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站主体施工方案

车站主体施工方案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400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车站主体施工方案

樱花公园站位靠近中山东路、中兴路交汇处,车站为1、3号线“L”换乘车站,1、3号线设换乘联络线。1号线车站在上,3号线车站在下。

1号线车站为地下二层岛式站台车站,主体结构全长。有效站台范围为双柱三跨矩形框架结构,车站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车站中心顶板覆土厚度。标准段基坑宽,底板埋深约为,围护结构采用厚地下连续墙+混凝土(第一道支撑)和钢管内支撑体系。盾构端头井采用厚地下连续墙+混凝土(第一道支撑)和钢管内支撑体系。主体结构采用全包防水。

3号线樱花公园站为地下三层岛式站台车站,主体结构总长为。有效站台范围为双柱三跨矩形框架结构,车站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车站顶板覆土厚度。标准段基坑宽,底板埋深约为,围护结构采用厚地下连续墙+混凝土(第一、五道支撑)和钢管内支撑体系。主体结构采用全包防水。

1、3号线车站共设7个出入口、5个风道,其中1号线2号风道从车站西端顶板出口,其他附属结构单层段,底板埋深约,围护结构采用850SMW工法+内支撑。双层段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结构。

1号线结构侧墙端头井厚、标准段厚,顶板厚,底板厚、、;换乘节点结构侧墙厚,顶板厚GTCC-058-2018 轨道车运行控制设备,底板厚;3号线标准段结构侧墙厚(设备及站厅层厚),顶板厚,底板厚;南北端头井结构侧墙厚(设备及站厅层厚),顶板厚,底板厚。联络线结构侧墙厚,顶板厚,底板厚。

二.结构施工设计方案编制依据及顺序方法

1、结构施工设计方案编制依据

1)国家及省市、行业有关地下工程施工的法律、法规;

2)现行有效的国家及省市有关地下工程设计、施工规范和规程等;

6)设计和施工采用的施工技术验收规范、规程及标准;

7)本企业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施工技术能力和机械设备装备状况。

施工顺序:首先施工一号线封堵墙以西部分、再依次施工封堵墙以东部分、3号线北端头井、2号出入口和3号出入口、3号线以南部分、联络线、4号出入口、5号出入口最后施工部分附属结构及联络段。采用明挖法施工,结构形式为双柱三跨或三柱多跨矩形框架结构。

1)主体结构平行、流水作业,每段从下到上顺作方法施工。

2)分段长度按照设计图纸设置在诱导缝、施工缝位置处。

1)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仔细进行测量、放样及验收,严禁超挖。

2)在每一结构段施工前首先进行接地网施工,接地网施工结束后,再施工垫层。

3)防水材料的检验,进料。

4)结构施工前,按照防水设计图对围护结构表面及底板垫层进行有效的防水处理,确保围护结构表面不渗漏。

5)对侧墙、立柱、顶(楼)板模型支撑系统进行设计、检算,报审批准后,根据施工进度提前安排进料。

6)对结构施工顺序、施工进度安排、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向工班及全体管理人员进行认真交底。

车站主体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基底清理找平→底板垫层施工→(接地网施工)垫层施工→防水施工→底板结构施工→站台层侧墙、立柱施工→中板结构施工→站厅层侧墙、立柱施工→顶板结构施工→顶板防水层铺设→土方回填。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步骤详见附图1 车站主体施工步序图。

施工分段: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分段

主体结构标准段施工工艺流程

主体结构端头井施工工艺流程

流程说明:车站内部结构浇筑前,应对地下墙的渗漏部分进行防渗堵漏处理。

为HPB235钢筋, 为HRB335钢筋,钢板和钢管材料采用Q235钢。吊钩、锚筋采用HPB235,不得用冷拉钢筋加工。

钢筋混凝土及混凝土除满足强度需要外,还考虑抗渗、抗侵蚀的要求;车站内部结构柱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45,底板、底板梁、外墙采用C35防水混凝土;顶板、顶板梁C40防水混凝土;楼板、楼板梁及内部结构用C35;结构抗渗等级为P8,当埋深超过20m时,抗渗等级不应小于P10;垫层(素混凝土)为C30早强。

