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m以下基坑支护与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5m以下基坑支护与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docx
资源大小:376.1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5m以下基坑支护与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目 录

XX花园二期18~20座

地下车库二层基坑支护施工方案

XX花园住宅小区项目由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本项目包含多层、高层住宅、商业、公建配套,为大型综合住宅小区项目。

JTG 2120-2020 公路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项目设计单位为:XX建筑工程设计事务所;

勘察单位为:XX地质工程勘察院;

监理单位为:XXX建设顾问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为: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本工程基坑南侧及西南侧基坑边为一期已建项目办公区临舍,东侧及东北侧为已开挖一层地下室基坑,本次基坑支护为18~20座范围内的二层地下室位置,基坑底标高(绝对标高)为4.9m~5.1m,基坑顶标高(绝对标高)为9.8m~10.0m,基坑支护高度为4.6m~4.9m。基坑支护采用放坡喷锚、锚杆等组合基坑支护形式,此部分基坑支护由泰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设计,基坑支护情况如下:

3、基坑东侧及东北侧为一层地下室及二层地下室交界部位,现状已开挖至一层地下室基坑底,二层地下室开挖时采用大放坡形式,不作基坑支护。

2、地下水位情况:场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土类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属潜水,地下水量不丰富,主要以大气降水为主。

四、周边环境及管线概况

1、本基坑工程所处地段的周边环境:

本工程地下室基坑南侧及西南侧外为一期项目部临时建筑,临时建筑物离地下室基坑支护边距离约10~13米左右,原地面绝对标高约9.8~10米;基坑东侧及东北侧为已经开挖一层地下室的基坑,标高约为绝对标高9米;整体场地情况较好,没有影响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的场内及场外建筑物、管线、电缆等。

2、本工程基本已完成施工场地的“三通一平”工作,并提供建筑物定位控制点、临时施工用电、临时施工用水接驳口。

在编制的过程中公司以“确保工期、质量”的指导思想,将其列为“重点工程”,按“建筑精品工程” 以“过程精品”创“精品工程” 进行实施,对公司协调机构及施工管理机构设置、劳动力安排、机械设备及周转材料配备、施工方案及主要施工措施、施工进度控制、工程质量控制、工程投资控制、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工程服务等诸多因素进行了尽可能充分的考虑和安排,以突出其针对性、科学性、可行性,确保在进场施工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为进场创造充分有利的条件,确保在整个施工过程考虑到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充分酝酿施工任务、人力、资源、时间、空间的总体布局,做好各项施工管理的统筹协调工作,从而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的前提下,依期完成本工程的施工任务。

5、《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 22:2005);

12、《施工手册》(第四版);

21、建质《2003(82号)》建筑工程预防坍塌事故若干规定

22、《岩土工程手册》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年

23、国家、广东省、广州市建设工程的有关文件;有关建筑工程管理、市政管理、环境保护等法规及规定。

26、本工程地质勘查报告。

27、本公司编制的作业指导书和本公司的施工能力、机械设备以及同类工程施工的施工经验及施工方法。

28、工地周边环境条件所了解的情况和收集的信息

1、根据GB/T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以及公司质量管理手册的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各级岗位责任制,落实质量、安全、环境管理责任。同时选择优质的施工班组,选择熟悉同类工程专业操作技能的作业人员组成骨干施工队。项目部架构见图1。

图1 项目部架构图

2、主要管理人员及职责:

1)项目经理:全面统筹、优化项目部管理事务,全面负责项目部的安全、质量、进度等工作, 负责项目部的对内、外联系,传达公司相关的管理要求,组织项目部内部会议,制定项目部各项管理制度。

2)副项目经理:全面协助项目经理统筹、优化项目部管理事务,协助项目经理负责项目部的对外联系,参与制定项目部各项管理制度。

3)技术负责人:负责项目部的技术方案的编写和审批,负责项目部的技术、质量管理工作,协助项目经理完成其它工作。

4)质安员:负责项目质量、安全施工管理工作,指导并监督项目施工一线员工,做到施工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对质量、安全生产负相应责任。

5)施工员:组织施工人员并指导其完成项目施工计划,实现项目部生产目标。

6)材料员:配合相关人员制定与落实材料采购、使用、保管计划,对项目施工各个环节的用料实施监控管理。

7)资料员:负责项目工程相关资料的编制与管理工作,协助项目经理建立工程资料管理制度执行相关部门资料方面的沟通及资料报送。

8)综治员:负责工程项目综合治理工作,配合项目经理处理项目施工中文明施工、项目宣传、外来工劳务管理、消防安全、治安防范以及生活和行政办公后勤保障工作。

1、项目经理部有关人员认真学习该工程设计,仔细审阅图纸,熟悉理解图纸和设计意图,准确掌握施工图纸细节和施工质量标准,明确工艺流程,掌握水文地质资料。接到正式图纸后应在3天内组织会审,会审采用分部、分项进行。检查图纸和资料是否齐全,核对平面尺寸和标高,图纸相互间有无错误和矛盾,搞清地下构筑物、基础平面与周围地下设施管线的关系,将不清或不明的问题汇总会知业主、设计人员以力争将问题在图纸会审中解决。

