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变压器及充油电抗器安装作业指导书_secret变压器及充油电抗器安装作业指导书是一份详细规范的技术文件,旨在为现场施工人员提供科学、安全、高效的安装操作指导。该指导书涵盖了从设备运输、存储到安装调试的全过程,确保设备能够按照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正确安装并投入运行。
主要内容包括:(1)设备概述,介绍变压器及充油电抗器的基本参数和技术特性;(2)准备工作,明确所需工具、材料及人员配置,并强调环境条件和安全措施;(3)安装步骤,详细描述基础验收、设备就位、密封检查、注油排气、电气连接等关键环节的操作方法与技术要点;(4)试验与验收,列出绝缘测试、耐压试验、温升试验等必要的检测项目及合格标准;(5)安全注意事项,特别强调防止油品泄漏、防火防爆以及高空作业的风险控制。
本指导书严格遵循国家相关规范(如GB/T1094、DL/T572等),结合实际工程经验编制而成,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严格执行此指导书,可有效提高安装质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建筑工程大厦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保障电网稳定运行。同时,它也为后续维护检修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吸湿器表面清洁无损伤,所装硅胶干燥清洁,无受潮变色。
净油器内部应干净,吸湿剂干燥无变色,滤网安装位置正确(应装于出口侧)阀门灵活完好。
释压器、瓦斯继电器、信号温度计、测温电阻及油标等小件均应表面完整无损,零件齐全,法兰连接处密封良好,型号、接点数符合要求。
所有连接管道数量齐全,规格正确,法兰处应平直光滑无变形。
5.2本体密封良好,充油运输的设备无渗漏,其油面高于铁芯上部100mm以上。
6.1卸车地点的地面应平整,土质夯实。设备基础已进行过电气、土建工序交接。
6.2电气技术人员密切配合运输部门作好设备本体就位,划好设备就位中心线。预留孔式基础,本体就位后,套上底脚螺栓,按设计规定的混凝土标号进行捣固,待凝固后紧固,丝扣应露出螺母3~5扣。
6.3用千斤顶作业时,应将千斤顶放置在油箱千斤顶支座位置,升降操作应协调,各点受力均匀,并及时垫好垫铁。
6.4用千斤顶作业时,搬运倒木,应注意设备油槽的保护。
6.5当本体与封闭母线连接时,其套管中心线应与封闭母线中心线相吻合。
6.6钟罩式设备整体起吊时,应将钢丝绳系在下节油箱专供起吊整体的吊耳上,有吊耳导向的必须经钟罩上节相对应的吊耳导向。
7.1器身绝缘判断及干燥
7.1.1新装带油运输的设备不需干燥的条件
绝缘油电气强度及微水试验合格。
绝缘电阻及吸收比(极化指数)符合规定。
介质损失角正切值tgδ(%)符合规定(电压等级在35KV以下及容量在4000KVA以下者,可不作)。
7.1.2新装充氮运输的设备不需干燥的条件
器身内压力在安装前均保持正压。
残油中电气强度及微水试验合格。
设备注入绝缘油后,绝缘油电气强度和微水试验、变压器绝缘电阻及吸收比、介质损失角正切值tgδ(%)均符合规定。
施工现场的干燥方法一般有:热油循环、抽真空、真空涡流。具体采用哪种干燥方法应根据设备受潮程度,受潮原因,自然气象等因素而定。
在安装前应按制造厂规定的压力值用气压或油压进行密封试验,参考下表:
电气试验:潜油泵转向正确,无异声,转动过热现象,潜油泵、风扇电机绝缘电阻值用500V兆欧表检查应大于0.5兆欧,转向正确。流速继电器校验合格方向正确。
7.2.2储油柜试验:隔膜式储油柜的胶囊在缓慢充气胀开后检查应无漏气。(充气压力值应符合说明书中的规定)
7.2.3高、中、低、中性点套管CT极性、变比、伏安特性试验均应符合要求。
7.2.4气体继电器,温度继电器校验正确,释压器接点无误。
8.1器身检查应注意的事项
8.1.1提前和气象部门联系,不应在雨、雪或有雾的气象时进行,并应有天气突然恶化的应急措施。
8.1.2技术负责人在器身检查前对工作人员按设备说明书,作业指导书进行技术交底。
8.1.4器身检查必须有厂方、业主、监理参加,检查记录应经各方签字。
8.1.5保管员应将工具,材料清点,登记后置于已准备好的于净的台布上,工具均应系白布带,检查人员将工具上的白布带牢靠地系在手腕上,以防工具掉入器身内。检查人员衣袋内应无硬币、钥匙等金属物件,不准身穿有金属钮扣的衣服工作。器身检查完后应清点工具无差错方可封盖。
8.1.6器身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不应超过下表规定
时间计算规定:带油运输的设备,由开始放油时算起。不带油运输的设备,由揭开顶盖或打开任一堵塞时算起,到开始抽真空或注油为止。
8.1.7器身检查时,场地周围应清洁和有防尘措施;雪雨天或雾天,不应在室外进行。
