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安置房工程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

拆迁安置房工程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docx
资源大小:1.5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拆迁安置房工程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

本施工方案将作为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细化和专项施工作业指导的主要依据,其内容包括高大支模架搭设方法、项目组织管理、施工部署和管理、人力及机械配置、质量、安全和文明施工等自开工至竣工的全过程组织措施。

1.1 设计图纸及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

1.2 国家、行业、地方规范规程

中建四局工程总承包EPC管理基础培训(2019年二期)_商务管理课件1.3 安全管理法律法规

说明:高大模板工程特点、施工平面及立面布置、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具体明确支模区域、支模标高、高度、支模范围内的梁截面尺寸、跨度、板厚、支撑的地基情况等。

2.1 工程总体概况

2.2 工程简要概况

2.3 高大模架工程概况

2.3.1 设计依据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建办质(2018)31号文)规定,本安全专项方案只针对本工程地下/地上搭设高度8m及以上;搭设跨度18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5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20kN/m及以上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进行设计。

集中线荷载计算公式为:

永久荷载(钢筋砼自重+模板木方的自重)×分项系数+施工均布活荷载×分项系数

本工程 地下室无梁楼盖柱帽及超重梁 均属需专家论证的高大模板支撑体系范畴。

本工程高大模板支架存在以下特点:

1)地下室部分存在二十五处超重梁区域,梁最大截面积0.7m²,最大跨度10.8m,支架搭设高度最高处5.15m。地下室二层车库为无梁楼盖区域,高度为3.6m。

2)本工程高大模板支架架体基础支撑在基础筏板和结构楼板上,结构楼板的荷载承受能力对模板支架的安全性起到关键作用。

2.3.2 高大模板支撑架设计概况

本工程高大模板支撑架位于地下室二层车库区域(包含地下室二层16根超重梁和无梁楼盖)和地下室一层区域(包含9根超重梁,划分为5个区域)。

(4)超重梁/无梁楼盖区域内板(250mm)设计概况

板以超重梁区域板(250mm)为计算模型,板支撑立杆设置在混凝土筏板基础上,混凝土板的厚度为5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板的厚度为250mm,高度为3.6m,支撑架体系采用扣件式钢管支架。

2.3.3 施工重点难点及应对措施

本工程从超重,不规则结构平面造型,材料不利因素等方面对可能造成模架失稳倒塌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及应对措施。

3.1 施工部位及工期要求

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总控进度计划安排并结合现场实际进度,(施工面积较大时应施工面积较大时应明确施工区域和施工流水段划分、现场平面布置情况)按施工部位所在分区或流水段施工顺序等进行工期安排。

3.2 劳动组织及职责分工

3.2.1 项目管理层组织机构

项目部成立技术小组,专门负责高大支撑施工方案设计,实施、验收、改进工作,确保结构施工的安全、质量及施工进度满足要求。

3.2.2 项目管理层职责分工

3.2.3 劳务层职责分工

3.2.4工人数量及分工

搭设高大模板支撑架体的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建筑施工脚手架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其他相关施工人员应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本工程的高支模架方案由技术负责王强伟进行编制、由朱莉负责审核、交由李小利审批。

对管理人员和劳务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深化图纸,明确超重梁的范围,要让每一位在现场人员了解高支模的重要性,严肃、严谨的进行高支模作业。

经过我项目部认真审图,经统计本工程超重梁和无梁楼盖的详情见本方案2.3 高支模架工程概况。

(1)与周围结构拉结措施

框架柱先浇筑,待柱砼强度达到75%后,方可拆模。

当支架立柱高度超过5m时,在立柱周圈外侧和中间有结构柱的部位,在所有结构柱部位均设置抱箍固定拉结点,垂直方向按每隔一步设置刚性拉结(抱柱)。高支模架水平拉结点按每根框架柱全部设置拉结固定连接,垂直方向按支模架步距高度每步设置一道。

周边与二层梁板结构,在梁的临边部位, 设置预埋钢管拉结点,与架体连接,水平布置按2跨一设布置。

(2)架体基础处理措施

本工程地下室二层所有超重梁和无梁楼盖模板支模架基础搭设在地下室底板上,底板厚550mm;地下室一层超重梁支模架基础搭设在地下室一层底板上,底板厚度为250mm。

支架临边围护钢管扶手上,设置密目安全网,安全网用铁丝固定在横杆上,防止杂物等高空坠落而影响支架下方的安全。

支架在搭设和使用期间严防与带电体接触,若不可避免时在搭设和使用期间断电或拆除电源,如不能拆除,采取可靠的绝缘措施。

支架作接地处理,设一接地极,接地极入土深度为2~2.5m。

夜间施工照明线通过钢管时,电线与钢管隔离,有条件时使用低压照明。

避雷针:设在架体四角的钢管脚手立杆上,高度1.2m,采用直径为25~32mm,壁厚3mm的镀锌钢管。

接地极:按支架连续长度不超过50m设置一处,埋入地下最高点在地面以下不浅于50cm,埋接地极时,应将新填土夯实,接地极不得埋在干燥土层中。垂直接地极可用长度为1.5~2.5m,直径为25~50mm的钢管,壁厚不小于2.5mm。

