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施工组织设计.doc

高速公路施工组织设计.doc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doc
资源大小:1 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高速公路施工组织设计.doc

第一章 保沧高速公路施工组织设计文字部分最后交的那个 4

第3节 施工部署 22

第4节 施工总平面布置及准备 42

第5节 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法 46

JTS232-2019水运工程材料试验规程第6节 工期保证措施 110

第7节 质量体系及保证措施 113

第8节 技术资料管理措施 123

第9节 季节性施工措施 124

第10节 降低成本措施 126

第11节 安全体系及保证措施 127

第12节 现场文明施工措施 134

第13节 环境保护措施 135

第14节 消防保卫措施 137

第二章 保沧劳动力柱状图 138

第1节 编制依据 138

第2节 工程概况 141

第3节 施工部署 157

第4节 施工总平面布置及准备 178

第5节 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法 182

第6节 工期保证措施 246

第7节 质量体系及保证措施 249

第8节 技术资料管理措施 259

第9节 季节性施工措施 260

第10节 降低成本措施 262

第11节 安全体系及保证措施 263

第12节 现场文明施工措施 269

第三章 表4拟配备本合同工程主要的材料试验(保沧) 274

第四章 分项工程生产率和施工周期表 277

第五章 桥涵顶进施工工艺框图 280

第六章 施工工艺框图 280

第七章 土方开挖施工工艺框图 281

第九章 组织体系图 282

保沧高速公路施工组织设计文字部分最后交的那个

1.2《保定至沧州公路XX段高速公路项目主体土建工程施工招标文件第一号补遗书》;

1.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2003年版);

1.4 标前会会议精神、答疑材料,以及现场实地考察;

1.5国家现行施工技术规范、规程:

1.6工程应用的主要标准:

保定至沧州公路XX段高速公路工程路线起自保定、沧州界小冯村东南保沧旧路与小白河之间,于董褚寺槠以东上跨307国道后向东南至终点与石黄高速公路相连接,路线全长59.349公里。

我公司投标的**合同段,地处河间市境内,起讫桩号为K85+000~K96+000,总长11Km,路基宽28m,为双向四车道,路线走向基本为西北至东南走向。本次投标范围包括路基、路面(含C4的路面工程)、桥涵、立交、防护、排水工程、通信管道工程。

2.2 地形、地貌、地震

本标段地处河北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地面稍有起伏,微地貌复杂,普遍存在起伏不大缓岗、倾斜平地和浅平碟状洼地,排水困难,加上河流多次泛滥改道,以及河床淤积加高,致使古河床形成高地和波形沙地等,全线植被多为农作物及枣林。地表覆土层多为第四纪冲洪积亚砂土及亚粘土松散堆积物。

本标段穿越区属于华北地震构造区,为河北省地震活动强烈地区,地震烈度为Ⅶ度。

路线穿越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少雨气候区,四季特点分明。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干燥,风沙盛行;夏季炎热多雨;秋季风清气爽,寒暖适中。全年平均气温约12度,早霜始于十月中旬,晚霜终于四月上旬,年最大冻深度为50厘米左右。该地区年平均降水量570—600毫米,多集中在七、八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80%。

本路线经过地区地下水位较深,地下水位在8~15m 左右,沿流向逐渐变浅。

本标段为高速公路,设计车速为120Km/h,路基宽28.0m,桥梁与路基同宽,桥梁设计荷载为公路—Ⅰ级。

本标段路基全长11Km,采用整体式断面形式,双向四车道,全宽28m,断面组成为:行车道宽2×7.5m(单向行车道宽2×3.75 m),硬路肩2×4.0m(含右侧路缘带宽2×0.5m),中间带宽3.5m(中央分隔带宽2.0m,左侧路缘带宽2×0.75m),土路肩2×0.75m。设计路面横坡为2%,局部超高段为3%,土路肩坡度3%,路基边坡设计坡度为1:1.5,采用菱形格网及植灌木的护坡形式。路两侧设三维网及浆砌片石排水沟。

本标段路面工程包括C3、C4 两标段路面工程,总长18.7Km。路面结构层总厚72cm,具体设置为:底基层18cm 石灰稳定土;下基层18cm石灰、粉煤灰稳定级配碎石,上基层18cm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与面层间设SBS 改性沥青封层;下面层8cm 粗粒式沥青砼(AC—25Ⅰ),中面层6cm 中粒式沥青砼(AC—20Ⅰ),上面层4cm 细粒式沥青砼(AC—13Ⅰ)。

2.4.2路基防护、排水

⑴填土高度小于3.0 米时,坡面采用植被防护;大于3.0 米时,坡面采用菱形格网防护;土质挖方路堑边坡,采用六棱形格网防护。格网内种植被防护。路线大、中桥头至桥头搭板尾段端边坡,采用实心六棱形预制块护坡防护;易受水淹、冲刷路段边坡采用浆砌片石护坡防护;过大坑路段边坡采用坑中浆砌片石护坡防护。

⑵本段公路排水设施由边沟、排水沟、蒸发排水沟、泄水槽、沥青砂拦水带、中央分隔带过水槽等组成。填方段排水沟底宽1.0米,深1.5米,内坡1:1.5,外坡1:1;挖方路段设置碟形边沟,采用25号混凝土现浇。在地面线较陡的排水沟之间通过急流槽连接。纵坡较大的排水沟采用三维植被网进行防护。下挖较多的通道两端各15米,设置浆砌片石排水沟,起到蒸发作用。

