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家湾隧道DK381+458~DK381+428段帷幕注浆专项施工方案2017.7.24质监站检查后修改

邓家湾隧道DK381+458~DK381+428段帷幕注浆专项施工方案2017.7.24质监站检查后修改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doc
资源大小:1.5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邓家湾隧道DK381+458~DK381+428段帷幕注浆专项施工方案2017.7.24质监站检查后修改

成昆铁路峨眉至米易段扩能工程站前10标段

邓家湾隧道DK381+458~DK381+428段帷幕注浆专项施工方案

编 制:

复 核:

沿海参考定额(非正式出版稿).pdf审 批:

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成昆铁路峨眉至米易段项目经理部

邓家湾隧道DK381+458~DK381+428段

编制依据、编制范围及设计概况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双线隧道施工工法及辅助措施》成昆峨米隧附07;

该段采用Ⅳa1型复合式衬砌,支护参数为:拱部设置Φ42超前小导管环向间距0.5m,每环37根,每根长3.5m,纵向2.4m一环;拱部及边墙设置砂浆锚杆(环1.2*纵1.2m),挂Φ6钢筋网片(20*20cm),设置格栅钢架,每榀间距1.2m,喷射23cm厚混凝土,二衬为厚45cm素混凝土,仰拱为厚50cm素混凝土。

隧道出口处垭口村断层破碎带宽约200~250m,其余断层破碎带不明显,但因各断层破碎带受构造影响严重,岩体破碎,地下水丰富,拱顶、侧壁易坍塌,易产生坍塌及大的集中突水。

测区地质构造复杂,受多期地质构造影响,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地下水多储存于节理、裂隙密集地段,以基岩裂隙水为主。图上显示该处通过3组节理,分别是N45°E/36°S、N40°W/74°N、N35°E/90°。邓家湾隧道出口线路于DK381+280附近与垭口村断层相交,交角约为35~40°,位于隧道洞身段。垭口村断层为一东倾高角度断层,与安宁河断裂相平行,为一南北向直线断层。该断裂为一区域性的大断裂,为压扭性深断裂,隧道区范围内走向约为近南北向,倾向东,倾角65~80°,断层破碎带宽度200~250m,地下水富集段落,以断层角砾为主。断层角砾:灰褐、灰白色,原岩为花岗岩,受断裂多次强烈挤压,多呈密实的角砾和碎石土状,局部有胶结或糜棱岩化,表层一般风化呈粉质黏土或细角砾土状。

测区内地表水主要为沟水,水量隧季节性变化较大,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雨季水量较大,旱季多干涸。

本隧道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主要与区域构造、岩性有密切关系。根据调查,一般在受构造断层破坏地段,地下水发育,活动较复杂,有一定数量的地下水出露,其它地区一般未见或少见地下水出露。

本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主要与区域构造、岩性有密切关系。根据调查,一般在受构造断层破坏地段,地下水发育,活动较复杂,有一定数量的地下水出露,其他地区一般未见或少见地下水出露。本地区含水层组的划分,主要依据构造、岩性以及地下水出露点水量大小划分为第四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和断层破碎带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和断层破碎带孔隙潜水三个含水层组。测区储水构造及地下水富水段分析如下:

垭口村断层为区域性大断裂安宁河大断裂的次生断裂,与线路交于DK381+280,宽约200~250m,其余三个断裂带较窄。为地下水富集段落。

隧道出口段地质构造复杂,且紧邻安宁河大断裂,受断裂地质构造影响,岩体节理、裂隙非常发育,地下水多储存于节理、裂隙密集地段,以基岩裂隙水为主,局部地段受构造、深藏深度的控制具秉压性。深孔钻探揭示该段岩层较破碎。

