便利、美观。

施工便道:施工中可利用既有道路结合局部新修道路修建贯通便道来满足施工需要。

预制场:负责预制盖板及小型构件等。场地周围设置隔离围墙。场地均采用砼硬化,集中排水,设污水处理沉淀池。

详见《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

4.工期、质量、安全目标

计划工期:招标要求为23个月,计划开工日期:2011年3月15日,计划交工日期:2012年12月10日。我单位将严格按照招标文件要求执行。

4.1.1各分项工程施工进度安排

施工准备:2011年2月05日~2011年3月15日

路基工程:2011年3月15日~2012年1月31日

桥涵工程:2011年3月15日~2011年11月30日

防护及排水工程:2011年4月1日~2012年4月30日

隧道工程:2011年3月15日~2012年10月31日

竣工收尾:2012年11月1日~2012年12月10日

所有分项工程合格率100%;所有单位工程优良率为100%;标段工程交工验收的质量评定等级为合格,竣工质量评分必须达到95分以上。

杜绝职工因工死亡和重伤事故,杜绝重大机械设备事故,杜绝交通责任事故,无火灾事故,创建安全文明样板工地。确保在施工过程中不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第二章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方法与技术措施(尤其

对重点、关键和难点工程的施工方案、方法及其措施)

1.路基工程施工方案、方法与技术措施

地基处理:本合同段路线所经地区部分属于湿陷性黄土地区,对于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采用冲击碾压或夯实处理。

路基填筑: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方法,采用挖掘机开挖装车、自卸车运输、推土机粗平、平地机精平、重型压路机分层碾压,采用K30测承载力和灌砂法等检测压实度双控制,形成挖、装,运、推、平、压一条龙机械化施工。

路堑土方开挖:采用两端出土,纵向分层开挖,推土机、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施工,路基防护工程及时跟进。

路堑石方开挖:根据岩石的类别、风化程度和节理发育程度等确定开挖方案,对于软石和强风化岩石,采用推土机或挖掘机直接开挖;当采用推土机或挖掘机不能直接开挖时,爆破法开挖,路堑开挖梯段高度小于5m以下的采用浅眼小台阶控制爆破,梯段高度超过5m的、工程量较为集中的深路堑为加快施工进度采用深孔松动爆破。

路基防护、排水工程:主要有边沟、挡土墙、三维网植草护坡,计划由路基施工队负责施工。施工时,采取有效措施,遵照“以人为本、以环境保护为本”的设计宗旨,路基防护仍以绿化防护为主题。路基加固及防护浆砌工程采用挤浆法施工,砂浆采用机械拌合,对厚型砌体采用砂浆捣固棒捣固。路基加固及防护砼工程砼采用集中拌合,搅拌车运输,泵送入模浇筑,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⑴本标段软土地基采用回填二八灰土、碎石土、土工格栅。

灰土全部采用厂拌法生产,自卸汽车运输,平地机整平,压路机碾压密实。碾压过程中表面始终保持湿润,杜绝产生“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做到压实均匀,无漏压死角。

碎石土从取土场自卸汽车运输,平地机整平,压路机碾压密实。

填挖交界路基按设计对路槽进行超挖并回填优质填料和加铺双向拉伸土工格栅。土工格栅应符合图纸要求及《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的规定。相邻两作业段不在同一时间填筑时,先填路段按1:1坡度分层留台阶;同时铺筑时分层互相衔接,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3.0m。

⑵本标段路线所经地区部分属于湿陷性黄土地区,对于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采用冲击碾压或夯实处理。

①施工准备:强夯施工前,绘制施工图,编制夯点编号,进行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

②布点:用石灰或木桩标出第1遍1点夯点的位置,并测量地面高程。

④整平:将夯坑用推土机进行场地整平,测量场地高程,并布设2点。

⑤2点施工:在1点夯击完成后,间隔时间为5d后进行2点强夯夯点施工。

⑥满夯:用推土机推平场地,满夯与夯点之间时间间隔为7d左右,最后采用700kN·m低能量满夯,夯点以梅花状排布,夯实后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⑦开夯前检查夯锤重和落距,以确保单击能符合设计要求。

⑧在每遍夯击前,应对夯点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应及时纠正。

⑨按设计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

1.2.2土方路基开挖

A.恢复定线,放出边线桩,对不同路段采取不同的施工方法。

B.对较短的路堑采用横挖方法,路堑深度不大,一次挖到设计标高。

C.路基土方开挖采用机械化施工,用挖装机械配合自卸汽车施工。

D.路基开工前,考虑排水系统的布设,防止在施工中线路外的水流入线内,并将线路内的水(包括地面积水、雨水、地下渗水)迅速排出路基,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E.对设计中拟定的纵横向排水系统,将随着路基的开挖,适时组织施工,保证雨季不积水,并及时安排边沟、边坡的修整和防护,确保边坡稳定。

