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双积公路高新区至红石崖段某合同段(投标)施工组织设计

青岛市双积公路高新区至红石崖段某合同段(投标)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943.62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青岛市双积公路高新区至红石崖段某合同段(投标)施工组织设计

1、业主提供的青岛双积公路高新区至红石崖段《招标文件》、图纸、参考资料、工程量清单、补遗书等。

2、国家交通部及有关部委颁布的现行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标准及验收标准等。

JB/T 13433-2018标准下载3、我公司的人员、机械设备、技术力量等资源情况及以往公路工程的施工经验。

1、科学布署,统筹安排,保证重点,照顾一般。

2、合理组织平行、交叉、流水作业,力求均衡生产。

3、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度,采用先进施工方法和工艺。

4、强化组织指挥,加强管理,保工期、保质量、保安全。

5、优化资源配置,实行动态管理。

6、精打细算,降低工程成本。

7、文明施工,保护环境。

K23+100~K25+018.8范围内的路基工程(地基处理、土石方、排水工程)、路线交叉、其他工程、桥涵工程以及洋河特大桥、跃进河大桥、K16+300大桥;不包含路线范围内的路面工程、绿化工程、沿线设施。洋河特大桥桥梁长1269m,实际实施路基长650m,K16+300大桥桥梁长166米,K20+394跃进河大桥桥梁长187.6米。

 采用交通部颁发的现行公路工程设计规范、施工技术规范、验收标准及工程质量设定标准。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1—2005)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14—2003)

设计车速80Km/小时,路基宽度24.5m,双向四车道;

桥梁宽度26.5m,为将来扩建预留,桥涵与路基同宽

设计荷载等级:公路—Ⅰ级;

洪水频率:特大桥1/100,大中小桥、涵洞和路基为1/100;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桥梁抗震设防措施按6区设防;

其余指标均符合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的规定值。

第x合同段起点自洋河北岸,里程桩号K23+100,设特大桥跨越洋河,在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东侧与已建成的昆仑山路北端连接,到达路线终点,里程桩号K25+018.8。跃进河大桥长187.6米中心桩号K20+394、K16+300大桥长166米。

本段路线范围长1.9188公里,实际实施路基长度0.6498公里(扣除路线范围内桥梁长度1.269),实施软基处理长度0.69公里,特大桥1座,大桥2座,涵洞2道,平面交叉2处。主要工程数量表:

路基长度0.6498公里

区域内较大的断裂构造,如胶州断了、百尺河和廿五里断裂,山相家郝管庄断裂位于北侧,呈东西向和北东向延伸。这些断裂构造均未见活动迹象,属全新活动断裂,对路基工程没有影响。根据沿线地层特点,确定场地土类型为软弱土和中硬土,场地类别为Ⅱ类,场地地震特征周期为0.45S。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山东考察组将此划为桃村—即墨弱地震带,基本烈度为六度,为构造相对稳定带。区域稳定性为相对稳定性。

场地稳定性较好,由于场区浅层有软土的发育,场区属于建筑抗震不利地段。除人工填土、盐渍土、软弱土外场区未见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山洪及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沿线地表多为养虾池、盐池及滩涂地,场地地形较平坦,近期由于人为活动,养虾池、盐池林立,荒草丛生。地貌类型为滨海堆积平原。其上部滨海相淤泥、淤泥质粘土属不良地基土,据其物理力学特征,具有高压缩性,高灵敏度,欠固结,抗剪强度低,分布广泛,厚度较大(平均厚度约为10m)。路基下面原有软土层,含水量大,强度低,属于高压缩或中等压缩性软土。该软路基路段在上部填土,路面结构以及使用荷载作用下,将产生较大沉降。其工程地质性质差,不能直接满足地基的变形及特定要求,必须进行地基处理。

拟建公路经过区域河流均为季风区雨源型,且多为独流入海的山溪性小河,河流水系的发育和分布明显受地形、地貌的控制,主要河流有大沽河、跃进河、洋河、漕汶河和岛耳河。

本工程属季风气候区,气候季节变化较明显,冬半年呈大陆性气候,下半年呈海洋性气候特征。青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具有春迟、夏凉、秋爽、冬长的气候特征。影响本地区的台风6级以上的每年有1~2次,一般发生在8~9月,有时强台风从青岛登陆会形成灾害性天气,冬半年常出现寒潮大风过程,平均每年约5次,最少2次,最多13次,多出现在11~12月份,形成降温天气。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季节变化明显。历年平均降水日数为82.6d,最多116d,最少56d.。日降水大于25mm的年平均日数为5.5d,一般暴雨集中在6~9月份。胶州湾一般12月下旬开始结冰,2月中旬消失,冰期60天左右。主要灾害性天气有热带气旋、海雾、霜冻、冰雹、雷暴、干旱洪涝、酸雨。对本工程施工速度和施工安全影响较大的主要有热带气旋和寒潮。

