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建筑安装工程观感质量施工提示

提高建筑安装工程观感质量施工提示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25.03 KB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405785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提高建筑安装工程观感质量施工提示

1.材料选择与管理:选用符合设计要求的优质材料,并严格控制进场验收。避免因材料质量问题导致外观缺陷,如色差、变形或破损。

2.精细化施工工艺:注重细节处理,例如墙面平整度、阴阳角顺直、管线排布整齐等。施工前进行样板引路,明确工艺标准,减少返工。

3.合理安排工序:科学规划施工流程,避免交叉作业对已完成部分造成污染或损坏。例如,在地面铺装完成后,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踩踏。

4.加强现场管理:保持施工现场整洁有序,及时清理垃圾和多余材料,减少对外观的影响。同时,加强对工人技术培训,提高操作水平。

5.注重成品保护:在施工过程中2091.城市铁路工程07标段,对已完成的门窗、管道、涂料等采取有效保护措施,避免刮擦、磕碰或污染。

6.强化验收环节:严格执行分项工程验收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通过定期检查,确保观感质量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总之,提高观感质量需要从材料、工艺、管理等多方面入手,贯穿整个施工过程。只有做到精益求精,才能打造出既实用又美观的建筑作品。

52、细木的内容包括楼梯扶手、贴脸板、护墙板、窗帘盒、窗台板、挂镜线、储藏柜等细木制品的制作与安装。应做到尺寸正确,表面光滑,线角顺直,安装位置正确,割角整齐,接头及对缝应严密整齐,安装牢固。木扶手为人体接触较多的细木工程,宜用硬木,各段接头应用暗榫加胶连接,且不应在转弯处接缝。

53、护栏板(杆)的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室内护栏板(杆)的高度一般应为900mm;室外楼梯、平台护栏板(杆)的高度一般应为1100~1200mm。

护栏的材质必须符合要求,严禁使用锈蚀严重的钢材作护栏;护栏焊接处应满焊、焊缝周围应光滑。

预制花格必须楞角整齐,表面平整光滑,拼接必须牢固美观。

54、木门窗的固定应采用刷油防腐的木砖,木砖规格不小于120mm×120mm×60mm;木砖的数量为:门每侧不少于3块,窗每侧不少于2块;埋设位置为:离上口3皮砖,离下口5皮砖(均指九五红砖),且间距不大于1200mm。

铝合金门窗固定的铁件,除四周边角150mm设一点外,一般间距不大于400~500mm,铁件可采用膨胀螺栓、射钉(砖墙禁用),或焊于墙上预埋件等固定方法,锚固铁件用厚度不小于1.5mm的镀锌铁片。

钢门窗框固定的铁件,应按设计要求埋设。设计未规定者,宽度方向上下不少于2个固定点,高度方向左右不少于2个固定点。当窗宽大于或等于1500mm时,上下不少于3个固定点,窗高大于或等于1400mm时,左右不少于3个固定点,且其间距均不大于1200mm。

UPVC塑料门框固定片的位置应距门角150~200mm,固定片之间的间距应小于或等于600mm.

UPVC门窗框与墙体固定时,应先固定上框,而后固定边框。对混凝土墙洞口应采用射钉或塑料膨胀螺钉固定;对砖墙洞口应采用塑料膨胀螺钉或水泥钉固定,并不得固定在砖缝处;对加气混凝土洞口,应采用木螺钉将固定片固定在胶粘圆木上;对设有预埋铁件的洞口,应采用焊接的方法固定,也可先在预埋件上按紧固件规格打基孔,然后用紧固件固定。

55、木门窗宜在门窗框与粉刷交接处做12mm×30mm门窗贴脸;安装对开门窗扇时,一般右扇为盖口扇;安装带玻璃的门时,一般玻璃裁口在走廊内;厨房、厕所门的玻璃裁口在室内。

胶合板门、纤维板门应做透气孔,孔数为中冒头及上下冒头每边不少于2个,孔径为6mm,并贯穿上下框。

56、铝合金窗及UPVC塑料窗的框边外侧四周应用片材将抹灰或饰面层与窗框临时隔开,其宽度为5mm,深度为5~8mm,待抹灰层或饰面粘结层硬化后,撤去片材,并将嵌缝膏挤入缝隙内进行密封。对保温、隔声等级要求较高的工程,洞口内侧与窗框之间也应采用嵌缝膏密封。

平开铝合金窗,应在窗扇下梃密封条距两端50mm处各切去10mm长的凸出部分作为排水措施,及时排出渗入的雨水。

推拉铝合金窗,窗下框应设有25mm×2.5mm或28mm×8mm的排水槽,即时排出雨水。

推拉铝合金窗应设有防止从外部拆卸的装置(俗称限位),以保证使用安全。

57、玻璃安装不应缺钉少卡,钉、卡间距不应大于300mm,且每边不少于2个。油灰应与裁口齐平,钢、木门窗的玻璃安装均应满嵌底灰。

钢门窗用拼铁组合安装时,必须在拼合处先满嵌油灰,再进行安装。采用木压条镶钉时,木压条与裁口边缘紧贴齐平,割角整齐,连接紧密,不露钉帽。

采用橡皮垫镶嵌时,橡皮垫与裁口、玻璃及压条紧贴,整齐一致。

58、木料表面施涂涂料前,应注意其含水率,并应将木料的灰尘、污垢等清除干净。木料表面的缝隙、毛刺、掀岔和脂囊修整后,应用腻子填补,并用砂纸磨光。溶剂型混色(中级)涂料表面应光亮、光滑,均匀一致,大面和小面明显处不允许透底、流坠和皱皮,不允许脱皮、漏刷和反锈;清漆(中级)表面应光亮足、光滑,大面和小面明显处不允许裹棱、流坠、皱皮。棕眼应刮平,木纹应清楚,不允许漏刷、脱皮、斑迹。五金玻璃等应基本洁净。门窗扇施涂料时,上冒头顶面和下冒头底面不得漏施涂料。穿过楼层或墙面的管道,其管道与顶棚或墙面交接处宜在顶棚或墙面涂刷与管道面层颜色一致,宽约10mm左右的分色收头。