F.路槽达到设计标高后,用平地机整平,刮出路拱,并预留压实量,最后用压路机压实,检查压实度。

1.2.3石方路基开挖

(1)开凿作业面,清除地表杂物和覆盖土层。

(2)布孔:根据设计要求放出开挖轮廓线和各炮孔孔位,并予以编号,插木牌逐孔写明孔深、孔径、倾斜角方向及大小。

(3)钻孔:钻孔是爆破质量好环的重要一环,严格按爆破设计的位置、方向、角度进行钻孔,先慢后快。钻孔过程中,必须仔细操作,严防卡钻、欠钻、漏钻和错钻。装药前必须检查孔位、深度、倾角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孔内有无堵塞、孔壁是否有石块以及孔内有无积水。如发现孔位和深度不符合设计要求时,进行补孔或透孔。严禁少打眼,多装药。清除孔口周围的碎石、杂物,对于孔口岩石破碎不稳固段,进行维护,避免孔口形成喇叭状。钻孔结束后封盖孔口或设立标志。

(5)炮孔堵塞:炮孔堵塞长度大于最小抵抗线,采用粘土堵塞。

(8)安全检查:爆破完成间隔规定时间后,安全检查无误,即可进行机械施工。

(9)总结分析:爆破后对爆破效果进行全面检查,综合评定各项技术指标是否合理,进一步确认已暴露岩石结构,产状、地质构造、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综合分析岩石单位耗药量,作好爆破记录,总结,对下一循环爆破作业进行优化。

1.2.4土方路基填筑

⑴填方路基按路基平行线分层控制填土标高,分层进行平行摊铺,保证路基压实度。每层填料铺设的宽度每侧至少超出路堤设计宽度30cm,以保证整修路基边坡后的路堤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填料分层填筑厚度不大于30CM,且每种填料层总厚不得小于50cm,路堤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压实层厚度不小于10cm。

⑵地面自然横坡或纵坡陡于1:5时,路堤基底挖成台阶,台阶宽度2m,且设置2~4%反向倾斜横坡。在地下水丰富地段,为减少地下水对填方路基的破坏,在填挖交界处设置横向渗沟,排除地下水。

⑶路基填筑分几个作业段施工时,两个相邻段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填筑,则先填段按1:1坡度分层留台阶;如两段同时施工,则分层相互交叠衔接,其搭接长度不小于2m。

⑷一般路堤边坡坡率为:当路堤边坡高度H≤8.0m时,其边坡坡率采用1:1.5;当路堤边坡高度8.0m<H≤20.0m时,其上部8.0m高度范围边坡坡率采用1:1.5,以下部分采用1:1.75;当路堤边坡高度H>20.0m时,其上部8.0m高度范围边坡坡率采用1:1.5,中部12m采用1:1.75,下部采用1:2,且在20m处设宽度为2m的平台。

⑸边坡局部高度大于20cm的高填方路基,尽可能填石,有条件时全部填石。填石路基分层夯实,其边坡高度20m以下部分边坡坡率采用1:2,以保证路基满足稳定性要求。

1.2.5石方路基填筑

⑴填石路基边部不码砌,采用和一般路基相同的断面形式和坡率。

⑵填石强度不小于15Mpa,强风化的软基不用于填石路基,也不用于做塞缝料;填石料最大粒径为25cm。

⑶修筑填石路堤,将石块逐层水平填筑,分层厚度不大于50cm,石块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厚度的2/3,大面向下摆放平稳,紧密靠拢,所有缝隙填以小石块或石屑。

⑷在路床顶面以下80cm的范围内铺填有适当级配的砂石料,最大粒径不超过10cm,并分层压实。超粒径石料应进行破碎使填料颗粒符合要求。

⑸填石路堤使用振动压路机分层洒水压实,压实时继续用小石块或石屑填缝,直到压实层顶面稳定,不再下沉(无轮迹)、石块紧密、表面平整为止。

⑹施工中压实度由现场试验确定的压实遍数确定,保证沉降量在规定范围之内。

1.2.6过渡段施工方法

结构物处的回填,应按图纸和监理工程师的要求进行,回填时圬工强度的具体要求及回填时间应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有关规定执行。填料应采用渗水性材料,填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50mm。