道路工程主要工程量一览表

2.4.4桥、涵、通道

本标段中桥3座、小桥3座、通道14道、涵洞9道。见结构一览表。

本标段有互通式立交一座,下穿铁路立交一座,分离式立交一座,天桥两座,详见一览表。

河间东互通立交之桥梁涵洞及通道设置

施工总工期为31个月,即从2004年12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

⑴本标段路线所经过区域地处平原区,路基填方较多而挖方较少,借土填方的数量很大,取土后需绿化保护环境。

⑵本标段结构物较多,给路基连片施工增加了难度,所以中小构筑物必须提前安排,为路基连片施工创造条件。

⑶现场交通组织困难。虽然该段所处地理环境为平原区,但在该段路线经过区域仅有少量乡间道路可作施工地段运输通道,需修建临时施工便道。

⑷本标段有一处下穿铁路立交,组织施工时需考虑与铁路部门的配合。

⑸沿线途经村镇较多,在施工中要处理好扰民和民扰的问题,协调好与当地政府的各种系。

⑹施工区域内存在石油管线、电力、通信等管线,施工前须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标明管线的具体位置,做好相应的管线改移和保护工作。

⑺本标段碎石桩及水泥搅拌桩软基处理工程的量比较大,将成为制约路基及结构工期的关键,必须及早组织,加大机械及人力的投入。

3.1.1施工总体安排原则

⑴根据工程数量、工期及现场情况,多安排作业面,各作业面单独流水施工,结构作业优先于道路作业的原则。

⑵本标段结构物较多,将路基分割成若干小段,为保证路基施工工期和质量,优先安排埋置较深的涵洞和通道的施工,以便路基填筑能连片施工,同时确保较高填方路基的沉降期。

⑶中小桥空心板的预制加工是控制结构工期的关键,即早安排预制加工,做到构件等待吊装面,而不是吊装面等待构件的原则。

根据本标段工程量及工程特点,全线路基工程、桥涵立交工程及防护排水工程划分为三个作业区段,施工作业队按需配置,每作业区分别配备路基作业队、桥涵结构作业队、防护排水工程作业队。各作业区平行作业,同步施工,作业区内采用流水法组织施工。具体情况如下所述:

因本次投标包括C3、C4两个标段的路面工程,为便于路面工程大面积连续作业及出于工期进度的考虑,将路面工程在C3、C4两标段设两个作业区段,每个路面作业区段配置独立的作业队、施工机械及拌和站。

施工区划分详见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3.1.3施工队伍安排与任务划分

桥涵结构队:桥涵结构一队负责第一施工区内的1座中桥、1座小桥、2道涵洞、1座天桥、2道通道、河间东互通式立交的结构工程部分以及K87+669.533分离式立交的施工任务;桥涵结构二队负责第二施工区内的1座中桥、2座小桥、3道涵洞、6道通道的施工任务;桥涵结构三队负责第三施工区的1座中桥、4道涵洞、1座天桥、6道通道的施工任务;桥涵结构四队专门负责第一施工区内的下穿朔黄铁路分离式立交的施工任务。

路基作业队:路基一队负责第一施工区内的路基填挖施工;路基二队负责第二施工区内的路基填挖施工;路基三队负责第三施工区内的路基填挖施工。

路面作业队:路面一队负责C3标段内的路面各结构层的施工;路面二队负责C4标段内的路面各结构层的施工。

防护、排水作业队:每个施工区各设一支防护、排水作业队。

其它作业队:本标段安排一支桩基施工队负责全线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要求能同时开五个作业面。设一支碎石桩作业队、一支水泥搅拌桩作业队负责全线特殊地基的处理,根据工程量及工期总体安排配置机械及人力。设一支预制施工队负责全线预制板和小型构件的加工;设一支吊装运输队负责全标段内梁、板的运输和吊装。

砼拌和站:根据现场考察,在现场建一座砼拌和站提供砂浆和结构用砼,拌和站生产率100m3/h(50 m3/h搅拌机两座),砼运输采用砼罐车。

拌和站拟设于K87+600河卧路东侧。

钢筋加工厂:全标段钢筋集中加工,分队供应,现场拟在K87+600河卧路东侧建钢筋加工厂。

模板加工厂:全标木模板集中加工,分队供应。现场拟在K87+600河卧路东侧设模板加工厂。

预制构件加工厂:负责全标段预制板及小型构件的加工。拟设于K87+600河卧路东侧。

混合料拌和站:于C3、C4标段范围内各设一座混合料拌和站,用于供应两个路面施工队伍的作业。

沥青砼拌和站:于C3、C4标段范围内各设一座沥青砼拌和站,用于供应两个路面施工队伍的作业。

3.1.5施工顺序安排

根据竖向施工先下后上原则,以及关键工期控制部位,来安排施工先后顺序。

⑴结构部分:为保证路基施工连续性,以及避免雨期影响施工,根据开工时间安排,首先施工埋置较深的涵洞和通道;其次要尽早组织制约路面施工的天桥及分离式立交的施工,以确保总工期的实现。

⑵路基部分:清表后,立即进行软土地基的处理施工,优先安排桥梁、涵洞等结构物处的软土地基处理施工,为路基及结构物施工争取时间。各区段落路基均同时施工。桥头、台背部分预留,待结构完成后,采取技术措施回填,以确保其不沉降。

