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爬模施工

整体爬模施工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8.89 KB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407530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整体爬模施工

整体爬模施工是一种先进的建筑施工技术,主要用于高层或超高层建筑的结构施工。其核心理念是通过模块化、自动化和循环式施工,提升施工效率并确保工程质量。与传统的脚手架施工相比,整体爬模施工具有显著的优势。

整体爬模系统由模板体系、支撑体系、操作平台以及爬升机构组成。施工时,模板固定在建筑物外围,随着结构逐层浇筑完成,爬模系统通过液压装置或其他机械装置实现自动爬升,从而进入下一层施工。这种循环作业模式不仅节省了拆装模板的时间,还减少了大量人工操作,提高了施工安全性。

该技术特别适用于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以及圆柱形构筑物等复杂建筑形式。由于爬模系统的封闭性设计,能够有效抵御风雨等外界环境影响,保证施工连续性和稳定性。此外,整体爬模还能降低材料浪费,减少施工噪音和污染,符合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

然而,整体爬模施工对前期设计和设备投入要求较高,且需要专业团队进行操作和维护。尽管如此,其高效、安全、环保的特点使其成为现代建筑施工领域的重要选择,尤其在超高层建筑建设中应用广泛。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成本优化,整体爬模施工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凡拆下的模具,随时清理,及时整修油漆保养,以便重复使用。

整体爬模施工的劳动力配置,在建筑面积约500m2,工期为6~8天标准层的情况下,见下表:

质量保证措施与质量标准

整体爬模的加工和组装质量是保证整体爬模施工质量的关键,为此必须对此进行严格的控制把关,并办好检验签证手续。

各工序的施工质量要特别予以重视,尤其对弹线、内架校正、支模尺寸和节点联接,均应逐一办理验收签证手续,否则一律不许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在浇筑头层墙身混凝土时,应通过检查,签发混凝土浇捣令,并建立统一的指挥系统,负责协调解决混凝土搅拌、运输、浇筑、模具爬升、机电用水配合等问题。

每爬升一层后,随即测定垂直度的偏差值,并办理书面验收资料,作为下一层爬升施工作业的依据。

每爬升4层以后,应停歇一天,集中清理内,外模板和内、外爬架,必要时校正或调换,使整个装置系统处于良好状态。

有关整体爬模模具的制作质量标准和组装质量标准,按下表规定执行。

整体爬模的制作质量标准与组装质量标准表

内、外爬架提升时的安全:

排除一切提升障碍;保证同步提升;穿墙螺栓要装配齐全,不得缺漏;严格执行定人定位提升作业和紧固作业;提升前检查吊点吊钩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内、外模板提升时的安全:

提升条件与内、外爬架提升的安全措施相同;内模提升后,要把每块模板上的安全定位销立即插入内爬架;模板上口的花篮螺栓必须牢牢钩住内爬架;定期检查,维修提升动力设备,必要时给予更换或维修。

弹线——整爬施工中的弹线工作与其他模板施工有所不同q/sy 16853-2021 页岩气井压裂施工规范,采用“偏心弹线”。

抄平——内墙爬模的水平线,是在墙体混凝土已浇筑完毕,但模板尚未提升之前进行的。该工程施工中,采用“U”型连通器,即用适当长度Ø10mm的空心塑料透明管套在一个圆桶底的出水口嘴上,然后注水入桶,利用圆桶与塑料管内液面保持一致的原理,来引测出内墙上等高线,以次作为支撑楼板底模和地坪施工的依据。

结构垂直度——采用经纬仪层层控制头角与轴线,及时地调整支模尺寸,保证结构的垂直度。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