接地线:采用直径8mm以上的圆钢或厚度不小于4mm的扁钢,接地线之间采用搭接焊或螺栓连接,搭接长度≥5d,保证接触可靠。接地线与接地极的连接采用焊接,焊接点长度为接地线直径的6倍或扁钢宽度的2倍以上。

接地线装置布置在人们不易走到的地方,同时与其它金属物体或电缆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接地装置安设完毕后应用电阻表测定是否符合要求。

雷雨天气,钢管支架上的操作人员立即离开不安排施工作业。

当发生火情时,立即断电,找到水源,并组织各部门人员用灭火器材等进行灭火。如果是由于电路失火先切断电源,不使用水或液体灭火器灭火以防触电事故发生。

火灾发生时,为防止有人被困,发生窒息伤害,项目部长期储备部分毛巾,湿润后蒙在口、鼻上,抢救被困人员时,为其准备同样毛巾,以备应急时使用,防止有毒有害气体吸入肺中,造成窒息伤害。被烧人员救出后用净水冲洗一下被烧部位,将污物冲净。再用干净纱布简单包扎,同时联系急救车抢救。

现场用电、用水、材料运输道路,在高支模材料进场前准备好、材料堆放场地及场内交通顺畅,主要机具提前准备好。

备注:1)以上所列材料用量为估算量,具体应以现场实际情况为准;

2)进场时间随工程进度分批进场。

(1)钢管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或《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1中规定的Q235普通钢管;钢管的钢材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级钢的规定。

(2)钢管宜采用Φ48.3×3.6钢管(为增大安全系数,验算承载力时取现场实际规格为Φ48.3×**)。每根钢管的最大质量不应大于25.8kg。钢管端部切口平整。

(3)新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硬弯、压痕。

(4)钢管外径、壁厚、端面等的偏差,应符合现行规范《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规范表8.1.8的规定要求。

(5)旧钢管应无锈蚀,锈蚀检查应每年一次。检查时,应在锈蚀严重的钢管中抽取三根,在每根锈蚀严重的部位横向截断取样检查,当锈蚀深度超过规定值时不得使用;若有锈蚀则其外表面锈蚀深度不得大于0.18mm。

(6)钢管弯曲变形应符合现行规范《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的中表8.1.8序号4的规定。

(7)钢管上严禁打孔。

(8)钢管应涂有防锈漆。

(1)扣件应采用可锻铸铁或铸钢制作,其质量和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

(2)扣件在螺栓拧紧扭力矩达到65N·m时,不得发生破坏。

(3)新、旧扣件均应进行防锈处理。

(4)扣件进入施工现场应检查产品合格证,并应进行抽样复试,技术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 15831的规定。扣件在使用前应逐个挑选,有裂缝、变形、螺栓出现滑丝的严禁使用。

4.3.3可调式U型托

(1)可调托撑螺杆外径不得小于36mm,直径与螺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梯型螺纹》GB/T 5796.2、GB/T 5796.3的规定。

(2)可调托撑的螺杆与支托板焊接应牢固,焊缝高度不得小于6㎜;可调托撑螺杆与螺母旋合长度不得少于5扣,螺母厚度不得小于30㎜ 。

(3)可调托撑抗压承载力设计值不应小于40 kN,支托板厚不应小于5㎜,变形不应大于1㎜。

(4)严禁使用有裂缝的支托板、螺母。

(1)模板用龙骨方木,不得使用有腐朽、霉变、虫蛀、折裂、枯节的木材。木方截面尺寸必须符合施工设计要求,使用前木方的使用面要加工平整。抗弯强度等数值达到施工及规范要求。

(2)为增大安全系数,进场方木实际规格为50mm×100mm,验算承载力时方木规格取为38mm×85mm;进场方木实际规格为100mm×100mm,验算承载力时方木规格取为85mm×85mm。

4.3.5 覆膜木胶合板

(1)覆膜木胶合板表面应平整光滑,具有防水、耐磨、耐酸碱的保护膜,并应有保温性良好、易脱模和可两面使用等特点。板材厚度15mm,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ZBB 70006的规定。

