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湖大道道路施工组织设计

洋湖大道道路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1.87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洋湖大道道路施工组织设计

本道路为城市Ⅰ级主干道,机动车道设计车速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等于,抗震设防烈度6度,设计洪水频率为1/100。

该道路为新建工程,位于靳江河西侧,均为杂填土区,属于开挖换填区,最深填方达到,全路段土石方借土回填量约为32461.85立方米,砂砾回填量约为9000立方米。填方路段当填方高度小于时,填方边坡为1:1.5,当填方高度大于时,边坡采用阶梯行,阶梯宽度不小于,并设置向外4%的斜坡。上级边坡坡比为1:1.5,下级边坡坡比为1:1.75。道路两侧边坡采用草皮防护的方法进行防护。当路堤边坡临水时,为了防止边坡冲刷,边坡需用浆砌片石护面,护面高度应比常水位高。

本工程总工期为216天,详见工程进度计划及劳动力平衡图。

第三章 施工主导思想

施工总原则为服从洋湖路全线的整体安排,施工过程中处理好与各单位的关系,衔接好施工时间。根据工作内容和现场实际情况及工期要求等各种因素某高层住宅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外保温施工方案.doc,将整个工程根据工艺工序划分为三大部分即:排水工程、结构物工程和道路路基工程。施工顺序确定为排水工程、结构物工程、道路路基工程同时进行。同时为确保总工期目标的实现,将工程各个施工区域分别制定工期控制点,通过具体把握各控制点的顺序实施来保证总工期的实现。

第四章 主要技术措施及施工方案

一、明挖管道:根据设计要求,明挖管道部分为含浦大道的D500的污水管、洋湖路中央绿化带的D800的雨水主管及部分支管的接入。

不满足要求

满足要求

(1)沟槽开挖前,在现场测设出控制中心桩,并用石灰放出中线及两侧开挖边线,避免开挖时偏移。

(2)为便于标高控制,沿管线方向每隔设置一个临时水准点,临时水准点闭合差应符合(L为水准点之是的水平距离,单位km)的规定标准。

沟槽底高程:0,

安管:L≤时,中线±,4≤L≤8时,中线±

管内底高程:D≤时,±,D>时,±

接口宽度:+5mm,0 厚度:+5mm,0

(1)根据现场调查以及有关管线交底情况探明老管线位置,绘制成管线图,在与老管线交叉段,沟槽采用人工开挖,其余部分均采用机械开挖。

(2)在土质较差地段,地下水位较高且现场没有适宜宽度的工作空间时采用沟槽支撑,确保槽壁稳定。

(3)沟槽开挖时,机械开挖至沟底标高左右,然后采用人工清基至设计标高。

(4)沟槽开挖后有浅层滞水槽段,沿槽底一侧挖30×排水沟,并设置集潜水泵排水。

(5)对沟槽开挖后基础为软弱层承载力达不到要求时,需提出方案报告监理、业主确定。

管道安装采用先浇筑平基,待平基砼达到一定强度后再将安管、接口、浇筑管座砼三道工序连续进行。

安管时采用边线法控制安管中心位置,用高程桩法控制管内底高程。

(1)在给定中线桩一侧,距中心钉为管径的1/2,再加上一个常数(一般为)钉铁钉,再挂边线,高度恰为管半径,以控制安管的中心位置。

(2)平基砼达到设计强度的50%,且复测高程符合要求后采用吊车下管。如吊车不能直接将管道吊装到指定位置时,在平基上铺草袋和顺板,将管吊运到平基后,再逐节横向均匀摆在平基上,采用人工横推法。操作时槽顶设专人指挥,确保人身安全,防止管之间互相碰撞。

