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苑3#楼施工组织设计.docx

樱花苑3#楼施工组织设计.docx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docx
资源大小:0.8 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樱花苑3#楼施工组织设计.docx

亚泰樱花苑3#楼施工组织设计

1.1工程地点:本工地位于民丰大街以东,吉林大路以南,安乐路以北,福安街以西。

1.2建设单位:吉林亚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预应力鱼腹式基坑钢支撑技术规程》1.3设计单位:吉林省绿地建筑工程设计事务所

1.4监理单位:吉林省先胜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1.5施工单位:江苏省苏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6建筑规模:地下602.17㎡,地上10341.24㎡,

建筑层数:地下1层,地上17层,

建筑高度:顶层屋顶92m(不包括钢结构)

1.1.7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1.2.1 3#楼地下室为设备用房和消防水箱,一、二层为商铺,

三层以上 为跃式通廊住宅。

1.2.2.1 基础采用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承台与地下室底板结合,地下室部分采用防水混凝土,群房部分采用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承台间地梁连接的形式,

1.2.2.2 3#楼主体结构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一至三层夹层

采用C40混凝土,四层至九层夹层采用C35混凝土,十层以上为

C30混凝土。混凝土梁板———地下室顶板—5.95标高(一层夹

层顶板)部分为C30,二层顶板(10.15标高)为C35,三层至5

层夹层(22.85标高)为C30,25.15以上为C25

1.2.2.3 地下室底板、承台砼 强度等级为C30 S6级抗渗混凝土,地下室外墙、水箱间为C35 S6级抗渗混凝土,地下室部分垫层标号C15。其余裙房部分承台垫层为C10

1.2.2.4 本工程结构较复杂,在施工过程前中将组织各专业人员熟悉图纸,对有疑问的尽早汇总,以便在图纸会审时解决,尽量避免后期施工中麻烦。

1.3.1施工场地狭小,3#西侧紧挨43#楼,之间只有100mm宽伸缩缝,北侧靠近吉林大路,一二层裙房计划于07年7月份交工,相邻的44#楼将会是樱花苑项目售楼处,届时44#楼朝主入口部分将对外开放,工期相对较紧,所以要求:

1.3.1.1合理规划施工场地布局,确定材料加工、堆放场地,合理规划临设和施工道路。

1.3.1.2精确制定周转料具供应、周转计划。

1.3.1.3视工程场地和施工利用的实际情况,合理布置塔吊的位置。(具体见附图现场平面布置)

1.3.1.4科学安排材料、料具的储备量,做到尽量少占用施工场地,又可满足施工要求。

1.4.1.提前与业主、设计沟通,提前了解工程设计意图,做好施工准备。

1.4.2应根据施工经验,有预见性地安排好各项施工准备工作,为每道工序的施工提前创造有利条件。

1.5工期要求紧,须科学、合理地安排好施工,采用合理的施工措施、方法以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

1.6组织好基坑降排水,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1.7抗渗砼 工程量大,抗渗等级要求高,必须合理安排浇筑顺序,保证地下室底板和有抗渗要求的地下室剪力墙一次性连续浇注,采用两个混凝土班组轮流作业,争取不留置施工缝,并控制好施工质量。

2.1.1工期目标:地下部分主体2007年 月 日;地上部分2007年 月 日。

2.1.2质量目标:三市优、扬子杯

2.1.3质量控制点:钢筋 砼、模板工程、外保温工程

2.1.4特殊过程控制:地下室防水混凝土浇筑,控制好计量关,本工程地下室部分及地上C40框柱、剪力墙采用商品混凝土浇筑,

2.1.5安全目标:杜绝重大伤亡事故,千人负伤率3‰以下。

2.1.6文明施工:达到文明施工要求,目标省文明工地。

2.1.7剪力墙全部采用钢模板拼装成整体大模,双排钢管龙骨以保证墙体平整度,

2.2施工总平面布置, 见施工 总平面图

2.3.1按现有现场工作面先从3#楼地下室开始施工,地下室部分完成以后主楼与裙房主体同时施工,主体施工到4层时从一层开始进行填充墙砌筑,填充墙砌筑至4层时开始从一楼开始内装饰工程

2.3.2由于工期紧,在具备条件时形成全面展开、局部流水、立体交叉的施工形式。

定位放线——静压预应力管桩混凝土管桩——井点降水——土方开挖——边坡支护及排水 ——人工清理基槽——基础承台

底板垫层砼——管桩超高部分截桩、处理——地下室承台、底板找平层——地下室防水卷材施工——40mm厚细石混凝土地下室防水卷材保护层——地下室框柱、剪力墙定位放线——地下室承台、底板钢筋绑扎——底板混凝土浇筑——地下室框柱、剪力墙钢筋绑扎——地下室框柱、剪力墙模板安装——地下室框柱、剪力墙混凝土浇筑——地下室框柱、剪力墙模板拆除——裙房部分外墙防水找平层——防水卷材施工——防水保护层——保温板粘贴——裙房部分回填土——夯实——顶板、梁模板安装——裙房承台、地梁挖土——室内结构梁板下炉渣防冻涨层——承台、梁板垫层——地下室顶板及裙房地面钢筋绑扎——地下室顶板、梁混凝土浇筑——外墙防水找平层——SBS卷材施工——保温层——回填土——人工夯实

框柱剪力墙钢筋绑扎——框柱剪力墙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顶板、梁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以此类推至主体封顶

墙体定位放线——拉接筋安装——填充墙砌筑(砌筑预留虎头砖等墙体砌筑完毕后一周后塞)

填充墙砌筑和主体每隔四层同时施工,主体施工至四层主体时可以拆除一层模板开始一层填充墙砌筑,以此类推直至填充墙砌筑完毕。

混凝土剪力墙、柱部分甩浆——混凝土墙柱与填充墙部分钉400mm宽钢丝网——室内找方、墙体冲筋贴饼——墙体抹灰打底—— 一天后墙体抹面

外墙大角挂线——墙体冲筋贴饼——墙体打底——墙体抹面——外保温工程——外墙装饰贴砖、涂料

屋面找平层——隔气层施工——找平层——防水卷材——保温层施工——混凝土保护层——(屋面块瓦施工)

