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1.78 MB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407306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是规范铁路隧道施工过程中监测与测量活动的技术指导文件,旨在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工程质量。该规程通过对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质条件、围岩变形、支护结构受力等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为施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主要内容1.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改建及扩建铁路隧道的监控量测工作,涵盖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施工阶段。2.监测项目:包括地表沉降、拱顶下沉、净空收敛、围岩内部位移、锚杆轴力、初期支护应力等关键指标。3.监测方法:采用先进的测量技术和设备,如全站仪、水准仪、收敛计、多点位移计等,结合自动化监测系统实现数据采集与分析。4.监测频率:根据隧道施工进展和围岩稳定性调整监测频率,特别是在开挖初期或不良地质条件下需加密监测。5.数据分析与反馈: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施工安全。6.信息化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监测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和动态管理,提升施工管理水平。

意义通过严格执行监控量测技术规程,可以有效掌握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围岩和支护结构变化规律,预防坍塌、变形过大等工程事故,优化施工方案,降低施工风险,保障铁路隧道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同时,也为后续运营阶段的维护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3.1.8测点应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并注意保护,严防损坏。

准确性。监控量测数据应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dbj51 5053-2014标准下载,由专人负责。如有监控

准确性, 由专人负责。

量测数据缺失或异常,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详细做出记录。 3.1.10根据监控量测精度要求,应减小系统误差,控制偶然误差,避免人 为错误。应经常采用相关方法对误差进行检验分析。 3.1.11施工与监控量测应密切配合,监控量测元件的理设与监控量测应列 人工程施工进度控制计划中,监控量测工作应尽量减少对施工工序的影响。

1确保施工安全及结构的长期稳定性; 2验证支护结构效果,确认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的准确性或为调整支 护参数和施工方法提供依据; 3确定二次衬砌施做时间; 4监控工程对周围环境影响; 5积累量测数据,为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 4.1.2监控量测设计应根据围岩条件、支护参数、施工方法、周围环境及 监控量测目的进行。 4.1.3监控量测实施细则应根据设计要求及工程特点编制,内容应包括: 1监控量测项目; 2 人员组织; 中国交通资料网 3 元器件及设备 4 监控量测断面、测点布置、监控量测频率及监控量测基准; 5 数据记录格式; 6数据处理及预测方法; 7 2 信息反馈及对策等。 4.1.4 监控量测工作必须随施工工序及时进行,尽快读取初始读数,并根 据现场情况及时调整监控量测的项目和内容。

4.2.1监控量测项目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

监控量测项目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 必测项目是隧道工程应进行的日常监控量测项目。具体监控量测项目见表4.2.2

表4.2.2监控量测必测项目

表4.2.2监控量测必测项目

1序号丨监控量测项目丨常用量测仪器

11 |洞内、外观察|现场观察、数码相机、罗盘仪丨 |2 |拱顶下沉 「水准仪、钢挂尺或全站仪 I3 |净空变化 |收敛计、全站仪 ? 14 |地表沉降 |水准仪、铟钢尺或全站仪 |隧道浅埋段|

表4.2.3监控量测选测项目

4.2.4隧道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地质素描及数码成像,必要时应进行物理力学试验。 4.2.5 初期支护完成后应进行喷层表面裂缝及其发展、渗水、变形观察和记录。

4.2.4隧道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地质素描及数码成像,必要时应进行物理力学试验。

4.3监控量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原见

浅理隧道地表沉降测点应在隧道开挖前布设。地表沉降测点和隧道内测点应布置在 面里程。 一般条件下,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应按表4.3.1的要求布置。

注:H。为隧道埋深,B为隧道开挖宽度。

表4.3.1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

地表沉降测点横向间距为2一5m。在隧道中线附近测点应适当加密,隧道中线两侧量测 范围不应小于Ho+B,地表有控制性建(构)筑物时.量测范围应活当加宽。其测点布置如图 1.31所示

求布置。 拱顶下沉测点原则上设置在拱顶轴线附近。当隧道跨度较大时,应结合施工方法在拱 部增设测点,参照图4.3.3布置。

拱顶下沉测点原则上设置在拱顶轴线附近。当隧道跨度较大时,应结合施工方法 部增设测点,参照图4.3.3布置。

4.3.3净空变化量测测线数,可参照表4.3.3、图4.3.3布置。

4.3.3净空变化量测测线数,可参照表4.3.3、图4.3.3布置

表4.3.2必测项目监控量测断面间!

