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住宅楼高混凝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超高层住宅楼高混凝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docx
资源大小:42.1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超高层住宅楼高混凝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第5章 主要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5.1重要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因无详细施工图纸SDCT20 J 08 陶瓷板饰面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建筑构造(山东省建筑节能协会).pdf,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中的建筑结构、设计情况按同类型工程设定。

5.1.1高强混凝土施工

本工程外框钢骨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0,其中钢管柱为自密实C*0高强混凝土,钢骨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塔楼外框柱及核心筒墙体均为高强混凝土施工范畴,混凝土强度强度等级具体如下表:

表编号 各部位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览表

因钢骨和栓钉占整个柱截面51~**%,钢筋与钢筋、钢筋与钢骨之间间隙较小,梁钢骨翼缘边与梁混凝土边间距只有110mm,钢骨梁翼缘板底(扣除栓钉)与框架梁底间隙只有200mm,同时钢骨外侧包裹钢筋,并且梁柱在此位置处钢筋更密集,对混凝土浇筑的密实性带来很大难度。为此,项目技术部、试验室以及搅拌站共同进行混凝土试配,保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具有较好的流*性和良好的可泵性、保塑性,不产生离析泌水;同时通过试配降低水化热,提高后期强度和耐久性,改善混凝土施工性能。本工程主要通过原材料、配合比、施工方法、高压泵及配套设备的选择、高压泵水洗等方式控制高强混凝土的施工。

对于高度大于200m的高强混凝土超高层泵送来说,混凝土强度高、黏度大,因此泵送压力较高,泵送施工尤其困难,给整个施工浇筑过程带来一系列有待探讨的技术难题。可通过塌落度试验法(扩展度试验)和压力泌水率对可泵性进行评价,确定最佳混凝土配合比,并且可通过相同配合比不同的材料品种可以选择最佳的泵送原材料,确定最佳的影响混凝土可泵性的材料因素。

(1)塌落度试验法(扩展度试验)

经典的评价方法,虽然有缺陷,但表征混凝土的流*性简便易行、指标明确,是目前评价混凝土可泵性的最主要方法。主要缺陷在于受操作技术影响大,观察粘聚性、保水性受主观影响。采用坍落度方法测定可泵性时,通常通过坍落度、扩展度和倒坍落度筒的流下时间来评价拌合物流*性、粘度等式性能。本工程通过多次泵送混凝土实验,根据混凝土泵送所需压力以及混凝土泵送时间,确定最优塌落度,具体如下:

超高泵送时,保证SL≥2*0mm,SF≥*00mm,t≤15s。在本工程中超高层泵送时,C*0混凝土在*5层泵送时其SL =2*0mm,SF = 700mm,t =13s。

(1)胶凝材料用量:胶凝材料用量增加、水胶比降低,一般均引起粘着系数和速度系数随之增大,但过少(水胶比大)时,容易发生离析、泌水造成拌和物不均匀而引起堵管。

(2)砂率:砂率过高,需要足够的浆体才能提供合适的润滑层,否则粘着系数和速度系数会加大,适当降低砂率可以提供适当的浆体包裹量,但过低则容易发生离析。通常,由于粗骨料空隙率较大,相对而言浆体含量不足,砂率偏高,应提供适当数量的细粉料(增加粉煤灰、引气剂用量以增加浆体体积含量),保证混凝土有足够的和易性。

(3)粗骨料的影响:骨料粒径大小、颗粒形状、表面结构、级配组成、吸水性能对混凝土可泵性影响很大,应选择空隙率小、针片状含量少、吸水率小的骨料,堆积密度≥1500kg/m3。

(*)细骨料的影响:细骨料比粗骨料对可泵性的影响作用大。泵送混凝土用细骨料应尤其注意0.3mm和0.15mm筛通过的细砂含量,应分别在15%~30%和5%~10%。这部分砂对浆体的流*性、离析和泌水、黏度性能、含气量等影响作用极大,极易影响混凝土的可泵性。

