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大道顶管专项施工方案(已论证).docx

南湖大道顶管专项施工方案(已论证).docx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docx
资源大小:4 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南湖大道顶管专项施工方案(已论证).docx

(珞狮南路~民族大道)工程

编 制:

审 核:

审 批:

GB/T 39179-2020标准下载中交二航局南湖大道(珞狮南路~民族大道)工程

1.2 主要施工内容 1

1.2.1 施工部位及施工内容 1

1.2.2 主要工程量 2

1.2.3 管材规格及连接方式 3

1.2.4 沉井结构示意图 4

1.3.1 地质条件 5

1.3.2 气候条件 5

1.3.3 水文条件 5

第三章 施工总体布置 8

3.1 施工组织机构 8

3.2 临时用电安排 8

3.3 临时用水安排 8

3.4.1 施工阶段划分 9

3.4.2 地下管线及周边环境排查 10

3.4.3 施工技术准备 10

3.4.4 劳动组织准备 10

3.4.5 施工物资准备 11

3.4.6 施工现场准备 11

3.4.7 交通导改准备 12

3.5 工程重难点及保障措施 13

3.6 工期计划 13

3.6.1 顶管施工总工期计划 13

3.6.2 分项工期计划 14

3.7 资源配置 14

3.7.1 机械设备 14

3.7.2 材料计划 15

第四章 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16

4.1 施工工艺流程 16

4.2 施工方法 16

4.2.1 测量放样及施工过程控制方法 16

4.2.2 沉井施工测量控制方法 17

4.2.3 基坑开挖 18

4.2.4 沉井刃脚垫层及垫梁施工 18

4.2.5 第一节沉井制作 19

4.2.6 沉井下沉及封底 23

4.2.7 顶管接收坑施工 26

4.2.8 设备选型及组装 31

4.2.9 顶管施工 33

4.2.10 顶管出洞及设备移除 37

4.2.11 盖板预制及安装 37

4.2.12 道路恢复 38

4.3 施工风险及解决方案 39

4.3.1 管道产生扭转原因 39

4.3.2 管道失稳 40

4.3.3 顶进中遇障碍物情况处理 41

第五章 危险源的辨识及安全保障措施 42

5.1 风险源辨识 42

5.2 顶管施工主要危险源分析 44

5.3 顶管、沉井施工安全保障措施 44

5.3.1 吊装安全技术保障措施 44

5.3.2 千斤顶使用安全保障措施 44

5.3.3 基坑防塌陷措施 45

5.3.4 通风保障措施 45

5.3.5 沉井防突沉倾斜措施 45

5.3.6 施工过程人员保障措施 46

5.3.7 夜间施工保障措施 47

5.3.8 雨期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47

第六章 施工管理及作业人员配置和分工人员配置 48

第七章 质量保证措施 49

7.1 质量控制要点 49

7.2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49

7.2.1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图 49

7.2.2 技术控制 50

7.2.3 试验控制 51

7.2.4 测量控制 51

7.2.5 外观质量控制 51

7.3 施工质量标准 51

7.3.1 钢筋加工及安装标准 52

7.3.2 模板制作及安装标准 52

7.3.3 顶管施工检查验收 53

第八章 应急预案 54

8.1 应急预案的方针与原则 54

8.2 应急预案工作流程图 54

8.3 应急预案措施 54

8.3.1 防止路面沉降、塌陷 54

8.3.2 防止地下管线破坏 55

8.3.3 防止交通事故 55

8.3.4 其他伤害措施 55

8.4 组织体系与职责 56

8.4.1 应急组织体系 56

8.5 事故应急处置与善后小组 57

8.6 预防与预警 58

8.6.1 危险源控制 59

8.6.2 危险源监控 59

8.6.3 预警行动 59

8.6.4 信息报告与处置 60

8.7 应急响应 60

8.7.1 响应分级 60

8.7.2 响应程序 61

8.9 应急结束 62

南湖大道(珞狮南路~民族大道)路段位于武汉市洪山区以南,是南湖以南一条重要的城市主干道,是连接洪山区和东湖开发区的交通干道,同时服务于道路沿线各高校和居民区。道路沿线主要与珞狮南路、狮 子山路、芦湾湖路、楚平路以及民族大道等多条城市道路相交。道路往西与杨泗港快速通道相连,通往汉阳;道路往东与高新二路相接,通往光谷鄂州市方向。极大的改善武汉交通现状并带动沿线开发和经济增长。

