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防波堤爆破挤淤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某防波堤爆破挤淤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06.50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某防波堤爆破挤淤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1.1工程名称:(略)

1.2地质条件:(略)

2.施工总体安排和工艺流程

结合本工程特点,本工程爆炸处理软基包括端部爆填工艺和堤身两侧爆填工艺。前者形成堤身设计落底宽度和落底深度;后者形成堤身两侧设计平台。工艺流程见图1。

SL688-2013村镇供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条文说明.pdf图1爆填施工工艺流程示意图

3.1采用端部爆填、堤身两侧爆填和堤身两侧平台爆夯等主要施工步骤的施工方案。其优点是端部爆破作业时间短,车辆通过能力强和调头作业方便,堤身推进速度快;各爆破作业工序清楚,工程质量更可靠,施工干扰和影响较小,还可增加堤身振动密实次数,减少施工期的沉降量。

3.2根据本工程工期短,抛填强度大,淤泥中厚等特点,本工程布药设备拟采用改装的挖掘机静压装药工艺或吊车加振动器布药机,以提高爆炸作业工效。

推填和爆炸施工采用端部推进,施工主要步骤和要求如下:

3.3.1抛填测量与放线。

3.3.2按照施工设计宽度和抛填高度抛填。堤身抛填宽度为20m,涵盖两侧部分平台的宽度,使平台与堤身整体形成。堤顶标高+4m,推填进尺为5~7m。

3.3.3爆前沿轴线方向测量3个纵断面。堤端部爆填。在堤头位置安排1台装药设备在布药施工。爆后测量同爆前;

3.3.4按设计要求补抛和推进,满足进尺要求时,按“抛填—端部爆填——补抛填、推进”循环施工,直到全堤端部爆填施工完成。

按“端部爆填—两侧爆填”循环施工,直到设计路堤长度。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钻孔和物探等检验工作。

3.4堤两侧平台范围淤泥包的处理

由于水深浅,滩面高,端部爆填和堤侧爆填置换后形成的淤泥包隆起在堤两侧及平台范围内,在平台及棱体块石施工时,需将该部分淤泥清除。可采用挖掘机配合汽车进行施工。以外的淤泥包可不处理。

3.5堤头位置的施工措施

根据爆填机理和工程研究成果可知,围堤在多次爆破振动下不断被密实,其整体性经检测能达到半刚体状态,而堤的头部堤心则是爆破作用最少的区段,堤头部又是波涌及应力较集中点,为了确保其安全稳定,堤头爆填药量增加10%,并增加2次爆填和爆夯施工。

4.爆炸参数和爆破网络设计

Q1=q0·Ls·Hm·LL

式中Q1—单药量(kg/m3);

q0—爆炸挤淤单位体积淤泥的耗药量,本工程为0.3~0.4㎏/m3;

Ls—次推进的循环进尺,本工程为5~7m;

Hm—置换淤泥层厚度,本工程为3~12.0m;

LL—次爆破排淤长度,本工程堤端部落底宽20m,爆破布药宽度为18m。爆炸参数见下表。

5.施工安全距离的确定与安全措施

5.1施工安全距离的确定

5.1.1爆破安全标准

根据《爆破安全规程》中爆破安全振动速度标准如下:

主要建(构)筑物类型安全震动速度(cm/s)

土窑洞、土坯房、毛石房屋1

一般房屋、非抗震大型砌块建筑物2~3

5.1.2爆破震动安全距离

R=Q1/3(K/V)1/а

V—安全震动速度,cm/s,民房取2cm/s;

R—与爆源的安全距离,m;

K、a—与爆破地区地质、地形、爆破方式有关的系数和指数。

根据类似工程施工经验,取K=450,a=1.65,与爆源不同距离R下的爆破震速V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堤根部位置端部与侧爆爆填震速

从上表可知,在250m以外的爆破震动速度小于民房和小桥的安全震速。在本施工区250m内,爆炸施工环境良好,满足震动安全要求。

5.1.3爆破飞散物的安全距离

本工程由于覆盖水较少,爆破飞散物为抛掷淤泥和个别飞石,根据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堤根部爆破飞散物的安全距离不大于120m。满足到近岸开始爆破点距鱼塘为150m的安全距离要求;中部飞散物的安全距离不大于350m。

5.1.4水中冲击波安全距离

5.1.5空气冲击波安全距离

本工程爆炸处理软基采用为淤泥一定的深度的埋药方式,爆炸能量主要用于排挤淤泥,空气冲击波强度被大大衰减,其安全距离与爆破飞散物、水中冲击波的安全距离相比要小,可不考虑。

5.2爆破施工安全措施

5.2.1警戒安全措施

5.2.2爆破信号使用

解除警戒信号:一长响。

5.2.3火工品安全运输、储存保管

严格执行《爆破安全规程》中的有关规定,购买、运输均由持证上岗的专业人员进行,并由爆炸处理负责人同行监督。委托有关部门批准的火工品库保管。

5.2.4盲炮处理:每次爆破结束后,安全员应现场踏看检查是否有盲炮,若发现应立即实施诱爆,排除隐患。

5.2.5严格遵守《爆破安全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安全法》;