现场施工采用台阶法施工,地质情况为花岗、弱风化,2017年5月22日早7点左右邓家湾隧道出口开始掌子面掘进,开挖进尺1.2米(1榀拱架),掌子面DK381+454.7出露围岩与图纸描述一致。开挖后进行出渣,到下午14点开始架设钢拱架时,掌子面进洞方向拱顶偏左至拱腰部位开始崩块掉渣,现场将掉块情况上报项目部后,对掉块部位进行临时喷射混凝土处理,随后撤离掌子面作业人员到洞外。至下午16点左右掉块落渣情况加剧,并在进洞方向拱顶偏左侧拱肩部位出现直径1米左右圆形塌腔。至23日凌晨4点塌腔下口直径扩大至3米左右,深度不详,塌腔内未出现有渗滴水现象。零星掉块持续到24日凌晨4点开始孔洞内涌出大量流沙夹少量泥质物,并又分别于24日6、7、11点三个时段出现大量涌沙,初估涌沙方量约2000m³左右,至24日12点30分塌腔开始出水,水量不大。24日下午,勘测设计单位隧道专业负责人和地质专业工程师、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相关人员到掌子面DK381+455上方山顶周围进行踏勘,未发现地表有异常情况。出现塌腔以后,通过对掌子面临近断面的监控量测点进行观测,未发现拱顶下沉和洞身收敛呈现异常变化。

在发生涌泥情况后,对掌子面增加了超前探孔预报工作,根据设计要求,对掌子面布设3个探孔,其中靠近坍腔的为钻芯取样孔,以探明掌子面前方围岩情况;对坍腔范围布设三个探孔,探明坍腔的规模范围,具体探孔布置图如下:

经对堆积体进行喷射混凝土临时固结后,钻设超前探孔后,经设计查看芯样,确定前方为断层地段,明确启动断层预注浆方案。

同时对掌子面流水情况进行了量测,掌子面出水量为139L/min。

根据超前探孔探明的情况,确定启动超前帷幕注浆措施,同时明确了施工里程段为DK381+458~DK381+428,注浆范围30m。后续施工待帷幕注浆结束,对注浆效果检查后再另行研究。

超前帷幕注浆的施工方案

超前帷幕注浆的范围为隧道开挖轮廓外5m范围内,每循环注浆长度为30m,开挖过程中保留5m不开挖作为下一循环的止水岩盘。注浆孔由工作面向开挖方向呈辐射布置,钻孔均匀布置,保证注浆充分,不留死角,浆液扩散半径2m,孔间距不大于2.5m,每循环超前预注浆共设置9环注浆孔,共166孔,孔深4152m,注浆布置图如下:

全断面帷幕注浆加固示意图

孔口设5m长φ127注浆管(壁厚6mm),施工时用钻机钻5m深的孔,将孔口管送入孔内,注浆导管外露200~300mm。

注浆孔开孔直径不小于108mm,终孔直径不小于90mm。钻孔过程中用水将孔洗干净。钻孔过程中若岩层破碎易塌孔时,采用插入PVC管的方式对已成孔地段进行保护,防止塌孔。

根据对这三个孔的注浆过程,初步掌握浆液充填率在3%、浆液配合比:水泥浆1:1,双液浆1:0.8、凝胶时间1分20秒、浆液扩散半径2米、注浆终压1.5~1.75Mpa和静水压力0.6 ~0.7Mpa等指标。

(1)单孔有效扩散半径2.0m,终孔间距不大于2.5m。钻孔直径φ108。

(2)注浆范围为隧道开挖轮廓线外5m。

(3)正常注浆压力为静水压力+0.5Mpa,注浆终压不大于2.5倍的静水压力。静水压力采用静水压力测试仪进行测量,注浆前应进行压水试验,据此修正注浆参数。

a.注浆压力逐步升高至设计终压,并继续注浆10min以上;

b.注浆结束时的进浆量小于初始进浆量的1/4;

c.检查孔涌水量小于0.2L/min;

d.检查孔钻取岩心,浆液充满饱满。

a.所有注浆孔均已符合单孔结束条件,无漏注情况;

b.注浆后隧道预测涌水量小于1㎥/m.d;

c.注浆有效注入范围大于设计值。

注浆材料: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和水泥净浆。

(1)注浆材料主要为水泥浆液,水泥水玻璃双液浆主要在封孔或涌突水时用。

(2)水泥:p.0 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玻璃:波美度Be'=40;水泥浆水灰比=1:1;水泥浆:水玻璃浆液=1:0.8。

超前帷幕注浆工艺流程图

注浆段长和注浆孔的布置

根据选用钻机的性能,每循环注浆段30m,帷幕注浆就是要使浆液扩散到注浆帷幕范围内的所有岩层裂隙中,所以注浆孔的布置要以浆液扩散不出现空白为原则,据此根据设计注浆孔数量以隧道断面中轴为中心呈放射状布孔。