图 1.11项目地理位置

南湖大道改造工程西起珞狮南路(桩号NK0+020),东至民族大道(桩号NK5+880),设计路段长5337.9m(其中桩号NK1+030.5~ NK1+552.6段,长522.1m,已纳入珞狮南路改造及配套工程子项:杨泗港武昌青菱段及芦湾湖路调整设计),道路红线宽50m。

本项目共涉及5处顶管施工,其中包括工作井6座,接收坑6座,总长275m,共涉及4种规格的管径,沉井位置分布见下图。

图 1.21顶管施工分布示意图

顶管施工主要包括内容: 沉井制作,沉井下沉,基坑支护,基坑开挖,顶管顶进,盖板预制安装,路面恢复。

表 11主要工程量汇总表

表 12顶管施工相关参数汇总表

根据设计说明,本工程选用管材为D800、D1000、D1200、D1500Ⅲ级钢筋混凝土管,接口为F型钢承口。

管道连接方式为F型钢承口,如下图:

图 1.22顶管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 1.23矩形工作井结构示意图

图 1.24圆形工作井结构示意图

表 13顶管施工底层情况统计表

场地沿线主要地表水为南湖水,主要分布在沿线地势低洼处的南湖中,岸边水深多在0.30~2.5m。地表水主要受人工抽排水和大气降水影响,水量较大。

场地内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基岩裂隙水及岩溶水。

本专项方案适用于南湖大道(珞狮南路~民族大道)工程沉井及顶管施工。

1、《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CECS246:2008);

6、国标《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

10、本工程的招投标、工程施工合同、道路及排水工程设计图纸等有关文件;

11、本公司有关施工、施工质量、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等文件;

12、南湖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本施工方案根据南湖大道(珞狮南路~民族大道)工程技术设计文件,结合桥址气候、气象条件及工程规模、技术特点等因素进行编制。

2、遵守招标文件中的工期、质量、安全、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等规定及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相关条款内容。

3、坚持按项目法管理的原则,人员、机械、物资、资金投入合理,工序转换顺畅,实现最佳综合效益。

4、遵循“重视环境、保护环境”的原则,贯彻执行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方针政策,遵守法律法规。

5、本着先进性与适用性相结合的原则,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及操作性强。

7、严格按照设计资料、施工规范进行质量管理,科学组织施工,把好各施工工序的施工质量,以高标准的工序质量来保证施工质量,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8、坚持以设备保工艺,以工艺保质量的原则。以先进的施工设备保证先进的施工工艺,以先进的施工工艺保证施工质量,从根本上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9、确保施工按期完成的原则。优化资源配置,满足施工工期的要求,科学组织施工,合理安排施工进度,搞好工序衔接,实行并行操作、流水作业相配合,交叉组织施工。

项目部负责本工程在人力资源、设施设备、工程资金等方面的总体协调与保证,在项目部管理下负责实施该工程,确保本工程的工期和质量。

图 3.11施工组织机构图

采用发电机解决临时用电问题,配置100kw发电机1台,及相关配套临时用电设施。

施工用水及生活用水就近使用城市自来水。

根据本工程项目分布情况,结合工程项目自身特点,以满足业主要求的计划工期为前提,以各项管理规定为依据,科学合理地划分作业区段,紧张有序地展开全面施工。

图 3.41顶管位置平面分部示意图

针对本工程主要工程项目、工程数量以及现场实际情况,计划将整个顶管工程为4个施工阶段。

步骤一:施工准备阶段,重点做好场地交接,调集工、料、机等施工力量,进行施工平面布置,图纸会审,办理开工有关手续,开展技术、安全交底工作。目标是充分做好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按计划开工。

步骤二:充分理解设计意图,掌握足够的地勘和物探资料,必要时做地质补钻及人工探沟,摸清地质情况及地下管线分布情况。

步骤三:施工阶段,工作井接收井施工、顶管设备安装、管道顶进安装。该阶段为工程施工的高峰期。

步骤四:盖板安装、砼路面修复施工,其他零星工程。

以上各个施工阶段组成系统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尽量遵循“平行流水、立体交叉”的法则来组织施工,使相关的施工阶段做到衔接紧密、穿插有序。

