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管涵技术交底书

圆管涵技术交底书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73.22K
资源类别:技术交底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圆管涵技术交底书

涵洞施工流程工艺图,如下图:

1.1基坑开挖及垫层施工

基坑开挖前先测量放样定出涵洞基础换填开挖边线和开挖深度(开挖基础放大,注意超高地段左右涵长不同),并用白灰撒上线,把边桩和中桩都引出去,并量好长度,以利于桩的恢复和开挖过程中尺寸轴线不偏移。在开挖过程中挖3到5米都要用水准仪测标高,控制好基地标高,严禁超挖,为下一步工作打好良好的基础(注意圆管涵两端有端墙要适当加宽,对于1:1.5坡度,一端长1.34米至少要宽3米(跌井要4米),加深0.6米)。基坑放坡坡度一般为1:0.5,采用挖掘机开挖辅以人工配合,在基槽底面留20~30cm由人工开挖,去掉浮土,整平后,达到设计标高后通知现场技术人员联系试验人员对地基承载力进行检测,开挖过程中作好基坑排水工作(挖排水沟和集水坑)。

涵底铺砌厚度和宽度(mm)

JCT554-2009 石棉胶乳抄取板管座或垫层砼强度(MPa)

相邻管节底面错台(mm)

地基承载力经技术人员与试验及质检人员自检合格后,由质检人员报请监理工程师检验签证,如不满足施工要求要及时上报,按照规定程序办理有关手续申请变更。

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后,按照设计图纸填筑每一个涵洞或通道相应厚度砂砾垫层,并用小型机具夯实,适当浇水密实,使承载力满足要求(注意平整和标高)。

①根据设计图安装模板,模板的标高、长度、宽度、平整度等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基础砼的灌注。模板安装线条必须顺直,支撑牢固。一般每6.03到6.04米一道沉降缝,用钢筋模板加固好。

②混凝土由拌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所用砂石料、水泥均应符合规范要求,严格按实验室给定的施工配合比拌制C20砼,拌和均匀。按施工图纸和技术规范的要求浇筑管座基础。管基分两次浇筑,先浇筑底下部分,注意预留管基厚度及安放管节座浆混凝土2~3cm,待安放管节后再浇筑管底以上部分。

3、钢筋混凝土圆管的预制

①管节由监理工程师认可的预制厂制作。管节所用钢筋材质和结构与设计一致并满足规范要求。管节所用混凝土及原材料满足规范与设计要求。 ②钢筋混凝土圆管成品应符合下列要求: 管节端面应平整并与其轴线垂直,斜交管涵进出水口管节的外端面应按斜交角进行处理,内外管壁应平直圆滑;如有蜂窝,每处面积不得大于30×30mm2,深度不得超过10mm,总面积不超过全面积的1%并不得露筋,蜂窝处应修补完善后方可使用。

管节分标准管节和调整长度用的辅助管节,标准管节节长2m,辅助管节长1m和0.5m,对于斜交管涵应首先配置两端的斜管节,其余按2m标准节配置,余下不足2m标准节一1m或0.5m正管节调整,当管节长度之和与实际涵长有微小差值时,应将差值平分与上下游两端。

4、钢筋混凝土圆管的安装及浇筑剩余基础混凝土 下管前,先清除管坑内杂物,加固基坑的支撑,排除基坑内的积水,然后在平基上弹放管道中线,复核平基面标高。

安装管节采用人工配合吊机安装,安装时从下游开始,使接头面向上游,每节涵管应紧贴于基座上,使管节受力均匀;所有管节应按正确的轴线和图纸所示坡度敷设。敷设时应保证内壁齐平,管内清洁无赃物,无多余的砂浆及其它杂物。安装管节完成后,浇筑剩余基础混凝土,混凝土边宽3米,边厚14公分,中间管外壁离基础混凝土面厚49.5公分,形成1:2的坡比。

安装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①应注意按涵顶填土高度取用相应的管节。 ②各管节应流水安装平顺,管节必须垫稳坐实,管道内不得遗留泥土等杂物。 ③管节沉降缝与基础沉降缝的端面必须严格一致,不得有犬牙交错现象,非沉降缝的管节接缝,应尽量顶紧。 ④圆管在运输、装卸过程中应防止碰撞,避免管节损坏或产生裂纹。 ⑤接缝宽度不大于10mm,并用1:3水泥砂浆抹带,形成密封层。

相邻管节地面错台(mm)

对不是沉降缝的管与管之间的缝用15公分M10砂浆抹环然后涂沥青两层。 沉降缝端面应整齐、方正,基础和涵身上下不得交错,应贯通,嵌塞物紧密填实。

八字墙一定要对照实际的孔径、坡比、孔数来确定尺寸。

基础高60公分,基础顶面离管口内最低处40公分,在基础上面注意预埋钢筋,以便于上面的模板加固。

八字墙底面墙身比顶面宽,按照垂直墙体4:1的坡比加宽底面墙体,墙体顶部宽40公分,注意加固好斜模板,用预埋钢筋拉住。

端墙高与八字墙高平齐上口50公分,坡比4:1。帽石高25公分,宽40公分,注意往端墙外5公分。

6、进水口跌井、端墙施工

按照具体施工图的坡比来计算跌井的深度,另外查路基排水沟的尺寸来确定墙身尺寸。

长宽的尺寸根据具体跌井的深度计算,基础高60公分,基础顶面离管口内最低处40公分,在基础上面注意预埋钢筋,以便于上面的模板加固。

跌井4面都有墙,横向方向的墙坡比8:1,顶部宽40公分,有踏步预埋钢筋。纵向有两面墙,注意留出梯形边沟,坡比也是8:1。

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时进行涵背回填,回填时从涵洞涵身两侧不小于2倍孔径范围内同时采用水平分层、对称地按照设计要求的压实度进行填筑、压实,松铺层厚不超过15cm,用小型振动压机结合蛙式打夯机进行压实。回填时要对称、分层填筑、夯实商业楼门窗幕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玻璃、金属幕墙),压实度不小于96%。

2、管涵基底设计应按设计要求铺设,必须注意平整,砂砾石垫层必须均匀、密实。

3、洞口尺寸的设计系按路基边坡率1:1.5、1:1.75和1:2计算,若路基边坡与此不同时,应按设计边坡进行调整。

4、施工时,当管顶填土厚小于0.75米时,应严禁重型车辆通过。

5、涵台基础及洞口八字墙基础在天然地基满足设计承载力要求时,基础可直接筑在岩石地基上,土质地基上设置20cm砂砾石垫层,当涵洞地基承载力未达到本套通用图提供的设计基底承载力时,不能直接使用本套通用图,可计算采用基底换填砂砾石垫层厚度,也可采取其他有效的加固措施提高基底承载能力满足地基设计承载力。如涵洞处于软土路段,应待地基处理(包括预压)完毕后再挖开路基进行涵洞施工,并与之连通,对于此类涵洞,还应按施工后沉降量的一半设置预沉量。

6、涵洞顶上及涵身两侧在不小于两倍孔径范围内的填土须对称夯实,密实度要求不小于96%。涵洞顶填土厚0.75m~1.0m时,管顶路基及管身两侧,在不小于两倍孔径范围内,应用含石灰量9%的石灰土按10厘米一层,分层夯实,使密度达到石灰土最佳含水量的90%,或用天然级配砂石料保持最佳含水量每10厘米一层,分层夯实,相对密度达到96%其它未述事宜应按《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执行。

7、涵管根据洞顶填土高度不同,钢筋配筋分为四种规格,在施工时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风门岭施工组织设计,严禁误用。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