每循环长度为30m,单孔有效扩散半径为2.0m,注浆范围为隧道开挖轮廓线外5m。注浆压力:正常注浆压力为静水压力+0.5Mpa,注浆终压不大于2.5倍的静水压力,施工中根据现场注浆试验进行调整。

浆液的注入量:指单孔注入量,按假设浆液在地层中均匀扩散公式为:注浆压力及单孔扩散半径:终孔压力为静水压力的2.5倍,单孔注浆有效扩散半径为2.0m。

浆液单孔注浆量:Q=π·R2·L·n·α·β。

式中:Q—单孔注浆量(m3);R—浆液有效扩散半径(m)取2.0m;L—注浆段长度(m);n—围岩孔隙率,此处花岗岩按试验得出3%考虑;α浆液充填系数,取0.9;β—损失率,取1.1。

一个止浆岩盘止浆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帷幕注浆成功与否。本隧道根据注浆段围岩情况预留5m止浆岩盘,这样既确保注浆效果,又避免每个注浆循环重新喷射砼作为止浆墙这道工序,可以加快施工进度。

止浆墙位置的隧道断面应适当扩大50~100cm,必要时可安装少量的径向锚杆,确保止浆墙的稳定。止浆墙施工时,可在周边及拱部预埋注浆管,正式注浆开始时,首先进行注浆填充空隙,待止浆墙强度达到设计强的75%以上后方可开始钻孔注浆施工。

先根据设计图孔位,钻孔参数,在工作面上放出钻孔位置,并用油漆标定,调整钻杆的仰角和水平角,移动钻机,将钻头对准所标孔位。将棱镜放在钻杆尾端,用全站仪检查钻杆的姿态并调整。钻机安装应平整稳固,保证钻杆中心线与设计注浆孔中心线吻合,在钻孔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校正钻杆方向。注浆孔的孔底偏差应不大于孔深的1/40孔深,检查孔的偏差应不大于孔深的1/80孔深。

钻孔孔位允许偏差为±5cm,钻孔偏斜率允许偏差为±0.5%孔深。钻孔注浆采用隔孔钻注的方式,钻孔按从上到下,从中间到两边的顺序进行,先无水孔后有水孔施工。内圈一排钻孔完成后,及时进行此段落注浆,注浆完成后,进行下一外圈钻孔施工。外圈钻孔可参照内圈钻孔顺序,后序孔检查前序孔的注浆效果。逐步加密注浆一方面可根据钻孔的情况调整注浆参数,另一方面如果钻孔情况注浆效果已达到设计要求,即可进行下一圈孔的钻进。减少钻孔的工作量,加快施工进度。钻孔时,还要严格作好钻孔记录,包括孔号、进尺、起止时间、岩石裂隙发育情况,出现涌水位置、涌水量。

按照注浆工艺性试验确定的配合比,单液水泥浆采用水灰比为1:1的水泥浆。先在制浆机内放入定量清水,然后放入水泥,连续搅拌3分钟即可。

(2)水泥水玻璃双液浆

为了保证浆液质量,配料时制浆材料必须计量准确。水泥固体材料采用重量称量法,水采用体积称量法,现场配备称量用的称和测定过体积的容器进行控制。制浆过程中水泥、水称量允许偏差不大于1%。严格按照配比加料,搅拌时不得将绳头、纸片等杂物放入搅拌机内,搅拌后的浆液必须经过筛网过滤后方可进入注浆机。搅拌时间不得少于3min,以免浆液搅拌不均匀。

注浆管路联接,通过压水检查注浆管路的密封性,同时冲洗岩石裂隙,扩大浆液通路,增加浆液冲塞的密实性。

注浆速度的控制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注浆速率主要取决于地层的吸浆能力(即地层的孔隙率)和注浆设备的动力参数,按照设计图纸注浆速率范围取5~110L/min,施工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注浆过程中,采用一体型灌浆自动记录仪进行灌浆过程中的流量、压力、密度和时间等相关参数的记录,注浆结束后在现场用内置打印机进行注浆小票的打印,同时支持用U盘导出数据存档,作为注浆记录进行保存。

a.注浆压力逐步升高至设计终压,并继续注浆10min以上;

b.注浆结束时的进浆量小于初始进浆量的1/4;

c.检查孔涌水量小于0.2L/min;

d.检查孔钻取岩心,浆液充满饱满。

a.所有注浆孔均已符合单孔结束条件,无漏注情况;

b.注浆后隧道预测涌水量小于1m3/m.d;

c.注浆有效注入范围大于设计值。

(1)施工中应严格进行综合地质超前预测预报,并对地质资料仔细分析,并加强对突水、突泥现象征兆的预测,并建立完善的施工程序制度,如有异样应尽快采取措施,撤离人员及机械。

