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六环路投标施工组织设计.doc

北京六环路投标施工组织设计.doc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doc
资源大小:0.6 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北京六环路投标施工组织设计.doc

第2节 施工部署 13

第3节 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 25

GB/T 37515-2019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规范第4节 冬、雨季施工措施 61

第5节 质量保证措施 64

第6节 工期保证措施 70

第7节 安全措施 74

第8节 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 77

第9节 工程保修承诺和措施 80

第二章 组织机构框图 81

第三章 工艺框图 82

第四章 公路管涵框图 128

第1节 5#标管理曲线 129

第2节 5#标机械表 131

第3节 5#标施工周期表 135

第4节 5#标斜率 138

第5节 5#标用地 141

第6节 5#横道 142

第7节 5#试验仪器 144

1.1.1 建设地点、建设规模

本工程为第五合同段,道路位于京密引水渠东侧约400 米,斜穿史家桥村,道路起点桩号为K5+800,终点桩号为K7+700,标段全长1.9 公里,道路面积为48620 m2。本段六环路主要以路基填方为主,约27.5 万m3。在史家桥村附近设通道桥一座,跨史家桥河设跨河桥一座,在上庄北路与六环路相交处设分离式立交一座,桥梁面积为3920m2。道路采用雨水边沟排水,本段共设置排水涵洞8 道。

1.1.2 分项工程简述

道路工程:本标段主路横断面为两幅路形式,双向四车道:中央分隔离带宽2.5m,土路肩宽0.75m;单侧机动车道宽为0.5+2×3.75+3.0=11m,路基标准宽度为26m。道路红线宽度为80m。路面采用向外直线两面坡形式,横坡度为2%,土路肩坡度为3%。为保证路基边坡的稳定,路基两侧设2.0m 宽护坡道,路基边坡坡度为1:1.5。

路基填方大于3 米边坡采用六角形预制砼网格护砌,小于3 米采用三维喷播植草护坡。

上庄北路规划为城市次干路,上跨六环路,路基宽12m。行车道宽9m,两侧路肩宽1.5m。

主路横断面如下图所示:

主路路面结构形式及工程量(不含中、表面层)

上庄北路路面结构形式及工程量

硬路肩结构与主路采用相同的路面结构。

在K6+700~K7+000 段设置路面结构排水防渗设施。

桥梁工程:本标有K6+012.126 通道桥,史家桥河跨河桥及上庄北路分离式立交桥各一座。

K6+012.126 通道桥主桥宽26m,与被交9m 宽道路斜交角度为67.3528°,桥全长24m。上部结构采用一孔16m 预制简支宽腹T 梁,90cm 高T 梁共14 片,下部结构为重力式桥台及D=1.2m 钻孔灌注桩共24 棵。桥面结构为11cm 厚沥青砼铺装层,防水层及10cm 厚砼铺装层。桥梁面积624m2。

K6+478.085 史家桥河桥主桥宽26m,道路中线与规划河底宽9m的史家桥河河道中线交角37.0271°,桥全长88m。上部结构为25+30+25m 预制简支T 梁共42 片,中跨30m 梁高1.6m,边跨25m 梁高1.4m。下部结构边墩采用重力式桥台及D=1.2m 钻孔灌注桩共24棵,4 片预应力砼盖梁下设D=1.2m 双柱墩共8 根,基础采用承台加砼系梁及D=1.5m 钻孔灌注桩共8 棵。在左右半幅桥间设桥台间挡墙。桥面结构为11cm 厚沥青砼铺装层,防水层及10cm 厚砼铺装层。桥梁面积2288m2。

K7+281.874 上庄北桥跨线桥宽12m,上庄北路中线与六环路中线交角63.2757°,桥全长84m。上部结构为4×20m 预制简支T 梁共24 片,20m 梁高1.1m。下部结构边墩采用肋板式桥台,2 片预应力砼盖梁下设肋板式柱墩共4 根,边墩基础采用承台加砼系梁及D=1.2m钻孔灌注桩共8 棵。中墩基础采用承台及D=1.2m 钻孔灌注桩共6 棵,3 片预应力砼盖梁下设D=1.5m 双柱墩共3 根。桥面结构为9cm 厚沥青砼铺装层,防水层及7cm 厚砼铺装层。桥梁面积1008m2。

排水工程:本标段排水工程为道路边沟及涵洞,排水边沟在路堤两侧护坡道外侧设置,边沟形式为梯形边沟,底宽为0.5~2.0 m,高为1.0~1.5 m,全长4936m。涵洞共8 道,全长205m。其中:一道Φ1.5m 钢筋砼管涵长39m;四道Φ1.0m 钢筋砼管涵长52m;1.5×1.5m 方涵长48m;1.2×2.0m 方涵长35m;2.0×3.0m 方涵长31m。

1.1.3 工期和质量要求

本标段工程计划开工日期2004 年3 月10 日,交工日期2004 年11 月20 日,共计256 工日。

本标段所在地区为平原,道路沿线大部分路段地形基本平坦,局部路段略有起伏。地面标高为47.42~53.95 米。本工程道路沿线内地上物主要有鱼塘、房屋、大棚、坟地、110kv 高压及通讯线杆、树木等。

1.2.2 气候和水文条件

根据勘探资料测定成果,表层为人工堆积层、轻亚粘土填土,褐黄~褐色、湿、含植物根、砖渣、灰渣、碎石等,厚度1.0~3.7m;

以下为第四纪沉积轻亚粘土层;第四纪沉积亚粘土,亚砂土层;第

四纪沉积粉砂细砂层;第四纪沉积卵石层。拟建场区内不存在影响

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现象。地下静止水位标高为46.15~48.39m。

由于本工程准备时间短,开工时拆迁不能全部完成,按业主的阶段目标要求,道路沥青砼底面层应在9 月20 日完工,施工不足8 个月。工程量大,施工任务繁重,其中包括道路、桥梁及管涵施工,交叉作业面多。

1.3.2 填方量较大,路基填方高,协调工作量大

本段填方27.5 万m3,路基填方最高处约8m,且多处穿鱼塘、田区,地下水位偏高,需处理地方多。填方工作的顺利实施是本工程的重要环节,施工期间需精密部署,合理安排,备足运输车辆和取土场,确保土方施工顺利进行。同时路基的土方回填是质量控制的