涵洞填土长度每侧不应小于2倍孔径长度。

结构物处的填土应分层填筑,每层松铺厚度不宜超过150mm,结构物处的压实度要求从填方基底或涵洞顶部至路床顶面均为96%。

涵背后填土,宜用人工配合小型机械碾压,大型机械作业时,应与台背边缘保持不小于1m的距离。

涵洞填筑前,应在其两侧及其顶板铺设20cm厚粘土作为保护层,填筑时从涵洞两侧分层、对称、水平填筑夯实,不得从单侧偏推偏填,涵洞顶上填土必须大于1m,方能使机械通行。

填挖交接处的施工:在填挖交界处,要边填边开挖台阶,台阶的宽厚与原地面要相接,确保交界处的压实质量,填挖交界处临时排水工程要随挖随施工,确保雨季不冲毁填方路堤。

相邻标段接合部的施工:标段接合部的填筑施工,先施工一方纵向要预先留出不少于1:1的边坡,后施工一方在填筑时挖宽度不小于1.5m的台阶搭接,碾压时要到位,确保压实质量。

结构物台背回填:采用渗水材料分层回填,压实采用振动夯结合压路机碾压密实。在回填压实施工中,两侧对称回填,保证结构物完好无损。

1.2.7路基防护及排水工程施工方法

1.2.7.1浆砌片石边沟

刷坡:路基防护工程,应紧密配合路基土方和涵洞进行施工,采用人工刷坡夯实、人工砌筑,分段施工。边坡进行夯实和修整后,方可进行砌筑,且砌体质量达到设计标准。

垫层:护坡的垫层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任意改变垫层材料及厚度,基础埋置深度必须符合图纸规定。

砌筑:采用座浆法施工,为确保护坡坡比的准确性,每隔5米挂线进行控制,在砌筑过程中,浆砌片石防护冲护坡,必须与垫层密贴,不允许有空隙。砌体的外露面和墙(坡)顶、边口,应选用较大而平整的片块石,并稍加修凿,确保砌体内实外美。

伸缩缝、沉降缝处理:应挂线砌筑,不允许参差不齐。

勾缝及养生:采用勾凹缝,并洒水进行养生。

①基坑开挖:基坑开挖至设计高程后,立即进行基底承载力检查。

②立模板:混凝土挡墙按挡墙几何尺寸支立模板,并用脚手架加固模板和搭设施工作业平台。

③混凝土浇注:检查模板几何尺寸及加固措施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后,分层浇筑混凝土。浇筑片石混凝土时,片石的掺量不得超过15%。

④养护:在挡土墙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洒水养生,炎热季节覆盖塑料薄膜。

1.2.7.3三维网植草护坡

先整平边坡,在距坡顶50cm及坡脚处分别开挖宽20cm,深30cm的沟槽,将土工网铺设于沟内,并用U型钢钉固定并填土夯实,再从坡顶自上而下铺设土工网。其纵横向搭接长度20cm,沿纵向每间隔100cm用U型钢钉固定(搭接部位必须固定),其斜向间距为100cm,待土工网铺设完毕后在喷播草仔。

1.2.8特殊路基地段施工方法

施工前根据土石混合的类别分别进行试验路段施工,确定合理的施工参数。碾压前应使大粒径石料均匀分散在填料中,石料间空隙应填充小粒径石料、土和石渣。

施工前应理解设计的边坡方案,并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获批准后实施。施工中根据开挖情况随时进行地质核查,并对边坡稳定性进行监测。深路堑高边坡地段路基施工时,事先做好堑顶排水,精确测设开挖坡口线,路堑分级开挖后,及时施作坡面防护工程。施工采用分层开挖,分层防护以及坡脚加固。

高填路堤首先要进行基底处理,本合同段高填路基段基底处理采用先将原地面软土清除,再做强夯处理后填筑,填料优先使用高强度、水稳性好的材料,在路床顶部2.5m起设两层土工格栅。

A、对填土高度≤4m且工作场地允许的Ⅰ级非自重~Ⅱ级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采用不小于25KJ冲击碾压处理,Ⅱ级以上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则采用强夯处理。

B、对于填土高度>4m或填土高度≤4m但冲击碾压工作场地受限制时或桥头与构造物路段不适宜采用冲击碾压处理的Ⅰ级非自重~Ⅱ级非自重湿陷性黄土路段,则采用重锤夯实处理。

C、对于湿陷性黄土挖方路段,路床超挖30cm,重锤夯实后换填30cm6%灰土;对于离村庄较近,不能采用重锤夯实处理的湿陷性黄土挖方路段,路床范围内超挖回填80cm二八灰土处理。

D、填料夯实采用强夯处理,施工前进行试夯,确定各项强夯参数。夯锤直径2.5m,夯点间距4m,正方形布置,先用点夯设计夯击能间隔点夯2遍,再用1000KN.m夯击能逐点满夯1遍,强夯最后两击夯沉量不大于50mm。