(2)各层板的原材含水率不应大于15%,且同一胶合模板各层原材间的含水率差别不应大于5%。

(3)胶合模板应采用耐水胶,其胶合强度不应低于木材或竹材顺纹抗剪和横纹抗拉的强度,并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4)进场的胶合模板除应具有出厂质量合格证外,还应保证外观尺寸合格。

(5)进场模板规格为1220mm×2440mm×15mm。

说明:进入现场的钢管和扣件必须按《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关于加强施工用钢管、扣件使用管理的通知》(京建材[2006]72号)要求进行现场抽验检测,只有进行抽验检测合格之后,才能应用到工程中。明确现场抽检材料、数量等,并由监理随机见证取样抽取送法定专业检测机构进行复试。

(1)钢管:每750根取一组

取样要求:一组:1.20m一根,0.60m两根(钢管壁厚必须达到3.6mm)。

(2)扣件:每500个取一组

取样要求:一组:直角16个,旋转和对接各取8个。

(3)安全网:每5000张取一组

5 高大模板支撑架体系设计

5.1 模板及支撑体系的选择

结合设计要求和现场条件,决定采用扣件式钢管支架作为本模板工程的支撑体系。

在保障安全可靠的前提下,须兼顾施工操作简便、统一、经济、合理等要求,因此梁与板整体支撑体系设计的一般原则是:立杆步距要一致,便于统一搭设;立杆布置原则先梁后板,立杆纵或横距尽量一致,便于立杆有一侧纵横向水平杆件拉通设置;构造要求按照规范设置,保证整体稳定性和满足计算前提条件。

本高支模架计算软件选用:品茗建筑安全计算软件V13.5.2版,计算时采用扣件式支架方式计算。

5.2模板及支撑体系方案设计

5.2.1 柱模板支撑体系设计

内楞采用Φ48×3.5钢管,小梁钢管间距(m):0.2;柱箍间距为(m):0.4;柱箍起放点距离地面(m):0.2;柱箍外楞采用M12螺杆对拉双钢管,钢管采用Φ48×3.5,长或宽边尺寸大于600mm的情况下,每间距500mm在柱子内部设置一道螺杆。

5.2.2 剪力墙模板支撑体系设计

次楞采用Φ48×3.5钢管,间距(mm):200;穿墙螺栓水平间距(mm):600;主楞采用Φ48×3.5钢管,间距(mm):400;第一道主楞距离地面(mm):200;穿墙螺栓竖向间距(mm):400;对拉螺栓直径(mm):M12。

5.2.3 梁模板体系设计

根据梁受力大小的情况,梁支撑方式有以下三种:

梁截面面积≤400×1000mm时,采用以下支撑形式:支撑立杆采用两根Φ48×3.5钢管,两侧立杆与承重水平杆采用双扣件连接,立杆之间距离800mm,梁底小梁间距为400mm,底部设一道扫地杆(楼面15~20cm),中部每1.5m 设置一道。

2、400×1000mm<梁截面面积≤550×1000mm时,本工程属于此范围的梁有550×1000mm。采用以下支撑形式:支撑立杆采用三根Φ48×3.5 钢管,两侧立杆与承重水平杆采用双扣件连接,中间立杆采用顶托承重,小梁间距为200mm,沿梁长方向立杆间距450mm,立杆水平横杆梁底设一道,底部设一道扫地杆(楼面15~20cm),中部每1.5m 设置一道。

3、550×1000mm<梁截面面积≤400×1900mm时,本工程属于此范围的梁有550×1100mm、550×1200mm、400×1500mm、400×1800mm、400×1900mm、700×1000和600×1200mm 。采用以下支撑形式:支撑立杆采用四根Φ48×3.5钢管,两侧立杆与承重水平杆采用双扣件连接,中间两根立杆采用顶托承重,四根立杆之间距为不大于300mm,小梁间距为200mm,沿梁长方向间距不大于450mm,底部设一道扫地杆(楼面15~20cm),中部每1.5m 设置一道。

5.2.4 板模板支撑体系设计

板模板采用15mm厚木模板,钢管支撑,本工程范围内的板厚为≤250mm。采用以下支撑方式:Φ48×3.5钢管、脚手架横向间距0.9m,纵向间距0.9m,脚手架步距1.5m,次楞采用50mm*90mm的木方,间距不得大于250mm。设置支撑体系,钢管立柱底部应设垫木和底座,顶部设可调支托,纵横向每5m设剪刀撑,柱底距地面200mm高处,沿纵横水平方向,设扫地杆。