根据本顶管工程项目的性质和特点,项目部拟在每个施工区域安排一个作业班组承担本顶管工程项目的施工,机修班和排水班配合主施工队的施工。

计划先施工工作井、接收井,以工作井先施工,再施工接收井,然后顶管作业,以此为作业流程。

地下管线及周边环境排查

在井制作施工阶段、顶管顶进阶段及大开挖施工阶段均会对附近管线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保证地下管线的安全,现需要运用专用先进设备对地下管线进行详细的探测及现场探挖明确地下管线的详细位置,以便在施工中各个阶段对其进行保护,避免造成对地下重要管线的损坏。

先向相关单位索取地下管线资料:综合施工图、地质勘探、物探报告等技术资料,积极主动与所在社区协调联系,摸清管道沿线相关建筑(构筑)物,并与电力电讯、有线电视、燃气、给水排水等主管部门探查核对有关地下管线及管线周边准确情况。

熟悉施工图,理解和熟悉设计意图,结合现场施工条件,定出最佳方案。并由技术负责人向项目部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做好交底记录。对与图纸中相矛盾的问题及时向业主、设计人员及监理工程师提出,并共同协商解决。

编制施工进度控制实施细则,包括:分解工程进度控制目标,编制施工作业计划;认真落实施工资源供应计划,严格控制工程进度计划目标;协调各施工部门之间关系,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收集工程进度控制信息,做好工程进度跟踪监控工作;以及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保证工程进度控制目标。

按照劳动力需用量计划调配人员,安排劳动力进场,并组织班组技术交底,向班组作业人员明确本工程的主要技术要求。对准备进场的工人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对工程所需的各技术工种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教育,取得相关上岗证、资格证后,才允许进场从事相应工种的工作。作业人员进场后,定期对作业人员进行施工安全教育培训及施工技术总结。

2)做好劳动力培训工作,它包括:根据劳动力需要量计划,组织劳动力进场,组建好工作队组,并安排好工人进场后生活,按工作队组编制组织上岗前培训。

包括:施工工具准备,建筑原材料准备,成品、半成品准备,施工机械设备准备,大型临时设施准备。

包括:清除现场障碍物,实现“四通一平”;现场控制网测量;建造各项施工设施;做好冬雨季施工准备;组织施工物资和施工机具进场。

1)施工现场统一筹划,合理布置。

2)按施工平面布置图搭设好临时设施,以利于施工生产顺利进行。

3)本工程临时用电采用发电机发电、各机械设备严格按“一机一闸一漏电一箱”设置。

施工现场内设配电系统实行分级配电,各类配电箱、开关箱的安装和内部设置均应符合有关规定,箱内电器完好可靠,其选型、定位符合规定,开关电器标明用途。配电箱、开关箱外观完整、牢固、防雨、防尘,箱体外涂安全色标。统一编号、箱内无杂物,停止使用的配电箱切断电源,箱门上锁。

各种设备和电力施工机械的金属外壳,金属支架和底座按规定采取可靠的接零接地保护。在采用接地和接零保护方式的同时,设两级漏电保护装置,实行分级保护,形成完整的保护系统,漏电保护装置的选择符合规定,高大设施按规定装设避雷装置。

工具的电源线,插头和插座完好,电源线不任意接长和调换,工具的外接线完好无损,维修和保管设专人负责。

施工现场照明:按规定布线和装设灯具,并在电源一侧加装漏电保护器,灯体与手柄坚固绝缘良好,电源线使用橡套电缆线,不准使用塑胶线,潮湿场所使用安全电压。

电焊机单独设开关箱,并设置二次线漏电保护,电焊机外壳做接零接地保护,一次线长度小于5m,二次线长小于30m,两侧接线应压紧牢固脚手架,焊接线无破损,绝缘良好,电焊机设置地点防潮、防雨、防砸。

南湖大道承担着重要的交通功能,工程施工中,不宜中断交通,应采用分部分段不断交通的方式,根据现有交通情况调查,南湖大道交通压力较大,工程实施期间建议维持现状4车道通行,并做好文明施工、交通安全设施设置。

图 3.42道路打围形式图

考虑施工机械的布置,个别沉井施工区域需占用南湖大道部分机动车道,在施工期间可适当偏离中央隔离护栏,保证双向通行,并提前使用水马压缩车道,安装相应的交安设施。

图 3.43固定式道路围挡形式

图3.44移动式道路围挡形式

在临时封道区前设置长度不小于80米的斜向缓冲反光隔离锥,设置多个导向标志,夜间增加电子导向牌和暴闪灯,排放在封道区前方,达到充分的警示作用。

表 31 本工程重难点及其保证措施

1、沉井施工机械配置表:

2、顶管施机械配置表:

1、顶管施工材料配置表:

图4.11总体施工流程图

测量放样及施工过程控制方法

按照图纸的设计位置放出基坑边线,基坑底尺寸比沉井结构外围尺寸沿周边各放宽2m,并用切割机沿边线对路面进行切割,防止开挖时破坏周边路面结构层。

1、沉井位置与标高的控制:在沉井外部地面及井壁顶部设置纵横十字中心线和水准基点,通过全站仪和水准仪的经常测量和复核,达到控制沉井位置和标高的目的

2、沉井垂直度的控制:在井筒内按4或8等分作出垂直轴线的标记,各吊线坠逐个对准其下部的标板以控制垂直度,并定期采用两台全站仪进行垂直偏差观测。挖土时,应随时观测沉井的垂直度,当线坠离标板墨线达50mm时,或四周标高不一致时,应及时采取纠偏措施。

3、沉井下沉控制:在井筒外壁周围测点弹出水平线,或在井筒外壁上的四个侧面用墨线弹出标尺,每20mm一格,用水准仪及时观测沉降值。

4、沉井过程中的测量控制措施:沉井下沉时应对其位置、垂直度及标高(沉降值)进行观测,每班至少测量两次(在班中和每次下沉后测量一次)。沉井接近设计的底标高时,应加强观测,每2小时一次,预防超沉。

5、测量工作的管理措施:沉井的测量工作应由专人负责。每次测量数据均需要如实记录,并制表发送给有关各部门。测量时如发现沉井有倾斜、位移、沉降不均或扭转等情况,应立即通知值班技术负责人,以便指挥操作人员采取相应措施,使偏差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以内。

图4.21沉井下沉测量控制平面示意图

图4.22沉井下沉测量控制平面示意图

根据设计图纸的沉井坐标定出沉井中心及沉井井体外壁位置,基坑底尺寸比沉井结构外围尺寸沿周边各放宽2m,依据设计图纸由沉井平面尺寸确定基坑底面尺寸,沉井的基坑开挖深度为1m,以基坑底部周边尺寸按1:1放坡至地面标高,为基坑敞口形,可供立模板、绑扎钢筋搭设外模板。基坑四周设排水沟。集水井井深应低于基坑底面0.5米。沉井基坑采用人工配合长臂挖机挖土并整平基底,土方先在基坑5m范围外集中堆放,后续集中用车辆外运。

沉井刃脚垫层及垫梁施工

沉井下部为刃脚,其支设方法取决于沉井的重量、施工荷载和地基承载力。常用的刃脚支设形式有垫架法、砖砌垫座和土模。

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施工条件分析,沉井的刃脚支设形式宜采用垫架法。垫架的作用是将上部沉井重量均匀传递给地基,使沉井制作过程中不会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防止刃脚和井身产生破坏性裂缝,并可使井身保持垂直。

图4.23沉井刃脚支设形式示意图

沉井采用C30混凝土,井壁厚50cm,第一节沉井高度3m,混凝土坍落度200mm。在铺筑的垫层带上,铺设隔离层(油毛毡或薄板条),然后通过垫层带中木条上搭立内模板和沉井满堂内脚手架,内模板校正后绑扎钢筋,再立外模板和外脚手架,沉井内外模封闭后,串拉杆螺丝、拉紧、清理井壁冲洗干净,复核验收立模扎筋均符合规范规程要求,混凝土浇筑采用汽车泵直接布料入模的方法。每节沉井浇砼必须连续进行,一次完成,不得留置施工缝,保证砼跌落高度不大于1.5m,不会产生砼离析现象,施工人员用电动振动器,按砼操作规程进行振捣密实,保证井砼结构强度达到终凝后进行养生。