(5)含气量:3%~5%,气泡的结构(数量及大小)合理。

3、混凝土施工控制措施

混凝土浇筑速度不能过快,每次下灰高度控制在0.*5m左右,两次下灰时间间隔控制在1*分钟左右,这样可避免模板侧压力过大而致使模板体系涨坏。由于型钢柱单次浇筑高度高,且钢筋密集,混凝土浇筑时必须利用振捣棒辅助振捣,这样可以减少混凝土表面的气泡、麻面等质量缺陷,但振捣持续时间不能过长,一般每个振捣点振捣时间不超过3秒。混凝土浇筑时利用橡皮锤敲击模板外侧,尤其是柱子四角处应多敲击,这样可以检查混凝土浇筑是否密实,而且有利于排除混凝土内部的气孔。

必须控制好高强混凝土的浇筑顺序,避免混凝土浇筑间断,造成混凝土泵管堵塞,影响混凝土整体施工质量。必要时,可利用塔吊配合进行墙柱混凝土浇筑,确保整个混凝土浇筑工作顺利进行,保证高强度混凝土施工质量。

高强混凝土的施工浇筑时间顺序、浇筑步骤的控制,是施工过程中保证混凝土施工的连续有效性的重要保障。分段分区浇筑控制不仅仅从时间上考虑,从混凝土的流淌距离以及混凝土的浇筑步骤考虑,因此更能确保混凝土施工过程的连续施工。

由于高强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相对较短,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从搅拌站出料到施工现场的时间,如超出规范规定的时间,一律不得使用,必须退回搅拌站。

本工程的混凝土浇筑采用泵送,故用搅拌车*输高强混凝土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输时间及选配搅拌车的性能;混凝土搅拌车必须满足混凝土在最短时间内均匀无离析的排出,出料干净、方便,能满足施工的要求,其排料速度与混凝土泵的输送性能相匹配。

(*)现场浇筑过程检查

现场施工人员采用钢钎插入法控制混凝土的初凝实践,更能直接有效的减少墙体大体积混凝土内的施工缝产生,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减少产生施工缝(夹层)现象。

要随时抽查从搅拌车*送的混凝土坍落度,分别取1/*和3/*处试样进行坍落度试验,两个试样的坍落度值之差不得超过3cm,对于坍落度不满足要求的混凝土一律不允许使用。

(5)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浇筑处理

1)在距柱子500处采用快易收口网封堵,防止低等级混凝土流入强度等级高的混凝土内。见右图:

2)梁柱接头部位钢筋较密,给柱子混凝土的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容易造成柱子混凝土振捣不密实的质量问题。除要保证混凝土的坍落度及和易性良好外,按规定要分层浇灌,分层振捣。对钢筋较密部位要插钢管下振捣棒,必须保证混凝土的振捣到位、密实。

(*)高压混凝土质量管理

1)搅拌站应派现场服务人员到施工现场负责商品混凝土的质量管理。

2)工程项目经理部应指定专人负责现场混凝土的浇筑,对混凝土的发料单进行验收,如发现发料单位名称、品种、强度等级不符合时均应拒收。对*输罐车要进行随机抽检,对坍落度超过上限值的混凝土不准进场,对坍落度低于下限值的混凝土,在工地技术负责人的同意后,可以加少许水以便于泵的输送。对卸料时间到发料时间超过上表时间的混凝土不准进场。

3)混凝土浇筑现场必须要有专职技术人员在场,对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同时浇筑一定要保证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不得流入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内。

5)对现场混凝土要留置试块,并进行标准养护。

3、超高层混凝土输送泵的选择

*、超高层混凝土布料机

本工程混凝土布料机若采用手*式布料机,将大大增加塔吊的使用时间,手*式布料机因无法一次性覆盖浇筑核心筒,并且其安装固定需在核心筒顶板上,影响浇筑混凝土质量。为确保本工程核心筒施工质量,保证施工工期。采用内爬式电*布料机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布料机是用于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的布料设备。

本工程核心筒长约为20m、外框约为*3m,根据布料机的安装位置及其覆盖范围,选择两台HG28内爬式布料机,其可旋转3*0°一次性浇筑核心筒及外框内所有位置混凝土。HG28最大布料半径28米;管柱式塔身;塔身高度22.2米;可直接用电梯井或楼面内爬装置安装在电梯井或楼面(至少需三层电梯井或楼面);本工程布料机从核心筒四层结构完成后开始安装,安装位置位于东侧的高空排风井内,高空排风井尺寸为2*00*200mm,排风井四周均为结构梁,布料机通过特制钢梁与排风井预埋件连接,布料机荷载通过特制钢梁架传递给排风井四周结构梁,然后通过模板支架整体传递受力,确保工作安全。