⑶路面部分:在路基成型段落组织各结构层流水施工。

3.2施工组织管理机构

3.2.1项目经理部设置

为了顺利完成本标段工程项目,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针对本工程特点,我公司决定选派具有丰富的道桥施工经验,技术水平高,施工管理能力强,具有一级项目经理资质的工程师担任项目经理,统一指挥、组织、协调全面工作,对本标段工程质量、安全、工期、成本全面负责;总工程师由一名具有多年道桥施工经验的高级工程师担任,全面负责工程施工的技术、质量工作。项目经理部严格按照项目法组织施工,强化项目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依托集团公司的实力,对工程实施总承包管理,全权对业主负责。

3.2.2 项目经理部组成

项目经理部由管理层和操作层两部分组成。

管理层由工程部、技术质量部、物资设备部、经营财务部、行政保卫部、办公室及中心试验室、测量班组成,负责工程项目的生产、技术、质量、试验、材料供应、机械设备、计量、财务管理、施工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交通协调、安全保卫等管理工作,计划投入管理人员30人左右。

操作层按照施工区段划分设三个路基作业队、两个路面作业队、四个桥涵结构作业队、三个防护排水工程作业队、一个桩基作业队、一个碎石桩作业队、一个水泥搅拌桩作业队、一个吊装运输队、一个预制构件厂、一座砼拌和站、二个混合料拌和站、二个沥青砼搅拌站,承担全线的施工任务。在施工中各个作业队由经理部统一指挥,在各方面配合协调,使公司整体作战的优势得以发挥。详见施工组织管理体系图。

根据我公司多年施工经验及配备专业作业队与机械设备情况,计划路基、桥涵结构施工工期为2004年12月1日至2006年11月15日,路面工程施工工期为2006年3月1日至2007年5月30日,排水、防护工程施工工期至2007年6月15日。具体施工进度安排如下:

⑴2004年12月1日—2005年3月1日完成进场及准备工作,包括临时场地建设、临时道路修建、临时水电建设、砼拌和站与预制构件厂建设,组织材料进场。同时进行交接桩及复核工作。

施工组织管理体系图(略)

⑵2005年2月1日—2006年6月30日,路基土方填筑和土方开挖全部完成。

⑶2005年3月1日—2005年11月15日,涵洞、通道全部完成。

⑷2005年3月1日—2005年8月30日,桥梁桩基础全部完成,9月30日下部结构全部完成,11月15日预制梁板全部吊装完毕,2006年6月30日,桥梁工程上部结构全部完成。

⑸路面工程施工工期为2006年3月1日至2007年4月30日

⑹2006年3月1日—2007年6月15日,防护、排水工程全部完成。

⑺2006年9月1日—2007年11月30日,通信管道工程全部完成。

⑻2007年6月15日—2007年7月1日,竣工交验。

接到中标通知书后7天内组织管理人员进场,并做好相应施工准备工作。按照总体施工计划安排,陆续组织各技术工人、机械司机等人员进场。所有人员在上岗前10天到位,以便组织工程情况交底、调试设备。

为保证工程实施,我集团公司将安排自有技术工人投入施工生产,机械手、测量工、试验员均持证上岗,钢筋工、木工、砼工、砌石工主要由我集团公司固定劳务基地工人担任,少量辅助工种由当地劳动力补充。施工准备期间人员不少于200人,施工高峰期不少于1500人。详见劳动力需要量表及劳动力柱状图。

各作业队劳动力需要量表

3.5施工机械及试验、检测仪器配备

3.5.1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安排

⑴路基施工:根据调查,路基填料主要采用线外借土。每个路基施工队配挖土机、运输车和全套推平碾压设备。

⑵路面施工:路面底基层、基层、面层混合料的拌和均采用集中厂拌,石灰土底基层采用平地机摊铺,基层、面层采用摊铺机进行摊铺,振动压路机碾压密实,根据招标文件要求,同时路面上基层、沥青砼面层增加30t以上的胶轮压路机。

⑶桩基施工队:全标共有278根桩,拟组织五套钻机于三个施工区段平行作业,第一施工区2套,第二施工区2套、第三施工区1套。桩基工程采用循环钻机成孔,拟投入设备见下表。

⑷碎石桩施工队:配备振冲器(ZCQ—55)、吊机、水泵等机械二套;

⑸水泥搅拌桩施工队:主机采用单搅拌轴叶片喷浆式深层搅拌机(GZB—600型,60m/台班),附属配备灰浆拌制机、集料斗、灰浆泵、控制柜及计量装置;根据工程量及总体工期安排,决定配备8套水泥搅拌桩设备。