(3)对管壁偏薄的管节,用卵石或碎石在管下两侧卡牢的同时,将管体垫高至适宜高程以消除不同管壁厚的管内底错口。

(4)管道的对口间隙按10mm控制。

(5)管道抹带前,先将管口洗刷干净,刷水泥浆一道。灌筑砼座时,插入钢丝网,管带两侧安装弧形边模后再抹水泥砂浆。

(6)管座部分的内缝在抹带之前将管缝支上内托,从外部将砂浆填实,然后拆去内托,勾抹平整。

(1)检查井砌筑保证砂浆饱满,灰缝平整,没有通缝,井壁圆滑,流槽平顺,井底标高准确。井径尺寸规范,井壁粉刷圆滑。

(2)检查井施工时井室砌筑在整体水泥砼基础上。在沟槽开挖时,计算检查井准确位置,浇筑管基时,将检查井井基宽度一次浇筑到位。

(3)井室内流槽砌砖时交错插入井墙,使井墙与流槽形成整体。

管道工程主体结构经隐蔽验收合格后,将槽内杂物清理干净,排除管槽内积水后采用级配沙粒进行回填。

回填在管座砼强度达到5.0N/mm2以上时进行。沟槽回填在管道两侧对称回填,回填采用填砂水夯。

二、顶管管道:根据设计要求,本工程排水管道的施工,主要采用顶管施工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1)技术标准:

水准点闭合差:mm,L为水准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单位为km。

导线方位角闭合差:秒,n为测站数。

直接丈量测站允许偏差:

固定测桩间距离(m) 允许偏差

<200 1/5000

200~500 1/10000

>500 1/20000

(2)建立地面与地下测量控制系统,在施工范围内建立导线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并经监理和指挥部认可后作为施工依据。控制点设在不易扰动、方便校核、易于保护的地方。

(3)测量工作及时、准确。第一节管就位于导轨上以后马上进行校核,符合要求后开始顶进。工具管刚进入土层时,每顶进30cm,测量不少于1次。进入正常作业后,每顶进0.5m,测量不少于1次。及时检查管道是否偏移,并根据测量结果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制定纠偏措施。

管内底高程: +、

相邻管间错口:15%管壁厚,且不大于

对顶时管子错口:

(1)工作坑、接收坑的布置

工作坑、接收坑位置原则上利用检查井位置,若工作坑和接收坑太靠近房屋和地下管线,在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它们的损坏,为避免延误工期,工作坑布置将作适当调整。

本标段顶管工作坑及接收坑均采用沉井施工,具体施工方法:

1:沉井结构及地质概况

本工程的工作井和接受井均为圆形沉井钢筋混凝土构筑物,含浦大道2个工作井,2个接收井。洋湖路1个工作井,1个接收井,具体尺寸见附图,总挖除土方量约为2880m3。沉井井壁主体砼均为C30,抗渗等级为S6,管道内填料为C20砼,垫层采用C15砼。钢筋混凝土保护层除图中注明外均为。

沉井分布的地质均为素填土和种植土。地下水位26.02M-33.54M,水量丰富,主要受大气降水,渗透补给。

2:施工部署                           2.1沉井的主要施工方法选择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和设计的具体要求,沉井的主要施工方法将作以下选择:

沉井方法:采用排水下沉和干封底的工艺技术

根据对拟建场地的土层特征、地下水位及施工条件的综合分析,本工程的沉井采用排水下沉和干封底的施工方法。

该方法可以在干燥的条件下施工,挖土方便,容易控制均衡下沉,土层中的障碍物便于发现和清除,井筒下沉时一旦发生倾斜也容易纠正,而且封底的质量也可得到保证。

根据本工程的沉井施工特点分析和设计要求,沉井施工期间在每个基坑外侧设置管井进行减压降水,每个工作井或接收井布置二口降水井,管井孔径为,管径为,管井深度为12 ,单井出水量不少于/h。在降水实施过程中,须明确将承压水水位降至基坑底标高以下至少,否则须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管井降水的具体实施方案。

    2.1.3制作与下沉方法:分节制作,分节下沉。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与设计要求,对本工程所有沉井的工作井和接收井采用多节制作,分节下沉的方法。

                                    2.2沉井工艺流程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与施工方法,沉井主要工序的工艺流程安排见下图所示:

2.3施工阶段划分与施工内容概述

分阶段、按步骤组织施工,针对各阶段的工程特点与工艺要求明确分期管理目标,并落实相应的技术与管理措施,这是加强施工过程控制的有效方法。根据施工工艺流程安排,沉井工程的主要施工过程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四个施工阶段:

工程开工前后应抓紧落实施工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施工的组织准备、技术准备、物资准备及现场准备等工作。该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概括如下:

(1)熟悉施工图纸与地质资料等技术文件,由项目技术部对管理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

(2)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坐标导点和水准引测点完成沉井的定位测量工作。为了控制沉井的位置与标高,在场内须设置沉井的轴线与标高控制点。

(3)及时组织施工机具、材料及作业队伍进场,充分落实各项开工准备工作。

(4)根据设计文件及施工方案的要求,在沉井外侧布设管井,并提前进行预降水工作。

(5)对沉井位置处进行围蔽,并在围档外设置防撞标志,破除现有砼路面(含浦大道)。

(7)根据施工图设计要求,完成沉井基坑的放坡开挖工作(开挖至沉井起沉标高处),为及时进行沉井的制作创造条件。

沉井工程进入了实施性的阶段。该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对开挖的沉井基坑测量定位和抄平,完成沉井刃脚的砂垫层和支垫架工作。

(2)钢筋绑扎和支模,其中穿插进行安装预埋预留的配合工作。

(3)混凝土浇捣、拆模与养护。

(4)下沉,逐步下沉至设计要求的底标高,其中包括井筒内的挖土、明排水及井筒外的深井降水。

(5)下沉过程中的测量复核和纠偏措施,包括对周边环境的监测与监控措施。

(6)稳定监测,同时完成沉井封底的有关准备工作。

沉井下沉至设计的底标高后,必须进行观测检查,其稳定性被确认满足设计与规范后方可进行封底和后续工序的施工。该阶段的施工内容主要有:

(1)沉井底部的整平与垫层施工,同时完成井壁的清理与施工缝的处理工作。

(2)底板钢筋绑扎和底板混凝土浇捣、养护。

(3)测量弹线,落实井筒内顶管施工的准备工作。

(4)完成井筒内的各种构件及结构施工,为顶管安装作业创造条件。

(5)沉井工程的质量检查与验收。

2.4主要施工机械与机具配备计划

根据各施工阶段的实际需要,合理选择、布置及使用施工机械,是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效和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2.5主要劳动力使用计划

本工程工艺技术独特,专业性强,一般需要连续地快速施工,因此劳动力组织具有以下特点:

(1)根据沉井应连续施工的需要,与沉井有关的降水、挖土等劳动力应组成两班制,实行昼夜交接班作业。

(2)优先选择具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熟练技工。

2.6沉井各阶段主要工序的作业进度控制

根据沉井工程的特点与分阶段组织施工的需要,各阶段主要工序的作业进度控制计划安排如下:

(1)施工准备阶段:完成各项施工准备工作的时间需要5日历天。

(2)沉井制作与下沉阶段:该阶段的作业进度控制计划为22日历天。其中主要工序的进度安排分别为:搭设操作架3天,沉井模制作3天;沉井下沉至设计标高需要16天。其中考虑了地质条件对作业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4)沉井封底与收尾阶段:该阶段的作业进度控制计划为5日历天。主要工序的进度安排分别为:封底前的沉井稳定性观测2天;沉井封底2天;沉井内结构收尾1天。

根据上述作业进度控制要求,单个沉井工程的施工周期约需要27日历天。以上工期的安排为两班倒,沉井的施工周期基本上无压缩余地。所有的沉井均同时开工,各种周转材料均需一次性投入,人工安排两班制,二十四小时不间断施工。

3: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

3.1沉井测量控制方法

(1)沉井位置与标高的控制:在沉井外部地面及井壁顶部设置纵横十字中心线和水准基点,通过全站仪和水准仪的经常测量和复核,达到控制沉井位置和标高的目的。

(2)沉井垂直度的控制:在井筒内按4或8等分作出垂直轴线的标记,各吊线坠逐个对准其下部的标板以控制垂直度,并定期采用全站仪进行垂直偏差观测。挖土时,应随时观测沉井的垂直度,当线坠离标板墨线达时,或四周标高不一致时,应及时采取纠偏措施。