5、超高层混凝土输送管

在超高层混凝土泵送混凝土过程中,不仅仅只需要输送泵车压力需达到高压要求,对于混凝土输送设备来说,混凝土泵管安装于泵管的选择尤为重要。由于在超高层中,浇筑为高强度等级、高性能混凝土,混凝土泵送压力大,且混凝土与泵管摩擦力有所增加。因而普通的混凝土泵管无法承受超高层混凝土泵送带来的压力,且摩擦力的增加容易导致泵管削弱,进而导致堵管、爆管等现象,给混凝土施工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及施工质量。

本工程采用125A、壁厚9mm超高压泵管,与普通输送管道相比,125A管道的流道截面积增大25%以上,单位长度沿程压力损失减小20%以上,管道磨损速度也相应下降,但随着混凝土流速的降低,混凝土在管道内的输送时间会增加。当泵送高度为*00m时,混凝土在125A输送管内的输送时间约12.*min,比在普通输送管内增加约*min。

在泵管布置时,尽量减少弯管和软管,弯管尽量采用大弯管,最大限度地降低泵送管道摩擦阻力。垂直管道随建筑物的高度而增加,被输送混凝土由于自重产生回流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为此须铺设一定长度的水平管道,以保证有足够的阻力减弱混凝土的回流。根据以往类似超高层的施工经验,水平管的布置长度应达到垂直管的18/*长度,依据现场实际情况,水平长度分别为*0m和*0m。泵出口管路采用近似L型连接方式,并设置混凝土墩固定。

在高层泵送中要使用截止阀,因为每当停止泵送时输送管内的混凝土压力会作用于输送料缸,甚至推*活塞往后**,增加了两个油缸因作用力的差异而产生冲程误差;此外在混凝土压力下,如果切割环密封不好还会造成换向阀内混凝土中的水泥浆和水分的流失,产生堵塞;当再次泵送时由于料斗内的混凝土等等的关系也会使换向阀换向发生困难;再则,泵机内一旦发生堵塞只好放掉输送管内所有的余料。因而混凝土截止阀在出料口出安装很有必要。

*、超高层泵送管道水洗

本工程利用拥有专利技术的砼活塞、自*补偿间隙的眼镜板与切割环,以及管路的良好密封性,开发了独一无二的水洗技术,直接用混凝土泵进行水洗,做到泵送多高,水洗就有多高。此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利用管道中的混凝土,减少浪费和污染。

1)在泵旁边搭建一个清洗架,用于回收残留的混凝土和砂浆。

2)在泵出口旁边建一个水池或配置二个水箱(容积约10立方米),接二根水管到泵旁边,使水洗过程中的水可以循环利用。

利用地泵采用正洗方式,传统的泵送砂浆、后泵送水的方式,直接从出料口打入吊斗内,本工程因考虑到泵的出口压力以及混凝土的情况,最后确定可直接打水方式进行水洗。待出口出水后利用车泵反抽功能将管内剩余水及砂浆混合体从泵斗处抽出,也可采用关闭截止阀,拆管移开泵车,打开截止阀利用水的自重直接冲出,如一次不彻底,可关闭截止阀,在工作面上往竖向泵管内灌水,满后再打开截止阀反复冲洗,直至清洗彻底。

5.1.3 垂直*输施工方案

根据本工程项目所在位置及建筑设计、结构及的影响,及后续施工便利的综合考虑,以及地上结构外爬架的影响等,本工程塔吊TC8039布置在西侧塔楼外框以外,TCT7520布置在西侧塔楼外框以外,建议业主在详细施工图中考虑地下室预留了塔吊洞口,因现场施工材料堆放及加工场地分布均在塔楼东西两侧进行,北侧为裙楼结构,因此施工电梯设置在塔楼东西侧两边分别布置。

综合考虑后决定安装2台塔吊,型号及幅度如表所示。

表编号 塔吊型号及幅度选择

1)TCT7520塔吊*0m臂起重性能表

2)TC8039塔吊*0m臂起重性能表

本塔机固定独立式的最大起升高度为 73m, 若起升高度要超过73m,必须用附着装置对塔身进行加固。附着式塔机的最大起升高度可达350m。在工作高度≤90m 时,可采取二倍率、四倍率钢丝绳起升,当工作高度>90m 时,只能采取二倍率钢丝绳起升。附着式的结构布置与独立式相同,只是为了增加起升高度,塔身增加了片式标准节,提高塔机的稳定性和塔身的刚度。

