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桥主跨56米跨拱康路连续箱梁施工组织设计

某大桥主跨56米跨拱康路连续箱梁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552.45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某大桥主跨56米跨拱康路连续箱梁施工组织设计

2.8结构设计简介 4

2.8.1采用图号 4

DZ/T 0320-2018 有色金属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2.8.2结构形式 4

2.8.3线形控制 5

3.施工总体部署和安排 6

3.2总体施工方案 6

3.3连续箱梁主要工程数量 7

3.4施工工期安排 7

3.5现场组织机构设置 8

3.8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9

3.8.1技术准备 9

3.8.2材料设备的供应与保障 10

3.8.3劳动力组织 10

3.8.4地基处理 10

4.满堂支架的设计与验算 10

4.1满堂支架方案介绍 10

4.1.1支架设计说明 10

4.1.2支架体系 11

4.1.3支架形式 11

4.1.4传力途径如下 11

4.2支架、模板计算与基础验算 11

5.整孔连续箱梁现浇施工工艺 12

5.1支架搭设与模板拼装 12

5.1.1支架搭设步骤及要求 12

5.1.2支架搭设注意事项 12

5.1.3模板拼装及拆除 13

5.2支架堆载预压与沉降观测 14

5.2.1预压荷载及范围 14

5.2.2预压材料 15

5.2.3预压加载布置 15

5.2.4加、卸载 16

5.2.5预拱度设置及调整底模标高 16

5.5锚具、波纹管、预应力筋等预埋件安装 19

5.5.1波纹管安装 20

5.5.2、锚夹具 20

5.5.3、穿束 21

5.6混凝土施工 21

5.6.1混凝土拌制 21

5.6.2混凝土的运输 22

5.6.3混凝土的浇筑工艺 23

5.6.4混凝土灌注注意事项 23

5.6.5混凝土检测试验 25

5.6.6混凝土养护 25

5.6.7混凝土温控措施 26

5.6.8混凝土施工应急预案 27

5.7、预应力筋的张拉及孔道压浆 28

5.7.1、预应力筋的张拉 28

5.7.2、孔道压浆 31

5.8封锚混凝土与落架、拆外模施工 32

6.主要设备、材料和劳力计划 32

6.1机械设备进场计划 32

6.2主要材料计划 33

6.3.1劳动力安排 33

6.3.2管理人员组织 34

7.安全、质量技术保证措施 34

7.1施工质量专项控制措施 35

7.2施工安全专项控制措施 35

7.4安全保证措施 36

7.4.1作业人员 36

7.4.2施工机具、设备 37

京杭运河特大桥主跨56米跨拱康路连续箱梁施工组织设计

(1)、投标文件、业主相关文件要求。

(2)、宁杭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编制的《南京至杭州客运专线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5)、《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6)、《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7]85号)

(7)、《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号)

(9)、《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11)、《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12)、《路桥施工计算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

(13)、《宁杭客运专线设计施工图》

(15)、《宁杭铁路客运专线桥梁球型支座安装图》(NHQZ)

(16)、《施工现场调查报告》。

(17)、国家、铁道部和地方政府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条例、规定

京杭运河特大桥位于德清与杭州之间的平原河网化地区,河流、水田、鱼塘分布较密,在DK240+288.405~DK240+426.105段(578#墩~581#墩)跨越既有管道和两条既有公路,连续梁全长137.5m。两条既有公路宽8米和5米,既有管道为天然气管道,安全施工距离为5米。

578#墩~581#墩采用摩擦钻孔桩基础和柱桩钻孔桩基础,每个主墩10根和11根直径为1.5m钻孔桩,每个边墩11根直径为1.25m钻孔桩,桩长为50.0米~59.5米。主墩承台为14.3m×9.6m×3.5mC40钢筋混凝土基础,580#墩加台为4.9m×5.9m×1m,边墩承台为12.2m×8.3m×3mC40钢筋混凝土基础。579#墩为直坡矩形墩,墩厚3.6米,墩高8.5米。580#墩为圆端形实体墩,墩高8.0m。边墩为圆端形实体墩,墩高分别为10.0米和9.0米。