五、沿线筑路材料、水、电、交通情况

本工程石料、石灰、砂、工程用土、木材可就近采购,钢铁、水泥、沥青省内均可采购。

沿线河流较多,工程用水需经检验后方可使用。

区域交通发达,有环胶州湾高速公路、国道204、胶济铁路、省道309、省道218、省道395、以及纵横交错的地方道路,路况较好,交通方便,材料均可直达工程场区,运输以汽车为主。

第三章 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在本工程的建设中,本公司将积极贯彻工程目标管理制度,责任落实到人,将目标管理与职工的经济利益直接挂钩,确保实现本公司的全部承诺,本工程总体目标如下:

按照招标文件确定工期24个月,分阶段控制。

本工程实行创优、创样板目标管理,质量目标为国家质量验收标准优良等级。

本工程安全目标为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确保无重大伤亡事故,达到国家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管理达标工地。

我们将按国家建设部、交通部和山东省有关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规定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达到安全文明标化工地。

为保证本合同段工程优质、快速、安全地建设,我公司组织有多条高等级公路及桥梁施工经验精干高效的管理人员和施工队伍组成项目经理部,围绕本工程既定目标,实施项目法施工管理。派组织能力强,有丰富施工技术经验的人员担任项目经理和项目总工程师。实际施工中,由项目经理全面负责项目部的管理,项目总工协助,下设试验室、综合办公室、技术科、质量科、财务科、材料设备科及安全科。项目经理部除设五科二室外,还设一个路基工程处、三个桥梁工程处、一个砼拌和站、二个集中预制场、一个排水防护工程处。参加本项目施工(详见附表“拟为承包本合同工程设立的组织机构图”)。

我们将利用自身优势,组织高素质的施工管理人才,精良的施工队伍。对合同段实施全过程的施工组织管理,全面履行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的职能,实施统一计划、统一管理、统一调度,严格履行合同条款,优质高速完成本合同全部工程内容。从公司挑选施工经验丰富、吃苦耐劳的优秀专业施工队伍参加本工程施工。

根据本标段施工特点和总体工期安排,经合理平衡调配施工力量,我们拟将本标段工程划分如下,具体为:

路基工程处:负责全标段的路基及便道施工,软基处理0.69km,路基填方144.891km3挖方0.893km3。

桥梁工程一处:负责洋河特大桥除梁板外的施工。

桥梁工程二处:负责K16+300桥除梁板外的施工。

桥梁工程三处:负责跃进河大桥除梁板外的施工。

预制一场:负责洋河特大桥梁板预制。

预制二场:负责两座大桥简支梁板及小型预制构件的预制。

砼中心拌和站:负责砼供应。

排水防护工程处:负责本标段涵洞、防护工程、排水工程施工。

4、施工力量的组织与调度

本合同段工程量大,技术要求高,施工工期紧,工序交叉多,我公司将精心组织,合理布置,投入精良的施工队伍,拟从本公司下属的各分公司抽调施工队伍作为主要施工力量,本工程平均施工人数为420人,施工高峰人数为560人,以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制因素,其它区域工程同步进行。施工总体计划见附表一。

根据本工程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结合工程规模及材料来源,综合考虑经济性、合理性进行施工总体平面布置,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详见附图。

为管理方便,根据现场情况集中设立三个主要生活设施点及仓库、堆场。

①在洋河特大桥附近建立项目部作为办公区和生活区,建一个仓库、堆场

②在K16+300附近建一个生活区和仓库

③在跃进河大桥附近建一个生活区和仓库

为在工程施工中及时准确的反映工程质量状况,加强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在项目部设置工地中心实验室。