制作马墩。将马墩放到基础底板指定位置,并临时固定浇筑垫层,使马墩与垫层连成一体。待马墩砼强度达到设计值70%后,放置预埋基础节于角钢上,使四个立柱对应与马墩放置好,调节两者之间间隙。确保预埋基础节与标准节水平误差小于1/1000,将马墩与预埋基础节焊接固定。先绑扎斜拉钢筋,并与预埋节焊接,然后绑扎上层钢筋和竖向钢筋。

2)浇筑砼前再次校对预埋节与标准节连接面的水平度误差小于1/1000后,开始浇筑砼。特别提醒:绑扎上层钢筋时,钢筋与预埋节干涉部分需绕过预埋节。

放置四个马墩,要求:马墩中心距尺寸2350±2mm;马墩对角线误差小于5mm;垫层厚度H=200mm;放置完毕后要求四个马墩上平面符合要求。

主要的作业顺序为:安装基础节→安装1节标准节→安装套架→安装回转总成→安装塔头→安装平衡臂(安装1块配重)→安装起重臂→安装配重→顶升加节→其它完善→安装验收→负荷试验→交付使用。

塔吊拆除工序与安装工序相反,TCT7520平臂塔采用北侧TC8039进行拆除,TCT8039塔吊采用屋面安装的一台D238屋面起重机进行拆除,最后人工拆除屋面起重机。

各电梯选型如下表所示。

SC200/200G性能参数表:

施工电梯基础安装于地下室顶板上,顶板根据受力计算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电梯拆除与安装的顺序相反,操作时应严格遵循“后装的先拆,先装的后拆”的原则。

5.1.5 地铁*营及周边保护方案

本项目位于市心北路2#地铁线东侧,本工程地下室深12.15米,边线按1.5倍退(12.15*1.5=18.23米)因此对高空坠落、地铁及地下室设备的防水、地铁冷却塔的保护、地上人员等的安全防护尤为重要。

本工程为全地下室,基坑深度为12.15m。基坑西侧邻地铁2号线车,需对基坑支护水平位移、坡顶地面沉降、车辆段主体和试车线轨道的变形进行时实监测。

根据据设计及规范要求,确定监测点位的布置及监测频率。采用数据收集、内业整理、形成报告的方式进行监控,并制定严格的预警程序,确保实时掌握基坑变形*态

对基坑周边地铁结构及轨道的变形采用自*化监测系统进行监测,实现监测数据的自*采集和无线传输。

2、周边建筑设施防护措施

(1)在塔楼周边搭设安全通道,供现场管理及施工人员进入建筑物内;于施工场地围墙外搭设外界人员防护通道。

建筑物结构边设置安全防护外脚手架,裙楼及塔楼7层以下结构搭设封闭型钢管脚手架,7层以上结构搭设外爬式脚手架,脚手架安全防护按照施工方案执行,以防止人员高空坠落和高空落物。

为防止高空坠物,在塔楼结构及装修施工期间,于塔楼外围搭设悬挑定型防护平台(型钢骨架+钢板网+密目网+钢丝绳),且在所有楼层外框安装带踢脚板的防护栏杆。

5.2 其他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杭州俊泰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博亚时代中心为萧山钱江世纪城又一标志性地标建筑,位于市心北路西侧。

在超高层建筑施工领域,测量工作是工程质量最根本的保障,对测量管控要求更为严格。博亚时代中心工程是集甲级写字楼、商业等为一体的超高层综合建筑,地下3层,地上50层,建筑总高度为2*9.9m,结构层高度219.1m,标准层层高为*.2m,避难转换层12、21及39层的层高为4.2m。由于为超高层建筑,测量精度要求高,现场实际情况比较复杂,然而测量作业是超高层施工技术的重中之重。

随着现代化建筑物的不断发展,其外在造型也越来越丰富、新颖和多样化,各种高层建筑中的施工测量已被引起高度重视。在超高层主体结构装修工程安装过程中,施工测量是一项专业性较强又非常重要的工程,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卫星定位测量仪)、垂准仪等测量技术的引用保证了超高层施工的精度。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本项目测量方案选择为:±0.000以上部分采用内控法,当±0.000层结构楼面浇筑并达到强度后,根据测设好的基坑四周主轴线引桩,将主轴线点恢复至±0.000层结构楼面,构成高精度的井字形平面控制网。平面控制网的垂直传递利用激光垂准仪进行。