(3)沉井下沉控制:在井筒外壁周围测点弹出水平线,或在井筒外壁上的四个侧面用墨线弹出标尺,每一格,用水准仪及时观测沉降值。

(4)沉井过程中的测量控制措施:沉井下沉时应对其位置、垂直度及标高(沉降值)进行观测,每班至少测量两次(在班中和每次下沉后测量一次)。沉井接近设计的底标高时,应加强观测,每2小时一次,预防超沉。

(5)测量工作的管理措施:沉井的测量工作应由专人负责。每次测量数据均需要如实记录,并制表发送给有关各部门。测量时如发现沉井有倾斜、位移、沉降不均或扭转等情况,应立即通知值班技术负责人,以便指挥操作人员采取相应措施,使偏差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以内。

沉井下沉测量控制平面示意图

3.2井外深井降水与井内明排水结合的施工方法

根据设计要求,本工程的沉井采用排水下沉和干封底的施工技术。采用该项技术的前提条件是落实沉井内外的降水措施,确保沉井过程不受地下水的影响。经对多种降水方案的比较与论证,我项目部认为采用井外深井降水与井内明排水结合的方法较为合理可行,尤其是深井降水,具有排水量大、降水深及平面布置干扰小等优点。有关的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如下述:

每个沉井外围布置2口深度为12m的深井,深井的有效降水面积约,降水深度要保证达到底板以下至少,否则须增加深井数量以此保证降水效果能满足排水沉井和干封底的施工的需要。深井布设的基本要求有:

(1)在沉井外围(离沉井外壁左右)东西两侧中线位置布设2口深井。

(3)根据井深和沉井区域土层含水量,井管用材采用直径的乔式钢管滤水管,管长15m,为保证滤水速度快,降水效果好,井管全部采用滤水花管,为防止粉细砂渗入井内,钻孔直径比井管外径大,周边用3的砾石填充作为过滤层,沥水管下口处沉砂管,离地面范围内用粘土回填并夯实。成井后下入250QJ/h扬程的深井潜水泵及抽水管,用Φ100排水管排入排水管道

深井设置应在施工准备阶段完成。每安装完成一口井后即可进行验收。每口深井的设置时间应控制在2天左右。深井泵安装并验收后即可进行预降水。为了保证坑内的降水效果,沉井前的预降水时间宜为5天左右。沉井施工期间,降水应连续进行,降水深度应控制在沉井基底以下。降水周期应满足施工需要。

在沉井外部采用深井井点截水的同时,在沉井内部开挖明沟、集水井,采用潜水泵进行明排水,以此保证降水效果。井内明排水的主要技术措施为:

沉井过程中,如发现井内土体湿陷,应在离刃脚1处设1个集水井,其深度应比地下水位深1。集水井的深度应随沉井的挖土而不断加深。集水井内的积水由高扬程的潜水泵排至沉井外。井内明排水也可将抽水泵设在井壁上,一般需要在井壁上预埋铁件,焊钢操作平台安置水泵,或在井壁上吊木架安置水泵。如采用上述方法,水泵的抽水高度应控制在以内。

由于本工程所处的施工环境特殊,就近的排水渠道为含浦大道边缘雨水井,考虑到在不对原有路面造成破坏和污染的前提下完成排水工作,决定设置3mx3mx的钢沉淀池对抽出的污水进行适当沉淀后直接通过路面缓排至临近的雨水井,通过路面的排水外观标准为:色泽清澈见底,流速平静缓慢。钢沉淀池设置在深井西侧。沉淀池内部的污水抽入端和沉淀端用钢板隔开,上部设置槽口连通。

若沉淀速度过于缓慢可采用沉淀剂进行加速沉淀,沉淀剂拟采用明矾(KAl(SO4)2·12H2O),沉淀池使用过程中勤掏渣

3.3沉井制作方法与技术措施

沉井下部为刃脚,其支设方法取决于沉井的重量、施工荷载和地基承载力。常用的刃脚支设形式有垫架法、砖砌垫座和土模。

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施工条件分析,沉井的刃脚支设形式宜采用垫架法。垫架的作用是将上部沉井重量均匀传递给地基,使沉井制作过程中不会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防止刃脚和井身产生破坏性裂缝,并可使井身保持垂直。