主墩和边墩均采用NHQZ球型支座,固定支座设在580#墩,曲线内侧。

京杭运河特大桥位于原宣杭线东苕溪奉口特大桥上游约300米,汇水面积F=1517.2Km2,Q1%=862.7m3/s,V1%=1.4m/s,H1%=7.05m。

桥址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连续梁地表以下1.2m为人工填土,杂色,结构松散;1.2m~3.0m为淤泥质粘土,深灰色,灰黑色,褐灰色为主,流塑,σο=60KPa;3.0m~7.5m为粉质粘土,褐黄色,褐灰色间灰绿色,硬塑,σο=150KPa,7.5m~15.0m为粉质粘土,褐黄色,褐灰色,软塑,σο=120KPa;15.0m~35.0m为粉质粘土,褐黄色,褐灰色,青灰色,灰色,灰绿色,硬塑,σο=180KPa;35.0m~43.0m为粉质粘土,褐黄色,褐灰色,青灰色,灰色,灰绿色,软塑,σο=120KPa;43.0m~53.0m为粉砂,褐黄色,褐灰色为主,中密,饱和,σο=100KPa;53.0m~57.0m为细石砾土,浅灰色,灰色,灰褐色,饱和,中密,σο=400KPa;57.0m~59.0m为全风化英安岩,青灰色,灰色,灰绿色,σο=250KPa;59.0m~63.0m为强风化英安岩,紫红色,褐红色,灰色,灰绿色,σο=450KPa,63.0m以下为半风化英安岩,紫红色,灰色,灰绿色,σο=700KPa。

梁体为等宽度、变高度连续箱梁,截面形式为单箱单室直腹板截面。箱梁顶宽12.0m,底宽6.7m。梁高3.05m~4.35m;顶板厚40cm,腹板厚分别为48cm~80cm,底板厚40cm~80cm;全桥共设6道横隔梁,分别设于中支点、中跨跨中、端支点,并设人孔供检查人员通过。

桥面:防护墙内侧净宽8.8m,桥上人行道栏杆内侧净宽11.9m,桥梁宽12.0m,建筑总度12.28米。桥顶面设置加高台,距梁端1.5米铺设泡沫塑料板区域加高台15mm,其它区域加高平台高65mm,加高平台平整度应满足3mm/4m及2mm/1m。

本桥桥跨布置为(40+56+4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全长为137.5(含两侧梁端至边支座中心各0.75m)。

本桥按曲线梁布置,相应的梁体轮廓尺寸均为沿线路左线中心线的展开尺寸,梁体轮廓、普通钢筋、预应力钢束及管束等均以线路左线中心线为基准线沿径向依据曲率进行相应的调整,支座也按径向布置。

边支点、中支点截面中心梁高分别为3.05m、4.35m。

支座尺寸详见本项目采用的《铁路桥梁球型支座》。

反拱设置:实际施工中反拱的设置应根据具体情况修正,充分考虑收缩徐变的影响以及预计二期恒载上桥时间确定。本设计二期恒载上桥时间按预加应力后60天计算,理论计算残余徐变供度值10年后上拱1.9mm(二恒165KN/m)、3.0mm(二恒118KN/m)。铺设无砟轨道应在终张拉60天后方可进行。

(1)、混凝土:箱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fc=33.5Mpa,fct=3.1Mpa,Ec=3.55×104MPa,防护墙采用C40混凝土,管道压浆所用水泥浆强度等级不低于M50,封锚采用C50的微膨胀混凝土,封锚后用防水涂料进行防水处理。

采用φ25预应力混凝土用螺纹钢筋,产品应符合GB1499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螺纹钢筋,标准强度fpk=830Mpa,锚下张拉控制应力705MPa。采用φ35mm铁皮管制孔。施工中应采用二次张拉工艺,锚固时锚具回缩量不得大于1毫米,确保竖向预应力筋的永存应力满足设计要求。

(4)、桥面防裂钢筋网

(5)、防水层及保护层

桥梁顶面进行全桥防水,防护墙内侧采用喷涂型防水层,喷涂型防水层材料的技术指标应满足《客运专线铁路常用跨度梁桥面附属设施》及《客运专线桥梁混凝土桥面防水层暂行技术条件》(修订稿)的要求,特别是防水材料的耐磨及抗紫外线照射的要求应满足环境要求。