施工控制网依据首级或二级控制网加密而成,是结构施工阶段的主控网。二级控制网建立以后,根据各分区轴线与二级控制点的相互位置关系,利用电子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布设平面施工控制网(三级),然后根据各构件与轴线的位置关系,测放构件位置线,进行构件定位。控制网测量精度见 表

表3.2 控制网精度控制表

2)高程控制系统的设置

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施工现场设6~10 个半永久性水准点。水准点引测使用电子水准仪进行,采用附合水准测法。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进行引测,闭合差要求小于±0.6mm,相邻两点高程误差要求小于±0.1mm。

3)塔楼施工阶段控制网的布置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地下室顶板施工完后,利用一级、二级控制网,在塔楼核心筒外四角布置4个控制点,作为塔楼施工时的二级控制网(以控制核心筒及外围钢柱的轴线),在主楼核心筒内布置4个控制点,以控制核心筒楼板及内墙施工时的轴线控制,二级控制网随楼层的施工,每隔不超过100米进行一次测量轴网的引测转换,以控制核心筒楼板、内墙施工时的轴线、核心筒轴线以及外围钢柱的轴线。内控法1F~20F(81.9m)、 21F~40F(165.9m)、 41F~屋顶层(219.10m),共3个分段转换控制网。

(3)测量人员及仪器的配备

1)工程测量机构及测量人员

本工程配备的测量人员,必须选择有类似工程测量施工经验,且经过良好的培训,能使用各种类型的先进仪器的人员,方能胜任本工程的测量工作要求。人员配备如下:

测量负责人 1人 负责测量方案编制和实施

测量工程师 3人 负责现场实施

测量技工 4人 测量辅助工作

测量人员配备建议以表格形式说明

为保证工程的测量精度,在本工程建立测量控制网阶段主要使用高精度自动导向全站仪、精密水准仪和垂准仪进行,辅以GPS及其他测量设备作为校核和辅助引线用。

GPS为具有拓普康独特专项技术的HiPer Pro一体化接收机,双星技术增强性能,提高精度,适合建筑工地有遮挡情况下的快速锁星。根据需要,可采用静态和动态两种形式进行观测。精度为静态测量:平面3mm+0.5ppm 高程5mm+0.5ppm;RTK实时动态测量:平面10mm+1.0ppm 高程15mm+1.0ppmm。

(4)控制网的竖向传递

为保证建筑物的测量精度,对±0.000以上结构的控制轴线和墙柱定位的竖向传递采用激光垂准仪铅直投点法引测。

在首层楼面上做好内外控点,采用在预埋的100mm×100mm×10mm钢板上划线留点,在其它层楼板对应于下层控制点的位置处均预留200mm×200mm的激光传递孔,并在留孔四周筑设高50mm的水泥阻水圈。每施工一层,利用激光垂准仪投点,采用激光铅垂仪垂直控制竖向结构构件和水平轴线控制网,每隔不超过100米进行一次测量轴网的引测转换。通过激光测放孔,就可把内控点投测到各层楼面上。激光铅垂仪法控制竖向精度是通过逐层控制建筑物轴线控制网来达到竖向控制目的的。

表3.3 投测面内允许偏差表

1)激光垂准仪投测轴线步骤:

安置激光铅直仪于轴线控制点;将标的靶置于当前楼层测量投测洞口处;准确对准控制点,精平激光垂准仪,打开激光,即得四条已知间距和方向的激光束。

利用激光经纬仪施测轴线控制网,根据轴线控制网确定各墙体(角柱)准确位置,保证每层结构竖向精度。

2)激光垂准仪法控制竖向精度控制步骤:

利用激光垂准仪精确投测四个测量基准点至当前楼层;

利用激光经纬仪施测轴线控制网,并根据轴线控制网准确施测各墙体位置;同时结合外控再次检验墙柱定位的精确度。

根据所施测的各墙体边线支设墙体竖向模板;

