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污水处理一期工程中的提升泵房基坑施工方案.doc

某污水处理一期工程中的提升泵房基坑施工方案.doc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doc
资源大小:0.6 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某污水处理一期工程中的提升泵房基坑施工方案.doc

编制单位:江西中煤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DB33T2526-2022标准下载编制日期:2009年03月9日

业主单位: 规划建设局

设计单位: 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建设监理公司

施工总包:江 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本工程为污水处理一期工程中的提升泵房。该工程为构筑物,位于湖口县城南,铜九铁路东南面50米。提升泵房的图纸设计±0.000绝对标高为23.8米(黄海高程,后面提到的绝对标高都指黄海高程)。基坑底标高最深处为-14.5米(绝对标高9.3米),较浅处为-12.2米(绝对标高11.6米),原地面标高为绝对标高18.5米。基坑开挖最深处达9.2米,由此可知该构筑物土方开挖为深基坑开挖。基坑成凸字形结构,基坑底面积为195.84平方米。

二、场地地质及水文条件

1、根据江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提供的该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拟建场地土层自上而下的分布情况如下:

素填土:灰黄色,近填堆填,结构松散,主要由粘性土组成,

含少量强风化砂岩岩块及岩悄。层厚为:0.4~0.7米。

②粉质粘土: 褐黄色,硬_可塑状,成分以粘粒,粉粒为主,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振反应,上部0.4m为耕植土。层厚为:3.89.8米。

③全风化砂岩:褐红色,褐黄色,硬塑_坚硬,稍湿。原岩结构不可辨,岩心风化呈土状。层厚为:1.2~2.7米。

④强风化砂岩:灰绿色,灰黄色,砂质胶结,块状构造,原岩结构基本破坏,岩心呈碎块状、碎屑状为主。层厚为:4.3~8米

⑤中风化砂岩:黄绿色、灰绿色,砂质胶结,块状构造,原岩结构较清晰,裂缝较发育,裂缝面可见铁质锈斑,岩心呈柱状,短柱状。层厚为0.8~2.2米。

由地勘报告得知提升泵房位于

ZK20号孔处由上而下分别是:

②粉质粘土,厚度13.80米, 层底标高6.94米;

③全风化砂岩,厚度1.60米,层底标高5.34米;

④强风化砂岩,厚度2.70米,层底标高2.64米.

ZK21号孔处由上而下分别是:

②粉质粘土, 厚度14.50米,层底标高3.95米;

③全风化砂岩,厚度1.10米,层底标高2.85米;

④强风化砂岩,厚度1.90米,层底标高0.95米.

综合以上所述可知,开挖层土质较硬,透水性及贮水性差,含水量很少,土质稳定性好.不需降水,因此我部决定采用大开挖,明沟排水。

第二部分 基坑支护方案设计

1、 江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提供的《湖口县生活污水处理厂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阶段)》(二00八年十二月)编制。

6、《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7、《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8、《建筑工程预防坍塌事故若干规定》(建质[2003]82号)

9、九江市湖口县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二、基坑支护方案的设计

我部计划分二级放坡开挖。第一级以1:1坡比开挖,挖深4.5米,二级开挖以1:0.7放坡开挖,挖深4.7米。因上半年疏于雨水季节,而开挖层土质比较干燥,为防止雨水渗透坡面土引起滑坡,一级开挖坡面采用喷水泥浆护坡,二级开挖坡面采用喷水泥浆护坡,地下水位以下的坡面除喷水泥浆外,另加1000×1000间距分布打钢管锚桩滤水。

土坡稳定性分析与计算:

根据地勘资料岩土层主要参数建议值一览表

边坡的临界高度及稳定安全高度,可由下式计算:

Hc=9.5×=16.96米

安全系数按1.5,所以允许最大高度为:

H==11.3米

因此采用1:0.7放坡达到稳定安全要求,同理:1:1放坡稳定 安全性更高。

第一步:全面开挖4.5米深。根据地质报告显示,地下水位在地表以下6米,而且场地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基岩风化裂隙中,基岩风化裂隙透水及贮水性能较差,属弱透水地层,因此,全面开挖4.5米不会出现地下水。