(2)本阶段设计注浆数量为根据地质资料及有关设计参数的预计数量,注浆措施的实施应建立在充分的超前充分的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探测的隧道断层的地质、地下水情况,对注浆堵水段落,注浆方式,注浆孔布置、注浆孔数量、长度、孔口管数量、材料等进行优化调整,以确保施工安全。

(3)钻进过程中遇涌水或岩层破碎造成卡钻,应停止钻进,进行注浆,扫孔后再进行钻进。

(4)注浆过程中,若遇压力突然升高,应停止注浆,检查后,再行注浆。

(5)注浆过程中,注意观察止浆岩盘的变形情况,准备好加固措施。

(6)当预测掌子面有突水突泥征兆时,应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并通知该工区各个施工场所,建立有效的通信联络系统。

(7)应加强安全教育,建立应急机制,组织训练,确保安全应急措施顺利实施。

若钻孔过程中,遇见突泥情况,立即停钻、拔出钻杆、安装孔口管及高压阀,进行注浆。

若掌子面小裂隙漏浆,先用水泥浆浸泡过的麻丝填塞裂隙,并调整浆液配比,缩短胶凝时间;若仍跑浆,在漏浆处采用普通风钻钻浅孔注浆固结。

若掌子面前方8米范围内大裂隙串浆或漏浆,采用止浆塞穿过该裂隙进行后退式注浆。

当注浆压力突然增高,则只注纯水泥浆或清水,待泵压恢复正常时,再进行注浆;若压力不恢复正常,则停止注浆,检查管路是否堵塞。

当进浆量很大、压力长时间不升高,则调整浆液浓度及配合比,缩短胶凝时间,进行小泵量、低压力注浆,以使浆液在岩层裂隙中有相对停留时间,以便凝结;有时也可以进行间歇式注浆,但停注时间不能超过浆液凝胶时间。

注浆进度计划:全断面帷幕注浆(注浆段长30m)计划工期为29天。全断面注浆进度计划如下:

根据邓家湾隧道出口施工的特点,组织成立专业化注浆作业班组,配置数量充足、性能良好的钻孔注浆机械设备,并采购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的原材料,各项配置如下:

钻孔注浆作业人员配置及职责分工表

表3 注浆机械设备配套表

注浆前先进行注浆现场试验,或增设试验段,通过现场试验在实际施工中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注浆参数,以获得较好的注浆加固效果;

配制浆液严格按照制浆要求按顺序投料,不得随意增减数量;水泥在倒入搅拌桶前捡去其中的水泥纸及包装线等杂物,要在倒入口安装过滤筛;

水泥浆搅拌好放入储浆桶后,在吸浆过程中要不停的搅动,注意观察,防止浆液离析,影响配比参数;

注浆泵水泥浆吸浆头安设吸浆龙头,水玻璃吸浆头用纱网包裹,防止大颗粒吸入卡在注浆泵的圆球与胶圈间造成吸浆能力减弱,并间隔一定时间提起吸浆头晃动,防止浆液堵塞吸浆头;

注浆管路连接完毕后,关闭进浆阀,打开泄压阀先压水检查注浆管路的密闭性各种连接应连接牢固,防止高压下脱开伤人;

注浆开始时,先打开进浆球阀,再关闭泄浆阀,注浆结束时,先关闭进浆球阀,再打开泄浆阀,待泄压后清洗管路并拆卸注浆管路;

注浆过程中遇到突然停电时,要立即拆卸下注浆胶管,用高压水冲洗干净管内的浆液,与洞外联系后如停电时间较长时,注浆管全部拆下冲洗,注浆泵也要冲洗,将搅拌机中浆液放入储浆桶后清洗搅拌机;

注浆过程中,若地层吸浆量很大时,注浆压力长时间不上升,可通过调整浆液配比,缩短浆液凝胶时间,以达到控制注浆范围的目的;