(1)钢筋绑扎必须严格按图施工,钢筋的规格、尺寸、数量及间距必须核对准确。

(2)井壁内的竖向钢筋应上下垂直,绑扎牢固,其位置应按轴线尺寸校核。底部的钢筋应采用与砼保护层同厚度的水泥砂浆垫块垫塞,以保证其位置准确。

(4)井壁钢筋应逐点绑扎,双排钢筋之间应绑扎拉筋或支撑筋,其纵横间距不大于600mm。钢筋纵横向每隔1000mm设带铁丝垫块或塑料垫块。

(5)井壁水平筋的锚固长度,以及预留洞口加固筋长度等,均应符合设计抗震要求。

(6)合模后对伸出的竖向钢筋应进行修整,宜在搭接处绑扎一道横筋定位。浇灌混凝土后,应对竖向伸出钢筋进行校正,以保证其位置准确。

模板分项是沉井制作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其设计选型、用料、制作及现场安装等方法直接关系到沉井的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根据本工程沉井施工的特点与要求,模板的工艺技术与施工方法作以下考虑:

(1)模板的设计选型:矩形沉井模板采用15mm厚普通木模板,采用50mm×100 mm木方,木方间距250mm一道沿井壁两侧竖向布置,采用Φ14对拉螺杆连接,次楞(内龙骨)间距250 mm,穿井壁螺栓水平间距500 mm,主楞(外龙骨)间距500mm,穿井壁螺栓竖向间距500 mm,确保连接牢靠。钢管外架要顶紧模板、木方。

圆形井壁的内外模板全部采用组合式的定型钢模板,散装散拆,以方便施工,但刃脚部位应采用非定型模板单独拼装、支设。平面模板选取300×1500的规格,以满足圆形井壁的施工要求。围檩采用8号轻型槽钢按弧度分段定制。竖向龙骨采用Ø48×3.5钢管。模板之间的连接件采用配套的U形卡、L形插销、钩头螺栓及对拉螺栓等。模板正立面图和剖面图见附后计算书。

(2)模板安装的工艺流程:位置、尺寸、标高复核与弹线 → 刃脚支模 → 井壁内模支设(配合钢筋安装)→ 井壁外模支设(配合完成钢筋隐检验收)→ 模板支撑加固 → 模板检查与验收。

(3)模板的制作尺寸要准确,表面平整无凹凸,边口整齐,连接紧固,拼缝严密。安装模板按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模板安装应做到位置准确,表面平整,支模要横平竖直不歪斜,几何尺寸要符合图纸要求。

(4)井壁侧模安装前,应先根据弹线位置,用Ø14短钢筋离底面50mm 处焊牢在两侧的主筋上(注意电焊时不伤主筋),作为控制截面尺寸的限位基准。一片侧模安装后应先采用临时支撑固定,然后再安装另一侧模板。两侧模板用限位钢筋控制截面尺寸,并用上下连杆及剪刀撑等控制模板的垂直度,确保稳定性。

(5)沉井的制作高度较高,混凝土浇筑时对模板所产生的侧向压力也相应较大。为了防止浇砼时发生胀模或爆模情况,井壁内外模板必须采用Ø14以上对拉螺栓紧固。底部第一道对拉螺栓的中心离地250mm。

(6)沉井制作时,井壁的内外模板均采用上、中、下三道抛撑进行加固,以保证模板的刚度与整体稳定性。水平钢管支撑呈辐射状,一端与中心排架连接,另一端与内模的竖向龙骨连接。

(7)封模前,各种预埋件或插筋应按要求位置用电焊固定在主筋或箍筋上。预留套管或预留洞孔的钢框应与钢筋焊接牢固,并保证位置准确。

(8)模板安装前必须涂刷脱模剂,使沉井混凝土表面光滑,减小阻力便于下沉。

图4.24沉井组合模板支设示意图

操作架分为内架与外架,均采用双排架,架体排距0.90米,纵距0.90米,步距1.20米。采用ф48x3.5的无缝钢管搭设,管材的尺寸采用1.5米、3米和6米三种规格根据构筑物的尺寸组合搭设。具体的搭设方式如下图(以接收井为例搭设布置):

(1)混凝土浇筑采用天泵直接布料入模的方法。每节沉井浇砼必须连续进行,一次完成,不得留置施工缝。

(4)混凝土捣固应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混凝土必须分层振捣密实,在振捣上一层混凝土时,振动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中5cm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上层混凝土的振捣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

(6)为了防止模板变形或地基不均匀下沉,沉井的混凝土浇筑应对称、均衡下料。

(7)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小时内应采取养护措施,可对混凝土表面复盖和浇水养护,井壁侧模拆除后应覆盖土工布浇水养护,每天浇水次数应满足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的要求。

