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京东方医院项目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

合肥京东方医院项目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docx
资源大小:705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合肥京东方医院项目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

本工程为合肥京东医院项目,建筑物主要功能为医疗,涵盖骨科、心血管科、包括门诊、医技、住院病房,地下部分包含地下车库、设备用房、后勤服务等功能。项目位于合肥市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地处合肥市东北部,四面分别与长丰县、肥东县、瑶海区、庐阳区毗邻,南接东方大道、西临叠翠峰规划路、北为少荃湖南路规划道路。建筑总占地面积22387.38㎡,总建筑面积193413㎡,建筑高度80.30m。本工程共划分5个区域,其中东住院楼地下2层,地上17层;西住院楼地下2层,地上14层;东、西门诊楼地下2层,地上6层;东医技楼地下2层,地上4层;西医技楼地下2层,地上3层。

3.1.1.1钢筋的隐蔽工作已经完成,并已核实预埋件、线管、孔洞的位置、数量及固定情况无误。

3.1.1.2商品混凝土的运输车进入施工现场后将混凝土用地泵送到浇筑面上,用排管直接进行浇筑,或用塔吊吊料斗浇筑。在施工过程中,加强通讯联络和调度,确保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均匀性。

3.1.1.4模板的预检工作已经完成,模板标高、位置、尺寸准确符合设计要求,支架稳定,支撑和模板牢固可靠,模板拼缝严密,符合规范要求。

HJ 1147-2020标准下载3.1.1.5由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确定配合比及外加剂用量。

3.1.1.6混凝土浇筑前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方案的学习,由工程部工长向工人进行交底,对重点部位单独交底,设专人负责,做到人人心中有数。

3.1.1.7浇筑混凝土用泵管架子、走道及工作平台,安全稳固,能够满足浇筑要求。

3.1.1.8混凝土浇筑前,仔细清理泵管内残留物,确保泵管畅通,仔细检查井字架加固情况。

3.1.1.9各流水段结合部位施工缝均采用多层板(根据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钢筋间距切口)分隔。

3.1.1.10提前签定商品混凝土供货合同,签定时由技术部门提供具体供应时间、标号、所需车辆数量及其间隔时间,特殊要求如抗渗、膨胀剂、纤维、防冬剂、入模温度、坍落度、水泥及预防混凝土碱集料反应所需要提供的资料等。

3.1.2混凝土浇筑前的准备

3.1.2.1接管:泵管必须牢固架设,输送管线宜直,转弯宜缓,接头应严密,泵出口处要设一定长度的水平管。为防止操作随意踩踏钢筋和钢筋移位,混凝土泵管铺设前,首先要搭设单独的脚手架,上铺脚手板来铺设泵管。脚手架不得紧靠钢筋搭设,以免浇筑混凝土时由于泵管的冲力使脚手架晃动造成钢筋移位。在浇筑混凝土时随着混凝土的浇筑,泵管不断拆除,脚手架也要随之及时拆除,否则待混凝土凝固后脚手架将无法拆除,给渗漏混凝土留下隐患。在脚手板上要铺上彩条布,以免泵管中的混凝土漏到底板钢筋上难以清除。

3.1.2.2施工现场设统一的指挥和调度,泵送混凝土时,规定联络信号和配备通讯工具。

3.1.2.3混凝土浇筑人员应明确设计图纸几何尺寸、察看现场,掌握结构布置,钢筋疏密情况,以便掌握混凝土浇筑方法,浇筑重点,准备必需的浇筑工具及养护材料,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考虑进部分塑料薄膜等。

3.1.2.4混凝土浇筑实行“浇筑令”制度,浇筑前对模板及其支架,钢筋和预埋件、预留洞口进行检查,并作好记录,符合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且经过监理的隐蔽验收签证。

3.1.2.5控制标高,在墙、柱钢筋上必须抄标高控制线,对降板处、电梯基坑、集水坑等标高重点控制,以便随时抄平,控制标高的正确性。

3.1.2.6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油污要清理干净,模板拼缝和孔洞要堵严,模板及其支架钢筋、预埋件和管线等必须经过检查,做好预检、隐检记录,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后待监理人员验收后方可进行浇筑。

3.1.2.7泵送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较大,模板支撑要牢固。布料设备不得碰撞或直接搁置在模板上,手动布料杆下的模板和支架应进行加固。

3.1.2.8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保护好钢筋,一旦钢筋骨架发生变形或位移,应及时纠正。手动布料杆应设支架固定,不得直接支撑在钢筋骨架上。

3.1.2.9混凝土泵送前应每车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

3.1.3混凝土的运输

3.1.3.1混凝土场外运输

从搅拌站到工地现场,白天车辆运行时间在40分钟左右,根据浇筑部位的不同,和浇筑时间的快慢,每次施工搅拌站都会派现场调度到工地,协调车辆和控制发车间隔。保证工地少压车、不断车。

3.1.3.2混凝土场内运输

由于本工程基坑面积较大,距离现场环形道路较近区域采用汽车泵浇筑,距离现场环形道路较远区域、汽车泵达不到的位置采用地泵进行浇筑,结构施工阶段现场设置7台HBT60型地泵,确保能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按时浇筑,确保工期的如期实现,不受影响。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

3.2.1对商品混凝土原材料的要求

3.2.1.1水泥:凝结时间、强度、安定性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水泥进场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检测报告,必须有碱含量检测报告,并应对进场水泥进行复试,所有证件不能提供原件时必须说明原件存放处、原件编号、转抄人及加盖转抄单位印章。地下基础结构应使用低碱水泥。本工程露天(屋)面上侧、雨棚、基础、防水板、地下室外墙及有覆土的顶板的环境类别为二b类,最少水泥用量不应少于275kg/m3;水池、水泵房、水箱间、卫生间的环境类别为二a类,最少水泥用量250kg/m3;室内楼层(除卫生间),最少水泥用量225kg/m3。