重点,分层填压密实是道路质量控制的关键工序。要从填筑方法、碾压机械的选型等按规范严格控制,确保当年填方修路不下沉。

本段道路斜穿村庄1 座,穿现况路3 条,跨河1 条,穿灌渠1次,从2 处10KV 以上高压走廊下经过,除要争取水利、电力等部门的支持外,还需要争取沿线村镇、企业的理解支持。施工需协调配合部门多,制约因素大。

本工程道路穿越多个鱼塘,约2万m2。结合本工程软基地质特点,地基处理主要采用抛石挤淤法处理。

道路上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水泥稳定碎石从拌和到碾压之间延迟时间控制在3~4 小时。

1.3.4 对环保、文明施工水平要求高

本工程位于史家桥村周围居民、单位多,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必须提高标准。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干扰、减少施工对周边商务活动的干扰是施工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要本着“施工过程标准化”的原则,以对周边环境无影响(或低影响)的施工部署来确保全部工程的实施,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管理,细化各项措施,把封闭好施工现场、防扬尘、防遗洒、保持施工现场井然有序、争创“文明、安全工地”等作为工作重点,作好现场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工作。搞好环境保护,实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树立“质量精湛、施工规范”的企业形象。

1.3.5 作好安全防汛工作

本工程跨史家桥河及史家桥灌渠,施工高峰期正处于雨季。确保沿线排水设施在雨季来临前的贯通及汛期顺利泄洪,是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前提条件。

1.4.1 《北京市六环路(XX~温泉段)公路工程施工招标文件》及施工图纸、施工招标文件补遗书。

1.4.2 本工程执行的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及验收标准和国家部委、本市地方相关部门的有关法规等。

1.4.3 业主组织现场察看和对工程情况的介绍以及对施工单位提出问题的答疑。

1.4.4 我单位对施工现场踏勘和调查的情况。我单位可调动的人员和机械设备等综合实力及以往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1.5.1 创优质工程

本着“创优质工程”的原则,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本工程,充分展示首都现代化建设的新形象。严格按照ISO9000 国际质量体系对工程进行科学管理,把好各施工工序的施工质量关,以高标准的工序质量来确保全部工程的施工质量。

1.5.2 树立“质量精湛、施工规范”的企业形象

本着“施工过程标准化”的原则。在建设优质工程过程中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施工高速度、工程质量高标准、对周边环境无影响(或低影响)的施工部署来确保全部工程的实施,做好交通导行、搞好环境保护、实行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1.5.3 作好现况管线的保护工作

做好现况管线的保护,确保现况管线正常运行。

1.5.4 优化施工组织和资源配置

优化资源配置,设备、人员的配置要满足施工工期的要求;科学组织施工,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合理安排各项工程的施工,搞好工序衔接,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确保工期、均衡生产,确保工程施工按期完成。

2.1 施工组织与任务划分

2.1.1 施工组织与管理机构的职能分工

2.1.1.1 施工组织

为保证本工程的顺利实施,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及本工程在工期和质量方面的要求,我公司将按照职能明确、精干实效、运转灵活、指挥有力的原则,在开工前调集具有丰富施工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组建成立项目经理部。配备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按照项目法全面负责本工程的组织实施、调度指挥、施工管理、进度控制、工程创优、安全管理、对外协调等组织指挥工作,配备专业化施工队伍,负责本工程的施工。

2.1.1.2 管理机构的职能分工

4)各部室的工作职能见下表

2.1.2 工段及专业施工队工程任务划分

本工程共划分三个工段,组建:道路施工专业队、桥梁施工专业队、排水施工专业队、钢筋加工专业队、模板制作专业队、机电专业队等六个专业队。

设立项目经理部直属文明施工队负责施工范围内交通指挥、疏导、围挡、拆路、卫生清理、洒水防尘、环境保护等工作。

第一工段负责K5+800~K6+300 段道路工程的路基土方、排水及通道桥的施工组织实施。

第二工段负责K6+300~K6+800 段道路工程的路基土方、排水及史家桥河桥的施工组织实施。

第三工段负责K6+800~K7+700 段道路工程的路基土方、排水、上庄北路桥及地方路的施工组织实施。

路基填方27.5 万m3,分3 个工作面,平均每个工作面长度600m,填方量9 万m3,工期80 天。每工作面平均每天1100 m3,各配备推土机2 台、压路机2 台、水车2 台、刮平机1 台。

桥梁工程分3 个工作面。桩基70 棵,工期30 天,配3 台钻机。

8 棵D=1.2m 墩柱模板加工2 套,周转4 次;3 棵D=1.5m 墩柱模板加工1 套,周转3 次;盖梁模板加工4 套,满足进度要求。

2.2 施工现场总体规划

2.2.1 工现场总体布置原则

针对本标段工程工期短,同期施工项目多,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繁杂等特点,为加强组织,统一调配,满足文明施工,抗击非典和禽流感的要求,实行集中管理。施工现场的施工布置原则为“封闭、集中、高效”。按照企业文化形象要求规范化设置和管理施工现场。

2.2.2 临时施工生产设施

经现场实地考查,拟在本标段道路桩号K7+250 东侧现况上庄路南侧,租用现代办公设备厂厂区建立施工生产基地,内设项目部办公区、职工生活区、料场、钢筋木工加工场等设施,实行集中布置,以节约用地,并实行门卫管理。占地约6000m2左右。详见《施工平面布置图》。

2.2.3 临时施工道路及河道围堰导流

本标段位于京密引水渠东侧,临近阳坊镇,交通便利,施工车辆可以利用现况及巡河路出入施工现场。由于上庄北路分离式立交与现况上庄北路重合,社会交通如果导流不出去,此段将无法施工。所以拟在上庄北路南侧修一条7m 宽的临时施工便线,解决桥梁及路基施工影响社会交通通行的问题。临时道路用25cm 二灰及6cm 沥青砼硬化,随时洒水,防止扬尘。

拟在桥区做围堰导流,在河道上、下游道路红线内做草袋围堰,导流管采用一根D=1.6m 钢管。

2.2.4 施工用电、施工用水

为了保证施工期间生产及生活用水用电问题,当地电力资源充沛,拟在项目部附近安装二台315KVA 变压器,同时在路的东侧铺设临时供电线路。其它区域可按需要临时向附近单位临时租用部分水源电源,以解决施工用水用电。同时桩基施工现场备有四辆水车备急用。