(6)、支座:采用《宁杭铁路客运专线桥梁球形支座安装图》(NHQZ)。

3.施工总体部署和安排

根据本段总体工期要求和连续箱梁结构设计特点,采用膺架法一次性整体现浇。

针对连续箱梁的结构设计特点和现场施工环境的实际情况,将两条既有公路改道从边跨垂直通过,在主跨和边跨设置门洞以保证施工期间改道公路正常通车和既有管道的安全施工距离,门洞采用贝雷片膺架法施工,跨度分别为8.0米和10.0米。其他段施工采用碗扣式满堂支架方案施工。模板采用1.5cm厚竹胶板;纵向上分配梁采用10cm×10cm方木,翼缘板下和跨中底板下布置间距0.4米,腹板侧面、腹板下、边跨端隔板和中隔板段底板下布置间距0.3米;底板和腹板下横向上分配梁采用15cm×15cm方木,布置间距都为0.6米,立杆采用φ48×3.5mm碗扣式支架,水平连接杆件最大步距为1.5米,横向间距为0.3米、0.6米、0.9米和1.2米四种,纵向间距都为0.6米。门洞处采用槽钢为横向下分配梁,纵向间距都为0.6米;纵向下分配梁采用单层贝雷片,横向连接支撑架采用0.45米、0.9米和1.35三种型号;临时支墩采用双排三层贝雷片设置,采用0.9米连接支撑架;采用C20素混凝土扩大基础,有25m×1.5m×0.5m和13.5m×3.0m×0.5m两种结构尺寸,支架段原地面地基应做换填处理,换填深度0.5米,门洞段原地面地基应做换填处理,换填深度0.5米,处理后的原地面地基承载力大于150KPa。

钢筋工程采用在连续梁加工场集中制作,汽车吊配合人工进行现场安装作业。预应力工程除管道压浆采用真空压浆工艺外,均按常规施工,现场制作并进行安装作业。混凝土在拌和站集中拌制,用混凝土罐车运至施工现场,输送泵配布料杆浇筑混凝土,插入式捣固器振捣;混凝土的养护采用淡水保温保湿养护,冬季采用蒸汽养护。

3.3连续箱梁主要工程数量

φj15.24预应力钢绞线

Φ内90mm金属波纹管

Φ内80mm金属波纹管

Φ内70*19mm金属波纹管

该连续箱梁从2009年12月开始支架地基处理和基础混凝土施工等各项准备工作,2009年12月10日正式开始地基处理,于2010年2月10日完成,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如下表:

整跨箱梁包括钢筋、模板、砼施工、张拉压浆,其后续梁的准备工作如地基处理、支架搭设、支架预压等不占用箱梁施工时间。

支架搭设、安装钢管、砂箱、贝雷梁

模板拆调及安装调整底模

绑扎底板、腹板钢筋,穿钢绞线

绑扎顶板钢筋、穿钢绞线、支立端模板

3.5现场组织机构设置

为保证本工程的顺利施工,按照项目法施工要求,中铁二十四局甬台温铁路工程项目部四工段,全面负责本段内所有工程的施工、竣工、交验,并与业主、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地方政府部门密切配合,搞好现场施工管理工作,由工段将施工任务下达给各专业制梁作业队,由制梁队组织施工;施工组织机构框图见下图。

项目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图

项目部各部室工作职能一览表

负责全段生产计划、技术管理和变更设计等工作。

负责全段的质量标准制定与检查以及安全管理等工作。

负责全段的工程材料供应计划;工程机械的统计、管理等工作。

负责对上与对下的验工计价,成本核算及合同管理。负责财务管理、经济核算、费用控制、资金筹集和控制等工作。

负责外部协调、秘书、劳资、公务、后勤、治安、党务、政工、工会等工作。

负责检验测量和试验室的管理工作。

各部室在履行各自职责的同时,加强各部之间的协作。

为便于施工管理,根据桥梁现浇的施工特点,设1名制梁队长,负责7个制梁作业班组的协调组织工作;各作业班组的任务划分详见下表。

各作业班组主要任务划分表

主要负责钢筋加工、绑扎、安装等工作。

主要负责模板的安装、拆除、保养、维修等工作。

主要负责砼搅拌站的管理及梁体砼的输送、灌注、振捣等工作。

主要负责梁体混凝土的养护等工作。

主要负责预应力钢筋的制作、安装、张拉、压浆等工作。

主要负责支架、模板、钢筋、堆载等的起重吊装和设备维修、保养工作。

主要负责支架堆、卸载预压、沉降观测和梁端封锚、上配件、梁附属配件的制作及现场环境保持等工作。

3.8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进场后技术人员认真复核设计图纸,提出施工中的疑难问题,报请业主、设计代表予以解答。