车站大体积浇注的混凝土采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双掺),水泥用量不宜低于/m3,但水泥熟料与矿渣之和不小于/m3,以降低砼的水化热,防止发生有害裂缝和减小裂缝宽度。在车站顶板及侧墙等必要部位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车站底板等部位采用普通防水砼。为防止混凝土收缩微裂缝的发生,顶板、侧墙要附加HEA膨胀剂,具体施工要求见结构防水施工图。

每段主体结构分为4个部分施工,即底板及底纵粱施工——站台层侧墙施工、框架梁——站厅层侧墙及顶板施工。立柱在绑扎侧墙钢筋的同时灌注混凝土。因各部分施工大致相同,分为钢筋工程、模板及支撑系统、混凝土工程、预留孔洞4个部分叙述。

(1)、结构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

底板下层为,上层为;顶板上层为,下层为;

楼板为,主梁为40mm(若梁外侧为迎土侧,则为50mm);

中墙为30mm;柱为。

另外,还应保证纵向分布钢筋、箍筋、拉结筋等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20mm。

(3)、除图中注明者外,钢筋的锚固长度为35d。

(4)、梁主筋与板主筋相交处,板主筋应放置在梁主筋的外侧。对于暗梁及反梁,板或墙主筋放置在梁主筋的内侧。

(5)、钢筋连接除按图纸要求设置外,还应按照防杂散电流的设计要求连接。

(6)、钢筋加工后,需对其加工质量进行检查,允许偏差见下表:

钢筋闪光焊接机械性能与允许偏差见下表:

钢筋闪光焊接性能与允许偏差表

钢筋电弧焊接头的机械性能与允许偏差见下表:

钢筋电弧焊性能与允许偏差表

一级钢筋采用E43系列焊条,二级钢筋采用E50系列焊条。

钢筋安装允许偏差见下表。

模板体系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主体结构的质量及施工进度。且对于地铁工程,各种构件及净空尺寸的保证关系到以后各种设备能否顺利安装。模板工程亦是保证外观和净空尺寸的关键工序。本标段模板工程质量要求高,为保证施工质量并且考虑到进度要求,侧墙采用多层板,板、梁、柱采用厚优质木胶合板。支撑加固体系主要有:100×的木方、Ф14的螺栓、Ф48×的钢管(配套顶托、扣件等)。本标段的模板主要包括:侧墙模板、柱模板、梁模板、板模板。

用全站仪引测出边柱或墙轴线,并以该轴线为起点,引出其他各条轴线,然后根据施工图用墨线弹出模板的内边线和中心线,用于模板的安装和校正。

根据模板实际的要求用水准仪把水平标高直接引测到模板安装位置。在无法直接引测时采取间接引测的方法,用水准仪将水平标高先引测到过渡引测点,作为上层结构构件模板的基准点。

①木方横截面刨成规格统一的尺寸,两侧都要刨平,以保证和模板面贴合紧密,模板面刷好水溶性脱模剂。

②螺杆根据要求分类加工好,并焊设止水环。

(1)侧墙模板的支设方法

侧墙采用多层板施工,模板根据边墙高度选用,模板间采用专用扣件连接,竖向支撑均采用 48×3.5钢管,间距,横向支撑采用 48×3.5钢管,间距。

在浇灌底板和中板混凝土时,侧墙要向上浇灌高,在此施工过程中必须确保此部分侧墙轴线位置和垂直度的准确,以保证上下侧墙的对接垂直、平顺。

长方柱支模时采用钢管及对拉螺杆加固。

柱模安装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①柱模与梁连接处的处理方法是:保证柱模的长度符合模数,不符合部分放到节点部位处理。

②支设的柱模,其标高、位置要准确、支设应牢固。

③柱模根部要用水泥砂浆堵严,防止漏浆。

④柱模的浇筑口和清扫口,在配模时应一并考虑留出。

⑤梁、柱模板分两次支设,在柱子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时,最上一段柱模先保留不拆,以便于与梁模板连接。