S 总=K((∑P1/βCOSΦ)×K1K2+∑βP2K3)

=1.05(542.8/(0.85×0.6)×0.45×0.75+80×0.7)

根据计算负荷用电量,本工程拟向供电部门报装315KVA 变压器2 台,电源主干线均采用BX(3×702+2×352)架空线,采用水泥杆架空敷设线路引至各用电区域。现场另备120kW 发电机2 台以备停电急用。电气设备主要保护采用DZL25—100/4901 型漏电开关。

2.2.5 场地临设及围挡

对施工现场进行全场围护。本标段桥梁施工区域及与现况道路交叉部位按施工红线,用特制统一钢围挡封闭围护。

2.2.6 临时通讯设施

2.2.8 混凝土拌和站

所有混凝土均采用商品混凝土。

2.3.1 施工进度计划总体设计

坚决满足业主单位对工程各阶段的形象进度目标。通道桥及史家桥河桥工程要尽早完成,以便给六环路路基填方创造条件。力争在6月15 日雨季到来之前基本完成路基填方,以及所有桥梁下部结构工程。

2.3.2 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原则:

占满时间、占满空间、先地下、后地上、减少扰民。

2.3.3 施工阶段的划分

鉴于此工程的施工特点,本工程施工部署总体分为三个阶段实施。

2.3.3.1 第一阶段:2004 年3 月10 日~2004 年6 月25 日。目标: 完成路基土方施工90%,计24 万m3。80 片T 型梁预制全部完成,通道桥及上庄北路桥的桩基、承台5 月底全部完成,墩柱、盖梁及台身6月25 日前全部完成。史家桥河桥下部结构5 月底前完成。

1)3 月10 日~3 月25 日完成施工准备工作。

完成现场生活生产临时设施建设;主要施工队伍、机械设备、材料进场;完成工地实验室建设、通过监督部门验收; 报装现场施工变压器。

进行测量放线、交桩及设计、监理、监督交底工作。

积极配合业主拆迁工作(本标段工作重点)。

完成开工准备工作中的各项报批手续。

2)桥梁工程施工重点是先施工史家桥河桥跨河部分,5 月底前完成跨河桥的下部结构,6 月15 日前完成跨河部位T 梁吊装,为史家桥河防汛创造条件。全线计划如下:

4 月20 日前完成钻孔灌注桩70 棵。

5 月10 日前完成所有承台17 座。

5 月31 日前完成墩柱15 棵。

5 月31 日前完成所有桥台。

6 月15 日前完成盖梁施工。

6 月25 日完成T 梁吊装70%,共56 片。

3) 道路施工要在4 月25 日前完成过路涵洞8 道205m。

4 月20 日20000m2 特殊路基处理完成。

6 月15 日完成台背填方。

6 月25 日前完成路基填筑约24 万m3,占路基工程量的90%。

2.3.3.2 第二阶段: 2004 年6 月26 日~2004 年8 月25 日。目标:桥梁上部结构及桥面系全部完成,道路基层结构摊铺全部完成,道路防护工程、排水边沟完成80%。

1)道路工程7 月5 日完成路床报验。

7 月25 日前完成二灰底基层。

8 月20 日完成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2)桥梁工程施工7 月5 日前完成全部T 梁吊装。

7 月31 日完成桥面系。

8 月25 日完成桥面铺装、现浇防撞墩。

2.3.3.3 第三阶段:2004 年8 月26 日~2004 年11 月20 日。目标在9 月20 日前完成沥青混凝土底面层的摊铺工作,11 月5 日前道路防护工程、排水边沟全部完成,交通工程预埋件全部完成。现场清理,配合绿化,配合交通设施安装,基本完成各种资料整理汇编和完工交验。

2.4 施工资源配置计划,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和设备、人员、主要材料运到现场的方法

2.4.1 劳动力配置计划

主要人员和工力配置计划根据各施工队的任务划分及工程进度要求,配置足够的劳动力,并合理安排进场时间。管理人员和技工均为本单位正式职工。在组织施工的过程中,在“占满空间”、“占满时间”的指导思想下,需要合理安排各项工程的先后施工顺序及交叉作业工作面,制定合理、有效的网络计划,用以指导工程有序施工,确保本工程安全、优质、按期顺利完工。

工力进场时间3 月15 日,需求见表。

2.4.2 机械设备配置计划

所有试验、测量、检验仪器在2004 年3 月15 日前进场;施工机械设备的进场时间随计划安排。

2.4.2.1 机械设备配置原则

本标段工程量较大,施工项目繁多,考虑工期紧的实际情况,我单位将集中先进的施工机具和检测设备,投入足够数量的施工设备进行本工程的施工。施工机具和检测设备的投入以满足工程进度和质量标准为原则,并考虑设备的完好率和其他不可预见的不利因素,增加适度的富余量。

2.4.2.2 拟投入的机械设备和测量、试验仪器设备见投标书附表3、4。

2.4.3 施工材料购置

材料购置原则要满足工程的施工质量及对施工进度的要求,同时尽可能提高各种材料的利用率。

在项目经理部建立工地试验室,其标准满足交通部试验检测管理办法中的丙级和北京市建委的有关规定,并通过监督部门的验收。特殊试验委托社会有资质专业试验检测机构。施工前将所需的各种材料提前取样试验,以满足施工生产的需要。

除业主提供的工程预付款外,公司再提供投标总价的5%做为本工程的项目启动资金,必要时再进行追加。

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

3.1.1 施工测量原则

做好测量工作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为了加强施工过程的测量管理工作,杜绝错误,提高精度,减少误差,拟在本工程中实施三级管理制度。公司测量队负责对坐标进行复测,项目总工程师负责项目部测量管理工作,项目部技质部测量工程师负责具体工作(包括接桩、验桩、引测水准点、加密控制等),施工专业队测量班负责随工测量工作。严格执行有关测量工作监理报验程序、测量复核制度。

各工序线位、高程经测量工程师复测合格出具测量结果复核单,再上报监理复核、审批后,方可进行施工。

3.1.2 建立新施工控制网

在施工现场周围布设三级导线闭合控制网(起闭于城市导线点),四等水准高程控制网,主要结构物采用坐标控制,导线点间距控制在100m 左右,方法采用闭合法。绘制草图上报监理,桩点用水泥混凝土加固保护。

