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作业指导书

电气作业指导书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389.37 KB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408258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电气作业指导书

电气作业指导书是一份详细规定电气设备安装、调试、维护和检修操作的标准化文件,旨在确保作业过程的安全性、规范性和高效性。该指导书适用于各类电气工程,包括电力系统、工业自动化、建筑电气以及家用电器等领域。

首先,电气作业指导书明确了作业前的准备工作,例如检查工具、材料是否齐备,确认设备状态和技术参数,以及穿戴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PPE)。同时,要求对作业现场进行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其次,指导书详细描述了具体的操作步骤。对于安装作业,需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固定设备、连接线路,并进行绝缘测试;对于调试作业,需逐项验证设备功能,确保其运行正常;对于维护和检修作业,则强调故障排查流程和修复方法,避免盲目操作引发二次故障。

此外,电气作业指导书还特别强调安全注意事项,例如停电挂牌制度、验电接地操作、防止触电和短路等。所有作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程给水管道(ppr热熔管)安装技术交底,杜绝违章行为。

最后,指导书通常包含记录表格,用于填写作业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和结果,以便后续跟踪和分析。通过遵循电气作业指导书,可以有效提升工作效率,降低事故风险,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常用电缆分为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符号表示为VV;交联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符号表示为YJV,其带铠型号分别为VV22和YJV22,特殊品种在符号前加NH及ZR分别表示耐火和阻燃。控制电缆用于二次回路控制测量信号,电缆型号第一个字母为K。

电缆应技术文件齐全,产品合格证有生产许可征编号,按《额定电压450/750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GB5023.1~GB5023.7标准生产的产品有安全认证标志。

电缆外观应无损伤,绝缘良好,厚度均匀,电缆无压扁扭曲,铠装不松卷。进行检查是否受潮试验,将芯线的绝缘纸带撕下,用火点燃,纸的表面有气泡及为受潮。

500V电缆用500V兆欧表测量,其绝缘电阻应大于0.5兆欧,1000V及以上用1000V或2500V兆欧表测量,其绝缘电阻应大于10兆欧/千伏。

二、电缆的敷设分为:直埋电缆、电缆沟敷设、室内明敷设、桥架内敷设等几种。

已了解施工地段地下管线,路线无阻挡,电缆室门窗及锁齐全。

十字镐、铁锨、大锤、打夯机、卷扬机

按设计图纸用白灰在地面划出电缆行进的路线和沟的宽度,电缆沟深不小于0.8米加电缆外径,电缆穿越农田深度不小于1米,电缆沟宽度根据电缆数量定。划沟时考虑电缆弯曲半径。电缆沟的转角处要挖成圆弧型。

挖完沟后,将沟底铲平夯实,

沟底填铺100mm厚的软土或细沙。

将电缆线盘按线盘上箭头方向滚至预定地点,将钢轴穿于线盘轴孔中,用千斤顶将线盘顶起架设在放线架上。线盘距地面50~100mm,放电缆时,线盘的转动方向与滚动方向相反。

人力敷设时,根据路线长短,组织劳动力扛着电缆沿沟走动敷设。

制作牵引头,将钢铠锯掉,,将铅包剥成条状,翻向钢铠末端,将绝缘纸剥去,将拉杆插到线芯间,用铜线绑牢,再将铅包翻回拍平,将拉杆、线芯铅包封焊,做成牵引头。

电缆直埋时,在转弯处、终端头处留有备用长度。做波状敷设。电缆弯曲半径符合下表要求

表一

缆与地下管道要求最小间距见下表

表二

直埋电缆与公路、铁路、街道、厂区道路交叉时,加钢保护管保护,保护管伸出道路路基两边各2米。保护管外壁刷防腐漆。

丝扣连接须在管接头两端焊接跨接地线,套管焊接不用焊接跨接地线。

电缆放好后,上面盖一层100mm细砂或软土,并及时加盖保护板,防止外界损伤电缆,保护板采用C15混凝土制作板厚35mm,保护板宽度超过电缆两侧各50mm。

直埋电缆在拐弯、终端及进出建筑物等处加设明显方位标志,注明线路编号、电压等级、电缆型号、截面、起止地点,以便维修,标志牌用镀锌铁皮制作。直线段上每隔50~100米增设标志桩,标志桩出地面0.15米。