在洋河特大桥和跃进河大桥附近各建一个预制场,预制场二设拌合设备一座。

5.1.4砼中心拌和站

在洋河特大桥附近建一座砼中心拌合站,配备三座拌合设备。

临时用电就近建设电线杆接入,为保证用电、供电安全,我们另将准备2台200KVA、2台315KVA发电机组,以保证临时供电需要。

本工程中生活用水向附近乡镇水厂提出用水指标,同意后,我们接入水源,沿施工范围铺设至各生活点。

施工用水主要用于拌和、养护及冲洗石料,用量较大。

检验河、溪内流水,如符合饮用水标准,施工中可充分利用。

1、进场首先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做好施工便道和交通便道工作,安排好临时设施、临时用电、临时用水工作,全面仔细探测桥梁和路基地质情况。抓紧路堤填筑和软基处理施工。桥梁、隧道及路基土石方施工的同时,同步完成本合同段路基排水及防护工程施工,最后完成路面工程。

2、桥梁结构混凝土、隧道结构混凝土采用自动计量拌和站集中拌和,固定泵泵送。相对较小且零星分散的混凝土采用拌和机拌和。

3、预应力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板梁及其它预制件全部在预制场内采用自动计量拌和站拌和、预制。

4、根据季节合理安排施工,根据结构混凝土不同的温度要求,合理安排施工;雨季严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汛期路基土石方施工必须做好排水措施,确保质量。

1.1路基工程:按施工便道修筑→路基现场清理→软基路段处理→涵洞施工→路基填筑→防护工程的施工顺序进行。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在软路基先期处理后,先期安排涵洞工程施工,特别是对当地水系有影响的部位要优先安排施工。

1.2桥梁工程:洋河特大桥现场施工便道→围堰→桩基→墩柱(肋台)施工→盖梁(台帽)施工→梁板吊装→湿接头处理→桥面砼铺装→附属结构施工,围堰分段施工,下部结构分4个工作面展开,流水作业,在下部结构施工同时在预制场内进行梁板预制。

K16+300大桥现场便道→围堰→桩基→墩柱(肋板)施工→盖梁(台帽)施工→梁板吊装→湿接头处理→桥面砼铺装→附属结构施工,下部结构分2个工作面展开,流水作业,梁板统一预制。

跃进河大桥现场便道→围堰→桩基→墩柱(肋板)施工→盖梁(台帽)施工→梁板吊装→湿接头处理→桥面砼铺装→附属结构施工,桩基、墩柱、盖梁交叉施工,梁板统一预制。

根据招标文件要求,本工程的业主要求总工期为24个月,分阶段控制:

2010年第一季度完成三通一平;完成拌和站、预制场、试验室建设

第二季度桥梁桩基完成30%,墩柱完成5%

第四季度完成软基处理,路基填筑40%,桥梁桩基完成50%(累计80%)墩柱完成20%(累计完成25%),梁板开始安装。

2011年第二季度路基填筑全部完成,墩柱完成40%(累计80%),梁板架设完成30%(累计40%)。

第三季度墩柱全部完成,梁板架设40%(累计80%)。

根据阶段控制点详细编制施工进度计划,见附表《施工总体计划表》

四、各项资源需要量计划

本工程拟投入的主要机械见附表

本工程拟投入的主要设备、仪器见附表

3、管理人员及劳动力组织

3.1本工程拟投入的主要管理人员见附表

3.2本工程平均施工人数为440人,施工高峰人数为560人,以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详见《劳动力计划表》。

第四章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路基工程主要为软基处理、路基填筑、防护工程、排水沟工程等分项工程。

1、开工之前进行现场恢复和固定路线。其内容包括导线、中线的复测,水准点的复测与增设,横断面的测量与绘制等。

2、应对所有的测量进行记录并整理这些资料。每段测量完成后,测量记录本及成果资料由测量员及其主管技术人员共同签字。

3、按图纸要求现场设置路基用地界桩和坡脚、、排水沟、护坡道、取土坑、弃土堆等的具体位置桩,标明其轮廓。

4、施工测量的精度应符合《公路勘测规范》(JTJ061—99)的要求。施工放样还应符合《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的规定。

1、临时道路设在主线一侧,便道为简易砂石路面,便桥用贝雷钢架桥。施工前应结合地质、水文堪察及现场调查资料,并经与当地群众及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后,确定施工便道及便桥的布置和走向。

2、为保证交通畅通畅通和行车安全,便道、便桥通行后,应设置必要的交通标志,如限速,限载,限通行车型。落实专人负责指挥管理交通和维护道路。

3、便道宽6M,两侧放自然边坡,路基用宕渣填筑,为保证路基稳定,路基要求分层填筑分层压实。使用期间应做好养护工作。

4、便桥设计宽4M,车辆不得在桥上交汇,临时便桥采用结构简单、施工方便、装拆容易、利用率高的万能杆件拼装,墩架基础采用浆砌块石砌筑,基础应保证有良好的承载力和稳定性,防止流水冲刷,桥面可用枕木或钢板铺装。便桥两侧应架设简易栏杆,桥头两端设置交通标志。使用期间应注意保养,在雨水汛期,应做好便桥的保护工作。确保交通通畅。

