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电气公司工程设计我们是一家专注于电气工程设计的现代化企业,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面、高效、安全的电气解决方案。公司拥有专业的技术团队和丰富的行业经验,能够根据客户需求量身定制从方案设计到施工指导的一站式服务。我们的业务范围涵盖工业厂房、商业建筑、住宅小区以及公共设施等多个领域,涉及供配电系统设计、照明设计、弱电智能化设计、新能源应用等多方面内容。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遵循国家及地方相关规范标准,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与技术手段,确保设计方案既满足功能需求又兼顾经济性和环保性。同时,公司注重与客户保持密切沟通,深入了解其实际诉求,并通过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保障最终成果达到预期效果。此外,我们也不断探索新兴技术如智能电网、物联网等在传统电气工程中的融合应用,力求为客户创造更多附加价值。
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承“专业、创新、卓越”的发展理念,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努力成为行业内领先的电气工程设计服务商。
3、6、1当采用预留洞口时,将预制好埋有木砖或铁件的砌块按洞口高度在2m以内每边砌筑三块,洞口高度大于2m时砌四块高难层医院门诊科技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用作安装固定门框用。
3、6、2当采用先立框时门框外侧面应作防腐处理,每侧钉设三个(门高超过2m时四个)磨耳码,砌筑时在校正门框的位置及垂直度后用砂浆固结。
3、6、3门洞上方两边过梁支座范围应用粘土砖砌筑不少于四皮的实心砖,以防应力集中导致出现裂纹。
3、7砌块与窗口联结
砌块与窗口的联结方法,基本上与门口的联结方法相同。
3、8砌块墙顶支承预制构件的处理
砌块墙顶需承托预制构件梁、檩条、楼板等时,其上砌筑时粘土实心砖墙皮数高度除按设计规定外,顶上的一皮砖应用丁砖砌筑。
3、9砌块墙与梁底(或板底)的联结
当砌块墙与梁底(或板底)的联结设计图纸没有明确规定时,可分别采用如下的两种方法:
3、9、1沿梁底(或板底)要浇注混凝土时,每1.5m水平长度顶留2Φ6拉结筋伸入墙一皮砌块高度的竖向灰缝内,与砌筑砂浆固结成整体。
3、9、2当梁底(或板底)没有预留拉结筋时,在墙顶与梁底(或板底)之间,用粘结砂浆斜砌一层(60°)粘土砖上下顶紧、灌浆堵实。
4、1按图纸尺寸制作柱侧模板(注意:外侧板宽度要加大两倍内侧板模板厚)后,按放线位置钉好压脚板再安柱模板,两重直向加斜拉顶撑,校正垂直度及柱顶对角线。
4、2安装柱箍:柱箍应根据柱模尺寸、侧压力大小等因素进行设计选择(有木箍、钢箍、钢木箍等)。柱箍间距一般在500mm左右, 柱截面较大时应设置柱中穿心螺丝,由计算确定螺丝的直径、间距。
模板根据柱截面尺寸进行配制,配模时采取大面压小面,柱与梁接口处,采取柱模开槽,梁底及侧模与槽边相接,拼缝严密,并用木枋压紧,柱模加固采用钢管抱箍,对拉螺栓加固,每500mm一道。圆柱采用定型钢模板,40×4扁钢抱箍,间距500mm,抱箍采用螺栓调节。
4、3、1在柱子上弹出轴线、梁位置和水平线,钉柱头模板。
4、3、2梁底模板:按设计标高调整支柱的标高,然后安装梁底模板,并拉线找平。当梁底跨度大于及等于4m时,跨中梁底处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如设计无要求时,起拱高度为梁跨度的千分之一至三。主次梁交接时,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
4、3、3梁下支柱支承在基土面上时,应对基土平整夯实,满足承载力要求,并加木垫板或混凝土垫板等有效措施,确保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不会发生支顶下沉。
4、3、4支顶在楼层高度4.5m以下时,应设二道水平拉杆和剪撑,叵楼层高度在4.5m以上时要另行作施工方案。
4、3、5梁侧模板;根据墨线安装梁侧模板、压脚板、斜撑等。梁侧模板制作高度应根据梁高及楼板模板碰旁或压旁来确定。当梁高超过750mm时,梁侧模板宜加穿梁螺栓加固。
4、4、1根据模板的排列图架设支柱和龙骨。支柱与龙骨的间距,应根据楼板的混凝土重量与施工荷载的大小,在模板设计中确定。一般支柱为800~1200mm,大龙骨间距为600~1200mm,小龙骨间距为400~600mm。支柱排列要考虑设置施工信道。
4、4、2底层地面应夯实,并铺垫脚板。采用多层支架支模时,支柱应垂直,上下层支柱应在同一竖向中心线上。各层支柱间的水平拉杆和剪力撑要认真加强。
4、4、3通线调节支柱的高度,将大龙骨找平,架设小龙骨。
4、4、4铺模板时可从四周铺起,在中间收口。若为压旁时,角位元元模板应通线钉固。
4、4、5楼面模板铺完后,应认真检查支架是否牢固,模板梁面、板面应清扫干净。
5、1、1钢筋表面应洁净,粘着的油污、泥土、浮锈使用前必须清理干净,可结合冷拉工艺除锈。
5、1、2钢筋调直,可用机械或人工调直。经调直后的钢筋不得有局部弯曲、死弯、小波浪形,其表面伤痕不应使钢筋截面减小5%。
采用冷拉方法调直的钢筋的冷拉率:
Ⅰ级钢筋冷拉率不宜大于4%。
Ⅱ、Ⅲ级钢筋冷拉率不宜大于1%。
预制构件的吊环不得冷拉,只能用Ⅰ级热轧钢筋制作。