第二步:护坡。采用水泥浆喷放坡面。一级开挖面留置一米工作面。

第三步:二级开挖至基底。一级开挖护坡无特殊情况出现,继续下挖至设计底标高。二级护坡采用喷水泥浆加打钢管桩滤水(地下水位以下)间距1M*1M,基坑周围设0.5米的工作面和明排水沟,沟宽0.3米,深0.3米,设两个集水坑,0.7*0.7米,深0.7米,开挖以后采用粘土砖干砌护壁,沟底平铺一层红砖,排水沟、集水坑喷一层水泥浆。详见平面图和剖面图

为方便施工,排水沟开挖完成以后及时用水泵抽水,排水沟内几乎没有积水,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由于现在是三月份为雨水季节,若因雨水过多引起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土方无法开挖.则采取方案二.

第一步:全面开挖4.5米深。

第二步:护坡。采用水泥浆喷放坡面。

同时在中间部位试挖,观察地下水情况,如果滲水量较大,为了保证边坡的稳定,采取第二方案。

第三步:在计划一级开挖面留置一米工作面上设置轻型井点降

水.(见附图)降水井间距为5米.井底伸至基底以下两米处.一级开挖面无明显渗水时,再继续下挖至设计底标高。二级护坡采用喷水泥浆护坡,基坑底周围设0.5米的工作面和明排水沟,沟宽0.3米,深0.3米,设两个集水坑,0.7*0.7米,深0.7米,开挖以后采用粘土砖干砌护壁,沟底平铺一层红砖,排水沟、集水坑喷一层水泥浆。详见平面图和剖面图

为方便施工,排水沟开挖完成以后及时用水泵抽水,排水沟内几乎没有积水,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若开挖过程中土质松软,可能会出现塌方现象,则在方案一或方案二的基础上在软基地段采取钢管或钢板桩护坡,钢管或钢板桩间距为0.3米。如图所示:

1、首先布设测量控制网 ,然后进行土方工程的测量定位和放线,并经检查复核无误后,作为施工控制的依据。

2、在开挖线外两米处四周布设排水沟,防止雨水和地表水流入开挖基坑区域内。

5、现场技术人员和施工员进行技术交底,施工员进行随时的测量和放样,根据设计标高指挥挖机的挖掘深度和位置。

3基边角部,机械开挖不到之处,应用人工配合清理,将松土清至机械作业范围内,再用机械运走。

4土方工程不宜在雨天施工。

第三部分 危险源及相关措施

破坏后果:支护结构破坏、土体失稳或过大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及地下结构施工影响很严重。

2、《江西省建筑与市政施工事故隐患分级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4、地物地貌对基坑的影响