利用吊线坠保证当前层垂直度。

首先对施工现场内的标高基准点与城市水准点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进行联测,所测数据满足测量规范的要求后,根据施工现场内的标高基准点在首层靠近四角的核心筒上引测4个同一高程的标高点,并用墨线做好标记,作为高程向上传递的标高基准点。标高的传递使用日本产50m、标准钢卷尺通过钢结构构件、塔吊等精密量距向上传递。每层都至少要有4个以上的点引测,地上楼层基准标高点用全站仪每次从首层楼面每50米引测一次,以便相互校核和满足楼层施工的需要。

(6)控制轴线和高程的分段校核

当第一段施工完毕后,将此段首层控制点和水准基准点精确地投至上一段的起始楼层,并进行控制网的检测和校正,确认控制点准确无误后,如以前的控制点误差超出允许范围,要重新埋点。同时要每层都进行柱定位安装闭合复查和校核。

1)GPS观测要点GPS观测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对于一、二级GPS测量,应使用零相位天线和强制对中器安置GPS接收机天线,对中精度应高于±0.5mm,天线应统一指向北方;作业中应严格按规定的时间计划进行观测;经检查接收机电源电缆和天线等各项连结无误后,方可开机;开机后经检验有关指示灯与仪表显示正常后,方可进行自测试,输入测站名和时段等控制信息;每时段开始、结束时,应分别量测一次天线高,并取其平均值作为天线高;天气太冷时,接收机应适当保暖。天气很热时,接收机应避免阳光直接照晒,确保接收机正常工作。雷电、风暴天气不宜进行测量。

2)GPS卫星定位仪计划分别架设在15层、30层、45层及屋顶位置的各个控制点上进行复测。

A、B两点为地面固定的首级控制点,已知其三维坐标值。

C点为不同楼层或同一楼层的不同平面位置的被复测点。

为提高观测精度,每次使用三套GPS卫星定位仪,分别架设在A、B、C点。

根据观测采集到的数据,用计算机解算出C点的三维坐标值。

3)C点设计坐标与实测坐标比较,得到C点定位偏差。

1)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随着结构每升高一层,临时观测点移上一层并进行观测,直到±0.000层再按规定埋设永久观测点(为便于观测将永久观测点设于+500mm高处)。然后每施工一层就复测一次,直至竣工,竣工后第一年不少于4次,第二年不少于2次,以后每年1次,直到下沉稳定为止。对于突然发生的异常情况,我方及时通知设计单位进行协商。

沉降观测的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固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沉降观测采用数字水准测量仪器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将实现数字化和程序化。每次观测结束后,通过软件处理后,将观测数据、观测结果和根据已有成果分析得出的变形规律及发展变化趋势等信息,以电子和书面两种形式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

当建筑物每天(24h)连续沉降量超过1mm时应停止施工,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应急措施。

2、围护结构及地铁的变形监测

(1)围护结构与既有轨道线路概况

本工程基坑属超深超大基坑,长约152m,宽约81m,基坑最深将达到15m左右,基坑邻近市心北路2号地铁线,基坑施工中对车站及区间隧道的保护是工程施工的重点和难点。

为确保基坑施工地铁车站和区间隧道安全,需建立基坑周边施工监测体系、车站和区间隧道的自动化监测体系等一系列信息化施工手段,通过信息化施工,确保地铁隧道的结构安全和后期的运营安全。

(2)监测实施的总体思路

本项目基坑围护结构及车站的施工监测分为两部分,一是对既有轨道线路2号地铁线车站及区间隧道监测,其中轨行区部分采用自动化监测,二是对基坑连续墙监测,重点做好地下水位及周边地表、围护结构等位移监测。

1)保障基坑自身安全的情况下,重点保障基坑东侧的既有车站和区间隧道后期的正常安全使用;

2)地铁车站和区间隧道内采用独立的自动化监测体系,主要包括既有结构的变形情况和既有轨道的正常使用情况,自动化监测可以更加快捷、实时的反映出结构的动态情况,便于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和采取加固对策;

3)基坑监测位于车站和区间隧道附近处适当增加监测项目和监测点,以地表监测—墙体监测—基坑底部监测为竖向监测面,建立立体监测数据体系,多方位分析监测数据,全面掌握施工对既有车站和区间隧道的影响;

4)加强自动化监测和基坑监测数据的对比分析,结合施工工况和施工工艺综合判断基坑施工对既有车站的影响,并找出相应原因以及需要采取的施工措施;