试夯:第一步:根据设计文件提供的地质资料,在施工现场取一个面积不小于20×20m地质条件具有代表性的试验区。

第二步:在试区内进行详细的原位测试,取原状土样测定有关数据。

第三步:选取合适的一组或多组强夯试验参数进行试夯。

第四步:检验强夯效果。在最后一遍夯击完成7天以后进行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并与强夯前的测试数据对比分析;按设计要求对强夯加固效果进行判定。

第五步:当强夯效果不能满足要求时,可补夯或调整参数再进行试验。

第六步:通过强夯前后的试验结果对比,确定正式施工采用的技术参数。

强夯施工:强夯施工前,应先清理、平整场地并查明场地范围内地下构造物和管线的位置和标高,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因强夯施工造成损坏。根据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强夯施工工艺技术参数。

第一遍夯击按设计形式和间距布置的夯击点,第二遍依次补夯已夯点间隙,最后一遍锤印应彼此搭接,表面平整,并应同时满足夯坑周围地面不发生过大的隆起。

强夯施工产生的噪音和振动对周围建筑物有影响时,不得采用强夯法施工,强夯施工距建筑物最小安全距离应不小于50~100m。

强夯效果检验:强夯后采用静力触探和室内土工试验检验强夯加固效果,检验深度不小于设计处理深度,检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重锤夯实:重锤夯实施工工艺同强夯施工工艺。

每段试验路段冲击碾压20遍以上需要在碾压前已布置好的同一测点位置进行高程和压实度监测。合格后用推土机整平冲碾路段,然后用重型钢轮压路机将路基表面碾压密实平整。经验收合格后进行下层填筑。

结合本标段特点,路基工程的工后沉降及不均匀沉降通过地基条件评价、地基处理、填料质量、路基填筑压实及过渡段施工等过程和措施的控制,结合沉降观测、建立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和沉降预测、评估,达到较准确推算沉降、判断并控制工后沉降及不均匀沉降的目的。地基处理前,先对沿线路基地基情况进行全面地质普查,验证设计地质资料;路基地基处理后经检测满足设计要求后,选用合格填料,再严格按设计质量标准分层填筑、验收。

1.3.1地基处理措施控制

原地面松、软表土及腐植土应清除干净,无草皮、树根等杂物和积水,清除后的基底碾压密实、平整,地基表面基本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路基填筑施工。

地基处理施工前,选择具有代表性地段进行各项地基处理措施的工艺试验,复核地质资料以及检验设备配置、施工工艺是否适宜,确定各项地基处理措施的施工工艺参数。待工艺试验段经检验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施工。

1.3.2填料质量控制

在路基沿线设置级配碎石拌和站,集中进行级配碎石的生产。化学改良严格控制改良料含水量及石灰掺量,物理改良严格控制填料级配,为保证路基填筑压实质量,级配碎石在路基填筑时采用厂拌法,随拌随用。

选用爆破开挖的合格填料料源,通过二次解小、破碎和筛分,严格控制最大粒径,以获得颗粒级配稳定的A、B组碎(砾)石类土填料,为全标段统一供应优质的A、B组填料,保证路基填筑获得最大压实密度和长期稳定性。

采用填料生产场检验为主,填筑摊铺过程中再抽样复验的方式,严格控制填料质量。

1.3.3路基填筑压实控制

在大面积填筑前,选取有代表性的填料和地段进行摊铺压实工艺试验,试验填料碾压含水量、摊铺厚度、碾压机械、碾压遍数等施工工艺参数,经检验地基系数K30、压实系数K(A、B组填料)、孔隙率n均满足设计要求后,确定施工工艺参数,再进行大面积路基填筑。

路基填筑施工严格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参数施工,严格过程监控和质量检验、记录。