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各专项作业指导书等技术文件;提出支架、模板设计方案,计算地基承载力。并现场进行支架搭设放线测量。

进场后根据工程技术规范、监理工程师的要求设置试验室,进行试验工作。

3.8.2材料设备的供应与保障

进场后首先确定材料供应的地点、方式和材料的存放场地,包括钢筋存放加工场地、水泥存放库、砂石料场地。对准备购入的材料质量指标进行检验。

由技术部门在当月25日前提报下月制梁材料需用计划,钢绞线、波纹管、锚具、支座、外加剂等特殊材料须经权威部门检测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

箱梁模板采用木模扳,加工数量为底模、侧模、内芯模及封头模板各1套。

根据制梁工作特点,需配备制梁队长、技术人员、测量人员、施工员、试验人员、安全员、质检工程师等管理人员9人,配备支架工、木工、电焊工、钢筋工、机械工、电工、预应力工、砼捣固工和普工等125人。

首先对桥位各跨原地基进行地质勘探核实设计地质情况。在承台基坑和泥浆池回填前应先抽干基坑内的积水并将稀泥清除,回填土应压实,承载力大于150Kpa。场地填筑前应将杂物清理,挖除表层种植土至圆砾土层,并平整好,平整后填筑一层50cm厚砂夹碎石(砖砟),采用18t重型压路机碾压密实,确保表层承载力达到150Kpa。支架搭设场地要作成1%的横向排水坡,并做好侧排水沟,确保排水畅通。最后在压实后的底垫层上支架段浇筑20cm厚C20砼垫层,门洞处浇筑50cm厚C20砼垫层;即可在上方搭设施工支架和安装临时墩。

4.满堂支架的设计与验算

针对现浇连续箱梁自重荷载大、桥墩墩身矮的特点,考虑满堂式支架的受力比较均匀,并且碗扣式支架具有现场安装方便,且质量容易保证等特点,我部采用了碗扣式支架作为箱梁施工支架组织该桥箱梁预应力混凝土现浇施工,在临时门洞处采用贝雷梁做为临时墩柱支撑,主纵梁采用单层贝雷梁跨越。

4.1满堂支架方案介绍

4.1.1支架设计说明

箱梁翼缘板、腹板、底板混凝土和模板按均布荷载考虑,箱梁顶板混凝土和内模板荷载实际通过内模支撑点传递到底模纵向向分配梁上,为简化计算,按均布荷载考虑,实际施工采取在大荷载位置加立杆和在腹板位置加斜撑进行局部加强的处理措施。

整个支架体系由支架基础、临时墩柱基础、可调底座、水平杆、立杆、加固钢管、调节杆及可调托座、纵、横向分配梁、贝雷梁组成。

模板采用1.5cm厚竹胶板;纵向上分配梁采用10cm×10cm方木,翼缘板下布置间距0.4米,腹板侧面布置间距0.3米,腹板下间距0.2米,跨中底板下布置间距0.4米,0#梁段底板下布置间距0.2米,边跨端隔板段底板下布置间距0.3米;底板和腹板下横向上分配梁采用15cm×15cm方木,布置间距都为0.6米,立杆采用φ48×3.5mm碗扣式支架,水平连接杆件有0.3米、0.6米、0.9米和1.2米四种规格,步距为1.5米,横向间距为0.3米、0.6米、0.9米和1.2米四种,纵向间距都为0.6米;横向下分配梁采用采用15cm×15cm方木,纵向布置间距为0.6米;纵向下分配梁采用单层贝雷片,横向连接支撑架采用0.45米、0.9米和1.35三种型号;门洞处都采用两排三层的贝雷片做临时墩柱;10米门洞处基础采用条形扩大基础,采用C20素混凝土浇注,每个长25米,宽1.5米,高0.5米,8米门洞处基础采用条形扩大基础,采用C20素混凝土浇注,每个长13.5米,宽3.0米,高0.5米;支架和门洞处原地面地基应做换填处理,处理后的地面地基承载力≥150KPa。

支架结构示意图见跨管线、道路(DK240+357.255)连续梁支架布置立面图、平面图和横截面图。

4.1.4传力途径如下

支架段传力途径为:模板纵向上分配梁横向上分配梁立杆

混凝土基础处理后地面基础(σ≥150KPa)。

门洞段传力途径为:模板纵向上分配梁横向上分配梁立杆横向下分配梁纵向下分配梁临时墩柱混凝土基础处理后地面基础(σ≥150KPa)。

4.2支架、模板计算与基础验算

箱梁外模、内芯模和底模均采用木结构,支撑架均采用钢结构,加工制作应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验算资料详见《主跨56米现现浇连续梁支架方案验算》。