3.2.1.5外加剂: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及规范的规定,外加剂的品种及掺量必须根据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施工及气候条件、混凝土所采用的原料及配合比等因素经试验确定。

3.2.1.6混凝土中氯化物和碱的总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与水土接触环境最大氯离子含量为0.2%,室内正常环境最大氯离子含量为1.0%。

3.2.2混凝土配合比

3.2.2.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配合比设计在满足强度和外观要求的同时,还要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保水性,既耐振又不产生砂线。通过试配给出最佳配合比。

3.2.2.2配合比的主要参数要求

①坍落度:商品砼运至指定卸料地点后,试验人员进行混凝土坍落度测试。实测的混凝土坍落度与要求坍落度之间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要求: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试验人员每五辆罐车测定混凝土坍落度一次。

3.2.3商品混凝土委托合同条款要求

商品混凝土委托合同中必须明确以下条款:混凝土强度等级、浇筑方量、坍落度、和易性、水泥品种、早强要求、抗渗要求、防腐要求、凝结时间和供应速度,混凝土的碱活性和含量还要符合规定。

混凝土的坍落度应根据施工现场具体情况和规范要求确定,并以混凝土配合比申请单为准。混凝土运至现场后由试验员进行坍落度测试,对于不满足要求的混凝土一律退场。

3.2.4商品混凝土的生产

3.2.4.1混凝土搅拌楼操作人员开盘前,应根据当日生产配合比和任务单,检查原材料的品种、规格、数量及设备的运转情况,并做好记录。

3.2.4.2搅拌楼应实行配合比挂牌制,按工程名称、部位分别注明每盘材料配料重量。

3.2.4.3试验人员每天班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雨后立即补测,根据砂石含水率随时调整每盘砂石及加水量,并做好调整记录。

3.2.4.4搅拌楼操作人员应严格按配合比计量,投料顺序先倒砂石,再装水泥,搅拌均匀,最后加水搅拌,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可参照搅拌机使用说明,经试验调整确定。

3.2.4.5原材料存储、计量、搅拌过程中所需一切设备和工艺应满足天津市有关规范、规程、标准的规定。

3.4.1现场养护室设置要求及设备的准备工作

3.4.1.1标准养护室设置在现场东南角,建筑面积25㎡,室内保温可以保证达到要求,照明为防雾灯,采用喷淋系统保湿,空调调控温度。

3.4.1.2标准养护室管理制度:

①标准养护室用于对混凝土试块,水泥砂浆试块的养护。

②养护条件:温度20±2°C,湿度大于95%。

③控制方法:用控温仪控制。

④经常检查控温仪的工作情况。

⑤进出标准养护室应随手关门,以免造成温度波动及湿度的损失。

⑥经常清扫、保持干净卫生。

3.4.1.3标准养护室所需计量设备

3.4.2对技术交底的要求

3.4.2.1本项目经理部实行“三级”交底制度,项目总工向各层施工管理人员进行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交底,工长向劳务分包负责人进行技术交底,劳务分包负责人向操作班组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要求每个分项工程都必须向工人交代清楚施工部位、作业条件、工艺流程、详细节点做法、质量要求、成品保护、个人安全及环保等。

3.4.2.2各项技术交底必须依据图纸、施工方案和施工规范标准编写,技术交底不能违背施工方案,擅自更改。如果施工方案某些内容与现场实际内容不符,可经过几个部门协商,由技术部出方案修改记录通知各部门执行。

3.4.2.3各项技术交底必须在各分项工程施工前进行。

3.4.3±0.000以下对碱集料反应的要求

由于采用预拌混凝土,我方要求商品混凝土厂家按照《预防混凝土工程碱集料反应技术管理规定(试行)》的要求,对混凝土碱含量计算是否满足要求并及时提供相关资料。

3.5.1人员组织准备

3.5.1.1管理层负责人

混凝土责任工程师:李海滨、尹博、雷华金、李伟峰、姜维、王禹霖、杨鸿铎。

负责混凝土方案的落实,提出混凝土材料计划,组织施工,并做好现场混凝土质量预控和监督检查工作,负责混凝土工程的预检、报验。

3.5.1.2劳动层负责人

本工程的劳务分包商必需配置混凝土工程的专项负责人,负责具体调配人员并积极配合现场混凝土责任工程师的工作。

3.5.3泵送混凝土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后,方可上岗操作。

本工程混凝土由两家混凝土公司进行供应,分别为合肥市烟墩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安徽石强新型材料有限公司,两公司皆位于包河区巢湖南路附近,砼主要运输路线如下:

使用两家混凝土公司、两条运输路线应可保证混凝土供应,若实在路线受阻,可由北二环至新蚌埠路至东方大道到达项目部。

现场配置7台地泵,5台地泵同时使用,框架柱采用塔吊配合浇筑。为方便施工和混凝土罐车的运行,HBT60地泵环绕本工程四周布置。泵管随结构施工同步升高,与顶板用架子管顶牢并加固。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考虑采用混凝土汽车泵配合混凝土浇筑。现场地泵平面布置如下图所示。

每段底板垫层浇筑时间1天;每段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时间计划为1~2天;以上每段墙、柱、梁板混凝土浇筑时间计划为1~2天。具体工期见下表:

4.3.1施工区域划分

本工程占地面积、体量大,计划将本工程地下结构划分为四个施工区域,地上结构划分为六个施工区域,区域间组织平行同步施工。各区域内配备独立的施工作业队伍、施工机械、周转材料等,尽量避免区域间的交叉作业。

各阶段施工区域划分图如下:

基础底板及地下结构施工区域划分图

地上结构施工区域划分图

4.3.2基础底板和地下室结构施工

本工程东住院楼、西住院楼基础底板设计为梁板式筏基,其他均为平板上筏板基础。本工程基础标高较多,且不同标高的筏板厚度不尽相同。

基础底板施工及地下结构施工阶段,划分为4个施工区域。各区域同时施工。各区域内划分12个流水段,流水施工。为方便地下结构施工阶段物资周转,减少倒运次数,加快施工节奏,项目部对施工图纸的进行多次讨论,力求契合本工程结构特点,满足现场施工条件,降低施工成本及压缩施工周期,计划地下结构施工阶段西侧劳务队由A4→A1、A3→A2、C1、C2顺序施工,东侧劳务队由B1→B2→B3、B5→B4、D1、D2顺序施工。具体划分见下图。

地下结构各区段施工负责人如下表所示。

基础底板和地下室施工区域及流水段划分图

4.3.3地上结构施工

地上结构施工阶段,各单体楼作为一个施工区域,仅东、西医技楼组织流水施工,其余单体楼均整体平端施工。具体划分见下图。

东医技楼地上结构流水段划分图

西医技楼地上结构流水段划分图

5.1地下部分混凝土泵架设

5.1.1本工程基坑作业浇筑混凝土时,局部采用汽车泵泵送混凝土,其余部位采用地泵泵送混凝土进行浇筑。地泵处采用搭设脚手架方式下到基坑。

5.1.2脚手架竖杆3排,排距为900mm。横杆间距为900mm,步距为900mm。脚手架下铺通长脚手板,并设扫地杆,据地150mm。脚手架均加剪刀撑,东侧架子还应用架子管与护坡两边锚固拉结。脚手架应搭设在坚实地地面上,当地面达不到要求时应用混凝土进行地面硬化,脚手架周围应设排水沟防止积水。

5.1.3泵管用橡胶垫圈和木楔子固定在架子上,固定牢固。

5.2地上部分混凝土泵架设

(1)地泵支设位置场地应平整,坚实。排水、供水及供电应方便。

(2)地泵选定位置后应将其支腿完全伸出,并插好插销。支腿下垫100×100mm方木。地泵旁边设置好集水坑。地泵料口应方便泵车进出并卸料。地泵应搭设专用的双层防护棚。地泵支设牢固并应经过检查验收。并悬挂好地泵操作规程和负责人等标识牌。

5.2.2泵管布置:泵管布置应尽量缩短管线长度,减少弯管和软管。泵管铺设应保证安全施工,并且便于清洗管道、排除故障和拆除维修。同一线路选择相同直径的泵管。

5.2.3泵管固定

水平泵管固定:水平管每隔3m及拐弯处都应设置脚手架管固定。脚手架管固定在楼地面上,室外部分应将脚手管打入土内或浇注混凝土固定。泵管及其支架不得于外爬架发生任何连接或支撑关系。脚手架与泵管之间用橡胶垫圈塞好。泵管在穿越已铺好钢筋的楼地面时,不得将泵管架在钢筋上,应先将马凳固定在顶板模板上(马凳高出顶板钢筋),再在马凳上部垫好方木,绑扎牢固,在方木上铺设泵管。

泵管穿越由平板开洞已合模的墙体(即布料杆位置在核心筒中)时,应搭设脚手架丛墙体上部穿越,脚手架应为三排立杆,排矩、步距均为900mm,支设在成活地面上时应有保护,并应设置抛撑连接,使其结构安全。支撑架不得与墙体模板或模板支撑架发生任何连接,以防泵送时发生模板移位。

竖向泵管用井字型脚手架加固。脚手架钢管垫好方木顶紧楼板,每层设置三排水平杆,最上部一排距顶600mm,最底一排距地600mm,中间再设置一排。当层高比较高时应设置斜向抛撑进行加固,泵管与井字型脚手架之间用木楔子固定。在井字架外搭设2m×2m,高1.2m的防护栏杆,并用密目网封好。

(4)竖向泵管穿楼板处固定

泵管在穿越楼层时利用后浇带或管道间穿过,在泵管周围用木楔子和橡胶垫圈固定,如下图所示:

(5)水平泵管转换竖向泵管

水平管转换竖向管时应采取加固措施,用脚手管在泵管下架设双排A字型固定架和支撑架,并用钢丝绳固定在地面上拉住弯头处,减少转换处的冲击力。

5.3.1架子尺寸4.5×4.5m见方,用Ф48钢管搭设,间距0.9米,单层双向,钢管之间用十字扣件锁紧。施工时,布料杆架子下方垫50㎜×100㎜方木。

5.3.2布料杆放置在架子上后,用钢管与内侧立杆进行二次固定,扣件要连接牢固。

5.3.3架子要求放置平稳,浇注顶板时立杆与顶板模板接触部位要进行保护,垫好方木,且浇注混凝土后要将方木撤除,木屑清理干净。

5.3.4架子搭好,布料杆放置平稳后,布料杆固定用的4根钢管支在梁、柱主筋上并将固定用的4根钢丝绳系在梁、柱的主筋上,然后进行试送混凝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无问题后方可继续施工。

5.3.5布料杆要有足够的配重,要求在布料杆配重部位栓绳索,在施工转动时除布料杆端部有人牵引外,尾部也必须设专人牵引,防止其倾倒。

5.3.6每次施工前必须检查布料杆与泵管接口连接是否牢固。

5.3.7具体搭设见下图。

5.4地泵防护棚的搭设

5.4.1地泵四周搭设防护棚,防护棚尺寸为10m×5m,搭设高度为3m。

5.4.2防护棚用架子管搭设,立杆排距为1.2m,步距为1.5m。扫地杆距地150mm,立杆下铺通长木板,防护棚顶设置双层防砸棚,分别用钢脚手板和木板搭设,两层铺设异向。在地泵进料口部位的架子为方便罐车进出采用门式脚手架方式搭设,按双立杆支撑,两侧设斜撑。防护棚四周用密目网封好。