(3)梁、板模板的支设方法

根据图纸,确定本标段底板至中板脚手架间距700*700mm,中板至顶板脚手架间距600*600mm。(具体设置详见模板及支架施工方案)

梁、板模板支设时注意事项:

梁口与柱头模板的连接特别重要,采用专用木条镶拼,形成拼装准确,加固牢靠的专用柱头模板,确保柱头模板与柱模板拼接严密。

板模板就位组拼时,从四周先用阴角模板与墙、梁模板连接,然后向中央铺设。

检查模板的尺寸、对角线、平整度以及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位置。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派专人检查钢管架的结构情况和螺栓的松紧程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施工缝模板的支设方法

施工缝是导致漏水的薄弱环节,必须仔细地施工,加强施工缝处混凝土的浇灌、振捣和养护,保证混凝土的密实,确保混凝土的自防水功能。本标段的施工缝有底板、中板、顶板上的水平施工缝和侧墙上的水平和垂直施工缝。

模板安装完毕后,应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全面检查,合格验收后方能进行下一道工序。模板工程的质量要求如下:

(1)组装的模板必须符合施工设计的要求。

(2)保证混凝土结构、构件的位置、形状、尺寸符合设计要求,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

(3)模板体系必须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混凝土的重量和侧压力,以及其他施工荷载,尤其对于地铁工程,建筑限界的要求严格,应该充分地考虑浇灌混凝土时模板加固体系因受力而发生的变形以及施工误差,确保各种净空尺寸。有拆模方案。拆模时,严禁用大锤和撬棍硬砸硬撬。

(4)为了严格掌握拆模时间,中板、顶板混凝土施工时,多做一组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根据试件的早期强度来进一步来确定拆模的具体时间。

(5)拆模时,操作人员应站在安全处,以免发生安全事故。待该段模板全部拆除后,方准将模板、木方、支撑等运出堆放。拆下的模板等配件,严禁抛扔,要有人接应传递,按指定地点堆放。并做到及时清理、维修和涂刷脱模剂,以备待用。

(6)板拆模后,考虑到上部浇混凝土的压力较大,下部结构的支架不能拆除。

主体结构底板、底板纵梁、侧墙采用防水等级为S8的C35防水砼,顶板、顶板纵梁采用防水等级为S8的C40防水砼。当埋深超过20m时,抗渗等级不应小于S10。结构柱采用C45,楼板、楼板梁采用C35砼。主体结构分段进行浇筑,同一段内顶(楼)板、底板、侧墙在端头的施工缝设在同一截面。

在施工过程当中,混凝土运输车运输泵送混凝土至灌注工作面,在工作面泵管端头采用耐高压橡胶管(4~6m)作活动端,便于人工摆动、调节。灌注过程中,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在密肋梁和过梁钢筋较密处,采用φ25mm直径的振捣器捣固。

混凝土浇筑采用阶梯式分层浇筑法施工,即第一层从施工段一端开始浇筑,进行到一定距离返回浇筑第二层,且第二层混凝土控制在第一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如此依次向前浇筑各层。