注浆过程中,如注浆压力突然上升,立即停止注浆泵工作,打开泄浆阀泄压,找明原因后再决定该孔是否继续注浆,如是管路堵塞,则清除故障后继续注浆,如管路未堵塞,接管注浆时仍旧出现压力突然上升,可结束该孔注浆;

注浆过程中,如发生其它孔串浆,可关闭该串浆孔继续注浆,但若发生频繁时,应加大钻孔与在注浆孔的间隔或钻一孔注一孔,减少串浆现象;

注浆过程中,如跑、漏浆现象严重时,可通过间歇注浆技术或通过调整浆液配比缩短凝胶时间的方法进行封堵,但若无效时,可暂停该孔注浆;分析原因,采取其它措施;

注浆过程中,要保持注浆管路畅通,防止因管路堵塞而影响注浆结束标准的判断,注浆连接件、注浆变径接头应经常清洗干净,注浆结束后,一定要清洗管路,清洗完以后,把注浆管从注浆构件上拆掉,并及时进行冲洗,以便下一次重复使用;

严格按照设计的段长进行分段注浆,不得任意延长分段长度,必要时可进行重复注浆;以确保注浆质量;

钻孔时,值班技术人员应注意出水量,并及时测定各个出水孔涌水量。

洞内通风管及进排水管要畅通,通风管要接至距掌子面35m以内。如果要停风、水、电,请提前通知掌子面工作人员。

施工之前现场应配备足够的排水设备,以防止施工中大量涌水造成危害。

配备足够的应急物资,出现险情能够及时组织进行抢险工作。

掌子面应配备灭火设备,预防火灾;

参与钻孔、注浆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后方可上岗作业。

非专业操作人员严禁动用任何机械。

在清孔过程中,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防止由孔口吹出土石伤人。

实施注浆过程中,注浆压力从低到高逐渐加压,但注浆压力不宜过高,达到设计注浆压力即可停止注浆,避免过多的扰动地层。

钻孔、注浆过程中要有专职安全员全程值班,发现突泥、突水等事故,立即采取措施,撤离现场。

在安装和拆除孔口管、接头管过程中,作业人员必须在稳固的平台上操作,做好临边防护,防止作业人员发生高空坠落事故。

加强掌子面监控量测,加密量测断面和量测频率,及时反馈围岩和支护的变形信息,根据量测结果,评价支护的可靠性和围岩的稳定状态。

钻孔、注浆同时作业时,人员、机械设备较为密集,加强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教育,严防机械伤人。

每一孔注浆完成后,先泄压,再拆管,防止注浆管内高压浆液伤人。

施工用电必须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布设线路及各种配电箱。

浆液的拌制过程中,作业人员必须戴好劳动保护用具,防止拌制过程中浆液飞溅伤人。

做好施工现场人员及机械设备组织管理,确保工序施工安全。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组织施工,控制大气污染、水源污染、土壤污染,保持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在本工地施工活动中,坚持制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从传播途径上控制噪声,采取装吸音、隔音装置等手段,减少噪声污染。

控制注浆过程中浆液的泄漏,并对进入隧道排水系统中的注浆废液排入洞外污水处理站做净化处理,然后排入自然环境,避免浆液污染洞外居民的生活、生产用水。

在施工活动界限之外的植物、山林及建筑物,必须尽力维持原状。不得将有害物质(含燃料、油料、化学品等,以及超过允许剂量的有害气体和尘埃、弃碴等)污染土地、河流。

混凝土施工中,容易造成对环境的污染,为保护自然环境,应避免任意倾倒混凝土,真正将各项环保措施落实到位。

施工机械防止漏油,严禁将机械运转过程中产生的油污水或维修施工机械时油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结合超前地质预报、风险评估,针对隧道坍塌、水灾、火灾等灾害事故编制抢险救援预案,储备抢险救援设备物资。

抢险救援预案应充分考虑社会应急资源,并与地方政府、上级主管单位以及相关部门的预案有效衔接。

救援预案的演练应半年至少组织一次,并对预案演练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修改完善救援预案。

(1)隧道施工时在掌子面预先设置逃生管道。逃生管道设置位置如下图所示。管道采用φ600mm~800mm的钢管,从衬砌工作面布置至距离开挖面20m以内的适当位置,管内预留工作绳和提供必需的生存食品,方便逃生、抢险、联络和传输各种物品。承插钢管纵向连接可采用链条等措施,防止坍塌时将钢管冲脱。