本项目控制工期的重点工程主要是沿线软土路基处理,根据地质勘查结果及本项目施工进度安排,对一般路段和桥头区域分别采用不同的软基处理。

(一)、真空联合堆载预压

1.1测量定位,根据设计施工图纸测放道路的中心线,并以道路的宽度结合图纸给出的软基处理范围定出现场工作边线。

1.2场地地表水疏干整平,部分原地面标高出塑料排水板顶面高程(塑料排水板顶面高程根据图纸给的软基处理底标高和排水板长度推算而来),需要将多出土方挖除,场地下挖后,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机械或人工整平至塑料排水板顶面高程。

2.2主要工序及其施工方法

1)测量定位:根据业主提供的控制点及设计图纸,测放出各处理区域的边界线,且在拐点处设置控制桩,在施工中应注意对控制桩加以保护。

2)场地开挖及整平:按设计要求,在施工区域开挖并整平至排水板顶标高后,进行土工织物的铺设。

3)铺设土工布铺设:根据设计要求,铺设一层土工布。土工布规格为400g/m2,厚度>3mm,断裂强度>12.5KN/m,有效孔径O900.07~0.2mm。铺设时沿道路方向由人工铺设,土工布之间采用人工针线缝合,搭接长度大于30厘米。土工布铺设完成后即可进行风化砂及砂垫层的铺设。每天铺设的土工布以当天能全部铺设上风化砂垫层为宜,土工布尽量不要长时间在外暴露。

风化砂及砂垫层铺设计划采用挖掘机机械后退式铺设,由人工整平。如果机械无法施工的区段,由人工倒运进行铺设及整平。两种垫层铺设应达到以下施工技术要求:

A垫层铺设厚度满足设计要求的50cm。

B铺设应均匀,不得成堆,其级配应符合设计要求。

C铺设前应在10×10m的方格网内做砂垫饼,以此作为铺设厚度的标高控制点。

D铺设后按10×10m的标高方格网进行验收。

测放排水板桩位:根据各处理区域控制边界线,将各处理区域划分成易于施工的小区域,然后根据控制边界线和控制桩及设计施工图放测出排水板桩位,每个桩位处均设置竹钎作为标记,以便于施工。

A塑料排水板采购与存放

塑料排水板的型号应与设计要求一致,其外观质量与纵向通水量、复合体抗拉强度及延伸率、滤膜等效孔径等主要性能指标应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塑料排水板应有出厂合格证和技术性能鉴定书(原件),其外包装应牢固、完好,并具有防紫外线辐射能力,进场后应对其进行抽样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塑料排水板的长期储存应选择在库房或有良好遮盖保护条件的场地,并应避免撕裂、剥离、变质老化和混入杂质。

塑料排水板在施工场地临时堆放时,应码放整齐、避免雨淋、防止日晒与损伤。

塑料排水板的具体打设工艺如下:

a将配备好的塑料排水板施工机械就位;

b定位:在排水砂垫层表面按设计间距做好桩位标记;

c穿板:将塑料排水板经导管内穿出管靴,使桩尖与管靴紧贴;

d沉管:将导管沉入桩位,校准导管垂直度后随绳下沉,后再开振动锤入设计深度;

e拔管:首先将导管内排水板放松,使其在导管内自然下垂,边震动边拔管,当塑料排水板与软土黏结锚固形成后,无可能上带时,停止振动静拔至地面;

h在排水砂垫层上预留20厘米剪段塑料排水板,并检查管靴内是否进入淤泥,然后再将塑料排水板与桩尖连接、拉紧,移向下一桩位。

塑料排水板的打设范围及打设间距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板位间距偏差应控制在±50mm,打设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控制套管垂直度,其偏差不得大于±1.5%。

塑料排水板的打设标高必须按设计要求严格控制,由于本段排水板打设长度不统一,在进行施工前必须确定好施工区域的排水板设计长度,在长度变化分界位置必须设置明显标志并由现场负责人对施工队伍做交底,严禁排水板打入砂层导致后期真空预压达不到设计效果。当发现地质情况变化而出现地层不留带,从而无法按设计要求打设时,应及时向监理工程师和现场设计代表汇报,共同商定处理办法。

