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配电所控制、测量仪表、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

变配电所控制、测量仪表、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235.66 KB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408091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变配电所控制、测量仪表、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

变配电所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功能是实现电能的分配、转换和控制。在变配电所中,控制、测量仪表、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共同协作,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主要用于对变配电所内设备的操作与管理,包括断路器、隔离开关等设备的分合闸操作。通过本地或远程控制方式,操作人员可以实时监控和调整设备状态,提高运行效率并减少人为失误。现代控制系统常采用计算机技术,结合SCADA(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实现自动化管理和智能化操作。

继电保护继电保护装置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的关键设备,能够在故障发生时迅速动作,切除故障部分,防止事故扩大。根据保护对象的不同,继电保护可分为线路保护、变压器保护、母线保护等。现代继电保护多采用微机化设计,具备高灵敏度、快速响应和多功能特性。

自动装置自动装置能够根据预设条件自动完成特定任务,例如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APD)、自动重合闸装置等。这些装置在异常情况下可迅速恢复供电dz/t 0291-2015 饰面石材矿产地质勘查规范,减少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此外,自动调节装置还能优化系统性能,如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可改善功率因数。

综上所述,控制、测量仪表、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变配电所的核心技术体系,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11.2电气设备和线路继电保护配置、整定计算及选型原则

■对电动机的过负荷应装设过负荷保护,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生产过程中易发生过负荷的电动机应装设过负荷保护。保护装置应根据 负荷特性,带时限作用于信号或跳闸。 ·起动或自起动困难、需要防止起动或自起动时间过长的电动机,应装设 过负荷保护,保护装置应动作于跳闸。 对母线电压短时降低或中断,应装设电动机低电压保护,并应符合 下列规定: ·当电源电压短时降低或短时中断后又恢复时,需要断开的次要电动机和 有备用自动投入机构的电动机,应装设低电压保护。 ·根据生产过程不允许或不需要自起动的电动机,应装设低电压保护。 ·在电源电压长时间消失后须从电力网中自动断开的电动机,应装设低电 压保护。 ?保护装置应动作于跳闸。 对同步电动机失步,应装设失步保护

11.2电气设备和线路继电保护配置、整定计算及选型原则

电气设备和线路继电保护配置、整定计算及选型原则 2.46~35kV线路继电器保护配置、整定计算和设备选型的原则

11.2电气设备和线路继电保护配置、整定计算及选型原贝

11.2电气设备和线路继电保护配置、整定计算及选型原则

1 在线芯截面减小处、分支处或导体类型、敷设方式或环境条件改变 后载流量减小处的线路,当越级切断电路不引起故障线路以外的 二级负荷的供电中断,且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可不装设短路保护 ·配电线路被前段线路短路保护电器有效的保护,且此线路和其过负载保 护电器能承受过的短路能量; ?配电线路电源侧装有额定电流为20A及以下的保护电器; ?架空配电线路的电源侧装有短路保护电器。 过负载保护 ■配电线路的过负载保护,应在过负载电流引起的导体温升对导体等 的绝缘、接头、端子或导体周围的物质造成损害前切断负载电流。 下列配电线路可不装设过负载保护: 一已由电源侧的

11.2电气设备和线路继电保护配置、整定计算及选

1.2电气设备和线路继电保护配置、整定计算及选型原则

过负载保护电器宜采用反时限特性的保护电器,其分断能力可低于 电器安装处的短路电流值,但应能承受通过的短路能量。 过负载保护电器的动作特性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突然断电比过负载造成的损失更大的线路,其过负载保护应作用于 信号而不应作用于切断电路。 多根并联导体组成的线路采用过负载保护,其线路的充许持续流量 ()为每根并联导体的允许持续载流量之和,且应符合下列要求 ·导体的型号、截面、长度和敷设方式均相同; ?线路全长内无分支线路引出; ?线路的布置使各并联导体的负载电流基本相等。 1 接地故障保护的一般规定 接地故障保护的设置应能防止人身间接电击以及电气火灾、线路损 坏等事故。接地故障保护电器的选择应根据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 移动式、手握式或固定式电气设备的区别,以及导体截面等因素经 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电气设备和线路继电保护配置、整定计算及选型原则