3.1.3 保证量测精度的要求和做法

为保证测量精度,仪器测出的数据必须加改正值,重要部位的点位、高程测量必须做平差处理,角度取到0.1",高程取到mm 单位。

钢尺量距必须有三差改正,控制精度由高至低传递。减少误差消灭错误,整个测量工作从外业到内业必须做到步步有校核。

3.1.4 测量执行的标准

测量执行的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当设计部门对工程主要结构、关键部位有特殊精度要求时,以设计规定为准。保证工程的平面位置及高程准确无误。误差在测量规范允许范围之内。

测量设备投入见投标书附表4。

施工前,在熟悉设计文件的基础上,反复对施工现场进行勘查,以了解情况,核对图纸,做到对设计文件和施工现场情况了如指掌,发现问题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报告。开工前应做好施工测量工作,其中包括导线、中线、水准点的复测及现况地面高程、填方零断面的复测。

3.2.2.1 首先进行现场地面测量,画出断面图报送监理工程师确认、批准。清理工作采用挖掘机、推土机配合施工,按规定清除地表腐植土。

3.2.3 取土场地的确定与使用

根据选定的取土场,选取合格填料预先进行土质的液限,塑限,CBR 强度及最佳含水率的试验测定,其中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 的土、含水量大于规定的土不可用于回填。并将试验结果报经监理批准,为填土做好准备。道路填方严禁不同土料混用。

3.2.4 路基填筑试验段

对填土料的各种土样,按规范要求,分别进行各种试验,以确定各种填料的施工参数。在处理好的基底上,按不同填料和压实机具,分别取长度不小于100米的试验路段。确定达到规定压实度所需要的压实遍数,碾压速度、压实系数、工序、机械最佳组合方式等参数,并将试验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3.2.5.1沿路基宽度外侧50cm左右设定填筑边线,对此范围地表进行平整压实,填方高度大于1.5m时,填前碾压压实度须达到90%以上,填方高度小于1.5m时,填前碾压压实度须达到93%以上。填方压实度控制:路床下0~80cm大于等于95%,路床下80cm大于等于93%。

3.2.5.2按设计断面全宽纵向水平分层填筑压实方法施工,逐层向上进行。按道路路床设计宽度、坡度、高程做出路型,沿道路宽度全幅进行铺筑、整平、碾压作业。如原地面不平,从最低处开始分层填筑,每填一层经过压实,符合规范要求后,再填筑上一层;当原地面纵坡大于12%时,采用沿纵坡纵向分层填筑施工,逐层填压密实,填至路堤上部,仍采用水平分层填筑。

3.2.5.3松铺填筑厚度严格控制,为保证压实度,填土层每层厚度不超过试验段的相应厚度的0.9倍。填土路基的压实度严格按规范要求控制。填筑宽度每侧超出设计宽度50cm,以保证路基边缘稳定。填方路基分段进行,全幅同时填筑。

3.2.5.4充分发挥现场机械配合效率,提高施工速度。拟投入的大型机械有太脱拉及斯泰尔自卸车、18t以上静力压路机、振动式压路机、洒水车、平地机、120~180马力的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

3.2.5.5每层土直线段由路边逐渐向路中填筑压实,曲线段从里向外进行。采用振动碾遵循先慢后快、由弱渐强的原则、层层碾压密实,每次碾压时、应有40~50cm的重叠轮宽,碾压6~8遍、至无明显轮迹,并配合刮平机随时整型清平。3.2.5.6对铺筑前及压实时土壤的含水量分别控制,压实时土层中的含水量严格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正负2%之内。当含水量不足时,采用洒水车适量均匀洒水。含水量过大时适时翻松晾晒,必要时掺拌适量白灰以缩短填压周期。

3.2.5.7路基土方填筑由质控和试验人员按路基填方标高分层控制压实度,成型路基按规定取点检测,报监理工程师现场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上一层路基填筑。

3.2.5.8 路床施工

路床填筑材料CBR值大于8,成活后路床标高、中线偏差、宽度、线型及边坡坡度符合图纸要求,弯沉值符合设计要求,路床表面平整、密实、曲线圆滑。

3.2.5.9雨季在路基两侧边坡上设临时排水沟,防止雨水冲刷、浸泡路基。

3.2.5.10做好规范化文明施工,插里程桩、彩旗、施工状态标志牌;每三层复测中线、高程,修整边坡;填方头切不小于1m宽的台阶;每压实区顶按设计纵断、横断修整成型。

本标段道路沿线挖方路基,采用挖掘机械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基边土方用人工或轻型机械逐层清挖外运。配以推土机和刮平机修平整形,保证平整后的层面纵横向平顺均匀,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时,使其碾压轮表面能基本均匀的接触地面,达到要求的压实密度。挖除的合格土方外运至适宜填方路段暂存,松翻晾干后抓紧用于路基回填。

3.2.7 桥涵台背填筑:

为了保证桥梁两端路堤的稳定,避免桥头形成沉降“跳车”及构筑物背后路基不稳定沉陷而发生裂缝现象,根据规范和设计要求,路桥过渡段应做特殊填筑处理。故台背回填作为重点部位进行监控。

本标段桥梁为重力式桥台和肋板式桥台,在桥台混凝土达到允许强度后,及时进行台背分层对称填筑,台背填土顺路线长度,顶部为距翼墙尾端不小于2m,底部距基础内缘不小于2m。材料采用透水性材料,回填碾压过程中,松铺厚度不宜大于15cm,压路机压不到的地方,使用小型振动压实机具,压实度从地面到路床顶均达到不低于95%。肋板式桥台盖梁下无法夯实时,砌筑片石。

3.2.8 特殊路基处理

本工程道路穿越多个鱼塘,约2万m2。由于地基上层滞水水位较高,土层含水量饱和,路床碾压困难。根据北京勘察设计院提供的地质勘探报告和现场实际勘察,软基处理深度均为地面下3.0m范围内,优先考虑浅层处理方案。结合本工程软基地质特点,地基处理主要采用抛石挤淤法处理。