(1)与挡土结构有关的事故

1)挡土结构施工不良。

2)挡土结构渗漏水严重,致使挡土结构后面土体流失。

3)挡土结构异常变形。

4)地面超载引起挡土板结构上侧压力过大。

5)各阶段挖土超挖引起挡土结构上侧压力过大。

6) 未进行支护与土体整体稳定和抗滑移验算或验算错误,导致挡土结构整体垮塌。

7)对雨水、周边排水等地表水造成的侧压力增加考虑不足,导致挡土结构垮塌。

(2)与锚杆体系有关的事故

1)勘察、设计上的不当造成事故。

2)施工不良造成的事故。

(3)与支撑体系有关的事故

1)设计不当造成的事故。

2)施工不良造成的事故。

(4)与地下水治理不当有关的事故

1)发生在挡土结构上的事故。

2)发生在挡土底部的事故。

3)发生在基坑周边的事故。

4)未对井点降水进行整体流量均匀性控制,地下水位降低过大、过快导致已有临近建(构)筑物沉降、开裂等事故。

(5)与管理不当有关的事故

1)放坡开挖时坡度过陡,土坡可能丧失其稳定性。

2)基坑周围过多堆放荷载,引起边坡失稳。

3)挖土施工速度过快,改变了原土层的平衡状态,易造成滑坡。

4)基坑周围停放重型机械,使支护荷载增大,引起边垛失稳破坏。

5)附近基坑施工对基坑支护的影响引起围护结构破坏。

6)基坑暴露时间过长,坑底回弹增大从而影响支护结构稳定性。

可选择结构类型:排桩或地下连续墙

支护结构选型表

软土场地可采用深层搅拌、注浆、间隔或全部加固等方法对局部或整个基坑底土进行加固,或采用降水措施提高基坑内侧被动抗力。

1.桩位偏差,轴线和垂直轴线方向均不宜超过50mm。垂直度偏差不宜大于0.5%;

3.排桩宜采取隔桩施工,并应在灌注混凝土24h后进行邻桩成孔施工;

4.非均匀配筋排桩的钢筋笼在帮扎、吊装和埋设时,应保证钢筋笼的安放方向和设计方向一致;

5.冠梁施工前,应将支护桩桩顶浮浆凿除清理干净,桩顶以上出露的钢筋长度应达到设计要求。

1.地下连续墙单位槽段长度可根据槽壁稳定性及钢筋笼起吊能力划分,宜为4~8m;

2.施工前宜进行墙槽成槽试验,确定施工工艺流程,选择操作技术参数;

3.槽段的长度、厚度、深度、倾斜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在进行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之前,必须认真对施工现场情况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1)施工现场情况调查:包括有关机械进场条件调查,给排水、供电条件的调查,现有建(构)筑物的调查以及地下障碍物与施工对周围影响的调查。

2)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调查:为使基坑支护工程设计、施工合理和完工后使用性能良好,必须事先对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做全面、正确的勘探,如地下水位及水位变化情况、地下水流动速度、承压水层的分布与压力大小等。

1、首先布设测量控制网 ,然后进行土方工程的测量定位和放线,并经检查复核无误后,作为施工控制的依据。

2、在开挖线外两米处四周布设排水沟,防止雨水和地表水流入开挖基坑区域内。

5、现场技术人员和施工员进行技术交底,施工员进行随时的测量和放样,根据设计标高指挥挖机的挖掘深度和位置。

3基边角部,机械开挖不到之处,应用人工配合清理,将松土清至机械作业范围内,再用机械运走。

4土方工程不宜在雨天施工。

土开挖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

挖掘机挖土绘制详细的土方挖图,规定开挖路线顺序,底部分各层标高施工,边坡坡度,排水沟,集水井位置及流向,弃土堆放位置等,避免混乱造成超挖,乱挖,应尽可能的使挖掘机多挖,避免挖掘机超挖和减少人工挖量。

在斜坡地段挖方时,应遵循由上而下,分层开挖的顺序,以避免破坏坡脚,扰动滑坡。

做好地面地表水排水措施,防止附近地面的地表水流入基坑内,扰动地基。

机械开挖二十四小时运转,如遇天气原因,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及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做好雨季防护措施。

6、防止深基坑挖土后土体回弹变形过大

深基坑土体开挖后,地基卸载,土体中压力减少,土的弹性效应将使基坑底面产生一定的回弹变形(隆起)。回弹变形量的大小与土的种类、是否浸水、基坑深度、基坑面积、暴露时间及挖土顺序等因素有关。如基坑积水,粘性土因吸水使土的体积增加,不但抗剪强度降低.回弹变形亦增大。所以对于软土地基更应注意土体的回弹变形。回弹变形过大将加大建筑物的后期沉降。宝钢施工时曾用有限元法预测过挖深32.2m的热轧厂铁皮坑的回弹变形.量大值约354mm.实测值也与之接近。

由于影响回弹变形的因素比较复杂,回弹变形计算尚难准确。如基坑不积水,暴露时间不太长,可认为土的体积在不变的条件下产生回弹变形,即相当于瞬时弹性变形。可把挖去的土重作为件负荷载按分层总和法计算回弹变形。