⑹砼搅拌站:在现场设立两座50m3/h砼搅拌机现场搅拌保证供应,由罐车运输。另配小型搅拌机和机动翻斗车,提供少量砼或砂浆的使用。

⑺构件加工厂、钢筋、模板加工厂:钢筋加工厂和模板加工厂配齐全套加工设备,供应全标段钢筋和模板。构件的加工、运输、吊装配备吊车和半挂车。

预制构件、模板钢筋加工厂及运输设备一览表

⑻混合料拌和站:拟在C3、C4 标段分建两座混合料拌和站,每站设产量600t/h 拌合设备(NDM600)一套。

混合料拌和站设备一览表

⑼沥青砼拌和站:拟在C3、C4标段分建两座沥青砼拌和站,每站设产量360t/h拌和设备(UDM—1900)一套。

⑽其它设备:现场还配备小型发电机、小型打夯机、冲击夯、水车及小型振捣设备、预应力张拉设备等满足施工需要。

详见拟投入本合同的施工机械汇总表。

拟投入本合同的施工机械汇总表

3.5.2试验、检测设备

测量设备选用全站仪和高精度水准仪、经纬仪;根据施工项目配齐土工试验和砼、砂浆试验设备;质量检查配备线坠、靠尺。

详见实验检测仪器设备一览表。

实验检测仪器设备一览表

3.6.1土源、主材、地材、构件

⑴路基施工用土方少量由现场挖方提供,其余大量土方取自业主提供的取土场。弃土场可选择弃于河堤及排洪渠防护堤上或废弃的土坑中,少占耕地。

⑵钢筋、水泥、碎石选择产品质量好、信誉高的厂家供应。

⑶石灰、砂、石材等材料在当地选择厂家就近采购。

⑷路面用沥青、桥梁支座、伸缩缝、锚具由业主统一招标采购。

⑸本标段中小桥所用空心板均在现场加工。

⑴模板系列:为保证结构外观质量,涵洞盖板、承台采用组合钢模;墩柱、盖梁、防撞墙采用定型钢模;桥台、涵台采用面积不小于1.0的大钢模。所用定型钢模板及早安排加工和采购。

⑵支撑体系:支撑体系主要采用碗扣式脚手架及Ф50钢管、可调顶托和底托、方木和型钢。所用材料要及早调配。

总体质量目标:质量评分达到95分以上,争创优质工程奖。

分解目标:合格率为100%,合格品率100%,分项工程优良率95%以上。

3.7.2安全文明施工目标:

达到河北省安全文明工地标准、环境保护达标。

4.1 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

4.1.1办公及生活区平面布置

⑴项目经理部办公区、生活区设在K87+600河卧公路东侧,占地2亩。

⑵路基作业一队、路面作业一队、桥涵施工一队、桥涵施工四队及砼搅拌站、构件加工厂、C3段落混合料拌和站、C3沥青砼拌和站设在K87+600现况河卧公路东侧,占地面积为70亩,厂站、料场场地采用水泥砼硬化。

⑶路基作业二队、桥涵施工二队设在K91+700路基右侧,占地面积为5亩。

⑷路基作业三队、桥涵施工三队设在K95+200路基右侧,占地面积

4.1.2施工临时道路

沿主线外侧修建一条4m宽的施工临时便道,每个50m设一7m宽的会车道,此外利用部分现有乡间道路,并根据路况对部分路段进行加宽加固。施工后期可利用路基工作面及两侧边沟位置作为施工通道。

4.1.3施工临时用水

在各生活区及预制场内采用打井取水,经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同时在构件厂及作业队驻地,设置蓄水池或安放水罐。施工现场用水由自备水车运输至现场,以保证现场用水。

4.1.4施工临时用电

考虑到各厂站用电量较大,利用既有农用电网电力,设置400KVA变压器两台;在临时生活区内各设150KVA变压器一台;其它施工现场配备移动式发电机供现场使用。

⑴组织学习高速公路招标文件及相关施工规范,进行图纸会审。

⑵完成交接桩事宜,对水准点、导线点进行复测。按施工要求加密坐标点、水准点建立控制网。

⑶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对作业队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⑷完成试验室的建设和仪器标定,及时对原材料进行检验、试验。进行配合比试验,出据配合比报告单。

工程开工前编制材料计划,各种材料均由项目经理部物资部负责采购按计划时间供应,经中心试验室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桥梁工程预应力钢材选用专业厂家生产的产品,经交通部门工程检测中心认证,试验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批准方可使用。路面用沥青、锚具、桥梁支座、伸缩缝由业主统一招标采购。

在当地银行建立帐户,办理动员预付款及各项保险业务,确保实现专款专用。

在全线路基附近规划位置内征用土地建立生产生活设施,修建各种临时设施,接通水、电、通信。施工现场地质调查,清理障碍物,保护周边永久设施。

工程中标后7天内组织管理人员进场,并做相应施工准备工作。按总体施工计划,陆续组织各种技术工人、机械司机等人员进场。所有人员在上岗前10天到位,以便组织工程情况交底、调试设备为保证工程实施,我公司将安排自有技术工人投入施工生产,机械手、测量工、试验员均持证上岗,钢筋工、木工砼工、砌石工主要由我公司固定劳务基地工人担任,少量辅助工种由当地劳动力补充。所有施工人员进场前进行操作工艺、质量标准、安全卫生、消防等项目的技术培训和交底。

施工所需机械设备要在进场前完成检修,达到运转正常的条件方能进场。进场机械设备型号要满足施工计划要求,并配备一定的易损件配件,便于现场及时维修更换。具体详见机械设备进场计划表。