鱼塘中含有大量积水,清淤前需将淤泥中积水排出。采用排水盲管及明沟排水相结合方法,在适当位置设置沉井,沉井内设置4"水泵,昼夜抽水,将水排出。

排水盲管采用φ300mm无砂滤管,滤管四周填筑碎石滤料,其中细滤料厚10cm,粗滤料厚20cm。滤料四周铺设一层土工布。

由于塘内淤泥含水量较大,为防止淤泥运输过程中遗撒污染环境,需在淤泥中填房渣土,降低淤泥含水量及流动性,以方便运输及清淤。渣土掺拌量观淤泥含水量而定。

清淤采用反铲机械挖除,人工配合方式,由一侧顺序进行。淤泥清除后,塘底大致找平,使塘底高程一致,不存在大面积凹凸不平现象。

3.2.8.3抛石挤淤施工

(1)抛石采用石料为毛石,抛石宽度为设计主辅路宽度加2.0m、厚度50cm、毛石规格15~30cm。当淤泥清除后,毛石从一侧向另一侧顺序码放挤密,然后用10cm厚级配砂石嵌缝找平,然后用8t压路机稳压。

(2)级配砂石垫层施工

抛石挤淤完成后,上铺50cm天然级配砂砾,天然级配砂砾分两层摊铺,每层虚铺厚度30cm。碾压先轻后重,先用8t压路机稳压,最后用16t以上重碾碾压至无轮迹。碾压在最佳含水量状态下进行。用灌砂法试验,压实度达到2.3t/m3。

3.2.8.4换土垫层施工

天然级配砂砾施工完毕,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进行9%石灰土垫层施工,灰土垫层厚50cm,分两层铺筑。采取厂拌石灰土汽车运输,平地机整平,8t压路机稳压,15t压路机碾压密实。碾压在最佳含水量状态下进行,执行重型击实标准,密实度达93%以上。

底基层石灰粉煤灰砂砾厚20cm,下基层石灰粉煤灰砂砾厚18cm,设计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0.8Mpa。上基层水泥稳定砂砾厚18cm,设计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3.0Mpa。

3.2.9.1石灰粉煤灰砂砾基层

石灰粉煤灰砂砾基层施工前,在土基或底基层上恢复中线,直线段15~20m设一桩,平曲线段10~15m设一桩,两侧路肩边缘外设指示桩,并标示设计高程。

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配合比符合设计要求并得到监理工程师的批准才可应用。

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底基层、下基层正式施工前,进行试验段的施工,以确定适合与施工工艺相匹配的机械组合。取得数据后,正式申报施工方案,获准后开始正式施工。

(1)主路底基层、下基层采用平地机、推土机人工配合摊铺。两层连续施工,48小时内完成。其施工作业段不宜过长、以30Om为宜,作业段过长水分容易蒸发、下渗,会增加用水和碾压时间,不宜成活,作业段太短不利于机械发挥效率。

(2)根据摊铺厚度、面积和要达到的压实度均匀卸料,由路中间向两侧摊铺,用推土机松铺后再用平地机找平,人工配合平地机及时消除集料窝、粗集料带,补充细料并拌合均匀,摊好后用平地机进行初步整平、整型,直线段由两侧向中央,平曲线段则由内侧向外侧进行,先用轻型碾快速碾压一遍,对局部低洼处找补平整,再用平地机整型一遍,每次找平都严格控制纵坡、横坡。处理好接缝,保证接缝平顺,高程采用中线和路边指示桩拉小线方法控制。保护好桩点防止扰动,以确保高程准确。

(3)摊铺时混合料的含水量高于最佳含水量1%,以补偿摊铺和碾压时的水分损失,当含水量低于最佳含水量1%时需洒水增补。

碾压在全断面范围进行,当日摊铺当日碾压完毕。碾压程序为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即先用8~10t轻碾稳压,后用18t重型碾成活,达到规范要求的压实度,并使基层平整没有轮迹为止。两工作段的衔接处采用搭接拌和,前一段拌和后,留5~8m,不进行碾压,当后一段施工时,将前一段未压部分一起再进行拌和,并与后一段一起碾压。

碾压完成后,经监理验收合格的石灰粉煤灰基层及时洒水养生7天,养生期间封闭交通。

3.2.9.2水泥稳定碎石施工

l)18cm厚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施工工艺主要有:施工准备、施工测量、拌和运输、摊铺、碾压、养生。采用汽车运输,两台ABG423型摊铺机摊铺,振动碾碾压施工工艺。中标后,根据生产厂家距施工现场距离,现场场地情况,与业主协商,决定采用厂家供料或在现场几个标段联合建站等方式解决。

2)水泥稳定级配碎石采用厂拌法施工,材料选择初凝时间在3小时以上和终凝时间在6小时以上的水泥,碎石最大粒径不超过31.5mm,水泥碎石配合比符合设计要求并得到监理工程师的批准才可应用。

3)施工前先对二灰顶面按质量验收标准进行验收,恢复中线,每lO米设一桩,并在两侧路肩边缘外0.5米处设指示桩。

水泥碎石基层正式施工前,进行试验段的施工,以确定适合与施工工艺相匹配的机械组合,虚铺系数、碾压遍数等相关数据。取得数据后,申报试验段总结,获准后开始正式施工。

由拌合站拌合水泥碎石稳定料。正式拌和前先调试设备确定施工配比,进行试拌。拌和生产中,含水量控制大于最佳值1%,使混合料运到现场摊铺后碾压时的含水量不小于最佳值。同时加强抽检混合料的配合比。混合料采用重型自卸车运至摊铺地点,车上采取覆盖蓬布措施防止水份损失。

摊铺采用两台摊铺机梯队作业,由专业摊铺队伍施工。按试验段确定的松铺系数,对混合料进行摊铺,摊铺力求均匀,表面力求平整,摊出设计要求的路面横坡。在摊铺机后面设专人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特别是局部粗集料窝须铲除,并用新拌混合料填补。

每一段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碾压完毕,压实度经检验合格后立即开始。采用洒水法养生,养生时间不少于7天。由于本地区水分蒸发快,养生期间洒水车勤洒水,时刻保持基层湿润。养生期间除洒水车外,封闭交通。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从拌合到碾压之间延迟时间控制在3~4小时,遇有特殊情况必须延长延迟时间,亦不得超过终凝时间。因此必须采取流水作业法,各工序间紧密衔接,尽量缩短从拌合到完成碾压的延迟时间。