采用垫架法时,先在刃脚处铺设砂垫层,再在其上铺设垫木(枕木)和垫架。垫木采用×断面的方木。垫架的数量应根据沉井的重量和砂垫层的容许承载力计算确定,间距一般为0.5。矩形垫架应沿刃脚边垂直中心线铺设,圆形垫架应沿刃脚圆弧对准圆心铺设。垫架形式见沉井刃脚支设示意图。

刃脚垫木铺设数量和砂垫层铺设厚度测算(按最重一节计算)

刃脚垫木的铺设数量,由沉井的重量及地基(砂垫层)的承载力而定。沿刃脚每米铺设垫木的根数n可按下式计算:

n = G/A·f

式中:G——沉井的重力(kN)

A——单根枕木的底面积(m2)

f——砂垫层的承载力设计值(kN/m2)

根据上式测算:沉井最大重量达360T;沉井内壁尺寸为9.5X3.14X9.53,壁厚0.60m,地基土为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设计值为120KPa,砂垫层的承载力设计值暂估为150KPa。因此:

G=3600KN/29.83m=120.631kN/m

又:A=0.15×2=0.3m2

砂垫层上每米需铺设垫木数量:n = G/A·f=129.21/0.3×150=2.87根

即:垫木间距为0.35m,实际可按0.4m整数布置。

圆形工作井刃脚需铺设垫木数量计算:3.14×9.5/0.4=75根

由于工期的需要,所有沉井的垫木均一次性新购投入。

式中:G——沉井单位长度的重力(kN/m)

f——砂垫层底部土层承载力设计值(kN/m2)

L——垫木长度(m)

θ——砂垫层的压力扩散角,一般取22.5°

根据本工程的施工条件,初步测算砂垫层厚度以0.5m为宜,长度同基坑底面尺寸。

取最重的一节沉井进行验算(W34)

已知原地基承载力为f=120kPa

F=f×A=120×7×9=7560KN

沉井总重:G=3600KN

碎石砂垫层总重:G1=0.5×5×7.5×14.5=271.88KN

由计算可知,地基原载力可满足要求。

3.5沉井制作的钢筋施工工艺

(1)钢筋应有出厂质量证明和检验报告单,并按有关规定分批抽取试样作机械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根据施工图设计要求,钢筋工长预先编制钢筋下料单。所有钢筋均须按下料单进行下料加工成型。

(3)钢筋绑扎必须严格按图施工,钢筋的规格、尺寸、数量及间距必须核对准确。

(4)井壁内的竖向钢筋应上下垂直,绑扎牢固,其位置应按轴线尺寸校核。底部的钢筋应采用与砼保护层同厚度的水泥砂浆垫块垫塞,以保证其位置准确。

(6)井壁钢筋应逐点绑扎,双排钢筋之间应绑扎拉筋或支撑筋,其纵横间距不大于600mm。钢筋纵横向每隔1000mm设带铁丝垫块或塑料垫块。

(7)井壁水平筋的锚固长度,以及预留洞口加固筋长度等,均应符合设计抗震要求。

(8)合模后对伸出的竖向钢筋应进行修整,宜在搭接处绑扎一道横筋定位。浇灌混凝土后,应对竖向伸出钢筋进行校正,以保证其位置准确。

3.6沉井制作的模板施工工艺

模板分项是沉井制作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其设计选型、用料、制作及现场安装等方法直接关系到沉井的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根据本工程沉井施工的特点与要求,模板的工艺技术与施工方法作以下考虑:

(1)圆形井壁的内外模板全部采用1200X2400竹模板,散装散拆,以方便施工。围檩采用Ø48×3.5按弧度分段定制。竖向龙骨采用Ø48×3.5钢管及60X80杉木方。模板之间的连接件Φ18止水对拉螺栓等。模板正立面图和剖面图见附后计算书。

(2)模板安装的工艺流程:位置、尺寸、标高复核与弹线 → 刃脚支模 → 井壁内模支设(配合钢筋安装)→ 井壁外模支设(配合完成钢筋隐检验收)→ 模板支撑加固 → 模板检查与验收。

(3)模板的制作尺寸要准确,表面平整无凹凸,边口整齐,连接紧固,拼缝严密。安装模板按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模板安装应做到位置准确,表面平整,支模要横平竖直不歪斜,几何尺寸要符合图纸要求。