在施工人员进场,设备到位,材料试验、测量复核等各项准备工作完成的情况下,编制开工报告,申请正式开工。

导线检测只观测左角,因只有两个方向故不需归零,两测回角差不超过9″,在一个测站观测两个方向的边长,实际是对每一边往返观测。

高程检测采用三角高程法,通过全站仪检测测站点与前视点、测站点与后视点的高差,采用四等,一测站两组高差各读数两次,高程取值精确至1mm,每组高差相当往返各一测回。

根据现状地形及设计横断面进行横断面复核,起伏较大地段,进行加密。横断面复核从已知高程控制点开始,每400m左右与另一已知水准

点闭合。横断面复侧后,绘制横断面图。

5.1.5中线测设及精度分析

a、b为相通视的两个导线点,p为需测设的中线点位,这些点的坐标分别为Xa、Ya、Xb、Yb、Xp、Yp,由图可知a到P的距离Dap,a至p的方位角αap。

应用电算程序获得Dap,αap。

同理,求得b点到p点的距离及方位角Dbp,αbp。以及a到b点方位角αab,b点到a点方位角αba。

实地放线时,在a测站安置仪器,b点定向设置方位角αab,转至αap,测设距离,放出p点,然后在b测站安置仪器,a定向,设置方位角αba,检测p点方位角αbp及距离Dbp。

⑵精度分析:由图测1可知p点的坐标Xp、Yp为

Xp =Xa+Dap·cosα ap

Yp =Ya+Dap·sinα ap

上式微分得中误差形式(略去下标)mmx2=cos2αmD+D2sin2α(ma/ρ)2my2=sin2αmD+D2cos2α(ma/ρ)2mD为测距中误差,ma为测角中误差,为一弧度的秒数(=20625),将上式相加得所放点位的点位中点误差的平方m2:

即m2=mD2+D2(ma/ρ)2。

导线平均边长100m,在放点时用导线点相近的点位,所以测距离不超过80m,ma为测角中误差,ma =6″(半测回),用测距仪表定精度3mm+2ppmD,故mD2=(3)2+(2×80000/10000000)2,mD2=9.1mm。

考虑棱镜及定点位误差±10mm,即得坐标放样点位中误差,如果采用两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即M=21.4mm,能够满足《公路路线勘测规范》规定的中线点在横向上的偏差不超过10cm 的规定。21.8/80000=1/3670<1/2000满足了《公路路线勘测规范》中的中桩与中线控制桩间误差不大于1/2000的精度要求。

5.1.6大型构筑物控制网的建立

本段大型构筑物含有中桥、小桥。桥位三角网测量精度应符合技术规范要求同时考虑到施工的需要。

⑴控制网建立:桥梁施工前,需要精确地定出桥梁中心线和桥梁结构位置。根据桥位地形,部分桥位于曲线上,为了确保定位精度,建立三角网作为平面控制网,同时应用四等水准测量在桥区引测3个水准点作为工作水准点,导线点及水准点要尽量避开施工区及堆放材料的场地,控制点要稳定牢固。

⑵桥梁三角网精度的确定:

a:根据桥梁中心线允许偏差分析三角网的必要精度

桥墩在桥轴线偏移中误差±20mm,不会对结构产生影响,为使三角网对桥梁中心线定位精度不发生显著影响,三角网中误差占40%,所以三角网中误差20×40%=8mm,因此三角网边长误差在数值上力求小于8mm。

b:根据墩台允许误差分析三角网的必要精度规范规定墩台之间,墩与墩之间的距离误差一般为±10mm,则桥全长误差M=10(N)1/2mm,N为桥的跨数。为使三角网测量不对工程质量发生影响,取1/(2)1/2倍全长相对误差为10(N)1/2/(2)1/2S,S为桥长,N为跨数。

三角网施测应选择良好天气进行观测,用全站仪观测。当方向数超过三个时要归零,归零差不超过8″,2C互差不超过13″,同一方向各测回互差不超过9″,每个距离进行往返测,往返测距离之差不超过10mm。

工艺流程:施工准备→测量定线→取土→填筑→碾压→验收→填筑碾压循环施工。

①由测量人员进行清表前原地面高程测量,结合设计路面高程初步计算出清表宽度。

②中心试验室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的要求,由对本标段原状土进行土工试验,得出最大干密度等数据。路基施工队进行清理表土及原状土填前碾压,清表后土质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报请监理,联系设计单位解决。

③中心试验室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的要求,对本标段挖方、借土场取有代表性的土样进行土工试验,并将试验结果以书面形式报告监理工程师,经认定后进行取土填筑。

⑵测量工作:由测量人员进行填前碾压后地表高程测量,结合设计路面高程,计算出路基实际填筑高度,计算出路基各层填筑宽度,同时由技术人员经计算后划分出不同填高的压实度标准。

⑶试验段安排:路基大面积施工前,首先选200m长全幅路基作为路基试验段进行填筑试验,以确定所需要压实设备的最佳类型组合,以及达到规定的压实度时各类压实设备各自压实遍数。试验路段的压实试验完成后,按试验情况提出拟在路基填料分层平行摊铺和压实所用的设备类型及数量清单,所用设备的组合及压实遍数,压实厚度,松铺系数,

以书面形式将总结报告向监理工程师报告,供监理工程师审批。

⑷运土及摊铺:土石方经自卸运输车辆运至作业面,经推土机粗平,平地机精平后进行碾压,并逐步使路基横向坡度达到设计坡度。土石方摊铺施工虚铺厚度不大于30mm,两侧加宽30cm,以确保路肩压实。压实时的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0~2%范围内。

⑸碾压由自行式振动压路机碾压,按试验段得出的数据控制。前后两次轮迹需重叠30cm。采用先静压,然后用高振幅、低频率振动碾压,待压路机有反弹现象时,改用低振幅、高频率碾压。