5.2.6认真学习和落实国家、省、市有关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法律、法规、条例、规定、通知等;

5.2.7精心搞好爆破设计方案和工艺文件,选用适当的爆破参数,减少和控制不安全因素产生的源头;

5.2.8加强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考核,严格按岗位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严禁违章指挥、违章操作;

5.2.9确定合理的爆破警戒范围,适用的警戒工具和声信号、周密细致的搜索清理,确保爆破时警戒区范围内确已处于安全状态;

5.2.10按“三不伤害”的原则进行爆破作业,按“四不放过”的原则,对待、处理有关安全问题;

5.2.11按《安全生产控制程序》搞好生产安全管理,并按《质量记录控制程序》形成相关记录。

5.3对保护民房的措施与要求

6.施工质量控制关键措施及检测验收方法

爆炸置换淤泥软基时,堤身落底深度和断面宽度是质量控制的关键,有施工中和施工后的质量检验方法,本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施工及质量检测程序见框图所示。

6.1爆破施工试验段安排与要求

爆破施工段计划安排在近岸端,试验段长度30~50m,爆炸处理施工完成后安排钻孔探摸来检验爆炸处理效果;同时确定施工爆破的合理参数。

6.2施工中的质量保证措施

6.2.2在开工前要组织施工人员熟悉和研究图纸,并进行技术交底,使其充分熟悉了解地质环境情况、施工工艺及流程、操作规程,确保施工能按设计意图顺利进行;

6.2.3每一施工环节,都要进行质量控制并由专人负责,做好完整的记录。上堤的石料级配和含泥沙量要控制,堤头抛填24小时有人专门计量和指挥,药包制作及布设要有工程师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和监督,爆破前后要认真进行断面测量。

6.2.3.1堤心石抛填管理

按设计要求控制抛石含泥沙量、石料质量和最小石重比例,超重石料量和级配不做要求。

6.2.3.2抛填进尺偏差±1.0m。

6.2.3.3药包间距偏差±0.5m。

药包埋深偏差±0.5m。

6.2.4定期和不定期召开爆炸处理软基相关人员讨论会议。每次爆炸完成后,爆炸处理软基施工工段要组织技术人员,根据抛填资料、爆炸参数、爆炸前后断面测量资料等进行分析,评价爆炸效果,估算落底深度,为后续施工提供参考,如有必要及时调整相关参数;

6.3.1测量堤头循环进尺爆炸前后断面

纵断面30~50m范围

6.3.2测量堤身两侧爆填前后断面

横断面全断面,测点间隔2m。

纵断面30m范围内,测点间距2~5m。

6.3.3体积平衡检验

根据抛填断面及每炮爆前爆后测量结果,估算堤身落底深度;根据抛填石料质量、方量记录,用体积平衡法估计堤身断面形状;堤心爆填进尺30m进行一次体积平衡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可适当调整爆炸参数。方量平衡考虑抛石流失5%,爆破造成的密度增加8%。

“石舌”形态每30m测量一次,用探杆探测。

6.3.5沉降及位移观测

在施工期和主体工程结束时,均设立沉降观测点,每100m设置一对沉降位移观测点,定期观测,施工期主要掌握沉降位移的规律,为路面施工提供依据,主体工程完工后,须对各沉降观测点进行连续观测。

钻孔探摸按横断面布置钻孔,钻孔断面的间距取300m,每断面3个钻孔,共设30个钻孔,钻孔位置由于工程监理确定。钻孔选用旋转冲击钻,直接穿过抛石体打进持力层,并不少于2m,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抛石体的落底深度。钻孔取土样并做室内土工试验以判明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钻孔检测委托有资质的和丰富工程经验的单位实施。

6.3.7探地雷达检测

为全面掌握堤身的落底情况,在钻孔检验的基础上,进行物探检测。探测将委托国家认可的、有丰富工程经验的单位实施。

7.1加强爆炸处理软基施工组织,合理科学安排施工,采用较好的施工工艺,配备足够人员和先进的布药设备;

7.2在推进堤端安排1台布药设备,缩短堤端爆破施工时间,保证每天放2~3炮,确保堤头抛填日进尺。

7.3采用改装的长臂挖掘机布药设备或吊车加振动器布药机JCT2387-2016 聚苯乙烯泡沫(EPS)复合装饰线,机械化程度高,布药时间短,安全可靠。

7.4本工程爆炸处理软基施工方案中采用堤端部爆填与堤两侧爆分开施工,保证了工程质量,同时堤端部布药时间短,抛填堤顶面较宽,增大了通车和调头能力,提高了堤身填筑速度,为其他工序施工赢得了时间。

图2施工质量控制施工及质量检测程序框图

8.雨季、台风期施工的工作安排

××工程所处地区属海洋性气候、且有台风,强风期较长,对工程施工影响较大真石漆喷涂施工工艺,这就要求施工中必须予以周密考虑,统筹安排,尽可能减少雨季、台风对正常施工进展的影响。爆炸处理软基超前长度严格控制。台风来临前5天将堤端爆填和侧爆填施工完成。工程开工后,根据现场情况,及时制定防台预案。

9.施工设备、人员组织及主要材料

9.1投入本工程的主要设备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