摸清工程场地情况,收集施工需要的各项资料,包括施工场地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河流、气象、运输道路、邻近建筑物、地下基础、管线、电缆坑基、防空洞、地面上施工范围内的障碍物和堆积物状况,供水、供电、通讯情况,防洪排水系统等等,以便为施工规划和准备提供可靠的资料和数据。

1、项目经理部根据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等文件的要求认真编制本工程的施工方案,明确施工操作要点,对可能出现问题的部位和工序,提出针对性措施,为工程的施工生产作出指导。组织各专业施工队伍共同学习施工图纸,研究好施工程序,明确各专业工序间的配合关系、施工工期要求。

1、工程开工前,组织施工人员学习质量体系和验收规范,围绕本工程公司的质量目标,进一步全面掌握建筑工程质量检评标准,掌握确保达到工程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在公司技术负责人的带领下集中有关技术人员组织技术交底,由项目经理部技术负责人向施工班组交底,相关施工及管理人员向上岗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并确保相应工种的施工作业人员经过培训后持证上岗。

2、工程开工前,组织全体施工人员学习有关安全生产的文件和要求,围绕公司的安全目标——零伤亡工程,进一步全面掌握分析工程中的安全隐患,掌握确保达到安全工程的控制措施。在公司安全负责人的带领下以书面的形式向施工班组安全交底,相关施工及管理人员向上岗工人进行安全交底。

3、技术交底:项目部及时组织项目部成员进行技术交底,使各级人员充分领会设计意图、工程特点、施工方案和应注意的事项、并向参加施工人员层层进行技术交底

4、项目部及时组织项目部成员进行安全及环保交底,告知并识别现场各类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制订各种处理措施、应急措施。熟悉掌握相应安全环保法规、条例及安全操作规程等,提高安全意识、环保意识,使各级人员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避免和减少安全事故。组织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熟悉地质情况,了解设计要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了解场地地下管线铺设情况及周围环境的变化。

1、本工程所需各项施工机具设备根据施工计划及周转性材料等,首先考虑从公司设备管理中心调用,不足部分可采用购买及经营性租赁与投资租赁等形式进行补充。

2、根据施工方案中确定的施工机械、设备的要求和数量以及施工进度的安排,编制施工机具需要量计划,并保证机械设备的落实,确保按期进场。

3、严格落实现场机械管理制度,落实机械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

4、所有机械必须由专职操作手操作和维修,机械操作手必须持证上岗,按规程操作和交接班,严禁非操作人员动用机械。

5、进场机械定期检查、保养和维修并做好记录,杜绝机械带故障施工。

6、保证机械防护设备齐全完好,用电设备漏电保护装置良好有效。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备表

1、根据确定的现场管理机构建立项目管理施工层,并选择高素质的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对本工程的管理。按照劳动力使用计划调配人员,安排劳动力进场,并对准备进场的劳动力进行安全教育;对工程所需的各技术工种进行培训教育,取得有关上岗证、资格证后方许其进场从事相应的工作劳动力及技术工程人员,进场后,定期对其进行劳动安全教育及施工技术总结及教育,以加强工人的劳动安全意识,不断提高施工技术,使工程顺利进展。

2、在劳动力的需求量上,我司将根据各分部分项工程的特点以及工期控制的要求选择高素质的施工班组,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施工程序和施工总进度计划要求,确定各阶段劳动力的需用量。配备足够的劳动力,建立奖罚制度,开展劳动竞赛,作好班组工作、生活等的后勤保障,确保施工任务的顺利完成。

1、根据施工图、预算定额、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定额等文件编制或复核施工预算,以便为施工作业计划编制、施工任务单的下达和限额领料单的签发提供可靠的依据。

2、本工程主要材料有:钢筋、水泥、砂、石、商品混凝土、钢管桩、预应力锚索、钢筋锚杆等。

3、根据施工方案中的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预算中的工料分析,编制工程所需的材料用量计划,作好备料、供料工作和确定仓库、堆场面积及组织运输的依据。

4、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及施工预算所提供的各种配件数量,编制相应的需用量计划。组织配件按计划进场,按施工总平面布置图作好存放和保管工作。

5、根据材料用量计划,做好材料的申请、订货和采购工作,使计划得到落实。

6、由项目经理按施工组织设计中质量保证计划的要求,经公司评价合格的材料、设备供应商中选择合适的供应商,按进度计划的要求进行材料采购及机械租赁。对供应商的评价记录进行保存,对进场的所有原材料、成品及半成品,必有检验其相关质量合格证明,需要复验的材料如钢筋、水泥等还应进行见证取样,保证进入场内的所有材料均为合格产品。

2、将施工区域内所有障碍物进行拆除或进行搬迁、改建、改线;对附近原有建筑物、电杆、塔架等采取有效地防护加固措施,可利用的建筑物应充分利用。

(二)作好排水降水设施

在施工区域内设置临时性或永久性排水沟,将地面水排走或排到低洼处,再设水泵排走;排水沟纵向坡度一般不小于2‰,使场地不积水。

1、根据给定的国家永久性控制坐标和水准点,按建筑物总平面要求,引测到现场。在工程施工区域设置测量控制网,包括控制基线、轴线和水平基准点;本工程测量控制点布置,根据提供的定位基准点,引至建筑物地下室四周轴线边外易于保护的地方,并做好轴线控制的测量和校核。控制网要避开建筑物、构筑物、土方机械操作及运输线路,并有保护标志。