第二节沉井制作工艺同第一节沉井制作,开始时间为第一节沉井下沉到位后进行。

图4.26沉井下沉施工流程图

(1)沉井刃角处垫木抽除:沉井预制完成并准确就位后,开始抽除垫木。不论沉井大小,此项工作均要求在2~4h内完成。抽除垫木前,应对垫木分组编号,准备回填用的砂料,测量刃脚标高和沉井中线。在统一指挥下,按规定顺序分组,对称、同步向沉井外将垫木抽除。每抽出一组应对沉井四角标高观测一次,并用中、粗砂及时回填。

(2)沉井制作完成后,其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100%后方可 进行刃脚垫架拆除和下沉的准备工作。

图4.27沉井挖土下沉

(4)井内挖出的土方应及时外运,不得堆放在沉井旁,以免造成沉井偏斜或位移。如确实需要在场内堆土,堆土地点应设在沉井下沉深度2倍以外的地方。

(5)沉井下沉应坚持对称、均衡的原则施工,确保轴线位置及标高符合设计要求。沉井下沉过程中,应安排专人进行测量观察。沉降观测每8小时2次,刃脚标高和位移观测每台班1次。当沉井每次下沉稳定后应进行高差和中心位移测量。每次观测数据均须如实记录,并按一定表式填写,以便进行数据分析和资料管理。

(6)沉井时,如发现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分析研究,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如摩阻力过大,应采取减阻措施,使沉井连续下沉,避免停歇时间过长;如遇到突沉或下沉过快情况,应采取停挖或井壁周边多留土等止沉措施。

(7)在沉井下沉过程中,如井壁外侧土体发生塌陷,应及时采取回填措施,以减少下沉时四周土体开裂、塌陷对周围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8)为了减少沉井下沉时摩阻力和方便以后的清理工作,在沉井外壁宜采用随下沉同时回填砂的方法。

(9)沉井开始下沉至5m以内深度时,要特别注意保持沉井的水平与垂直度,否则在继续下沉时容易发生倾斜、偏移等问题,而且纠偏也较为困难。

(10)沉井下沉近设计标高时,井内土体的每层开挖深度应小于30cm或更薄些,以避免沉井发生倾斜。沉井下沉至离设计底标高10cm左右时应停止挖土,让沉井依靠自重下沉到位。

井内挖土和土方吊运方法

沉井内的分层挖土和土方吊运采用人工和机械(长臂挖机)相配合的方法挖土下沉,井内土方挖运实行人机同时作业,必须加强对井下的操作工人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强化工人的安全意识,并落实安全防护措施,以防止事故发生。

(1)先对井底进行修整使其形成锅底形状,再从刃脚向中心挖出放射形的排水沟,内填卵石成为排水暗沟,并在角落部位设1个集水井(深1~2m),井间用盲沟相互连通,井内插入Ø600~800mm、四周带孔眼的钢管或混凝土管,四周填以卵石,使井底的水流汇集在井中,然后用潜水泵排出,以此保证沉井内的地下水位低于基底面0.5m左右。

(2)根据设计要求,工作井封底由五层组成:300mm厚砂或碎石垫层,150mm厚C15素混凝土,一层水泥砂浆,一层热沥青,以及500mm厚C30钢筋混凝土底板。接收井封底结构层同工作井,只是底板只有400mm厚。封底材料在刃脚下必须填实,混凝土垫层应振捣密实,以保证沉井的最后稳定。

(3)垫层混凝土达到50%设计强度后,可进行底板钢筋绑扎。钢筋应按设计要求伸入刃脚的凹槽内。新老混凝土的接触面应冲刷干净。

(5)底板混凝土浇筑后应进行自然养护。在养护期内,应继续利用集水井进行排水。待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70%并经抗浮验算后,再对集水井进行封堵处理。集水井的封堵方法是:将井内水抽干,在套管内迅速用干硬性的高强度混凝土进行堵塞并捣实,然后上法兰盘用螺栓拧紧,或用电焊封闭,上部再用混凝土垫实捣平。

顶管接收坑共6座,可分为两类,一类为临湖侧顶管接收坑(YA5、YA8、YA9),采用土袋围堰法施工;第二类接收坑(YA2、YA11、YA12)位于行车道上,采用钢板桩支护施工,需要保护现状管线;

