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与接零的基本知识

接地与接零的基本知识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23.51 KB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408156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接地与接零的基本知识

接地与接零是电气安全技术中的两个重要概念,主要用于保障人身安全、设备正常运行及防止电气火灾。以下是对接地与接零的基本知识的简要介绍:

一、接地的基本概念接地是指将电气设备的某一部分通过导体与大地进行可靠的电气连接。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根据用途不同,接地可分为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和防雷接地。1.工作接地:用于稳定电网电压,减少高压窜入低压的风险,例如变压器中性点接地。2.保护接地:将设备外壳或金属部分与大地连接,防止因绝缘损坏导致的触电事故。3.防雷接地:通过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避免雷击对建筑物或设备造成损害。

二、接零的基本概念接零是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供电系统的中性线(零线)相连的一种保护措施。接零通常应用于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当设备发生漏电时,接零可以形成短路回路,促使保护装置迅速动作,切断电源,从而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三、接地与接零的区别1.连接对象不同:接地是将设备与大地连接,而接零是将设备与供电系统的中性线连接。2.适用范围不同:接地适用于高压和低压系统,而接零主要用于低压系统。3.作用原理不同:接地通过大地泄放电流,而接零通过短路回路触发保护装置。

四、注意事项在实际应用中,接地与接零不能混用或随意替换,否则可能引发安全隐患。例如施工扬尘控制管理施工方案,在TT系统中应采用接地保护,而在TN系统中则应采用接零保护。此外,接地电阻需满足规范要求,以确保接地效果。

总之,接地与接零是电气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设计和实施可以有效预防触电事故和设备损坏,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保护接地的作用:若设有保护接地装置,当绝缘层破坏外壳带电时,接地短路电流将同时沿着接地装置和人体两条通路流过。流过每条通路的电流值将与电阻的大小成反比,通常人体的电阻比接地电阻大几百倍(一般在1000Ω以上),所以当接地电阻很小时,流经人体的电流几乎等于零,因而人体就避免了触电的危险(详见图三)。

将零线上的一点或多点与地再次做金属连接,称为重复接地(见图一)。

重复接地作用:当系统中发生碰壳或接地短路时,可以降低零线对地的电压,当零线发生断线时,可以使故障程度减轻。

将与带电部份相绝缘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或构架,与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相连接,称为接零(详见图二)。

接零的作用:当电气设备发生碰壳短路时,即形成单相短路,使保护设备能迅速动作断开故障设备,避免人体触电危险。因此,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1kv以下的系统下必须采取接零保护。

过电压保护装置或设备的金属结构为消除过电压危险影响而做的接地,称为过电压保护接地。

过电压保护接地的作用:对直击雷、避雷装置(包括过电压保护装置在内)能促使雷云正电荷和地面感应负电荷中和,以防雷击;对静电感应雷,感应产生的静电荷能迅速被导入地中,以防止静电感过电压,对电磁感应雷,防止感应出非常高的电势,以免产生火花放电而造成燃烧爆炸的危险。

为了消除生产过程中而产生的静电而设置的接地。

为了防止电磁感应而对电力设备的金属外壳、屏蔽罩、屏蔽线的外皮或建筑物的金属屏蔽体等进行接地。

二、保护接地、工作接地及接零的范围

⑴电力设备的下列金属部分,除另有规定者外,均应接地或接零:

①电机、变压器、低压电器、照明器具、携带式及移动式用电器具的低壳或外壳;

②机电设备的传动装置;

④配电屏与控制屏的框架;

⑤屋内外配电装置的金属架构和钢筋混凝架构的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围栏和金属门;

⑥交、直流电力电缆接线盒,终端的外壳,电缆的外皮和穿线钢管等;

⑦在非沥青地面的居住区内,无避雷线接地短路电流架空动力线路的金属杆塔和钢筋混凝土杆塔;

⑧装在配电线路杆上的开关设备、电容器等电力设备;

⑵电力设备的下列金属部分除另有规定者外可不接地或接零:

①在木质、沥青等不良导电地面的房间内,交流额定电压380v以下,直流额定电压440v以下的电力设备外壳,但当维护人员可能同时触及外壳和接地物件时除外;

②在干燥场所,交流额定电压127v以下,直流额定电压110v以下的电力设备外壳,但爆炸危险场所除外;