2、测量控制点经复核无误后,应按照施工图纸的内容,在场内进行测量放样,并对放好的测量点做好保护。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拟在本场东侧设置水准控制点一个,在西侧一期结构板上设置水准控制点三个。

3、对场边道路及场内的临时设施做好定位标记,以备观测。

4、在基坑放坡喷锚护坡施工前,要根据施工图纸、进行土方工程的测量定位放线,放出基坑(槽)挖土灰上线、上部边线和底部边线和水准标志。 以利保存,灰线、标高、轴线应进行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基坑开挖和边坡喷锚施工。

(四)修建临时施工道路

2、主要临时施工道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施工总平面图布置及要求施工,尽量结合永久性道路的布置修筑。施工主道路及临时施工道路的布置详见附图八:“基坑支护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本工程基坑南侧及西南侧基坑边为一期已建项目办公区临舍,东侧及东北侧为已开挖一层地下室基坑,本次基坑支护为18~20座范围内的二层地下室位置,基坑底标高(绝对标高)为4.9m~5.1m,基坑顶标高(绝对标高)为9.8m~10.0m,基坑支护高度为4.6m~4.9m。基坑支护采用放坡喷锚、锚杆等组合基坑支护形式,此部分基坑支护由泰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设计,基坑支护情况如下:

3、基坑东侧及东北侧为一层地下室及二层地下室交界部位,现状已开挖至一层地下室基坑底,二层地下室开挖时采用大放坡形式,不作基坑支护。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本工程基坑支护及土方开挖施工分为施工一区及施工二区2个施工段,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按施工图纸的要求进行,整体上将分阶段进行,施工过程中,施工临时道路、施工机械、材料可分散堆放在基坑周边。施工平面布置须视现场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施工现场平面布置见附图一:“基坑支护及土方开挖施工分区平面布置图”。

本工程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工程分施工一区、施工二区2个施工段(详见附图一:基坑支护及土方开挖施工分区平面布置图)。

1、首先进行施工二区的第一次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施工,施工至第一道锚杆下方0.5米处(详见附图四:施工二区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施工剖面示意图)。

2、然后进行施工一区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施工,施工至基坑底标高处(详见附图三:施工一区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施工剖面示意图)。

3、然后再进行施工二区第二次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施工,施工至第二道锚杆下方0.5米处(详见附图四:施工二区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施工剖面示意图)。

4、最后在进行施工二区基坑支护及土方开挖至基坑底(详见附图四:施工二区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施工剖面示意图)。

1、在土方开挖施工前按基坑支护设计图纸要求施工基坑顶排水沟,用来拦截场地地表水,同时又肩负着收集基坑内用水泵排除出来的水的作用。

2、在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在基坑底内侧设置300mm×300mm×300mm砖砌边沟(排水沟),该排水沟纵向坡度1~2%;沿排水边沟每间隔30m左右设置一个临时沉沙井,沉沙井尺寸为100mm×100mm×100mm,用沙袋堆砌;在基坑四角设置集水坑,集水坑尺寸为1000mm×1000mm×1000mm,采用沙袋堆砌,用来及时抽排大基坑内的积水。

3、具体详附图二:基坑排水平面布置图。

1、本工程基坑支护工程进度总控计划为:

基坑支护工程施工进度横道图 (表一)

2、各分项工程施工前,必须编制详细的施工作业进度计划。

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在施工测量方面,拟建立高精度的测量控制网,平面和高程均采用双控网,全面采用Ⅰ级全站仪施测。测量成果计算采用计算机软件绘图后量测与人工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确保计算结果无误。对于标高控制,外控按二级水准测量标准施测,内控按三级水准标准施测。基坑各层的内控点(平面和标高),均增加检测程序,以此保证作为放样依据的控制点的准确性。建立一个统一的施工测量管理系统和有效的检测程序,确保施工测量的质量。

2)高程控制网:业主在施工场地内提供的水准基准点,经复核认可,作为施工场区的首级高程网的起始点,在场地周围设置4个二等水准点。使用博飞AL132水准仪,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进行施测。高程内控点的建立,由已建立的场区高程控制点引测,组成内控三等水准符合或闭合路线,实测平差后,作为标高控制的依据。点位密度根据现场施工需要而定,但至少设两点。点位标志严格按规范设置,并定期检测。

2)第一步:在外控点设站,用直角坐标法检测各轴线位置。使放样点偏差值<2mm,而两个放样点之间的误差可以控制到<3mm。

3)第二步:轴线上各点的位置及其他工程细部,可用经检定过的钢尺量设。

放样完成后,要经过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1)施工场地的首级平面控制桩和首级高程控制桩选择在不会受到损坏的地块进行牢固埋设(分两层埋设),并做好埋设地点志记载。见图6.1~图6.2。