注:Ⅱ级围岩视具体情况确定间距。

表4.3.3净空变化量测测线数

图4.3.3拱顶下沉量测和净空变化量测的测线布置示例 (a)拱顶测点和1条水平测线示例;(b)拱顶测点和2条 水平测线、2条斜测线示例:(c)CD或CRD法拱顶测点 和测线示例;(d)双侧壁导坑法拱顶测点和测线示例

4.3.4选测项目量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应考虑围岩代表性、围岩变化、施工 方法及支护参数的变化。监控量测断面应在相应段落施工初期优先设置,并 及时开展量测工作。 4.3.5不同断面的测点应布置在相同部位,测点应尽量对称布置,以便数 据的相互验证。

4.3.4选测项目量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应考虑围岩代表性、围岩变

|位移速度(mm/d)|监控量测频率| |≥5 |2次/d |1~5 |1次/d |0.5—1 |1次/2 一 3d 10.2一 0.5 |1次/3d <0.2 |1次/7d

4.4.2开挖面地质素描、支护状态、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的描述应每施 工循环记录一次。必要时.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的描述频率应加大。 4.4.3选测项目监控量测频率应根据设计和施工要求以及必测项目反馈信息 的结果确定。 45监控量测控制基准

1跨度B≤7m隧道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利

注:1本表适用于复合式衬砌的初期支护,硬质围岩隧道取表中较小值,软质围岩隧道取表 中较大值。表列数值可以在施工中通过实测资料积累作适当的修正。 2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指拱脚测点间净空水平变化值与其距离之比,拱顶相对下沉指 拱顶下沉值减去隧道下沉值后与原拱顶至隧底高度之比。 3初期支护墙腰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极限值可按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极限值乘以1.1 1.2后采用

4.5.3位移控制基准应根据测点距开挖面的距离,由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按表4.5.3要

.5.3位移控制基准

注:B为隧道开挖宽度,U。为极限相对位移值。

注:B为隧道开挖宽度,U。为极限相对位移值。 4.5.4根据位移控制基准,可按表4.5.4分为三个管理等级 4.5.5 2 地表沉降控制基准应根据地层稳定性、周围建(构)筑物的安全要求分别确定,取最 小值

B为隧道开挖宽度,U。为极限相对位移值。

表4.5.4位移管理等级

注:U为实测位移值。

力、喷混凝土内力、二次衬砌内力、围岩压力(换

表4.5.7爆破振动安全允许振速

注:1表列频率为主振频率,系指最大振幅所对应波的频率。 2频率范围可根据类似工程或现场实测波形选取。选取频率时亦可参考下列数据:深孔爆破 10一60Hz;浅孔爆破40一100Hz 3有特殊要求的根据现场具体情况确定。

4.5.9围岩与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应根据控制基准,结合时态曲线形态判别。

? 隧道水平净空变化速度及拱顶或底板垂直位移速度明显下降; 2 隧道位移相对值已达到总相对位移量的90%以上。 对浅埋、软弱围岩等特殊地段,应视现场具体情况确定二次衬砌施做时

隧道水平净空变化速度及拱顶或底板垂直位移速度明显下降; 隧道位移相对值已达到总相对位移量的90%以上。 对浅埋、软弱围岩等特殊地段,应视现场具体情况确定二次衬砌施做时

4.6监控量测系统及元器件的技术要求

4.6.1监控量测系统的测试精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拱顶下沉、净空变化、 地表沉降、纵向位移、隧底隆起测试精度为0.5一1mm,围岩内部位移测试 精度为0.1mm,爆破振动速度测试精度为1mm/s。其他监控量测项目的测 试精度结合元器件的精度确定。 4.6.2元器件的精度应满足表4.6.2的要求,元器件的量程应满足设计要 求,并具有良好的防震、防水、防腐性能。

槐安路西延道路工程b标段施工方案注:F.S.为元器件满量程。

表4.6.2元器件的精度

4.6.2元器件的精

5.1.1现场监控量测应由施工单位负责组织实施。 5.1.2现场监控量测应根据已批准的监控量测实施细则进行测点理设、日常 量测和数据处理,及时反馈信息,并根据地质条件的变化和施工异常情况 及时调整监控量测计划。

5.1.3现场监控量测方法应简单、可靠、经济、实用。

5.2.1施工过程中应进行洞内、外观察。洞内观察可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已 施工地段观察两部分

施工地段观察两部分。 5.2.2开挖工作面观察应在每次开挖后进行,及时绘制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 图、数码成像,填写开挖工作面地质状况记录表,并与勘查资料进行对比。 已施工地段观察凤凰岭隧道郑州端施工组织设计,应记录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变形和二次衬砌等的 工作状态。

边坡及仰坡稳定状态、地表水渗漏情况等,同时还应对地面建(构)筑物进行观 察

5.3.2隧道净空变化量测可采用收敛计或全站仪进行。测点应埋设在表 4.3.3规定的测线两端。 1采用收敛计量测时,测点采用焊接或钻孔预理。 2采用全站仪量测时,测点应采用膜片式回复反射器作为测点靶标, 靶标粘附在预理件上。量测方法包括自由设站和固定设站两种。 5.3.3拱顶下沉量测可采用精密水准仪和铟钢挂尺或全站仪进行。在隧道 拱顶轴线附近通过焊接或钻孔预理测点。测点应与隧道外监控量测基准点进 行联测。采用全站仪量测时,测点及量测方法同第5.3.2条第2款。 5.3.4地表沉降监控量测可采用精密水准仪、铟钢尺进行,基准点应设置 在地表沉降影响范围之外。测点采用地表钻孔埋设,测点四周用水泥砂浆固 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