①采用商品砼泵送入模,插入式振捣棒及平板振捣器振捣,分层、分段对称连续浇注。

②在结构分段内底板砼顺车站坡度方向由高向低连续浇注。

③底板厚度达1.0~1.1m,砼灌注拟采用竖向分三(四)大层,层厚分别为30cm、30cm、40cm;纵向采用斜面分层浇注,横向由中间向两端浇注。

④底板与侧墙交接部位分层浇注,加强振捣,确保砼浇注质量。

(2)侧墙、中柱砼浇注

①侧墙砼采用分层对称连续浇注。中柱采用一次分层连续浇注。

②砼采用输送泵下料,由于基坑深度较大,为防止泵送砼入模时冲击力过大及造在成砼离析,入模点处设短弯管头,让砼从管头水平流出。

③侧墙水平施工缝以上50cm范围要注意振动棒插入深度及砼下落速度,防止使止水带发生弯曲移位。

④控制砼入模温度,夏季选择一天中气温较低时间浇注,气温较高时采用模板洒水的方法降温。

⑤中柱采用塑料薄膜养护。侧墙采用洒水养护。

⑥侧墙混凝土分层浇筑,分层高度20~30cm左右。浇筑过程注意使整个施工段内的混凝土面均匀上升,且浇筑速度均匀,保证混凝土不发生离析。

(3)顶(中)板砼浇注

①顶(楼)板砼采用分层、分段水平连续浇注,其它方法与底板相同。

②顶(楼)板采用蓄水保温法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2)混凝土材料及配合比

混凝土材料使用按下列规定执行:

(1)水泥:①使用低水化热水泥。②含碱量不超过规范规定值;设计无特殊要求时,一般不采用早强水泥。③不用受潮和过期水泥,不同品种、不同标号的水泥不混用。

(2)水:采用洁净自来水。

(3)砂、石:除符合现行的《普通砼用砂质量标准及验收方法》和《普通砼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验收方法》的规定外,石子最大粒径不大于35mm,泵送砼其最大粒径不大于运输管径的1/4,含量不大于规范规定值,吸水率不大于1.5%。不使用活性碱骨料。C40及C40以上的砼,应采用碎石。

(4)外加剂:按照主体结构及防水施工图的要求进行选用。

结构采用商品混凝土,搅拌车运输,输送泵车输送,并按下列规定执行:

(1)商品混凝土选择质量有保证的搅拌站供应,混凝土到达现场后核对报码单,并在现场作坍落度核对,塌落度控制在15±2cm,超过者立即通知搅拌站调整,在现场不任意加水,并按规定留足抗压、抗渗试件。

(2)从搅拌车卸出的砼不发生离析现象,否则需重新搅拌合格后再卸料。

(3)输送泵车保持良好状态。

(4))输送泵管路拐弯宜缓,接头严密,无硬弯。输送混凝土过程中,接长管路时分段进行,接好一段,泵出混凝土后方可接下一段。

(5)输送泵间歇时间预计超过45min或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时,立即冲洗管内残留混凝土。

(6)输送混凝土过程中,料斗内保持足够混凝土。

(1)主体结构底板、侧墙、顶板均采用防水混凝土,其抗压强度、抗渗标号满足设计要求,并具有良好的抗裂性能。

(2)在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①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根据设计要求,结合施工经验,并通过多次的配比试验,提出施工配合比,经监理审核、业主批准后才能实施。

②模板、钢筋、预埋件、预留孔洞、止水带完成后由监理工程师按隐蔽工程验收。经验收签证后才能进行混凝土浇筑。

(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注意的事项:

①混凝土灌注采用串筒、溜槽或振动流管下落控制其自由倾落高度,避免因超高而使混凝土发生离析现象。

②混凝土采用振捣器振捣,振捣时间为5~10S,并以混凝土开始泛浆和不冒气泡为准。

③振捣器移距:插入式不大于作用半径一倍,插入下层混凝土的深度不小于5cm,振捣时不得碰撞钢筋、模板、预埋件和止水带等;表面振捣器移距与已振捣砼搭接宽度不小于10cm。

④混凝土从低处向高处分层连续灌注。如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尽量缩短,并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灌注完毕。

间歇的最大时间,按水泥品种及混凝土凝结条件确定,混凝土凝结时间不超过下表规定:

⑤混凝土每层灌注厚度,当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时,不超过其作用部分长的1.25倍;表面振捣器不超过200cm。

⑥结构预埋件(管)和预留孔洞、钢筋密集以及其它特殊部位,事先制定措施,施工中加强振捣,不得漏振。

(4)结构施工缝按理设计图纸留置,并符合下列规定:

灌筑混凝土之前,先清除施工缝两侧已浇筑混凝土基面上的杂物,泥土等,凿毛后用水冲洗干净。

(5)施工缝处继续灌注混凝土时,按下列规定执行:

①按设计安置好止水带。

②已灌注混凝土强度:水平施工缝处不低于1.2MPa,垂直施工缝处不低于2.5MPa。

③施工缝处混凝土认真振捣,新旧混凝土结合紧密。

(6)混凝土灌注地点采取防止暴晒和雨淋措施。

(7)垫层混凝土分段灌注,布灰均匀;底板混凝土分段分层留台阶灌注,混凝土灌注至标高后,初凝前用表面振捣器振一遍后再作压实、收浆、抹面;柱子、墙体混凝土单独施工,并水平、分层灌注。

(8)结构施工缝设置中埋式镀锌钢板止水带时,砼灌注按下列规定执行:

①灌注前校正止水带位置,表面清理干净,止水带损坏处修补好。

②顶、底板结构止水带的下侧混凝土振实,将止水带压紧在其下混凝土表面后,方可继续灌注混凝土。

③边墙处止水带固定牢固,内外侧混凝土均匀、水平灌注,保持止水带位置正确、平直、无卷曲现象。

(9)混凝土灌注过程中随时观测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现浇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的偏差控制在下表要求的范围内:

现浇钢筋混凝土允许偏差见下表

现浇钢筋混凝土允许偏差表

第四部分预埋件及预留孔

预理件及预留孔洞位置的准确程度直接影响到结构的使用功能和整体质量,预理件及预留孔洞位置的精度控制技术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预理件及预留孔洞的施工技术措施如下:

(1)会审与土建施工图相关的设备安装、建筑装饰、装修图纸,全面统计各预留孔洞和预理件的位置、数量、规格及其功能,绘制详细的预理孔、预留孔布置图,

以防止施工过程中出现错漏。

(2)根据设计尺寸测量放样,并在基础垫层或模板上做明显标记。

(3)预留孔洞及预理件应根据放样精确固定在模板上,并采用钢筋固定确保预留孔洞及预理件位置不发生过大的变形及位移。

(4)在砼浇注过程中,严禁振捣器直接碰撞预留孔模型及各类预理件。

(5)拆模后对预留孔洞及预理件进行复查,确保其位置准确,否则立即进行必要的修复。

(6)对已成型的孔洞进行围蔽、覆盖,以防机物碰撞、人员坠落。

5.1.1基底处理及验收

底板施工前,将基坑底部受水浸后形成的软土或泥浆清除干净。

对于局部超挖部分,采用砾石、砂、碎石或混凝土填充。

分段开挖的基坑两端保持纵坡稳定,同时设置截水沟和集水坑。

底板施工前,先对基坑进行验收,基坑验收标准符合下表规定。

基坑验收标准表

1)基坑开挖至基底设计高程以上20cm时用人工进行基底清理,避免扰动原状土。施工段两侧设截水坑,防止基底浸泡变软。

2)垫层砼灌注采用商品砼泵送入模,所以为给底板施工创造条件,在垫层施工时注意以下几点:

(1)机械开挖尽量一次成型,避免二次开挖扰动原状地基而增加回填数量和施工难度。

(2)按设计标高提高20mm作为板预留沉降量(或经计算确定沉降量),并沿纵向和横向设置40mm的预留上拱度。

(3)垫层向底板施工分段外延伸2.0m以上。

(4)根据预先埋设的标高控制桩控制垫层施工厚度满足设计要求,并及时收面、养生,确保垫层面无蜂窝、麻面、裂缝。

车站主体结构采用全外包防水,车站主体结构底板、侧墙外防水由膨润土防水毯组成,顶板防水层采用2.5mm厚聚氨酯涂料+纸胎油毡隔离层,侧墙和底板迎水面采用4mm厚沥青基聚酯胎预铺防水卷材,双面自粘型。

混凝土垫层表面要平整,局部凹凸不平处找平处理。混凝土垫层和围护结构表面不得有明水,否则进行堵漏处理,待基层表面无明水时,涂刷防水层,再浇筑50mm厚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所有阴角部位均采用5*5cm的1:2.5水泥砂浆进行倒角处理,阳角做成R≥10mm的圆角。