填筑时路基两侧各加宽约50cm,保证边坡压实质量。

两结构物间路基按一个施工区段施工,过渡段与过渡段间路基按一个台阶(一个填筑层)的高差同时施工。

1.3.4过渡段施工控制

过渡段与相邻路堤作为相同施工区段同步填筑。

严格控制路堤与相邻过渡段的填筑厚度和填筑长度,并保证过渡段采用形式满足设计要求。

过渡段与路基同步采用重型压路机碾压,不能使用重型压路机施工的部位,采用小型压路机配合冲击夯进行压实。

⑴原地面松、软表土及腐植土应清除干净,无草皮、树根等杂物和积水。

⑵地基处理施工前,选择具有代表性地段进行各项地基处理措施的工艺试验,复核地质资料检验设备配置施工工艺是否适宜,确定各项地基处理措施的施工工艺参数。

⑶填筑摊铺过程中再抽样复验的方式,严格控制填料质量。

⑷在进行大面积填筑前,选取有代表性的填料和地段进行摊铺压实工艺试验,试验填料碾压含水量、摊铺厚度、碾压机械、碾压遍数等施工工艺参数。

⑸过渡段与路基同步采用重型压路机碾压,不能使用重型压路机施工的部位,采用小型压路机配合冲击夯进行压实。

1.3.5路基防护与排水施工控制

⑴路基防护工程,护坡施工前,应先行放样,清除设计坡面线以外的多余物。

⑵路基排水设施应放线后设施,力求做到顺直圆滑,排水流畅、方向明确。

⑶砌体所用的片石、砂子等原材料,必须经试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浆砌片石采用挤浆法砌筑,保证砂浆饱满,杜绝通缝。

⑷勾缝统一采用凹缝以保证砌体质量表面美观。

2.桥涵工程施工方案、方法与技术措施

本合同段共有预应力砼空心板通道桥2座,钢筋砼盖板涵洞2道。

桥梁下部采用桩基础,桥台为钢筋混凝土薄壁台,上部为预应力砼空心板梁。由拌和站预制场负责预制,桥梁作业队负责安装。

涵洞工程由综合队负责施工,应在本段路基大面积施工开始前完成下部结构工程的施工。

盖板涵台身采用大块钢模现场浇注,钢筋砼盖板在预制厂集中预制,汽车运到现场,吊车安装。

2.2.1桥梁工程施工方法

2.2.1.1.挖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方法

具体见人工挖孔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1)

人工挖孔施工工艺流程图

①开挖前做好孔口四周安全防护工作和防排水工作。

②挖土过程中随时检查桩孔尺寸和平面位置,防止偏差。

④桩孔较深时,砼护壁按1m一节施工,特殊地质按0.5m一节施工。地层较差时,可配置适量钢筋。

⑤如在挖孔过程中遇流砂地层,要停止开挖,对流砂层采取注浆处理,待凝固后进行开挖,切要加强护壁。

⑥施工中遇到溶洞,要及时上报监理等相关管理单位,不得私自简单回填处理,待施工、监理、设计、业主四方确定方案后实施。

⑦桩基挖孔施工时如遇易塌地层,要进行砼加筋护壁;如出现塌孔情况,要及时清理坍塌土石,进行回填和二次护壁。

⑧桩基开挖离孔底50cm时,严禁采用爆破方式开挖。

挖孔作业(包括钢筋砼护壁)每孔设3人,井下挖孔1人,井上卸土1人,操作卷扬机1人。

根据技术人员所放桩位将场地平整,布好工作平台,做好井口防护,并在开挖之前清除现场四周及山坡的悬石、浮土等排除一切不安全的因素,做好孔口四周临时围护和排水设备,孔口应采取措施防止土石掉入孔内,并安排好提土设备,布置好弃土通道,必要时孔口应搭设雨棚,这些工作作好后,准备开挖桩孔。

开挖过程中要随时检查桩孔尺寸和平面位置,防止误差过大。并应注意施工安全,下孔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帽和系安全绳,提取碴土的机具必须检查、检验。孔深超过10m时,应经常检查孔内二氧化碳浓度,如超过0.3%应增加通风措施。桩孔较深时,采用电引爆破后应通风排烟,经检查孔内无毒后施工人员方可下井施工。

护壁砼标号、配合比按照监理批准的进行,所用砂、碎石、水泥经监理检验合格的材料,堆放的场地必须砼硬化,以防污染。砼拌和必须采用机械,配料要按设计过磅,严禁随意进料。挖孔桩开挖过程中,开挖和护壁两个工序,必须连续作业,以确保孔壁不塌。应根据每个孔的具体地质情况、水文条件、材料运输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支撑及护壁方法。根据桥梁桩位及土质变化情况拟采用就地浇注砼护壁。地质较好(次坚石地质)可不护壁。以保证挖孔安全进行。

孔壁用C20砼或钢筋砼分段支护,厚度为15~25cm,如图2,护壁高出地面30cm,以便挡水和定位,并防止土、石、杂物滚入孔内伤人。模板用钢模板,每节圆弧分成4块,上、中、下各用弧形钢筋连接加固。在地面按衬砌的外径挖深1米,一般地层采用素砼护壁,易塌地层将加工好的钢筋放入孔壁四周,按要求及大样图进行绑扎,在开挖孔内安置模板并准确定位后,将砼灌入模板与开挖面之间以便形成固定的钢筋混凝土环状孔口架。继续挖深1m,重复上述步骤,以形成自上而下的重叠的混凝土衬砌,每下挖1.0m灌注一次,随挖随支。土质松散地段可以将衬砌高度减少至50cm。施工中相临两段护壁钢筋要保证挂接,为保证护壁混凝土密实,有一定的堵水作用,用手提式振动捧机械振捣。