3.1.1做好图纸自审会审工作。

3.1.2准备与本工程有关的规程、图集。

3.1.3做好测量定位、高程控制。

3.1.4配置各种机具、器具、测量仪表等。

3.2.1场地道路畅通,施工用水、电、通讯设施等完善。

3.2.2施工现场周围的围挡完善。

3.2.3施工现场临时设施、办公、生活区用房完成。

3.2.4大型机械设备的购置工作提前完成。施工需要的模板、材料等按照施工进度进场。

3.2.5人员岗位培训工作完成。

主要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本工程场地位于民丰街以东,吉林大路以南, 3#楼地下室占地约602m2 ,开挖深度—4.6m,

工程内容包括:基坑降水、土方挖运(包括废旧基础破碎)

根据本工程勘察报告:场地属于棚户拆迁区,场内原有建筑物大部分拆除,但部分原有建筑物基础在开挖过程中需要破碎,地下水位较高,需要降水井有效工作,

4.2.1土层及参数:

4.2.1.2粘土:灰褐色,可塑,含少量石英岩角砾,层厚0.6m;

4.2.1.3圆砾:黄褐色,稍密,饱和,由石奂岩圆砾、粘性土组成,圆砾占50%左右,直径10~20㎜,层厚0.4~3.2m;

4.2.1.4卵石:稍密,由卵石及粘性土组成,卵石占50~55%,层厚0.3~1.1m;

4.2.2水文地质条件

4.3.1设计依据及条件

4.3.1.1亚泰樱花苑3#楼施工图

4.3.1.2周边管线分布图(总平面图)

4.3.1.3基坑周边 堆载10Kp

4.3.1.4基坑使用周期一个月;

4.3.1.9类似基坑工程经验

4.3.2场地周边场地较小,西侧紧挨43#楼,东侧为小区规划主入口

4.3.3基坑开挖准备

基坑特点:基坑面积大,土方量大,基坑开挖较深,(承台处达—5.3m)施工要求较高,施工逢雨季,所以放坡系数采用一类土的0.75。因此,在保证基坑安全及场地允许的前提下,优先采用放边坡的施工方法;上层土质较差,地下水浅、水量丰富,降水效果是基坑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场地狭小开挖土方需要倒运至 施工场地以外甲方指定地方堆放,等地下室施工完毕以后需要部分无杂质熟土回填。

4.4.1.甲方提供场地规划图、地下室平面设计图(包括±0.00标高)、地下室剖面图、场地内及周边管线分布图及地质报告,以制定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确定基坑开挖范围及深度;

4.4.1.2迁移开挖范围内的电线、树木及场地东侧的原有民房。

4.4.1.3由甲方提供坐标控制点、高程控制点,由有关部门施放红线点,并引至基坑开挖线以外,在基坑影响范围外建立坐标和高程控制点;

4.4.1.4配备施工及用电、用水;

4.4.1.5由甲方办理相关开工手续;

4.4.1.6人员进场、办公、生活准备、施工机械进场调试、材料进场并送检;

4.4.1.7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熟悉现场条件,对施工队进行技术、安全交底;

4.4.2.4施工中应按有关规定及要求对坡顶路面等进行沉降及位移观测。

4.5土方开挖及基坑降水

4.5.1土方开挖总体思路:

4.5.1.1土方开挖根据场地小、土方量大、周期短、地下水位高的特点,必须等降水井有效工作以后一周才能开挖。

4.5.1.2降水为土方开挖控制工序,降水先行、为土方创造条件。

4.5.3坡道位置及处理

4.5.3.1结合出口情况确定设置1条坡道,初步确定在地下室东南角。坡道坡比小于1:8,宽6m;

4.5.3.2地下室基坑大体积土方开挖采用一台大型挖掘机开挖,挖至设计深度后换一台小型号钩机开挖承台,开挖过程中不得扰动已完工的管桩,实际施工时要专人严格监控,承台桩间间距太小的部分全部采用人工开挖,开挖完毕以后请有关勘查部门做小应变,基坑完毕后挖掘机反铲后退出基坑收坡,加大挖掘机最大清土量,在地面收坡。在开挖时优先开挖60T塔吊基础,保证塔吊尽早竖立,用以在地下室人工修整基坑时可以吊运出多余土方。

4.5.4土方开挖准备及组织

4.5.4.1申报动土报告,开挖前应查明施工范围内的地下管线及人防通道并采取措施妥善保护或处理;

4.5.4.2确定卸土场;

4.5.4.3开槽线经甲方、监理确认后方可施工;

4.5.4.4根据施工图纸及现场条件安排施工流水段;

4.5.4.5组织20m3自卸汽车5台,大型挖掘机2台,小型挖掘机一台。

4.5.4.6夜间应保证现场照明(计划采用两盏3.5KW射灯丛基坑对角照射),确保作业安全;

4.5.4.7设现场总指挥1人,安全管理人员1人,其他管理人员6人。

4.5.5.1 基础开挖过程中如遇到较坚固的旧房屋基础需要使用破碎机械的先请甲方和监理确认后破碎。

4.5.6.1开挖基坑土方时按设计要求开挖积水坑及排水沟,安装水泵等抽水系统;

4.5.6.2安排专人监控基坑积水情况,如有积水及时排除,确保基坑不被水泡。

4.5.6.3现场降水必须昼夜连续进行,保证坑底及护坡作业面干燥;

4.5.6.4对基坑周边严格监控,对有渗漏严重的部位应查明原因,及时采取封堵措施;

4.6.1.1雨季施工:基坑开挖施工恰逢雨季,场地相对较低洼,因此,应防止场区周围雨水流入对基坑安全及施工的影响。采取以下措施:

4.6.1.2建立专门工作小组,提高防患意识,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灾情;

4.6.1.3跟踪掌握地区天气变化,尤其可能发生的强降雨过程,防患于未然。

4.6.1.4现场保证24小时有一名值班电工,随时检查水泵工作情况。

五:测量定位、放线:

5.1高程应测从甲方指定的永久水准点引入。

5.2进场后首先对甲方提供施工定位图进行图上复核,以确保设计图纸的正确。其次,与甲方一道对现场的座标点和水准点进行交接验收,发现误差过大时应与甲方或设计院共同商议处理方法,经确认后方可正式定位。

5.3现场建立控制座标控制网和水准点。现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方法见专项测量放线。水准点由永久水准点引入,水准点应采取保护措施,确保水准点不被破坏。

5.4工程定位后要经建设单位和规划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始施工。

5.5根据本工程的平面形状,决定采用矩形控制网控制。按工程定位图,以建筑纵横两个方向为座标轴,按照通长轴线测设控制线,形成现场控制轴线网,建筑物的定位即以控制网轴线为准。

5.6在土方开挖期间,对于标高的测定,采用专人负责,随挖 随测的方法。在接近基底时,应将标高引到基坑内,可在工程桩钢筋上做记号。作为底板施工阶段垫层浇筑、支底板模板的依据。

5.7地下室施工阶段标高测量方法

为了保证建筑全高控制的精度要求,在基础施工中就应注意准确地测设标高。为±0.00以上的标高传递打好基础。

采用水准仪将现场水准点标高引测至地下室基坑内,可在基坑四周的挡土桩上画出整米数的水平线,作为地下室标高测量的依据。标高控制线应根据施工需要画出多处,对于各条标高线,应予校测,误差较大时(>5mm)应予调整。

5.8上部结构标高测法:±0.00以上的标高测法,主要是用钢尺沿结构外部向上竖直测量,在四周共设三处,以便于相互校核。施测要点:

5.8.1 起始标高线用水准仪根据水准点引测,必须保证精度。

5.8.2 由±0.00水平线向上量高差时,所用钢尺应经过检定,量高差时尺身应铅直并用标准拉力,同时要进行尺长和温度改正。

5.8.3 观测时尽量做到前后视线等长。并采用铝合金直尺以硬铅笔划水平线,以确保精度。

5.8.4 当高度超过一尺长时,应精确地定出第二基点,由第二基点向上量测。

5.9裙房部分采用外控法,施测时将经纬仪安置在建筑附近进行竖向投测。

5.9.1测前要对经纬仪的轴线关系进行严格的检校,观测时要精密定平水平度盘水准管,以减少竖轴不铅直的误差。

5.9.2轴线的延长桩点要准确,标志要准确、明显,并妥善保护好。应尽量以首层轴线位置为准,直接向施工层投测,避免逐层上投 造成误差积累。

5.9.3投测时取正倒镜向上投测的平均位置,以抵消经纬仪的视准轴不垂直横轴和横轴不垂直竖轴的误差影响。

5.10 主楼采用天顶准直法传递轴线:

施工方法:使用建设激光经纬仪进行轴线竖向引测,首先选定控制点,将控制点选在1层或2层。经测角、量边核准后,得引测控制点,组成控制网。将新建立的控制网作为施工全过程中竖向控制和施工放样的依据,在以上各层楼面浇筑砼时,在对应于这4个控制点的位置处均预留150×150mm垂线投递孔,并在留孔处四周砌200mm高阻水圈,以阻挡投点时施工用水流洒在仪器上。为减少激光束衍射而产生的误差,利用最有效可靠的测程(30~40m),分段进行投点。

投测时,将仪器置于控制点,调平,让激光束垂直投测到新测楼面留孔处放置的有机玻璃平板(300×300)接受靶上,记下激光束的光斑圆心位置,则可进行所测楼面的放线工作。

5.11 工程沉降观测

5.11.1工程沉降观测是施工中一项重要工作。当浇筑基础垫层时,在垫层上埋设临时观测点。当建筑施工到一层时,再根据设计位置和要求埋设永久性观测点。然后每施工一层、测设一次,直至竣工。沉降观测由专业施工员负责,采取定人员、定仪器、定时间的三定方针。以确保观测结果的准确。

5.11.2工程竣工时,沉降观测提供以下成果:

(1)建筑物平面图:图上标有观测点位置及编号;

(2)下沉量统计表:是根据沉降观测原始记录整理而成的各个观测点的每次下沉量和累积下沉量的统计值;

(3)观测点的下沉量曲线。

6.1.1地下室垫层砼厚100㎜,砼强度等级C15,裙房承台垫层C10。

6.1.2地下室基槽验收合格后,即可在其上进行垫层砼施工,垫层砼的侧模板采用方木,垫层砼的平面尺寸为底板结构尺寸周边增加350㎜(外侧砌240㎜厚砖墙作为模板)。