10)接茬处理(横茬)

当日最后一段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施工完成后,将已压完成段末端切成垂直断面。详见《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施工工艺》

3.2.10 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

3.2.10.1乳化沥青封层洒布

3.2.10.2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控制

沥青混合料生产厂家选用经业主资质认证的拌和厂,要求拌和厂严格按监理工程师审批合格的配合比进行生产,并对原材料、混合料进行相关的规范要求的试验,确保混合料的质量满足设计要求。沥青混合料到作业现场后,由质控、试验人员对每车来料进行外观检查及温度检测,达不到要求的禁止使用,同时拌和厂要提供充足的供料车辆,充分考虑到交通阻塞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确保摊铺作业持续进行,运料车辆到作业现场后由专人疏导调度。严格控制运输到现场的沥青混凝土温度。到场的沥青混凝土温度不低于150℃,改性沥青混凝土到场温度不低于170℃。到场的沥青混合料不得及早将苫布掀起,以减少热量损失。

3.2.10.3试验段施工

沥青混凝土底面层铺筑前,在业主、监理指定的路段进行200m试验段施工。沥青混凝土摊铺厚度暂按设计厚度乘以1.15~1.35左右的摊铺系数,通过试验段的摊铺确定适宜的摊铺系数和各项施工技术数据,写出试验段总结报告,上报监理批准后,再进行沥青混凝土摊铺作业。在试验段中,采用钻芯取样和核子密度仪两种检测方法对压实度进行检测,采集15对以上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核子密度仪与取芯所测压实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的平方必须大于0.97。

主路单幅路面宽11m,底面层采用二台摊铺机梯队作业。摊铺机采用ABG423型履带式摊铺机,摊铺采用双电脑控制摊铺厚度,摊铺时两侧滑靴置于基准线上或摊铺但未碾压的沥青混凝土上,摊铺机由专职人员操作,导轨高程由测量人员控制。摊铺前提前预热,要求起步平稳、匀速前进。每台摊铺机前保证有充足运料车,确保摊铺持续进行。运料车不得撞击摊铺机或提前卸料在摊铺机前,运料车卸料后,不得随意将剩料遗撒在未摊铺的作业面上,保证作业面的整洁。摊铺开始前,应调整熨平板下面的垫木,按摊铺标高加虚铺量为垫木总厚度。用水准仪控制摊铺机启动时熨平板的标高。垫木厚度调整准确后,将熨平板放在垫木上,固定指示标尺,调整摊铺机击振力及振频,应与试验段数据一致,进料角要与前一工作日相同,使之达到正常摊铺状态。摊铺机每日作业前须预热熨平板30分钟。

开始摊铺3~6m 长时,应立即检测摊铺面标高和横向坡度,不符合要求时立即调整直至合格,正常施工时,摊铺机每前进10m。随车检测人员应检测一次摊铺面的标高、坡度。

在摊铺机进行过程中,螺旋搅拌笼两端的沥青混合料要保持饱满状态,螺旋搅拌笼转速应保持匀速、一致,减少混合料离析现象。

摊铺工作一经开始,中途不得停顿,摊铺速度初始阶段2.0~2.5m/min,正常阶段3.0~3.5m/min 匀速前进,如因料车供应不足等特殊情况时,尽量不要停机,适当调整、调慢摊铺速度,调整范围应控制在0.5~1.0 m/min,以保证摊铺作业连续进行。

摊铺时要保证摊铺机的夯锤振幅和夯板振频一致。在摊铺过程中应保持各种摊铺作业参数的一致性。摊铺宽度一经确定、不利随意变更摊铺宽度。路口处等特殊部位的摊铺当大面积、整幅摊铺后,再另行摊铺。

5)相邻两幅的摊铺须有5~10cm 左右宽度的重叠。

6)摊铺时摊铺机履带及基准梁行走的部位应设专人清扫干净,避免波动。

7)运料车辆与摊铺机的配合

沥青混合料运输车与摊铺机的配合直接影响到平整度的好坏,因此施工时必须设专人指挥车辆,选择合理地段调头,倒车时缓慢进行,并在摊铺机前30cm 左右停车,由摊铺机推顶车辆后轮,再起斗卸料,不得撞击摊铺机,卸料时运料车应挂空挡,靠摊铺机推动前进,料空后先落斗再行车、以免遗洒。

8)己摊铺成型未碾压的沥青路面上不得上车和人员行走。

初压控制温度120~145℃之间,用振动碾静压,低速行驶,速度控制在每小时2公里以内;复压控制温度在110℃左右,用振动碾振压两遍;终压控制温度在80℃以上用振动碾静压,直到消除轮迹为止。每次碾压作业长度,用红、黄、绿三色彩旗标示,具体位置由测油温的试验、质检人员控制。碾压过程中,压路机行驶必须平稳,起步、停车必须缓慢,严禁突然停车。压路机按“先起动后起振、先停振后停车”的原则进行作业,并保持碾轮清洁、光滑。施工时要首先碾压接茬处,路面边缘使用1.5t小型双钢轮振动碾碾压。

2)各阶段碾压作业的温度不应低于如下要求:

3)碾压作业分三个阶段进行,碾压遍数参见下表:

4)压路机的速度参见下表:

5)为保证各阶段的碾压作业始终保持混合料处于稳定的状态下进行,碾压作业必按下列程序进行: a)先边后中;b)由下而上;c)先静后振;d)碾压时驱动轮在前匀速前进;e)后退时沿已压部分行驶;f)绝对禁止任何机械车辆在未冷却的铺筑层上加速、制动、拐弯、调头、停放。

6)对于不可避免的中断作业而形成的横缝,将缝两端一定范围内做为一个接缝带同时进行碾压,带内压路机错轮间距应适当减小。采用冷接缝时,先铺部分必须重新加热,人工仔细加工整平。

7)接缝碾压方向顺缝而行,横缝的碾压要顺路的垂直方向进行。多机联合作业时,各台压路机宜同向碾压,以使变形向一个方向分散,避免变形的集中累积。

3.2.10.6接缝的施工

铺路工作应合理安排,尽量减少横向接茬。横缝采用直茬热接。先划线刨齐,茬口附近原有裂纹、松散、坑洼等处全部清扫干净。接茬时先用沥青混和料预热,在新茬铺粘层油,将二次预热混和料按虚厚摊铺,用热墩锤夯打再用热烙铁仔细熨平紧跟碾压,使接茬处与附近及路面粗细一致、平整均匀。