⑹检测:碾压完成后立即进行压实度检测。采用灌砂法和核子密度仪。

⑺基底处理:当地面横坡及纵坡陡于1:5时,填筑前基底先挖成不小于2m宽的台阶,台阶作2%向内倾斜的倒坡。

⑻接茬处理:相邻两段工作面接茬作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m,按规定压实后由人工将外沿切齐,上、下层接茬要相互错开,不得在一个横断面上。

⑼刷坡:上路床达到设计标高后,进行边坡及边沟的整修,按设计要求的坡度,由人工配合挖掘机,将路基两侧超填的宽度切除。

工艺流程:测量放线→表土清理→土石方开挖→路堑修整→槽底处理。

⑴开挖边线确定:由测量人员测量原地面高程,结合设计路面高程计算出开挖边线后,进行表土清理并进行土方开挖。

⑵开挖方法:路基开挖采用通道纵挖法开挖,即从路堑的一端或两端先沿纵向分层、每层先挖一条通道,通道作为机械通行的路线,然后开挖两旁。表层风化的软质岩石尽量采用推土机松土器耙松后机械开挖,遇硬质岩石则采用能保证边坡稳定的小型松动爆破和预裂爆破。开挖方式见下图所示。

⑶挖方时必须按断面形式及时准确地修好边坡,做到层层开挖,层层修整边坡。开挖过程中特别注意路堑碎落台位置,防止超挖。决不允许在边坡上有松散石、危石。如遇坚石可采用液压破碎锤配合挖掘机修整边坡。

5.2.3特殊地基处理

5.2.3.1灰土处理

根据设计要求,当CBR值不满足要求时,需对上、下路床进行掺灰处理,掺灰剂量根据实验数据采用3%—5%。当填土高度小于路床厚度时应对基底掺灰3%处理30cm,压实度不小于路床压实度标准。石灰土层就地松土,撒灰后由人工配合路拌机翻拌,一次摊铺碾压完成。需达到设计要求压实度标准。

5.2.3.2碎石桩及水泥搅拌桩

本标段部分构造物桥头设计采用干振碎石桩及水泥搅拌桩法进行处理。对于水泥搅拌桩采用浆液固化剂的施工工艺。

5.2.3.2.1碎石桩施工

施工前应按规定做成桩试验,记录冲孔、清孔、制桩时间和深度、冲水量、水压、压入碎石量及电流的变化等。经验证设计参数和施工控制的有关参数作为碎石桩的控制指标。

整平原地面→振冲器就位对中→成孔→清孔→加料振密→关机停水→振冲器移位

⑴定位:起吊振冲器,对准桩位,检查水压、电压和振冲器的空载电流是否正常。

⑵成孔:打开水源,启动振冲器,使其在压力水冲击作用和振动作用下贯入地层至设计深度。

⑶清孔:成孔后,孔内泥浆稠度大,为排出孔内稠浆,振冲器在孔底停留约1分钟,借助压力水将泥浆排出。

⑷制桩:采用连续加料法自下而上逐段制桩,每次填料数量根据土质条件而定,一般每填料0.15m3~0.5m3,将振冲器沉至填料中进行振实。当振冲器工作电流达到密实电流时迅速提起,再继续加料、振密,如此反复直至孔口。

⑸关机停水:振冲器完成一根碎石桩后,即关机停水,移位至下一桩位施工。

碎石桩施工应根据制桩试验成果严格控制水压、电流和振冲器在固定深度位置的留振时间。水压视土质及其强度而定,一般对强度较低的软土,水压要小些;对强度较高的软土,水压宜大。成孔时水压宜大,制桩振密时水压宜小。水量要充足,使孔内充满水,以防止塌孔。应严格控制电压稳定,一般为(380±20)V。应控制加料振密过程中的密实电流,密实电流的规定值应根据现场制桩试验定出,宜为潜水电动机的空载电流加上10A~15A,或为额定电流的90%左右;严禁在超过额定电流的情况下作业。振冲器在固定深度位置的留振时间宜为10s~20s。

填料要分批加入,不宜一次加料过量,原则上要“少吃多餐”,保证试桩标定的装料量,一般制作最深桩体时填料偏多。每一深度的桩体在未达到规定的密实电流时应继续加料,继续振实,严格防止“断桩”和“颈缩桩”的发生。

5.2.3.2.2水泥搅拌桩施工

水泥搅拌桩设计桩径为50cm,采用425#矿渣水泥,掺灰量不低于12%。

施工前进行,达到下列要求,并取得以下技术参数:

⑴满足设计喷入量的各种技术参数,如钻进速度、提升速度、搅拌速度、喷气压力、单位时间喷入量等;

⑶掌握下钻和提升的阻力情况,选择合理的技术措施;

⑷根据地层、地质情况确定覆喷范围,成桩工艺性试验桩根数不小于5 根。

施工工艺:整平原地面→钻机定位→钻杆下沉钻进→上提喷浆强制搅拌→复拌→提杆出孔→钻机移位。

⑴钻机定位:调正导轨垂直度,钻头对中桩位。

⑵预搅下沉:启动电机,放松起吊钢丝绳,空压机送气,使钻头沿导轨下沉钻进至设计深度。注意工作电流不应大于额定电流。

⑶钻杆提升:开启灰浆泵待浆液到达喷浆口,按规定的提升速度,边喷、边搅拌、边提升直至桩顶,使水泥浆与土体均匀拌和,搅拌提升至离地面0.5m 处。

⑷复拌:关闭灰浆泵,再次将钻杆下沉至设计深度,再搅拌提升至地面。

3、水泥搅拌桩施工要求

⑴在机具设备和材料进场的同时,应进行场地清理,清除地上及地下障碍物,当遇有池塘或洼地时应首先清淤并回填粘性土料予以压实,使之符合施工要求并布置水泥搅拌桩所需材料的贮存棚和机具设备安装地点及水电供应和排水沟位置。