6 模板支撑架施工工艺

6.1 支撑架的搭设及模板安装

6.1.1 施工工艺

放线→垫脚板→立杆→水平拉杆→接驳立杆→水平拉杆至顶托→剪刀斜撑→抱柱装置→纵向底枋→横向面枋→梁、楼板底模板→梁钢筋安装→梁侧板安装。

6.1.2施工注意问题

1、安装前,先在楼板(地面)上弹出钢管立杆的位置线。安装时,按照墨线准确放置垫板、底座;垫板尺寸:长200mm、宽200mm,厚50mm。

2、支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 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亦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3、支架安装时每搭完一步架后,应立即检查并调整其水平度与垂直度,以及杆件的步距、纵距和横距。

4、竖直剪刀撑在支架外侧周圈设置由下至上,全高全长全立面设置;支架内部设置纵横两向全长竖直剪刀撑,间距为:沿支架纵向每≤4m 设置1 道,沿支架横向每≤4m 设置1 道,每道竖直剪刀撑全高全长全立面设置。剪刀撑杆件的底端应与地面顶紧,夹角为45°~60°(取60°为宜)。

5、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150mm。

6、水平剪刀撑在支架内部从危险区域加密的最下一道水平剪刀撑往下≤4.5m 设一道。每道水平剪刀撑均为全平面设置。危险区域加密水平剪刀撑的措施:支架高H≤10m,封顶杆位置设1 道,往下再设1道,间距为1.5m,即支架顶部设置2道加密的水平剪刀撑。

7、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纵距的1/3。,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间距设置3 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

8、立杆接长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脚手架立杆对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立杆采用对接接长时,立杆的对接扣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步距的1/3。

(2)当立杆采用搭接接长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并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

6.2.1先在柱子上弹出轴线、梁位置和水平线,然后才钉柱头模板。

6.2.2按设计标高调整支顶的标高,然后安装梁底模板,并拉线找平。当梁跨度≥4m时,在梁底模板的跨中处要起拱,起拱高度为全跨长度的2‰~3‰。施工时,起拱高度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主次梁交接时,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

6.2.3根据墨线安装梁侧模板、压脚板、斜撑等。梁侧模板制作高度应根据梁高及楼板模板碰旁或压旁确定。

6.3 剪力墙、柱模板施工

6.3.1施工工艺:施工准备→安装一侧墙模板→装穿墙螺杆→安装另一侧墙模板→紧固穿墙螺栓→模板垂直度校正→填充缝隙→模板垂直度、位置复核核查。

6.3.2先弹出柱的中心线及两边(四周)边线,墙、柱模板采用人工单片组合拼装,在安装前检查其板边平直度与外观尺寸。

6.3.4模板就位后先校正模板“脚跟”位置,再吊正其板边平直度,校正无误后及时予以固定,模板封闭后再加柱箍,对拉螺栓和模板斜撑。

6.3.5模板拼缝要求紧密不变形,不得漏浆。模板安装完毕后必须清理干净并淋水湿润。

6.3.6墙、柱模板大样详见附图05。

6.4.1施工工艺:装支撑立杆→支撑大横杆→通线调节支顶立杆高度,将大横杆找平→安装木搁枋→铺板模→填充缝隙→检查支顶立杆是否稳定→清扫板面。

6.4.2梁模板安装完后便可开始支架楼板模板,先支设楞木,楞木搁置在模板外侧的托木上,然后底模垂直于楞木方向铺钉,楼板模板支设板缝应严密,标高正确,表面平整。

6.4.3板跨度超过2m时,平台搁栅下加设大横楞和立撑。检查标高及平整度并将板面清理干净。为保证楼面均匀受力和防止楼面冲切破坏,按照规定,模板顶架下端应设置木枋垫。

6.4.4楼面模板,必须严格按规范标准控制平整度,板逢密实,以确保砼楼面拆模后光滑平整。基本达到清水砼质量标准,不需抹灰。楼面后浇带模板,应严格按设计后浇带布置图预先进行分隔。

6.4.5楼板模板施工时注意以下几点:

1、模板支撑钢管必须在楼面上垫20cm×20cm×5cm的模板;

2、钢管排架搭设横平竖直,纵横连通,上下层支顶位置一致,连接件需连接牢固,水平拉撑连通;

3、模板底第一排楞需紧靠墙板,如有缝隙用密封条封孔,模板与模板之间拼接缝小于1mm,否则用腻子封条;

4、根据房间大小,决定顶板模板起拱大小:<4m 开间不考虑起拱,4m≤L<6m起拱10mm,≥6m的起拱15mm;

5、模板支设,下部支撑用满堂脚手架支撑下垫垫板。顶板纵横格栅用压刨刨成同样规格,并拉通线找平。特别是四周的格栅,弹线保持在同一标高上,板与格栅用50mm 长钉子固定,格栅间距250mm,板铺完后,用水准仪校正标高,并用靠尺找平。铺设四周模板时,与墙齐平,加密封条,避免墙体"吃模",板模周转使用时,将表面的水泥砂浆清理干净,涂刷脱模剂,对变形和四周破损的模板及时修整和更换以确保接缝严密,板面平整;模板铺完后,将杂物清理干净,刷好脱模剂。