5.整孔连续箱梁现浇施工工艺

5.1支架搭设与模板拼装

5.1.1支架搭设步骤及要求

(1)、首先测量定位。

(2)、从梁中往桥墩方向搭设门架底座加垫板。

(3)、第一层支架搭设完毕后及时调节底座,使之处于水平,并及时设置斜杆,加固后上第二层,依次搭至高度。

(4)、支架搭设完毕后安装上可调托架调整水平后在托架安放15×15cm方木,捆扎牢固。

(5)、根据设计及预压估算沉降量,设置拱度。

(7)、预压,预压采用砂袋作配重压载。

5.1.2支架搭设注意事项

⑴.加固杆,剪刀撑等加固件的搭设:

A.加固杆、剪刀撑必须与脚手架同步搭设;

B.每隔三排立杆设置一道横向剪刀撑,每跨设置六道纵向剪刀撑。

⑵.拆除脚手架前,应清除脚手架上的材料、工具和杂物。

⑶.拆除脚手架时,应设置警戒区和警戒标志,并由专职人员负责警戒。

⑷.脚手架的拆除应在统一指挥下,按后装先拆、先装后拆的顺序进行。

⑸.搭拆脚手架必须由专业架子工担任,持证上岗。

⑹.搭拆脚手架时工人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子。

⑺.操作层上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不得在脚手架上集中堆放模板、钢筋等物件。严禁在脚手架上拉缆风绳或固定、架设混凝土泵、泵管及起重设备等。

⑻.六级及六级以上大风和雨、雪、雾天应停止脚手架的搭设、拆除及施工作业。

⑼.施工期间不得拆除下列杆件:

A.加固杆件:如剪刀撑、水平加固杆、扫地杆、封口杆等等;

⑽.在脚手架基础或邻近严禁进行挖掘工作。

⑾.脚手架与架空输电线路的安全距离、工地临时用电线路架设及脚手架接地避雷措施等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的有关规定执行。

⑿.沿脚手架外侧严禁任意攀登。

⒀.对脚手架应设专人负责进行经常检查和保修工作。

⒁.水平加固杆应在满堂脚手架的周边顶层、底层及中间每5列、5排通长连续设置,并应采用扣件与立杆扣牢。

⒂.剪刀撑应在满堂脚手架外侧周边和内部每隔15m间距设置,剪刀撑宽度不应大于4个跨距或间距,斜杆与地面倾角宜为45°~60°。

⒃.满堂脚手架高度超过10m时,外侧应设置抛撑或缆风绳与地面拉结牢固。

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A.可调底座、顶托应采取防止砂浆、水泥浆等污物填塞螺纹的措施;

B.事前要控制支架基础的高程,使得底座、上托悬出高度≯40cm。

C.不得采用使支架产生偏心荷载的混凝土浇筑顺序,采用泵送混凝土时,应随浇随捣随平整,混凝土不得堆积在泵送管路出口处;

D.应避免装卸物料对模板支撑和脚手架产生偏心、振动和冲击;

E.水平加固杆、剪刀撑不得随意拆卸,因施工需要临时局部拆卸时,施工完毕后应立即恢复;

F.拆除时应采用先搭后拆的施工顺序;

G.拆除模板支撑满堂脚手架时应采用可靠安全措施,严禁高空抛掷。

5.1.3模板拼装及拆除

(1)、模板安装允许偏差见下表。

底模板中心线与设计位置偏差

桥面板中心线与设计位置偏差

腹板中心线与设计位置偏差

(2)、当养护完毕后的环境仍然在0℃以下时,应待混凝土冷却至5℃以下且混凝土与环境之间的温差不大于15℃后,方可拆除模板。

、气温急剧变化时不应拆模。

、拆非承重模板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50%以上;梁体混凝土芯部与表层、箱内与箱外、表层与环境温差均不宜大于15℃,并应保证梁体棱角完整。

(5)、早期张拉拆模时内模只拆不移,待梁体进行早期张拉后移出内模,侧模在早期张拉前松开。

(6)、拆承重模板时混凝土的强度应达到100%以上(横向张拉完后),混凝土与环境温差不得大于15℃,当温差在10℃以上,但低于15℃时,拆除模板后的混凝土表面及时养护。