施工中减少基坑回弹变形的有效措施,是设法减少土体中有效应力的变化,减少暴露时间,并防止地基土浸水。因此。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和开挖后,均应保证井点降水正常进行并在挖至设计标高后,尽快浇筑垫层和底扳。必要时,可对基础结构下部土层进行加固。

深基础的土方开挖,要根据地质条件(特别是打桩之后)、基础埋深、基坑暴露时间挖土及运上机械、堆上等情况,拟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挖土速度快即卸载快,迅速改变了原来土体的平衡状态,降低了土体的抗剪强度,呈流塑状态的软土对水平位移极敏感,易造成滑坡。

边坡堆载(堆土、停机械等)给边坡增加附加荷载.如事先未经详细计算.易形成边坡失稳。上海某工程在边坡边缘堆放3m高的土,已挖至一4m标高的基坑.一夜间.又上升到一3.8m,后经突击卸载,组织堆土外运,才避免大滑坡事故。

打桩完毕后基坑开挖.应制订合理的施工顺序和技术措施.防止桩的位移和倾斜。

对先打桩后挖土的工程,由于打桩的挤土和动力波的作用,使原处于静平衡状态的地基土遭到破坏。对砂土甚至会形成砂土液化。地下水大量上升到地表面.原来的地基强度遭到破坏。对粘性土由于形成很大的挤压应力,孔隙水压力升高.形成超静孔隙水压力,土的抗剪强度明显降低。如果打桩后紧接着开挖基坑。由于开挖时的应力释放,再加上挖土高差形成一侧卸荷的侧向推力,土体易产生一定的水平位移.使先打设的桩易产生水平位移。软土地区施工,这种事故已屡有发生.值得重视。为此,在群桩基础的链打设后.宜停留一定时间,并用降水设置预抽地下水。待土中由于打桩积聚的应力有所释放,孔隙水压力有所降低.被扰动的土体重新固结后.再开挖基坑土方。而且土方的开挖宜均匀、分层,尽量减少开挖时的土压力差,以保证桩位正确和边坡稳定。

9、配合深基坑支护结构施工

深基坑的支护结构。随着挖土加深侧压力加大.变形增大,周围地面沉降亦加大。及时加设支撑(土锚),尤其是施加预紧力的支撑。对减少变形和沉降有很大的作用。为此,在制订基坑挖土方案时.一定要配合支撑(土锚)加设的需要,分层进行挖土,避免片面只考虑挖土方便而妨碍支撑的及时加设.造成有害影响。

近年来,在深基坑支护结构中混凝土支撑应用渐多,如采用混凝土支撑,则挖土要与支撑浇筑配合,支撑浇筑后要养护至一定强度才可继续向下开挖。挖土时.挖土机械应避免直接压在支撑上,否则要采取有效措施。

如支护结构设计采用盆式挖土时,则先挖去基坑中心部位的土,周边留有足够厚度的土,以平衡支护结构外面产生的侧压力,待中间部位挖土结束、浇筑好底板、并加设斜撑后,再挖除周边支护结构内面的土。采用盆式挖土时,底板要允许分块浇筑,地下室结构浇筑后有时尚需换撑以拆除斜撑,换撑时支撑要支承在地下室结构外墙上,支承部位要慎重选择并经过验算。

挖土方式影响支护结构的荷载,要尽可能使支护结构均匀受力,减少变形。为此.要坚持采用分层、分块、均衡、对称的方式进行挖土。

基坑的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严禁扰动且边坡稳定。

机械挖方工程外形尺寸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见下表

注:1、基坑机械开挖,二次人工清底修坡整平。

2、边坡坡度不应偏小,确保稳定。

3、基坑边堆放材料需确保安全距离,防止坍塌。

4、基坑开挖至设计高程后及时组织验收和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机械行驶道路应平整、坚实;防止作业时下陷。

挖掘机挖土应分层进行,边坡放坡,防止塌方,溜坡等造成挖掘机倾翻、淹埋等事故。徒坡地段堆土设专人指挥,严禁在坡上转弯。正车上坡和倒车下坡的上下坡度不得超过35度,横坡不得超过10度。