2)在施工场地的各类测量标桩,使用过程中,要用一定做法保护起来,简便方法是砌砖保护和设副桩保护。

图6.1 平面控制点埋设

图6.2 水准控制点埋设

1、开挖用挖掘机开挖,坑底部分土方采用吊机配合出土。采用后退式开挖。

2、土方由自卸汽车运输至临时弃土场。施工场地出入口设置洗车槽,出场地的车辆必须冲洗干净。

3、开挖纵向刷坡,随挖随刷坡,刷坡坡度在基坑允许开挖边坡坡率以内。在每一层之间设置宽度为3~4米的台阶。

4、淤泥质土外运会造成道路污染,如果挖出的是淤泥质土,应先在附近场地堆放待晾晒干水后再外运(进行二次运输)。

5、为确保基坑稳定,开挖至基底,并挖好后,迅速施工结构工程,并在垫层施工完后及时地将钢筋砼底板浇筑完毕。

6、开挖过程中设专人及时绘制地质素描图,当基底土层与设计不符合时,及时通知设计、监理处理。当开挖有文物出现时,立即停止开挖,保护好现场,及时通知监理及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7、开挖面内设截流沟和排水沟,渗水及雨水及时泵抽排走。

8、基坑开挖程序一般是:测量放线→切线分层开挖→排水(降水)→修坡→整平→留足预留土层等。相邻基坑开挖时,应遵循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的施工程序。挖土应自上而下水平分段分层进行,边挖边检查坑底宽度,不够时及时修整,每1m左右修边一次,至设计标高,再统一进行一次修坡清底,检查坑底宽和标高,要求坑底凹凸不超过1.5cm。在已有建筑物侧挖基坑(槽)应间隔分段进行,每段不超过2m,相邻段开挖应待已挖好的槽段基础完成并回填夯实后进行。

9、开挖条形浅基坑(槽)不放坡时,应沿灰线里面切出基槽的轮廓线。对普通软土,可自上而下分层开挖,每层深度为30~60cm,从开挖端向后倒退按踏步型挖掘;对粘土、坚硬粘土和碎石类土,先用镐刨松后,再向前挖掘,每层挖土厚度15~20cm,每层应清底和出土,然后逐步挖掘。

10、地梁、承台坑(槽)放坡按1:1,应先按规定的坡度粗略开挖,再分层按坡度要求做出坡度线,每隔3m左右做一条,以此线为准进行铲坡。挖基坑(槽)或挖较大面积土方时,从地面下挖1m便可开始刷边,挖至距离坑(槽)底0.5m时,应沿坑(槽)边每隔2~3m高差打入小木桩(竹签),并注明标高,同时配备0.5m长的木(竹)标杆苦干根。操作人员用标杆按设计标高找平,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检查槽宽,修理槽边,铲平槽底,清除余土。

11、基坑(槽)开挖应尽量防止对地基土的拢动。当基坑挖好后不能立即进行下道工序时,应预留15~30cm一层土不挖,待下道工序开始再开挖至设计标高。

12、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应在基坑(槽)四侧或两侧随挖土随挖好临时排水沟和集水井(图3),将水位降至坑底以下500cm,以利挖方进行。降水工作应持续到基础(包括地下水位下回填土)施工完成。

13、在基坑(槽)挖土过程中,应随时注意土质变化情况,如基底出现软弱土层、枯井、古墓,应与设计单位共同研究,采取加深、换填或其他加固地基方法处理。遇有文物,应做好保护,妥善处理后再施工。

14、雨期施工时,基坑(槽)应分段开挖,挖好一段浇筑一段垫层,并在基坑(槽)两侧围以土堤或挖排水沟,以防地面雨水注入基坑(槽);同时应经常检查边坡和支护稳定情况,必要时适当放缓边坡坡度或设置支撑,以以上坑壁受水浸泡造成塌方。

15、基坑开挖应严格按规定放坡,操作时应随时注意土壁的变动情况,如发现有裂缝或部分坍塌现象,应及时进行支撑或加大坡度,并注意支撑的稳固和土壁的变化。

1、最后20CM土方宜人工开挖,并应防止坑底土扰动,挖土至基坑底标高24小时内须施工好片石和素混凝土垫层,局部承台进行锚杆施工可在垫层浇筑后处理。同时应抓紧施工承台及基础底板,尽量减少基坑暴露时间,以有效控制围护体变形。

2、测量员要多点控制标高,以保证垫层混凝土的厚度清除余土的过程中要避免造成对天然土体的扰动,严禁大型机械设备在天然地基上操作运行。

3、在垫层施工前要进行承载试验,并请地勘院、设计院、监理验收。

基坑开挖完毕应由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质量监督部门等有关人员共同到现场进行检查、鉴定验槽,核对地质资料,检查地基土与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设计图纸要求是否相符合,有无破坏原状土结构或发生较大的扰动现象。一般用表面检查验槽法,必要时采用钎探检查、或洛阳铲探检查,经检查合格,填写基坑槽验收、隐蔽工程记录,及时办理交接手续。土方开挖工程质量检验标准见下表:

1、挖深度应该严格按照地下室结构施工图进行。

2、基坑周围5.0M范围内堆载不得超过1000kG。

3、严格控制开挖段纵向放坡的坡度,务必使土坡坡度不大于安全坡度,并要时刻注意及时排除流向土坡的水流以防止土体滑坡。

4、加强地面的排水设施管理,并在基坑周边设置挡水墙,避免地面 的水流入基坑,影响基坑稳定。

5、基坑开挖后如发现坑底土质与勘察报告不符,及时向业主、监理及设计单位反映。

6、加强对坑底积水的处理,派专人24小时值班抽水。

7、土方开挖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为防止突发性事故的发生,使本工程地下结构施工顺利进行,将采取以下措施来保证整个基坑和周边环境的安全,特制订以下应急措施:

8、开挖前,应准备一定数量的材料和设备,包括砂袋、松木桩、钢筋、钢管等。

9、开挖过程中如发现坑壁局部位移较大,已超过许可范围时,应暂时中止挖土,采用钢管或钢管索在竖直平面内进行斜撑,同时在基坑外侧卸载,以减少主动土压力,也可打设锚杆进行加固。

10、基坑开挖至设计深度后,应立即抢做垫层,并把片石垫层铺设至紧靠基坑边,如此时发生坑内位移,应立即在坑内侧堆土或抛石,并同时在基坑外侧卸载,待稳定后,可采用打设锚杆进行加固。

1)为了防止雨天后基坑表面积水,在基坑周边设置排水盲沟,在基坑受力情况较好的基坑角部设置集水井。通过水泵将水排入市政排水系统,保持基坑在施工期间的干燥。

12、土方修整及基坑监测:

1)本工程基底标高较多,故在垫层施工前应有大量的土方修整工作。

2)土方修整采用人工修整的方式,为尽量缩短基底土暴露时间,应注意土方修整后垫层的及时跟进,承台砖胎模的及时插入,垫层砼的及时浇捣。

3)在地下室施工期间设立基坑边坡稳定的监测系统,以确保地下室施工期间的安全。

4)监测内容:土体深层侧向位移监测、周围环境的监测、地下水位监测、土钉拉拔试验等。

13、防止深基坑挖土后土体回弹变形过大:

1)深基坑土体开挖后,地基卸载,土体中压力减少,土的弹性效应将使基坑底面产生一定的回弹变形(隆起)。回弹变形量的大小与土的种类、是否浸水、基坑深度、基坑面积、暴露时间及挖土顺序等因素有关。如基坑积水,粘性土因吸水使土的体积增加,不但抗剪强度降低,回弹变形亦增大,所以对于软土地基更应注意土体的回弹变形。回弹变形过大将加大建筑物的后期沉降。

2)由于影响回弹变形的因素比较复杂,回弹变形计算尚难准确。如基坑不积水,暴露时间不太长,可认为土的体积在不变的条件下产生回弹变形,即相当于瞬时弹性变形,可把挖去的土重作为负荷载按分层总和法计算回弹变形。

3)施工中减少基坑回弹变形的有效措施,是设法减少土体中有效应力的变化,减少暴露时间,并防止地基土浸水。因此,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和开挖后,均应保证井点降水正常进行,并在挖至设计标高后,尽快浇筑垫层和底板。必要时,可对基础结构下部土层进行加固。

1)深基础的土方开挖,要根据地质条件(特别是打桩之后)、基础埋深、基坑暴露时间挖土及运土机械、堆土等情况,拟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2)目前挖土机械多用斗容量1m3的反铲挖土机,其实际有效挖土半径约5~6m,而挖土深度为4~6m,习惯上往往一次挖到深度,这样挖土形成的坡度约1:1。由于快速卸荷、挖土与运输机械的振动,如果再于开挖基坑的边缘2~3m范围内堆土,则易于造成边坡失稳。

3)挖土速度快即卸载快,迅速改变了原来土体的平衡状态,降低了土体的抗剪强度,呈流塑状态的软土对水平位移极敏感,易造成滑坡。

4)边坡堆载(堆土、停机械等)给边坡增加附加荷载,如事先未经详细计算,易形成边坡失稳。

15、防止桩位移、倾斜和承重结构的破坏:

1)打桩完毕后基坑开挖,应制订合理的施工顺序和技术措施,防止桩的位移和倾斜。

2)对先打桩后挖土的工程,由于打桩的挤土和动力波的作用,使原处于静平衡状态的地基土遭到破坏。对砂土甚至会形成砂土液化,地下水大量上升到地表面,原来的地基强度遭到破坏。对粘性土由于形成很大的挤压应力,孔隙水压力升高,形成超静孔隙水压力,土的抗剪强度明显降低。如果打桩后紧接着开挖基坑,由于开挖时的应力释放,再加上挖土高差形成一侧卸荷的侧向推力,土体易产生一定的水平位移,使先打设的桩易产生水平位移。软土地区施工,这种事故已屡有发生,值得重视。为此,在群桩基础的桩打设后,宜停留一定时间,并用降水设置预抽地下水,待土中由于打桩积聚的应力有所释放,孔隙水压力有所降低,被扰动的土体重新固结后,再开挖基坑土方。而且土方的开挖宜均匀、分层,尽量减少开挖时的土压力差,以保证桩位正确和边坡稳定。

6.14图 锚杆与喷层混凝土连接大样图

1、锚杆钻机开始施工前必须用枕木垫稳,前后设承动载支撑,操作位铺设机台板,准备就绪后才能开钻。

2、上覆土层采用三翼导向钻具钻进,钻进参数用中等转速,控制进尺速度,保证孔壁成型完好,孔内钻渣及时返出。

3、对于较硬岩层,应采用风动潜孔锤冲击钻进,冲击钻进参数为慢转速大压力,用9m3空气压缩机为动力源。

4、深部岩石采用金刚石高速钻进,钻进参数为高转速中等压力,循环液加入润滑剂并作特别沉渣过滤处理。

6、钻孔终孔后应及时安装锚杆和注浆,以防止坍孔。

8、注浆材料采用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0.45~0.55、水泥浆固结体强度不小于M20。根据工期需要,适当掺入早强减水剂。