5.4.3地泵边上设置1m×1m×1.5m(深)沉淀集水坑,上盖木板。

5.4.4防护棚内应配置满足使用要求的低压安全照明。并在明显部位悬挂地泵使用规程。

5.5地泵及布料杆的使用

5.5.1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泵的活塞应尽可能保持在最大行程运转,以利于机械的保护;同时混凝土泵的水箱或活塞清洗室应经常保持充满水。泵送过程应保持连续进行,尽量避免泵送中断;若混凝土供应不及时,宁可降低泵送速度也要保持连续泵送。

5.5.2在浇筑顶板混凝土时,泵管应引到预浇筑混凝土的顶板的远角,随打随退随拆泵管。浇筑时不得在同一处位置连续布料,应在2m左右范围内水平移动布料,且垂直于顶板布料。浇筑时泵管应采用钢管支架架空,不得直接支承在钢筋骨架上;操作工人必须站在马道上操作,禁止踩踏钢筋。

5.5.3砼浇筑作业时,应使泵管端头尽量降低,以保证砼的自由落灰高度不超过2m,从而防止砼下落后发生离析。

5.5.4布料杆端头的软管距模板侧面不得小于50mm,且不得直冲模板侧面布料,也不得直冲钢筋骨架。

5.5.5泵送系统受压时,不得打开任何输送管道;堵管时应先使管内的混凝土余压降为零再进行拆管,以防止压力过高混凝土飞溅伤人。

5.5.6当混凝土泵出现压力升高且不稳定、油温升高、输送管有明显振动等现象而泵送困难时,不得强行泵送,应立即查明原因,采取措施排除。

5.5.7施工完毕对泵管进行清理时,清洗出口前方半径30m内不得站人。

5.6混凝土的泵送工艺

敷设固定泵管→泵送前检查维护→用水湿润管道→泵送砂浆→泵送混凝土→泵管清洗→泵管拆除。

5.6.3开始泵送时,混凝土泵应处于慢速、匀速,并随时可反泵的状态,待各方面都正常后再转入正常泵送,正常泵送时,泵送要连续进行,尽量不要停滞,遇有运转不正常情况,可放慢泵送速度。

5.6.4泵送过程中,暂停泵送时,如确需停止泵送20分钟以上,应每隔5分钟左右反泵再正泵两至三个行程,同时开动料斗中的搅拌器,以防止混凝土离析。

5.6.5当混凝土输送管堵塞时,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排除:

若反泵操作不能排除堵塞,则要找出堵塞位置,拆管排除,可一边进行反泵——正泵交替操作,一边沿输送管敲打输送管,堵塞的地方,声音沉闷,同时没有混凝土流动的嚓嚓声。找出位置,拆开清理即可。一般直管堵塞可能性小,弯管可能性大,最末端弯管易堵塞。

若反泵不能正常运行,一个行程都走不满,则可能是混凝土缸或S管堵塞,应放出料斗内料,用水清洗混凝土缸。

混凝土可泵性差或输送管布置不合理,均会发生堵塞,但都可以通过操作人员的控制得以避免,堵塞原因及处理措施见下表。堵塞原因及处理措施表

5.6.6混凝土泵送即将结束前,应正确计算尚需用的混凝土数量,并应及时通知混凝土搅拌站,防止混凝土过剩,泵送过程中废弃的和泵送终止时多余的混凝土拌合物,应按事先确定的场所和处理方法及时进行妥善处理。

5.6.7混凝土泵送结束时,应及时清洗泵和输送管,清洗泵前,宜反泵吸料降低管路内的剩余压力。清洗方法采用水洗法,水洗时,从进料口塞入海绵球.使海绵球与混凝土拌合物之间不要有空隙,以免压力水越过海绵球混入混凝土拌合物中,然后泵以大行程,低转速运转,泵水产生压力将混凝土拌合物推出,清洗用水不得排入已浇筑的混凝土内。

5.7.1.1本工程分流水段进行施工,每一流水段内混凝土连续浇筑,如必须间歇,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5.7.1.2浇筑混凝土时为防止混凝土分层离析,混凝土由料斗、泵管内卸出时,其倾斜高度不得超过2m,超过时采用串筒或斜槽下落,混凝土浇筑时不得直接冲击模板。

5.7.1.3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时,底部先填以30mm~50mm厚的同配合比去石子砂浆。

5.7.1.4浇筑混凝土时设专人看模,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生变形位移时立即停止浇筑,并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好。

5.7.1.5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等已清理干净,模板缝隙和孔洞堵严,模板及其支架、钢筋、预埋件和管线、施工缝处理等已经过检查,并已做好预检、隐检记录,符合设计及有关规范要求后待监理人员验收后方可进行浇筑。

5.7.1.6使用30棒或50棒插入式振捣要快插慢拔,插点呈梅花形布置,按顺序进行,不得遗漏。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操作半径的1.5倍(50棒应为52.5cm,取50cm;30棒应为40.5cm取40cm)。振捣上一层插入下一层混凝土5cm(根据分层厚度,在振捣棒上作黄漆刻度线来控制)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每一插点的振捣时间为25±5s,同时配合观察(混凝土表面泛出浆、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来确定其振捣时间。平板振捣器的位移间距,保证振捣器的平板能够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沿。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出现浮浆及不出现气泡下沉为宜。本工程墙、柱振捣插入点布置详见下图。

混凝土内墙振捣点布置图:

5.7.1.7振捣时注意钢筋密集及洞口部位,洞口两侧要同时下灰振捣,下灰高度也要大体一致。

5.7.1.8在浇筑过程中,要由专人用橡皮锤敲击模板面,特别是阴阳角部位,除上面振捣外,下面要有人随时敲打模板,以保证混凝土密实。

5.7.2垫层混凝土浇筑

基槽验收合格后,钉控制桩(8m×8m)用泵车进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采用平板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振捣密实后,检查平整度,高的铲掉,凹的补平,用水平杠刮平,表面再用木抹子抹平,最后用铁抹子压光。混凝土养护采用浇水养护。