挖机施工区域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场地内。挖掘机工作回转半径范围内不得站人或进行其他作业。装土时任何人都不得停留在装土车上。

挖掘机、装载机和自卸汽车卸土时,必须注意上空电线,不得在架空输电线路下工作;如在架空输电线一则工作时,垂直与水平距离分别不得小于2.5米与4—6米(100—220kv时)。

沿基坑顶四周1.5m处用φ48钢管做栏杆,栏杆高出自然地坪1.5米,立杆间距3m,立杆入土0.6m以上。各施工人员严禁翻跃护身栏杆。基坑施工期间设置警示牌,夜间照明等。

受基坑挖土等施工的影响,基坑周围的地层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如工程位于中心地区,基坑周围密布有建筑物、各种地下管线以及公共道路等市政设施,尤其是工程处在软弱复杂的地层时,因基坑挖土和地下结构施工而引起的地层变形,会对周围环境(建筑物、地下管线等)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进行基坑支护结构监测的同时,还必须对周围的环境进行监测。监测的内容主要有:坑外地形的变形;临近建筑物的沉降和倾斜;地下管线的沉降和位移等。

基坑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范围大约有1~2倍的基坑开挖深度,因此监测测点就考虑在这个范围内进行布置。对地层变形监测的项目有:地表沉降、土层分层沉降和土体测斜以及地下水位变化等。

地表沉降监测虽然不是直接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进行测量.但它的测试方法简便,可以根据理论预估的沉降分布规律和经验.较全面地进行测点布置.以全面地了解基坑周围地层的变形情况。有利于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等进行监测分析。

地表沉降测点可以分为纵向和横向。纵向测点是在基坑附近,沿基坑延伸方向布置,测点之间的距离一般为10~20m;横向测点可以选在基坑边长的中央,垂直基坑方向布置,各测点布置间距为.离基坑越近,测点越密(取l m左右),远一些的地方测点可取2~4m,布置范围约3倍的基坑开挖深度。

每次量测提供各测点本次沉降和累计沉降报表.并绘制纵向和横向的沉降曲线,必要时对沉降变化量大而快的测点绘制沉降速率曲线。

(2地下水位监测

如果围护结构的截水帷幕质量没有完全达到止水要求,则在基坑内部降水和基坑挖土施工时,有可能使坑外的地下水渗漏到基坑内。渗水的后果会带走土层的颗粒,造成坑外水、土流失。这种水、土流失对周围环境的沉降危害较大。因此进行地下水位监测就是为了预报由于地下水位不正常下降而引起的地层沉陷。

测试仪器采用电测水位仪.仪器由探头、电缆盘和接收仪组成。仪器的探头沿水位管下放,当碰到水时,上部的接收仪会发生蜂鸣声,通过信号线的尺寸刻度,可直接测得地下水位距管的距离。

2. 临近建(构)筑物沉降监测

建筑物沉降和倾斜监测主要内容有3项:即建筑物的沉降监测;建筑物的倾斜监测和建筑物的裂缝监测。在实施监测工作和测点布置前。应先对基坑周围的建筑进行周密调查,再布置测点进行监测。

(1)周围建筑物情况调查

对建筑物的调查主要是了解地面建筑物的结构型式、基础型式、建筑层数和层高、平立面形状以及建筑物对不同沉降差的反应。

差异沉降和相应建筑物的反应

注:1.框架结构有多种基础形式.包括:现浇单独基础.现浇条形基础,

现浇片筏基础、现浇箱形基础.装配式单独基础.装配条形基础以及桩基。不同基础形式的框架对沉降差的反应也不同。上表只提出了一般框架结构对差异沉降的反应.因此对重要框架结构在差异沉降下的反应,还要仔细调研其基础形式和使用要求,以确定允许的差异沉降量。