10、采用高速搅拌筒,先定量加水,开动搅拌机后逐包加入水泥,搅拌3~5分钟至水泥浆充分均匀后再经滤网放入储浆池使用。

11、注浆管端部绑扎在锚索上,与锚索一起安装入孔内,锚杆和注浆管均要下至孔底。注浆管采用φ36mmPVC管、注浆压力为0.5MP。

12、注浆完成后拔出孔内注浆软管,清洗浆泵及注浆管路。待1~2小时后对孔口补浆,填满孔口浆面至不再下沉为止。

1、喷网施工同土方开挖互相配合,采用流水作业方式施工,互不干扰。

2、施工流程为:坑槽土方开挖→人工修坡→土钉施工→喷射底层砼→编网→焊加强筋→喷射面层砼→养护→下一层坑槽开挖。

3、施工准备:作好现场三通一平工作,由于锚杆施工属基坑内流动作业,开工前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做好线路(水、电)安装和搭设临时设施的工作,施工场地四周应先布置排水沟。

4、锚杆壁面开挖:按照分层开挖要求进行锚杆施工,基坑内的每层土方开挖深度应比该层锚杆的层高深0.3米,严禁超挖。紧靠喷锚施工面0.2m范围内,必须人工开挖修坡。壁面开挖后,应马上投入锚杆施工以及网喷砼的其它工序施工,尽量缩短基坑开挖面土体的露空时间。

5、土钉及渗水管施工:坡面修平后,马上进行土钉打入及埋设PVC渗水管。

6、喷射底层砼:喷砼采用砼喷射机喷射成型,喷射底层砼厚约30~50mm待终凝2小时后,按规定喷水养护及绑扎钢筋网。

8、面层砼喷射:喷砼采用砼喷射机喷射成型,喷射至设计厚度的砼板,待终凝2小时后,按规定喷水养护7天。

施工期间,基坑排水拟采取如下措施:

1、沿基坑顶部外侧设置300×300mm的环状截水沟,排水坡度1%,并在基坑顶部外侧沿沟位置每30米设一个1000×1000×800的集水井,将基坑外的污水和雨水集中引至临时排水沟。

2、沿基坑底部周边设置300mm宽,300mm深的环状排水沟,排水坡度1%,并在基坑底部周边沿沟位置每30米设一个1000×1000×1000的集水井,将基坑内的积水集中抽至基坑顶面的截水沟中。

3、基坑外的截水沟及集水井均砌体砌筑,流水面用M5水泥砂浆抹面,设置1%的排水坡度。基坑内的排水沟和集水井随土方不断下挖而临时设置。

1、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只有对基坑支护结构、基坑周围的土体和相邻的构筑物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才能对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有全面的了解,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反馈,并采取必要的工程应急措施,甚至调整施工工艺或修改设计参数。

2、检验设计所采取的各种假设和参数的正确性,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的施工。

3、确保基坑支护结构和相邻建筑物的安全。

4、积累工程经验,为提高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的整体水平提供依据。

5、将监测数据与预测值相比较以判断前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要求,以确定和优化下一步的施工参数,做到信息化施工。

6、将现场测量结果用于信息化反馈优化设计,使实际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施工快捷的目的。

深基坑工程是一项技术上复杂,不确定因素较多,风险性很大的系统工程。根据该基坑支护及周边环境的特点,在确定监测方法及监测内容时,需考虑以下原则:

1、保证重点:该工程为深基坑,所以基坑支护结构本身是本工程需监测的重点。沿基坑四周在基坑原土位置布置测斜管、在桩顶布置测量点进行位移和变形监测,以保证支护结构整体安全。

2、兼顾环境:由于本工程地下场区地下水主要有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其中孔隙水为区内地下水的主要赋存形式。

3、为了保证周围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正常安全使用,应布置测点进行变形观测。

4、信息化施工:监测资料的及时整理和快速反馈给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非常重要。支护结构本身的变形是否超过报警值,地面沉降是否超过报警值,需要测试结果的及时反馈,以便使施工单位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和顺序,或采取必要措施保证基坑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5、经济合理:对选定监测内容,以保证安全为前提。在能够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适当减少监测内容,减少监测次数以减少监测费用。

本工程基坑监测的项目主要为: 1、支护桩顶水平位移;2、支护桩顶垂直位移;3、支护桩侧向变形;4、基坑周边路面及建筑物水平位移及沉降等。

(四)基坑及周边监测准备工作

根据基坑开挖范围和开挖深度,应对基坑本身及周围环境的位置、沉降等多项内容进行监测。为此,在进场施工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对周围原有的建筑物进行仔细调查、检测和技术鉴定,并做好记录、拍照等工作,为施工过程中监测抢险及可能产生的纠纷提供必要的依据。

2、详细了解周围地下管线的情况,并做好记录。

3、在周边建筑物、路面设置沉降及变形观测点。

(五)变形监测的基准点及观测点布置

1、基准点设置:置于最深2倍范围距离之外的稳固安全地带,用于水平观测时,每边不少于3点,其型式采用300×300×1000mm的现浇混凝土,顶部插入Φ20的钢筋;同时兼做沉降观测工作基点,基准点的位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布置。