5.7.3底板混凝土浇筑

5.7.3.1底板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罐车运输,地泵浇灌输送混凝土的泵管采用φ100无缝钢管,基础底板施工阶段按照后浇带分成四个施工区,13个流水段,为保证底板整体性,每个流水段混凝土一次连续浇筑完毕,不留施工缝。混凝土将一次浇筑至基础结构顶标高,待混凝土初凝前,继续浇筑导墙的混凝土。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将采取“一个坡度、薄层浇筑、循序渐进、一次到顶”的方法。即混凝土从一端向另一端,以同一坡度一次到顶向前连续浇筑。

5.7.3.2在浇筑过程中,振捣是一个重要环节,一定要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操作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垂直振捣,即使振动棒与混凝土表面垂直;一种是斜面振捣,即使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成一角度,约40~50°。采用振动棒振捣时要“快插慢拔”,快插是为了防止先将表面混凝土振实而与下部混凝土产生分层离析。慢拔是为了使混凝土能填满振动器抽出时所造成的空洞。浇筑混凝土时要分层浇筑,每层混凝土厚度不得超过振动棒有效长度的1.25倍;上层混凝土的振捣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振捣时要插入下层5mm左右。每一插点要掌握好振动时间,一般以石子下沉、表面浮浆为宜。插点要均匀排列,可以排成“行列式”或“交错式”。插点距离应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振动棒的作用半径为300~400mm,在振动30~60min后,必须停30min;操作中应避免碰撞钢筋、模板、预埋件等等。振动完毕后应将表面清洗干净。

5.7.3.3混凝土初凝前,首先要用刮杆刮平,并用木抹子反复抹压表面,使上部骨料均匀下沉,不受钢筋和较大骨料的限制,以提高表面密实度,减少塑性收缩变形。初凝后至终凝前再用铁抹子二次抹压。这样能较好的控制混凝土表面龟裂,减少混凝土表面水分的散发,以促进养护。

5.7.4墙体混凝土浇筑

5.7.4.1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等已清理干净,模板缝隙和孔洞堵严,模板及其支架、钢筋、预埋件和管线、施工缝处理等已经过检查,并已做好预检、隐检记录,符合设计及有关规范要求后待监理人员验收后方可进行浇筑。

5.7.4.2混凝土到场后要检测坍落度,观察混凝土是否均匀,颜色一致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和保水性,不离析,不符合要求时退回搅拌站。

5.7.4.3正式浇筑前,应先拌制一盘与混凝土同配合比去石子砂浆(由商品砼搅拌站提供),润湿输送泵管,并均匀的铺在浇筑面上,约50mm厚,但不得超过100mm。

5.7.4.4浇筑混凝土时为防止混凝土分层离析,混凝土由料斗、泵管内卸出时,其倾斜高度不得超过2m,超过时采用串筒或斜槽下落,混凝土浇筑时不得直接冲击模板。

5.7.4.5浇筑混凝土时设专人看模,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生变形位移时立即停止浇筑,并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好。

5.7.4.6墙体混凝土采用分层浇筑施工,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50cm左右,每段墙体混凝土浇筑时采用1台地泵沿每段两侧的墙边向中间浇筑,因此必须预先安排好混凝土下料点位置和振捣棒操作人员数量。

5.7.4.7现场制作混凝土浇筑厚度控制杆,两面自下而上每500mm(振捣棒有效长度为445mm,445×1.25=556mm)用红油漆标上刻度或在振捣棒线缆上每500mm用红色油漆标记,刻度字体要大而醒目,随时探测、调整混凝土浇筑厚度,浇筑混凝土时用手提灯照明读取厚度控制杆上数据,从而控制浇筑厚度。

5.7.4.8混凝土振捣使用30棒或50棒插入式振捣要快插慢拔,插点呈梅花形布置,按顺序进行,不得遗漏。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操作半径的1.5倍。每一插点的振捣时间为25±5s,同时配合观察(混凝土表面泛出浆、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来确定其振捣时间。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出现浮浆及不出现气泡下沉为宜,同时采用二次振捣的方法,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和均匀性。

5.7.4.9为使分层浇筑的上下层混凝土结合为整体,振捣时振捣棒要插入下一层混凝土不少于5cm。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钢筋工随时检查钢筋位置,如有移位,必须立即调整到位。

5.7.5柱混凝土浇筑

5.7.5.1柱混凝土分层振捣,使用插入式振捣器的每层厚度不大于500mm,并边投料边振捣(可先将振动棒插入柱底部,使振动棒产生振动,再投入混凝土),振捣棒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除上面振捣外,下面要有人随时敲打模板。在浇筑柱混凝土的全过程中应注意保护钢筋的位置,要随时检查模板是否变形、位移,螺栓和拉杆是否有松动、脱落、以及漏浆等现象,并应有专人进行管理。

5.7.5.2柱高在3m之内,在柱顶直接下料进行浇筑,超过3m时,采取措施(按上述规定执行)或在模板侧面开门子洞安装斜溜模分段浇筑,每段高度不得超过2m,每段混凝土浇筑后将门子洞模板封闭严实,并用箍箍牢。

5.7.5.4浇筑完后,应随时将伸出的搭接钢筋整理到位。

5.7.5.5对于高标号混凝土柱子的浇筑,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尽量降低混凝土前期的水化温度。优选骨料,控制骨料的含泥量、泥块含量、骨料级配等技术指标。同时在工程施工时也应注意合理安排车辆,控制好浇筑速度。

5.7.6梁、板混凝土浇筑

5.7.6.1梁板应同时浇筑,浇筑方法应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即先将梁根据梁高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梯不断延长,梁板混凝土浇筑连续向前推进。

5.7.6.2浇筑板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捣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振捣完毕后首先用大于3米的刮杠刮平,再用长木抹子抹平。施工缝处或有预埋件及插筋处用木抹子找平。