2.各种基础形式的高耸烟囱、化工塔罐、气柜、高炉、塔桅结构(如电视塔)、剧院、会场空旷结构等特别重要的建筑设施要做专门调研,以明确允许差异沉降值。

3.内框架(特别是单排内框架)和底层框架(条形或单独基础)的多层砌体建筑结构.对不均匀沉降很敏感.亦应专门调研。

建筑物的基础倾斜允许值

在对周围建筑物进行调查时,还应对各个不同时期的建筑物裂缝进行现场踏勘;在基坑施工前,对老的裂缝进行统一编号、测绘、照相,对裂缝变化的日期、部位、长度、宽度等进行详细记录。

(2)建筑物沉降监测

1)根据周围建筑物的调查情况,确定测点布置部位和数量。房屋沉降量点应布置在墙角、柱身(特别是代表独立基础及条形基础差异沉降的柱身)、外形突出部位和高低相差较多部位的两侧,测点间距的确定,要尽可能充分反映建筑物各部分的不均匀沉降。

2)沉降观测标志和埋设

(3)建筑物沉降观测的技术要求

建筑物沉降观测的技术要求同地表沉降观测要求,使用的观测仪器一般也为精密水准仪.按二等水准标准。

每次量测提交建筑物各测点本次沉降和累计沉降报表;对连在一线的建筑物沉降测点绘制沉降曲线;对沉降量变化大又快的测点,应绘制沉降速率曲线。

(4)建筑物倾斜监测

测定建筑物倾斜的方法有两类:一类是直接测定建筑物的倾斜;另一类是通过测量建筑物基础相对沉降的方法来确定建筑物倾斜。下面介绍建筑物倾斜直接观测的方法。

高层建筑物的倾斜观测。必须分别在互成垂直的两个方向上进行。

通过倾斜观测得到的建筑物倾斜度,同建筑物基础倾斜允许值进行比较.比判别建筑物是否在安全范围内。

(5)建筑物裂缝监测

在基坑施工中,对已详细记录的老的裂缝进行追踪观测.及时掌握裂缝的变化情况,并同时注意在基坑施工中,有无新的裂缝产生,如发现新的裂缝,应及时进行编号、测绘、照相。

裂缝观测方法用厚10mm,宽约50~80mm的石膏板(长度视裂缝大小而定)。在裂缝两边固定牢固。当裂缝继续发展时,石膏板也随之开裂,从而观察裂缝继续发展的情况。

3.临近地下管线沉降与位移监测

(1)周围地下管线情况调查

首先向有关部门索取基坑周围地下管线分布图.从中了解基坑周围地下管线的种类、走向和各种管线的管径、壁厚和埋设年代,以及各管线距基坑的距离。然后进行现场踏勘,根据地面的管线露头和必要的探挖,确认管线图提供的管线情况和埋深。必要时还需向有关部门了解管道的详细资料,如管子的材料结构、管节长度和接头构造等。

(2)测点布置和埋设

1)优先考虑煤气管和大口径上水管。它们是刚性压力管.对差异沉降较敏感,接头处是薄弱环节;

2)根据预估的地表沉降曲线,对影响大的管线加密布点.影响小的管线兼顾;

3)测点间距一般为10~1 5m。最好按每节管的长度布点。能真实反映管线(地基)沉降曲线;

4)测点埋设方式有两种:直接测点和间接测点,直接测点是用抱箍把测点做在管线本身上;间接测点是将测点埋设在管线轴线相对应的地表。直接测点,具有能真实反映管线沉降和位移的优点,但这种测点埋设施工较困难,特别在城市干道下的管线难做直接测点。有时可以采取两种测点相结合的办法,即利用管线在地面的露头作直接测点,再布置一些间接测点;

(3)测试技术要求

1)沉降观测用精密水准仪,按二等水准要求:

①基准点与国家水准点定期进行联测;

②各测点观测为闭合或附合路线,水准每站观测高差误差Mo为±5mm,闭合差Fw为±√N mil (N为测站数)。

2)水平位移观测用2”级经纬仪,技术要求如下:

平面位移最弱点观测中误差M(平均)为2.1 mm.平面位移最弱点观测变形量中误差M(变)为±3.0mm;