6.1.3 施工用混凝土采用自搅拌,由于垫层上需要找平做SBS卷材防水,在施工时要控制好标高和平整度。

6.1.4 垫层砼的标高控制,宜采用短钢筋(或小木桩,施工时要拔除)钉控制桩,地下室底板桩距5M×5M。其他部位不超过2M×2M

6.1.5 垫层砼的振捣采用平板式振捣器,砼振捣密实后抹平。

6.1.6 在已浇筑完的砼表面,进行必要的覆盖和洒水养护。

6.1.7 垫层砼施工前应将承台、集水井、污水坑等低于地下室底板垫层砼标高的坑、井位置确定,并开挖形成,提前打好垫层混凝土以利地下室底板垫层砼施工时不受影响。

6.1.8 砼强度未达到0.8Mpa时,人员不得在其上踩踏。

6.2.1 地下室底板强度等级为C30,抗渗等级S6,掺12%UEA抗渗外加剂,掺量按实验室配合比掺加。外加剂要有可靠的计量措施。

6.2.2地下墙砼强度等级及抗渗等级按设计要求(S6)。

6.2.3 所有混凝土投料采用机械电子秤计量、强制式搅拌台搅拌,铲车上料,最大限度减少工人劳动强度。

6.2.4 施工方法了54日

6.2.4.1 底板砼浇筑前,首先应在SBS防水保护层上进行柱、墙位置的定位放线并完成剪力墙及框柱钢筋插筋。

6.2.4.2 在底板钢筋、模板工程检查合格、隐蔽工程报验完成后,即可进行砼浇筑。

6.2.4.3 地下室浇筑时应一次性浇注完毕,不能留施工缝,以免施工缝渗漏。

6.2.4.4砼浇筑的间断时间不得超过初凝时间。

6.2.4.5 砼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上层时应伸入下层50㎜,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现场应配有备用振捣器,以免混凝土无法及时振捣。

6.2.4.7 底板砼浇筑时,应在钢筋网上搭设人行通道和操作平台,不得直接踩踏底板钢筋。吊车吊运混凝土时不得碰撞已经绑扎好的剪力墙、框柱钢筋,吊斗快就位时要慢,防止冲撞。工人放料时不得直接对准剪力墙、框柱钢筋。

6.2.4.8 底板砼浇筑成型后,由于是大体积砼,须对砼用塑料膜实施保湿覆盖和洒水养护。

6.2.4.9 在底板砼施工的同时,应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将高出底板至施工缝处的砼墙浇筑完,并在此标高处按图设置钢板止水带。

6.2.4.11砼浇筑时应按规定留置同条件和标养试块。试块制作应按照批量和台班。

6.2.4.12 底板砼浇筑时确保垫层上没有明水和杂物。

6.3.1墙体砼强度等级地下室剪力墙为S6的抗渗C35混凝土,一层至三层夹层采用C40混凝土,四层至九层夹层采用C35混凝土,十层以上采用C30混凝土,混凝土强度普遍较高。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计量和养护工作,并派责任心强的人专门负责。

6.3.2 砼的浇筑采用强制搅拌台搅拌,63T塔吊运输,人工布料、机械振捣的方式施工。

6.3.3 剪力墙墙体砼的浇筑应循环施工,每层的浇筑高度在500㎜左右。

6.3.4 墙体砼浇筑循环的时间应严格控制,不得任意留置施工缝,应连续施工到方案确定的施工缝位置。

6.3.5水平施工缝:第一道,按设计要求在地下室底板以上300mm处留置,并焊接止水钢板。

6.4.2柱砼浇筑前,先填30—50㎜厚与砼同强度等级的砂浆。

6.4.3柱砼浇筑时应分层,每次的浇筑高度应根据振捣棒形式而定,50振捣棒一般控制每层高度为400㎜左右。

6.4.4柱子砼浇筑时,要有专人看护模板,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6.4.5柱子砼的水平施工缝位于基础大脚顶面和每层梁底。

6.4.6梁、柱砼强度等级不同时应先浇筑柱节点处高强度等级砼,再浇筑梁砼。不允许低强度等级的砼进入柱高强度砼内。

6.5.1梁、板的浇注顺序为:从一侧边梁开始向内浇筑。板的浇注宽度每次1m,梁为梁宽。梁帮及梁底部位要用Ø30或Ø50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密实,振捣时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梁、柱节点钢筋较密时要用小直径振捣棒,并加密棒点。浇注板的砼时虚铺厚度要略大于板厚,振捣完毕后刮平,用木抹子抹平,并拉线检查板平整度和平面标高,严格控制平整度。高度大于1000㎜的梁,每次砼的浇筑高度控制在600㎜。

6.5.2砼浇筑后要覆盖塑料膜和洒水对砼进行保湿养护。

6.5.3砼浇筑过程中设专人看护模板及支撑体系,发现异常,立即处理。同时钢筋也要专业钢筋工看护,防止保护层漏垫及副弯矩筋被踩踏,一旦发现立即采取措施纠正钢筋位置。

7.1.1垫层的侧模板采用方木

7.2.1底板为300㎜和400㎜两种厚度钢筋砼构造底板。

7.2.2底板外侧先施工地梁的砖模,施工完毕以后再砖模上抹1:2水砂浆,做压光处理,一边防水施工。

7.3.1 墙模板采用钢模板拼装整体大模。

7.3.2 模板采用Φ48×3.5㎜钢管做支撑体系及卡夹模板体系。

7.3.3 安装方法:

验线 → 焊档 → 组装钢模板 → 加Φ12对拉螺栓,地下室有防水要求的部位对拉螺栓中间焊40×40×2㎜止水板,两头焊档→备竖管——送横双排管加固→剪力墙上口挂线找直→全面检查 自检后报验

7.3.3.1 整体定性模板要拼装密实,不得缝隙过大,以免漏浆。

7.3.3.2 因剪力墙底部砼侧压力最大,因此在底部1米以内做拉杆及龙骨加密处理。

7.3.3.3 为了确保剪力墙在砼施工时不胀模、不出冷缝,要求分层浇注。浇注高度每层不大于600mm。

7.3.3.4 墙体采用Φ12对拉止水螺栓,Φ 12对拉止水螺栓水平布置间距400㎜,竖向布置间距为600㎜,对拉螺栓止水片采用2㎜厚40×40钢板,对拉螺栓长度地下一层为950㎜,地下二层为1000㎜。 内墙对拉螺栓长度按墙体厚度增加300㎜,无防水要求内墙不设止水片。