打设塑料排水板时严禁出现扭结、断裂和破膜等现象。

剪断塑料排水板时,其外露长度应保证满足设计要求的200mm。

塑料排水板打设过程中应逐根进行自检,并按要求做好施工记录,施工记录原件相关人员签字后每天必须上交技术室存档,当检查符合验收标准时方可移机,打设下一根,否则须在临近板位处补打。

打入的塑料排水板应为整板,长度不足需要接长时,必须采用滤膜内板芯对插搭接的连接方式,搭接长度不小于200mm。

本工程在打设完塑料排水板的施工区域,均进行真空预压加固地基。真空泵采用射流真空泵,要求形成不小于0.096MPa的真空压力,真空预压的膜内真空度不低于650mm汞柱,抽真空有效时间约为120天,最终的卸载标准为:按实际沉降曲线推算的固结度大于90%;连续10天实际沉降速率不大于1.5mm/天。

测量定位→场地开挖及整平→密封墙施工→挖压膜沟、铺土工布和密封膜→布设真空装置、抽气→真空预压

3.2主要工序及其施工方法

1)测量定位,根据甲方提供的控制点及加固区域角点坐标测放出处理区域边界点,并加以保护。开挖及整平完成后测量定位确定粘土帷幕的位置及宽度,并撒灰线做好标记。

2)清理场地,淤泥与田埂等杂物的存在影响真空预压的加固效果,尖锐的石块等杂物会刺破塑料膜造成漏气,在施工前必须把真空预压施工区域的杂物清理干净,并把塑料排水板外露部分埋在砂面以下。

粘土帷幕是为了隔断透气透水层,利于密封膜铺设。按设计要求在每个预压区的周边打设一道连续的粘土帷幕来切断透气透水层,从而保证预压区的密封性,确保预压区不透气透水,并为铺膜创造条件。

测量定位→挖搅拌沟→制浆→输送泥浆→搅拌下沉至确定的深度→提升至搅拌沟底→重复搅拌下沉→重复搅拌提升→完成一个孔位的施工→移机至下一孔位。

根据地质报告,沿真空预压边缘排水板向外挖一个搅拌沟槽,然后由制浆机配制泥浆,通过泥浆泵将泥浆输送到深层搅拌机进行粘土帷幕的施工。在处理区域打设双排搅拌桩,桩径φ600mm,相邻两孔相交0.2m,形成厚度为1.0m的粘土围幕密封墙,按设计要求,粘土帷幕桩打设深度要比塑料排水板打设深度深30厘米。

制造泥浆,首先将制浆机内泵入1m3的水,再起动制浆机,然后慢慢将1.5m3粘土倒入制浆机内,制成比重为≥1.4t/m3的泥浆,供施工中使用。严禁先加粘土后启动制浆机。

采用双钻头拌和机,首先开启拌和机,拌和机下钻入土层前就开始输送泥浆,每成型一个孔需要2个来回即4个行程,拌和机拌和升降速率为1m/min,相邻2个孔要求相交0.2m。粘土帷幕顶面开挖密封压膜沟时,塑料排水板不剪断,应沿沟边向上插入到砂垫层中至少0.2米

水平向的滤管、砂垫层和竖向的塑料排水板组成了一个立体的排水通道网络。

滤管采用φ60塑料软管,打孔加工后外包土工织物滤水层,并捆扎结实,滤水层应只透水、汽,不透砂。真空滤管可用胶管连接,胶管套入滤管长约100毫米,并用铅丝绑紧,铅丝结头严禁朝上。在地基加固区域内纵向按6m一挡进行布设,横向在路中线和两边线通长布设,形成闭合线路。

滤管的埋设深度为50cm排水砂垫层的中间部位,确保排水通道畅通,滤管周围必须填实,严禁架空或漏填,并应防止尖锐物露出排水砂垫层顶面刺穿密封膜。

F挖压膜沟,铺土工布和密封膜

抽真空设备分别布设于加固区两侧外缘,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布置。加固区与真空泵间连接的真空管路不仅应满足总排水量需要的过水断面,管路间的连接点也需要严格密封处理,保证真空度在管内传递不受损失,并且排水通畅。在真空管路中应设置止回阀和截门

a安装出膜装置:真空密封膜是被加固土体与大气隔绝的有效措施,必须严格进行真空密封处理,使其满足高真空条件下的密封要求,除射流真空泵出膜装置、膜下真空度测头出膜装置、监测传感元件出膜装置及根据软土施工检测需要而增加的检测项目的出膜装置外,其他均不应再增设。