(4)井壁侧模安装前,应先根据弹线位置,用Ø14短钢筋离底面50mm 处焊牢在两侧的主筋上(注意电焊时不伤主筋),作为控制截面尺寸的限位基准。一片侧模安装后应先采用临时支撑固定,然后再安装另一侧模板。两侧模板用限位钢筋控制截面尺寸,并用上下连杆及剪刀撑等控制模板的垂直度,确保稳定性。

(5)沉井的制作高度较高,混凝土浇筑时对模板所产生的侧向压力也相应较大。为了防止浇砼时发生胀模或爆模情况,井壁内外模板必须采用Ø14以上对拉螺栓紧固。底部第一道对拉螺栓的中心离地250mm。

(6)沉井制作时,井壁的内外模板均采用上、中、下三道抛撑进行加固,以保证模板的刚度与整体稳定性,井壁内模采用井内设中心排架与水平钢管支撑的方法进行加固。水平钢管支撑呈辐射状,一端与中心排架连接,另一端与内模的竖向龙骨连接。

(7)封模前,各种预埋件或插筋应按要求位置用电焊固定在主筋或箍筋上。预留套管或预留洞孔的钢框应与钢筋焊接牢固,并保证位置准确。

(8)模板安装前必须涂刷脱模剂,使沉井混凝土表面光滑,减小阻力便于下沉。

操作架分为内架与外架,均采用双排架,架体排距0.90米,纵距0.90米,步距1.20米。采用ф48x3.4的无缝钢管搭设,管材的尺寸采用1.5米、3米和6米三种规格根据构筑物的尺寸组合搭设。具体的搭设方式如下图(以接受井为例进行操作架的搭设布置):

3.8沉井制作的混凝土施工工艺

(1)混凝土浇筑采用汽车泵直接布料入模的方法。沉井浇砼必须连续进行,一次完成,不得留置施工缝。

(4)混凝土捣固应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混凝土必须分层振捣密实,在振捣上一层混凝土时,振动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中5cm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上层混凝土的振捣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

(6)为了防止模板变形或地基不均匀下沉,沉井的混凝土浇筑应对称、均衡下料。

(7)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小时内应采取养护措施,可对混凝土表面复盖和浇水养护,井壁侧模拆除后应悬挂草包并浇水养护,每天浇水次数应满足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的要求。浇水养护时间的规定为: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时不得少于7天,当混凝土中掺有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时一般不得少于14天。具体可通过同条件砼试块试压强度确定。

4:沉井下沉方法与技术措施

4.1沉井下沉的作业顺序安排

下沉准备工作 →设置垂直运输机械设备→挖土下沉→井内外排水、降水 →边下沉边观测→纠偏措施→沉至设计标高→核对标高、观测沉降稳定情况 → 井底铺设砂或碎石→铺设井内封底垫层→底板防水处理→底板钢筋施工与隐蔽工程验收→底板混凝土浇筑→井内顶管设备施工→顶管施工→井盖板施工→回填砂砾→砼路面恢复。

沉井下沉前,应对其在自重条件下能否下沉进行必要的验算。沉井下沉时,必须克服井壁与土间的摩阻力和地层对刃脚的反力,本工程沉井均置于素填土和种植土中根据经验完全可以克服阻力下沉。

4.3沉井下沉的主要方法和措施

(1)沉井制作完成后,其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100%后方可进行刃脚垫架拆除和下沉的准备工作。

(3)井内挖出的土方应及时外运,不得堆放在沉井旁,以免造成沉井偏斜或位移。如确实需要在场内堆土,堆土地点应设在沉井下沉深度2倍以外的地方。

(4)沉井下沉过程中,应安排专人进行测量观察。沉降观测每8小时至少2次,刃脚标高和位移观测每台班至少1次。当沉井每次下沉稳定后应进行高差和中心位移测量。每次观测数据均须如实记录,并按一定表式填写,以便进行数据分析和资料管理。