3)为了保证测量观测精度.平面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应建立监测网,由固定基准点、工作点及监测点组成。

(4)监测资料

1)管线测点沉降、位移观测成果表(本次累计变化量);

(5)报警处理

地下管线是城市的生命线,因此对管线的报警值控制比较严格,上海地区的要求是:

当监测中达到下列数据时应及时报警:

1)沉降日变量3mm.或累计10mm;

2)位移日变量3mm,或累计10mm。

实际工程中,地下管线的沉降和位移达到此报警值后,并不一定就破坏,但此时业主、监理、设计、施工总包单位应会同管线部门一起进行分析,商定对策。

(编制监测方案时,要根据工程特点、周围环境情况、各地区有关主管部门的要求,对上述内容详细加以阐述。并取得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的认可。工程监测多由有资质的专业单位负责进行。有关监测数据要及时交送有关单位和人员,以便及时研究处理监测中发现的问题。)

一、应急预案的方针与原则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保护人员安全优先,保护环境优先”的方针,贯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高效协调、持续改进”的原则。更好地适应法律和经济活动的要求;给企业员工的工作和施工场区周围居民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环境;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防止因应急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无序和混乱而延误事故的应急救援;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帮助实现应急行动的快速、有序、高效;充分体现应急救援的“应急精神”。

(一)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

本工程为污水处理一期工程中的提升泵房。该工程为构筑物,位于湖口县城南,铜九铁路东南面50米。该构筑物占地面积为195.84平方米,基坑成凸字形结构,基坑开挖最深处达9.2米,根据场地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需要进行临时性基坑支护。

地层结构按岩土层的岩性结构、工程地质特征等,自上而下可依次划分为:①素填土、②粉质粘土、③全风化砂岩、④强风化砂岩、⑤中风化砂岩。

(二)深基坑施工方案及支护方案

根据本工程的岩土工程条件、水文地质特点和周围环境情况,并经综合计算分析确定,决定分二级放坡开挖。采用喷水泥浆护坡,

为防止雨水渗透坡面土引起滑坡,在计划一级开挖面留置一米工作面上设置轻型井点降

水,(见附图)降水井间距为5米,井底伸至基底以下两米处。

第一级以1:1坡比开挖,挖深4.5米,二级开挖以1:0.7放坡开挖,挖深4.7米。因上半年疏于雨水季节,而开挖层土质比较干燥,为防止雨水渗透坡面土引起滑坡,一级开挖坡面二级开挖坡面采用喷水泥浆护坡,地下水位以下的坡面除喷水泥浆外,另加1000×1000间距分布打钢管锚桩滤水。

(三)、应急预案工作流程图

图1 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图

根据本工程施工特点及复杂的地质情况,在辩识、分析评价施工中危险因素和风险的基础上,确定本工程重大危险因素是基坑坍塌、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附近建筑物倾斜、物体打击、高处坠落等。在工地已采取机电管理、安全管理各种防范措施的基础上GB/T 38775.2-2020标准下载,还需要制定基坑坍塌和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附近建筑物倾斜的应急方案。

从以上风险情况的分析看,如果不采取相应有效的预防措施,不仅给桥梁施工造成很大影响,而且对施工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

2)材料准备:开挖前准备足够优质木桩和脚手板,装土袋,以备护坡 (打桩护坡法),为防止基础出水,准备2台抽水泵,随时应急。

3)进行基坑支护方案的设计并进行论证,报监理审批。

4)深基础开挖,另一种措施是准备整体喷浆护坡,开挖时现场设专人负责按比例放坡,分层开挖,开挖到底后DB3311/T 82-2018 农贸市场日常管理规范.pdf,由专业队做喷浆护坡,确保边坡整体稳固。

5)降雨量过大引起基坑坍塌的预防措施:

a基坑的周边砌筑30cm高的防淹挡墙,作为通常情况下的挡水设施;配备足够数量的草包,紧急时对基坑周围施做围堰,防止地面水大量流入坑内。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