图4.28接收坑类位置示意图

1、土袋围堰接收坑施工

(围堰设计)→河床清淤整理→装袋→堆码、填土→抽水、开挖→基础施工→围堰拆除

图4.29土袋围堰结构示意图

围堰材料:采用草袋、麻袋、编织袋装土进行围堰,袋内装土七分满,袋口缝 合,不得漏土。土袋堆码在两边,中间填粘土,也可以全断面采用土袋围堰。

堰体尺寸:围堰顶宽 2.5米,高2.0m。

堆码要求:堆码在水中的土袋,可用钢筋焊制铁钩或铁笼, 将草袋送入水中, 其上下层和内外层应相互错缝, 尽量堆码密实整齐,可能时由潜水工配合堆码,并整理坡脚。土袋间填土可人工用手推车、自卸汽车从岸边斜向向水中送土至高出水面,逐渐向前推进。

2、钢板桩支护接收坑施工

1)钢板桩支护施工流程:

图4.210顶管接收坑开挖流程图

图4.211钢板桩结构形式示意图

桩在打入前应将桩尖处的凹槽口封闭,避免泥土挤入。对于年久失修,锁口变形,锈蚀严重的钢板桩,应进行整修矫正,弯曲变形的桩,可用油压千斤顶顶压或火烘等方法进行矫正。

开始打设的一、二块钢板桩的位置和方向应确保精确,以便起到导向样板作用,故每打入1m应测量一次,打至预定深度后立即用钢筋或钢板与围檩支架电焊作临时固定。

图4.212钢板桩插打示意图

考虑到对现状管线的保护接收坑的钢板桩插打应避开现状管线的位置,具体实施操作如下图所示:

图4.213避让现状管线结构示意

图4.214接收坑结构支护形式示意图

4、钢板桩施工要求:

(1)钢板桩插入前需涂刷减摩剂。钢板桩的平面布置应保持轴线平直顺畅。应桩桩相扣。

(2)桩位偏差不大于50mm,桩顶标高偏差不大于100mm,垂直偏差不大于0.5%。

(3)尽量采用静力拔桩,当采用振动拔桩时,振动应减小到最小。

(4)间隔拔桩,间距不小于2.0m,拔桩留下的空隙应及时灌砂填充,当灌砂不理想时可改用1:1水泥砂浆填充,水泥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MPa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注浆压力不大于0.1MPa。注浆浆液应施加速凝剂,边拔边灌。

(5)基坑拐角处,为保证钢板桩封闭连接,可适当旋转其角度,调整其间距

(6)钢板桩的位置在检查井、沉泥井处适当外移,并应留下足够的施工空间。

(1)基坑开挖至支撑设计标高以下0.5m时必须停止开挖,及时设置支撑。支撑设置在围檩上,待支撑架设完毕后,应检查确认支撑的稳定性,安全后方可继续开挖施工;

(2)钢支撑均支撑在钢围檩上,钢围檩安装时必须小心谨慎,确保支撑轴向受力,不产生偏心。

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配好基本的劳动保护用品,参加施工人员要熟知本工

种的安全技术规程,坚守工作岗位,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

2.钢板桩的进场和堆放位置应注意保证施工现场的道路通畅和施工便利。

3.钢板桩在卸桩过程中,吊车下禁止非操作人员来往或站入GB50751-2012 医用气体工程技术规范,并应设有专人指挥,同时在现场作业面周困应设立警示线。

4.铜板桩打桩时,非操作人员应远离,做好警示线,同时应设有专人指挥现场作业,保证人员安全。钢板桩在打桩时,应先用铜丝绳套在桩机上,待桩机

将钢板桩提立竖直后再将钢板桩打入土基中,以防钢板桩滑落。

5.当基坑开挖约1.5米深时,及角支撑开始安装,严禁支护未完成而进

6.围檩及角偶挥采用钢丝绳吊到需要安装的位置DB3309/T 79-2020 石油储备库反恐怖防范系统管理规范.pdf,在吊装过程中应防止国標及角偶滑落。围檩应焊牢。

7.焊机应采用“一机一箱一间”的工作方式,在6级大风或雨天的环境下应停止作业,或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方可施工作业。

8.在打钢板桩的过程中,桩机应距离基坑2米。在施工的过程中应保证铜板桩的垂直度和直线度,同时保围檩紧靠钢板桩。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