由于沥青混凝土采用梯队作业,所以纵缝采用热缝,施工时将已铺混合料部分留下10~20cm宽暂不碾压,作为后摊铺部分的高程基准面,最后作跨缝碾压以消除缝迹。

3.2.11 道路附属构筑物

3.2.11.1网格护坡砌筑

网格护坡砌筑在道路路肩形成以后进行。

1)在护坡的上、下坡脚位置钉测高程桩,挂坡度线后采用人工进行削坡。并在两坡度线间挂水平线进行细致找平。

2)形成下坡脚基础和砌筑上坡脚预制块,每40块网格砖长度为一砌筑段,每段进行冲筋后挂水平线分层依次砌筑到顶。

3)在曲线段内加密放线控制桩位,以保证曲线圆滑。

4)砌筑完成后的网格砖内回填素土,以备网格内植被用。

3.2.11.2急流槽

一般每30m设一处,道路纵坡小于0.3%处每20m设一处,路面雨水通过道路纵坡将水汇入急流槽后流至边沟内。

1)按1:1.5修筑急流槽基和12%石灰土防滑平台。

2)采用2cm水泥砂浆卧底,砌筑C30混凝土急流槽预制块,由排水边沟上口处开始砌筑预制块C、预制块B,浇筑坡脚段混凝土并及时养护。

3)待现浇段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由坡脚向上砌筑预制块B到坡顶,浇筑急流槽入口基础混凝土后砌筑预制块A。

4)采用1:3水泥砂浆勾缝,继续养护。

5)跌水、水簸箕、现浇混凝土流水踏步按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施工。

3.2.11.3 路缘石安栽

1)采用全站仪进行控制桩测设,直线部分桩距为10~15m,弯道部分桩距5~10m,路口处桩距1~5m。

2)上庄北路路缘石安砌时,卧底砂浆厚2cm,内侧上角挂线,让线5mm,缝宽1cm,勾缝在路面铺筑完成后进行。砌完后,直线要顺,缘头要圆滑。

3)主路路缘石下铺6cmC15豆石混凝土和2cm砂浆,配比须准确符合强度要求,振捣应密实。路缘石安砌时内侧上角挂线、竖缝错开,安放时注意不要污染其表面,发生后要及时清理。路缘石安砌后顶面应平整、无错台,勾缝饱满均匀,整洁密实。

4)视半径大小预制加工路缘石圆头,以利曲线圆畅、缝隙均匀。

5)方砖铺砌时,采用卧浆法铺砌,铺砌时应随时检查安装是否牢固、平整,不平时应及时修整,修整应重新铺砌,不得采用向方砖底塞填砂浆或支垫等方法找平砖面。

铺筑完成、经检查合格后用水泥:砂子(1:10)干拌混合料扫缝,并应将砌筑面清扫干净。

桥梁工程的施工由基础、下部结构、上部结构桥面系自下而上进行。首先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然后依次浇注承台和系梁、墩柱和桥台、盖梁,T梁的预制与桥梁主体施工同步进行,在预制梁架设和湿接头完成后,再进行桥面现浇层、防撞墩、伸缩缝及其它附属项目的施工。

3.3.1 钻孔桩施工

3.3.1.1钻机选择

本工程桥梁基础为钻孔灌注桩,桩径分为120cm和150cm两种。结合现有地勘报告,桩身成孔选用旋挖斗式钻机施工为主。

开钻前先针对勘明桥区范围内的现况各种管线的实际位置和走向,并明显标识,桩位采用二级导线点复测定位,十字定线法栓桩控制。在局部路面须破除基础结构层后,依桩基位置埋设直径150cm或180cm的钢制护筒,埋入土中1.5m以上,筒口高出地面50cm,护筒周围对称而均匀的用粘土夯实。

桥区各工段在现场设置泥浆池,废弃泥浆使用专车运输,定点外排。护壁采用膨润土制浆,泥浆比重保持在1.03左右。

3.3.1.4钻孔、成孔

钻孔前复测筒顶标高,钻头十字吊线法垂直就位,钻进过程中须平稳直顺,保持孔内浆液高度,以防坍塌。

采用孔锥于设定深度测定孔径垂直度应小于1%,偏差超标时重新标定桩顶钻头的进孔位置和行进速度。成孔后以测绳检验孔深,保证桩底沉渣厚度小于30cm。

3.3.1.5钢筋笼吊装

桩基钢筋笼在钢筋场预制成型, 钢筋笼骨架主筋接头采用冷挤压连接,并按试验标准选送试件进行拉伸强度检验。将加工绑扎成型的钢筋笼稳固放置在平整地面上,主筋外设环形垫块,挂牌标明所对应桩号和长度,预先分批报请监理验收合格。

成孔后用吊车整体一次吊装入孔就位,中部可用方木捆扎加固,起吊时采用两端对称吊点,吊点设置在钢筋笼上部箍筋与主筋的连接处。下笼时由人工辅助对准孔位,保持垂直、慢放,避免碰撞孔壁。严格控制固定吊杆的笼顶标高。

水下灌注导管须进行水密、承压及接头抗拉试验,合格后编号并标注尺寸。采用新型内接口的小径钢导管,下置前复核孔深,回积超差时须重新回钻,导管下设至孔底0.5m左右为宜。

3.3.1.7灌注桩混凝土

1)灌注桩混凝土配比经监理审批合格后方许使用,到场坍落度控制在18~20cm,2小时内析出的水份不大于混凝土的1.5%。安排足够罐车到场后再开始灌注,以保证桩身混凝土灌注的连续、完整。

2)首批混凝土浇筑量应保证导管底口埋入混凝土中不小于1.0m。浇筑过程中混凝土面应高于导管下口2.0m,每次拆除导管前其下端被埋入深度为2.0~4.0m,并做好记录。混凝土浇筑必须连续,防止断桩。

3)随着孔内混凝土的上升,需逐节快速拆除导管,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

4)当孔内混凝土接近钢筋笼底时,应保持埋管深度并放慢浇筑速度。当孔内混凝土面进入钢筋笼1~2m后,应适当提升导管减小导管埋置深度,增大钢筋笼在下层混凝土中的埋置深度。