b按已设定的出膜装置,安装好射流真空泵、真空管、离心泵与射流泵连接管路,其真空压力表及监测传感器的膜上真空密封。

c连接好泵、真空管及膜内真空压力传感器,并测记初读数。

d连接好真空管、采用的连接管及排水管,并在射流箱内注满水。

e在加固范围内按设计要求在密封膜上布设沉降观测点,在布设过程中对密封膜采用保护措施,压好底座,防止倾倒刺破密封膜。

f开动离心泵进行真空抽气。在抽真空过程中,特别是初期,由于砂垫层和持力垫层及土体中气体排出,体积增大,使射流箱内循环水减少,应采取连续补水措施,在抽真空过程中保持水箱充满、水温正常。布置完成后进行试抽气6天,在此期间要重点检查每台射流泵的运转情况及薄膜的密封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第6天,膜下真空度应达到0.06~0.08MPa,若低于此值即属不正常,应立即查找原因及时处理。

g在距加固边缘大于50米以外的区域,有效视距范围内选取测量点及临时后视点(临时后视点每月校核一次)。

膜下真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不低于650mm汞柱,进入恒载计时阶段。

当膜下真空度达到设计要求并进入恒载计时阶段以后,方可进行上部的堆载预压施工。

施工质量是影响真空预压加固效果的关键因素,为确保加固效果,对施工质量提出以下要求:

a真空度,真空预压加固过程中,密封膜下真空度不低于650mm汞柱,且保持稳定。

b恒载周期,真空预压抽真空有效时间约为120天,并且在达到设计要求的卸载标准后,方可卸载。

4、堆载施工和路基填筑

当真空压力达到设计要求并稳定后,即可进行堆载施工,根据规范要求,堆载宜在抽真空30天—40天后开始进行,并继续抽真空。堆载施工时要控制加载速率,最大竖向变形量不要超过10mm/天,边桩水平位移不超过4mm/天。应结合沉降和位移发展趋势对观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填筑速率以水平位移控制为主,超过标准应立即停止填筑。

4.1在路基填筑前要先在密封膜面上部铺设的一层土工布,作为密封膜的保护层,以利于上部堆载预压的施工。土工布规格为400g/m2,铺设时沿道路方向由人工铺设,土工布之间采用人工针线缝合,搭接长度大于50厘米。

4.2路基填筑施工,路基填料为细粒土。路基填筑重点处理好摊铺、碾的压关系,可采用分段施工,使工作面得到充分利用。施工顺序及要求:

测量定位、放样→运料、摊平、整型→压路机压实→检测密实度→报监理工程师验收

4.2.1密封膜上50厘米填料要采用细的风化料填筑且必须用人工铺设,铺设时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密封膜。采用人工将细风化料中的大于5厘米的石块等尖锐的物品拣出,以放防止其将密封膜扎破。堆载前期应采用轻型和中型设备碾压,并增加碾压用轻型压路机压实到设计要求的压实度。

4.2.2密封膜50厘米以上部分应分层填筑,分层压实,松铺厚度不能超过30厘米。在路堤填筑中,石料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厚度的2/3。此部分填筑时,自卸车可随推土机一起边填筑边沿施工方向前进,充分利用机械的效率,降低能耗。施工时填料卸车后必须立即摊平,严禁长时间堆放,同时要严格控制每层填料厚度的均匀性,避免局部堆载过高引起地基的破坏。

4.2.3路基碾压时采取先静碾后振动,从路边到路中的顺序,前后两遍轮迹重叠30cm以上。压实度必须符合规范的要求,并经现场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4.2.4路基填筑分几个作业段施工时,两段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填筑,则先填路段按1:1坡度分层留台阶;若两段同时施工,则分层相互交叠街接,其搭接长度不小于2m。

5、卸载及路基修整及土方外运

加载结束后,需要继续进行监测。根据设计要求,若按照实测沉降曲线推算的固结度大于90%,且连续10天实测沉降速率不大于1.5mm/天,即可卸载。

卸载时采用装载机及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进行,将多余的堆载材料运到监理和业主指定的位置。