2.4.1.桥台施工方法

桥台模板采用大块组合式钢模板,模板架立支撑牢固,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合格后浇筑混凝土。为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在钢筋和模型之间垫入混凝土预制块。混凝土采用分层连续灌注,一次成型,分层厚度宜为30cm左右,分层间隔灌注时间不得超过试验所确定的混凝土初凝时间,以防出现施工冷缝。

混凝土终凝后,及时覆盖养护。系梁和承台拆模后,四周基坑回填土应分层夯填密实。

2.4.1.1.空心板梁预制安装

后张法预应力钢筋砼空心板梁采用在固定式钢筋混凝土台座上预制,底模利用钢板台座面,侧模及端模采用厂家定制的大块钢模,内模采用可拆卸钢芯模。安装采用吊车吊装。

①材料检验及张拉设备校验

A.预应力钢绞线表面质量、直径检查:从每批中抽取3盘进行外观检查,表面不得有润滑剂,允许有轻微浮锈但不得锈蚀成可见麻坑。

B.钢绞线力学性能检验:抽取外观检查合格的钢绞线进行钢绞线极限应力、破断拉力、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检验。

C.张拉设备校验:千斤顶与压力表配套校验,确定张拉力与压力表读数之间关系曲线。

D.锚具检验:抽取10%进行外观检查,不得有裂纹、伤痕。抽取3%的锚具,进行磁力探伤、洛氏硬度、锚固性能等试验。

用钢筋混凝土修建固定台座,台面的尺寸与梁底尺寸相匹配,台面采用5mm钢板镶面。台座出露的棱角用三角铁包边以防止在使用过程中掉角,台座上应预留两侧边模的对拉孔和移梁钢丝绳槽。为适应梁张拉后上拱度,台面应做成45mm成抛物线负拱。

架立钢筋,构造钢筋和钢绞线均在加工厂集中制作。

钢筋绑扎在台座上划线标示,支座预埋钢板,孔道定位筋、锚具等均按设计要求精确就位捆绑焊接牢实。

后张法预应力钢筋砼空心板梁预应力筋孔道采用波纹管制孔。波纹管接头用大一号,长度大于或等于20cm的波纹管连接,一个孔分三节拼联。接头用宽透明胶布绑扎,防止进浆。波纹管沿定位筋绑牢。浇注混凝土前用棉纱或封孔塞封堵两端波纹管,防止混凝土或杂质进管形成堵塞。

底模利用镶嵌5mm钢板台座面。

外模采用厂家订做的定型大块钢模,分7段拼装组成。附着式振动器安装2排分别布置在腹板中部两端。模板平时擦油保养,用时清除油渍和混凝土斑点,涂脱模剂,并经常检查校正。拼装模板时用汽车吊把模板分块吊到所要制梁的制作台,顺序不能颠倒。先拼侧模,然后拼端头部分。拼完后对边模的水平、接缝以及模隔板模进一步调整,位置准确后固定对拉螺杆。

内模采用钢芯模。在施工时采用定位钢筋定位。

拆模时松对拉螺杆和两边支撑,拆除两边侧模。

制梁场设砼拌合楼拌制混凝土,混凝土直接用龙门吊吊活底料斗送入模内。用附着式振动器配合插入式振动棒振捣成型。

采取分层浇筑方式,每层浇筑厚度不大于30cm,从一头往另一头进展,在隔尾端3米左右时,浇注顺序改做从尾端向中间推进与原混凝土合拢,以确保梁体跟部钢筋最密集处混凝土饱满密实。混凝土浇筑至顶部,采取措施堵塞好预应应力孔道,不让混凝土或浆液进入孔道。顶面浇筑平整后用压条拉压顶板混凝土表面,使其形成0.5cm至1cm的齿缝,有助桥面铺装粘结效果。

梁的养护均采用草袋覆盖洒水法养生。

空心板梁预应力张拉采用双控两端对称张拉方法。张拉工作在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90%后进行,张拉工作开始前用探测器检查波纹管预留孔道是否通畅,再穿钢绞线束,钢绞线按孔位编号分束入孔,钢绞线束的运输和入孔均用人工进行。入孔的钢绞线头用特制的套帽套住束头,钢绞线束穿过孔道,调整两端工作长度一致时进入张拉,在张拉过程中为避免梁产生裂纹,在张拉时采用4台千斤顶在四个角同时对称张拉,然后千斤顶反向补拉。