11.2电气设备和线路继电保护配置、整定计算及选型原贝

1.2电气设备和线路继电保护配置、整定计算及选型原则

·建筑物内的水管、煤气管、采暖和空调管道等金属管道; ?条件许可的建筑物金属构件等导电体。 上述导电体宜在进入建筑物处接向总等电位连接端子。等电位连接中金 属管道连接处应可靠地连通导电。 当电气装置或电气装置某一部分的接地故障保护不能满足切断故障 回路的时间要求时,尚应在局部范围内作辅助等电位连接。 当难以确定辅助等电位连接的有效性时,可采用下式进行校验

11.3变配电所自动装置及综合自动化的设计要求

11.3变配电所自动装置及综合自动化的设计要求

下列情况可装设备用电源或备用设备的自动投入装置(以下简称自动投 入装置): ■由双电源供电的变配电所,其中一个电源经常断开作为备用; 1M 变配电所内有互为备用的母线段; ? 11 变配电所内有备用变压器; 2 变配电所内有两台所用变压器: 1 生产过程中某些重要机组有备用机组。 自动投入装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保证备用电源在电压、工作回路断开后才投入备用回路。 福 2 工作回路上的电压,不论因何原因消失时,自动投入装置均应延时动作。 手动断开工作回路时,不起动自动投入装置。 保证自动投入装置只动作一次。 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动作后,如投到故障上,必要时,应使保护加速动作 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中,可设置工作电源的电流闭锁回路

11.3变配电所自动装置及综合自动化的设计要求

铁道部7_、8_楼地上外脚手架施工方案11.3变配电所自动装置及综合自动化的设计要求

变配电所综合自动化的设计原则 ■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技术管理水平和供电质量 ■运行方便、维护简单、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营运效益,实现减人增效。 ? ? 减少二次设备间的连接,节约控制电缆。 ? 减少变配电所设备的配置,避免设备重复设置,实现资源共享。 减少变配电所占地面积,降低工程造价。 计算机监控系统的选型应做到安全可靠、经济适用、技术先进、符合国情。 开放性和可扩充性,抗干扰性强的、成熟可靠的产品。变配电所综合自动化 系统应能实现对变配电所可靠、合理、完善的监视、测量、控制、运行管理 并具备遥测、遥信、遥调、遥控等全部的远动功能,具有与调度通信中心计 算系统交换信息的能力。 系统结构 ■站控层和间隔层两部分组成,并用分层、分布、开放式网络系统实现连接。 站控层由计算机网络连接的计算机监控系统主机或/及操作员站和各种功能 站构成,提供所内运行的人机联系界面,实现管理控制间隔层设备等功能, 形成全所监控、管理中心,并可与远程调度通信中心通信。

11.3变配电所自动装置及综合自动化的设计要求

网络结构 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站控层和间隔层可采用统一的计算机网络,也可分别采用 不同网络。当采用统一的网络时,宜采用国际标准推荐的网络结构。 站控层宜采用国际标准推荐的标准以太网。站控层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开放性 间隔层宜采用工控网,它应具有足够的传送速率和极高的可靠性。间隔层监 控子系统间宜实现直接通信。 网络拓扑宜采用总线型或环形,也可采用星型。站控层与间隔层之间的物理 连接宜用星型。 当站控层和间隔层采用同一网络时,宜分层或分段布置结点,便网络能力及 通信负荷满足要求

北京大兴区生物医药基地东配套区4号地项目土方支护施工组织设计2013.7.1911.3变配电所自动装置及综合自动化的设计要求

1.3变配电所自动装置及综合自动化的设计要求

控制室的布置 主控制室的控制屏和保护屏可采用合在一室的布置或将控制屏与继电器屏分 室布置的形式。中小型变配电所一般采用前者。 电度表及记录仪表应布置在抄表方便的地方。直流屏布置在控制室时,可布 置在主环侧面,也可布置在便于操作的主环以外的地方。继电保护和自动装 置屏一般布置在主环以外,放在主环的后面。 计算机或微处理机及辅助设备宜布置在与主控制室相通的单独房间中,该房 间应能满足计算机微处理机的运行要求。屏幕显示器宜放在主环下面或值班 操作台上。 控制屏(屏台)及继电器屏的屏面布置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