6、从墙根起步300mm 立第一根立杆以后按800mm的间距立支撑,水平拉杆要求设上、中、下三道。 模板支撑体系详见附图01。

1、支架在外侧周圈设置由下至上的竖直剪刀撑,全高全长全立面设置。

2、支架内部设置纵横两向竖直剪刀撑,间距为:沿支架纵向每≤4m 设置1 道,沿支架横向每≤4m 设置1 道,每道竖直剪刀撑全高全长全立面设置。

3、剪刀撑杆件的底端应与地面顶紧,夹角为45°~60°(取60°为宜)。

1、封顶杆、扫地杆位置应设置水平剪刀撑,全面设置。

2、危险区域加密水平剪刀撑的措施:支架高H≤10m,封顶杆位置设1 道,往下再设1道,间距为1.5m,即支架顶部设置2道加密的水平剪刀撑。

抱柱装置:建筑竖向结构先于水平结构浇捣砼,等其砼达到一定强度时,再浇筑水平结构砼,所以在可以与支架连结的结构柱上设置:

①高大模板支架紧贴梁底设置一道;

②在危险区域H0范围以内沿柱高,每步水平杆均抱柱;H≤15m,从封顶杆往下4步水平杆均抱柱;当15 m<H≤30 m,从封顶杆往下6步水平杆均抱柱。

③在危险区域H0范围以外沿柱高,每隔一步设置一道。

连梁装置:高架支模区域与周围混凝土梁连接,设置连梁装置,连接点每隔3排立杆设置一道,将水平杆伸出扣在连梁装置上。

临边防护及限载措施:高支模操作平台四周临边应搭设防护脚手架,脚手架外满挂密目安全网, 作业层满铺钢筋网片,并设1.2m高防护栏杆和180mm高挡脚板(涂白、红警戒色油漆)。

作业层上禁止材料或设备集中堆放在一处,施工荷载不得超过2kN/㎡。

后浇带支撑架体设计:本工程后浇带支模架体单独设置,并与梁板支模架体分开。后浇带施工完毕后,拆除后浇带的支模架体,后浇带支撑体系纵向立杆间距1200mm,横向设置2根立杆,间距1200mm。扫地杆距地不超过200mm,步距1500mm,自由端不超过300mm。立杆下有后浇带的,采用3m长16号槽钢立放作为底部支撑,工字钢垂直后浇带方向,间隔800mm排布,后浇带区域立杆立在工字钢上作为支撑。

6.6 模板支撑架的拆除

(1)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拆除前,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总监应核查混凝土同条件试块强度报告,浇筑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楼板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方可拆除,并履行拆模审批签字手续。

(2)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拆除作业执行“先搭的后拆,后搭的先拆”规定,必须自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层同时拆除作业,分段拆除的高度不应大于两层。设有附墙连接的模板支撑系统,附墙连接必须随支撑架体逐层拆除,严禁先将附墙连接全部或数层拆除后再拆支撑架体

拆模板前先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并做好记录,交底双方履行签字手续。

(3)支拆模板时,2米以上高处作业设置可靠的立足点,并有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拆模顺序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从上往下的原则。

(4)模板拆除前必须有混凝土强度报告,强度达到规定要求后方可拆模。

①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构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后方可拆除。

②高支模区域需要达到100%后方可拆除。

③除高支模区域外其他区域:板底模≤2米,混凝土强度达到50%,>2米≤8米混凝土强度达到75%,>8米,混凝土强度达到100%方可拆除。

④悬挑构件,混凝土强度达到100%方可拆除。

(5)模板拆除前必须办理拆除模板审批手续,经技术负责人、监理审批签字后方可拆除。

(6)板模拆除,先拆除斜拉杆或斜支撑再卸掉柱箍和串心螺杆,然后用撬棍轻轻撬动模板使模板与混凝土脱离,然后一块块往下传递到地面。

(7)墙模板拆除,先拆除穿墙螺栓,再拆水平撑和斜撑,再用撬棍轻轻撬动模板,使模板离开墙体,然后一块块往下传递,不得直接往下抛。

(8)楼板、梁模拆除,应先拆除楼板底模,再拆除侧帮模,楼板模板拆除应先拆除水平拉杆,然后拆除板模板支柱,每排留1~2根支柱暂不拆,操作人员应站在已拆除的空隙,拆去近旁余下的支柱使木档自由坠落,再用钩子将模板钩下。等该段的模板全部脱落后,集中运出集中堆放,木模的堆放高度不超过2米。楼层较高,支模采用双层排架时,先拆除上层排架,使木档和模板落在底层排架上,上层模板全部运出后再拆底层排架,有穿墙螺栓的应先拆除穿墙螺杆,再拆除梁侧模和底模。