7.3.3.5 墙体在其上、中、下部各增设一排Φ48×3.5㎜钢管斜支撑,间距600㎜,上下排交错布置,斜支撑将力传到预埋在底板上的锚筋上。

7.3.3.6墙体的水平支撑体系与斜支撑体系应可靠,确保模板的刚度及稳定性。

7.4.1柱模板采用钢模板及角钢卡具,每道间距不大于300㎜。

7.4.2柱模板安装后,要检查底部模板原砼面缝隙要使之严密。对缝隙较大的要采取用低标号砂浆从模板外侧封堵,事后凿除

7.4.3柱模板安装后要用钢管加固,确保柱垂直度和稳定性。

7.5.1梁模板采用木板,加腋梁的局部采用木模板。

当梁高大于700㎜小于1000㎜时,中间设一道ф12对拉螺栓,间距600㎜,梁高大于1200㎜,小于1800㎜中间设二道ф12对拉螺栓,间距600㎜。梁高小于2650㎜,设三道ф12对拉螺栓,间距600㎜。

梁底无论采用钢模还是木模,顺梁方向通长设置水平钢管,同梁下节点立杆排数。即:梁下节点为双立杆,水平杆为二根;梁下节点三立杆,水平杆为三根,以此类推。垂直于水平杆上设的小横杆,间距300㎜。小横杆上铺设钢模梁底或木模梁底。

7.5.2板模板:

板模板采用木模。木模采用18㎜厚多层板或14㎜厚竹胶板。板下木方采用60×90落叶松。立放,间距根据混凝土楼板厚度确定。h≤180㎜,方木间距300㎜,混凝土板厚h ≥300㎜,方木间距200㎜。木模板接缝采用胶带条封闭,保证混凝土不跑浆。

7.5.3 梁、板的模板安装方法:

7.5.3.1梁高超过700mm时梁中设对拉螺栓,间距600mm。

7.5.3.2 复核标高及轴线位置 → 安装垂直支撑钢管及异型顶丝→拼装梁底 → 上梁底,按设计要求1/500起拱→安装梁帮→ 检查井字梁对角线尺寸 → 调整加固 →钢模板安装桁架,木模板安装木方 → 桁架底部增设钢管支撑,与脚手架及支撑系统连接 → 桁架上好后挂线找平固定 →铺设模板调平 → 挂对角线调整 → 绑钢筋 → 检查梁、板底部有否松动或U型卡子脱落补齐→自检合格后报验。

7.5.3.4梁帮两头中间部位分别设二根钢管做斜向支撑,避免梁在浇注过程中出现扭曲现象。

7.5.5.5如使用桁架,桁架接头处不少于3根Ф10螺栓连接,同时必须保证桁架接头处增设垂直支撑管一道,保证桁架在荷载增加时不扭曲变形或下沉。

7.5.5.6 梁板连接时,U型卡子的安装数不得少于每块模板安装数的80%,做到充分连接,以免变形。

7.6.模板支撑体系

7.6.1支撑体系立杆布置

立杆布置是根据主、次梁断面尺寸及板厚决定的。同时,底层的布置,要考虑上层传来荷载。如上层荷载比本层荷载大,其支撑体系按上层荷载计算,支设。

7.6.2立杆布置的原则:

7.6.2.2板 板立杆支设要与梁统筹考虑。当楼盖为主、次梁结构,板厚在120至180㎜,梁立杆间距小于900。板下可采用桁架支撑体系,桁架间距600,桁架中间加一根立杆,用螺旋大头顶顶牢。

7.6.2.3支撑体系横杆步距对于板厚大于200㎜、梁高大于900㎜的水平杆,步距不大于1300㎜。梁高小于900㎜,板厚小于180㎜的水平杆,步距小于1500㎜。横杆必须纵横拉结.

7.6.2.4支撑体系必须设扫地杆,地下室底板上扫地杆距底板顶450㎜,楼层扫地杆距板顶200㎜。

7.6.2.4垂直支撑:每隔4排立杆设一道垂直剪刀撑。纵、横两向均设。

7.6.2.5水平剪刀撑:每隔4排立杆,从上到下,每两步架设一道纵、横向水平剪力撑。

7.6.2.6梁、板下直接传力节点必须设双卡扣。

7.6.2.7立杆纵、横间距按平面图布置。距底板450㎜高度设扫地杆。横杆步距不大于1300㎜。

7.6.2.8梁底节点采用螺旋顶子和卡扣两种支撑,卡扣必须双卡扣。

7.6.2.9垂直支撑,每隔4排立杆设一道垂直剪刀撑、纵、横两向均设。

7.6.2.10水平剪刀撑:每隔4排立杆,从上到下,每两步架设—道纵、横向水平剪刀撑。

7.6.2.11梁、板下支撑杆,每步架处,必须有纵、横两个方向的水平拉结。

7.6.2.12 本工程主体为越层通廊式住宅,越层部分采用满堂红式脚手架支撑模板,砌筑及装饰抹灰工程脚手架也需要按照满堂红式脚手架搭设。

8.1 原材料采购供应

钢筋选用国家大中型钢厂的热轧、低碳Ⅰ、Ⅱ级钢筋,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有关规定。

8.2 配筋及相关要求

8.2.1 底地下室板受力钢筋及外墙迎水面的钢筋保护层厚度为40㎜,底板用80×80×40㎜砂浆垫块,地下室外墙、内墙分别按设计要求的钢筋保护层厚度用50和15的砂浆垫块。

8.2.2 墙、柱的钢筋锚固长度按设计要求。

8.3 技术保证措施

8.3.1 每次进场钢筋必须有产品质量证明书,并按照取样标准及时会同监理取样复试,复试合格后才允许下料使用,对复试不合格的钢材坚决退场。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8.3.2 进场钢筋外观表面必须清洁无损伤,不得带有颗粒状或片状铁锈、裂纹、结疤、折叠、油渍等。

8.3.3 成型钢筋形状、尺寸准确,平面上没有翘曲不平,弯曲点 处不得有裂纹和回弯现象。

8.3.4 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的净尺寸±10㎜;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20㎜;弯起点高度±5㎜;箍筋内径尺寸±5㎜。