0→初应力→张拉控制应力(持荷2min锚固),测量伸长量。伸长值符合千斤顶张拉力的计算伸长值,进行锚固,放松千斤顶。

张拉束位按设计进行,两端张拉人员协作指挥,保证两端千斤顶升降压、划线、测伸长、插垫等工作基本一致。千斤顶油泵,压力表按规范要求定时送有资质部门进行检校,一切工作程序有记录,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预应力钢材用应力方法张拉时,应以伸长值进行校核,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差应控制在6%以内。

采用活塞式水泥浆泵进行孔道压浆,采用真空压浆工艺。

封锚:采用高标号水泥砂浆或混凝土封锚。

2.4.2涵洞工程施工方法

基坑、涵身施工:基础、涵身为钢筋混凝土,施工用立模现浇的方法进行;砼在拌合站集中拌合,砼运输车运输,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模板安装采用大块钢模拼装组合,整体浇筑。

为保证台身沉降缝垂直、位置准确,台身砼浇筑采用“隔一浇一”的方法。

混凝土浇筑应水平分层进行,每层厚度不超过300mm,振捣密实,不得漏振和超、欠振,插入振捣器振捣时要快插慢拔,使砼不再下沉,不出现气泡,表面开始泛浆为度。振捣器振捣距离侧模控制在10cm左右操作,且不得碰撞钢筋骨架及模板。

砼浇筑完毕后,要及时进行覆盖养护,拆模后养护采用塑料布包裹注水养护。

盖板施工:在预制场集中预制,待预制板强度达到70%以上时才能脱模、移运和堆放,堆放和运输时必须在盖板端部采用两点搁支,并不得把预制板上、下面倒置,。最后,按设计图纸要求做好防水层。

台背回填:结构物处的填土均分层填筑,每层松铺厚度不得超过15cm,结构物处的压实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在回填压实施工中,均须对称回填压实并保持结构物完好无损。压路机压不到的地方,使用振动夯夯实,并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

2.5.1加强测量、试验、检测等基础性技术工作

调遣技术水平高、操作熟练的技术人员组成精干的测量、试验、检测队伍,制定详细的、切实可行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管理工作制度,做到工作有标准,检查按标准,同时装备先进的测量、试验、检测仪器,用科学的手段保障工程质量。

2.5.2加强涵洞基础隐蔽工程的质量检查

基础开挖后,要请设计、监理进行检查签证。地基承载力检测、基础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均要通过三级签证,上道工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施工中对每道工序严格检查。

2.5.3控制钢筋质量

严把材料关,钢筋有出厂质量合格证书或试验报告单,并作机械性能试验,对进场的钢筋进行抽验,遵守“先试验,后使用”的原则,对力学性能差、严重锈蚀、麻坑、裂纹夹砂和夹层及其它不合规范的钢筋,坚决不予验收和使用。加强对加工后的钢筋的存放管理。

2.5.4控制模板质量

模板自行加工制作或由信誉好的、有资质的专业厂家定做,采用大块整体钢模,确保不漏浆、不跑模,几何尺寸符合精度要求。

3.隧道工程施工方案、方法与技术措施

本标段的重点难点工程为五指山隧道施工,具体施工方案方法如下:

我单位将严格按“新奥法”施工,施工坚持“短进尺、弱爆破、快封闭、强支护、紧衬砌”的原则。根据隧道地质情况及断面设计图纸资料,结合我单位现有技术装备力量和计划投入的施工机械设备及多年同类隧道施工总结积累的成熟经验,拟定总体施工方案如下:

①洞口工程施工采用挖掘机从上至下分台阶开挖(必要时辅以弱爆破),人工配合逐层边刷边进行锚喷网支护,完成洞口加固处理。

②隧道采用从单向掘进,左右线同时施工。洞内出碴采用无轨运输。隧道施工通风采用大功率通风机大直径通风管压入式通风。

③开挖方案为:Ⅴ级围岩采用上下台阶弧形导坑法施工,Ⅳ级围岩采用上下台阶法施工,Ⅲ级围岩采用全断面开挖施工。隧道出碴采用挖掘机装碴,侧卸装载机配合,自卸汽车运碴,运至弃碴场。

根据隧道为分离式的特点,并结合路基及地形情况,隧道的出口端采用端削竹式洞门。洞口施工中应尽量减少扰动周围岩体,尽早做好洞口边、仰坡的防护及隧道洞门,确保洞口安全。

