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继电器(第20部分保护系统)

电气继电器(第20部分保护系统)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238.09 KB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408283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电气继电器(第20部分保护系统)

电气继电器是电力系统中保护和控制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第20部分专注于保护系统的功能、设计和应用。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如何通过继电器实现对电力设备的全面保护,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继电器在保护系统中的作用主要是监测电力系统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例如短路、过载、欠压或过压等,并根据预设的逻辑条件快速做出反应,从而隔离故障区域,避免故障扩大化。第20部分详细描述了不同类型继电器(如电磁继电器、固态继电器、微机保护继电器等)在保护系统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它们如何与其他设备协同工作以实现高效保护。

此外,该部分还探讨了保护系统的可靠性与灵敏度问题。为了确保继电器能够准确响应各种故障外墙清洗、外墙涂料施工工艺,必须对其进行精确的整定和校验。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和智能化成为保护系统的重要趋势。现代继电器通常集成了通信接口和数据处理能力,可以与监控系统实时交互,提供更全面的状态信息和故障分析。

总之,电气继电器第20部分为保护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强调了继电器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中的核心地位。通过合理配置和优化继电器,可以显著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

关于接地问题,见第11章及附录D。

5.2.2 直流辅助电压的中断

保护装置的制造厂应说明装置是否能监视直流辅助电源的失压。

在直流辅助电源使用或中断时,或者反极性激励时保护装置不应损坏或误动 作。

5.2.3 直流/直流变换器

在本标准中不包括直流/直流变换器(例如用于激励并联工作的几个保护装置)的输出特性。

关于输入与输出电路之间的电隔离,见第11.3条。

当输出端子短路时或者当突然施加输入电压时,应限制输入电流。

跳闸电路具有多种配置方式。如果采用自动快速重合闸或慢速重合闸,而重合闸又是由保护装置启动的,则合闸电路是保护系统的一部分。

6.2 跳闸及合闸触点

6.3 断路器的内部电路

断路器的辅助触点、合闸和跳闸线圈的特性、闭锁特性(如果有)以及防跳特性,应符合下列IEC标准的规定:

一个电站开关设备可能需要配置切换保护系统的测量和跳闸电路。这些切换电路在本标准中称为交流和直流逻辑电路,它不包括保护装置内部的逻辑电路,例如在距离保护内部的任何切换。

如果需要进行交替切换,例如切换至旁路断路器或另一组母线等,保护系统应具有适应电站这种情况的逻辑电路。为了使保护系统适应电站中的高压配电装置,通常是需要在保护装置和跳闸、合闸电路之间具有逻辑电路(直流逻辑),有时在输入激励电路中还需要具有逻辑电路(交流逻辑)。

逻辑电路的切换可以手动或自动完成。在自动切换情况下,逻辑电路由隔离开关和断路器的辅助触点控制。

7.2 交流电路中的逻辑

在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电路(例如母线保护)中可以进行切换。见第4.3条。

7.3 直流电路中的逻辑

直流逻辑切换电路应能闭合、载送和断开正常操作时的最大电流,并能在规定时间内耐受规定的短路电流。

8 保护系统的通信联系要求

由于多种原因,保护系统可能需要具有联系远方变电站的通信通道。

有时传送模拟量到电力线的对端,并在那里与该端的电气量相比较(例如导引线方案)。

保护系统的通信联系可以是导引线联系、电力线载波联系或无线电联系1]。

1]也包括光缆联系。

8.2 远方跳闸方案

应采用高可靠度的信号(如编码信号),以避免因噪声(电压)而引起的误动作。

如果采用电力线载波作通信媒介,则应在非故障线上进行(信号)传送。

应当规定信号从本端至远端的最长允许传送时间。

8.3 距离保护发送信号方案

8.3.1 一般要求

有许多不同的发送信号方案,最常用的是:加速方案、闭锁方案、解除闭锁方案、允许式超范围方案、允许式欠范围方案、方向比较方案。

8.3.2 技术要求

本条所列的技术要求适用于8.3.1条规定的所有方案:

b.当两平行线路之一发送信号时间内,不应引起非故障线路的保护系统误动 作。

c.在电力线故障状态下信号传输时,电路中可能引入附加的噪声和衰减,保护系统应能接收到保护发出的信号。

d.用户应规定信号从本端传送至远端的最长允许时间。

(发信和收信继电器的要求,制造厂和用户之间应协商一致)。

8.4 纵联差动导引线系统

导引线故障时,保护系统的误动或拒动取决于保护系统的设计。

可采用监视继电器来监视导引线路,导引线故障时发出警报。

当采用监视时,监视装置应能在导引线路的绝缘电阻值下降到可能引起保护系统误动作之前,检测出其降低程度。

该绝缘电阻值及允许的回路电阻和导引线电容的最大值均由制造厂规定。

8.5 电力线载波联系

当使用电力线载波联系时,通常不连续发送信号1],而仅在检出故障时才允许传送信号。

1]允许式通常连续发监频信号。

然而,可以按整定时间自动地开启短时间的信号传送,以便能够检查出由于气候条件而引起信号通路的任何品质降低情况。

包括高频耦合设备在内允许的通道最大衰耗,应由制造厂规定。

根据采用的耦合是相对相或相对地,还根据使用哪一相以及保护区内是否存在导线换位、衰减会有所不同。

有关保护装置动作情况的信息要求应用适当的方法指示出来。

就地信号指示应具有保持功能,等待确认的信号指示应不妨碍保护装置重复动作,甚至在确认期间也应如此。

通常由保护装置触点产生的远方信号指示的信息仅在故障持续期间获得,例如在保护复归时动合触点断开,信息的存贮是信号指示装置的功能之一。

如果保护系统直接由主电路中的电流和(或)电压激励或通过分流器激励而没有中间仪用互感器,则绝缘要求与主电路的额定绝缘电压有关。

如果保护系统由仪用互感器激励,则与仪用互感器直接连接的电路、在电气上分开的电路之间以及这些电路对地,至少应能耐受2kV交流有效值的介质强度试验电压历时60s。

当保护装置和主仪用互感器之间接入隔离变压器时,接在二次侧的装置所加的介质强度试验电压可由制造厂和用户之间协商降低。但不得低于500V。

10.3 仪用互感器的绝缘要求

仪用互感器的绝缘要求应符合IEC 185和IEC 186或相应国家标准规定。

10.4 继电器的绝缘要求

10.5 直流辅助电路(包括跳闸及信号指示电路,但不包括导引线电路)的绝缘要求

设计接地系统和选择接地点,应考虑可能的暂态过程影响以及电力系统频繁操作的要求。除非已考虑接地和(或)屏蔽措施,否则二次电路中会出现由切换而感应出不可忽视的暂态过电压。

11.2 仪用互感器

仪用互感器的二次电路应直接接地,并只在一个公共点上进行接地,该点是与每个单独的金属系统相连的。接至保护接地端子的连接线的横截面应符合国家标准。中间接入的互感器的二次电路不一定需要接地。

在附录G中给出仪用互感器接地的实例。

保护装置内部的辅助电源可接地,也可不接地。若装置要求采用单极接地,则辅助电源和内部辅助电压(电路)之间应当隔离,例如使用直流/直流变换器。

在附录D中给出辅助电路接地实例。

为了减少干扰影响,控制(测量、信号指示等)电缆的金属屏蔽层应当接地。对于高频,要给予特别注意,见附录E。

12 通用性能和试验要求

一次侧的试验电流和电压应为正弦波,并满足下列要求:

a.多相对称系统的每个电压(任何两相之间以及每相与中性点之间的电压)与这些电压的平均值之差应不大于1%。

b.相电流与系统电流平均值之差应不大于1%。

c.每个电流与其对应的相对中性点电压之间的相角应当相同,允许误差应为2°电角。

此外,试验设备应能模拟实际的一次系统故障情况,并提供所要求的电流值和所要求的直流暂态分量值。

在下列情况下,允许采用在仪用互感器二次侧施加电流和电压的方法来模拟一次电流试验。

a.由各自独立的电源输入,以模拟负载偏置等。

b.在额定频率之外的其它频率下的试验应提供在该频率下经验证过的一次试验法与输入试验法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其它情况下,应按制造厂与用户之间的协议办理。

12.1.2 直流暂态分量

对于所有穿越性故障试验和内部故障电流试验(见13.1.2.2和13.1.2.3条),一次试验电流中直流暂态分量的时间常数应按制造厂对特定试验条件所给出的最大值 进行。

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工程施工方案12.2 型式试验中对使用的元件或模拟元件的性能和试验要求

除非制造厂和用户之间有协议的个别元件可以是:

a.临时改动的,以便于模拟其它试验条件;

b.临时省去的,而其功能由其它某些手段所体现,这些手段能表明所省去的元件的特性是非关键性的。

作为型式试验所用的元件应符合下列各条要求。

12.2.1 继电器

继电器应为规定的型号景观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指引手册,并且应整定在整个规定的范围内能得到正确性能的整定值上。这些继电器的特性应予规定或参照IEC 255的有关部分。

12.2.2 电流互感器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