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新建设铁路测量规则新建设铁路测量规则是铁路工程中用于指导和规范铁路线路勘测、设计及施工的重要技术文件。该规则涵盖了从初步勘察到最终施工的全过程,确保铁路建设符合国家技术标准和安全要求。
首先,在铁路测量工作中,规则明确要求采用先进的测量技术和设备,如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全站仪等,以提高测量精度和效率。同时,规则对测量基准、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的选取提出了具体要求,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追溯性。
其次,规则详细规定了铁路线路平面和纵断面测量的技术要求。对于新建铁路,需根据设计速度、地形条件等因素确定曲线半径、坡度等关键参数,并通过精确测量保证线路平顺性。此外,规则还强调了控制点布设的重要性,要求建立统一的控制网,为后续施工提供可靠依据。
再者,针对特殊地形或地质条件下的测量工作,规则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措施。例如0079 电站热力管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在山地、沙漠或水域等复杂环境中,应采取特殊的测量方法以克服自然障碍,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最后,新建设铁路测量规则还特别关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测量过程中,需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合理规划线路走向,避免破坏自然景观和生态平衡。
总之,新建设铁路测量规则为铁路工程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保障,是实现高质量铁路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6.1.1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意见进行现场勘测。搜集编制初步设计所 的勘察资料,确定采用方案,
1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意见及有关文件; 2检查核实初测有关的记录,计算及设计资料
? 控制桩的保存情况; 2沿线地形、地貌及地物的变化情况; 3影响路线走向的控制点及站场、桥隧等工程方案情况; 4 :局部改移和调整方案的意见,
6.2.1检查一次布网桩位分布情况,如果过稀不能满足测设中线需要时应进行插 点或插网加密控制。不得采用初测三级导线或初测支导线测设中线。 6.2.2中线控制桩、中线桩、地形图、和一次布网必须采用同一分度带和同一坐 标系统。
6.2.3中线控制桩间距宜控制在400~600m,最小不能小于100m。特大桥两端、 大桥、隧道口、车站应布设中线控制桩。中线控制桩至少和一个相邻中线控制 桩通视。中线控制桩应钉设方桩,其规格应按照《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附 录A桩概、水准点和标旗中A.1、A.2。并按本文附录要求进行包固桩。 6.2.4铁路引入既有线接轨站应注明里程关系。 6.2.5中线上应钉设公里桩、百米桩和加桩。直线上中桩间距不应大于50m;曲 线上中桩间距宜为20m。在地形变化处或专业设计需要,应另设加桩,加桩宜 设在就近整米处。中线桩应钉设扁桩,其规格应按照《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附录A桩、水准点和标旗中A.1、A.2。 隧道顶每100m测设一个中桩。隧道、地质等专业设计有特殊要求的地方按 专业设计要求加桩。
6.2.6断链应设在百米标处,困难时可以设在整10m桩上。不应设
3交点控制测设中线(拨角、支距)应按照《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中3.4.、 3.5节执行
6.3.1应对初测水准点逐一检测,检测可以单程测量,和初测成果闭合时允许闭 合差土30√Lmm,不超限采用初测成果,若超限重测往返,证实该点高程确实 错误,再延续测量到下一水准基点(也需往返测量)如果不超限在三个点间重 新平差计算,否则继续往前延续测量。 6.3.2补设和新设水准基点应往返测量,两头应和原初测水准基点闭合并平差。 6.3.3中平往返测量起闭于基平水准基点,采用三角高程测量往返各一测回,也 1中平测量可以和检查初测水准基点合并进行,合并进行时其允许闭合差为土 30√Lmm 2中平测量每个加桩测量两次,两次测量不宜连接进行,采用三角高程测量不 便分开测量时应改变棱镜高。两次加桩测量允许较差土100mm。 3隧道顶加桩高程采用GPS一RTK测量带高程时允许偏差土1000mm。 6.3.4采用航测模型测量纵断面应满足后文6.4.3条件和精度要求。并宜使中线 控制桩参与定向。纵断面上有中线控制桩的里程、大中桥头、涵洞、隧道洞口 等重点工程地段以及和线路交叉的既有铁路、公路、高压线、沟渠、渡槽等高 程应采用实测值。
6.4.1横断面施测宽度和密度,应根据地形、地质情况和设计需要确定。在曲线 控制桩、百米桩和线路纵、横向地形明显变化处应测绘横断面。在大中桥头、 隧道洞口、挡土墙等重点工程地段及不良地质地段,横断面应按专业设计需要 适当加密。
6.4.2横断面测量采用水准仪、皮尺;经纬仪、皮尺;电子经纬仪或全站仪实 其检测限差:
同一平面点高程允许较差土(1/1000+h/100+0.2)m; 明显地物距中线距离允许较差土(1/100+0.1)m。 式中h一检测点至线路中桩的高差(m);
同一平面点高程允许较差土(1/1000+h/100+0.2)m 明显地物距中线距离允许较差土(1/100+0.1)m。 式中h一检测点至线路中桩的高差(m);
1一检测点至线路中桩的水平距离(m)。
6.4.3采用航测地面立体模型或数字化地形测量横断面应满足如下条件: 1采用航测、初测、定测一次布网并且由控制点直接测设中线、纵断面(也 可以在航测地面立体模型或数字化地形上测量纵断面)工艺。 2I、Ⅱ类地形航空摄影比例尺大于、等于1/8000;ⅢI、IV类地形航空摄影 比尺大于、等于1/5000 3植被覆盖地带、设计特殊要求地带应补充实测。 采用航测地面立体模型或数字化地形测量横断面。横断面间距应较实测缩小 一半。其点位高程限差取土0.35m华山医院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困难地段扩大到1.5倍;距离限差与实测相 同。 6.4.4对采用航测地面立体模型或数字化地形测量的横断面检核应实地测量。 一m
6.4.3采用航测地面立体模型或数字化地形测量横断面应满足如
6.5.1新线大中桥测绘
1一般大中桥的设计流量和相应水位,基本利用复查落实后的初测水文成 果,不再进行全面的水文调查及计算,如遇初测后发生过较大洪水、水利规划 或实际情况有变更时,应根据变化后的情况,进行必要的水文勘测,补充修正 初测成果。如定测桥位变动较大,应修正初测成果,并根据需要加测水文断面 建立水文曲线,计算修正初测水文成果。 2一般大中桥桥址平面图可利用初测资料,范围不够应适当增加,在地形复 杂、桥式布置及其附属建筑物设置有困难时,应实测1:500~1:1000的桥址 平面图,当线路中线测设符合6.4.3条要求时可以用航测图缩放后使用;如附属 建筑物距桥址较远时,可另行测绘局部附属建筑物平面图,但附属建筑物应在 桥位方案平面图上作总体布置设计,具体要求按《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5.6.2 条执行。 3桥址纵断面应沿定测中线按《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5.6.4及5.6.5条进 亍实测,当线路测设符合6.4.3条要求时也可以在航测模型或地形数模上量测, 旦是和工程结构直接相关的墩台,控制高程的铁路轨顶、公路路面、渡槽、高压 线等点位应现场施测,现场实测的点应满足《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5.6.4~5.6.6 条的精度规定。 定测线路中线时,应在大中桥两岸设置桥位中线控制桩。在曲线上测量桥
址水下纵断面有困难时,可采用施测水下地形图等办法以保证断面的连续性、 准确性。桥址纵断面应测出地形地貌变化点,并加绘工程地质资料。 4当桥址河床两岸山坡的横向坡度较陡或地形、地质复杂时,为正确确定墩 台布置、基础理置深度及桥头锥体位置,应根据地形及地质情况施测全部或局 部平行线路中线的辅助桥址纵断面。其位置在墩台基础横向边缘附近,一般距 桥梁中心左右各3.0m(单线)~10.0m(双线)(辅助纵断面可用不同线条与桥址纵断 面点绘在同一张图上)。当横向坡度变化较大时,应在墩台基础范围附近测绘1~ 3横断面,必要时在桥台前后适当范围内增加横断面的数量。 5各种防护建筑物纵横断面的测绘,如为简单的导流设备或防护建筑物, 现场能确定设计方案者,应在现场放出中线桩后,实测纵断面、横断面并填绘 必要的地质资料。如情况较为复杂,设计方案难以肯定者,可实测大比例尺的 防护建筑物局部平面图(1:500~1:1000)。 6分桥勘测说明书的主要内容如下: 1)定测中补充和修改初测有关资料说明; 2)工程地质概况; 3)存在问题及在初步设计中应注意的事项。
1小桥涵水文测量应按《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5.4节有关规定执行。汇 水面积图一般可利用既有地形图进行圈绘,并沿线核对汇水面积形状、主沟及 分水岭位置,予以必要的修正。当汇水面区较小路基换填施工方案,在地形图上不能勾绘时,可 在现场目测估定。 2复杂情况应测量小桥涵址平面图: 小桥涵址平面图的测绘,宜采用1:200~1:1000比例尺,测量方法和精度 应符合《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3.3节规定,勘测范围应满足桥涵位置、改沟 集水井、排洪槽、拦挡设施等山坡建筑物或导流堤等附属工程设计需要。 3小桥涵各种断面的测量,应符合《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5.6.4~5.6.6条 规定。现场难以确定设置小桥或涵洞时,应同时测绘小桥桥址纵断面及涵洞轴 向断面;当线路测设符合6.4.3条要求时也可以在航测模型或地形数模上量取; 但是和工程结构直接相关的排洪、灌溉涵出入口流水面、顺接既有交通桥涵路 面等点位标高须现场施测确定,现场实测的点精度应符合《新建铁路工程测量
规范》5.6.4~5.6.6条规定。 4小桥桥址纵断面要求与大中桥相同,位于陡坡上的小桥亦应施测上、下 游平行桥址纵断面的辅助纵断面及桥台附近加测若干线路横断面,当有局部顺 沟时还应施测顺沟方向的纵断面,上游测至原沟中心,下游测至原沟中心或延 伸至水流有出路处。 5涵洞轴向断面图应注明水流方向、斜交角度。有明显沟槽者,应测量沟 形断面。 6采用泄水隧洞时,应具有泄水隧洞1:500~1:2000平面图、纵断面及 出口横断面,以便确定洞口位置。平面图、纵断面测图范围应包括洞身长度及 必要的附属建筑物所需空间。 6.5.3立交桥平面、纵断面、横断面测绘按一般桥梁测绘做工作。
6.5.4滨河线水位、改移河沟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