5.7.6.3梁帮及梁底部要用φ30或φ50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密实,振捣时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梁、柱节点钢筋较密时要用小直径振捣棒振捣,并加密棒点。

5.7.6.4楼板面暗柱、墙四周20cm范围内用木抹子搓平后,应再用铁抹子压光找平,以保证支墙、柱模板时下口严密。

5.7.6.5楼板混凝土振捣、表面刮平抹压1~2h后,即在混凝土初凝前在混凝土表面进行二次抹压,消除混凝土干缩、沉缩和塑性收缩产生的表面裂缝,增强混凝土内部密实度,但是,二次抹压时间必须掌握恰当,过早抹压没有效果,过晚抹压混凝土已进入初凝状态,失去塑性,消除不了混凝土表面已出现的裂缝。

5.7.6.6在混凝土终凝前,对出现龟裂或有可能出现裂缝(应力集中处如后浇带两侧)的地方再次进行抹压来消除裂纹。

5.7.6.7为防止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差过大,造成温度应力大于同期混凝土抗拉强度而裂缝,养护工作尤为重要,我们将采取保湿养护法。混凝土终凝前表面抹压完毕,马上覆盖一层塑料薄膜,目的是防止水分蒸发,墙柱插筋处尤其要注意覆盖严密,减少表面热的扩散,保持混凝土表面处于湿润状态。

5.7.7楼梯混凝土浇筑

楼梯段混凝土自下而上浇筑,先振实底板混凝土,达到踏步位置时再与踏步混凝土一起浇筑,不断连续向上推进,并随时用木抹子将踏步上表面抹平。

5.8施工缝的留设及处理措施

5.8.1施工缝的留设位置

地下结构外墙水平施工缝均留设在基础底板和楼板向上300mm,竖向施工缝留设位置在纵横墙交接处。

墙竖向施工缝按流水段划分位置留设。

柱水平施工缝留置在顶板底面或梁底面向上10mm处和板顶面。

板施工缝应按照图纸设计要求留置。施工缝的表面应与梁轴线或板面垂直,不准留斜槎。

楼梯平台板、梁施工缝留置在跨中1/3范围内。

5.8.2施工缝的处理

5.8.2.1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已浇筑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N/mm²。施工缝根据不同部位分为水平和竖向施工缝,浇筑混凝土时应该区别对待。

5.8.2.2一般情况下施工缝均采用多层板(根据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钢筋间距切口),在下一流水段混凝土浇筑前,进行施工缝处理。

5.8.2.3墙柱根部水平施工缝,施工墙柱前,在硬化的顶板混凝土表面上,清除水泥浮浆、松动石子,并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有积水;浇筑混凝土前,应先均匀铺 3~5cm厚与混凝土内砂浆相同成份的水泥砂浆。为更好的确保施工缝浇筑质量,宜先将墙柱边线和模板控制线弹好,并在墙柱边线内5mm处弹线,用云石机切割约5mm深,再进行剔凿。

5.8.2.4施工缝处严禁无接浆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应仔细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5.8.2.5底板以上外墙部位及东侧高低跨区域侧墙部位均采用20×30mm遇水膨胀止水条,选用的遇水膨胀止水条应具有缓胀性能,其7d的膨胀率不应大于最终膨胀率的60%,同时止水条应牢固地安装在预留槽内。

5.8.2.6施工缝处须待已浇筑混凝土的抗压不小于1.2MPa时,才允许继续浇筑,浇筑前应先浇一层水泥浆,然后继续浇筑混凝土,细致操作振捣密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5.8.3对后浇带的要求

(1)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伸缩后浇带在二侧砼龄期达到45天后,经设计部门认可后进行浇筑。

(2)沉降后浇带在主体结构完成、沉降稳定后,提供沉降观测数据,后浇带后浇时间一般为两个月,沉降后浇带在主体封顶并满足沉降稳定标准(两侧沉降差小于1~2mm/月),经设计院认可后进行浇筑。

(3)所有后浇带应采用微膨胀砼浇筑,后浇带砼强度等级比两侧砼高一级(+C5)。

(4)后浇带留置部位钢筋应连续不断,后浇带处钢筋配置要求详见结构设计说明。

(5)地下室后浇带必须采取覆盖保护措施,凡因留置后浇带而形成较大悬臂的部位应加支撑,待后浇带砼浇筑后强度达到100%时才能拆除。

(6)后浇带填筑前必须全面进行清理干净。如地下室积水,应抽排干净并清除干净该处余泥渣物,用水冲洗干净后,方能浇筑砼。

(7)后浇带企口采用粗糙的木模,本工程采用市场的商品"快易收口钢网"支挡,使界面保持粗糙。

5.9混凝土标高控制及清理

5.9.1墙:在浇筑至最上层混凝土时应严格控制标高,比相应部位楼板底标高略高40mm。应设专人进行收尾,依据钢筋上抄的标高控制点拉线,用铲等工具根据标高增减混凝土。同时若上层石子下沉,表面浮浆较厚(超过20mm),要把浮浆清出,重新浇筑混凝土人工插捣密实。

5.9.2楼板:混凝土浇筑振实后,依据标高控制线用刮杠刮平,若有埋件时,应找准位置,安放比混凝土面略低5mm左右,并在铁件上敲打与混凝土结合紧密、铁件周围混凝土振捣密实。混凝土面收水后用木抹子找平搓毛,在墙根20cm范围内用铁抹子仔细抹平,有一次压光要求的部位混凝土楼面均匀撒1:1水泥砂子(使用材料与搅拌站相同)干面灰,干面砂吸水后一次压光。

5.9.3清理:混凝土浇筑时,每浇筑完一段应把下部相应部位结构上的混凝土浆、落地灰清理干净,钢筋上的混凝土浆在混凝土初凝前用水刷洗干净。

5.10.1混凝土柱、墙拆模后应及时养护。对混凝土柱可包裹塑料薄膜保湿养护,并应保持塑料薄膜内有凝结水,筒体墙体挂湿地毡包裹,并及时喷水使其处于湿润状态。柱顶和其他混凝土墙可采用浇水或喷水养护,浇水或喷水次数应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