(1)拆除时间:必须满足规范规定的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的要求。

(2)拆除方法:模板支架拆除时,应按施工方案确定的方法和顺序进行,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步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分段拆除的高差不应大于二步。设有附墙连接件的模板支架,连接件必须随支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接件全部或数步拆除后再拆除支架;多层建筑的模板支架拆除时,应保留拆除层上方不少于二层的模板支架,模板支架拆除时,应在周边设置围栏和警戒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入内,卸料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3)严禁将钢管、扣件由高处抛掷至地面;

(4)运至地面的钢管、扣件应及时按规定进行外观质量检查、整修与保养,剔除不合格的钢管、扣件,按品种、规格随时码堆存放。

(5)拆除时,作业人员应站在安全的地方进行操作,严禁站在已拆或松动的模板上进行拆除作业。

(6)拆除模板时,严禁用铁棍或铁锤乱砸,已拆下的模板应妥善传递或用绳钩放至地面。

(7)严禁作业人员站在悬臂结构边缘撬拆下面的模板。

(8)待分片、分段的模板全部拆除后,方允许将模板、支架、零配件等按指定地点运出堆放,并进行拔钉、清理、整修、刷防锈漆或脱模剂,入库备用。

(9)拆模板侧模时的砼强度以能保证拆除时砼其表面不粘模,不掉角,其强度>1.2Mpa为准。

(10)浇筑砼时预制一组砼试块,根据其抗压强度来指导底模拆模时间。

(11)模板拆除一律凭施工技术人员的拆模通知单,任何人不得随意拆模。

(12)对已拆除的模板要及时分类堆放,及时清理,保养,并刷好隔离剂。

(13)现场留置的同条件拆模试块的试压报告为拆模依据,上部超高支模架未拆除前,地下室对应部分支模架不得拆除。模板拆除前必须办理拆除模板审批手续,经技术负责人、监理审批签字后方可拆除。模板支架拆除前应对拆除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做好交底书面手续。

(14)拆模板时,2米以上高处作业设置可靠的立足点,并有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拆模顺序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从上往下的原则。

(15)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步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分段拆除的高度差不应大于二步。设有附墙连接件的模板支架,连接件必须随支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接件全部或数步拆除后再拆除支架。

(16)拆除下来的模板按指定地点集中堆放,堆放高度控制在2.0m左右。

(17)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拆除作业执行“先搭的后拆,后搭的先拆”规定,必须自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层同时拆除作业,分段拆除的高度不应大于两层。设有附墙连接的模板支撑系统,附墙连接必须随支撑架体逐层拆除,严禁先将附墙连接全部或数层拆除后再拆支撑架体。

7 高大模板支撑架检查与验收

7.1 构配件进场验收

7.1.1 新钢管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

2 应有质量检验报告,钢管材质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材料 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 288的有关规定,其质量应符合本规范第3.1.1条的规定;

3 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

钢管外径、壁厚、断面等的偏差允许表 表5

5 钢管应涂有防锈漆;

7.1.2 旧钢管的检查在符合新钢管规定的同时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钢管的弯曲值允许值表 表6

模板支架搭设完毕后,由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班组长进行自查,按照方案要求进行验收,项目自检完毕后再由公司技术部门(在超高、超限支模架时参加)与监理一起验收,并做好相应记录,并填写模板支架验收记录表。

(1)支模体系的搭设参数必须与专项方案一致,支模承重体系的验收内容包括:立杆间距、步距、垂直度、剪刀撑、拉结点设置、立杆基础、扫地杆、纵横水平杆、扣件拧紧程度、立杆接头位置及类型等。模板检查内容包括:轴线、标高、模板拼缝、几何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模板支架,扣件斜撑是否能满足各项强度、刚度等要求,应牢固可靠,并做好检查记录。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7.2.1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质量要求

注:检查轴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2)模板支架应按以下分阶段进行检查和验收:

①基础完工后及模板支架搭设前;

②超过8m的高支模架搭设至一半高度后;

③达到设计高度后应进行全面的检查和验收;

④遇6级以上大风、大雨、大雪后特殊情况的检查;

⑤停工超过一个月恢复使用前。

(3)重点检查以下内容:

①可调托座及可调底座伸出水平杆的悬臂长度必须符合设计限定要求;

②水平杆扣接头应扣紧;