卸载后的标高略高于最终的道路路基设计标高,然后有平地机进行修整,最后由压路机碾压完成最终的路基施工。

(二)、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

1.1测量定位,根据设计施工图纸测放道路的中心线,并以道路的宽度结合图纸给出的软基处理范围定出现场工作边线。

1.2场地地表水疏干整平。

2.1铺设土工布:根据设计要求,铺设一层土工布。土工布规格为400g/m2,铺设时沿道路方向由人工铺设,土工布之间采用人工针线缝合,搭接长度大于30厘米。每天铺设的土工布以当天能全部铺设风化砂垫层为宜,土工布尽量不要长时间在外暴露。

2.2下垫层及砂垫层铺设:下垫层采用风化砂,风化砂要求颗粒均匀、无硬块,砂垫层采用透水性好的中粗砂。风化砂及砂垫层铺设计划采用挖掘机机械后退式铺设,由人工整平。如机械无法施工的区段,由人工倒运进行铺设及整平。

3.1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施工前,必须经过以下试验和检测工作,试验和检测目的及要求如下:

3.1.2进行水泥土的室内配比试验,确定水泥品种、标号及掺入比。水泥的参考掺量为18%~20%,施工时水泥掺入比可在室内配比试验基础上增加1%~2%。

3.1.3进行水泥土的室内配比试验,确定水灰比和最佳外掺剂。

3.1.4进行水泥土的室内配比试验,确定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与龄期的关系。

3.1.5根据现场施工情况,确定施工设备类型及最佳施工工艺。

3.1.6现场进行轻便触探(成桩7天内采用轻型触探进行N10检测)或沿桩长抽芯取样,与室内试块进行强度对比,以评定加固效果,并确定成桩质量。

3.1.7现场进行载荷试验,确定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单桩承载力和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要求荷载板面积宜1~2m2,并在承载板下不同位置埋设土压力盒,测地基反力分布分配情况)。

测放桩位→钻机就位→预搅下沉→制备水泥浆→提升喷浆搅拌→重复上下搅拌→清洗→移位

3.3主要工序及其施工方法

水泥搅拌桩应在桥台位置确定后再施工,在桥台钻孔灌注桩施工完成后(或预留钻孔灌注桩的位置后)再施工,并且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达到90天龄期后,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桥台桩基范围不打设搅拌桩。

水泥搅拌桩桩径0.6m,正三角形布置,间距1.2m。按复合地基桩位平面布置图进行桩位测放,并须经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

机械就位时将机具对准桩位中心,保持机械水平。为保证垂直度,搅拌桩基本垂直于地面,要注意机械的平整度和导向架对地面的垂直度。

待搅拌机的冷却水循环正常后,启动搅拌机,使搅拌机沿导向架搅拌切土下沉。软土应完全预搅切碎,以利于同水泥浆均匀搅拌,钻进时管道工作压力为0.1~0.2MPa,钻进速度小于1.5m/min。

待搅拌机下沉至一定深度时,按设计确定的配合比拌制水泥浆,在压浆前将水泥浆倒入集料斗中。水泥浆不得离析:水泥浆要严格按设计的配合比配制,要预先筛除水泥中的结块,为防治水泥浆发生离析,可在灰浆拌制机中不断搅动,待压浆前才缓慢倒入集料斗中。

3.3.5提升喷浆搅拌

搅拌机下沉达到设计深度后,开启灰浆泵压入地基中,并且边喷浆、边旋转,同时严格按照设计确定的提升速度提升搅拌机。提升时管道工作压力为0.1~0.2Mpa,喷浆时管道工作压力为0.4~0.6Mpa,提升速度小于1.0m/min。压浆阶段不允许发生断浆现象,输浆管道不能发生堵塞;严格按设计确定的数据,控制喷浆和搅拌提升速度,误差不得大于±10cm/min。

3.3.6重复上、下搅拌

搅拌机提升至设计加固深度的顶面标高时,集料斗的水泥浆应正好排空。为使软土和水泥浆搅拌均匀,可再次将搅拌机边旋转边沉入土中,至设计加固深度后再按3.3.5将搅拌机提升出地面。控制重复搅拌时的下沉和提升速度,以保证加固范围内每一深度均得到充分搅拌。