5.10.2对已浇筑完毕的楼板混凝土,应在浇注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覆盖塑料薄膜保湿养护,并应保持塑料薄膜内有凝结水。在楼板混凝土浇注完毕后的12h以外可浇水养护,浇水次数应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

5.10.3泵送混凝土、对有抗渗、缓凝要求的混凝土养护不得少于14d。后浇带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

5.10.4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MPa以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支架、堆料等。

5.11混凝土试块留置

5.11.1试件的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5.11.1.1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 m³同一配合比的砼每200m³取样一次;当不超过1000m³的,每100m³取样一次;不超过100m³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每一现浇楼层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5.11.1.2在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验收前应进行结构实体检验,可采用对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进行检验的方法进行。同条件养护试件所对应的结构构件或结构部位由监理和施工单位共同选定,对混凝土结构工程中各强度等级,均应留置同条件养护试件。同一强度等级的同条件养护试件留置数量不宜少于10组。

5.11.1.3防水混凝土按同一强度等级、同一配合比、同一抗渗等级、同种原材料,连续浇筑量为500 m³以下时,留置一组抗渗试块。

5.11.1.4根据有关见证取样的规定,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见证取样和送检的比例不得低于按规定取样数量的30%。本工程见证取样试件所对应的结构构件或结构部位由监理和施工单位共同选定。

5.11.2试块制作及养护

5.11.2.1标准试件养护环境为:温度20±2℃,相对温度95%以上,养护至28d、60d龄期时按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混凝土立方体(边长为150 mm)抗压度可作为评定结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

5.11.2.2试块成型后,用已准备好的塑料薄膜覆盖、保温。及时登记混凝土施工及试块制作记录,第二天依取样顺序在试块上编号、拆模、进行养护,到龄期及时送检。

6.1商品混凝土要求出厂合格证,混凝土所用的水泥、骨料、外加剂、掺合料等必须符合规范及有关规定,使用前检查出厂合格证及有关试验报告。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功能(抗渗、抗冻、膨胀剂等),耐久性(氯离子、碱含量),施工性(稠度、泵送、早强、缓凝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及规范标准规定。

6.2商品混凝土生产供应单位应具有企业资质等级证书,并应符合其资质等级营业范围。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及稠度(坍落度、扩展度)应符合施工和设计要求,不分层、不离析。

6.3混凝土的养护和施工缝的处理必须符合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及本方案的要求。

6.4混凝土强度的试块取样、制作、养护和试验要符合规定。项目部应配备与结构工程的规模技术特点相适应的试验设备、标准养护室和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具有试验工作资格的试验员。

6.5混凝土振捣密实,不得有蜂窝、孔洞、露筋、缝隙、夹渣等缺陷。浇注混凝土前,应完成钢筋隐蔽工程验收及模板工程预检验收,检查预埋件、箱盒、孔洞位置、保护层厚度及其定位措施的可靠性,严禁浇注振捣踩压钢筋骨架,板类钢筋骨架应设铁马凳支架,铺设跳板。

6.6在预留洞宽度大于1m的洞底,在洞底平模处开振捣口和观察口,避免出现缺灰或漏振现象。

6.7钢筋、模板工长跟班作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设专人看钢筋、模板。

6.8浇筑前由生产部门经常注意天气变化,如有大雨、大雪缓时开盘并及时通知搅拌站。如正在施工中天气突然变化,原则是小雨、小雪不停,大雨、大雪采取预防措施。其措施是:已浇筑完毕的混凝土面用塑料薄膜覆盖,正在浇筑的部位采用搭设防雨、雪棚。

6.9浇筑时要有专门的铺灰人员指挥浇筑,切忌“天女散花”,分配好清理人员和抹面人员。楼板必须用1.5m~4m刮杠刮平。

6.11做好混凝土浇筑记录。

6.12混凝土工程质量允许偏差及检查方法应符合规范和下表的规定。

混凝土强度按照规范规定要求分批进行验收评定。同一验收批的混凝土应由强度等级相同、龄期相同、生产工艺和配合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组成。当同批试块少于10组时用非统计方法,大于10组时用统计方法。

7.1.1各项质量保证措施

7.1.1.1成立混凝土施工质量保证小组,施工每个环节明确其操作负责人,责任落实到个人,管理监督层加强过程控制,使各个环节均处于监控状态。

7.1.1.2施工前,工长要根据方案要求、规范规定和现场情况做好技术交底。交底要有针对性和操作性,明确每个施工环节的操作工艺,并落实到班组。

7.1.1.3现场收料人员认真填写预拌混凝土小票,详细记录每车混凝土进场时间、开卸时间、浇完时间,以便分析混凝土在供应过程中其质量是否能得到有效保障。

7.1.1.4混凝土浇筑前采用混凝土申请小票和混凝土各专业会签单制度,作为混凝土浇筑前各分项质量进行验收和向混凝土搅拌站传递混凝土浇筑技术指标的凭证。

7.1.1.5混凝土浇筑前,工长应组织做好模板预检、钢筋隐蔽、水电专业的预埋、预留等准备工作,并办理手续,同各专业之间作好允许下道工序施工会签, 填好混凝土浇灌申请单,经质检、技术负责人、监理审核签字批准后,方可进行浇筑。

7.1.1.6混凝土到达现场后,工长应组织作好混凝土的检查工作,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浇筑。

7.1.1.7建立样板制。在第一次墙、板浇筑时,施工员、技术员、质检员等全体管理人员严格按方案、工艺要求加强检查指导,确保混凝土质量。拆模后按要求养护,经检查验收合格后,做好标识,定为样板。

7.1.1.8施工前,工长应组织为操作人员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施工阶段,每道工序相互衔接,如有矛盾,工地负责人及时进行协调,避免延误。