③安装在配电屏、控制屏和配电装置上的电气测量仪表,继电器和其它低压电气的外壳,以及当发生绝缘破坏时,在支持物上不会引起危险电压的绝缘子金属底座等;

④安装在已接地的金属构架上的设备(应保证电气接触良好)如套管等,但有爆炸危险的场所除外;

⑤额定电压220v及以下的蓄电池室内支架;

⑥与已接地的机床底座之间有可靠接触的电动机和电器外壳,但有爆炸危险的场所除外。

①变压器、发电机、静电电容器的中心点,在变压器中性点绝缘的系统中,经击穿熔断器接地;

②电流互感器、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保间隙等。

⑷保护接地、接零范围:

电气设备接地或接零范围详见下表

电气设备接地或接零的范围

三.接地系统的构成与使用材料

接地系统由接地体和接地线构成:

⑴接地体,埋入地中并直接与大地接触的金属导体称为接地体,也称为接地板,它包括:

自然接地体,是指兼作接地体用的直接与大地接触的各种金属构件、金属管、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基础内的钢管和金属设备支架等。

人工接地体,是指人为的埋入地下的金属件,包括钢管、角钢、扁钢、圆钢等。

⑵接地线,电气设备、杆塔的接地螺栓与接地体或零线连接用的在正常情况下不载流的金属导体,称为接地线。

⑶接地装置,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和称为接地装置。

⑷集中接地装置,在避雷针附近设置的垂直接地体(接地体分为水平接地体和垂直接地体两种)。

人工接地体使用的金属材料最小规格见下表:

四、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

⑴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如下表所示。

⑵各种接地型式的配电系统的适用范围:

从技术和安全方面考虑,其适用范围一般可如下划分:

在一般三相负荷基本平衡,有专职电工负责维护管理电气装置的工业厂房可采用TN—C系统。

在单相试验负荷较大和有可控硅负荷的科研试验单位,宜采用TN—S或TN—C—S系统。

附设有或附近有变电所的高层建筑可采用TN—S系统。

电子计算机房、生产和使用电子设备的厂房,当电子计算机和电子设备本身未指定接地型式时,宜采用TN—S、TN—C—S或TT系统。

负荷小而分散的农村低压电网宜采用TT系统。

在火灾和爆炸危险厂房中宜采用TT、IT或TN—S系统。

由城市公用低压线路供电的民用建筑和工厂,应按供电部门的规定采用TT系统;由本单位自设变压器供电和管理的居住区民用建筑,可采用TN—C—S系统。

对不间断供电要求高的某些场所(如矿山、井下等)宜采用IT系统。

①电气装置的外露导电部分应与保护线连接。

②能同时触及的外露导电部分应接至同一接地系统。

③建筑物电气装置应在电源进线处作总等单位联结。

电气装置的外露导电部分应采用保护线与电力系统的接地点即中性点连接。

如果电力系统的中性点不可能得到或不可能达到,则可在变电所将一根相线接地,但严禁将此相线作为保护接地线使用。

保护线应在电气装置的每台电力变压器或发电机的靠近处接地。若有其他有效的接地连接体,应尽量将保护线与其相连,并尽量均匀地作多处接地,则发生接地故障时可使保护线的电位尽量接近地电位。但如在高层建筑等类的大型建筑物中,为保护线增设接地点实际上不可能时,将保护线与装置外导电部分作等电位联结,也具有相同的作用。同理,保护线宜在进入建筑物处重复接地。

③ 应装设能迅速自动切除接地故障的保护电器。

① 共用同一保护电器保护的所有电气装置的外露导电部分,应采用保护线与这些外露导电部分共用的接地极相互连接。当几套保护电器串联使用时,此要求分别适用于每套保护电器保护的所有电气装置的外露导电部分。

电力系统中性点应接地。若没有中性点,则每台发电机或电力变压器应有一根相线接地。

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案(一)② 应装设能迅速自动切除接地故障的保护电器。

①电气装置外露导电部分都应单独接地、成组接地或集中接地。

② 应装设能迅速反应接地故障的信号装置,必要时也可装设自动切除接地故障的电器。

五、低压配电系统接地故障保护要求

正常环境中,实行接地故障保护的电气设备在接地故障发生时,允许持续存在的预期接触电压最大值为50V。

潮湿环境及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预期接触电压最大值为25V。

特别危险场所点粘法施工工艺,预期接触电压最大值为12V。

⑵TN系统,TT系统和IT系统中的接地故障保护另有规定要求。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