③立杆基础应符合要求,立杆与基础间有无松动或悬空现象。

(1)扣件拧紧程度检查必须用扭力扳手检查,对超限模板支架应全数100%检查。

(2)对于立杆间距、垂直度、立杆基础、立杆接头位置及类型的检查按总数3%(自行确定)进行抽查。步距、拉结点设置、剪刀撑、扫地杆设置按总数5%进行抽查。

7.3 重新检查验收

遇以下情况,均要对模板支架重新进行检查验收:

1)遇五级以上大风之后。

2)停工超过一个月恢复使用前。

3)遇较大雨、大雪之后。

8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注意事项

本工程采用商品砼泵送混凝土,现场用汽车泵+固定泵作为混凝土浇导和输送设备,混凝土从低处向高处分层浇捣,浇捣作业尽量安排在白天且天气睛朗时进行,各专业负责人及施工员、质安员跟班作业,负责检查督促,同时做好各方协调工作。

本高支模工程结构面大,混凝土浇筑时将先浇捣柱部分的混凝土,待柱子达到一定强度后再搭设、浇筑梁板,便于模板立杆、水平杆、剪刀撑与四周的竖向结构形成有效的拉接。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和支架的安全稳定。

1)与梁板混凝土分开浇筑,柱先浇筑,达到80%设计强度后,再浇筑梁板。模板安装完成后先浇捣柱墙混凝土,然后进行梁板钢筋绑扎。

2)工时按对称由中间向两端推进浇捣,由标高低的地方向标高高的地方推进,砼堆积高度不应不大于浇筑的板厚150mm。事先根据浇捣砼的时间间隔和砼供应情况设计施工缝的留设位置。

3)混凝土浇筑过程应严格按方案程序进行,在支架下面要安装照明灯,在安全员的监督下,派木工进行巡查,发现问题立即疏散人员,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加固。如果支架沉降、位移达到报警值时,安全员应即报告现场施工负责人,现场施工负责人查明情况,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和加固措施。发现险情,安全员、现场施工负责人要及时通知现场作业人员撤出危险范围。

混凝土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的浇捣采用固定泵一次泵送到位。浇筑混凝土前提前与混凝土搅拌站联系,做好合理安排运输车辆和砼输送泵,保证混凝土能连续浇捣,按时完成。

高大模板支架中的框架柱、墙与楼面梁板混凝土浇捣,分二次浇筑。先施工框架柱及墙部位混凝土,楼层支模架与柱子抱接,形成整体,待该部位混凝土强度达到75%后浇筑楼面梁、板混凝土(先浇筑梁,再浇筑板,梁由中间往两边浇筑),模板支撑架与周边已完成结构柱用钢管拉结,增强架体的整体稳定性。

8.2.1 作业准备

2)浇筑前浇水使模板湿润。

3)施工缝的松散砼及砼软弱层剔掉清净,露出石子,并浇水湿润、无明水。

4)浇筑混凝土用架子、走道及工作平台,安全稳固,能够满足浇筑要求。

5)高支模架周边架体待高支模区域楼板浇筑完成后,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再行拆除。

8.2.2 砼浇捣顺序

本工程根据后浇带划分为七个施工区块。

1)首先浇捣柱子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再浇捣梁板部位的混凝土。

2)楼层浇筑时按照由西往东顺序进行浇筑。

3)每轴线区段,采用先浇捣梁的跨中部位,然后向两端对称进行分层浇筑。最后浇捣现浇板。

8.3 砼浇筑与振捣的一般要求

砼浇筑机械采用插入式振动棒。

梁区混凝土进行分层浇捣(厚度为400mm)浇筑,局部区域堆高混凝土不超过1000 mm。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即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梯形的不断延展,则可连续向前推进,倾倒混凝土方向与浇筑方向相反。当浇注至梁截面的3/4高时,加强对支顶变形的监控。在浇捣时不集中浇筑于某点部位,防止局部负荷超重。浇筑混凝土连续进行,如因分层等原因必须间歇时,间歇时间将尽量缩短,并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梁底板振捣采用斜坡式分层振捣,斜面由泵送混凝土自然流淌而成,振捣快插慢提,从浇筑层的底层开始逐渐上移,以保证分层混凝土间的施工质量。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将振动棒上下略有抽动,使上下混凝土振动均匀,每次振捣时间以20~30秒为宜,(砼表面不再出现气泡、泛出灰浆为准)。振捣时,尽量避免碰撞钢筋,预应力管件、水电管道预埋件等。振捣棒插点采用行列式的次序移动,每次移动距离不超过混凝土振捣棒的有效作用半径的1.25倍,一般振动棒的作用半径30~40cm。振捣操作要“快插慢拔",防止混凝土内部振捣不实;“先振低处,后振高处",防止高低坡面处混凝土出现振捣“松顶”现象。浇筑混凝土时,注意防止混凝土的分层离析。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超过2m,若超过则采用串筒、斜槽、溜管等下料。