2)基层处理完毕并经过验收合格后,先在阴、阳角和施工缝等特殊部位涂刷防水涂膜加强层,加强层厚1mm,加强层涂刷完毕后,立即粘贴16~20目的玻纤布或30~40g/m2的聚酯布增强层,严禁加强层表干后再粘贴增强层材料。

3)加强层实干后,开始涂刷大面防水层,防水层采用多道(一般3~5道)涂刷,上下两道涂层涂刷方向应互相垂直。当涂膜表面完全固化(不黏手)后,才可进行下道涂膜施工。

3)聚氨酯涂膜防水层施工完毕并经过验收合格后,应及时施做防水层的保护层,平面保护层采用7cm厚的细石混凝土。在浇注细石混凝土前,需在防水层上覆盖一层350#的纸胎油毡隔离层。立面防水层(如反梁的立面)采用厚度不小于6mm的聚乙烯泡沫塑料进行保护(发泡倍率为25~30倍)。

铺设防水卷材的围护结构表面应清理干净,平整度应满足D/L≤1/20,D:相邻两凸面间的最大深度,L:相邻两凸面间的最小距离。并要求凹凸起伏部位应圆滑平缓。所有不满足上述要求的凸出部位应凿除,并用1:2.5的水泥砂浆进行找平;凸坑部位采用1:2.5水泥砂浆填平。基面应洁净、坚实,不得有疏松、起砂、起皮现象。

(2)不平整部位采用1:2.5水泥砂浆圆顺地覆盖处理,当基面条件较差时,可先铺设400g/m2的土工布缓冲层进行保护。

(3)所有阴角采用1:2.5水泥砂浆做成5*5cm的钝角,阳角做成25*25mm的钝角。

5.1.4底板及底梁施工

1)车站底板紧随垫层、底板防水层之后施工。

2)底板防水层施工详见防水层施工相关章节。

3)车站底板钢筋及砼施工

钢筋在地面加工制作好后,吊入基坑内绑扎,焊接质量和搭接长度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制作安装好的钢筋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安装止水钢板、各种预埋件、预留孔;并经检查、核对无误后浇注底板砼。采用商品砼泵送入模,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分层、分段对称连续浇注。

5.1.5侧墙及中柱施工

先对围护结构渗漏进行认真堵漏或引排处理,同时施作侧墙防水层,满足要求后按设计侧墙及中柱的方案进行施工。

1)侧墙防水层施工详见防水层施工相关章节。

2)结构侧模采用多层板,中立柱模板采用多层板,模板支撑系统事先进行受力检算,确保支撑系统强度、刚度、稳定性满足施工要求。

3)在施工接缝处进行凿毛,为下次砼灌注提供非常理想的结合面。

4)泵送砼入模,分层分段对称浇注至设计标高。采用插入式振捣棒为主,附着式振捣器为辅,保证侧墙砼振捣密实。

5.1.6中板及顶板施工

1)中(顶)板底模采用在方木上铺压缩竹胶板,利用满堂红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支撑,钢管支架的密度事先检算,保证强度及变形满足施工要求。当板厚度较大时,拟采取以下措施保证模型刚度、强度;支架钢管间距加密;选用大截面优质方木,并将方木间距加密;选择较厚的竹胶板。

2)模型按设计预留上拱度,支架在顶(楼)板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避免板体产生下垂、开裂。

3)采用泵送砼,分层分段对称浇注。顶(楼)板砼终凝之前做好压实、提浆、抹面工作。

5.1.7内部结构施工

内部结构系指预留站台板、楼梯、扶梯等结构组成。

本标段站台安排在相应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分段进行站台板的施工。站台板结构采用分段分部施工,施工分段与主体结构分段一致。第一部分为支撑墙施工,第二部分为板体施工。站台板施工方法:

(1)模板采用0.9m×1.5m、0.3×1.5m及0.1m×1.5m组合模板。

(2)采用混凝土输送泵及溜槽灌注入模,设专人捣固。

(3)结构钢筋加工在加工房内按设计加工成型,运送至现场绑扎,支撑墙与站台板连接的预埋钢筋采用焊接。

(4)板面混凝土初凝后,进行压实、抹面,终凝后用湿麻袋覆盖,定时洒水养护。

主体结构内楼梯和扶梯安排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组织施工,施工采用分段进行,施工分段与主体结构一致。其施工方法与主体相同。楼梯施工时需注意浇注踏步砼时须从底部向上逐层施工。

三.主体结构砼施工质量技术保证措施

本标段主体结构施工质量的关键在于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地下结构砼对耐久性、抗裂性、韧性、强度要求较高。本标段砼防水等级较高,砼抗渗标号为S8、S10;一次浇灌砼量大,施工期间易产生温度或收缩裂缝。

本标段底板厚度较大,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容易产生较大的水化热,从而引起附加温度应力,而车站内衬由于混凝土收缩受阻产生收缩应力。当附加的温度应力或收缩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

为了防止裂缝产生,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

为了防止裂缝开展,着重从控制温升,减少温度应力方面要采取一系列降温措施。这些措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施工中结合工地实际全面考虑,合理采用。

在地下工程混凝土底板、顶板施工中,水化热引起的温度较高,降温幅度过大,容易引起温度裂缝,为此,在施工中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及尽量降低水泥用量。一般来说水泥用量每增减10Kg/m3,温度也相应升降1℃。所以要充分利用水泥的富大活性及砼的后期强度。

加入粉煤灰,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可泵性,延长初凝时间,便于施工浇筑。另外借助掺加粉煤灰推迟和减少发热量、延缓水泥水化热的释放时间、降低温度升值,减少产生温度裂缝的趋向。

加入木质素磺酸钙,可以减少混凝土拌合用水(10%左右),节约水泥,从而降低水化热、减缓水化反应速度、推迟初凝时间、减缓浇灌速度和强度,以利散热。

粗骨料级配要合理,尽量增大骨料粒径,减少用水量,混凝土的收缩和含水随之减少;施工时加强振捣作业,石子要求针片状少,颗粒级配符合筛分曲线要求。

粗骨料采用中、粗砂,避免采用细砂,中粗砂比细砂每立方米混凝土减少用水量20~25kg,水泥也相应减少28~35kg,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干缩。

砂、石料含泥量的控制。砂、石含泥量超过规定,不仅增加了混凝土收缩,同时也降低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对混凝土的抗裂是十分不利的。

2)控制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及浇灌温度

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影响最大的是石子及水的温度,砂的温度次之。因而天气温度较高时,为防止太阳的直接照射,砂石料设置遮阳蓬,必要时喷射水雾。

砼施工分层、分段对称连续浇注。加强振捣确保砼的密实度。

注意保温保湿养护。浇注完后及时浇水养护,并盖上塑料布及草帘。

五. 大体积、大面积砼施工控制

(1)大体积、大面积砼裂缝是大量砼水泥水化热所产生的温度收缩变形导致的裂缝,而必须予以控制。

(2)采用“综合温控措施”为砼抗裂提供了依据。

(3)用高效缓凝剂提高泵送砼的可泵性和早期强度,从而提高砼早期抗烈强度,改善了砼的抗渗性、缓凝性,满足大体积、大面积砼施工和技术要求。

(4)采用商品砼泵送技术,保证砼浇捣的连续性。减少了施工工序之间的交叉。降低了施工难度。加快施工进度。

(1)大体积砼浇灌过程中,由于散热条件差,水化热积聚造成的温升,内外温差和降温引起砼体积变化,由于约束的存在不能自由变形而出现了温度应力,温变应力超过砼的抗拉强度时就出现裂缝,温度裂缝常是贯穿性的,给结构和使用带来危害。在大体积砼施工中,通常采用控制水化热温升、温差、降温梯度,减小约束,增强结构抵抗温度裂缝的能力来加以解决。