3、基坑顶地面水平位移及沉降观测点布置:基坑顶地面的水平位移和沉降观测点沿坑顶上布置,约30米设置一个,共布置7个位移观测点、7个沉降观测点;观测点形式采用200×200×500mm现浇混凝土,顶部插入Φ20短钢筋。根据基本点位置统一刻痕,作为变形观测标志,布置位置参照泰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关于本工程基坑支护设计出图。

(六)监测工期与监测频率

1、所有观测点、测试设备的安装埋设均在基坑开挖前完成,并测试各项目稳定的初始读数,且不应少于两次。

2、基坑支护基坑监测在完成土方回填后结束现场监测工作。

3、基坑支护监测项目挖土及地下室底板结构施工期间每2天观测一次,当测试项目的数据到达警戒值附近或数据波动起伏较大时,则加密观测次数,必要时进行不间断的连续观测。

4、基坑检测在底板完成后每3天观测一次。第三方检测,应包含所有检测项目,在基坑开挖期间开挖侧每2天检测一次,非开挖侧每3天观测一次。变形超过有关标准或检测结构变化速率较大或遇大、暴雨天气应加密观测次数。当有事故征兆时应连续检测。地下室施工期间(底板完成后)每周不少于一次。

(七)观测精度及技术要求

1、根据本工程地质状况和基坑开挖方法,参考《建筑变形测量规程》有关规定,本工程基坑开挖变形观测按二等变形观测的技术要求执行。其中,水平位移观测使用J2级经纬仪。按视准线和小角度法观测;而沉降观测则使用N3水准仪,按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观测技术要求按《建筑变形测量规程》执行。

2、水平误差控制<6.00mm,垂直误差控制<0.5mm

施工前对原场地进行全面调查, 查清有无原始裂缝和异常并作记录, 照相存档。

4、每次观测结果详细记入汇总表并绘制沉降与位移曲线。

1)每次观测前,首先复核基本工作点的稳定性。

2)所用仪器必须经法定检测机构检定合格。观测期间要做到“五固定”,即观测人员、测量器具、观测方法、观测路线和测站固定。

3)观测点埋设稳定后进行首次观测,并在同期观测两次无异常时取其平均值作为变形观测的起始数据。之后随开挖进度和变形速率确定观测时间。

6、边坡位移不得超出30mm,预警值为20mm;变形速率预警值为:(开挖支护过程中)连续每天变形速度大于5mm/d;(开挖至坑底后)连续每天变形速度大于2mm/d。

(八)提交的即时报告和监测报告

1、每次变形观测结束后,应及时检查外业观测记录,符合规定要求进行平差处理。计算出各观测点的本期变形量和累计变形量,将其变形结果及时报至项目总工,以便判断和预测边坡的稳定性和发展趋势,为及早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监控信息。

2、基坑挖土施工开始后,每一周提供基坑开挖一周监测阶段总结报告,具体内容包括一周时间内所有监测项目的发展情况,内力或变形最大值以及最大值位置。监测过程中如测量值大于控制值时,应及时通知建设、监理、设计及施工等单位以便采取应急补救措施。

3、基坑监测结束后提交监测报告,其内容包括工程概况、工程地质条件、遵循的标准文件及技术要求、测试目的与内容、测试仪器及测试方法、资料整理及成果分析、结论及建议等。

4、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则需进行连续监测。每次的监测结果及施工单位的处理意见,必须及时向业主、设计、建立单位如实报告。

1、为确保按质按量完成工程承包合同及施工图纸所规定的全部任务,必须根据国家、省、市的施工规范、规程、规定以及工程项目施工特有的要求,进行全过程的施工质量控制。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始终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加强各方面的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并贯彻执行ISO9000—2000国际质量管理系列标准,建立健全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使每道工序都处于受控状态,以工作质量和工序质量来确保工程产品质量。

2、建立健全施工现场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和工程质量责任制,并将各项管理职责层层分配到每个管理人员、班组直至每个操作工人,层层落实考核,实行奖优罚劣制度,以促进工程质量管理。

3、严格执行“三级技术交底”制度,将设计图纸的主要概况和意图、主要地质条件和主要地质水文条件、主要管线情况、施工方案主要内容和施工工艺重点控制项目、质量目标及其主要保证措施、主要施工注意事项等逐层进行交底,最终使操作工人掌握并能够按章操作。

(一)施工技术的控制措施:

1、施工技术的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决定了施工质量的优劣。发新图纸后,内业技术人员会同施工员现场对图纸进行深化、熟悉、了解,提出施工图纸中的问题、缺点、错误,并在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时予以解决。同时,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对在施工过程中,质量难以控制,或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新的施工工艺才能达到保证质量目的的内容进行摘录,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深入研究,编制相应的作业指导书,从而在技术上对此类问题进行质量上的保证,并在实施过程中予以改进。 2、施工员在熟悉图纸、施工方案或作业指导书的前提下,合理地安排施工工序、劳动力,并向操作人员作好相应的技术交底工作,落实质量保证计划。质量目标计划,特别是对一些施工难点。特殊点,更应落实至班组每一个人,而且应让他们了解交底的施工流程、施工进度、图纸要求、质量控制标准,以便操作人员心里有数,从而保证操作中按要求施工,杜绝质量问题的出现。