隧道施工便道修至洞口附近后,近洞口60米范围内,用装载机辅以挖掘机整平压实,近1500㎡施工场地,用来修建供风、供水、供电设施,并用作材料存放场地和机械停放场地。洞口及明洞在开挖过程中自上而下分层开挖。施工机械以挖掘机为主,遇地层坚硬石质人工打眼松动爆破,运输采用自卸车运输。

洞口开挖后的边仰坡面按设计整修平整,及时按设计进行防护,以防风化、雨水渗透而坍塌或滑坡。

采用套拱法进洞,具体作法如下:洞口开挖至起拱线,在洞口衬砌外采用三榀型钢钢架紧贴仰坡放置,间距0.9m,纵向用Φ22mm钢筋连接,经测量检查,同隧道洞口开挖断面一致后,与仰坡锚杆焊接固定,浇注挂板混凝土固结,形成洞室轮廓。然后施作超前小导管支护,然后采用上弧导预留核心土法进洞施工。施工时按设计要求进行洞身开挖、支护。施工中坚持短开挖,强支护,衬砌紧跟,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以策安全。

洞口应加强防排水,防止积水长时间浸泡墙脚和隧底,造成边墙围岩失稳。

本隧道明洞修筑在进洞施工前完成,并完成明洞回填工作,作好洞口范围的排水工作,以确保洞口稳固、安全。

㈠、Ⅴ级围岩施工方法—上下台阶弧形导坑法

采用小导管超前支护,环向开挖保留核心土法开挖,上下阶距离5~10米。开挖后立即喷射C20砼,然后打锚杆、架立钢架复喷至设计厚度。人工配合风镐开挖。

㈡、Ⅳ级围岩施工方法—上下台阶法

㈢、Ⅲ级围岩施工方法—全断面开挖

按照“新奥法”施工原则,必须及时施作柔性初期支护,以适应并控制围岩的变形,达到充分发挥围岩自承能力的目的。

隧道初期支护主要以预应力中空式注浆锚杆形式及喷锚,并采用工字钢架等形式,依据围岩类别及地表覆盖厚度的不同而分别设置。施工支护紧随开挖面及时施作,以减少围岩暴露时间,控制围岩变形,防止围岩在短期内松驰。

喷射砼由下而上顺序进行,一次喷射厚度控制在6cm以上,喷射时插入长度比设计厚度大5cm铁丝,作为施工控制用。后一层喷射砼在前层砼终凝后进行,新喷射砼及时洒水养护。

为提高运输效率,加快车辆周转,保证施工连续不间断,隧道的出碴运输采用无轨运输,采用装载机装碴,斯太尔双向自卸车运输。

基础开挖回填土施工方案3.2.4围岩监控量测

监控量测是隧道设计与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隧道施工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根据本隧道围岩组成特点,选择了拱顶下沉量测、地质与支护状态观测、周边位移量测、地质超前预报、地表下沉量测五个必测项目,围岩内部位移量测,围岩压力量测,锚杆轴力量测,钢支撑应力量测,支护、衬砌内应力/表面应力及裂缝量测,围岩弹性波测试,山体边坡稳定性监测七个选测项目。施工中必须按照设计和有关规范、规程实施。

根据隧道的地质条件,围岩特点,设计考虑进行如下项目的量测:顶下沉量、围岩周边收敛量测、锚杆抗拔试验、围岩内部位移量测、地表沉降观测和掌子面地质支护状态观测,施工中根据具体情况增加其它量测项目,以满足施工需要。

隧道开挖后,立即进行工程地质状况的观察,内容包括:工作面附近围岩岩性,断层破碎带、变质带及山岩石种类的观察;节理裂隙发育程度、接触面充填物的性质、开挖面稳定状态的观察;开挖面有无松散坍塌剥落现象、有无地下水等观察。以上观察内容均需做好记录。

初期支护完成后,对初期支护的状况进行观察,内容包括支护锚杆是否被拉曲,喷层是否产生裂缝,剥离和剪切破坏,钢支撑有无被压曲现象等。

根据本隧道围岩组成特点,选择了拱顶下沉量、地质及支护状态观测,周边位移量测,地质超前预报四个必测项目,地质超前预报应能准确判定开挖前,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围岩松动情况及围岩类别,监控制量测应达到指导施工,确保施工安全,调整支护参数服务的目的。

⑸、测点布量及量测频率

洞内拱顶下沉与水平收敛量测点布置在同一断面内,量测频率依据开挖后的时间、测点距开挖面的距离以及设计要求及现场地质情况进行。

在取得量测数据后,将同一断面的各种量测数据互相印证DB33/T 1171-2019标准下载,以确认量测结果的可靠性;对位移等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时态曲线进行回归处理,监视时态曲线的变化规律,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围岩变形的空间分布规律,了解围岩的稳定性特征。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