沉井下沉开挖方法示意图

(5)沉井时,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分析研究,采取有效对策措施:如摩阻力过大,应采取减阻措施,使沉井连续下沉,避免停歇时间过长;如遇到突沉或下沉过快情况,应采取停挖或井壁周边多留土等止沉措施。

(6)在沉井下沉过程中,如井壁外侧土体发生塌陷,应及时采取回填措施,以减少下沉时四周土体开裂、塌陷对周围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7)为了减少沉井下沉时摩阻力和方便以后的清理工作,在沉井外壁宜采用随下沉随回填砂的方法。

(8)沉井开始下沉至5m以内深度时,要特别注意保持沉井的水平与垂直度,否则在继续下沉时容易发生倾斜、偏移等问题,而且纠偏也较为困难。

(9)沉井下沉近设计标高时,井内土体的每层开挖深度应小于30cm或更薄些,以避免沉井发生倾斜。沉井下沉至离设计底标高10cm左右时应停止挖土,让沉井依靠自重下沉到位。

4.4井内挖土和土方吊运方法

井内土方挖运实行人机同时作业,必须加强对井下的操作工人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强化工人的安全意识,并落实安全防护措施,以防止事故发生。

5:沉井封底的主要方法

5.1干封底的技术措施

(1)先对井底进行修整使其形成锅底形状,再从刃脚向中心挖出放射形的排水沟,内填卵石成为排水暗沟,并在角落部位设1个集水井(深1~2m),井间用盲沟相互连通,井内插入Ø600~800mm、四周带孔眼的钢管或混凝土管,四周填以卵石,使井底的水流汇集在井中,然后用潜水泵排出,以此保证沉井内的地下水位低于基底面0.5m左右。

(2)根据设计要求,工作井封底由3层组成: 150厚C15素混凝土,以及700厚C30混凝土底板。接受井封底结构层同工作井。封底材料C15毛石混凝土在刃脚下必须填实,混凝土垫层应振捣密实,以保证沉井的最后稳定。

(3)垫层混凝土达到50%设计强度后,可进行底板钢筋绑扎。钢筋应按设计要求伸入刃脚的凹槽内。新老混凝土的接触面应冲刷干净。

(4)底板混凝土浇筑时,应分层、不间断地进行,由四周向中间推进,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30cm左右,并采用振动器振捣密实。

(5)底板混凝土浇筑后应进行自然养护。在养护期内,应继续利用集水井进行排水。待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70%并经抗浮验算后,再对集水井进行封堵处理。集水井的封堵方法是:将井内水抽干,在套管内迅速用干硬性的高强度混凝土进行堵塞并捣实,然后上法兰盘用螺栓拧紧,或用电焊封闭,上部再用混凝土垫实捣平。

6:沉井施工质量与安全控制的主要措施

6.1沉井质量主控项目的检验标准

注:1、上表中的三项检查项目偏差可同时存在。

2、下沉总高度指下沉前、后刃脚之高差。

6.2沉井易渗漏部位的质量控制要点

E下管:由于工作坑布置于道路一侧,为确保施工期间交通畅通,管子只能先堆放在坑附近,待需要下管时,用12t吊车将管子转移至龙门吊下W020161230519810918656标准下载,然后下管。

起重设备下管符合有关规定。

B 工作平台防雨棚搭建

根据需要,每坑均搭设工作平台及防雨棚,工作平台采用12#工字钢及钢架管进行搭建,中间设出土口,上铺方木及竹架板,以利出土方便。防雨棚尺寸为14×12m2,采用石棉瓦搭建,龙门架上部用角钢焊成人字形屋架,利用钢架管作槽条,上铺石棉瓦以防雨。

C 管内照明设备及通风设备安装

管内使用不大于36V的低压照明,电线缴设于管壁中部。管内采用人工挖土36.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0011-2010,需考虑通风。每坑通风设施需安装鼓风机及抽风机各一台,通风管道缴设于管内壁中,随时检查管内通风情况。

(4)导轨安装

工作坑成型后在坑底浇注40公分厚钢筋混凝土基础,并在基础上预埋槽钢作为导轨固定桩,砼终凝后将导轨焊接于预埋铁上,导轨前端30厘米以内不设预埋或焊接,以便拆除(见下页“导轨安装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