(二)施工操作的控制措施: 1、施工操作人员是工程质量的直接责任者,故从施工操作人员自身的素质以及对他们的管理均要有严格的要求,对操作人员加强质量意识的同时,加强管理,以确保操作过程中的质量要求。

2、首先,对每个进入本项目施工的人员,均要求达到一定的技术等级,具有相应的操作技能,并对每个进场的劳动力进行考核,同时,在施工中进行考察,对不合格的施工人员坚决退场,以保证操作者本身具有合格的技术素质。

3、其次,加强对每个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自觉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在质量控制上加强其自觉性。

4、第三、施工管理人员,特别是工长及质检人员,应随时对操作人员所施工的内容。过程进行检查,在现场为他们解决施工难点,进行质量标准的测试,随时指出达不到质量要求及标准的部位,要求操作者整改。

5、最后,在施工中各工序要坚持自检、互检。专业检制度,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做到工前有交底,过程有检查,工后有验收的“一条龙”操作管理方式,以确保工程质量。

(三)施工材料的控制措施: 1、施工材料的质量,尤其是用于结构施工的材料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结构安全,故在各种材料进场时,一定要求供应商随货提供产品的合格证或质保书方能允许用于施工。

2、在材料供应和使用过程中,必须做到“四验”“三把关”。即“验规格、验品种、验数量、验质量”。“材料验收人员把关、技术质量试验人员把关。操作人员把关以保证用于本工程上的各种材料均是合格优质的材料。

1、建立、健全各级各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落实到人。各项经济承包有明确的安全指标和包括奖惩办法在内的保证措施。

2、企业的法人代表与项目经理签订安全生产协议书,明确双方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任、权力和义务以及具体的安全生产考核指标。

3、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协议签订后,项目经理组织监督检查本协议的落实情况,确保安全考核指标的完成。

1、必须建立定期安全检查制度。有时间,有要求,明确重点部位,危险岗位,安全检查有记录。对查出的隐患应及时整改,做到定人、定时间、定措施。

2、公司质安部质安人员,负责检查、监督各项安全生产措施的实情况,指导项目部质安人员开展工作,重点巡查关键工序,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整改措施。项目部设立专职质安员1名,负责日常的安全生产和质量监督,检查施工安全措施情况,监督落实安全保障措施,坚持现场巡视制度,及时发现和制止施工中的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并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确保工程质量。

1)检查的范围是: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及存在隐患、消防设备、灭火器的效力等。

2)检查的方式,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抽查、夜查、专项检查等。发现问题,消除隐患。

1)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要严格按照建设部部颁标准《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执行。

2)建筑施工现场每周要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生产大检查,要作好详细的安全检查记录和考评打分记录,同时要做好日检安全记录,及时掌握现场的安全状况。

3)在各类安全检查过程中,针对现场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要在立即整改的同时,下达重大事故隐患通知书,并限期进行整改。隐患整改单位在接到事故隐患通知书后,在整改期限内及时反馈隐患整改信息。

4)在日常的安全检查工作中,要虚心听取甲方和监理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必要时可以与甲方和监理人员联合组织安全检查工作。

5)要督促整改,对复查时没有按要求整改的要采取必要的处罚措施。

6)搞好争创文明安全工地评比达标工作,由总包项目管理部组织各单位按月、季的安全检查打分情况和根据日常的安全检查情况,进行评比。

1、安全教育工作是整个安全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使全体施工人员增长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进安全工作的全面开展。

1)进场的员工要参加七天脱产的安全学习,经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施工,否则,一律不准上岗。

2)新进作业工人须进行公司、项目部和作业班组的三级教育。工人变换工种须进行新工种的安全技术教育。工人应掌握本工种操作技能,熟悉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认真建立“职工劳动保护记录卡”,及时做好记录。

3)经安全生产教育合格后的员工,项目部的安全管理部门要进行登记造册,建立档案,使安全教育工作处在受控的状态中。

4)定期进行全员的安全教育工作,管理人员每半月要进行一次,工人每周进行一次安全教育,受教育面要达至100%,不留死角,因工作或其它原因不能参加教育的,应及时补课。

5)严格执行班前安全教育制度,除对管理人员、工人进行文字安全技术交底外,班组长还应根据当天作业环境等因素,对本班组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班前安全教育,做到班中检查班后总结。

6)积极利用板报、标语、文艺节目等多种形式宣传安全生产,使员工从中受到健康、有益的安全教育。

3、施工组织设计应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GBT 39618-2020 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运行维护技术规范.pdf,经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

4、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受交底者履行签字手续。

5、特种作业持证上岗,所有施工技术人员及特殊工种工人一律持证上岗。桩工、电工、焊工作业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操作证必须按期复审,不得超期使用,名册齐全。

(一)分析安全难点、安全管理重点有:

1、在本工程基坑施工阶段,边坡的防塌是难点,除要有科学的计算依据,良好的施工质量外,还应派专人进行位移检测,并做出切实可靠的安全程度评估;

2、边坡支护工程中,要时刻注意边坡的稳定性,护坡达到设计强度之前,严禁进行土方开挖。

3、已挖完的基槽, 在雨后要仔细观察土壤情况, 如发现有裂缝、鼓包、滑动等现象,要及时排除险情后方可施工。

4、基坑周边堆放物的管理。

湘2017G105 农村住宅产业化精准扶贫型住宅6、施工机械安全操作。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