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隧道开挖作业指导书

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隧道开挖作业指导书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17.47 KB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407305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隧道开挖作业指导书

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中的隧道开挖作业指导书是确保隧道施工安全、高效和质量的重要技术文件。该指导书详细规定了隧道开挖的工艺流程、施工方法、安全措施及质量控制标准,为现场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首先,指导书明确了隧道开挖的基本原则,包括遵循“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勤量测”的施工理念,以减少对围岩的扰动,保证施工安全。同时,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开挖方法,如全断面法、台阶法或分部开挖法等。

其次,指导书强调了机械设备的选择与使用,要求合理配置挖掘机、装载机、通风设备等,并对钻孔、装药、爆破等关键工序进行规范化操作。此外,还特别指出要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及时调整施工方案,预防塌方等地质灾害。

在安全管理方面,指导书制定了严格的防护措施,如设置安全警戒区、佩戴个人防护装备、监测有毒气体浓度等变电气施工方案,确保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同时,要求做好环境监测,降低施工对周边生态的影响。

最后,指导书明确了质量控制要点,包括开挖轮廓线精度、初支平整度及渗漏水防治等内容,确保隧道结构符合设计要求。通过严格执行此作业指导书,可有效提升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中隧道施工的整体水平。

(一)、Ⅱ、Ⅲ级围岩段开挖

1、全断面开挖施工程序见下图。

A、配足钻孔设备及高效率装运机机械,缩短循环作业时间,合理采用平行交叉作业工序,提高施工进度。循环进尺3米。

B、控制周边眼间距及角度改善光面爆破效果,减少超欠挖。

C、及时施作初期支护,围岩条件变化时及时时调整施工方法。

D、二次衬砌及时施作,Ⅱ级围岩段距掌子面距离不大于100米;Ⅲ级围岩段距掌子面距离不大于90米。

(二)、Ⅳ、Ⅴ级围岩开挖

1、台阶法施工工艺见下图

台阶法开挖施工工序流程图

(1)超前支护施工;

(3)拱部初期支护:施工顺序为初喷→径向锚杆→组拼架立拱部拱架→复喷C25砼至设计厚度,要注意拱脚锁脚锚杆施工质量。

(4)挖上下台阶中槽:中槽开挖坡度以实际地质情况进行控制,侧帮留2.0m左右宽的护台。

(5)开挖左侧马口,续接左边墙钢筋格栅,锚喷支护;

(6)同左侧马口开挖错开,开挖右侧马口,进行右侧边墙初期支护施工;

A、台阶长度控制在3~5m ,台阶高度根据地质情况确定,上台阶高度为3~3.5 m 。

B、上台阶施作钢拱架时,采用扩大拱脚和锁脚锚杆等措施,控制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

C、下台阶在上台阶喷射砼达到70%以上时开挖。

D、施工中解决好上下台阶施工干扰问题,下部施工减少对一部围岩、支护的扰动。

E、下台阶施工保证钢架整体顺接平直,螺栓连接牢靠。

F、二次衬砌及时施作,Ⅳ级围岩段距掌子面距离不大于70米;Ⅴ级围岩段距掌子面距离不大于50米。

(三)、Ⅴ级围岩(偏压、浅埋、破碎带地段)开挖

1、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施工工艺见下图

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施工工序流程图

A、开挖前应在拱部进行超前支护,环形开挖后及时施作喷锚支护、安装钢架支撑。开挖掘进循环进尺根据钢架支护间距确定。

B、每两榀钢架之间采用钢筋连接,并设置锁脚锚杆,全断面初期支护封闭距拱部开挖面不超过15m。

C、预留核心土面积大小根据围岩地质情况,便于施工和满足开挖面的稳定。

D、上部弧形,左、右侧墙部,中部核心土开挖错开3~5 m 进行平行作业。

(四)、Ⅴ级围岩开挖(福生庄隧道)

Ⅴ级围岩开挖采用中隔壁法(CD法)施工,将隧道分为左右两大部分进行开挖,先在隧道一侧采用二台阶分层开挖,施工初期支护和中隔壁墙临时支护,再分台阶开隧道另一侧,并进行相应的初期支护的施工。

1、中隔壁法施工工序见下图

中隔壁法施工工序流程图

先行导坑上台阶超前支护—→先行导坑上台阶开挖—→先行导坑上部初期支护、中壁部分临时支护—→先行导坑下台阶开挖—→先行导坑下部初期支护、中壁部分临时支护及仰拱初支—→后行导坑上台阶超前支护—→后行导坑上台阶开挖—→后行导坑上部初期支护、临时仰拱—→后行导坑下台阶开挖—→后行导坑下部初期支护、仰拱初支—→拆除中壁临时支护—→仰拱及其上的混凝土填充层混凝土施工—→铺设防水层,整体模板台车浇筑砼二次衬砌。

A、超前支护辅助施工措施是保证Ⅴ级围岩开挖作业安全的前提,施工应重点掌握好以下几点:一是布设范围、角度、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二是应确保和钢架、系统锚杆的联合支护效果;三是采用注浆预加固时,要确保注浆效果;四是合理安排开挖作业,间隔时间应保证浆液达到预定强度要求,并保证环与环间有足够水平搭接。