8.1.8器身检查时,周围环境温度不宜低于0℃,器身温度不应低于周围空气温度;当器身温度低于周围空气温度时,应将器身加热,宜使器身温度高于周围空气温度10℃。
8.1.9器身检查可为吊罩(或吊器身)或直接进入油箱内部进行检查,用那种检查方式应根据实际情况与业主及监理工程师进行商定。
8.2器身检查的程序及内容
8.2.1放油应从本体下部的放油阀排放,油箱底部的油应尽量放尽,并记录打开排气孔开始放油的时间、湿度和温度。
8.2.2放气:对充氮运输的设备排氮方法有以下几种:(1)自然排氮;(2)注油排氮;(3)抽真空注油排氮。对吊钟罩的设备,夏季环境温度高时,可采用自然排氮方法;冬季器身吊罩或不吊罩进入器身检查,宜采用注油排氮及抽真空注油排氮方法,以便采用热油循环进行器身加热。
8.2.3进入油箱内检查时应备电压不大于12V的行灯,或用电筒保证内部有足够的可见度。
8.2.4器身检查前,应拆除与其相连的所有部件。
8.2.5运输中的铁心固定木撑是否拆除,应参阅制造厂安装使用说明书。(有的制造厂铁心固定木撑不拆)
8.2.6起吊方法,受力情况及钢丝绳选择
器身或钟罩起吊时,吊索与铅垂线的夹角不宜大于30°,按30°计算,受力情况如下图所示:
AC=√AB2+BC2 CO′= AC/2 CO= CO′/sinδ
钢丝绳长L=2 CO 每根钢丝绳的受力为F=(1/4)×Gcosδ
每根钢丝绳的破断拉力为:FP=K1×K2×K3×F
根据所计算的破断拉力,查阅国家正式出版的有关钢丝绳技术资料,可知钢丝绳的直径及规格。
铁芯应无变形,铁轭与夹件间的绝缘垫应良好。
铁芯外引接地的变压器,拆开接地线后铁芯对地绝缘应良好。
打开夹件与铁轭接地片后,铁轭螺杆与铁芯、铁轭与夹件、螺杆与夹件间的绝缘应良好。
当铁轭与钢带绑扎时、钢带对铁轭的绝缘应良好。
打开铁芯屏蔽接地线,检查屏蔽绝缘应良好。
打开夹件与线圈压板的连线,检查压钉绝缘应良好。
铁芯拉板及铁轭拉带应紧固,绝缘良好。
线圈绝缘层应完整、无缺损、变位现象。
各绕组应排列整齐、间隙均匀,油路无堵塞。
绕组的压钉应紧固、防松螺母应锁紧。
8.2.9绝缘围屏绑扎牢固、围屏上所有线圈引出处的封闭应良好。
8.2.10引出线绝缘包扎牢固、无破损、拧弯现象;引出线绝缘距离应合格、固定牢靠、其固定支架应紧固;引出线的裸露部分应无毛刺和尖角、其焊接应良好;引出线与套管的连接应可靠,接线正确。
8.2.11无励磁调压切换装置各分接头与线圈的连接应紧固正确;各分接头应清洁,且接触紧密,弹力良好;所有接触到的部分,用0.05×10mm塞尺检查,应塞不进去;转动接点应正确地停留在各个位置上,且与指示器所指位置一致;切换装置的拉杆、分接头凸轮、小轴、销子等应完整无损;转动盘应动作灵活,密封良好。
8.2.12有载调压装置的选择开关、范围开关应接触良好,分接引线应连接正确、牢固、切换开关部分密封良好,必要时抽出切换开关芯子进行检查。
8.2.13绝缘屏蔽应完好、且固定牢固、无松动现象。
8.2.14检查强油循环管路与下轭绝缘接口部位的密封情况。
8.2.15检查各部位应无油泥、水滴和金属屑末等杂物。
8.2.16器身检查完毕后,必须用合格的变压器油进行冲洗,并清洗油箱底部,不得有遗留杂物,箱壁上的阀门应开闭灵活、指示正确、导向冷却的变压器尚应检查和清理进油管节头和连管。
8.2.17处理油箱渗漏油。
8.2.18将带入油箱的工器具和剩余材料全部拿出油箱,并清点无误后,钟罩方可安装(或封人孔盖板)。
注油前,220KV及以上的设备必须进行真空处理,处理前宜将器身温度提高到20℃以上抽真空时,将油箱内抽成0.02Mpa ,然后按每小时均匀地增加0.0067 Mpa止。 真空度应符合下表规定,真空保持时间:220KV~330KV、不得少于8h;500KVsj∕t 10484-2016 铁路客车用镉镍蓄电池(组)规范,不得少于24h。抽真空时,必须监视并记录油箱的变形,其最大值不得超过壁厚的2倍。
220KV及以上的设备必须真空注油;110KV宜采用真空注油。当真空度达到允许极限值并满足保持时间后,开始注油,注油全过程应保持真空,注入油的油温宜高于器身温度,注油速度不宜大于100L/min。油面距油箱顶的空隙不得少于200mm或按制造厂规定执行。注油后,应继续保持真空,保持时间:110KV者不得少于2h;220KV及以上者不得少于4h。真空注油工作不宜在雨天或雾天进行。
在抽真空时,必须将在真空下不能承受机械强度的附件,如储油柜、安全气道等与油箱隔离;对允许抽同样真空度的附件,应同时抽真空。
设备注油时,宜从下部进油阀进油,对导向强油循环的设备,注油应按制造厂的规定执行。
设备各接地点及油管道应可靠接地。
9.1.1放油并完成电流互感器试验。
9.1.2高压侧升高座的安装
打开本体高压侧的人孔盖及升高座下端的封盖某公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用白布蘸洒精(或丙酮)将密封面及密封圈擦洗于净(密封圈不能用其它清洗剂擦洗)。
升高座吊装前,本体内应有两人配合引出线、绝缘套筒的连接以及升高座吊装的内部配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