8.3.5 现场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按设计文件及有关规范执行,严格执行GB50204—2002标准。

8.4 质量管理与措施

8.4.1 钢筋堆放必须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且必须进行标识;同时由于施工场地狭小,应尽可能根据实际进度计划提出合理的进场计划,尽量做到进场钢筋及时绑扎安装,减少现场堆放量。

8.4.2 直接插入底板内的墙、柱插筋两侧紧贴墙、柱体立筋各增加一道与底板筋相同的附加筋,(墙体通长)纵横两方向相遇时附加筋在同一平面焊接,在此部位墙、柱定位筋与附加筋焊接。

8.4.3 无特殊情况不得代换钢筋,如需代换钢筋必须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和监理工程师认可,并符合相关规范规定。

8.4.4 底板钢筋网片绑扎完成后,首先进行自检,确保钢筋排放无误、无偏差、端头符合要求后方可向监理工程师报验,并进行下道工序。

8.5地下室底板钢筋绑扎

8.5.1在底板防水保护层上放轴线,并标出底板钢筋以及墙、柱插筋位置线,同时应标出底板部位的坑、井位置控制线。

8.5.2底板钢筋的接头采用绑扎接头。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为42d,上层钢筋的接头位置在轴线位置,下层钢筋接头在跨中范围内(考虑地下室底板受力与常规相反)

8.5.3 所有钢筋交错点均需绑扎,且必须牢固。

8.5.4 底板上下层钢筋间设置马凳,马凳钢筋直径与底板上下层钢筋直径相同,按照梅花状布置,但个设置间距不超过1m2。

8.5.5 底板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采用砂浆垫块,垫块的几何尺寸为 80×80×40㎜,按每0.8m2梅花型摆放,墙体采用砂浆垫块,浇注时预埋绑线,按每0.8m2设置。保证保护层尺寸。

8.5.6 底板钢筋施工时,应同时将墙、柱插筋按设计和规范要求的位置和锚固长度施工完成。

8.6.1 墙体钢筋水平筋接头采用绑扎接头,竖直筋接头直径小于16的采用在上层现浇板上500处串开50%搭接,直径(d≥14)的钢筋全部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截面串开50%)。迎水面钢筋绑扎铁丝,严禁铁丝绑扎头朝外。

8.6.2 钢筋保护层控制用与钢筋主筋直径和保护层厚度相符的砂浆垫块。

8.6.3 在竖向钢筋上画出水平筋间距线,水平筋与竖筋应垂直。

8.6.4 外墙钢筋绑扎施工时内、外两侧分别搭设单、双排钢管(ø48x3.5mm)脚手架,上铺跳板做施工平台。不允许直接坐在箍筋上或将脚手架架设在箍筋或剪力墙水平筋上。

8.7.1柱主筋接头按照图纸设计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

8.7.2钢筋保护层控制用设计及规范保护层厚度相符的砂浆垫块。

8.7.3柱下部与基础顶部大脚的钢筋箍应按照控制线焊挡,确保柱钢筋的正确位置;在梁与柱交接处柱箍筋应焊成钢筋笼与梁筋一同放入模板内。

8.8.1梁钢筋接头采用电弧焊和绑扎搭接二种形式。框架梁的受力钢筋(d≥22)接头应采用单面搭接焊焊接接头或机械接头。

8.8.2 楼板钢筋一般为通长布置,(底板接头在梁中)特殊部位接头采用绑扎搭接。

8.8.3 保护层厚度控制采用砂浆(理石)垫块。

8.8.4 梁、柱交接处柱子箍筋应焊成钢筋笼子同梁筋一同下入模板内。

8.8.5 每个流水段的梁钢筋在模板上成活后一同下入模板内。

质量管理目标:加强管理,严格施工、精心操作,加强对每道工序的质量控制工作,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提高工程质量,确保整体工程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9.1建立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工程质量小组。项目经理任组长,项目副经理、技术负责人任副组长,由技术、质量、材料等人员为成员,组织质量管理工作,处理重大工程质量事故。项目配置专职质检员,组织班组自检,开展全面的质量管理工作,全面按质量保证体系运作;

9.2建立正常的质检制度和图纸会审、技术交底制度。所有施工管理人员要熟悉图纸,审查图纸,在施工前进行图纸会审,了解设计意图,消除设计错误;施工前进行技术交底,内容包括图纸交底、施工组织设计交底、设计变更、会审交底和各工种的技术交底;

9.3坚持三检制度和执行隐蔽工程检查制度。班组自检、互检和交接检与专职检查相结合,充分尊重质检员的意见;凡隐蔽工程施工时必须进行验收合格签字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9.4现场成立质量管理小组,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范、规程和设计要求施工,全面质量管理。钻孔成桩、钢筋加工等严格把关,明确责任分工;

9.5工程施工中的每一道工序,均执行质量交底和技术交底制度,并做好记录;

9.5及时、准确、详细做好施工原始记录,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9.6原材料按施工规范要求进行复检,所有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证。不合格材料坚决不允许进场和使用;

9.6做好水泥浆试块、混凝土试块、钢筋、接头等试样的试验检验工作;

9.7认真、及时地做好各工序的施工记录和日志,并及时汇总;

9.8按照监督上道工序,保证本道工序,服务下道工序的要求,建立严格的质量检验系统,实施工序跟踪检查,切实做到在施的每一项工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9.10贯彻质量责任制,与施工管理人员、施工作业人员签定质量奖罚制度。

10.1 地下室底板工程

10.1.1工程概况及现状:

本工程为地下一层,地下建筑面积约602㎡,钢筋砼框架剪力墙结构,基坑挖深近4米。地下室底板和外墙设计使用SBS卷材防水

10.1.2本工程防水施工:SBS防水

为了配合底板防水的施工应先对砼垫层表面进行清理,清除垫层砼上面的渣石、泥土、杂物等;用清水冲洗干净垫层砼表面的泥浆、污物等,在垫层上找20厚1:2.5厚水泥砂浆找平层,施工时找平层应干燥无明水。在砼垫层上放线并砌筑400mm高,240mm厚的砖保护墙,砖保护墙内侧抹20mm厚1:2.5水泥砂浆找平层。所有阴阳角部分先铺设一层4mm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作为加强层,加强层顶部高出砖保护墙250mm,下部伸入底板的长度不小于250mm,然后再施工一层4mm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卷材顶部高出砖保护墙250mm,, 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特殊施工做法:可采用空铺、花粘、条铺等工法,以最大可能满足结构变形要求。在防水卷材上设50mm厚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10.1.3 质量保证措施:

积极配合主体施工,具体措施是:随主体工程进度施工,不因防水施工而影响主体施工进度,保证材料与施工质量,并做好成果保护。

10.1.3.1进入施工现场做到水、电双通。施工工具设备齐全,安全措施必备,施工做到防水工程项目技术人员严格遵守国家标准、规范进行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10.1.3.2对所用材料自检合格,以保证所用防水材料标准及设计要求,确保防水工程项目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10.1.3.3加强施工管理,精心施工,安排专人监督检查施工质量。施工完毕后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通知质量部和监理检查,做好工序交接程序。

10.1.3.4对施工完的防水层注意保护,一旦发现损坏,及时通知施工人员进行修补。

10.1.3.5立面墙施工时应注意对卷材底板预留部分的保护,如加盖覆盖物及派专人看管等积极有效的保护措施。

10.2地下室外墙防水工程

10.2.1工程描述

本工程地下室外墙高4.25m,地下室外墙防水设计二道防水:砼自防水、SBS改性沥青卷材防水。SBS改性沥青卷材防水层外贴50mm厚苯板保护层。

10.2.2主要施工措施

10.2.2.1基层处理:去掉外墙上的对拉螺栓,对剩余螺栓头做防锈处理,并用20厚1:2.5水泥砂浆抹平。

10.2.2.2 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施工: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选用4mm厚聚酯胎卷材,施工采用热熔搭接粘贴法。

10.2.3 脚手架,外墙防水施工搭设双排钢管落地外脚手架,每步架铺单块跳板,沿墙通长铺设。

10.2.4质量保证措施

10.2.4.1 进场原材料必须会同监理取样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以保证所用防水材料标准及设计要求,确保防水工程项目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10.2.4.2施工工具设备齐全,安全措施必备,施工做到防水工程项目技术人员严格遵守国家标准、规范进行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10.2.4.3加强施工管理,精心施工,安排专人监督检查施工质量。施工完毕后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通知质量部和监理检查,作好工序交接程序。

10.2.4.4对施工完的防水层注意保护,一旦发现损坏,及时通知施工人员进行修补。

11.1外墙与基坑边坡间土方回填

11.1.1施工准备

·外墙防水工程完成并通过验收。

·完善地下降水井点系统。

·改造和完善地面外排水系统。

·回填土方来源为外运土。

·回填土采用自卸汽车及装载机辅助作业。

·土方回填逐步从基底回填夯实至原自然地面标高处。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采用翻斗车倒运至场内,人工平整300mm厚每层,逐步夯实的方法施工,每层夯实不少于三遍,翻斗车卸土时不允许直接向基坑内倾倒,人工回填时注意保护地下室剪力墙外侧的防水,一旦发现有破坏的立即组织专业防水施工人员修补,修补合格后才能继续回填,室内回填时要注意夯实地沟侧墙外皮时不能将地沟侧墙挤压变形,必要时采取零时支撑的方法施工。

11.3质量控制及注意事项

·土方回填的表面平整度为±50mm。

·土方回填时注意回填土的含水率,防止含水率超标发生夯实橡皮土的现象,

·土方回填作业时应确保建筑物、机械及施工人员的安全。

12.1 塔吊布置方案

12.1.2 施工现场采用一台QTZ63型塔吊服务于主塔楼,并满足裙44#48#楼施工需要,考虑塔吊位置与主楼西南侧,故塔吊基础紧靠3#楼地下室基坑,塔吊基础底标高与地下室底板底标高应相同,(防止基坑开挖后下沉)塔吊提升后与3#主楼主体附着设置。

12.1.3塔吊安装步骤

12.1.3.1塔机固定使用时起升最大自由高度为40米,底座、6节基础节、9节标准节,上、下支座部分。先将底座用螺栓固定于混凝土基础预埋件上,底座上表面的水平度小于或等于被侧距离的1/1000,然后将两节基础节与底座联结好(注意使塔身有踏步的一面垂直于建筑物);

12.1.3.2把液压系统固定在外套架上,将外套架套入联结好的标准节外(注意:应使套架上有油缸的一侧对准标准节上有踏步的一侧),并使套架上的卡爪搁在基础节最下一个踏步上;

12.1.3.4 在地上将下支座、回转支承、上转台、司机室、回转机构组装好,整体起吊,用12个M30高强度螺栓安装在安装好的基础节上,并将外套架与下支座用4个销轴连接,调整套架上导轮与基础节间的间隙,使各边间隙在1~2mm间。安装前在螺栓螺纹部分与螺母处要涂抹润滑脂,螺栓在圆周方向分多次拧紧,以保证螺栓在最后一次拧紧时的预紧力矩基本一致。

注意:回转支承与下支座、上转台的连接螺栓一定要拧紧,螺栓的预紧力矩不小于180Kg/m

回转支承装配前需要加注2#润滑脂,以后每工作100小时加注一次。

12.1.3.5 在地面将塔顶准备好,装好两根臂架拉杆、平衡臂拉杆,穿好相应的销轴并用葫芦销背死。将塔顶用吊车吊起,缓缓地置于上支座的上方,对准塔顶下端四个耳板孔与上支座相应的耳板,并注意塔顶的前后方向和臂架方向的一致性,然后用四个联结销轴接好并锁上开口销;