B、开挖掘进循环进尺根据地质条件、施工水平及钢架支护间距确定。开挖时,上台阶的弃碴通过挖掘机推运倒至下台阶后运至洞外。

C、台阶开挖长度3~5m,左右两侧洞体施工纵向拉开间距不大于15m。

D、中隔壁墙临时支护采用钢架+喷射C25混凝土,临时支护钢架间及其与初期支护钢架间采用法兰接头,临时支护钢架考虑重复利用。

E、每步开挖后,及时施作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使支护结构早闭合。初期支护施工应强调时效性和必要的刚度和强度。

F、初期支护稳定后分段拆除中隔壁临时支护,一次拆除长度应根椐变形监控量测信息确定,不宜超过15m。

E、仰拱距后行洞下台阶开挖面距离不大于20m。临时支护拆除临时支护后及时采用整体模板台车浇注二衬拱墙混凝土,以确保结构安全,二衬落后距掌子面距离不大于50米。

(五)、Ⅵ级围岩段开挖

Ⅵ级围岩段采用交叉中隔壁(CRD法)施工。交叉中隔壁(CRD法)施工将隧道分部分块开挖,先开挖隧道一侧的上部并施作封闭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撑,再开挖隧道另一侧的上部分且施作封闭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撑,最后分别开挖左右两块底部,形成隧道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撑网状封闭稳定支护。开挖作业由人工配合小型机具设备进行,并配小装载机和小型自卸车进行出碴。

A、施作左侧上台阶拱部小导管,开挖左侧上台阶土石方,及时施作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

B、施作右侧上台阶拱部小导管,开挖右侧上台阶土石方,及时施作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

C、开挖左侧下台阶土石方,并及时施作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

D、开挖右侧下台阶土石方,并及时施作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

E、分段拆除中隔及临时护拱,施作排水系统,作仰拱。

中隔壁法(CRD)施工工序流程图

A、每块小断面开挖长度3~5m,及时设置临时仰拱封闭、步步成环,尽量缩短成环时间,必要时进行掌子面临时支护。开挖掘进循环进尺根据钢架支护间距确定。

B、中隔墙设置为弧形临时支护,隧道左右开挖小断面底部临时仰拱应保持在同一断面上,螺栓连接牢固,及时施作锁脚锚杆。

C、初期支护稳定后分段拆除中隔壁临时支护,一次拆除长度应根据变形监控量测信息确定,但不得超过15 m,并加强拆除过程监控量测。

D、临时支护拆除后及时施作隧道仰拱和二次衬砌。

喷层厚度为20cm(含挂网前先喷的3cm);

施工注意事项及质量标准

1、爆破效果:光面爆破后周围炮眼残留半个炮孔,隧道开挖爆破炮眼残留率要求硬岩达到80%以上,中硬岩达到60%以上。并在开挖轮廓面上均匀分布。两次爆破的衔接台阶尺寸不大于15cm。

2、严格控制钻孔深度、角度及布孔范围;准确确定光爆破参数,准确布置炮眼位置,严格控制装药量,并根据围岩变化情况,及时修正爆破参数。爆破设计必须有专门技术交底。

可采用掌子面上标出炮眼位置,设炮眼排间距标尺,实行领工制度,尽可能减小或排除开眼误差。

钻眼角度误差,同样的钻眼偏角,炮眼愈深,眼底偏差愈大,这就要求炮眼愈深愈要严加控制。可采用熟练钻工,采用先钻一个标准眼,插入炮棍,其他眼平行钻进的办法。

5、施工期间作好地质核对和素描、量测工作,利用信息反馈施工。

6、隧道开挖断面在考虑设计图纸预留变形量同时,考虑测量误差和施工误差预留变形量加大5cm。

7、当两相对开挖工作面接近贯通时,两端施工加强联系,统一指挥。当两开挖面距离剩下10~15m时,从一端开挖贯通。

8、隧道开挖应格控制欠挖。当围岩完整、石质坚硬时,岩石个别突出部分(每1m2不大于0.1 m2)侵入衬砌不小于5cm。拱脚和墙脚以上1 m内断面严禁欠挖。

9、隧底开挖轮廓和底面高程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隧底范围石质坚硬时,岩石个别突出部分(每1m2不大于0.1 m2)侵入衬砌不小于5cm。

10、开挖作业必须保证安全。开挖面及未衬砌段随时检查db32t 3980-2021标准下载,险情及时处理。开挖不得危及衬砌、初期支护及施工设备安全。

洞内外钢筋等半成品的堆放要整齐,并有标识。

各种机具使用后按要求进行维护,保养,并堆放在指定位置。

砼喷射要控制好水灰比,尽量减少粉尘对施工环境的影响。

崧泽高架路新建工程i标支架、连续箱梁(首检)施工方案按照“施工组织设计”、“隧道工程质量措施”和“隧道工程安全措施”组织施工。

2、 严格进行安全质量职责分工,并细化分工到个人,要有书面分工并形成文件。

有关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持证上岗。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