5)基坑工程施工完成后,随着建筑主体的施做仍需要对既有车站和区间隧道进行监测,避免因主体结构层高和荷载的增加以及地下水位的回升造成既有车站和区间隧道上浮而影响既有线安全使用情况。

(3)基坑连续墙及周边环境的工程监测

(4)既有轨道线路及地铁站台自动化监测

4)自动化监测频率及预警控制

正常情况下,基坑在施工过程中,自动化监测数据频率为1次/d,如果出现数据突变、结构开裂、有破坏征兆等异常情况下,需要增加监测频率,采用实时连续监测。

确保监测结果的质量,加快信息反馈速度,全部监测数据均由计算机管理,每次监测必须有监测结果,及时上报监测周报表,并按期向有关单位提交监测月报,同时附上相应的测点位移时态曲线图,对当月的施工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施工建议。

当各监测项目监测数值超过设计文件、规范、规程所定控制标准值的70%时,向有关单位和部门发出预警报告。通知施工单位采取相关措施,控制变形趋势的发展。并同时加强监测,随时掌握变形情况,直到变形趋于稳定。当监测数值达到控制标准值时,向有关单位和部门发出报警报告,施工单位在收到监测单位报送的报警报告后,应积极主动的与设计人员和驻地监理进行沟通,组织相关部门人员讨论、分析原因,制定处理方案及相应措施,并在最短时间内予以实施,确保工程安全。

5.2.2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1)混凝土结构钢筋工程

本工程主要采用热轧光圆钢筋HPB300级和热轧带肋钢筋HPB335、HRB400、HRB500级。钢筋材质均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和《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需焊接的钢筋,焊接工艺及质量按《钢筋焊接机验收规程》执行,所有钢筋都有出场合格证或有合格实验报告。对于抗震等级为一、二、三级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段),其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普通钢筋时,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且钢筋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

本工程钢筋工程具有规格多、性能指标高等特点,本工程钢筋型号如下表。

钢筋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图如下:

3)直螺纹钢筋连接控制要点

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梁类、板类及墙类构件,不宜大于25%;对柱类构件,不宜大于50%。当确有必要增大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时,应经过设计院认可;

焊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大于50%;

机械接头面积百分率,避开框架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时,Ⅱ级接头不应大于,Ⅰ级接头可不受限制;无法避开时,应采用Ⅰ级或Ⅱ级接头,且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50%。

钢筋采用专业切割机切去端头30mm,保证切口端面与钢筋轴线垂直。如钢筋头部弯曲过大,则不能使用机械加工。严禁用气割下料。

(2)劲性结构钢筋工程

本工程塔楼外框梁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局部为劲性混凝土梁,其中梁筋与钢骨十字柱连接方式为双面5d的焊接方式,梁筋直接与钢柱翼板上的牛腿进行双面焊接,其它与钢柱不冲突的梁筋直接与柱弯锚连接;本工程局部柱筋可直接通过穿钢梁翼板进行竖向连接。

1)铝合金模板使用概况

本工程需配置的墙、柱、梁、板主要构件截面尺寸见 表

表3.3 标准层构件截面尺寸

2)铝合金模板配置体系

标准层框架梁铝合金模板配置体系见 表

表3.3 框架梁铝合金模板体系表

楼板及楼梯铝合金模板配置体系

标准层楼板铝合金模板配置体系见 表

T CAS587-2022城镇排水管检测与非开挖修复安全文明施工规范.pdf表3.3 楼板铝合金模板体系表

墙柱铝合金模板配置体系

标准层墙柱铝合金模板配置体系见表

表3.3 墙柱铝合金模板体系表

3)铝合金模板安拆流程

4)铝合金模板施工过程注意事项

楼板浇筑时预埋可调斜拉杆的固定板。并按照模板图纸所示安装可调节斜杆,可调节拉杆的上端安装在第三道方钢高度;

楼面对角线检查无误时,开始安装楼面模板DL/T 5533-2017标准下载,为了安装快捷,楼面模板要平行逐件排放,先用销子临时固定,最后统一打紧销子。

每个单元模板全部安装完毕后,应用水平仪测定其平整度及本层安装标高,如有偏差通过模板系统的可调节支撑进行校正,直至达到整体平整及相应的标高。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