7.1.8.1混凝土泵送前维护人员必须对泵机进行日常的保养维护使机械处于完好状态,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7.1.8.2墙、柱混凝土分层应使用手电照明和分层尺杆进行配合控制,来保证一次浇筑厚度、振捣棒插入深度及振捣情况。

7.1.8.3泵管敷设架子与模板支撑架必须分开,防止浇筑结构变形。

7.2.1高处作业应由架子工提前做好操作防护,并经工长组织安全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上人操作。

7.2.2泵管固定与支撑要严格区分,在泵机出口处、锥形管、弯管、垂直立管等受力较大部位为固定管,固定必须牢固。浇筑面水平管、弯管由于受力较小为支撑管,采用焊有钢板的钢筋马凳铺设双跳板作为支撑,管接口处应加垫木方,以防拗断泵管。

7.2.3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按规定程序进行操作。

7.2.4敷设泵管时,尤其是弯管、锥形管,必须凭经验或小锤敲击管壁,检查管件的磨损情况。磨损严重的必须及时更换。

7.2.5泵送混凝土时,在泵机出口处、顺锥形管方向、泵管接口处垂直泵管方向、管端部、泵管弯端附近5m范围内严禁站人,防止泵管破裂伤人。气洗泵管时,管端必须加设弯管且开口朝下,管端不允许站人。

7.2.6其它事项详见施工组织设计中保证措施实施。

7.3.1各级技术、工程管理人员必须熟悉图纸,了解设计意图,掌握施工及验收规范、规程。

7.3.2编制施工方案要经审批后实施。

7.3.3技术交底关:施工前,由项目总工组织项目相关施工管理人员和外协主要管理人员进行方案交底,操作前,由工长组织对相关操作工人分别进行详细技术交底。

7.3.4责任关:质量分级管理,责任明确。

7.3.5自检关:严格执行“三检制”,确保道道工序受控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方法。

7.3.6材料关:严格控制好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坍落度及有无离析现象。

7.3.7季节性施工措施关:做好混凝土冬雨季施工养护保温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具体措施详见《冬期施工方案》。

7.3.8成品保护关:抓好成品的保护,重点是抓好职工教育和成品的防护设施。

7.3.9资料关:保证技术资料及时、真实、正确。

7.4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措施

7.4.1浇灌混凝土使用的溜槽节间必须连接牢靠,操作部位应设护身栏,不得直接站在溜放槽帮上操作。

7.4.2浇灌高度在2米以上的框架梁、柱混凝土应搭设操作平台,不得站在模板或支撑上操作,不得直接在钢筋上踩踏、行走。

7.4.3使用输送混凝土时,应由2人以上人员牵引布料杆,管道接头、安全阀、管架等必须安装牢固,输送前应试送,检修时必须卸压。

7.4.4泵车操作工必须是经培训合格的有证人员,严禁无证操作。

7.4.5泵管的质量应符合要求,对已经磨损严重及局部穿孔现象的泵管不准使用,以防爆管伤人。

7.4.6泵管架设的支架要牢固,转弯处必须设置井字式固定架。泵管转弯宜缓,接头密封要严。

7.4.7泵车料斗内的混凝土保持一定的高度,防止吸入空气造成堵管或管中气锤声和造成管尾甩伤人的现象。

7.4.8泵车安全阀必须完好,泵送时先试送,注意观察泵的液压表和各部位工作正常后加大行程。在混凝土坍落度较小和开始起动时使用短行程。检修时必须卸压后进行。

7.4.9当发生堵管现象时,立即将泵机反转把混凝土退回料斗,然后正转小行程泵送,如仍然堵管,则必须经拆管排堵处理后开车,不得强行加压泵送,以防发生炸管等事故。

7.4.10混凝土浇筑结束前用压力水压泵时,泵管口前面严禁站人。

7.4.11在浇筑过程中,要搭好跳板,不得直接在钢筋上踩踏、行走;夜间施工要有足够的照明设备。

7.4.12混凝土振捣器使用前必须经电工检验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开关箱内必须设漏电保护器,插座插头应完好无损。电源线不得破皮漏电;操作者必须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

7.4.13混凝土养护时,预留孔洞必须按规定设围栏,并设安全标志。

7.4.14草袋等养护材料使用完毕后,必须及时清理并存放到指定地点,码放整齐。

7.4.15电缆不得直接拖在钢筋或搭在钢筋上,必须专门支架固定。

7.4.16施工前,工长必须对操作工人进行详细安全技术交底。

7.4.17同时执行《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内的相关要求。

7.5.1楼板混凝土浇筑泵管的敷设,应按方案中泵管敷设的要求泵管下设钢筋马凳、马凳上铺跳板。操作人员应注意对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保护,如发现偏移应及时校正或通知相应工种。

7.5.2在已浇筑的混凝土终凝以后,强度未达到1.2MPa以前,不得在上面踩踏、放料、搭设脚手架和调整偏位钢筋。强度达到1.2MPa以后,对楼板上的堆料要进行限荷,不得大于150kg/m2。

7.5.3严格按规范规定进行拆模控制,拆模必须经过技术负责人同意,楼板和阳台底模拆除前必须填拆模申请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拆除。在模板拆除过程中要轻拆轻放,防止损坏棱角。在门窗洞口、楼梯踏步混凝土边角钉木板护角做好保护。

7.5.4混凝土浇筑振捣时要保护钢筋的位置DB44/T 1345-2014 车载GPS北斗双模卫星定位导航终端设备可靠性试验方法.pdf,浇筑完成后应将竖向钢筋位置校正一次。同时要保护好埋件、埋管、盒等。

7.6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7.6.1.1释意: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疏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7.6.1.2产生的原因

①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确,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②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搅拌均匀,和宜性较差,振捣不密实。

③下料不当或小料过高未设串筒使石子集中GB/T 11805-2019标准下载,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