12.1.3.6在地面拼装好平衡臂,装好栏杆,并将卷扬机构、配电箱、平衡臂拉杆等安装在平衡臂上,接好电源,慢速开动卷扬机将起升钢丝绳卷排进起吊车这时不要向下落钩,应使平衡臂后侧微微向上抬起,装上平衡臂拉杆;

注意:向起升卷筒起升钢丝绳之前,一定要将钢丝绳的扭劲放开,以免将来接高后钢丝绳缠绕,影响塔机工作,降低钢丝绳使用寿命。

12.1.3.7 慢慢向下落钩,摘掉吊车吊钩;

12.1.3.8用吊车吊起一块配重,置于平衡臂后端最外侧并保证要配重落实在平衡臂上,不得出现配重倾斜或虚放的情况;

12.1.3.9按照要求将臂架各节臂安装组合好,穿好销轴并用开口销背死。臂架第三节和第四节连接好后,装上变幅小车并固定在吊臂根部,把吊臂搁置在1m高左右的支架上,使小车离地;装上变幅机构。所有销轴都装上葫芦销或开口销并且开口销必须充分张开。

按照要求穿绕变幅钢丝绳。

a、先将小车靠在最根部,将钢丝绳的一端穿过防断绳保护装置固定在紧绳轮上,另一端绕过臂架前滑轮和两个臂架中滑轮卷进变幅机构的卷筒上,注意要下出绳,留三圈安全圈,用压板固定牢固;

b、接通电源,将小车开到臂架最前端,将另一根钢丝绳的一端穿过防断绳保护装置固定在绳轮上,另一端绕过臂架根部滑轮卷进变幅机构卷筒上,注意要下出绳,留三圈安全圈,用压板固定牢固;

c、给变幅机构接通临时电源,试运行检查小车有无卡阻现象;

d、按照幅度限位要求,在地面调整好限位器。

组合吊臂拉杆,用销轴连接好后搁置在吊臂上弦杆上,并用旧铁丝绑紧。检查吊臂上的电路是否完善。

用吊车将臂架总成水平的缓缓吊起,将臂架根铰点对准上转台相应耳板,穿好销轴并锁死,向上微提吊钩,使臂架向上仰起3°~ 4°,操作人员将事先安装在臂架上的拉杆用力慢慢托起,待拉杆轴孔对准塔顶联结耳板轴孔时将销轴穿好并锁死。这时慢慢向下落钩并摘下吊钩;

12.1.3.10用吊车将其余四块配重平稳的安放在平衡臂上;

12.1.3.11按要求穿好起升钢丝绳及吊钩滑轮,绳头一端固定在臂端;

12.1.2.12将小车退至臂架最根部,转动小车上的紧绳螺母,把小车变幅绳尽力拉紧。

12.1.2.13 顶升加节。塔身标准节有两种规格,在安装标准节时应按基础节、标准节的顺序依次从下往上安装。固定独立使用时,从下往上依次是6接基础节,5节标准节。注意:安装时严禁次序混乱。

将起重臂旋转至引入塔身标准节的方向(起重臂位于外套架上引入梁的正上方)。

放松电缆长度略大于总的爬升高度。

在确保各机构调试完毕可投入工作后,可进入顶升加节阶段。具体过程如下:

a、先用小车将一节标准节送挂在套架牵引机构上,再在臂架距回转中心18米附近吊一节,不要离地太高;

b、打开套架下转台四根短立柱与塔身标准节之间的联结螺栓,给液压站接通电源;

c、将顶升横梁的挂板挂在塔身的踏板上,开动液压系统DB62/T 4139-2020标准下载,使塔机上部重量重心在油缸顶升横梁上(实际操作时,观察爬升架导轮与塔身主弦间的间隙,当16个导轮均脱开时,即为理想位置),此时继续开动液压系统使活塞杆全部伸出后,稍缩活塞杆,使套架上的爬爪挂在塔身的踏板上,接着油缸全部缩回,重新使顶升横梁挂在塔身标准节的踏步上,全部伸出油缸,此时塔身上方正好能有装入一个标准节的空间,利用引进滚轮在外伸框架上滚动,把标准节引至塔身的正上方,对准标准节的螺栓连接孔,缩回油缸至上下标准节接触时,用4个M42高强度螺栓将上下塔身节连接牢固(拧紧螺栓一般应用力矩扳手,预紧力矩2881N.M)卸下引进滚轮,调整油缸的伸缩长度,将下支座与塔身连接面上对角线的两个螺栓拧紧。

d、开动小车,将第二个要加的标准节吊起放在引入框架上,按前述方法,加入第二节后,将下支座与塔身之间的四个螺栓拧紧。至此,塔机安装完毕,调整好安全装置(调整方法见后)后,就可进入状态了,若还要加节,按上述方法进行即可,但必须在此顶升结束之后。

引入标准节后,必须注意:

1、升横梁的挂板挂在塔身的塔板上,至油缸中的活塞杆全部伸出后,套架上的爬爪搁在踏板上这段过程中,必须认真观察套架相对顶升横梁和塔身的运动情况,有异常情况立即停止顶升。

2、吊标准节时,严禁吊在塔身接头平面内的对角线撑杆上,起吊钢丝绳尽量短些,以便吊钩吊起标准节放在引入框架上。

3、准备加节拆除下支座和塔身之间的四个高强度螺栓开始,到加完最后一个要加的标准节,连接好塔身和下支座之间的四个螺栓结束,这个过程中严禁起重臂进行回转。

4、升节时必须调整高度限位器不起作用DB11/ 1612-2019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以便使吊钩能顶住小车架的底部(标准节充分提高)。

6、若要连续加几节标准节,则每加完一节后,用塔身自身起吊下一标准节前,塔身标准节和下支座之间至少要拧紧对角线的两个高强度螺栓

7、所加标准节的踏板必须与已有的塔身节上的踏板对准。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