5、1、3钢筋切断应根据钢筋号、直径、长度和数量,长短搭配,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尽量减少和缩短钢筋短头,以节约钢材。
5、1、4钢筋弯钩或弯曲
5、1、4、1钢筋弯钩。形式有三种,分别为半圆弯钩、直弯钩及斜弯钩。钢筋弯曲后,弯曲处内皮收缩、外皮延伸、轴线长度不变,弯曲处形成圆弧,弯起后尺寸不大于下料尺寸,弯曲调整值符合有关规定。
钢筋弯心直径为2.5d,平直部分为3d。钢筋弯钩增加长度的理论计算值:对装半圆弯钩为6.25d,对直弯钩为3.5d,对斜弯钩为4.9dⅡ、 Ⅲ级钢筋末端需作90°或135°弯折时,应按规范规定增大弯芯直径。 由于弯芯直径理论计算与实际不一致。实际配料计算时,对半圆弯钩增加长度应符合有关规定。
5、1、4、2弯起钢筋。中间部位弯折处的弯曲直径D,不于钢筋直径的5倍。
5、1、4、3箍筋。箍筋的未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用Ⅰ级钢筋或冷拔低碳钢丝制作的箍筋,其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小于箍筋,其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5倍, 对有抗震要求的不应小于箍筋的10倍。
箍筋调整值,即为弯钩增加长度和弯曲调整值两项之差或和,根据箍筋量外包尺寸或内皮尺寸而定。
5、1、4、4钢筋下料长度应根据构件尺寸、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弯曲调整值和弯钩增加长度等规定综合考虑。
a.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充-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b.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充=斜弯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c.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内周长+箍筋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5、2、1、1钢筋网(筛底)的绑扎,四周两行钢筋交叉点应每点扎牢,中间部分每隔一根相互成梅花式扎牢,双向主筋的钢筋,必须全部钢筋相互交点扎牢,注意相邻绑所点的铁线扣要成八字形绑扎(左右扣绑扎)。
5、2、1、2基础底板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在上层钢筋网下面设置钢筋撑脚(凳仓)或混凝土撑脚,以保证上、下层钢筋位置的正确和两层之距离。
5、2、1、3有180°弯钩钢筋弯钩应向上,不要倒向一边; 但双层钢筋的上层钢筋弯钩应朝向下。
5、2、1、4独立柱基础的钢筋网双向弯曲受力,如图纸没有规定绑扎方法时,其短向钢筋应放在钢筋的上边。
5、2、1、5现浇柱与基础连接的其箍筋应比柱的箍筋缩小一个柱筋的直径,以便连接。
5、2、2、1竖向钢筋的弯钩应朝向柱心,角部钢筋的弯钩平面与模板面夹角,对矩形柱应为45°角,截面小的柱,用插入振动器时,弯钩和模板所成的角度不应小于15°。
5、2、2、2箍筋的接头应交错排列垂直放置;箍筋转角与竖向钢筋交叉点均应扎牢(箍筋平直部分与竖向钢筋交叉点可每隔一根互成梅花式扎牢)。绑扎箍筋时,铁线扣要相互成八字形绑扎。
5、2、2、3下层柱的竖向钢筋露出楼面部分,宜用工具或柱箍将其收进一个柱筋直径,以利上层柱的钢筋搭拉,当上下层柱截面有变化时,其下层柱钢筋的露出部分,必须在绑扎梁钢筋之前,先行收分准确。
5、2、3、1纵向受力钢筋出现双层或多层排列时,两排钢筋之间应垫以直径25mm的短钢筋,如纵向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短钢筋直径规格与纵向钢筋相同规格。
5、2、3、2箍筋的接头应交错设置,并与两根架立筋绑扎,悬臂飘梁则箍筋接头在下,其余做法与柱相同。
5、2、3、3板的钢筋网绑扎与基础相同,但应注意板上部的负钢筋(面加筋)要防止被踩下;特别是雨蓬、挑檐、阳台等悬臂板,要严格控制负筋位置。
5、2、3、4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在中层,主梁的钢筋在下,当有圈梁或垫梁时,主梁钢筋在上。
5、2、3、5楼板钢筋的弯起点,如加工厂(场)在加工没有起弯时,设计图纸又无特殊注明的,可按以下规定弯起钢筋设备基础施工工艺 标准,板的边跨支座按跨度1/10L为弯起点。 板的中跨及连续多跨可按支座中线1/6L为弯起点。(L-板的中-中跨度)。
5、2、3、6框架梁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时,应注意梁顶面主筋间的净间距要有留有30mm,以利灌筑混凝土之需要。
本项目按要求必须使用商品砼,若因其他原因需要现场搅拌(主要是指一些零星使用砼量小的项目)的,其搅拌的操作要求按如下实施:
6、1浇筑前应对模板浇水湿润,墙、柱模板的清扫口应在清除杂物及积水后再封闭。
6、2根据配合比确定的每盘(槽)各种材料用量要过称。
6、3装料顺序:一般先装石子,再装水泥,最后装砂子,如需加掺合料时,应与水泥一并加入。
t/taf 101.1-2021 冷链物流可信溯源服务技术要求 第1部分:总则6、4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自全部材料装入搅拌筒中不少于三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