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13层司法大楼13层司法大楼作为一座现代化的法律事务管理中心,是当地法治建设的重要象征之一。这座建筑不仅体现了现代建筑设计理念与功能性需求的完美结合,还承载着推动司法公正、维护社会秩序的核心使命。
大楼共十三层,整体设计简洁大气,外墙采用玻璃幕墙和石材装饰,既保证了采光效果又不失庄重感。一楼大厅设有开放式接待区、导诉台以及自助查询设备,为来访者提供便捷的服务体验;二至五楼主要分布着各类法庭,包括民事、刑事、行政等不同类型的审判庭室,能够满足多样化的案件审理需求;六至十二层则规划为法官办公室、会议室及档案存储空间,确保工作效率的同时保障信息的安全性;顶层(第十三层)特别设置了多功能厅,可用于举办讲座、培训或重要会议等活动。
此外,该司法大楼内部配备了先进的信息化系统,如庭审直播平台、电子卷宗管理软件等,极大提升了工作的透明度与便利性。同时,大楼内还设有休息区、咖啡吧等人性化设施,让当事人和工作人员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获得片刻放松。
作为法治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这座13层司法大楼不仅展现了当代司法体系的专业化水平,更彰显出对公平正义的坚定追求。它不仅是处理法律事务的场所,更是传播法治精神、增强公众法律意识的重要窗口。
水源由沿河北路引一条DN200的管道供给,供水压力未0.35 Mpa,检察院和法院在地下三层各设一座635m3生活消防贮水池建筑雨季施工方案,贮存40的生活水量。
生活给水系统竖向分为二个区,地下室至四层为一区,由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水,五层以上为二区,由变频水泵供水。
管径DN≤50采用截止阀,DN>50采用闸阀,DN>100采用闸阀或蝶阀。水泵吸水管采用闸阀,水泵出水口止回阀采用消声止回阀。水池及水箱进水阀采用遥控浮球阀。减压阀采用可调式减压阀。
室内±0.00以上污水、雨水采用重力流排出,地下室废水先排至积水坑,再由潜污泵提升排出。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化粪池容积为2×40m3,餐厅厨房污水先排止室外隔油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地下室潜污泵排水管采用钢塑复合管,管径DN ≤100采用螺纹连接,DN>100采用卡套式连接。污水及雨水管采用UPVC排水管,粘接接口。空调冷凝水管采用热镀锌钢管,管径DN ≤100采用螺纹连接,DN>100采用卡套式连接。
地漏水封深度不得小于50mm,地漏篦子采用铜镀鉻材质。
管材采用PE管,热熔对接。管道埋设及阀门井水表井的安装要满足设计图纸要求。
管材采用承插式钢筋砼排水管,污水管采用沥青油膏接口,雨水管采用水泥砂浆接口。管道埋设及化粪池、隔油池、检查井等构筑物的施工要满足设计图纸要求。
消防用水的水源由生活消防贮水池供给,消防贮水量为595m3。
室外消防双系统设二台泵,当市政水源不能满足消防用水时,由消防泵供水。
室内消火栓给水为临时高压系统,系统竖向分二个区,地下室至七层为底区,八层以上为高区,在屋顶设18 m3的消防水箱,初期消防水量由水箱供给。
本工程地下车库设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灭火系统,其设备房设在地下二层。其它除卫生间和不宜用水灭火的地方均设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管材采用内外壁热镀锌钢管,管径DN ≤100采用螺纹连接,DN>100采用卡套式连接。
阀门管径≤100采用闸阀,>100采用闸阀或蝶阀,水泵吸水管采用闸阀,水泵出水口止回阀采用消声止回阀。
在不宜用水灭火的地方采用气体灭火系统,本工程采用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由专业消防公司负责设计和施工。
1、明设镀锌钢管及铸铁管刷防锈漆一道,再刷银粉漆或灰色调和漆两道。
2、埋地镀锌钢管做加强防腐层。埋地铸铁管刷冷底子油一道,再刷热沥青两道。
3、浸在水中的钢管刷防锈漆两道。
4、管道的支吊架,其外壁经除锈后,刷防锈漆两道,再刷灰色调和漆两道。
强电的设计范围包括楼内的10KV供配电及10/0.4KV变电所,动力设备(空调制冷、水泵、通风、消防设备等)的供配电,照明,防雷,接地等。
本楼内设检察院、法院两个独立的变配电所,10KV供电电源由城市供电网络引进两回路电缆线路,市政高压电缆引进变配电室高压配电柜,组成环网供电。高压环网开关柜采用SF6绝缘开关柜,由高压配电柜向各变压器馈电。
本建筑内消防用电、大审判厅用电、电脑机房用电为一级负荷,其余为三级。
检察院的办公负荷供电采用1台1000KVA变压器,空调负荷采用1台1250KVA变压器,法院的办公负荷供电采用1台1250KVA变压器,空调负荷采用1台2000KVA变压器。
检察院和法院的变配电室均分别设在地下一层,变压器,高、低压柜均在一室内。
变压器低压侧为单母线分段接线,正常情况下分列运行,当一台变压器故障时,母线开关手动投入,此时应切除部分负荷,只对重要负荷供电。
低压配电屏选用抽出式GCK型低压开关柜,
检察院和法院各设一台应急柴油发电机组,功率分别为440KW/550KW和400KW/500KW
配电管线采用JDG钢管及阻燃硬塑料管。照明分支线路、暗敷设在顶棚或顶板及墙内的照明线路,用ZR—BW—500型导线,应急照明线路采用NH—BV—500型导线穿钢管暗敷,插座线路均穿管埋地敷设或沿墙暗敷。所有电缆及管线在竖井内沿梯架明敷,每一层都要加固绑扎。
本工程为二类民用防雷建筑。屋面四周敷设避雷带,利用剪力墙内主筋作引下线,基础、地梁、底板内的钢筋作接地体,三者相互连接组成可靠的防雷接地系统。