5)在浇筑将近结束时,导管内混凝土柱高度减小,超压力降低,而导管外的泥浆及所含碴土的稠度和比重增大,如出现混凝土上升困难时,可在孔内加水稀释泥浆,也可掏出部分沉淀物,使浇筑快速进行。在最后一次拔管时,要缓慢提拔导管,以免孔内上部泥浆压入桩中。

6)混凝土浇筑桩顶标高比设计标高超出0.6m~1.0m,待桩身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且浇筑承台之前,将设计桩顶标高以上部分用风镐凿除。

3.3.1.8成桩检查

成桩检查采用100%的无损检测,保证所有基桩均达到II类桩以上标准。

3.3.2.1承台土方开挖

承台土方用反铲进行局部开挖,人工修整至设计高程,承台边坡形式采用坡度1:0.5。

3.3.2.2承台垫层施工

承台垫层模板采用方木支设,平板振捣器振实,木抹成活。待垫层强度达到5Mpa后,采用风镐配合人工处理桩头混凝土,严格控制剔除深度,但必须保证凿除至新鲜、密实混凝土面且达到桩顶设计标高。

3.3.2.3承台模板

承台模板采用组合拼装钢模板,并对拼装质量及平整度和光洁度情况进行检验,拼缝密贴透明封条。

3.3.2.4承台钢筋绑扎

钢筋在加工场加工完毕后运至现场人工绑扎,所有侧面、底面、顶面外围的两行纵横钢筋的交接点,用绑丝全部扎牢,其余部分采用梅花型绑扎,保护层厚度由绑扎在钢筋上的塑料垫块控制。墩柱预留筋套塑料管保护并用木制框架固定其位置。

3.3.2.5承台混凝土浇筑

浇筑C25承台混凝土前,用空压机将承台模板内清吹干净,并在垫层上洒水洇湿。混凝土采用罐车运输的预拌混凝土,通过钢溜槽入模,分层浇筑,每层为30cm,人工使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插入间距控制在振捣棒作用距离的1.5倍。振捣棒快插慢拔,直至混凝土面基本无气泡冒出。上层振捣时插入下层5~10cm。承台表面人工用钢抹成活。承台混凝土覆盖无纺布养生7天后拆除模板。

3.3.3.1桥台模板

为减少外露大体积砼模板拼缝,桥台模板采用大模板,且不得使用对拉螺栓。为使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达到清水混凝土标准,模板内模采用1.5Cm厚1.2×2.4m酚醛覆膜胶合板。为保证模板的整版性,使模板在吊装过程中不变形,模板必须在平整拼装面上拼装。板背横纵向槽钢支撑间距为50cm×75cm,外加斜撑。同时在横竖向模板拼缝粘贴密封条,保证模板错台小于1.0mm。

3.3.3.2桥台钢筋

钢筋采用场外加工,现场绑扎。绑扎前先调整好承台预留的插筋间距,确保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及间距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3.3.3.3桥台混凝土浇筑

采用泵送预拌C25混凝土。分层浇筑不超过30cm,浇筑混凝土前,先浇筑5cm厚的砂浆,利于施工缝的结合并防止烂根。保证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小于1.0m,防止离析。使用插入式震捣棒振捣,振捣每一层混凝上时捣固棒插入下层混凝土10~15cm,以利于层间结合。

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时,开始松开模板横竖向紧固螺栓。模板拆除后及时用无纺布将桥台包裹住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3.3.4.1墩柱钢筋施工

墩底预留钢筋采用轴对称、帮条焊连接,钢筋绑扎完毕后拆除临时整体箍筋,并调整钢筋位置和绑扎塑料垫块,预留筋套塑料管保护并用木制框架固定其位置。

3.3.4.2墩柱模板施工

本标段墩柱按具体型号尺寸、加工大刚度定型钢模,以保证施工进度要求。模板现场拼装成整体,用两台经纬仪交会控制垂直度。

3.3.4.3墩柱混凝土施工

3.3.4.4墩柱养生

墩柱混凝土覆裹带模养生3天后拆除模板,再用塑料布包裹养生保护。详见《中墩柱模板支撑图》附图

3.3.5.1盖梁支架

现浇盖梁的支撑采用碗扣式支架。支架基础为石灰粉煤灰砂砾混合料处理条形扩大基础,处理厚度为0.3m。

3.3.5.2盖梁钢筋、模板

盖梁的底模铺设完毕后,人工将柱顶面凿除表面浮浆露出石子并开始绑扎钢筋。钢筋在加工场加工完毕后运至现场人工绑扎,先铺设底筋,再在底筋外套入箍筋,在柱顶和盖梁两端架设由角铁制成的支撑框架,在支撑框架固定4根顶筋,用底筋和4根顶筋固定所有箍筋,最后绑扎拉筋、侧面筋和顶筋。

盖梁的侧模采用特制的镀塑钢制整体大模板,吊车吊装或拆卸。钢筋绑扎完毕后,拼装侧模,侧模和底模采用“帮夹底”形式拼接。侧模上下两端用对拉螺栓固定。

3.3.5.3盖梁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采用泵送预拌混凝土。罐车运输,泵车分层浇筑,每层为30cm,浇筑时,人工使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每个盖梁混凝土一次浇筑成型。

DB34/T 2833-2017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通道设计规程混凝土覆盖无纺布带模养护不少于7天。拆模后全覆盖养护。

3.3.6.1支座安装由专业施工小队按设计要求和工艺说明进行施工操作。

3.3.6.2支座垫石要严格控制尺寸及坡度,确保位置准确,高程精确。支座下环氧砂浆要饱满。

3.3.7 预应力张拉施工

3.3.7.1预应力张拉操作程序

安装锚具和千斤顶→初张拉至初始控制应力10%~15%бK→量测初始伸长值→张拉至二倍初始应力→量测二倍初始应力伸长值并记录→张拉至设计控制应力→量测伸长值并记录→比较实测张拉伸长值与计算伸长值→回油自锚CJT443-2014标准下载,退出千斤顶→检查滑丝。

3.3.7.2预应力张拉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100%后进行。

3.3.7.3对油泵、千斤顶、油压表选择有资质单位进行精度控制的校核、标定。对钢绞线和锚具做取样试验检测。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