59、楼梯间、小开井、电梯井、管道井内侧,由于饰面困难或不饰面,为提高这些部位的观感质量,其内侧原侧上应砌筑正面墙。

阳台隔墙和扶手与墙体之间的连接部位,应按设计要求采取可靠的拉接措施。如设计未作规定,应在墙内预埋不小于120mm×240mm×200mm的C20预制混凝土块,混凝土块内预埋不小于2Φ8钢筋,伸出不少于200mm,与扶手内钢筋焊牢或伸出不少于300mm埋入隔墙内。对于四分之一砖隔墙,则应在隔墙内设置60mm×60mm的C20混凝土压槛,压槛内配2Φ8钢筋,将阳台扶手与墙体进行连接。

60、地下室内的顶棚、墙面、地面、楼梯、踏步、厕浴泛水、细木、护栏、门窗安装、玻璃、油漆等项目,属于单位工程观感质量评定的范围,因此应按单位工程观感质量的要求进行检验评定。抽查的点(房间)均应符合相应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并参与±0.000以上室内项目观感质量评定。

61、室内给水管道的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给水横管宜有0.002~0.005的坡度。坡度的正负偏差不应超过设计要求坡度值的三分之一。

室内生活污水管道的坡度,当管径为50mm时不应小于0.025;为75mm时不应小于0.015;为100mm时不应小于0.012;为125mm时不应小于0.010;为150mm时不应小于0.007;为200mm时不应小于0.005。

悬吊式雨水管道的坡度不得小于0.005。

62、室内给排水的镀锌碳素钢管应采用螺纹连接(丝接),被破坏的镀锌层表面及管螺纹露出部分和埋地部分应做防腐处理。连接应牢固,管螺纹根部有外露螺纹,接口处无外露油麻。镀锌碳素钢管不得有焊接口。

室内给排水的镀锌碳素钢管,当管径大于100mm时,可用法兰连接,若用于生活饮用水,应二次镀锌。

63、在生活污水管道上,设置的检查口或清扫口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立管上应每两层设置1个检查口,但在最低层和有卫生器具的最高层必须设置。如为两层建筑,可仅在底层设置检查口。

(2)连接2个及2个以上大便器或3个及3个以上卫生器具的污水横管应设置清扫口。

(3)在转角小于135°的污水横管上,应设置检查口或清扫口。

对硬聚氯乙烯管道,其清扫口或检查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2)立管宜每六层设1个检查口。

(3)在水流转角小于135°的横干管上应设检查口或清扫口。

(4)公共建筑物内,在连接4个及其以上的大便器的污水横管上宜设置清扫口。

管径(mm) 50 75 90 110 125 160

距离(m) 10 12 12 15 20 20

64、伸顶通气管高出屋面(含隔热层)不得小于0.3m,且应大于最大积雪厚度。在经常有人活动的屋面上,通气管伸出屋面不得小于2m,并应根据防雷要求设置防雷装置。

65、硬聚氯乙烯管道应由设计单位根据环境温度变化和管道布置位置确定是否设置伸缩节。当管道设置伸缩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层高小于或等于4m时,污水立管和通气立管应每层设一伸缩节;当层高大于4m时,其数量由设计计算确定。

(2)污水横支管、横干管、器具通气管、环形通气管和汇合通气管上无汇合管件的直线管段大于2m时,应设伸缩节,但伸缩节之间最大间距不得大于4m。

(3)伸缩节设置位置应靠近水流汇合管件,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立管穿越楼层处为固定支承且排水支管在楼板之下接入时,伸缩节应设置于水流汇合管件之下。

②立管穿越楼层处为固定支承且排水支管在楼板之上接入时,伸缩节应设置于水流汇合管件之上。

③立管穿越楼层处为不固定支承时,伸缩节应设置于水流汇合管件之上或之下。

④立管上无排水支管接入时,伸缩节可按伸缩节设计间距置于楼层任何部位。

⑤横管上设置伸缩节应设于水流汇合管件上游端。

⑥立管穿越楼层处为固定支承时,伸缩节不得固定;伸缩节固定支承时冷却塔水池池壁、梁技术交底,立管穿越楼层处不得固定。

⑦伸缩节插口应顺水流方向。

⑧埋地或埋设于墙体、混凝土柱体内的管道不应设置伸缩节。

66、承插排水硬聚氯乙烯管的接口应用胶粘剂粘牢。胶粘剂涂刷应先涂管件承口内侧,后涂管材插口外侧口,插口涂刷应为管端至插入深度标记范围内。胶粘剂涂刷应迅速、均匀、适量,不得漏涂。

67、管道支、吊、托架的安装,其位置应正确,与管道接触应紧密,埋设固定应平整、牢固,滑动支架应灵活,排列应整齐。固定在建筑结构上的管道支、吊架,不得影响结构安全。

公称直径(mm) 15 20 25 32 40 50 70 80 100 125 150 200 250 300

溪北洋新区溪北洋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支架的最大间距(m) 保温管 1.5 2 2 2.5 3 3 4 4 4.5 5 6 7 8 8.5

不保温管 2.5 3 3.5 4 4.5 5 5 6 6.5 7 8 9.5 11 12

管径(mm) 40 50 75 90 110 125 160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