回填土前,应做隐蔽验收合格,做好记录。

作业条件:电缆沟底平整,干燥并有千分之一的坡度,沟壁沟底采用防水砂浆抹面,每隔50米左右设置一个积水坑并有排水设施。

按图纸排列电缆,使电缆分层设置。先敷设长的截面大的电缆,再敷设短的截面小的电缆。

电缆支架先防腐处理后,用膨胀螺栓固定,连接紧固。防松件齐全。

支架层间最小距离为;10KV及以下电缆:150~200mm

控制电缆:120mm

转弯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见表一

电缆敷设完后,用电缆沟盖板将沟盖住,将盖板缝隙密封。以防水、油、汽的侵入。

作业条件:墙面已粉刷完毕

固定支架,沿墙垂直敷设时,电力电缆支架间距1.5米,控制电缆间距1米。

电缆沿墙吊挂安装时,使用挂钩及挂钉吊挂,挂钩及挂钉采用Φ8圆钢制作。

无铠装电缆室内明敷,水平敷设时距地面不小于2.5米,垂直敷设距地面不小于1.8米。

电缆明敷设时,与热力管道净距不小于1米,与非热力管道不小于0.5米,否则采取隔热措施。

转弯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见表一

作业条件:桥架已安装完毕,配电室内门窗锁齐全。

事先按图划出图表,将电缆排列好,划出排列表。

电缆单层敷设,敷设一根卡固一根,垂直敷设的电缆每隔1.5米固定,水平敷设的电缆在首尾两端、转弯及每隔5~10米固定。

大于45度倾斜敷设电缆每隔2米固定。

电缆可无间距敷设,不能交叉,桥架内电缆总截面不大于桥架横断面40%,控制电缆不大于50%

在首端、尾端、分支、转弯及每隔50米有标志排,用镀锌铁皮制作,

电缆出入电缆沟竖井建筑物柜以及管口处密封

转弯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见表一

敷设完毕后,及时清理杂物,盖好盖板以防鼠患。

电缆的品种规格质量符合设计要求,绝缘电阻值符合施工规范,电缆敷设无绞拧、铠装压扁、护层断裂和表面严重划伤。

电缆支架安装位置正确,连接可靠,固定牢靠,油漆完整,在转弯处能托住电缆平滑均匀过渡,托架加盖部分板盖齐全

电缆保护管口光滑无毛刺,固定牢靠,防腐良好,弯曲处无压扁现象

电缆坐标标高正确,排列整齐,标志齐全

电缆接地及保护管接地支线敷设连接紧密牢固。

明设成排支架高低差不大于10mm

电缆最小弯曲半径见表一

室内沿桥架敷设电缆,在管道及空调工程基本施工完后,防止其他专业施工损伤电缆。

电缆两端的门窗锁齐全,防止电缆丢失或损毁。

电缆盘不能平放运输保管

电缆标志牌不齐全或不规范

电缆弯曲半径不符合要求

2.1材料要求:

2.1.1电缆终端头套、塑料带、接线鼻子、镀锌螺丝、凡士林油、电缆卡子、电缆标牌、多股铜线等材料符合设计要求,并具备产品出厂合格证。

2.1.2塑料带应分黄、绿、红、淡蓝、黑五色,各种螺丝等镀锌件应镀锌良好。

2.1.3地线采用裸铜线或多股铜线,截面120号电缆以下16MM2,150号以上25MM2,表面应清洁,无断股现象。

2.2.1制作及安装机具:压线钳、钢锯、扳手、钢锉。

2.2.2测试器具:钢卷尺、摇表、万用表。

2.3.1电气设备安装完毕,室内空气干燥。

2.3.2电缆敷设并整理完毕,核对无误。

2.3.3电缆支架及电缆终端头固定支架安装齐全。

3.1工艺流程:摇测电缆绝缘——剥电缆铠甲,打卡子——焊接地线——包缠电缆、套电缆终端头套——压电缆芯线接线鼻子、与设备连接

选用1000V摇表,对电缆进行摇测,绝缘电阻应在10MΩ以上。电缆摇测完毕,应将芯线对地放电。

3.3剥电缆铠甲,打卡子;

3.3.1将地线的焊接部位用钢锉处理,以备焊接。

3.3.2在打钢带卡子的同时,多股铜线排列整齐后卡在卡子里。

地线采用焊锡焊接于电缆钢带上,焊接应牢固,不应有虚焊现象,应注意不要将电缆烫伤。必须焊在两层钢带上。

3.5包缠电缆,套电缆终端头套。

3.5.1剥去电缆外包绝缘层,将电缆头套下部先套入电缆。

3.5.2根据电缆头套入长度和内径,用塑料带采用半叠法包缠电缆,塑料带包缠应紧密,形状呈枣核状。

3.5.3将电缆头套上部套上,与下部对接,套严。

3.6压电缆芯接线鼻子:

3.6.1从芯线端头量出长度为线鼻子的深度,另加5MM,剥去电缆芯线绝缘,并在芯线涂上凡士林。

3.6.2将芯线插入接线鼻子内,用压线钳子压紧接线鼻子,压接应在两道以上。

3.6.3根据不同的相位,使用黄、绿、红、淡蓝、黑五色,塑料带分别包缠电缆电缆各芯线至接线鼻子的压接部位。

3.6.4将作好终端头的电缆,固定在预先做好的电缆头支架上,并将芯线分开。

3.6.5根据接线端子的型号,选用螺栓将电缆接线端子压接在设备上,注意应使螺栓由上向下或从内向外穿插,平垫和弹簧垫应安装齐全。

4.1保证项目:电缆终端头的制作安装应符合规范规定,绝缘电阻合格,电缆终端头固定牢固,芯线与线鼻子压接牢固,线鼻子与设备螺栓连接紧密,相序正确,绝缘包扎严密。

检验方法:用手扳动和观察检查新12j04-3 内装修(吊顶),检查记录。

4.2基本项目:电缆终端头的支架安装应符合规范规定。支架的安装应平整、牢固,成排安装的支架高度应一致,偏差不应大于5MM,间距均匀、排列整齐。

检验方法:用手扳动、拉线和尺量检查。

5.1加强保卫措施,防止电缆丢失或损坏。

5.2电缆头制作完毕后,应立即与设备联接好sl158-2010 水工建筑物水流压力脉动和流激振动模型试验规程,不得乱放,以防止损坏成品。5.3在电缆头附近用火时,应注意将电缆头保护好,防止将电缆头烧坏或烤伤。

5.4电缆头系塑料制品,应注意不受机械损伤。

6.1防止地线焊接不牢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