⑵储浆罐容积要满足一桩一罐,且保证整个喷浆过程中不停地搅拌。

⑶钻机就位,应满足图纸要求垂直度偏位不得大于1.5%,桩的孔位置与图纸位置偏差不得大于50mm。

⑷应根据试桩结果,严格控制浆液水灰比和每桩用量,喷浆量应保证设计桩长内均匀,确保整桩质量。

⑸桩身在地面以下1/2~1/3 桩长并不小于5m 的范围内必须进行二次搅拌,使固化料与地基土均匀拌和,确保桩身质量。

⑹搅拌头的回转数、提升速度应相匹配,确保加固深度范围内的土体的任何一点均能经过20 次以上的搅拌。

⑺对混凝土有腐蚀性的水,不应作为搅拌桩施工用水。

⑻应做好施工记录。实际的孔位、孔深、每个钻孔的地下障碍物、洞穴、涌水、漏水及工程地质情况均应做好详细记录。

⑼已制备好的浆液不得离析,拌制水泥浆液的灌输、水泥用量以及泵送浆液的时间应有专人记录。泵浆量及搅拌深度必须采用国家计量部门认证的检测仪器进行自动记录。

5.3.1底基层石灰稳定土混合料的施工

根据招标文件要求,石灰稳定土底基层采用集中厂拌、平地机摊铺的施工方法。

工艺流程:测量放线→试验路段→混合料摊铺与整形→混合料碾压→各项指标检测→养生→验收

5.3.1.1 测量放线

先由测量员根据道路中线和底基层设计宽度放出施工边线,同时给出底基层的设计高程。直线段每20m 设一组桩,曲线段每10m 设一组桩。

本路段的石灰稳定土混合料采用场拌法施工,在拌和过程中必须保证配料准确,拌和均匀,使得混合料七天浸水抗压强度不小于设计值。

5.3.1.3 试验路段

在大面积施工前完成试验段施工。在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地点修筑一个200 米长的试验路段,并采用计划用于主体工程的材料、配合比、拌和机、压实设备和施工工艺进行实地铺筑试验。通过该试验段确定合理的机械组合、碾压遍数、施工含水量、虚铺厚度以及生产能力等工艺指标。

底基层摊铺分段进行,每段施工长度不小于150m,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由推土机摊开,按试验段得出的松铺系数控制铺厚,然后用平地机整平,平地机由路两侧向路中心刮平,超高段由内向外侧刮平。

5.3.1.6 接缝处理

5.3.2基层混合料的施工

本工程采用了如下的基层、底基层设计方案: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上基层 18cm厚

石灰粉煤灰稳定级配碎石下基层 18cm厚

根据招标文件要求,以上各结构层混合料均采用集中厂拌和摊铺机摊铺。

工艺流程:测量放线→试验路段→混合料摊铺与整形→混合料碾压→各项指标检测→养生→验收

5.3.2.1 测量放线

根据设计文件校核平面和高程控制桩,复核和恢复底基层中心线、边线等全部基本桩号。再根据基层施工要求加密坐标点、水准点控制网。

直线段每10m、曲线段每5m 钉桩,确定平面位置和高程。

本路段的基层混合料采用场拌法施工,在拌和过程中必须保证配料准确,拌和均匀,使得混合料七天浸水抗压强度不小于设计值。

5.3.2.3 试验路段:

在大面积施工前完成试验段施工。在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地点修筑一个200 米长的试验路段,并采用计划用于主体工程的材料、配合比、拌和机、压实设备和施工工艺进行实地铺筑试验。通过该试验段确定合理的机械组合、碾压遍数、施工含水量、虚铺厚度以及生产能力等工艺指标。

5.3.2.4 混合料摊铺与整形

混合料在摊铺时的含水量确保大于最佳含水量的1%~2%,以补偿摊铺及碾压过程中的水分损失。在摊铺机后面设专人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特别是粗集料窝或粗集料带应铲除,并用拌合均匀的新混合料填补或补充细混合料并拌合均匀。用设计厚度乘以压实系数来控制混合料的虚铺厚度。路幅较宽时,为消除纵向接缝,用两台摊铺机双机作业,摊铺时,两台摊铺机前后相距10~20m 同时进行。

5.3.2.5 混合料碾压

混合料经摊铺和整形后,立即在全宽范围内进行碾压,并在当日碾压成活。直线段由两侧向中心碾压,每道碾压与上道碾压相重叠300mm,使每层整个厚度和宽度完全均匀的压实到规定的密实度为止。分段施工混合料层的纵横接茬处挖松、洒水、作补充拌和经整平后,再行压实。上下两层连续施工且施工间隔时间不大于24 小时。如大于24 小时应养护7 天后再进行下一层施工。每层碾压后,试验人员测压实度,测量人员测量高程,并做好记录。

碾压完成后将立即进行洒水养生。洒水后覆盖塑料布,用砂或土压住,并随时检查覆盖情况。养生期为7d。

5.3.3 乳化沥青稀浆封层

施工工艺流程: 基层验收并清扫干净→喷洒透层油→喷洒封层油→洒布碎石→碾压→质量检查

5.3.4 沥青混凝土面层

本标段沥青混凝土面层结构为:

5.3.3.1 施工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摊铺→静压→振动碾压→静压→接缝处理→质量检查→交工验收

5.3.3.2 试验路段

沥青混凝土在大面积施工前完成试验段施工。由监理工程师批准,单幅长100 米以内的路段,在现场监理工程师的指导下,进行试验路段的铺筑,以检验施工工艺和各种施工机械设备性能,获取各类沥青混合料生产施工的技术指标。

5.3.3.3 测量放线

在检验合格的道路基层上按测量方案进行测量放线。按设计图纸在单幅路段两侧进行测量放线,直线段每10 米钉一桩橛,曲线段每5 米钉一桩橛,并用水准仪测出高程。路面宽小于15m,沿路中线纵向每15~25m 设一路面高程控制点;路面宽大于或等于15m 时除纵向外,横向每5~10m 增设一点;在交叉路口,用于5m╳5m 高程方格网控制。

采用ABG423 型摊铺机作为摊铺机具。沥青混凝土底面层摊铺基准线按照双基线控制。基准线采用钢丝绳,高程控制桩间直线段为10m,曲线段为5m。加宽段为避免出现纵向施工缝,上面层采用两台摊铺机全幅联合铺筑,两台摊铺机前后相距10~15 米,左右重叠0.2 米,全宽排列。

由质检员检验到达工地的沥青混合料的外观及温度,合格后方可使用。

检验合格后的沥青混合料倒入摊铺机料斗,并启动摊铺机,按2~3米/min 速度进行摊铺,摊铺时注意虚铺厚度应大于设计标高5 毫米,当摊铺5~10 米后,检查摊铺厚度,横坡调整无误时继续摊铺。

两侧交错每隔20 米设测试点,摊铺后用水准仪测出高程。

摊铺至50~100 米时由质检员检测铺料的温度,合格后上压路机碾压。

沥青混合料的碾压一般分为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

首先进行初压。初压紧跟在摊铺机后较高温度下进行,采用6~14t振动压路机进行静压1~2 遍。初压温度不低于120℃(改性沥青不低于140℃)。由边向中,由低向高顺序静压,碾压速度为1.5~2 千米/小时,初压后检查平整度和路拱,必要时应予修正。

5.3.3.6 接缝处理

横缝与纵缝都采取直茬热接的方法。路面碾压成活后立即划线刨直茬,茬缝与路面保持垂直。沥青混凝土面层的纵向接茬与基层的纵向接茬错开,错开距离不小于30cm;两层式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接茬,上下层错开,错开距离不小于30cm。将接缝清理干净后,涂刷粘接沥青油。用热混合料铺盖缝茬预热,接茬处预热温度保持在65~70℃,碾压中,用压路机骑茬加强碾压两遍以上。刨茬范围在拟接茬直线外,包括缝附近不平整和裂缝处等。

5.4结构工程一般施工方法

中心试验室按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对各种原材料和各部位砼按规定进行试验,及时提供砼强度、材料、质量等试验数据,各种配合比提请监理一同取样试配,保证工程按计划进行。

本工程钢筋由各分部作业队集中加工DB41/T 1980-2020标准下载,成品及半成品运至施工现场绑扎、焊接。

⑴钢筋的检查:钢筋进场后必须检查出厂质量证明书,出厂证明书不齐全,或没有证明书的情况不予使用。在此基础上试验人员对钢筋进行抽检,严把质量关。试验内容:拉力试验,冷弯试验,可焊接试验,并分批取样。

⑵钢筋的保管:钢筋进场后要注意妥善保管,堆放场地选择在地势较高处,下设垫块将钢筋垫起,离地至少30cm,上设料棚覆盖,使其免受雨淋生锈。钢筋按不同规格等级分别堆放并设立标牌,且避免同酸、盐、油类等物品一起堆放,以免污染。

⑶钢筋加工:钢筋按设计尺寸和形状全部采用机械加工弯制。加工前将钢筋表面油渍、漆皮、鳞锈等清除干净,保持表面洁净。钢筋下料严格执行配料单制度,项目填写完整准确,翻样必须严格按图纸及规范要求进行,下料前必须按照施工图纸进行复核,审核人签字确认后方可下料。

钢筋下料后,对同批同类尺寸的钢筋进行第一批检查,第一批钢筋符合要求、检查合格后才可继续下料加工。

⑷焊接接头:主筋及φ20mm以上钢筋采用电弧帮条焊双面焊法,帮条采用与主筋同规格的钢筋,长度不小于5d,焊缝长度、宽度、厚度要符合图纸或规范要求,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电弧焊接头与钢筋弯曲处的距离不得小于10d。用于电弧焊的焊条Ⅰ级钢筋用T422,Ⅱ级钢筋为T502、T506。所有焊工均持证上岗,并在开始工作之前进行考核或试焊,合格后方可施焊。每个焊点质检人员彻底检查,焊件经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在构件任一有钢筋搭接的区段内NB/T 10303-2019 电动机用过热过流保护器,搭接接头的钢筋面积,在受拉区不得超过其总面积的25%,受压区不得超过总面积的50%。上述区段长度不小于35d,且不小于50cm。同一根钢筋,相邻两接头距离,不得小于搭接截面的最小距离的1.3倍。钢筋搭接点至钢筋弯曲起始点的距离不小于10d。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