(2)大面积砼浇灌过程中,散热条件好,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应力影响不大,而硬化过程中砼的收缩则在约束条件下形成收缩应力(在大体积砼施工时,折算为“当量温差”考虑),也会导致裂缝。施工时常采用优化配合比或采用“补偿收缩”砼(UEA)或使在硬化过程中处于潮湿环境,减少收缩值,以控制裂缝的发展。

(3)厚大体积砼、通过热工计算预测其中心温度、降温梯度当量温差及其温度应力,制定温控措施。

施工工艺的流程如下页图。

(1)合理选用原材料,采用“双掺法”优化配置比设计,尽可能降低砼的水化热,并有适宜的早期强度和较好的施工性能,(初凝时间不少于6h,坍落度控制在12~14cm,保证有良好的可泵性、泌水小、流淌斜度相对较小等)。

(2)在设计允许条件下,视工程情况留置后浇带,减少砼的体积,使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相应减少,抗裂强度得到改善。

(3)选择合理的浇灌工艺,在规定的区段内保证连续浇灌。

①选择合理的浇灌路线,按斜面分层推进,确定每层的厚度及在初凝之前能之前能被新浇砼覆盖的单位时间需要入模的砼量,确定砼供应量有必要的设备投入,防止“冷缝”。

②夏季采用降低原材料入机温度,砼输送管上加湿草袋覆盖,喷水降温等措施,降低砼入模温度。

③把握二次振捣时机,消除沉缩裂缝;作好初凝之后终凝之前的表面压抹消除表面裂纹。消除在降温阶段出现应力集中的隐患。

(4)大面积砼主要是控制收缩应力

①注意二次振捣消除沉缩裂缝,大面积板面更应作好初凝后终凝前的压抹消除表面的裂缝。

②墙体浇灌在结束部位注意抽排浮浆,避免在结构中存在易开裂、低强度、高收缩等薄弱部位。

③特别要加强保湿养护。

地下结构内防杂散电流的措施是结构内纵横钢筋电气连接。具体措施如下:

1)在车站结构钢筋的底板相叉接处,结构钢筋应可靠焊接。搭接焊接长度不得不于6d,搭接焊采用直径16mm以上钢筋,必须双面焊接不得绑扎。

2)分段施工时,对防杂散电流的钢筋进行标识,钢筋不得漏焊。

3)纵向每隔10m应与表层横向钢筋焊接。地下车站结构段两端第一排横向钢筋应与上述范围内的所有表层纵向钢筋焊接。

4)在结构段两端的结构缝附近焊接引出连接端子,并用绝缘铜电缆进行连接,相临结构段之间其余钢筋应绝缘。结构缝距两侧连接端子不小于200mm,端子距轨面垂直距离为1000mm。

5)测量端子采用镀锌扁铜50*8mm,并与结构内2根纵向钢筋可靠焊接。

在施工过程中GBT 18997.2-2020 铝塑复合压力管 第2部分:铝管对接焊式铝塑管.pdf,将根据设计有关人防的结构、预埋件、预留孔洞等的图纸,编制详细的专项施工方案,积极与有关人防单位联系,保证严格按照有关规范、标准进行施工,满足设计要求。

2 设计原则及技术标准

1、防水设计应遵循"以防为主、刚柔结合、多道防线、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

2、以混凝土结构自防水为根本,采取措施控制结构混凝土裂缝的开展,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以施工缝、变形缝(包括诱导缝)、穿墙管、桩头等细部构造的防水为重点,同时在结构迎水面设置柔性全部防水层。

地下车站和机电设备集中区段的防水等级为一级,不得有渗水,结构表面无湿渍。

3 防水设计施工图主要内容

DB32/T 3813-2020 雨水利用工程技术标准.pdf3.1混凝土结构自防水

3.2 主体结构及其接缝(包括施工缝、变形缝等)的防水构造与防水材料性能指标

3.4 细部构造(包括抗拔桩头、穿墙管件等)防水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