(7)、模板和支架的拆除方向应由跨中向支点平稳对称进行。

5.2支架堆载预压与沉降观测

支架搭设安装完毕以后,需对其进行堆载试验。堆载预压试验的目的:1)对模板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进行检验;2)消除支架的非弹性变形;3)观测支点沉降;4)取得支架工作的各项参数,绘出支架加卸载变形曲线图,综合计算分析后,设置合理的预拱度,为使完成后的箱梁在纵向线型保持平顺美观,符合设计要求。

5.2.1预压荷载及范围

考虑到连续箱梁两侧翼缘板区梁体自重较小及方便预压工作的开展,取一个T构进行预压,另一个T构支架变形值可参考其支架变形值取定。

在箱梁底模上布置测点,测点布置在底模两侧及中间,顺桥向每个T构每一侧共设9点,位置分别为两支点、1/8、2/8、3/8、4/8、5/8、6/8、7/8处。找强度较好直顺的细铁丝铅垂挂在观测点上,地下设测站,对铅垂丝上标记标高测量,采用精密水准仪测出各点的初始标高值H1并记录入表格,同时在支架地面及周边设置观测点查看地基沉降情况。加载荷重计算如下:

(1)、0#梁段中隔板段

箱梁砼面积:S=30.2698m2,

W=30.2698m2×1.1m×2.6t/m3+12*1.1*(0.1+0.2+0.2)=93.172t,

一个砂袋自重:G=1.1m×1.1m×1.0m×1.5t/m3=1.815t

砂袋数量n1=W/G=93.172t/1.815t=51.334,

取砂袋数量n1为52袋

(2)、0#梁段根部截面

箱梁砼面积:S=16.0148m2,

W=16.0148m2×1.1m×2.6t/m3+12*1.1*(0.1+0.2+0.2)=52.402t,

一个砂袋自重:G=1.1m×1.1m×1.0m×1.5t/m3=1.815t

砂袋数量n2=W/G=52.402t/1.815t=28.87,

取砂袋数量n2为29袋

箱梁砼面积:S=10.4548m2,

W=10.4548m2×1.1m×2.6t/m3+12*1.1*(0.1+0.2+0.2)=36.5t,

一个砂袋自重:G=1.1m×1.1m×1.0m×1.5t/m3=1.815t

砂袋数量n3=W/G=36.5t/1.815t=20.11,

取砂袋数量n3为21袋

则一个T构所需加载的砂袋数N=5×n1+12×n3+23×(n3+n2)=1662袋;

预压最大荷载为3016.5t(1662袋)。

全桥共计混凝土1856.8m3,一个T构928.4m3,计2413.84t,

加载系数为n=3016.5t/2413.84t=1.25

预压的材料选用防水矿物袋里装满河砂,每袋平均1.815t,计量过磅后用25t吊机直接吊装到箱梁底模上。

5.2.3预压加载布置

加载形状尽量模拟箱梁的结构形式。具体见《56m连续箱梁堆载分布图》。

逐跨进行堆载预压,每跨加载按砼浇筑顺序,分四级进行:

第一次加载从跨中向两侧、左右对称间隔跳跃加载,完成第一层砂袋(共399袋724.185吨)的均匀堆码,至受力范围内梁重量的30%;

第二次加载完成第二层砂袋(共399袋724.185吨)的均匀堆码,约为受力范围内梁重的60%;

第三次加载完成第三层砂袋(共532袋约965.58吨)的均匀堆码,约为受力范围内梁重的100%;

第四次加载完成第五层砂袋(共332袋约602.58吨)的均匀堆码,约为受力范围内梁重的125%。

(1)、对加载后各测量点标高值H2进行测量

根据分级加载程序,每次布载结束后立即进行观测各测量点的标高值H2,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当连续2次读数不变后,间隔2小时才能继续加载。

提升架安装与拆除施工方案2(2)、测量卸载前各测量点标高值H3

维持布载24小时后、分级卸载前测量各测量点标高值H3。

卸载过程的操作基本与加载过程相反

(4)、观测卸载后各测量点标高H4

卸载后测量出各测量点标高值H4,此时就可以计算出各观测点的变形如下:

另外T/APD 0002-2021标准下载,根据H2和H3的差值,可以大体看出持续荷载对支架变形的影响程度。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