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改性沥青路面施工工序控制改性沥青路面施工工序控制是确保路面质量、耐久性和使用性能的关键环节。其主要工序包括原材料准备、混合料生产、运输、摊铺和碾压等,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
1.原材料准备:改性沥青和矿料是核心材料,需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选择和检验。改性剂的掺配比例直接影响混合料性能,必须通过试验确定最佳方案。矿料级配应符合规范要求,保证混合料的密实度和抗裂性。
2.混合料生产:在拌和站中,按设计配合比进行生产。温度控制至关重要,过低会导致混合料粘结力不足,过高则可能损害改性沥青性能。拌和时间需适中,以确保均匀性。
3.运输与存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热量散失和混合料离析。运距较远时,可采用保温措施。卸料前应检查温度和外观质量,不合格混合料不得用于施工。
4.摊铺作业:摊铺机应保持匀速行驶,避免中途停顿造成接缝问题。摊铺厚度和平整度需满足设计要求,同时注意横向和纵向接缝的处理。
5.碾压成型:碾压分为初压、复压和终压三个阶段。初压以稳定混合料为主,复压注重密实度提升,终压消除轮迹并保证表面平整。碾压温度和遍数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6.质量检测:施工完成后,应对压实度、厚度、平整度等指标进行检测,确保达到设计标准。发现问题应及时整改。
通过以上工序的严格控制,可以有效提高改性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和使用寿命。
集料的准备应注意:
1) 集料铲运方向应与其流动方向垂直,保证铲运材料均匀,避免集料离析。
2) 每天开工前检测含水量,以便调节冷料进料速度,并确定集料加热时间和温度。对于细集料,最好采用雨棚覆盖。
3) 集料级配发生变化或换用新材料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确保混合料质量符合要求。
混合料拌和的均匀性必须随时进行检查,如果出现花白石子或沥青分布不匀,应停机分析原因予以改进。其原因大致如下:搅拌时间不够,没有干拌;细颗粒矿料比例过大,特别是加入矿粉过多;沥青用量不够;矿料或沥青加热温度不够。可能是其中一项原因,也可能是几项原因。
如果混合料颜色枯黄灰暗,可能的原因有:拌和温度过高、沥青用量不够、粉料过多、石料不干、柴油燃烧不透等。对于出现花白、枯黄灰暗的混合料必须废弃。
为保证连续摊铺,沥青混合料拌和机应有贮料仓,可提前拌和混合料,将拌好的沥青混合料送入贮料仓中暂存,待开始摊铺后再运至摊铺现场。
拌好的沥青混合料应进行跟踪质量抽检,包括检查集料级配、油石比等指标,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生产配合比。集料级配应在生产配合比目标值的容许偏差范围内,目标值的容许偏差见表 3 。
拌和时应逐盘打印混合料用油量、各热料仓集料用量,并绘制油石比波动图。
从现场实测数据来看(图 1 ),摊铺好的沥青混合料内部 ( 中部 ) 降温速度约为 3 ℃ /min ,混合料表面的降温速度约为 2 ℃/ min 。虽然表面降温速度小一些,但摊铺时表面瞬时降温极快,温降绝对值比内部要大。
雨棚钢结构施工组织设计 5 路面施工质量
改性沥青的粘度高,施工难度大,与常规沥青路面施工工艺虽存在较大差异,但施工实践表明,只要严格控制混合料的材料、配合比、拌和、摊铺和碾压等关键工序的质量,改性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可以得到充分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