8.4 浇注施工注意事项

1)在浇筑前,经总监理工程师及项目部检验合格后再进行浇筑。支模架支撑牢固、稳定、无松动、跑模、超标准的变形下沉等现象。

2)浇筑时,无关人员远离模板下,并设专职安全员看护,配置专业工种进行监护并及时处理,在有可能出现事故前及时发现并及时处理,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前。

3)浇筑过程中,均匀浇捣,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超高堆置。

4)浇筑过程中派人检查支架和支撑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变形情况及时解决。

浇筑过程中、并派专人观测模板支撑系统的工作状态,观测人员发现异常时马上报告施工负责人,施工负责人立即通知浇注人员暂停作业,情况紧急时采取迅速撤离人员的应急措施。

5)模板支撑架按规范执行不与脚手架、操作架等混搭。同时不在模板支撑架上固定、架设混凝土泵、泵管及起重设备等。

6)严格控制实际施工荷载不超过设计荷载,对可能出现的超过最大荷载的制定相应的控制。不采用使支模架产生偏心荷载的混凝土浇筑顺序;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采用泵送混凝土时,随浇捣随平整,混凝土不得堆积在泵送管路出口处。

7)浇捣混凝土时,不用震动器强震模板,不任意拆除柱箍、支撑或梁上口的拉杆。竖向构件分层浇捣,并控制施工速度,避免产生过大的侧压力。

8.4.1 施工荷载控制

本工程高支模架部位混凝土浇筑时,为确保模板支架施工过程中均衡受载,采用由结构中部向两边扩展的浇筑方式;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实际施工荷载不超过设计荷载,浇筑和振捣混凝土时荷载控制在3KN/㎡,人员和设备荷载控制在2KN/㎡,因此浇捣时应避免砼的集中堆放,砼的堆放高度不能超过结构完成面150mm;对出现的超过最大荷载要有相应的控制措施,同时在浇筑过程中,派人检查支架和支承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和变形情况立刻停止浇捣,防止支模架产生偏心受力的情况,并组织相关人员及时解决。

8.4.2 施工人员上下通道

1)超高支模架,人员上下通过结构楼梯上下,采用钢管扣件搭设防护栏杆,在梯井两端设置通高立杆,然后搭设斜杆即可。外架保持与施工进度同步,并高于操作楼层面一步架子的高度。

2)超限梁地下室负一层时,人员上下通过基坑阶段上下通道结合混凝土内支撑冠梁上下,四周采用钢管扣件搭设防护栏杆。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底板和顶板混凝土采用自然养护,采用塑料布棉织毯覆盖,养护期14天。楼板混凝土采用覆盖薄膜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d 。

8.6 施工缝留置位置及要求

8.6.1 施工缝留置位置

混凝土浇注施工时,应沿着次梁的方向浇注,混凝土的浇注面与主梁平行,避免施工缝留置在主梁上。

柱:施工缝留置在基础、楼板的顶面,梁底5cm处。双向受力板施工缝的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

1)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注,宜少留施工缝。当必须留设施工缝时,墙体水平施工缝应留设在高出底板300mm的墙体上(若墙体有预留孔洞时,施工缝应距孔边≥300mm);墙体垂直施工缝则应避开地下水较多的地方。

2)水平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然后铺设净浆、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或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再铺30~50mm厚的1:1水泥砂浆,并及时浇筑混凝土。垂直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清理干净,再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或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并及时浇筑混凝土。

8.6.2 施工缝处理要求

1)混凝土初凝以后,不能过早地在上面浇注新的混凝土层,必须等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1.2Mpa以上时,才能继续浇注混凝土。

8.6.3 混凝土浇捣设备

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固定泵浇筑混凝土。柱、梁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DB35/T 1923-2020标准下载,楼板采用平板式振捣器振捣。

8.6.4 混凝土浇捣注意事项

混凝土浇捣采用由中部向两边扩展的浇筑方式,浇捣过程中严格控制实际施工荷载不超过设计荷载,钢筋等材料不能在支架上方集中堆放;模板上混凝土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50mm。浇筑过程中,派人检查支架和支承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和变形情况及时解决。砼输送管另行搭设支架,不支撑在模板支架上。混凝土浇捣需另行编制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

DG/TJ08-2281-2018标准下载9.1 高支撑模板支架重点监测措施

本工程模板支撑架在搭设过程中随时监测。本方案重点采取如下监测措施:

1)模板支架搭设前,由工长及安全员对支撑地面进行检查,按规范地面达到施工强度时方可进行本模板支撑系统的施工,并要求待高支部分砼浇捣完毕达到设计强度后下层模板支撑方可拆除。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