向集料斗中注入适量清水,开启灰浆泵,清洗全部管路中残存的水泥浆,直至基本干净。并将粘附在搅拌头的软土清洗干净。

重复上述步骤,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

(三)、主要工序的质量控制和验收标准

1.2砂垫层铺设厚度允许偏差为±h/10(h为设计砂垫层厚度),检验时每100平方米一个检验点。

2、塑料排水板技术指标及施工允许偏差

2.1塑料排水板主要技术指标

2.2.塑料排水板施工允许偏差

塑料排水板平面间距偏差

插入塑料排水带时的回带长度

3、粘土帷幕桩施工允许偏差

+100mm,–50mm

4.1施工时设计停浆(灰)面要高出桩顶0.5m,在进行下一道工序时该部分质量较差段挖去。

4.2施工中桩机要放平,机位布置偏差不得大于50mm,成桩后桩的重直度偏差不得超过1%,桩径偏差不得大于4%。

4.3施工前应确定搅拌桩机械的灰浆泵输浆量、灰浆经输浆管到达搅拌机喷浆口的时间和起吊设备提升速度等施工参数,并根据设计要求通过成桩实验,确定搅拌桩的配比等各项参数和施工工艺。宜用流量泵控制输浆速度,使注浆泵出口压力保持在0.4~0.6MPa,并应使搅拌机下沉、提升速度与输浆速度同步。

4.4制备好的浆液不得离析,泵送必须连续。

4.5施工时因故停浆,宜将搅拌机下沉至停浆点0.5m,待恢复供时再喷提升。若停机超过3t,为防止浆液硬结堵管,应先拆卸输浆管路,然而清洗。

4.6应有专人记录搅拌每米下沉和提升的时间。深度记录误差不得大于100mm;时间记录误差不得大于5s。

4.1填料经碾压夯实后不得有翻浆、“弹簧”现象。填土中不得含有淤泥、腐殖土及有机物质等。路床不得有翻浆、弹簧、起皮、波浪、积水等现象。用12~15t压路机碾压后,轮迹深度不得大于5mm。

4.2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要求及压实度标准

填料最小强度(CBR)%

上路床(0~30cm)

下路床(30~80cm)

上路堤(80~150cm)

下路堤(>150cm)

涵洞需在软路基处理固结完成后再进行施工,涵洞施工前先校核涵底标高与地形是否合适,地基承载力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否则必须进行地基处理,对需要换填的要按施工规范分层夯实。

1.1管节加工与安装:圆管涵向当地的制管厂订购,以缩短工期,加快进度。管节安装采用人工配合汽车吊机进行安装。

1.2盖板加工与安装:为保证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采用集中预制盖板的方案,采用汽车吊机进行安装。

2.1圆管涵施工工艺:

测量放样→地基清理及处理→铺设垫层→浇筑管基→安放涵管→浇筑管座→浇筑帽石、端墙→砌筑洞口→填筑;

2.2盖板涵施工工艺:

测量放样→地基清理及处理→铺设垫层→浇筑基础→浇筑砼台身→浇筑台帽→安装盖板→浇筑帽石→砌筑洞口;

3、主要工序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3.1.1防水措施经济有效,确保基坑内排水畅通GTCC-117-2019 CTCS-2 级列控系统车载设备硬件,基坑不浸泡、基底不积水。采用集水坑排水。在基底挖多处集水坑,放入水泵不停的抽水,保持基底的干燥。待基础混凝土终凝后,方可停止抽水。

3.1.2基坑成型尺寸要满足后续工序必须的作业面且边坡稳定。基坑的开挖时,根据土质不同采用不同的放坡系数,以保证边坡稳定。

3.1.3基底平整,超挖后严禁回填原土。基坑开挖后,采用小型压路机或打夯机夯实。承载力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如果超挖,采用砂砾回填并夯实。

3.1.4及时填筑,确保基底及圬工质量。

3.2.1砂砾垫层铺设的厚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要平整、密实,压实后的压实度在95%以上。

3.2.2管基混凝土浇筑分两次进行,先浇管底以下部分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与质量验收标准,此时应注意预留管壁厚度及安放管节座浆2~3cm,等安装管节后再浇筑管底以上部分,并根据新旧混凝土的结合以及管基混凝土与管节的结合。

3.2.3涵洞全长范围内每4到6米设置一道沉降缝,缝内用沥青麻絮不透水材料填塞,管节在对头拼接时,填塞缝隙的麻絮,上半圈从外往时塞,下半圈从里往外塞,其位置以设在路基中部和行车道外侧为宜。

3.2.4当洞顶填土0.5~1.0m时管顶路基及管身两侧,在不小于两倍孔径范围内,用透水性好的砂性土保持在最佳含水量时,每20cm填一层,分层夯实,相对密实度达到95%。当涵顶覆土厚度小于0.5m时,严禁任何重型机械和车辆通过,以免将圆管碾压坏。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