(2)隧道发生坍塌事故,根据坍塌情况、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救援条件等不同特点,抢险救援方法可选择采用大口径水平钻孔法、小导坑法(包括坍塌体上开小导坑、隧道另一端开小导坑、隧道倒面开小导坑横润或斜井等)、顶管法、竖井法、通中心水沟(管)等。

(3)隧道发生坍塌,首先应启动报警并有序逃生。一旦被困时,应紧急集中在比较安全的地方,并寻找应急救援物品,尝试利用既有管道和洞外进行通信联系,保持体力等待救援。

(4)隧遭发生坍塌堵隔灾害事故时,洞外人员不能盲目清方,必须逐级汇报,按确定的救援程序,有序、科学组织救援。

(5)坍塌堵隔灾害事故救援流程图所示。

(6)坍事故发生后,应通过询问目击者和清点当班洞内作业人员查清被困人员信息,查看隧道周边构筑物环境是否安全,否则,立即疏散区内人群,设立警戒等。

(7)坍塌事故发生后,应通过设点观测支护变形情况,查阅坍塌前监控量测资料、设计资料等,综合分析判断坍塌是否稳定,救援环境是否安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对坍体和救援作业空间进行应急加固。

(8)抢险救援时应首先钻取通风孔,所钻通风孔应超过坍体2m~3m,利用钻杆的水孔直接向润内压送高压风,为被困人员补充氧气。

(9)抢险救援时应利用预设的逃生管道迅速与被困人员取得联系,当预设的逃生管道失效或隧道内未预设逃生管道时,应立即钻设联系和输送食物管道。钻进工艺采用跟管钻进,跟进套管必须采用专用地质套管。

(10)抢险救援应综合坍塌起点、坍塌方向、支护成环情况、支护参数、地质情况等因素分析估算坍爆规模,并钻孔验证。

(11)抢险救援应根据坍塌的基本信息、坍塌规模、隧道未贯通段长度、地形地貌、坍体的物理力学性质等综合分析,研究制定救援方案。

(12)抢险救援时应建立洞内救援区域及坍塌影响范围的地表和环境监测监控。

(13)救援应按照确定的方案由救援队实施,并根据反馈的信息不断完善方案和救援措施。

(1)突涌水灾害抢险救援关键应事前落实预设洞内逃生设施,灾害发生后尽快组织进洞搜救,迅速将遇险人员运出。

(2)具有涌水灾害风险的隧道,配备逃生爬梯、逃生绳、逃生台架等具体的应急逃生、疏散、自救措施,并加强对现场的技术交底、指导和配合工作。

(3)应强化现场施工管理,结合超前地质预报,科学合理制订施工方案,防止水灾事敌发生。

(4)突涌水灾害救援首先应通过联动报警,利用应急照明、预设逃生设施等组织有序逃生自救;同时启动抽水设备尝试灾害控制,并组织救援队伍进洞开展搜救。抢险救援流程见图。

(5)发生突涌水灾后,洞内作业人员应按以下程序自救和互救:

① 立即发出险情讯号,并按逃生路线有序撤离。

② 遇险人员应尽力利用预设的钢筋爬梯、逃生台架和救生圈脱险,利用逃生绳逐步转移到安全地带。

③ 发出求救信号,尽可能与救援人员取得联系,报告有关情况。

(6)当隧道为反坡工时,应按下列要求加强抽排水系统,防止突水没顶:

① 洞内设置大功率抽水站,其与掌子面的距离应能保证水流不能没顶,并预留2m的安全高度,如图所示。

② 抽水站排水能力按设计最大突涌水量的1.2倍配置,水泵及管路应有富余备用,电源供电采用双回路。

③ 洞口应配置大功率备用排水设备。备用抽水机应配机架和减振装置等,形成移动式抽水站,并定期检查维护,保证能随时投人使用。

(7)发生突涌水后,应立即组织内抽排水,并根据水量情况,投人备用的移动式抽水站或大功率抽水机加强抽排水。

(8)根据突涌水情况,可按以下方法组织对洞内遇险人员的救援。

① 突涌水量很快减小,可运用工程机械如装载机等进人洞内施救。

② 水量较大时,可待水情基本稳定后,组织救援人员乘橡皮艇进入洞内施救。

③ 当发生小规模突泥或突水伴随大量砂石、淤泥沉积时,应采用搭设脚手架铺垫木板或竹胶板等方法迅速开辟救援通道,进人洞内搜救。

④ 救援人员应佩戴呼吸器等遇水作业专业器材。

(1)隧道火灾是指在施工期间因防水板等材料物资、电气及设备等燃烧引起的火灾。隧道火灾抢险救援关键应做好防止遇险人员窒息、逃生通道规划及维护等工作。

(2)隧道火灾救援应遵循如下原则

① 紧急报警并启动洞内消防器材尝试灭火,控制烟雾的蔓延。

② 洞内作业人员应立即采取自救措施,并组织有序疏散。

③ 项目现场救援队结合地方消防队实施救援。

(3)隧道火灾的施救流程见图。

(4)施工期间,为防备隧道火灾,洞内开挖、支护等作业面应按单班人员数量配备自救呼吸器、湿毛巾等。

(5)洞内消防器材应参照以下规定设置:

① 洞内防水板和衬砌等作业面和洞内变电站、配电柜等处均配置2台以上的手提式和推车式干粉灭火器。

(6)铁路隧道施工应做好预防火灾工作:

① 应事先规划并设置作业面人员的逃生路线。

② 逐级进行交底和组织演练。

③ 组建项目部消防队20~30人,消防队应定期组织演练。

(7)火灾发生时,现场作业人员应按以下程序自救和互救:

① 按逃生路线有序撤离.

② 火势较小时,有组织地尝试灭灭。

③ 火势较大和产生浓烟、有毒气体时,立即采取自救措,如佩戴自救呼吸器等,并发出求救信号,与洞外取得联系。

④ 清理火场附近的易燃易爆物品,防止火势扩大或造成次生灾害。

(8)根据不同的起火原因,采取相应的灭火施救措施

③ 机械设备燃烧,采用灭火器灭火。

④ 乙炔管路燃烧,采用干燥的砂土盖住火焰,使火熄灭。

⑤ 灭火期间,应注意观察润内风流,防止火风压引起风流逆转,危及灭火人员安全。

如遇触电事故时,在现场的项目人员要立即向上级汇报险情;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现场人员迅速进行抢救触电者脱离电源。

抢救、救护、防护组成员携带着各自的抢险工具,赶赴出事现场。抢救组到达出事地点,首先查明险情,确定触电者的电源是高压电还是低压电、触电电源是否被切断、是否还有发生触电的可能和危险物、抢救组提出救护方案;项目经理主持商定抢救方案。对低压触电事故的处理,采取边抢救边汇报的处理方式。对高压触电事故采取边准备边汇报的处理方式。

防护组负责把出事地点附近的作业人员疏散到安全地带,并进行警戒不准闲人靠近,对外注意礼貌用语。

抢救组电工负责快速使触电者脱离低压电气线路的电源。其方法:如果事故离电源开关较近,应立即切断电源开关;如果事故离电源开关太远,不即立即断开,救护人员可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绳索、木板、木棒等、绝缘杆等绝缘物作为工具DB44/T 1890-2016 室内LED灯智能控制系统通用技术规范.pdf,拉开触电者或挑开电源线使之脱离电源;如果触电者因抽筋而紧握电线,可用干燥的木柄斧、胶把钳等工具切断电线;或用干木板、干胶木板等绝缘物插入触电者身下,以隔断电流。

脱离电源后的救护。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尽量在现场救护,先救后搬;搬运中也要注意触电者的变化,按伤势轻重采取不同的救护方法:如触电者呈一定的昏迷状态,还未失去知觉,或触电时间较长,则应让他静卧,保持安静,再旁看护,并召请医生。

如触电者已失去知觉,但还有呼吸和心脏跳动,应使他舒适地静卧解开衣服,让他闻些氨水,或在他身上洒些冷水,摩擦全身,使他发热。如天冷还要注意保温。同时,迅速请医生诊治如发现呼吸困难,或逐渐衰弱,并有痉挛现象,则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

如触电者呼吸、脉搏、心脏均已停止,也不能认为已经死亡必须立即进行人工氧合,进行紧急救护。同时迅速请医生抢救。

救护组在抢救触电者恢复清醒的情况下,联系救护车,用担架将伤员抬到车上,送往医院继续救护。

对发生触电事故的电气线路设备Q/SY 06520.10-2016标准下载,进行全面检查和修复工作。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