本建筑物所有需接地的电气设施共用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基础金属体作为同一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不能满足时需增加人工接地体。
弱电设计范围仅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紧急广播与背景音乐系统,其它弱电系统由甲方指定单位另行设计。
本工程检察院和法院均设控制中心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监控范围为地下车库、裙房、塔楼各层。消防控制中心分别设在检察院和法院的首层。系统的负荷等级为一级。需监控的各部分分别安装报警触发装置。
系统接地利用共用接地系统,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设计范围包括全楼防排烟部分,地下室通风部分,裙房及塔楼空调部分。
通风系统包括机械排风系统、机械进风系统、机械补风系统,根据各部分位置、功能的不同分别设置不同的系统或系统组合,具体在设计图纸中由详细说明。
防排烟设计主要是机械排烟系统的设置,根据各部分位置、功能的不同与机械排风系统结合起来设计,在排烟风机进风口处设常开排烟防火阀,熔断关闭并连锁关闭风机。
招标文件要求本工程总工期为912天(含国家法定节假日)。
质量标准为符合现行有关施工验收与检验评定标准。
施工管理机构及劳动力组织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从项目管理成员、施工机械、物资供应、施工技术管理等方面都必须做到充分保证。
1、执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成本核算制的项目法施工模式。以项目经理及主要管理、技术、质安、物资等主管人员为中心,组成精干、高效的项目经理部,对工程质量、工期目标、施工安全、文明施工、项目核算及施工全过程负责。
二、项目组织机构示意图:
三、工程项目质量、安全、进度、施工管理模式
1、质量、安全管理模式
根据公司的管理规定,项目经理是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和工程技术组、质量安全组成立质量预控QC小组。制订创优计划,对工程质量进行三检制、三级安全教育。对常出现通病的部位制订预防措施,并进行深入透彻的技术交底,把事前控制放在第一位。实施完毕后检查实施效果,对发生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原因,提出纠正方法,制订预防措施,并不断加以改进,防止以后继续发生类似问题。
本工程实行开工前有总进度计划,每个月有分进度计划,每周有详细的小工作计划。对施工总进度进行动态管理,每周、每月检查计划完成的情况,找出提前或滞后的真正原因,并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确保工期按时完成。
四、实施目标及项目经理部主要岗位职责:
1、质量目标:分项工程一次交验合格率100%,确保该工程项目质量达到业主要求的国家合格标准。
2、工期目标:在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通过优化施工组织方案,强化施工管理,合理安排,确保工程912天完成。
3、安全目标:通过全面安全教育,加强安全管理,杜绝重伤、死亡事故。轻伤千人负伤率控制在千分之三范围内。
五、项目经理部主要岗位职责
3、负责组织各种资源,完成本次项目施工合同,对工程质量、施工进度、安全文明施工状况予以控制。
4、负责对一般质量事故的调查、评审和处置。
6、以企业法人委托人身份处理与工程项目有关的外部关系,对公司总经理负责。
1、负责组织本工程项目的施工生产,建立项目安全保证体系对施工过程质量负责。
3、分管本项目物资管理和工程分包工作,负责协调施工生产所需的人员、物资和设备的供给。
4、负责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组织实施。
1、负责组织本项目质量策划,组织编制质量计划并按规定报批,主持建立项目质量保证体系,将项目质量管理目标分解到各部门、班组和岗位,并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监督。负责组织图纸会审、技术交底和质量计划的交底工作。
3、负责文件和资料的管理工作,确保现场使用的文件均为有效版本,指导和检查生产过程的各种质量记录和统计技术应用工作,确保质量记录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4、定期召开质量例会,并及时向公司主管部门反馈质量信息。
5、负责审批本工程项目的“紧急放行”和“例外放行”报告。
6、负责组织动员本项目全体员工积极配合质量体系审核,认真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
7、负责检验和试验人员、仪器设备的配备和管理工作。
1、贯彻执行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城市高尔夫花园二期丹桂轩工程高模板施工方案,确保施工过程按照质量体系文件要求进行。
2、负责项目经理部文件和资料控制工作。
3、参加图纸会审工作,及时将设计变更内容标识在图纸上。
4、负责编制施工技术方案和作业指导书,并向操作人员交底。
5、负责工程施工、工程质量和现场文明施工的控制。
6、参加质量事故调查和分析3#地工程测量施工方案,制定有关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跟踪实施验证。